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2021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统计(2020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统计)

2021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统计(2020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统计)

出生率连年下降,放开单身女性“冻卵”是提高生育率的选项?

中国大城市人口下滑的趋势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跌至956万,人口出生率只有6.77‰。相比之下,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2‰。

缓解人口下降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在今年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出了20多项提高出生率的建议,希望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这些建议覆盖了对多孩家庭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支持,以及对“冻卵”等辅助生育技术合法化的倡议。

人口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易富贤表示,任何鼓励生育的措施本身很难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整个经济、社会的范式改革来提高生育率”。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认为,超时工作、无偿加班、“996”等问题,对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再生产循环,对劳动者个人生存与发展,对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都造成极大影响和伤害,更不利于年轻人生孩子。她建议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提倡年轻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并对8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管,这样他们就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子”,而且这对于确保女性不过度劳累至关重要。

担心子女无人照料也是影响年轻夫妇生育意愿的一个因素。在上海市统计局的调研中,4.8%的上海居民认为这是他们不打算生下一个孩子的主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促进国家三胎政策有效落实的建议》的提案,呼吁进一步提高鼓励生育政策的精准度,加大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从经济支持、托育和教育支持以及生育健康保障等多方面促进“三胎”政策落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3月15日已经就《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为最多5名3岁以下儿童开展日托业务。

大龄女性的生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和医学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在今年两会上呼吁:“未婚女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超过一定年龄没能生育,但有强烈生育愿望的,可以考虑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条件满足后,再按程序完成辅助生殖技术。”

根据目前我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徐丛剑认为,社会应该考虑到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女性实现生育的愿望,并对这部分未婚女性的生育问题给予关注和支持,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规定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

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发布了一份《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报告显示,超6成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冻卵保存生育能力,其中30-34岁意愿最高,高学历意愿更高。报告还提到,从各国对比来看,目前大部分发达的经济体均可以允许单身女性冻卵来保存自己的生育能力。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卫健委有关部门正组织征求专家关于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的意见。不过,由于辅助生殖技术不仅涉及医学问题,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因此也对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挑战。

生殖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3月29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没有听说过相关的征求意见。”黄荷凤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并非首选。保证妇幼健康,促进适龄夫妇的健康生殖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保障。“

她表示,提倡健康生殖,保护生育力迫在眉睫。包括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减少非意愿的人工流产 ;鼓励适龄生育,避免非必要的生育年龄延迟;保护生殖环境、减少男性参数持续性下降的现状;同时也需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肥胖等亚健康状态对生殖健康的损害;此外,提倡备孕夫妇在孕前进行生殖健康的相关咨询,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徐丛剑也强调,不能过度地完全放开未婚女性的“冻卵”,以避免对社会产生错误导向。他没有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复是否收到关于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的征求意见。

不过,针对不孕症夫妇的治疗,国家医保局近期已经出台措施,将逐步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这也将极大程度上减轻不孕症家庭的医疗负担,将使得更多的不孕症患者,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家庭进入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行列。

根据2019年全国的数据统计,我国行辅助生殖技术诊疗的周期数达126万个周期,助孕的活产婴儿数达到38万余,占同年活产婴儿总数的2.6%。

“收缩”的妇产科:全国多地分娩量下降,将面临哪些冲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郑超

近日,多地妇产医院今年来分娩量下降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

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掀起一波生育潮;到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部分医院妇产科不得不收缩,这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到河南,妇产医院的情况如何?受此影响,医护人员收入、产科结构设置等方面,又将面临哪些冲击?

生育热潮退去 河南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6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行,产科出现“一床难求”的盛况。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当年出生人口数超过142万。

一波生育热潮过后,数据逐渐有所回落,甚至开始快速下降。

与全国情况类似,2016年至2021年,河南省出生人口数及出生率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出生人口数从2016年的142.61万降至2021年的79.3万,出生率从13.26‰降至8‰。

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2016年该院81张床位完成了近8000名产妇的分娩量,近几年有所下降,稳定在5000人左右。

该院妇产医院院长张庆表示,按当前育龄妇女数量、结构和生育水平测算,今后一段时期,出生人口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今年2月份,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河南人口数据显示,河南自然增长人口6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2021年相比,全省出生人口减少6.0万人。

部分地区:医护薪资下降 产妇加床情况少见

出生人口减少,对妇产医院以及产科影响如何?

河南是人口大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虹吸效应一直存在,因而郑州的妇产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产科虽然感受到一定压力,但影响不大,部分妇产医院仍在扩张。

在全国部分城市,分娩量下降带来的震荡或许更为明显。

据《红星新闻》报道,贵州省某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妇产科医生介绍,今年该院的分娩量较同期下降了近30%,县城内三家公立医院的新生儿出生率都在降低,医护的薪资也受到影响。

湖南省某三甲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介绍,产科是该院的品牌,分娩量一直排名全省前列,但最近,产妇多到加床的情况已经较为少见。

政府加大鼓励生育政策 医院提升服务质量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

一是因为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22年全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上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二是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多位专家指出,政府应该加大鼓励生育措施力度,延缓出生人口水平的快速下降,延缓人口总量的快速下降,维持我国人口的合理范围,统筹经济、社会、人口的均衡发展。

一方面,除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适龄夫妇生育;另一方面,还有不少网友提出,对于生育群体,医院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从服务“数量”转变为服务“质量”,从环境、服务、实力、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妇舒适度,让产妇生得放心。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任倩倩

我国预期寿命最长的上海,当前逝世人群的实际平均寿命是多少?

