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网名

尼采的名言(尼采的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的名言(尼采的名言)

尼采的名言

1、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2、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3、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4、每一段不努力的时光,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5、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6、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7、灵魂的下水道-为了洗涤人类那肮脏的灵魂,一定要有下水道才可以。具有这种下水道功能的,对于那些高傲的伪君子而言,就是上帝了。

8、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9、人才出于贫寒家庭,莲花开在死水。

10、湿透的衣裳,终究会干。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

11、那不能杀死我的,使我更坚强。

12、喜悦能让你强大;再高兴些,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都要兴高采烈。

13、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14、如果人们将极端行为归咎于虚荣,将中庸行为归咎于习惯,将小题大作的归咎于恐惧,那是很少会有错的。

15、如果我们学会使自己更加愉快,那么我们最好不要给别人制造痛苦,不要有折磨别人的念头。

16、谁不想看一个人的高度,而只是睁大眼睛注视此人身上的那些明显的低处——谁就会由此而将自己暴露无遗。

17、多数思想家都写作的很差。因为他们不但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而且还传达思想的思想。

18、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19、谁的思想过于丰富,谁就宁愿把自己变愚。

20、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21、出生自今,你爱过什么吗?是什么提升你的灵魂?是什么支配你的灵魂,同时又令你喜悦?

22、同情他人是把他人当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对所爱的人,应锻炼他,使他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爱。

23、我爱那些使自己的德行成为自己的目标或命定的人。

24、一个伟大的人往往受到排挤压抑甚至被人斥为哗众取宠而陷于孤独中。

25、女人忘记如何妩媚动人的速度越快,学会憎恨他人的速度也就越快。

26、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27、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28、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29、最深沉的精神也必须是最轻佻的,这几乎是我哲学的公式。

30、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31、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悬于深渊上方。

32、毒害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尊重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而不是去尊重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33、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34、我愿意这样死去,以便你们这些朋友因我之故而更爱世人;我愿意再变为泥土,让我在诞生我的大地中安息。

35、只爱一个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其他人就因此而牺牲了。对上帝的爱也是这样。

36、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37、我属于今天和过去,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是属于明天后天和今后的。

38、何为生?生就是不断地把濒临死亡的威胁从自己身边抛开。

39、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

40、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41、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

42、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43、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44、最轻蔑人类的人,即是人类的最大恩人。

45、较为相同,较为普遍的人,一向总是占有优势,较为杰出的,较为高雅的较为独特的和难于理解的。

46、谁要学习飞翔,必须先学习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

47、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48、国家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言,国家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偷盗。

49、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50、上帝死了!上帝已经死了!而正是我们谋杀了他!我们怎么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

51、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忘记。疼痛是本能,是维持记忆力最强有力的手段。

52、我们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对于我们就越是变得兴味索然。

53、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的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54、宗教上最深的误解——认为坏人没有宗教。

55、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舞动的新星。

56、疯狂对于个体,只是相对罕见的事情——而国体政党民族时代的疯狂,那就是规则。

57、你们尊敬我,但要是有天你们的尊敬倾倒了那又怎要?不要让一座雕像砸了你。

58、在他们(介壳类)身上,咸的泡沫代替了灵魂。

59、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我是太阳!

60、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的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61、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62、思想是我们感情的影子总是更黑暗,更空虚,也更单调。

63、赞扬比责备有更多的强加于人的成分。

64、在认识一切事物之后,人才能认识自己,因为事物仅仅是人的界限。

65、当你身陷自我厌恶中时,吃个饱饭,再睡个饱,比平时多睡会儿,才是最好的调整方法。

66、坚信比谎言更是真理的敌人。

67、接受一种信仰,仅仅因为它是习俗。这无非意味着:不诚实胆小懒惰!那么不诚实胆小懒惰是伦理的前提吗?

68、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69、我们走得太快,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

70、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尼采的名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3、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4、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5、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

6、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7、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9、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10、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 不是没有 人懂你,而是 你不懂你自己。

11、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12、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13、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 ,这是一种 “我是”的 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14、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

15、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 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 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 别无选择 。

16、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17、 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18、 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19、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20、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21、 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22、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23、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24、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25、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26、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27、 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

28、 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 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29、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30、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31、 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32、 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33、 自从我厌倦了寻找,便学会了找到 。

34、 男人骨子里坏,女人骨子里贱。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5、 “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36、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身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37、 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38、 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39、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40、一段不幸的婚姻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友谊

41、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42、 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43、 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

44、 无选择的求知冲动,犹如无选择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一种下贱的本能!

