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摘抄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3月12日是什么节)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3月12日是什么节)

温故 | 歌声中走过光辉岁月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晓燕

又到了京城最美的季节。对于北京人来说,“五月的鲜花”不仅是满城的姹紫嫣红,还是从社区、乡村、学校、军营传出来的澎湃的歌声。从上世纪50年代起,北京便开始举办“红五月”歌咏比赛。数十年来,“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长盛不衰,歌声伴随着几代北京人走过了光辉岁月。

唱着红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兴起了群众歌咏活动,工厂、农村、机关以及学校到处都在传唱“革命人,意志坚”“社会主义好”等红歌,每年5月,还会进行“红五月”歌咏比赛。

据本报1958年4月17日3版《全市到处教唱学唱五首新歌》报道,当时的群众歌咏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单位都是领导带头学。财政部印刷厂90%的职工唱会了7首新歌,工人们不但自己唱,还带着家属一起唱。与此同时,专业艺术团体、音乐家积极参与,推动了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比如,中央乐团合唱队负责辅导东郊工厂的工人,中央广播乐团负责辅导西四区的居民,作曲家李焕之、马可、瞿希贤等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去教歌。

1958年4月17日,《北京日报》3版

在那个年代,北京各厂矿企业都在开展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职工们一边参与劳动竞赛,一边高唱红歌,激发了革命斗志,鼓舞了劳动热情。有的工人说:“唱革命歌曲就是带劲,不管是听还是唱,浑身有力量!”

1958年,东椿树胡同居民组织了歌咏队。图为他们在为参加文艺演出练歌。伍素心摄

“太阳出来照四方,劳动热情高万丈,我们工人革命干劲足,我们工人爱把革命歌来唱……”随着群众歌咏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爱好音乐的职工不再满足于学唱,也学着自己创作歌曲了。北京人民印刷厂职工张季琦、夏宝森写的《唱“五好”》、北京量具刃具厂工人王东升写的《勤俭搞建设》、北京广播器材厂工人郭士杰写的《“五好”就是指路标》等,都受到厂里职工的欢迎。“唱了自己编的新歌,鼓舞了我们的干劲。”北京广播器材厂的一位老工人说。(1963年7月8日《北京日报》1版,《高唱革命歌曲 激励革命精神》)

1963年7月8日,《北京日报》1版

后来,北京的群众歌咏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厂矿的车间、工段、班组,在学校的课堂、操场,都有歌咏活动开展。京棉三厂举行的歌咏比赛有3000人参加;电子管厂的歌咏活动从几个科室、车间扩大到全厂,每次厂里开大会前,歌声便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在郊区,不仅平原地带的不少生产队成立了合唱队,就连密云深山峻岭中的公社也有青年社员组成了合唱队,合唱队队员经常在地头和山坡教群众唱歌。中小学校的歌咏活动形式更是多样,有三五人的小合唱,也有几十人的大合唱;有独唱、表演唱,还有班组或班级之间的赛歌、对歌,有时还载歌载舞。(1964年2月8日《北京日报》1版,《高唱革命歌曲 大鼓革命斗志》)

1964年,宣武区举行“红五月”歌咏比赛。图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演唱《我们在队旗下成长》。 冯文冈摄

提起那段光辉岁月,老辈儿人感触特深:“当年,我们就是唱着‘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歌走上工作岗位的,那时候只有一个想法:祖国需要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就到哪里去。”

本报发起“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

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报与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

组织“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是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出关于《国歌》的决定之后,所以活动首先就是普遍讲解和教唱《国歌》。据本报1983年3月12日1版《本市开展“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记载,那年,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教唱国歌活动,拉开了这项活动的序幕。著名指挥家严良堃一边教唱,一边讲解。参加学唱的有社会音乐学院、青年民歌合唱团、教师合唱团、钟声合唱团、工人合唱团的部分成员及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师、共青团基层干部,共2000多人。

1983年5月13日,《北京日报》2版

随后,“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在基层广泛展开,从工厂到农村,从街道到学校,纷纷成立了歌咏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教唱歌活动。白纸坊街道50名退休职工组成了合唱队,每周三下午排练,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国歌》《我们是校外辅导员》等歌曲。市交通运输局所属几个工厂的工人们分别成立了业余演出队、民乐队,培养出一批业余文艺积极分子。朝阳区姚家园的青年们也加入唱歌的行列,在公社举行的青年联欢会上,他们表演的独唱、重唱、合唱节目,受到观众一致好评。(1983年5月13日《北京日报》2版,《五月鲜花遍地开》)

