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科学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科学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科学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科学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磐石市“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心得体会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

年10月17日上午,我参加了磐石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

聆听了吉林市教育学院叶波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注重,使孩子尽快适合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我们应该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精品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

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精品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建议

幼小衔接不错的就是蓝莓果教育家的幼小衔接了,你可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好处,然后再给你孩子在的那边提意见啊,可以关注一下这个蓝莓果教育。

如何在《指南》的指导下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

讲座上,彭园长结合《指南》对“幼小衔接”进行详细的阐述。

从《指南》的颁布和要求入手,强调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转折的过程,从游乐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过程。

从环境、跟风、观念三方面因素,指出当前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希望家长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从鼓励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向往之情,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与班级老师积极沟通五方面入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彭园长还结合我园的校园文化“蕴生活之美,尚科学之品”的特色办园理念向家长介绍了目前我园的教育现状,以及幼儿园发展、育儿、教师发展三大目标。

最后,彭园长以《德国妈妈的岗位说明书》为例,从问题与对策、行为准则、任务和应对细则,指出国外家庭教育的理念及信息,希望对我们的家长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让孩子快乐“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环节。

本次家长讲座,不但让家长了解实验幼儿园在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方面的具体工作,还帮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误区,解答家长急需了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希望,让家长对孩子入小学学习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家教过程中不再茫然,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培养,为幼小顺利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配合。

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要从细处入手。

1、家访,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3、细致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赢得家长的信任。

二、“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家长、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园教育中的三个支点,让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当前幼儿园,这是所追求家园共育的新举措。

1、让家长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注重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2、让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三、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为了达到家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园双方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做到家园相结合“。

1、家长学校与专家咨询相结合2、书面联系与电话沟通相结合四、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做法是:1、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信服。

2、通过主题展板展示教学内容,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认可教师的工作。

3、请家长进课堂当”老师“,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挖掘教育资源。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不同的家长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

请家长亲临班上给孩4、对于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帮助家长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如:独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娇惯,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比幼儿园还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时不能专心玩一种玩具,而是玩两下这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探索家园共育新举措的过程中,不仅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如何科学的幼小衔接建议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一、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意识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有序行动的指南。

基于此,我们在学期初通过研讨制定了符合我园幼儿情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并制定了各月活动安排。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

幼儿的能力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也逐渐增强。

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

)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1)在活动中发现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溃.要在常规上有要求(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

(2)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1.定期召开家长会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学期未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在家园联系栏增设《幼儿衔接家长专栏》各大班在家园联系栏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开展家长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并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4.向家长推荐“幼小衔接”好方法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并调整好幼儿生活作息规律。

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

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至少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

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他们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家长可在家为幼儿开辟一个独立学习的小空间,选择幼儿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爱学习。

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

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同时,家长要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态度。

看图讲述时,要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地、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读短文时,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

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1.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多媒体教室等,边参观边听教师介绍其作用;还可以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亲眼看到哥哥、姐姐在学校的各种活动。

例如:看小学生作业,看老师怎样给哥哥姐姐们上课,小学生如何摆放书本、文具盒的规则。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小学校园各场所的用途,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向往。

2.邀请小学生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交谈。

3.通过图片、电教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家长准备好了吗》观后感

幼小衔接,家长你准备好了么

对于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上小学肯定没问题。

其实,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

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的压力明显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很多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那么怎样做好幼升小衔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呢

国内众多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给出了几个方法和建议: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

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

”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孩子走进校园以后,难免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

不少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

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父母必须抑制自己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

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多启发式的问问孩子:你觉得别的同学(自己)这样做对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别人会喜欢这个同学(自己)这样做么

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锻炼出独立的见解、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习惯,发展了自我管理、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环境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从日常的点滴中在旁观察和协助孩子的成长,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使他成为主角。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

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因此,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在家里就要逐渐培训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家长也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

四、生活独立及调整作息 孩子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环环相扣的。

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

开学前两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特别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上厕所时间,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不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的满桌都是,或吃得时间太长,这些习惯产生的源头就在于家长的“顾虑”。

五、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学对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规则要求,比如课堂的学习常规,课间与同学的交往,放学上学排队的纪律,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家长要尽量要了解小学的规则要求,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

谦恭有礼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比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

教孩子上小学前,学会熟练写自己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和家长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区名字、第几号楼第几层,是所有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眼睛里面进了小虫子怎么办,小腿磕伤了怎么处理,天冷天热自己穿脱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裤衩盖着的地方老师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讲述这些安全知识。

六、正确看待幼小衔接班 家里有幼儿园大班孩子,很多家长不想孩子进入小学就“慢人一步”,就算价钱再贵也要上幼小衔接班。

然而,上幼小衔接班真的能帮助到孩子吗

提前学过的孩子进小学后,一开始是会显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就被追平。

其实,小学的拼音、算术课时都很充足,只要学习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师的教课进度,掌握好都没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不太强,部分提前学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了,上课不好好听,养不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提前学习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规范,出现发音不标准等问题,之后就很难改变。

幼小衔接有必要,不过不是提前学拼音、算术,重要的是在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衔接;知识方面,让孩子在入学前对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一些数字,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就够了。

这是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一直看法。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没有读学前班,直接读小学,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简单的加减法也没有学过,这样的孩子去参加一些正规幼教机构开办的假期幼小衔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明确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一体化的关系,强调了幼小衔接中的“双主体”意识,明确了各学段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主体”意识,用科学方法做好衔接,义不容辞。

一、精心做好准备

1、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成长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事情。当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可以正面引导他们:进入小学说明你又长大了,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如果你遇到困难,老师、同学们都会帮助你,你并非孤立,反而拥有一个更大更温暖的家庭。孩子害怕、担心的心结打开,后续的学习生活会容易很多。

2、帮助孩子做好物资准备

为帮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老师们可以准备好座位卡、胸牌,便于师生、生生尽快相互认识。老师还可以准备棒棒糖、寄语卡,营造入学甜蜜温馨的感觉。老师在教室里还可以备一点纸巾、水杯、爱心文具等等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

3、帮助孩子美化学习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喜欢自己的教室,老师们可以努力将教室布置得温馨活泼,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习环境。

二、积极投入行动

老师全身心投入,实施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实现“入学适应”。比如:老师创设自我介绍、我认识的新朋友等活动,让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认识,增强归属感。老师创设开学“一日游”活动,让孩子们尽早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小学一天的作息规律。老师创设“文明排队手牵手”活动,引导孩子学规矩、守秩序。老师组织“我是小能手”体验性活动,让孩子们增强自理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童话式教学,营造童话情境的课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应用儿歌、童谣、口诀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关注过程

为了让入学适应教育贯穿始终,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全过程关注 ,让入学适应在课堂、课间、家庭常态化。

开学初,老师可及时召开家长会,介绍一下班级的基本情况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告诉家长要放心、不焦虑,多配合,要有正确的育儿观,注重习惯的培养,勿只关注成绩。家长自身多做榜样,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让教育形成合力。

四、进行多元化评价

改革学业评价,是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入学适应”护航。老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纸笔测试,打破学科界限,以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同时也促进教师、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将“乐考”与乐学相结合。比如:创设游艺测评、闯关活动、搭建展示平台等全方位、多层面地考察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必备品格。

幼小科学衔接,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心理上喜爱学校、老师、同学,在行动上爱学习,能自理,讲规矩,在思想上积极乐观,健康向上。从而,为孩子们的未来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