45、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46、 谁若孜孜于寻找,就越容易迷失自己。一切孤独皆是罪过。

47、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

48、 最好的作者,是那羞于成为作家的人。

49、 \"当某一动物, 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50、 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 。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尼采的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986年,周国平第一次开关于尼采的讲座,那天,北京大学的礼堂近千个位置座无虚席。

他刚开始讲,就停电了。

讲台上点燃一根蜡烛,讲台下一片漆黑,一片肃静,他觉得自己像是布道。

他就这样点着蜡烛,讲完最后一句话,礼堂里突然灯火通明,全场一片欢呼。

那时候,尼采已经死了84年了。

尼采活着的时候,被当成疯子,孤独而痛苦地活着,“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他生前读者寥寥无几,但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他一直在追寻最好的思想,一直在寻求真理,可是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思想并没有让他活得更好,反而让他活得那样痛苦,把一生活成了悲剧,还不如一个平凡男子那样幸福。

然而,他的哲学让他克服了整个时代,让他短暂的生命,活得那样灿烂。

他一生,都拒绝用痛苦和迷雾把太阳遮住。

01 | 降生在虔诚的牧师家庭

十九世纪,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文明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人类成了自己的“上帝”。

科技征服了自然,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们不信人是上帝创造的,不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可他们依旧走进教堂,抓住灵魂最后一根救赎的稻草。

那是最有信仰的时代,那也是最没有信仰的时代。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手在一个虔诚的家庭里,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牧师,外祖父一家也是虔诚的信徒。

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不出意外地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尼采也会成为一个牧师,尼采两岁半的时候,才说出了第一句话,看起来有点笨。

上帝也没有优待他,不满五岁,父亲就去世了,不久后弟弟也跟着夭折,苦难一次次地降临在这个家庭里,“天父和天堂成了我们唯一的安慰和活下去的希望。”

在小尼采的心中,已逝的父亲是他最好的榜样,他的志向就是成为父亲那样的牧师。

虽然还是一个孩子,但他生活刻板严谨,井井有条,做事一丝不苟。

有一次下大雨,其他人都加快了步子,急匆匆地回家,尼采依旧不慌不忙、迈着缓步回家,母亲问他为什么不快点,他说:“老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在街道上随便奔跑。”

他就是这么刻板,同伴给他取了一个“小牧师”的外号。

他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躲在某个角落审查自己的行为,自己审判对错。

总之,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他还给妹妹说“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

九岁时,他开始学习钢琴弹奏,进行即兴演奏,还会和着《圣经》的朗诵来进行伴奏,他天性里充满创造力和破坏力的一面开始苏醒,他创作优美的旋律,谱写狂想曲和舞曲。

他还开始写诗,将作品献给自己的家人。

10岁那年,他写了50首诗。

到14岁,他已经有了三次写诗高潮。

1858年假期,在绿树成荫、群山起伏的乡间,尼采在短短十二天的时间里,写了一部自己的童年史,他总结说“对于我过去的工作,我感到满意。”

他还写了一首小诗:

生活如镜,

首当其冲,

便是认识自己,

千万要努力求索。

,创造,创造的一面属于毁灭,毁灭的一面属于创造。

但此时的尼采,还不懂创造的威力。

02 |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他却开始思考人生

在学习上,尼采一直是个好学生,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1858年10月,他进入普尔塔上中学,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学会忍受。

他不爱玩乐,但特立独行,不轻易和陌生人接触。

功课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他没办法写作,只有假期,他才重新找到创作的灵感,“即使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依然还存在着痛苦的灵魂。”

尼采是热爱自然的,他开始讨厌学校对学生的粗暴约束,讨厌学校的清规戒律。强烈的求知欲又把他带进知识的天堂,让他对知识,对世界文明燃起了无尽的渴望。

他想学习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拉丁语、希伯来文、科学,但“首当其冲的研究对象是宗教,因为它是所有知识的基础。”

他也开始感到“知识的领域无比巨大,对真理的追求则永无止尽。”“痛苦就是知识,只有最深地体味了痛苦的人,才能领悟致命的真理。”

最终,尼采厌倦了学校里的一切,他甚至对家人宣布,他不再想做教授,他想做音乐家,这让母亲吓了一跳。

尼采也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我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从事的职业内取得成功,但我放不下这些充满趣味,形形的问题。”“但无论选择什么,我都会充满一干到底。”

他也害怕自己选择错误,浪费生命,“精神不能容忍他的原地踏步,它需要向着更高的高度进发。”

03 | 特立独行的大学生

1864年10月,尼采上大学了。

他和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前往波恩大学,他们骑马在乡间漫游,在小酒馆喝酒,他有些醉意,盯着马的耳朵看,觉得有些长,像驴,他测量了一下,对同伴说“这是一头驴”。

同伴告诉他,这是马。

尼采不信,再次测量了一下马耳的长度,“这是一头驴”。

一路上,他们高谈阔论,吵吵闹闹,尼采还唱着情歌,吸引镇上的女孩子,让镇上的居民忍无可忍,一位正直的人大声呵斥他们,用恐吓性的语言将他们赶回旅店。

在大学,人们成群结伴地学习,加入各种协会,尼采很快就意识到,假如不合群,就会被排斥。

于是,他也加入了协会,他告诉朋友,“我放弃个性是因为我知道放弃之后会收获更多。”

