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案

思考的威力教案(思考的威力教案ppt)

思考的威力教案(思考的威力教案ppt)

“反问句”的句子仿写有哪些

反问句的句子仿写有: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15、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7、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1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9、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2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军阀?21、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2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2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2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5、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2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中文名

反问句

外文名

a rhetorical question

延伸

修辞手法

同义句

陈述句

延伸

反问句改陈述句

意思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6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1]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

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彩更为鲜明。

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例句

1.当土夫子,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强调当土夫子也需要文化知识。

2.吴邪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

说明吴邪这就是呆气的表现。

3.难道吴邪和张起灵不是真心相爱

强调他们真心相爱的。

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

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

强调不能不回家。

9.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11.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城南旧事》(林海音)

12.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3.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

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14.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强调上课不认真你就不会做作业。

15.为什么不去问问神奇海螺呢

强调你应该去问神奇海螺。

《海绵宝宝》

16.报纸没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强调报纸有这么大的魔力。

17.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吗

强调我们该去学习他的精神。

特点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语言攻击性较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

这可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在与异性的交流中显得尤为突出。

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频繁使用反问句。

反问就是通过思考使自己的思想更确定。

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不确定,还需要思考,还可以反驳,还有转机。

所以,人们都说反问是不自信的表现。

可如果都自信了,那就没思考了,没反驳了,没转机了。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

百度百科:http:\/\/m.baidu\/from=1020761e\/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1%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7.1_19_5.2\/baiduid=E629992767F98F9AE523E3695B40493E\/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14282980975422936154&order=4&waplogo=1&fm=albk&dict=-1&tj=bk_polysemy_4_0_10_title&w_qd=IlPT2AEptyoA_yk5wusor3qxIEBUmIYnuVAYaB8S8hArLgQzMUe&sec=25945&di=c6c60a7ad1d2785c&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OMLikK1De8mVjte4viZQRAWyPqLTrIBYCbcYPLxBsIuE_u0WEebQV2qBdhxmca9nbwdfm26gCAG_1Mag2lQrSHGnU2p_mgaagib2R9QdEoBlsxi_38ogoiax3IwAq

仿句教案

一、设计背景

高考仿句自1998年全国卷“现身”以来,各种研究性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纷纷见诸各语文报刊;如若再纯粹地从技巧的角度来“赘述”仿句,确有步人后尘之嫌。

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学生解题的心理过程来辟一“蹊径”,寻求一套提高高考仿句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直以来,教师对仿句练习的指导,侧重于技能技巧的点拨,而无意之中忽略了对学生答题“心理意识”的关注。

尽管学生掌握了解题的“葵花宝典”,但效果却仍不尽如人意。

如何能让学生轻松应对高考仿句,如何能让教师从容应对仿句教学,笔者特作以下探究和尝试,以一“高考仿句”个案结合“教学反思”飨于诸同仁。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仿句”课

“高考仿句”这一考题自亮相以来,好评如潮:此题型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判断、表达等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

为此,该题历年来频见于各地高考语文卷中。

浙江省自独立命题以来,有两年(2004年、2006年)出现该题,这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具体教学过程

1、展示仿句题型(让学生对高考仿句心中有谱,“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嵌入式仿写

[幻灯片1]:根据语意,仿写句子

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2004年全国卷)

宽容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财富。

大海因宽容河流而变得浩瀚,心灵因宽容过失而变得温厚。

(2)命题式仿写(仿写对象是确定的)

[幻灯片2]: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1998年全国卷)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不超过60个字)

(3)开放式仿写(仿写对象是不定的)

①[幻灯片3](仿写对象多项选一):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2000年全国卷)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

②[幻灯片4](仿写对象自主确定):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2年全国卷)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

(4)续写式仿写

[幻灯片5]:根据语意仿写。

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2004年浙江卷)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

师:结合幻灯片上的仿句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各类仿句题型的特点。

(具体略)

2、仿句审题练习(让学生增强审题心理意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袖手于前,才能疾书于后。

(1)结合仿句题型进行审题能力训练(先从题型角度增强审题心理意识)

第一步:据[幻灯片4](内容见上),让学生进行审题训练。

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总结该题的隐、显性要求。

师、生(以下各要点用幻灯片显示):

