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网名

交友之道名言(交友之道名言警句诗词)

交友之道名言(交友之道名言警句)

交友之道名言

1、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

2、交朋友要交有义气的人,正如聪明的医师治病前必须切脉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须考查对方的品德,否则是危险的。——伊本·穆加发

3、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4、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至。

5、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7、贫困能试朋友之真伪。

8、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9、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10、好友面前,不可当众揭其所短,扬其隐私。

11、选择朋友要谨慎,更换朋友更要谨慎。

12、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叶芝

13、有的人想的是他们朋友的缺点,这是不会有所得到的。

14、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

15、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16、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

17、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

18、一个"朋"字,"二月"相照,朋友之交,互取光芒。相互关心,相互关注,相互支持。

19、想与所有的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普菲费尔

20、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切斯特菲尔德

2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22、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23、势利的朋友,迟早会离你而去。

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6、知己肝胆相照。

27、谁也不能击败那能够同经常责备他的人保持友谊。

28、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9、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3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31、交友莫交财,交财两不来。

3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33、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34、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35、一切善的终点与顶峰,生命最后的明星都是友爱。——埃·马卡姆

36、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37、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瓦鲁瓦尔

38、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39、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使你的仇人却成为朋友。

40、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

41、无信之友,较之敌人尤为可恶。

42、没能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43、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44、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45、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46、后面是古,背面是今,还有一些本国的,欠美意思交广博友,如读名书;交风雅友,如读诗歌;交谨慎友,如读圣书;交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搏弈之交不终日,餍饫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49、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5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交友之道名言警句

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一语道出交友的真谛。因此,交友一定要慎重。好的朋友,对你是一种激励和帮助,在你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反之,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会让你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性,变得与他们一样,渐渐失去自我。古今关于交友的十大经典名言,触及心灵,果断收藏。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朋友交朋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对人都是有益处的。


交友莫交财,交财两不来。

朋友之间,如若有钱财上的交往,就易产生矛盾,以至于两不往来。


侠心交友,素心做人。——晋·陶渊明《移居》。

素心:心地朴素。结交朋友要有侠肝义胆的精神,做人要有朴素的赤子情怀。



娶妻取德不取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娶妻,要娶有道德的女子,而不要只看重姿色;结交朋友,要交心,不要为钱财而交。


相识图相益,济人须济急。——明·邝璠《便民图纂》

交友是为了相互帮助,周济别人重在别人急需时。


浇树浇根,交友交心。——浩然《艳阳天》

浇树时,水浇在根上,方能使全树受益。结交朋友,须双方有诚心,方能成为知己。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小窗幽记·法》。

交朋友之前,应该先考察一番;交上朋友之后,就要信任他。


子弟宁可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匪人。——《歧路灯》

指年轻一代宁可不念书识字,也决不可去结交那些为非作歹的坏人。指年轻人交友须特别慎重。


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明·洪应明《菜根谭》

交朋友之前要看好对方的为人,而不可太泛滥,这样那些曲意逢迎的人,便没法接近你了。


为臣当忠,交友当义。——《隋唐演义》

身为臣子应当忠心事主,交朋友的应当讲义气。


交友之道名言警句诗词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有趣,一种是有益。

有趣的人,能陪你开心,喝酒聊天,花前(钱)月下,但你有事的时候,他未必肯帮忙;

有益的人,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不会跟你经常撸串,甚至一两个月、一两年,都没什么特别多的联系。但是,如果你遇到困难,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

而孟浩然是第三种人,既有趣,又有益(实在难得)。

有趣,不单单指他多幽默,而是“襄阳老”的一生经历,很有喜感,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除了比较倒霉之外,还闹出不少笑话,后面我们会讲。

总结来说:孟浩然一生毁在两顿酒上,一顿酒让他丢了官,一顿酒要了他的命。

有益,是因为孟浩然很讲义气,王昌龄落难被贬时,因涉及权臣李林甫,很少有人为他说话,这其中包括势头正盛的王维,但是孟浩然却写了: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所以,孟浩然朋友众多,王维、李白、杜甫、张九龄、张子容就不用说了,单看看他的那些诗作:《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万山寄张五》、《送杜十四之江南》、《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送朱大入秦》、《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高阳池送朱二》、《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赋得盈盈楼上女》等等,不足十分之一。