他努力合群,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学生,击剑、饮酒、聚会、跳舞、结交女生,他甚至希望能够进行一次决斗,他对对手说,“我是新生,想进行一次决斗,你是我最好的对手,让我们开始吧。”

一开始,他确实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好,可是很快,他就感到厌倦了,娱乐生活也越来越少,在人群里,他开始觉得孤独。

他为自己浪费时间感到不满,决定采取更严格更专注的方式来生活,可是这让他与周围的人渐行渐远,甚至断绝关系。

他也知道,继续原来的娱乐生活,自己是能够习惯的,但是他不愿意,“当一个人对眼前出现的邪恶没有源自本能的反感,那么他就走失得太远了。”

他决定,坚决不与那腐坏的一切为伍,刻苦学习,他听着周围的人对书本表面的知识高谈阔论,沉溺于这种生活的美好,尼采却觉得堕落。

妹妹告诉他,“人必须从事情的最痛苦的一面去寻求真理,要信奉”,可尼采却不以为然,他想探求真理,而不是毫无怀疑地相信。

“如果你想要得到灵魂的安宁和幸福,那么你就要相信,如果你想要做真理的信徒,那么你就要探索。”

而探索真理,往往是在未知中前进,常常意味着痛苦。

04 | 哲学导师叔本华

按照家里的要求,尼采要选择神学,毕业以后好做牧师。但他对教的信仰早已动摇,因此他还选择了古典语言学。

一个学期后,尼采彻底放弃了神学。

在波恩的一年,因为他与周围格格不入,同学们觉得他孤傲、清高、怪癖、不讲交情,尼采感到孤独,也爆发了精神的危机,他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对待人生。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问题不会困扰他,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就意味着不知道怎样活着,就意味着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第二学年,尼采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完成学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书摊上看到叔本华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带上这本书回家吧。”

果然,尼采一看,就被叔本华的思想吸引了。

他每天六点起床,沉浸在这本书里,直到凌晨两点才睡觉,他觉得,这本书就是写给他的。

他的灵魂充实了,叔本华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身的可怕真相,悲观,没有意义,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终于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了,那就是叔本华。

尼采将叔本华作为自己最尊敬的导师,叔本华不仅让解除了尼采的精神危机,同时还让他重新充满活力,他甚至不再厌烦语言学,并在语言学中小获成功。

尼采是喜欢成功的,成功让他的虚荣得到满足,让他感到愉快,他也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语言学的天之骄子,可尼采始终只是把语言学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训练自己智力的手段。

因为叔本华,尼采过得非常充实,他大量阅读,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他的生活又发生了一个意外,那就是尼采不得不去服兵役,进了炮兵团。

虽然不得不服兵役,但尼采并不烦恼,他觉得投笔从戎对健康有益,所以他很认真地做一名炮兵,而且立志要做好。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一个热爱文学,整日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做了一个马背上的炮兵,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他必须听令行事,必须令行禁止,尼采感到被奴役了。

在炮声轰隆的战场上,尼采低呼“叔本华保佑!”

他不向上帝祈祷,他向叔本华祈祷,叔本华成了他的上帝。

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肋骨,从此结束了部队生活。

炮兵生涯的结束,对尼采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他又可以重新投入到他喜欢的事业里了。

05 | 24岁的大学教授

在语言学方面,尼采是一个前途光明的青年,还没毕业,就有重要的评论杂志向他约稿,但尼采拒绝了。

“我坚决不做一个愚蠢的政治家。”

但更大的机会来了,有一天,他的老师告诉他,“我有一个让你大吃一惊的消息,你愿意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吗?”

此时的尼采,才二十四岁,连毕业文凭都没有获得。

尼采到巴塞尔大学当了教授,让他兴奋的是瓦格纳就在离巴塞尔不远的地方。

他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讲演,博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前途无量,二十四岁的尼采,大受欢迎,成为上流社会的座上宾,名门贵胄的邀请不断,舞会不断。

可是没多久,他的病又犯了,他对这种社交生活感到厌倦了,他甚至对语言学研究的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此时的尼采,也开始了和音乐家瓦格纳的热恋般的交往。

瓦格纳的尼采,比两个尼采还要大,尼采到巴塞尔当教授的时候,瓦格纳正在特里伯森隐居,那时候,尼采简直把瓦格纳当成他的又一个神,他拥护瓦格纳,因为瓦格纳也热爱叔本华。

这两人的交往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尼采反对叔本华,他和瓦格纳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成为教授,这是很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但尼采这人,很难接受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他骨子里的思想让他很不安分,他不愿意在故纸堆里混一口饭吃,因此他不研究柏拉图的古典语言,反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06 | 悲剧的诞生

