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洋务运动背景(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口号、主要人物介绍、主要内容、结果、评价。

该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该运动按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和“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以奕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作文600字(有背景,目地,代表人物,时间,手段,口号,四个

(1)背景:①第二次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4)代表人物:(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于第二次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 发展民用工业.(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 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如留学回国的严复、詹天佑等,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③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派别,阶级,学习,背景,代表人物,口号

洋务派。

封建官僚地主阶级。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二是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为维护封建统治向西方学习。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

创办了那些企业

最基础的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主要是军事工业。

例如 曾国潘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主要是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

摆脱困境。

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7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扩大销售市场,战争由此爆发,而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便发起了洋务运动。

法国正处于进程之中,大概处于法兰西第二帝国,并且将要经过普法战争确立第三共和国美国是处于南北战争德国则是将要实现统一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口号

A分 析:洋务派1 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以夷长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洋务派以“自强”、“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故选A。

考点:洋务运动。

考点分析:考点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知识点拓展1、P.28背景和原因;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的部分开明地主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同外国资本主义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中西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差距。

2、思想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3、P.28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P.28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5、P.29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和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以创办民用工业为主: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P.29另: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6、P.28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部分开明地主(洋务派)。

7、代表: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P.30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9、P.30性质: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P.30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

11、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

12、★★P.30洋务运动地位: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3、★★★P.30洋务运动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试题属性题型: 难度: 考核: 年级

求洋务运动的背景(国内、国际、思想经济)阶级(代表人物、组织)斗争对象(目标、口号)指导思想(理论

1.背景: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两次战争(小农经济解体,农民破产,无法自给自足,促进了商品交换市场发展,促进原料供应,自由的劳动力从而促进资本发展),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人物曾国藩,后期民用工业口号求富,李鸿章,理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民用军用性质不一样,军用为政府服务,民用为官商合办,最后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分别是在何时

口号是什么

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其结果如何

归纳洋务

19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口号是:“”、“师夷长技”、“自富”,学方先进技术,强国,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为目的。

结果是第二次战争之后,北洋海军被击溃,“洋务派”破产,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的※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第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三支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一批新式课堂※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对近代化工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它并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导致最后的失败。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2] ,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以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修建铁路

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之后,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于是欧美各国接踵而起纷纷效法,在短短十余年间铁路建设即有长足进展。处于封建末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惊人的新生事物之后,也深深为之吸引。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考略》等书都对铁路作了初步介绍。而洪仁玕则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了要在神州大地之上修建铁路的具体建议。他说:中国各省应当皆有铁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汉口至广东、汉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镇江至北京、广东至云南六条干线铁路,亦被拒。同治四年(1865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不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光绪六年(1880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终于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

后来由于日本侵华意图日益显露,光绪七年(1881年)才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队的近代化进程。

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