今天更新我们分省实际人均寿命分析第五期,有几十个粉丝朋友强烈要求今天更新上海,因为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均生活水准最高的省区。它的数据自然受到非常多的朋友的关心!

我们知道,卫健委公布的上海市2022年度的预期寿命值为:83.18岁,其中男性80.84岁,女性85.66岁!这个值放眼全世界都属于非常好的水平!与世界预期寿命最高的日本83.71岁差距非常微小!

世界最好的城市之一,上海

然而,我们知道,预期寿命是当前出生人群的远景寿命预期值。与我们当前逝世人群的实际平均寿命是两个概念!而当前逝世人群的人均实际寿命很少有人去统计研究,这造成了我们无从查阅相关资料。即使偶尔有发布的数据,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作为全网最专业的业余人口学者,铁匠的研究都是基于数据说话。为此,铁匠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获得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并将数据的分析归纳过程公布如下,供各位人口学爱好者参考:

我们来看看上海市2020年度截止10月31日纳入死亡登记的人口年龄分布和实际平均寿命数据吧!

上海市2020年度去世人口寿命统计表

从纳入统计的129033名逝世人员的年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2020年度逝世人员的平均寿命为79.33岁,男性为76.74岁,女性为82.45岁!该数值大幅度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根据逝世人口比例可以看出,大约有17.74%的上海男性会在65周岁之前逝世。而女性则为9.53%。65周岁是我们将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相对来说,上海这个数据是非常好的了。说明延迟退休至65岁在上海非常可行,而在其他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就有较多人领不到退休金了。

之前有一位网友说,你这是一年内人群的死亡概率,怎么能用来估算一个人一生的概率呢?要用实际值!其实,因为这是全年龄段的随机抽样,两个值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验证一下。65周岁的理论人群逝世概率值为21.85%,而截止2020年10月31日,1955年出生的2259万人口中,尚有16802044人,逝世率为25.62%!考虑移民等因素。两者的差距并不大!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城市人口的数据,由于上海城市人口接近90%,所以我们把小镇人口划归农村人口。

上海市城市人口寿命统计

上海市城市人口2020年度实际平均寿命为79.48岁,男性为76.86岁,女性为82.63岁,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所以上海人有优越感,也是有数据支持的,生活条件确实是全国最好的。比平均年龄更惊人的是中位数:上海男性的中位数为81.4岁,女性中位数为87.1岁,不仅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且是超过预期寿命的!

上海农村人口寿命统计

上海农村人口的实际寿命为78.72岁,男性为76.24岁,女性为81.66岁!肯定也是全国最好的。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已经统计分析的6个省份的数据:

全国人均寿命图表

从对照表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均实际寿命确实遥遥领先于全国。这也说明,真正决定人长寿的,还是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环境、空气和水源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大城市的人均寿命远远领先于青山绿水的边远农村。这是有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的.毕竟,很多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很多老人只能匆匆离世.

公园中锻炼的城市老人

劳作的农村老人

铁匠声明,铁匠所有的文章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统计出版出版的中国7普人口统计年鉴)。并不是捏造的数据,也不是铁匠有多大本事,能够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是开源的,当然,具体的分析工作则依靠我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和逻辑判断。

当然,虽然普查数据是最权威,最准确的数据,但是由于各地数据统计汇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7普数据中很多数据也是矛盾冲突的,比如在上册死亡人口统计中,百岁老人的死亡就有28651和20675两个差距较大的数据。上册卷一中1周岁以下人口为11988057,而卷六中则为13629879。

铁匠在分析这些数据过程中,纯粹是公益性质,让更多网友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就可以获得一个可靠的知识点!铁匠写这些文章,其实一篇文章流量好的话,就几十元钱,没有流量的话就几角钱。说实话,铁匠写这些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一个爱好而已!通过这个研究,结识更多的朋友!

铁匠的研究得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与鼓励,甚至是打赏!在此铁匠表示深深的感激!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研究的动力。

但也有极少部分网友对铁匠持怀疑态度!其实质疑文章中的错误,铁匠很感谢,但是部分属于挑刺行为。比如极少数网友认为铁匠的数据是编造的,认为真正的死亡数据需要去查墓碑!这纯粹是拍脑门说法。这种办法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一是全国至少三分之二的去世人口没有墓碑,二是获取的样本数量远远达不到普查的精度标准,三是耗时耗力,能达到普查登记的样本数量,起码得花费几百年的时间。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有些网友说的火葬场数据,一是中国只有54%左右的火葬率,二是死亡数据会汇总至公安部,形成人口普查数据的一部分,这就是本文的数据来源。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阅读,也恳请您的支持与关注!如果你对其他省份的数据感兴趣,可以关注铁匠或者给铁匠留言,我将持续更新!

(版权所有,引用文章内容请关注作者,打赏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