尼采人生的转折,应该是从《悲剧的诞生》发表开始的。

这本书发表之前,他是前途无量的教授,是受人尊敬的教授,虽然行为有些怪异,为人有些孤僻,但作为语言学的天才,有些怪癖,世人是能够理解的。

成为教授仅仅两年,尼采就发表了《悲剧的诞生》,这一作品的发表,简直石破天惊。

尼采遭受到激烈的攻击,在那些规规矩矩的教授看来,你一个语言学家,不去研究柏拉图的精言妙语就算了,还用什么酒神精神去批判,简直就是荒诞。

尼采在学校受到严重的排挤,以前坐得满满的教室空了,没有学生来听他讲课,他只有两个学生,一个学习德语,一个学习法律,尼采被孤立了,但那时候,他还有叔本华,还有瓦格纳。

此时的尼采,还没把哲学作为终生的事业。

他自己说,“我和科学、艺术、哲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以至于我觉得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一个半人半马都怪物。”

可是,他和哲学家越走越近了,他得人生是充满的,因此,他也充满地将自己往悲剧的路上赶,他渐渐成了一个偶像破坏者,开始了不合时宜的沉思,试图重估一切价值。

他就像一个精神的探险者,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可以相信的东西,他在自己的思潮中漫游,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少年他虔信宗教,青年他相信叔本华,后来他相信生命,相信强力意志,他服从于真理,探索真理,可是只能一直探索。

他说:

我是最后的人,因此我称自己是最后的哲学家。

07 更高级的这人独处着

尼采对瓦格纳越来越失望,因为他发现瓦格纳身上也有某些太人性的东西,庸俗,不真诚,“充其量只是一个舞台演员。”

他甚至觉得,自己背叛了真理,也许自从跟随瓦格纳以来,就与真理背道而驰。

他觉得丢脸。

他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为真理而活的,可是在瓦格纳身上,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导致他背叛了真理。

他的战场越来越大,他攻击科学和历史,裸地羞辱那些埋头在故纸堆的先生教授们,因为他们掌握着引导公众言论的权力,而这就是“恐怖主义”。

对于那些满足于故纸堆的教授而言,历史只是满足他们每日吃喝的食物。

尼采越来越招人讨厌,他的书没有读者,只有就给朋友会翻一翻,他几乎被整个世界排挤了,或者说他几乎将整个世界都排挤了。

“我只寻求一点点自由和一点点真正的生活气氛,我武装自己,只为抵抗包围在我周围的奴隶们,他们人数众多,令人反感。”

成功遥遥无期,加之身体也不好了,这让他越发痛苦。

身体上的病痛容易忍受,更可怕的是灵魂上的痛苦,“我们应该对肉体上的痛苦感到庆幸,因为他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遗忘在别处遭受到的磨难。”

他试图影响瓦格纳,使瓦格纳达到配得上他热爱的高度,但他注定要失望,他会杀死偶像,一个不留。

后来,当他把《人性的,太人性的》给瓦格纳的时候,两人正式决裂。

尼采越来越孤独了,整个世界,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08 | 他说上帝死了

从1873年起,尼采的健康就开始恶化,头痛、失眠、呕吐、内部器官的痉挛,此后的岁月,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袭来,让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不断的思索和不断的痛苦,让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他说“现在我自己在各方面都努力寻求智慧,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和爱慕智慧的人。”

他的思想和精神真正的成熟了,因为他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1879年,他辞去了教授职位,开始四处漫游养病,他甚至觉得自己会像父亲一样,三十多岁就死去。

他对妹妹说出了自己的遗愿:

为我守灵的人只能是我的朋友,赶走那些泛泛之交,和那些出于好奇的人,要不然,我无法保护自己。

但他并没有死,而是奇迹般恢复过来了,他开始工作,没多久就写满了六个练习本。

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可还是没有人接受他,都觉得他像一个疯子。

每个健康的日子,他都特别珍惜,早上从床上一跃而起,穿上衣服,往口袋里塞进一捆笔记、一本书、一些水果和面包,然后就往海边去,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晒太阳,像一只大蜥蜴一样一动不动。

就这样,他写出了《朝霞》。

尼采从不满足,也从不停留,他看见了永恒轮回,看见了强力意志,他重估世间的一切价值,他借查拉土斯特拉的口说:“上帝死了”

这一句话,石破天惊。

上帝死了,人的归宿在哪里?人从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那些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东西,连出版商都找不到,出版商告诉他,公众不会喜欢这些格言式的作品,他自费出版了40册,打算给朋友,可是他只找到了六个人。

因为健康问题,从1879年到1889年,他辗转在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的一些城镇之间,为他多病的身体寻找适合的水土,每一个地方,停留不过数月,又赶往下一个地方。

1887年,朋友去看他,他指着天空,忧郁地对朋友说:

当我积累我的思想时,我的头顶必须有蓝天。

然后,他把朋友带到悬崖边的空地上,对朋友说:

我最爱躺在这里,酝酿我最好的思想。

尼采的思想,一直都在变,但正是因为一直在变,所以需要需要一直寻求。

09 | 他终于可以冷眼旁观那个从来没有理解过他的世界

1889一月初,在托里诺大街上,一位马夫虐待着他的马。

尼采看见了,他上前抱着这匹马,嚎啕大哭,最终失去了理智。上帝看他太痛苦,也太孤独,他拿走了尼采的痛苦。

此后10年,他终于不再愤怒,也无法继续愤怒了。

尼采终于喊出了脑袋里最后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他真的疯了。

从此,他终于可以冷眼旁观那个从来没有理解过他的世界。

尼采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但我觉得,他疯了和死了,都不是悲剧,他活着才是悲剧。