①修辞手法相同:例句共有四个比喻句构成,第一个比喻领起下面三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所仿写句子在修辞上必须符合这些要求;②句式保持一致:例句第一句有统领下面三个句子的作用,构成总分的句子结构特点,故而所仿写句子也必须具备这些句式特点,即由一个中心句,三个分句构成;③上下句意连贯:例句中四个比喻句句意贴切,第一比喻的本体和下面三句的本体,构成意思上的从属关系,且四者的喻体也构成了意思上的从属关系,所以所仿写句子也应具有此句意特点。

(结合幻灯片1和幻灯片5进一步理解该要求的重要性。

第二步:用幻灯片显示该题的参考答案(山川是大地的的一首赞歌,山谷是深情的低音,山峰是昂扬的高音,奇松、怪石是山川跳动的音符),以增进学生对审题的把握。

(2)结合仿句答案进行审题意识训练(再从答案增强审题心理意识)

用幻灯片展示一个不足的答案:春天是一个乐章,春暖是情歌,花开是油画,桃红、柳绿是一篇小说。

师生互动,依据审题的要求,讨论该答案的瑕疵,并用幻灯片显示修改后的答案(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草原是情歌,高山是油画,小溪、山路是一篇小说),以此强化学生审题审慎的心理意识(具体过程略)。

3、答题技巧训练(让学生增强答题技巧的心理意识,窜改一俗话,称之为“仿句无涯巧作答”。

学生具体作答幻灯片1-5题,教师用幻灯片显示各题参考答案:

①(2004年全国卷):高山因宽容森林而变得深沉,蓝天因宽容白云而变得灵动。

②(1998年全国卷):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③(2000年全国卷):勇敢和智慧造就成功。

粗鲁生莽人,胆怯生懦夫,勇敢生强者。

④(2002年全国卷):山川是大地的的一首赞歌,山谷是深情的低音,山峰是昂扬的高音,奇松、怪石是山川跳动的音符。

⑤(2004年浙江卷):奔放,奔放就像阳光下运动的青年,随日照日落。

师生一起总结答题技巧(用幻灯片显示):①触类旁通法;②前后勾连法;③定向突破法;④类比联想法等。

(具体过程略)

4、答案修正训练(让学生增强对答案修正的心理意识,成语有云“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正因此,对答案的修正不可等闲视之。

师:用幻灯片显示题目。

[幻灯片6]:结合下面例句仿写。

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学生当堂作答,教师展示学生答案于幻灯片6:

①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曲(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

②我不是价值连城的宝石,也不是一无所用的废铁,而是燃烧炉中的一块钢。

③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石,也不是多姿多采(彩)的顽石,而是高大楼房上的一粒石子。

师:据以下要求,修正答案:

[幻灯片7]①句子是否有别字;②句子是否呈语病;③句子是否合逻辑;④句子是否显完美;⑤句子是否具文采。

用幻灯片显示学生修正后的答案:

①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展翅苍穹的大鹏,而是莽莽山林中的一只百灵。

②我不是价值连城的美玉,也不是熠熠生辉的珠宝,而是漫漫路途上的一颗铺路石。

③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

师:让学生对比修正前后的仿句答案,进一步明确对答案修正的重要性。

5、结语并布置作业(略)

三、教学反思

上好一堂仿句课,精选试题是前提,而各类高考卷中呈现的试题已足以胜任范例,不必费心他求。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解题过程,笔者认为需着力增强学生解题时的三个“心理意识”:

(一)增强学生审题的审慎意识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养成了一种惰性,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陋习:不审题,就动笔作答。

他们之所以不屑于审题,是认为仿句的题干大同小异,就是翻来覆去的那几句话,审题是多此一举。

诚然如此,有的同学心中对题目“明白”如镜,但其答案却是“糊涂”不堪,可谓“心中有,手中无”。

由此可见,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平时的练习中,出了错无关痛痒,权当教训,但若在高考,则是后悔莫及,教训太大了。

一般来说,“题干”中的要求都属显性要求,学生不难把握;而“例句”中的要求属隐性的要求,则需审慎思考:只有二者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题”。

其中,例句是多变的,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有的还涉及句内的逻辑关系、语体色彩、感情基调、关键性词语等,更需审慎对待。

(二)增强学生答题的技巧意识

本案例并不否定各种有利仿句解答的各式技巧,而是反对纯粹的技巧讲解。

在学生有了审慎的审题意识之后,还需强化学生的答题技巧意识。

技巧可多样,名目也纷呈,但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技巧,都必须符合学生答题时的心理特点,否则技巧再好也是形而上学的。