这些朋友中有诗人、和尚、丞相、普通百姓、书生、官员,道士、军人、美女、隐士……可以说,就没有孟浩然处不来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孟浩然到哪里都有饭吃,24岁出鹿门山,47岁回襄阳故里,在外漂泊20余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唯一的遗憾是,

孟浩然志在求官,一生却掰成了两半,一半失意,一半自得。

20岁时,孟浩然与张子容在鹿门山隐居,写出了《过故人庄》,千古名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5岁漫游长江流域,干谒公卿名流,以求仕途;38岁结识李白,成为莫逆之交;39岁赴长安科考,落榜,结识王维。

落榜的孟浩然,失落愤慨,凭借一首《句》大闹太学: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令太学诸子为之搁笔,惊为天人。某一日,唐玄宗来到王维府上,恰巧赶上孟浩然也在,他以为玄宗是来找他算账的,毕竟太学是天子门生,所以吓得钻进了床底(很可爱,有没有?)。

后经王维力荐,向玄宗献诗,可是“孟山人”却昏了头,献哪首诗不好,非得献《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两句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阅后大不悦,呵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就这样,孟浩然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转喉触讳”的典故,就是因此而来。

再后来,孟浩然还有一次绝佳的当官机会,襄州刺史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华,决定向朝廷引荐,于是邀他赴宴,孟浩然也满口答应了。

可是到了赴约的那一天,孟浩然却和朋友在家中喝多了……(这……)。从此,韩朝宗与孟浩然交恶。

这顿酒直接让他失去了当官的机会,从此以后孟浩然怅然归隐,开始在襄阳享受晚年。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孟浩然有个老乡,也是他的好友叫丁大凤,要去长安赶考,临别之际,孟浩然赠诗一首,题为《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写下这首诗时,孟浩然已经47岁,他的人生在40岁那年就开始掰成两截。40岁之前干谒名流(实际上,就是赋诗拍高官马屁,唐朝诗人大多都这么干),寻求当官的机会。比如他登岳阳楼后写的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给张九龄的。

遗憾的是,张九龄并没有为他举荐,所以这首送丁大凤的诗,就变得很微妙,很有意思。

从这首诗里,就能看出孟浩然的交友之道,也是每个人的交友警示录。

首先,这首诗是写给丁大凤的,题目为什么却写成“呈张九龄”?这是一个疑点。

其次,之前他写给张九龄的诗(很多),全都尊称为“张丞相”,为什么到这里却改了,直呼其名?

这件事还要从韩朝宗请他赴宴的事说起,因为在赴宴之前,孟浩然又一次作诗,求张九龄向朝廷引荐,但是张九龄依然没有回应,彼时张九龄已经是中书令,手握重权。

故,孟浩然认为,连张九龄都办不成的事,韩朝宗未必行,所以赴宴之日与朋友在家小聚,喝多了口出妄言。

因献诗被唐玄宗赶出长安后,孟浩然曾赋诗与王维告别,写道: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两句的意思是,(除了王维你)当权者谁肯引荐我呢!知音在世间实在是少。

所以不难看出,孟浩然当时心里是有抱怨的,在当时的朋友中,张九龄是官职最大的,以王昌龄为首的岑参、高适等,都为张九龄马首是瞻,包括王维也是张九龄提拔上来的。

可张九龄却不为孟浩然办事。

所以,孟浩然在送丁大凤的诗中,刻意写了“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这句,意思是“我的老友张九龄就在朝中做官,你千万别为了仕途而犹豫。

并且这句话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劝丁大凤要珍惜机会,自己就是“前车之鉴”,实际上,张九龄屡次都没有举荐孟浩然,所以也是要劝丁大凤“掌住眼神”。

但孟浩然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呈张九龄”,所以最终的目的就是借丁大凤之手,告诉张九龄,你太不够朋友了。