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始终都是孤独一人,匹马单枪对这个世界发出怒吼,然而没有人听见。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的身边没有他的同类”。

尼采始终是孤独的,他也是可怕的,因为他破坏偶像,破坏一切盲目的信仰。

尼采肯定生命,所以他反对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哲学家里的一座丰碑,但尼采对苏格拉底最为不满,因为苏格拉底把人生问题归为道德问题,又把道德归结为知识,人生的意义被归结为知识。

尼采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赋予自己意义,所以他也反对康德。

他反对康德,因为康德把人生的意义归结给上帝,意义不是上帝给的,而是人自己给自己的。

10 | 被世界误解的哲学家

1888年,在尼采精神即将崩溃的边缘,他终于被世界“发现”了,一个丹麦人开始发现了尼采的光,并预言尼采将享有盛誉。

在很多地方,也有少部分人开始读他的书了。

很多年后,全世界几乎都知道尼采,可是他却早已埋骨地下。

但尼采名声大振,主要也是因为“误解”,纳粹头子尝尝到魏玛参观尼采博物馆,大肆张扬他对尼采的尊敬,还把《尼采全集》送给另一个纳粹头子墨索里尼。

就这样,纳粹文人乐此不疲地颂扬尼采,尼采就这样成了法西斯主义思想家。

尼采的名声大了,只是那名声大得有点讽刺。

后来真相也表明了,尼采死后,他的妹妹垄断了他的全做作品,并在出版的时候对尼采的遗作进行了篡改,试图把尼采装扮成一个反犹太主义者。

如今,事实已经证明,尼采并非如此。

11 | 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笼子

一个哲学家,未必能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世俗幸福的样子。

尼采就是最好的例子。

尼采的人生,从世俗意义上来看,是痛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

我们今天去看尼采,不仅仅是去看一个痛苦的生命怎样在世间争渡,而要看到一个热爱智慧的人,怎样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真理。

同时也是去看一个人怎样在世间真实地活着,努力克服一个时代的压迫,找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时代塑造,被周围的环境塑造。

文|不有趣灵魂

尼采的名言名句

1986年,周国平第一次开关于尼采的讲座,那天,北京大学的礼堂近千个位置座无虚席。

他刚开始讲,就停电了。

讲台上点燃一根蜡烛,讲台下一片漆黑,一片肃静,他觉得自己像是布道。

他就这样点着蜡烛,讲完最后一句话,礼堂里突然灯火通明,全场一片欢呼。

那时候,尼采已经死了84年了。

尼采活着的时候,被当成疯子,孤独而痛苦地活着,“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他生前读者寥寥无几,但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他一直在追寻最好的思想,一直在寻求真理,可是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思想并没有让他活得更好,反而让他活得那样痛苦,把一生活成了悲剧,还不如一个平凡男子那样幸福。

然而,他的哲学让他克服了整个时代,让他短暂的生命,活得那样灿烂。

他一生,都拒绝用痛苦和迷雾把太阳遮住。

01 | 降生在虔诚的牧师家庭

十九世纪,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文明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人类成了自己的“上帝”。

科技征服了自然,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们不信人是上帝创造的,不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可他们依旧走进教堂,抓住灵魂最后一根救赎的稻草。

那是最有信仰的时代,那也是最没有信仰的时代。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手在一个虔诚的家庭里,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牧师,外祖父一家也是虔诚的信徒。

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不出意外地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尼采也会成为一个牧师,尼采两岁半的时候,才说出了第一句话,看起来有点笨。

上帝也没有优待他,不满五岁,父亲就去世了,不久后弟弟也跟着夭折,苦难一次次地降临在这个家庭里,“天父和天堂成了我们唯一的安慰和活下去的希望。”

在小尼采的心中,已逝的父亲是他最好的榜样,他的志向就是成为父亲那样的牧师。

虽然还是一个孩子,但他生活刻板严谨,井井有条,做事一丝不苟。

有一次下大雨,其他人都加快了步子,急匆匆地回家,尼采依旧不慌不忙、迈着缓步回家,母亲问他为什么不快点,他说:“老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在街道上随便奔跑。”

他就是这么刻板,同伴给他取了一个“小牧师”的外号。

他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躲在某个角落审查自己的行为,自己审判对错。

总之,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他还给妹妹说“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

九岁时,他开始学习钢琴弹奏,进行即兴演奏,还会和着《圣经》的朗诵来进行伴奏,他天性里充满创造力和破坏力的一面开始苏醒,他创作优美的旋律,谱写狂想曲和舞曲。

他还开始写诗,将作品献给自己的家人。

10岁那年,他写了50首诗。

到14岁,他已经有了三次写诗高潮。

1858年假期,在绿树成荫、群山起伏的乡间,尼采在短短十二天的时间里,写了一部自己的童年史,他总结说“对于我过去的工作,我感到满意。”