如有些仿句的题型具有定向性,在答题时,学生如能意识到这一点,进行定向思维,便可轻车熟路地确定仿写对象,游刃有余地得出仿句答案。

有的学生诚然能正确地审题,但由于缺少解题的技能技巧,也只好“望题生畏”。

增强学生答题的技巧意识,可在短时间内,生成一条条答题通道,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增强学生对答案的修正意识

历经“千辛万苦”,仿句答案初成,学生往往会产生“志得意满”之感、“差强人意”之念;于是乎,“大功”告成而弃之不顾。

殊不知,在初出炉的答案中,往往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造成“功亏一篑”,遗憾地失分,或“功败垂成”,遗憾地丢分。

在高考阅卷中,阅卷老师为此也往往为考生惋惜。

可见,对已成形的答案作一番修正(灭别字、除病句、合逻辑、显完美、具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增强学生对答案的修正意识,也是十分必需的。

一旦学生养成了答题时对答案的修正意识,对已成答案自觉地进行矫正、润色、完善,虽不刻意而为之,却有“水到渠成”之功

在仿句训练中,教师如能注重对学生以上三个方面心理意识的训练,则可使学生掌握“渔”之技巧,为将来从容应对在高考中出现的诸等仿句题型、构建尽可能完善的答案、取得尽可能满意的高分,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仅是笔者一家之举,有待在以后“高考仿句”训练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

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

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

就会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

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

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1.出示投影: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速度快、心情急切)

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

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

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

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

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

列出来并归归类。

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

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

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

梨黄、葡萄灰;茄子紫;红通通、金灿灿;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

你来接着说说。

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

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

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

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

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

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

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

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

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

生:读。

师生共同评价。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

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

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

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

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

1.怎样建设祖国呢

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

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为什么

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

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

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

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

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

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

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

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

写什么呢

写“自述”。

“自述”是什么

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

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

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生:汇报交流自述。

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

结果怎样。

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

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

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

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

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

你会怎么做

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

“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

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你有什么话要说

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

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

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

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

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

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教学效果怎么写

教学效果好,深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通过教学后学生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等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suyunxia888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第1页共3页(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

语文活力课堂的活力来自哪里——《“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最近,我参加了丹阳市“活力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上了三年级《“东方之珠”》,引发了我从“活力课堂”的视角,对我参加整个赛课活动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

下面结合这节课,谈谈对“语文活力课堂的活力来自哪里”的思考。

一、活力来自教师的教材处理。

二、活力来自学生的课堂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堂的活力应该来自学生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东方之珠”》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对话。

比如,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围绕“精彩”,抓住“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进行了有效的对话,在教师“你是怎样看出海狮、海豚表演的精彩的呢”这一问题的导引下,学生能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因为它们会的项目多,所以精彩;因为它们的表演精彩,所以游客才会开怀大笑;它们像足球运动员熟练地顶球,像体操运动员优美地钻圈,像举重运动员奋力地举重,像田径运动员跳高跳远,它们的表演自然就就精彩了。

特别是第三角度的理解,是学生与生活的结合,是课堂生成的精彩。

三、活力来自课堂的语文味。

《“东方之珠”》教学中,我牢牢抓住了词语、句子、段落,将理解、感悟、朗读、写话融为一体,努力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的活力。

词语教学的语文味。

在理解第四自然段的“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三个成语时。

我压根儿就没让学生去解释,而是借助了课件出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特别是“鳞次栉比”一词,学生看了香港的高楼耸立的图片,在惊讶之余,说出了一座座摩天大厦在比赛似的,在比哪个高大,哪个壮实,哪个漂亮呢。

你看,这不就理解了词语了吗,多有情趣呀。

句子教学的语文味。

在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句子“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时,没有停留在说出句子意思上,而是采用“我漫步在,真是舒服极了;沐浴着,真是舒服极了;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这样的填空训练形式,引发学生想像说话,比如学生说道:“我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脚下软绵绵的,脚底痒嘻嘻的,真实舒服极了。

这种“舒服”成了学生的体验,朗读起来自然就有了感情。

这样的句子教学多有生活味,多有语文味。

段落教学的语文味。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在理解、体会意思的基础上,认识了“围绕中心句抓点描写”的写法后,重在进行仿写训练。

“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

我很赞成中央教科所张天若先生的这个观点。

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要求,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课堂中启发学生抓丹阳市民广场、街道、商店这几个点说话,再各写一句,课后作业写成一段话。

