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尊师爱校(尊师爱校演讲稿)

尊师爱校(尊师爱校演讲稿)

爱校尊师惜己心得体会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近期在教学楼大夺,展出了一封特殊的信。

在信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以一种经历了漫长岁月发酵后的感情说:“至今我还怀念我的老师”,他表示母校和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与殷切希望,使他终生难忘。

信中的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老校友对母校、对恩师的那份真挚的情感--尊量爱校。

是的,这是一句多么通俗易懂的话语,这是一份多么质补的情感,这便道出了一位老校友的心声。

尊师爱样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

《吕氏春秋劝学》中,在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教师估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

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教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师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独举,高霞孤映,白云谁侣,“干青云而直上,夺白雪以高洁”,更有师恩惠惠,润物无声,如此伟大的老师,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吗

孔子学徒三千,每一个都对老师倍加尊敬,为了感恩,他们四处奔波,传播孔子的仁政。

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说的也是学生尊重老师的重要。

谁帮我写《尊师爱校》心得体会..

2003年,我院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抓了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2004年要重点在全体学生中深入开展 “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大学生上。

“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老师的教育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文明学生。

学生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与教职员工树立学生第一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目标是一致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必须双管齐下,坚持不懈地抓好。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文明学校的需要。

应当肯定,我院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

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纪律、知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甚至恶习还十分突出,少数同学有时情绪比较偏激、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热爱学校、不爱护公物、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睡懒觉、说谎话脏话等等,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修养相去甚远。

如果我们对这些不健康思想、不文明言行听之任之,姑息迁就,就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负责任,就会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师范院校比一般高校更为重要。

这是由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未来教师这一特殊性决定的。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教师。

现在是否树立远大志向,爱党爱国,爱教爱校,文明修身,明礼诚信,遵纪守规,勤奋学习,关系到将来能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下一代优秀人才。

广大学生要认识到,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不仅是学院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毕业后搞好一切工作的必备前提。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就是要求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文明大学生。

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帮助人,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每个文明人终身必备的修养和美德。

在尊师重教的文明社会里,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服从老师的科学管理。

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尊重老师并不是要学生恢复旧时代所谓的师道尊严,不是泯灭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

我们要培养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文明学生,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平庸之辈。

学生要看到多数老师都在尽心竭力辛勤执教,因此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充分尊重老师,服从老师合理的批评、积极的教育和科学的管理,真心实意地监督和帮助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他们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参与和推进学院工作。

教职员工工作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学院事业快速发展中的许多工作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广大学生要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即使一时不理解,有不同意见,也要本着尊重老师、帮助学院搞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和解决。

这样做,既是对学院工作和教职员工的高度负责,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可或缺的过程。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尊师爱校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这四个方面的统一。

爱校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在求学成才阶段,爱学校,爱集体,爱老师,爱学习,勤于修身,举止文明,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很难想象,连自己的母校、所在的集体都不热爱,不关心,对学院、系、班乃至宿舍工作不支持、不参与,怎么会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怎么能成为文明的人、高素质的人

忻州师院是每个师生共同的家园,忻州师院的发展是每个师生的共同愿望。

学院各项工作搞好了,事业发展了,学生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我们打造精品校园,创建文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好知识、提高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和继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所以,学生要确立“今天我以学院为荣,明天学院因我自豪”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尊师爱校,勤学守纪,时时、事事、处处支持和配合好学院的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不只是学生的事。

除了学生按照学院的部署认真去做,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靠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影响学生逐步登上文明的阶梯。

由于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思想言行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对此,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加理解,从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科学施教。

尤其是对缺点比较突出的学生,不能厌恶嫌弃,而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开展“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全院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地进行。

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氛围,加强舆论引导,使这一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

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和各系要协调配合,做好部署、指导、检查、督促工作。

要引入竞争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都纳入这一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务求实效。