然而这首诗高就高在,你明知道是那么回事,却挑不出一点毛病,甚至还有略有奉承之意,只有当事人(张九龄)才能明白其中原委。

这就是所谓的,损人不带脏字。

孟浩然作完这首诗的第二年,张九龄因得罪李林甫被贬,王昌龄破口大骂李林甫弄权,也被贬往岭南。王昌龄仗义,但此时却没有人为他说话,只有孟浩然写诗为他送别。

所以你看,有些朋友仅仅只是朋友,有趣,但无益。

有意思的是,被贬官的张九龄好像回过味来,召孟浩然做他的幕府,孟浩然出于感恩,仅仅在他手下干了三个月,便辞职回鹿门山隐居了。

一年后,复官的王昌龄因感念老朋友,在返回的途中绕路襄阳看望孟浩然,两个人开怀畅饮,致使孟浩然旧疾发作,一命呜呼。

这一年,孟浩然52岁,为此王昌龄愧疚了很久。

所以纵观孟浩然这一生,为朋友肝胆相照,但交往的人却不都是如此,他那么渴望做官,除了王维真心地帮他举荐,其余有能力的人(像李白、王昌龄确实是官职不够)也都只是应付了事。所以孟浩然去世后,王维写了《哭孟浩然》,是真的很伤心。

大唐“田园派”诗人,两个泰山北斗的人物,之间的友谊成为了千古佳话。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王昌龄:一顿酒结束了孟浩然的一生,一首诗要了自己的命

孟浩然这首诗,盖压太学院,题目只有一个字,王维也很服气

交友之道名言警句大全初中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有趣,一种是有益。

有趣的人,能陪你开心,喝酒聊天,花前(钱)月下,但你有事的时候,他未必肯帮忙;

有益的人,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不会跟你经常撸串,甚至一两个月、一两年,都没什么特别多的联系。但是,如果你遇到困难,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

而孟浩然是第三种人,既有趣,又有益(实在难得)。

有趣,不单单指他多幽默,而是“襄阳老”的一生经历,很有喜感,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除了比较倒霉之外,还闹出不少笑话,后面我们会讲。

总结来说:孟浩然一生毁在两顿酒上,一顿酒让他丢了官,一顿酒要了他的命。

有益,是因为孟浩然很讲义气,王昌龄落难被贬时,因涉及权臣李林甫,很少有人为他说话,这其中包括势头正盛的王维,但是孟浩然却写了: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所以,孟浩然朋友众多,王维、李白、杜甫、张九龄、张子容就不用说了,单看看他的那些诗作:《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万山寄张五》、《送杜十四之江南》、《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送朱大入秦》、《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高阳池送朱二》、《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赋得盈盈楼上女》等等,不足十分之一。

这些朋友中有诗人、和尚、丞相、普通百姓、书生、官员,道士、军人、美女、隐士……可以说,就没有孟浩然处不来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孟浩然到哪里都有饭吃,24岁出鹿门山,47岁回襄阳故里,在外漂泊20余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唯一的遗憾是,

孟浩然志在求官,一生却掰成了两半,一半失意,一半自得。

20岁时,孟浩然与张子容在鹿门山隐居,写出了《过故人庄》,千古名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5岁漫游长江流域,干谒公卿名流,以求仕途;38岁结识李白,成为莫逆之交;39岁赴长安科考,落榜,结识王维。

落榜的孟浩然,失落愤慨,凭借一首《句》大闹太学: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令太学诸子为之搁笔,惊为天人。某一日,唐玄宗来到王维府上,恰巧赶上孟浩然也在,他以为玄宗是来找他算账的,毕竟太学是天子门生,所以吓得钻进了床底(很可爱,有没有?)。

后经王维力荐,向玄宗献诗,可是“孟山人”却昏了头,献哪首诗不好,非得献《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两句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阅后大不悦,呵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就这样,孟浩然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转喉触讳”的典故,就是因此而来。

再后来,孟浩然还有一次绝佳的当官机会,襄州刺史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华,决定向朝廷引荐,于是邀他赴宴,孟浩然也满口答应了。