1984年7月21日,《北京日报》3版

据统计,1983年3月到5月,全市270多万职工中,有50多万人参加了歌咏活动,大部分单位成立了大合唱队、小合唱队,吸引了成百上千名职工参加。当年“五一”前后,30多个区、县、局和直属基层单位举办了职工歌会、文艺汇演或歌咏比赛,基层文娱活动非常活跃。一批生活气息浓、有时代特点的作品应运而生,很多单位创作了自己的厂歌、校歌、行业歌,比如铁路工人的《路徽歌》、市政工人的《我爱市政这一行》、中小学教师的《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财贸职工的《快乐的售货员》等,反映了职工的生活、工作及精神面貌。(1983年5月22日《北京日报》1版,《“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成绩显著》)

1983年,北京首次举办“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图为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群众歌会。王宝琴摄

从那以后,“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蓬勃发展,成为北京人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京城各行各业都会组织音乐会等歌咏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有齐唱、独唱、重唱,还有组曲和大合唱,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歌咏娱乐需求。

名家和百姓齐写,名角与农民同唱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节、艺术节,为北京带来了新风尚。

1995年6月29日,《北京日报》6版

据本报1995年6月29日6版《顺义县出现歌曲创作热》报道,顺义县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写词作曲演唱,创作出300多首歌曲,出现了“名家和百姓齐写,名角与农民同唱”的景象。参与创作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不但有教师、干部,也有工人、农民。后沙峪马头庄村农民杨绍明创作的《歌唱顺义我的家乡》是边放羊边构思出来的,歌中写道:“宽阔的马路,高大的厂房,盛产啤酒和顺美时装,瓜果蔬菜稻麦香,唱首歌儿赞美我的家乡。”著名词曲作家张藜、徐沛东、李幼容、程恺等人为顺义创作出了30首有该县特色的歌曲,其中,李幼容、程恺创作的《锦绣大地更辉煌》和《小康路上歌不落》,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并被传唱。在普遍开展歌咏活动的基础上,顺义还举办了自创歌曲演唱比赛,来自乡镇、企业的业余歌手与刘斌、李丹阳、江涛、张华敏等专业歌手同台演唱。

1996年,“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推出《北京组歌》,歌唱改革开放后北京的巨大变化。李士炘摄

“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连续举办,年年红火,到1996年,这项活动参加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达到空前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市开展的相关文艺活动已达千余场,参加人数近百万,成为北京一景。

1996年6月12日,《北京日报》5版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在北京的工厂、农村、学校、军营中开始传唱大型音乐作品《北京组歌》。《北京组歌》共有13首歌曲,包括《首都建设者之歌》《中国美丽的城》《腾飞的北京》等,由著名词曲作家张藜、许镜清、魏群等创作,倾注了对祖国、对北京的无限深情,歌唱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的巨大变化。在“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中,许多合唱队都演唱了《北京组歌》中的歌曲,人们被这些歌曲优美高昂的旋律感染,也在倾情演绎中提高了演唱水平。(1996年6月12日《北京日报》5版,《高唱赞歌颂北京》)

那些年,“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不仅丰富了首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充分展示了北京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

业余合唱团成群众文化金品牌

进入新世纪,群众歌咏活动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01年,北京有千余个业余合唱团活跃在社区、乡镇、机关、企业、校园、军营,其中200多个水准颇高,曾经在国内外歌唱比赛中获过奖。由这些大大小小合唱团参与的群众歌咏活动,逐渐成为北京群众文化的金品牌。(2001年10月29日《北京日报》11版,《京城处处飞歌声》)

2001年10月29日,《北京日报》11版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经常到景山公园晨练的人们都熟悉这美妙的歌声,在手风琴的伴奏下,一群中老年人常年自发在此以歌相会。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齐聚景山放声歌唱,声势浩大,蔚为壮观,被称作“景山现象”。一位常去唱歌的老人说,刚退休那会儿,自己经常在家闷着,满身是病,真奇怪了,自打和大伙儿一块儿练歌,往医院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2002年6月12日《北京日报》1版,《群众文化唱起四季歌》)