他还写了一首小诗:

生活如镜,

首当其冲,

便是认识自己,

千万要努力求索。

,创造,创造的一面属于毁灭,毁灭的一面属于创造。

但此时的尼采,还不懂创造的威力。

02 |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他却开始思考人生

在学习上,尼采一直是个好学生,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1858年10月,他进入普尔塔上中学,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学会忍受。

他不爱玩乐,但特立独行,不轻易和陌生人接触。

功课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他没办法写作,只有假期,他才重新找到创作的灵感,“即使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依然还存在着痛苦的灵魂。”

尼采是热爱自然的,他开始讨厌学校对学生的粗暴约束,讨厌学校的清规戒律。强烈的求知欲又把他带进知识的天堂,让他对知识,对世界文明燃起了无尽的渴望。

他想学习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拉丁语、希伯来文、科学,但“首当其冲的研究对象是宗教,因为它是所有知识的基础。”

他也开始感到“知识的领域无比巨大,对真理的追求则永无止尽。”“痛苦就是知识,只有最深地体味了痛苦的人,才能领悟致命的真理。”

最终,尼采厌倦了学校里的一切,他甚至对家人宣布,他不再想做教授,他想做音乐家,这让母亲吓了一跳。

尼采也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我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从事的职业内取得成功,但我放不下这些充满趣味,形形的问题。”“但无论选择什么,我都会充满一干到底。”

他也害怕自己选择错误,浪费生命,“精神不能容忍他的原地踏步,它需要向着更高的高度进发。”

03 | 特立独行的大学生

1864年10月,尼采上大学了。

他和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前往波恩大学,他们骑马在乡间漫游,在小酒馆喝酒,他有些醉意,盯着马的耳朵看,觉得有些长,像驴,他测量了一下,对同伴说“这是一头驴”。

同伴告诉他,这是马。

尼采不信,再次测量了一下马耳的长度,“这是一头驴”。

一路上,他们高谈阔论,吵吵闹闹,尼采还唱着情歌,吸引镇上的女孩子,让镇上的居民忍无可忍,一位正直的人大声呵斥他们,用恐吓性的语言将他们赶回旅店。

在大学,人们成群结伴地学习,加入各种协会,尼采很快就意识到,假如不合群,就会被排斥。

于是,他也加入了协会,他告诉朋友,“我放弃个性是因为我知道放弃之后会收获更多。”

他努力合群,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学生,击剑、饮酒、聚会、跳舞、结交女生,他甚至希望能够进行一次决斗,他对对手说,“我是新生,想进行一次决斗,你是我最好的对手,让我们开始吧。”

一开始,他确实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好,可是很快,他就感到厌倦了,娱乐生活也越来越少,在人群里,他开始觉得孤独。

他为自己浪费时间感到不满,决定采取更严格更专注的方式来生活,可是这让他与周围的人渐行渐远,甚至断绝关系。

他也知道,继续原来的娱乐生活,自己是能够习惯的,但是他不愿意,“当一个人对眼前出现的邪恶没有源自本能的反感,那么他就走失得太远了。”

他决定,坚决不与那腐坏的一切为伍,刻苦学习,他听着周围的人对书本表面的知识高谈阔论,沉溺于这种生活的美好,尼采却觉得堕落。

妹妹告诉他,“人必须从事情的最痛苦的一面去寻求真理,要信奉”,可尼采却不以为然,他想探求真理,而不是毫无怀疑地相信。

“如果你想要得到灵魂的安宁和幸福,那么你就要相信,如果你想要做真理的信徒,那么你就要探索。”

而探索真理,往往是在未知中前进,常常意味着痛苦。

04 | 哲学导师叔本华

按照家里的要求,尼采要选择神学,毕业以后好做牧师。但他对教的信仰早已动摇,因此他还选择了古典语言学。

一个学期后,尼采彻底放弃了神学。

在波恩的一年,因为他与周围格格不入,同学们觉得他孤傲、清高、怪癖、不讲交情,尼采感到孤独,也爆发了精神的危机,他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对待人生。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问题不会困扰他,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就意味着不知道怎样活着,就意味着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第二学年,尼采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完成学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书摊上看到叔本华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带上这本书回家吧。”

果然,尼采一看,就被叔本华的思想吸引了。

他每天六点起床,沉浸在这本书里,直到凌晨两点才睡觉,他觉得,这本书就是写给他的。

他的灵魂充实了,叔本华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身的可怕真相,悲观,没有意义,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终于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了,那就是叔本华。

尼采将叔本华作为自己最尊敬的导师,叔本华不仅让解除了尼采的精神危机,同时还让他重新充满活力,他甚至不再厌烦语言学,并在语言学中小获成功。

尼采是喜欢成功的,成功让他的虚荣得到满足,让他感到愉快,他也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语言学的天之骄子,可尼采始终只是把语言学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训练自己智力的手段。

因为叔本华,尼采过得非常充实,他大量阅读,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他的生活又发生了一个意外,那就是尼采不得不去服兵役,进了炮兵团。

虽然不得不服兵役,但尼采并不烦恼,他觉得投笔从戎对健康有益,所以他很认真地做一名炮兵,而且立志要做好。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一个热爱文学,整日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做了一个马背上的炮兵,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他必须听令行事,必须令行禁止,尼采感到被奴役了。

在炮声轰隆的战场上,尼采低呼“叔本华保佑!”

