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安徽省经济排名城市(安徽省经济排名)

安徽省经济排名城市(安徽省经济排名)

安徽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16地市都排在什么位置

据决策杂志微信号消息,5月4日,安徽16地市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决策杂志注意到,8地市增速超过全省增速4.8%,4地市经济增速超过6%,池州以7.8%的经济增速领跑全省。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表现亮眼?一起来看。

01 经济格局保持稳定

经济总量前三名未变

从经济总量看,合肥一马当先,继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达到2690.6亿元。

芜湖排在第二位,经济总量达到1111.83亿元,滁州坐稳第三位,经济总量达到919.5亿元。

阜阳位居第四,经济总量为799.1亿元。安庆位列第五,经济总量为689.56亿元。马鞍山以623.4亿元排在第六位。宿州排在第七位,经济总量为568.3亿元。亳州位列第八位,经济总量为557.6亿元;蚌埠排在第九位,经济总量为514.9亿元。六安排在第十位,经济总量为504亿元。

从全省来看,与2022年相比,经济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

02 池州领跑,滁州紧随

从经济增速来看,池州以7.8%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滁州增速位居第二,达到7.1%。这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增速超过7%的地市,跑出发展“加速度”。

决策杂志注意到,一季度滁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消费不断回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总体上延续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优异答卷。在安徽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4个季度全省第一。

六安增速达到6.2%,位居第三,亳州增速达到6.1%,位居第四。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在5%-6%的增速区间,地市数量最多,有4个地市。具体来看,铜陵增速达到 5.9%,宣城为5.7%,宿州为5.6%,阜阳为5.1%。

这8个地市都跑赢了全省增速4.8%。

合肥、芜湖与全省持平,增速同为4.8%。

与全国经济增速相比,10地市跑赢全国增速4.5%。这10个市分别是池州、滁州、六安、亳州、铜陵、宣城、宿州、阜阳、合肥和芜湖。

决策杂志注意到,全省16个地市均实现了正增长。

03 向池州、滁州学什么?

又是池州、滁州!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从2022年以来,池州、滁州两市的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排名全省前列,尤其是池州排名全省第一,由此产生一个奔“池”速度的流行语。

池州、滁州为什么快?深入分析,两市至少有三条经验值得学习。

一是善作为。两市的干部队伍拼劲很足,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展现了迎难而上、乘势而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是抓机遇。池州、滁州都处在皖江城市带,正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两市积极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奋力将机遇转化成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

4月6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滁州调研时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要借东风、搭平台、抓机遇,全力支持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三是招大商。两市都坚持把大招商、招大商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锲而不舍抓项目,引进了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大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2023年1至3月份,滁州市新签约亿元项目161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项目94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2个;新投产亿元项目75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13个。

一季度,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比安徽省快13.2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比安徽省0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3位。

这是滁州、池州两市经济增长快速的主要密码,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借鉴。

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安徽16地市都要强化抢的意识、拼的劲头,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安徽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16地市都排在什么位置

据决策杂志微信号消息,5月4日,安徽16地市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决策杂志注意到,8地市增速超过全省增速4.8%,4地市经济增速超过6%,池州以7.8%的经济增速领跑全省。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表现亮眼?一起来看。

01 经济格局保持稳定

经济总量前三名未变

从经济总量看,合肥一马当先,继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达到2690.6亿元。

芜湖排在第二位,经济总量达到1111.83亿元,滁州坐稳第三位,经济总量达到919.5亿元。

阜阳位居第四,经济总量为799.1亿元。安庆位列第五,经济总量为689.56亿元。马鞍山以623.4亿元排在第六位。宿州排在第七位,经济总量为568.3亿元。亳州位列第八位,经济总量为557.6亿元;蚌埠排在第九位,经济总量为514.9亿元。六安排在第十位,经济总量为504亿元。

从全省来看,与2022年相比,经济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

02 池州领跑,滁州紧随

从经济增速来看,池州以7.8%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滁州增速位居第二,达到7.1%。这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增速超过7%的地市,跑出发展“加速度”。

决策杂志注意到,一季度滁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消费不断回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总体上延续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优异答卷。在安徽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4个季度全省第一。

六安增速达到6.2%,位居第三,亳州增速达到6.1%,位居第四。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在5%-6%的增速区间,地市数量最多,有4个地市。具体来看,铜陵增速达到 5.9%,宣城为5.7%,宿州为5.6%,阜阳为5.1%。

这8个地市都跑赢了全省增速4.8%。

合肥、芜湖与全省持平,增速同为4.8%。

与全国经济增速相比,10地市跑赢全国增速4.5%。这10个市分别是池州、滁州、六安、亳州、铜陵、宣城、宿州、阜阳、合肥和芜湖。

决策杂志注意到,全省16个地市均实现了正增长。

03 向池州、滁州学什么?

