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案

虚云老和尚转世成谁了(佛缘最重的胎记)

虚云老和尚转世成谁了(佛缘最重的胎记)

虚云老和尚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已经证得什么果位

虚云老和尚最有气魄的对联:一棒把千古业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散虚空浑无色相。

谁云有道有禅任汝雨宝弥空总是鬼家活计;这里无棒无喝不妨拈草作药坐令天下太平。

虚云老和尚说的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凡世间骂我轻我笑我者 不如忍他让他由着他 具体怎么说 急 谢谢

虚云老和尚《辞世歌》今译原文:译文: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很小就离开了家庭,云游四方浪迹天涯。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很多年过去人已经老了,多少变化难以忘怀。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为执迷的芸芸众生早日觉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众人众多欲望无止境,不过是又一场水中捞月游戏。

虚云法师一对联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建议您去阅读《虚云老和尚年谱》,读完后您自白这其中的意思。

虚云法师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959年农历十二日示寂在云居山,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皇帝,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战争、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目睹了中国的百年战乱,巨变……至于您的问题,各人有不同的,佛法不同于世间法是用言语和文字能表达的,虚云法师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您可以去看看虚云法师的年谱,或许您会更深入的体会这其中的意思……

虚云老和尚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已经证得什么果位

概念错误

修行看内心的思想境界有这个修为就能说出这个层次的话不然不行 也不是出家了 就都明白了也不是很有名气了 就层次高了 这个是两回事的名气大的是一种福报 不代表层次·····················

虚云老和尚预言中国

佛教讲究的是“命由天定,运在人为”,所以非大因缘是不会做预言的。

譬如佛对一些弟子的授记,那都不算预言,那是佛看到了弟子们的修行所导致的未来的结果而提前告诉弟子,鼓励他们继续精进修行。

所以历代高僧都不说自己开悟,更不用说预言未来怎样怎样,如果有,那也是后人巧言附会,假托高僧大德来传播邪说谣言的。

——所以您问的徐云老和尚预言中国的事情,其实并无此一说,你看徐云老和尚的生平就知道了。

至于老和尚说末法时代的事情,那是未来九天多年内的末法时代里所有学佛弟子要面临的事情,如果不做好,肯定有恶报,这是个自然规律,跟预言无关。

虚云为什么说 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

网上有一名学者说,现在的宗教徒,正在干他们教主的掘墓人

这个说法,跟虚云老和尚的说法一样。

老和尚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了

不仅仅佛的法运进入末法,其他宗教也入末法了

末法的定义:由于去创教时已久,后人错解教主的教义,给人讲法时,讲错了。

讲错了就做错了,等于是灭教主的法

做教主的灭法人啊

就拿佛法来说吧

《莲华面经》上讲:。

阿难。

我之佛法非余能坏。

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

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

出家人不持戒,就会让大众诽谤佛法,佛法就没有人学了,趣向灭亡。

可见,佛法并不是外道能毁灭的,是我佛法中的恶比丘啊

犹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

虚云老和尚的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啊

传闻虚云老和尚是憨山大师转世,不知有何因由而如此说

憨山大师前世是苏东坡, 虚云老和尚的前生是憨山大师,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虚云老和尚自己的话里得到证实。

老和尚在南华寺任住持时,晋院的那一天到各个殿堂拈香礼拜说法。

老和尚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的时候,他的法语是这样说的: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

虚云老和尚是谁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

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

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

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

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

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

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

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连着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

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

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依妙莲法师。

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

从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

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

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

后来更经西藏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

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寺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

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

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

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

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阻了。

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

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

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

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

十月,病渐渐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

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

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

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

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老和尚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

况学道人耶

”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5、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1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11、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 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 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 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1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 布施解脱自心。

1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14、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15、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 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16、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 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17、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18、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19、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20、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21、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 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22、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23、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24、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25、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 布施解脱自心。

26、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 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

27、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 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 过饱不便用功。

28、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 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

29、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 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30、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