最大的困惑是,可能学生小,写的句子不够形象优美。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dgzxxlhj720609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裹、寄”等11个认读字,会写“邮、递、员”等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绿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感受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2、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娃哈哈》,让学生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师引导:“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有多美,这些花是谁种下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5小节谁能把这部分读正确呢

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求<<思考的威力>>教案

教材分析《思考的威力》是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属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擦拭理性的目光”,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理性的思考,使学生懂得用思想和智慧去解决人生面临的各种问题。

本文则正是从方的角度告诉人们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学习方式是根据教师创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习者分析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以及即将到来的岗位实习,都要求他们必须学会以理性的态度面对一切。

表现在语文学习上,还停留在对文章表层的认识。

因此,借助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和名人言论作为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思考的重要性,养成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典型事例和名人言论作为论据进行论证。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是如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论证中心论点。

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即自学、质疑、解疑、练习、测试五个步骤。

让学生以自学提纲为契机,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归纳问题。

再以练习和测试巩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媒体设计思路 准备自学提纲、练习题、课堂测试题、课件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备注

导入

一、自学

二、质疑

三、解疑

四、练习

五、测试 问:上课前,我们来个小小的思维热身。

哪位同学知道“我思故我在”是谁的名言

问:对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

谁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非常好

能够准确理解“故”字和“在”的含义。

让我们来看看笛卡儿先生原汁原味的解说吧。

(出示课件1)也就是说,善于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发问,才能标志我们的存在。

问: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导入:可见,思考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思想评论。

(板书课题)分析一下认真思考为什么是发明创造的极其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发放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中的思考题自学课文。

问:除了思考题中的问题外,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答:这个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找找有多少记叙和描写的文字,并思考它们对于论证文章观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记叙和描写简洁形象,并没有全面地介绍人物,而是紧紧围绕“思考”这一话题展开,生动地表现出这些科学家深入思考的形象和情景。

因此,这些记叙和描写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与课文的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引人入胜、启人思考、突出中心的作用。

问:下面我们来解答第一个思考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板书:发明创造 决定性因素 认真思考)

问:这个中心论点是不是在开头就提出来的呢

问:那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问:还有呢

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补充:突出论题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

问:下面我们来解答第二个问题,本文的结构非常简单,同学们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问:课文分三部分和分四部分,哪一种更好

问:为什么呢

总结:很好,我们就分成四部分。

(出示课件2)

问:下面我们来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据

这些论据有何作用

总结:文中列举的人物有14人,引用的具体事例有7个,引用的言论有8段。

这些人物、事例、言论大都为青年所熟悉,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这些论据对于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非常恰当典型。

(出示课件3并板书)

问: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找找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板书)

问:我们在文中找找具体的例子,看看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论证方法

教师发放练习题

问:我们一块儿来看看练习的第四大题,你知道哪些与本文论点有关的名人名言

总结: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名言真多啊,很好

以后要继续积累,你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鼓励学生积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加写作素材会大有裨益。

问:学习完本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教师做评点、补充。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为300字左右(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多角度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放测试题

答:是笛卡儿。

答: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答: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和受蒙蔽。

根据自学提纲中的思考题自学课文(时间为15分钟)

问:老师,我感觉这篇文章不像议论文

议论文应该都是议论,但本文却有很多记叙和描写

归纳:文中有五部分记叙和描写的文字。

答: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有没有发明创造,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能不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答:不是。

答:开头先写了几个青年人关于发明创造的疑问。

答:又写了卢瑟福与对手的一段对话。

答:自然铺设,不唐突。

学生讨论后得出不同答案:有的分三部分,有的分四部分。

答:分四部分。

答:分四部分更清楚,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答: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学生在文中找了许多例子。

分析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学生在下面做练习

另找三个学生到黑板分别做一至三题。

再找学生到黑板订正答案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做课堂小结。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学生做测试题

课件1“我怀疑天,我怀疑地,我怀疑一切,但我不能怀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在思考,因此,只有思考才能证明我的存在。

自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点

三、学习难点

四、走进作者

牛守贤,河南内乡人。

发表有议论文《思考的威力》,杂文《学者与卡片》,报告文学《太行不老松》等。

五、思考题

1、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怎样提出这个中心论点的

2、思考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3、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据

这些论据有何作用

4、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课件2:

(引论)一提出中心论 点

二阐明思考的重要性

(本论)三论述怎样发挥思考的威力

(结论)四提出希望,深化中心

课件3

按文中的顺序分别

列举所出现的事实论据

和理论论据,并分别说

明各自的作用。

巩固与拓展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帷幕()骰子()按捺()臆想()沉吟()寻思()黏土()