又是池州、滁州!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从2022年以来,池州、滁州两市的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排名全省前列,尤其是池州排名全省第一,由此产生一个奔“池”速度的流行语。

池州、滁州为什么快?深入分析,两市至少有三条经验值得学习。

一是善作为。两市的干部队伍拼劲很足,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展现了迎难而上、乘势而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是抓机遇。池州、滁州都处在皖江城市带,正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两市积极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奋力将机遇转化成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

4月6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滁州调研时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要借东风、搭平台、抓机遇,全力支持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三是招大商。两市都坚持把大招商、招大商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锲而不舍抓项目,引进了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大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2023年1至3月份,滁州市新签约亿元项目161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项目94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2个;新投产亿元项目75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13个。

一季度,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比安徽省快13.2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比安徽省0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3位。

这是滁州、池州两市经济增长快速的主要密码,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借鉴。

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安徽16地市都要强化抢的意识、拼的劲头,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出炉,你家乡上榜了吗?

据决策杂志公众号报道 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新鲜出炉。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保持稳定,位次相对变化较小;20强经济总量总和达到11385.85亿元,占安徽省经济总量的25.28%。

你的家乡上榜经济20强了吗?一起来看。

前20强全部超过400亿元

2022年,在安徽省59个县(市)中,肥西经济总量依然位居第一,达到1068.4亿元,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千亿县。

肥东位居第二,经济总量达到859.4亿元,长丰以823.8亿元位居第三。三县持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县域经济前三甲。

天长市经济总量达到686.1亿元,位居第四;无为市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达到609.91亿元,位居第五。

排在第六的是庐江县,经济总量同样突破600亿元,达到601.5亿元;濉溪县紧随其后,总量为571.2亿元;当涂县达到558.7亿元,排在第8;巢湖市排在第9,为548.3亿元;太和县以533.6亿元排在第10。前十强县域经济总量全部突破500亿元。

从县域经济总量10强榜单来看,入围门槛进一步提高,达到533.6亿元,比2021年的508.7亿元提高了24.9亿元。

从20强榜单来看,上榜门槛达到404.3亿元,相比2021年的380.7亿元,提高了23.6亿元。

在20强梯队中,1000亿、500亿、400亿成为3个整数关口,肥西县是目前安徽唯一县域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肥东、长丰超过800亿元,天长、无为和庐江超过600亿元。

同时,超过500亿元的县域达到11个,比2021年多出了1个。前20强全部超过400亿元。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肥东、长丰均将2023年视为冲刺“千亿县”的决战之年。1月30日,肥东召开决战决胜“双千亿”誓师大会,动员全县上下以“起步就全速、开年就决战”的斗志,以“击鼓催征、奋楫扬帆”的状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冲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双千亿”目标。

冲刺“千亿县”,长丰县也不甘落后。2月11日,长丰召开深化“一改两为”暨“拼经济、冲千亿”大会,吹响GDP“冲千亿”的号角。

从20强榜单变化来看,县域经济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当涂赶超了巢湖,从第8上升到第9;蒙城赶超了宁国,从第15上升到第14;桐城、涡阳赶超了萧县,分别从第17上升到第16,第18上升到第17。

从经济增速来看,庐江县以7.8%高居榜首,天长市排在第二,增速达到7.3%,当涂排在第三,增速达到6.2%。

决策杂志注意到,20强中,有17个县域经济增速超过安徽省3.5%的经济增速。

合肥五县域齐聚前十

从20强的所属市域来看,县域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

合肥5县(市)全部上榜,并且全部位于10强,这些县域在合肥的发展中收获了辐射带动、产业联动的红利,取得快速发展。

阜阳有4个县(市)上榜,位居第2,分别是太和、颍上、临泉和界首。

同在皖北,亳州2县上榜,是蒙城和涡阳。这些县域人口多、市场大、资源禀赋相对较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提速较为明显。

滁州有天长、凤阳2县(市)上榜。在安徽省内,滁州已坐稳安徽经济“第三城”。在滁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积极对接南京“大江北”战略中,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宣城也有宁国、广德2县(市)入围。宣城以“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为目标,所辖县域眼睛向东看、目标跟东比、身子往东靠、步伐朝东迈,发展速度明显。

此外,芜湖、淮北、马鞍山、安庆、宿州5市各有一县(市)上榜。蚌埠、六安、淮南、铜陵、黄山和池州,目前没有县域上榜经济总量20强榜单。

从全省区域分布来看,皖北地区有9县上榜,分别是濉溪、太和、颍上、凤阳、临泉、蒙城、涡阳、萧县和界首;皖中8县上榜,分别为肥西、肥东、长丰、天长、无为、庐江、巢湖和桐城;皖南有3县上榜,分别为当涂、宁国和广德。