可是到了赴约的那一天,孟浩然却和朋友在家中喝多了……(这……)。从此,韩朝宗与孟浩然交恶。

这顿酒直接让他失去了当官的机会,从此以后孟浩然怅然归隐,开始在襄阳享受晚年。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孟浩然有个老乡,也是他的好友叫丁大凤,要去长安赶考,临别之际,孟浩然赠诗一首,题为《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写下这首诗时,孟浩然已经47岁,他的人生在40岁那年就开始掰成两截。40岁之前干谒名流(实际上,就是赋诗拍高官马屁,唐朝诗人大多都这么干),寻求当官的机会。比如他登岳阳楼后写的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给张九龄的。

遗憾的是,张九龄并没有为他举荐,所以这首送丁大凤的诗,就变得很微妙,很有意思。

从这首诗里,就能看出孟浩然的交友之道,也是每个人的交友警示录。

首先,这首诗是写给丁大凤的,题目为什么却写成“呈张九龄”?这是一个疑点。

其次,之前他写给张九龄的诗(很多),全都尊称为“张丞相”,为什么到这里却改了,直呼其名?

这件事还要从韩朝宗请他赴宴的事说起,因为在赴宴之前,孟浩然又一次作诗,求张九龄向朝廷引荐,但是张九龄依然没有回应,彼时张九龄已经是中书令,手握重权。

故,孟浩然认为,连张九龄都办不成的事,韩朝宗未必行,所以赴宴之日与朋友在家小聚,喝多了口出妄言。

因献诗被唐玄宗赶出长安后,孟浩然曾赋诗与王维告别,写道: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两句的意思是,(除了王维你)当权者谁肯引荐我呢!知音在世间实在是少。

所以不难看出,孟浩然当时心里是有抱怨的,在当时的朋友中,张九龄是官职最大的,以王昌龄为首的岑参、高适等,都为张九龄马首是瞻,包括王维也是张九龄提拔上来的。

可张九龄却不为孟浩然办事。

所以,孟浩然在送丁大凤的诗中,刻意写了“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这句,意思是“我的老友张九龄就在朝中做官,你千万别为了仕途而犹豫。

并且这句话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劝丁大凤要珍惜机会,自己就是“前车之鉴”,实际上,张九龄屡次都没有举荐孟浩然,所以也是要劝丁大凤“掌住眼神”。

但孟浩然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呈张九龄”,所以最终的目的就是借丁大凤之手,告诉张九龄,你太不够朋友了。

然而这首诗高就高在,你明知道是那么回事,却挑不出一点毛病,甚至还有略有奉承之意,只有当事人(张九龄)才能明白其中原委。

这就是所谓的,损人不带脏字。

孟浩然作完这首诗的第二年,张九龄因得罪李林甫被贬,王昌龄破口大骂李林甫弄权,也被贬往岭南。王昌龄仗义,但此时却没有人为他说话,只有孟浩然写诗为他送别。

所以你看,有些朋友仅仅只是朋友,有趣,但无益。

有意思的是,被贬官的张九龄好像回过味来,召孟浩然做他的幕府,孟浩然出于感恩,仅仅在他手下干了三个月,便辞职回鹿门山隐居了。

一年后,复官的王昌龄因感念老朋友,在返回的途中绕路襄阳看望孟浩然,两个人开怀畅饮,致使孟浩然旧疾发作,一命呜呼。

这一年,孟浩然52岁,为此王昌龄愧疚了很久。

所以纵观孟浩然这一生,为朋友肝胆相照,但交往的人却不都是如此,他那么渴望做官,除了王维真心地帮他举荐,其余有能力的人(像李白、王昌龄确实是官职不够)也都只是应付了事。所以孟浩然去世后,王维写了《哭孟浩然》,是真的很伤心。

大唐“田园派”诗人,两个泰山北斗的人物,之间的友谊成为了千古佳话。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王昌龄:一顿酒结束了孟浩然的一生,一首诗要了自己的命

孟浩然这首诗,盖压太学院,题目只有一个字,王维也很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