他不向上帝祈祷,他向叔本华祈祷,叔本华成了他的上帝。

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肋骨,从此结束了部队生活。

炮兵生涯的结束,对尼采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他又可以重新投入到他喜欢的事业里了。

05 | 24岁的大学教授

在语言学方面,尼采是一个前途光明的青年,还没毕业,就有重要的评论杂志向他约稿,但尼采拒绝了。

“我坚决不做一个愚蠢的政治家。”

但更大的机会来了,有一天,他的老师告诉他,“我有一个让你大吃一惊的消息,你愿意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吗?”

此时的尼采,才二十四岁,连毕业文凭都没有获得。

尼采到巴塞尔大学当了教授,让他兴奋的是瓦格纳就在离巴塞尔不远的地方。

他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讲演,博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前途无量,二十四岁的尼采,大受欢迎,成为上流社会的座上宾,名门贵胄的邀请不断,舞会不断。

可是没多久,他的病又犯了,他对这种社交生活感到厌倦了,他甚至对语言学研究的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此时的尼采,也开始了和音乐家瓦格纳的热恋般的交往。

瓦格纳的尼采,比两个尼采还要大,尼采到巴塞尔当教授的时候,瓦格纳正在特里伯森隐居,那时候,尼采简直把瓦格纳当成他的又一个神,他拥护瓦格纳,因为瓦格纳也热爱叔本华。

这两人的交往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尼采反对叔本华,他和瓦格纳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成为教授,这是很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但尼采这人,很难接受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他骨子里的思想让他很不安分,他不愿意在故纸堆里混一口饭吃,因此他不研究柏拉图的古典语言,反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06 | 悲剧的诞生

尼采人生的转折,应该是从《悲剧的诞生》发表开始的。

这本书发表之前,他是前途无量的教授,是受人尊敬的教授,虽然行为有些怪异,为人有些孤僻,但作为语言学的天才,有些怪癖,世人是能够理解的。

成为教授仅仅两年,尼采就发表了《悲剧的诞生》,这一作品的发表,简直石破天惊。

尼采遭受到激烈的攻击,在那些规规矩矩的教授看来,你一个语言学家,不去研究柏拉图的精言妙语就算了,还用什么酒神精神去批判,简直就是荒诞。

尼采在学校受到严重的排挤,以前坐得满满的教室空了,没有学生来听他讲课,他只有两个学生,一个学习德语,一个学习法律,尼采被孤立了,但那时候,他还有叔本华,还有瓦格纳。

此时的尼采,还没把哲学作为终生的事业。

他自己说,“我和科学、艺术、哲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以至于我觉得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一个半人半马都怪物。”

可是,他和哲学家越走越近了,他得人生是充满的,因此,他也充满地将自己往悲剧的路上赶,他渐渐成了一个偶像破坏者,开始了不合时宜的沉思,试图重估一切价值。

他就像一个精神的探险者,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可以相信的东西,他在自己的思潮中漫游,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少年他虔信宗教,青年他相信叔本华,后来他相信生命,相信强力意志,他服从于真理,探索真理,可是只能一直探索。

他说:

我是最后的人,因此我称自己是最后的哲学家。

07 更高级的这人独处着

尼采对瓦格纳越来越失望,因为他发现瓦格纳身上也有某些太人性的东西,庸俗,不真诚,“充其量只是一个舞台演员。”

他甚至觉得,自己背叛了真理,也许自从跟随瓦格纳以来,就与真理背道而驰。

他觉得丢脸。

他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为真理而活的,可是在瓦格纳身上,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导致他背叛了真理。

他的战场越来越大,他攻击科学和历史,裸地羞辱那些埋头在故纸堆的先生教授们,因为他们掌握着引导公众言论的权力,而这就是“恐怖主义”。

对于那些满足于故纸堆的教授而言,历史只是满足他们每日吃喝的食物。

尼采越来越招人讨厌,他的书没有读者,只有就给朋友会翻一翻,他几乎被整个世界排挤了,或者说他几乎将整个世界都排挤了。

“我只寻求一点点自由和一点点真正的生活气氛,我武装自己,只为抵抗包围在我周围的奴隶们,他们人数众多,令人反感。”

成功遥遥无期,加之身体也不好了,这让他越发痛苦。

身体上的病痛容易忍受,更可怕的是灵魂上的痛苦,“我们应该对肉体上的痛苦感到庆幸,因为他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遗忘在别处遭受到的磨难。”