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

安徽县域正在奋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自2016年起至2020年,安徽不仅实现了百强县“零”的突破,已有多个县市入选全国百强榜单。2021年,安徽肥西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

但同时也应看到,身处长三角,安徽县域经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以“千亿县”来看,2022年,江苏县域经济“千亿县”又迎新面孔——东台、沛县、高邮、仪征的县域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元大关,至此,江苏的“千亿俱乐部”县(市)达到21个,浙江仍为9个。

在2022年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占25个,浙江占18个,安徽只有3个。在2022年赛迪长三角百强县中,江苏40县全部入围,浙江38席,占其全部县的71.7%,安徽占22席,占全部县的37.3%。

有专家分析认为:“强县带动是苏浙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强县不强,是安徽与江浙县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安徽一直在努力追赶,派出干部交流,向江浙县域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第一生产力。梳理江浙的强县会发现,产业是其发展壮大的唯一法门。

在江苏,常熟拥有“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羊绒制品名城”之称,诞生了羽绒服龙头品牌波司登;太仓是我国德企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已集聚300多家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为主的德资企业;丹阳是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

在浙江,安吉是全球最大的椅子生产基地;永康是世界五金之都;温岭是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

江浙两省,这样的“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的产业集群俯拾皆是,块状经济、塔式经济体齐头并进,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层出不穷。

这些生动的县域发展实践雄辩证明,“小”产业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小”产业同样可以实现县域发展“大”作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有落差并不可怕,有差距意味着有发展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甚至跳跃的空间。2023年,全力拼经济,安徽所有县域都要拿出拼劲、鼓足干劲,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以“一改两为”的实际成效,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安徽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16地市都排在什么位置

据决策杂志微信号消息,5月4日,安徽16地市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决策杂志注意到,8地市增速超过全省增速4.8%,4地市经济增速超过6%,池州以7.8%的经济增速领跑全省。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表现亮眼?一起来看。

01

经济格局保持稳定

经济总量前三甲未变

从经济总量看,合肥一马当先,继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达到2690.6亿元。

芜湖排在第二位,经济总量达到1111.83亿元,滁州坐稳第三位,经济总量达到919.5亿元。

阜阳位居第四,经济总量为799.1亿元。安庆位列第五,经济总量为689.56亿元。马鞍山以623.4亿元排在第六位。宿州排在第七位,经济总量为568.3亿元。亳州位列第八位,经济总量为557.6亿元;蚌埠排在第九位,经济总量为514.9亿元。六安排在第十位,经济总量为504亿元。

从全省来看,与2022年相比,经济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

02

池州领跑,滁州紧随

从经济增速来看,池州以7.8%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滁州增速位居第二,达到7.1%。这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增速超过7%的地市,跑出发展“加速度”。

决策杂志注意到,一季度滁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消费不断回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总体上延续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优异答卷。在安徽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4个季度全省第一。

六安增速达到6.2%,位居第三,亳州增速达到6.1%,位居第四。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在5%-6%的增速区间,地市数量最多,有4个地市。具体来看,铜陵增速达到 5.9%,宣城为5.7%,宿州为5.6%,阜阳为5.1%。

这8个地市都跑赢了全省增速4.8%。

合肥、芜湖与全省持平,增速同为4.8%。

与全国经济增速相比,10地市跑赢全国增速4.5%。这10个市分别是池州、滁州、六安、亳州、铜陵、宣城、宿州、阜阳、合肥和芜湖。

决策杂志注意到,全省16个地市均实现了正增长。

03

向池州、滁州学什么?

又是池州、滁州!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从2022年以来,池州、滁州两市的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排名全省前列,尤其是池州排名全省第一,由此产生一个奔“池”速度的流行语。

池州、滁州为什么快?深入分析,两市至少有三条经验值得学习。

一是善作为。两市的干部队伍拼劲很足,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展现了迎难而上、乘势而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是抓机遇。池州、滁州都处在皖江城市带,正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两市积极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奋力将机遇转化成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

4月6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滁州调研时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要借东风、搭平台、抓机遇,全力支持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三是招大商。两市都坚持把大招商、招大商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锲而不舍抓项目,引进了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大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2023年1至3月份,滁州市新签约亿元项目161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项目94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2个;新投产亿元项目75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13个。

一季度,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比安徽省快13.2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比安徽省0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3位。

这是滁州、池州两市经济增长快速的主要密码,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借鉴。

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安徽16地市都要强化抢的意识、拼的劲头,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