2009年,“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暨“祖国——您听我唱支歌”通州区群众歌咏会举行,人们以拉歌的形式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抒发对祖国的祝福和对家乡的热爱。方非摄

在群众歌咏活动中,人们用歌唱的方式抒怀,发自内心地歌颂,歌颂新中国,歌颂幸福的生活。2009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举办,北京的社区、乡镇、企业、机关、学校、连队等基层单位传唱着《十送红军》《延安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人民军队忠于党》等100首爱国歌曲,人们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009年6月1日《北京日报》1版,《“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启动》)2011年,“我爱我唱”群众歌咏活动在国家体育馆举行,200多个合唱团、1.2万人组成规模空前的合唱方阵,唱响了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华美乐章。(2011年6月13日《北京日报》12版,《“我爱我唱”全明星阵容领唱红歌》)

来自美联社、CNN、NBC、、路透社、韩国NHK等29家境外主流媒体的近60名记者前往景山公园采访后,亲身感受了北京群众歌咏活动的。时任意大利爱莎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那塔里说:“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内容,但这些歌曲的旋律我能懂。人们聚在一起放声歌唱,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真的很美好!”(2011年6月15日《北京日报》3版,《“聚在一起歌唱,很美好”》)

2011年6月15日,《北京日报》3版

2019年,北京市教育系统“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令人眼前一亮:大、中、小学的学生们以快闪形式,在校园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歌曲,讴歌新时代,展现了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2019年3月21日《北京日报》5版,《校园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又是一个美丽的五月。花团锦簇,歌声飞扬,“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又翻开了新乐章……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海南文昌:擦亮航天旅游名片

大批观众在海南省文昌市淇水湾观看、拍摄火箭发射(2021年3月12日摄)。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以航天为主题的旅游正在我国唯一的濒海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海南省文昌市兴起。当地通过打造航天主题旅游路线,完善航天旅游设施等措施,擦亮航天旅游名片。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海南省文昌市拍摄的建设中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无人机照片,5月12日摄)。

5月17日,游客在海南省文昌市淇水湾游玩,这里可以望见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塔架。

游客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参观游览(5月14日摄)。

来源: 新华网

关于流感,中疾控最新回应

针对公众关心的流感防治热点问题,中国疾控中心3月20日发文指出,此次流感活动水平在2023年2月初开始升高,2月底后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已经进入高峰期。虽然目前整体仍处于高位,但也监测到有几个省份流感活动高峰已经出现拐点,开始下降。

较往年约晚2个月进入流感流行季

流感一般在冬季流行,为什么刚过去的冬季没有流感流行,最近反而出现流感流行了?

“今年较往年约晚2个月进入流感流行季,本次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流感病毒可造成每年的季节性流行和不定期的全球流感大流行,虽然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众多,但在人群中能够导致季节性流行的就是甲型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为什么晚于往年?王大燕分析,从病毒流行角度来看,既往我国秋冬季流感流行季一般从11月底左右开始,次年1月达到高峰,持续到3月左右。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恰逢新冠病毒在流行,防控新冠的措施同时对季节性流感防控也非常有效,使得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病毒流行受到一定程度压制。同时,由于大多数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自觉居家、错峰上班或停工,大部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假,减少了人群聚集和病毒传播风险,导致2022年底流感活动水平较低,未出现流感季节性流行。

从自身免疫角度来看,近3年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未在我国流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未造成全国范围的高水平流行。公众普遍降低了对流感的防控意识,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人群,尤其是儿童,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力降低。2023年初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国际国内人员流动、社会活动常态化,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造成了我国春季流感高峰,在2023年2月底,流感活动快速上升,与既往正常流感季相比滞后约2个月。

“季节性流感也并不是只在秋冬季、冬春季流行,我国南方省份在夏季往往也会出现一个夏季流感高峰,一般在6至7月期间达到高峰。”王大燕补充说。

流感高风险人群不仅是儿童

感觉最近身边的孩子得流感的特别多,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吗?

王大燕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季节性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至500万的重症和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儿童流感罹患率约为20%至30%,在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高于成人。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是流感病毒的高风险人群。

“流感的高风险人群不仅仅是儿童,也包括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王大燕表示,从实际感染情况来看,2022年12月份的新冠疫情期间,成年组占比最高,而流感流行高峰期15岁以下年龄组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且流感造成的聚集性疫情也主要分布在学校和幼托机构。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