他试图影响瓦格纳,使瓦格纳达到配得上他热爱的高度,但他注定要失望,他会杀死偶像,一个不留。

后来,当他把《人性的,太人性的》给瓦格纳的时候,两人正式决裂。

尼采越来越孤独了,整个世界,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08 | 他说上帝死了

从1873年起,尼采的健康就开始恶化,头痛、失眠、呕吐、内部器官的痉挛,此后的岁月,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袭来,让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不断的思索和不断的痛苦,让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他说“现在我自己在各方面都努力寻求智慧,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和爱慕智慧的人。”

他的思想和精神真正的成熟了,因为他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1879年,他辞去了教授职位,开始四处漫游养病,他甚至觉得自己会像父亲一样,三十多岁就死去。

他对妹妹说出了自己的遗愿:

为我守灵的人只能是我的朋友,赶走那些泛泛之交,和那些出于好奇的人,要不然,我无法保护自己。

但他并没有死,而是奇迹般恢复过来了,他开始工作,没多久就写满了六个练习本。

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可还是没有人接受他,都觉得他像一个疯子。

每个健康的日子,他都特别珍惜,早上从床上一跃而起,穿上衣服,往口袋里塞进一捆笔记、一本书、一些水果和面包,然后就往海边去,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晒太阳,像一只大蜥蜴一样一动不动。

就这样,他写出了《朝霞》。

尼采从不满足,也从不停留,他看见了永恒轮回,看见了强力意志,他重估世间的一切价值,他借查拉土斯特拉的口说:“上帝死了”

这一句话,石破天惊。

上帝死了,人的归宿在哪里?人从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那些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东西,连出版商都找不到,出版商告诉他,公众不会喜欢这些格言式的作品,他自费出版了40册,打算给朋友,可是他只找到了六个人。

因为健康问题,从1879年到1889年,他辗转在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的一些城镇之间,为他多病的身体寻找适合的水土,每一个地方,停留不过数月,又赶往下一个地方。

1887年,朋友去看他,他指着天空,忧郁地对朋友说:

当我积累我的思想时,我的头顶必须有蓝天。

然后,他把朋友带到悬崖边的空地上,对朋友说:

我最爱躺在这里,酝酿我最好的思想。

尼采的思想,一直都在变,但正是因为一直在变,所以需要需要一直寻求。

09 | 他终于可以冷眼旁观那个从来没有理解过他的世界

1889一月初,在托里诺大街上,一位马夫虐待着他的马。

尼采看见了,他上前抱着这匹马,嚎啕大哭,最终失去了理智。上帝看他太痛苦,也太孤独,他拿走了尼采的痛苦。

此后10年,他终于不再愤怒,也无法继续愤怒了。

尼采终于喊出了脑袋里最后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他真的疯了。

从此,他终于可以冷眼旁观那个从来没有理解过他的世界。

尼采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但我觉得,他疯了和死了,都不是悲剧,他活着才是悲剧。

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始终都是孤独一人,匹马单枪对这个世界发出怒吼,然而没有人听见。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的身边没有他的同类”。

尼采始终是孤独的,他也是可怕的,因为他破坏偶像,破坏一切盲目的信仰。

尼采肯定生命,所以他反对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哲学家里的一座丰碑,但尼采对苏格拉底最为不满,因为苏格拉底把人生问题归为道德问题,又把道德归结为知识,人生的意义被归结为知识。

尼采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赋予自己意义,所以他也反对康德。

他反对康德,因为康德把人生的意义归结给上帝,意义不是上帝给的,而是人自己给自己的。

10 | 被世界误解的哲学家

1888年,在尼采精神即将崩溃的边缘,他终于被世界“发现”了,一个丹麦人开始发现了尼采的光,并预言尼采将享有盛誉。

在很多地方,也有少部分人开始读他的书了。

很多年后,全世界几乎都知道尼采,可是他却早已埋骨地下。

但尼采名声大振,主要也是因为“误解”,纳粹头子尝尝到魏玛参观尼采博物馆,大肆张扬他对尼采的尊敬,还把《尼采全集》送给另一个纳粹头子墨索里尼。

就这样,纳粹文人乐此不疲地颂扬尼采,尼采就这样成了法西斯主义思想家。

尼采的名声大了,只是那名声大得有点讽刺。

后来真相也表明了,尼采死后,他的妹妹垄断了他的全做作品,并在出版的时候对尼采的遗作进行了篡改,试图把尼采装扮成一个反犹太主义者。

如今,事实已经证明,尼采并非如此。

11 | 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笼子

一个哲学家,未必能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世俗幸福的样子。

尼采就是最好的例子。

尼采的人生,从世俗意义上来看,是痛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

我们今天去看尼采,不仅仅是去看一个痛苦的生命怎样在世间争渡,而要看到一个热爱智慧的人,怎样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真理。

同时也是去看一个人怎样在世间真实地活着,努力克服一个时代的压迫,找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时代塑造,被周围的环境塑造。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