二、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

2、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出同类中其他事物。

()

3、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4、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

5、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三、填空

1、文章中列举的人物有

共 人,引用的具体事例有 个,引用的言论有 段。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①这个创造发明的幼芽伴随着‘思考’的雨露,在他心灵里扎下了根。

()

②那些不肯开动脑筋的思想懒汉,是谈不上有创造性的劳动,更谈不上做出什么发明创造的。

有志于献身‘四化’的青年朋友,在劳动、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努力养成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

()

③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

毕升经过长久的细心钻研,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④周恩来同志在上中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思之思之,神鬼通之。

()

四、找找看,你知道哪些与本文论点有关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思考的威力

牛守贤

中心论点:发明创造 决定性因素 认真思考

举例论证

事实论据(7个)引用论证

论据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理论论据(8段)正反对比论证

作业(测验)设计

写作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评论。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

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只是一扔了事,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之后你会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

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

于是发现了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即:只要有这个规律在,便可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从而迅速恢复它们的本来面貌

课堂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么,应当怎样思考、怎样发挥思考的威力呢

其四,要有入迷的精神。

所谓入迷,就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大脑皮层中引起的极大兴奋性,使自己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而把其他一切都置之度外。

这就像普希金所说的“我忘记了世界”,柴可夫斯基所说“忘记了一切”。

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全部身心都投入了忘我的入迷的劳动之中。

有一次他请了一位朋友到家吃饭,菜在桌子上已经摆了好久,可是他忙于在室内计算月球的轨道,把吃饭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于是客人自己吃掉了桌上的鸡,把骨头留在盘子里就走了。

当牛顿计算完毕出来看见盘中的骨头时,“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他入迷到了这种废寝忘食的地步。

1、上述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作者在证明论点时用到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

2、文中加点的“这”字指的是什么

3、用“”标出文段中记叙和描写的文字,说说他们对证明论点的作用。

4、试另举一例,证明本段论点。

二、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孕育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勤奋是。

教学评价

反思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反复强化的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对话的首席,应十分注意信息反馈,适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解读去替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作为对话的首席,应努力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去鉴赏、评价,允许答案的多元,允许观点的争鸣。

本课通过对论据的阅读分析,带动对中心、结构、论证方法等的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在作文时如何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去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最后再通过练习和测试进一步检测和巩固所学重点,完成对教学目标的完善。

语文反思写四个方面以基础古文阅读4作文

偷点坚定作文

650

偷点坚定作文

650

字—绵延无尽头的蓝天,看着,看着,会觉得它是宽广的;看着、看着、我也会觉得自己是迷茫的,所以想偷点坚定。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偷点坚定,因为我迷茫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在爸妈身边,我偶尔

撒撒娇,耍耍任性,在弟弟面前我又是一脸正气,但是真的像我的样子,性格

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捉摸不定,所以想偷点坚定,做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我想偷点坚定,更重要的是我在迷茫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小时候,

我看着电视里唱歌的歌星们,唱着那么动听的歌,长的那么美丽,心里十分崇

拜,所以小时候想成为歌星,长大了一点,学了舞蹈,别人的鼓励,同学们的

赞扬,让我又想成为舞蹈明星,又是大概

8

9

岁的样子,我却十分想成为偶像

演员,因为那样可以演戏,那样又有很多人认识我,我就十分有名,而那时又

有一颗种子在我心中萌发,那就是当总统,那样全世界都认识我,我会成为第

一个女总统,而又在五年级时,我又想成为一名作家,因为深受语文老师的宠

爱和鼓励,让我那时又想做作家,但没多久,受爸爸的影响,我又想做商人,

你们可能会说,这怎么了,孩子多变,对呀

每当要写自己的理想时,我会问

自己,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商人、演员、舞蹈者等等如放电影般连连续续在脑

海中印出来,但我真的不知现在的理想是什么,那么迷茫,说是作家,又不是

那么现实,这样一一排除,真的不能坚定自己想干嘛,这样没有目的,没有目

标的学习努力,就如一支小帆在宽阔的大海中漫无目的地游,迟早一个大浪打

过来,小帆就不见了,所以我想偷点坚定去赶走那迷茫。

因为迷茫,我要偷点坚定,而如我这一般的孩子们,你们也如我一般需要坚定

幼儿园中班古诗明日歌教案反思

教学要求】

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

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

2、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

3、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5、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

为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

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轰、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

(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

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