在新的年度,只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树立学生第一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尊师爱校,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的各项部署落实到位,我相信,我院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等各项工作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更大成就,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和尽快建成合格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一定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尊师重教的心得体会 哪位好心人帮帮忙啊

尊敬的各位领各位老师,亲同学们: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爽。

在这充满着丰收喜悦的时节,我们迎来第25个教师节,在此,让我们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衷心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九月金秋,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弥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

尊师重道是永远的美德。

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忘记,当群星闪亮的时候,是你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在灯下奋笔疾书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当万家灯火辉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是你们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多少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你们的手中欣然绽放,多少颗枝零叶乱的小树在你们的剪裁下茁壮成长。

三尺讲台是你们为我们指点迷津,开拓视野的灯塔。

不求回报是你们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默默无闻是你们敬业爱业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

在这里我要说: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人生榜样。

老师是我们事业前进路上追寻的一串深深的脚印

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教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今天,平顶山市八中以面向未来的姿态昂首阔步,我们作为八中的学生,更应该让尊师爱校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可同学们是否发现,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同学在高喊尊师爱校的口号,但行为却背叛了自己。

譬如,同学遇见老师不主动问好;上课明明迟到,却大摇大摆的晃入教室;课上捣乱纪律,说闲话;课后不完成作业等等,这些都是不尊敬老师的行为,更有甚者,居然当众顶撞老师,如此恶劣的行为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反思吗

人世间最大的情感失衡,第一是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第二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而当后者意识到这点时,大多已无法弥补,希望在十几年后,我们不要流下悔恨的泪水。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教师的工作,关心老师的生活,以一颗赤诚的心去理解老师,把老师作为我们最敬重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就让我们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我们的老师吧,就让我们用最佳的表现献给老师吧,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用优异的成绩向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吧

给我一篇关于尊师重教的心得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尊师重教,源远流长。

时光流逝到二十一世纪,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高度发达。

尊师重教又有了新内容,那就是——爱生。

将爱学生和尊师提高到同一高度,体现了社会的和进步,闪耀着人人平等的光辉。

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道尊严应做二元化区别对待:一方面,学生应尊重老师,老师教书育人,付出心血和汗水,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方面,老师应尊重学生,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应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教给他们应有的知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善于和学生沟通。

认真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感受到爱。

学生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的个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老师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履行自己指导者的任务。

只有在沟通的前提下,才能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知道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爱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老师的努力让学生尊敬自己。

第二、要尊重、理解学生。

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做到文明教学。

过去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学生感到屈辱。

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意,教师的尊严丰碑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如果上课时,有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做呢

是大声叫醒他,然后质问:“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

懂不懂得尊重老师

”还是轻轻走到他跟前,拍拍肩膀叫醒他,摸摸他的额头问声是不是生病了

显然这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前者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反感:“ 我就是不尊重你,又怎么样呢

”而后者,不仅让他知道自己上课睡觉是不对的行为,同时内心还会心存感激。

所以,懂得尊重、理解学生,既能够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深深的爱,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这样的老师啊

第三、包容心十分关键。

老师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年龄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们心智尚不够成熟,毅力还不够坚强,他们会犯一些错,或者会做一些让老师生气的事情,如果老师大呼小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他们,学生又怎能不产生逆反心理、不做叛逆的事情呢

第四、学会换位思考。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想想他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学生的视角去衡量自己做得是否正确,用学生的心理来揣摩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他们。

有时候,就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让学生读到很多内容。

“尊师爱生”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望采纳。

关于尊师爱校的作文800字 急急急

师恩如山——写在教师节前在夏的余温还未散去的九月,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

当我们身着整洁的校服,佩带着醒目的校徽,一股作为武汉中学人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武汉中学是一所拥有30多年历史的学校,它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武汉中学的学子在老师们的精心辅导下,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自身的道德品质方面,也是同龄人中的典范。

正气、朝气、灵气、大气、书卷气,这些无不反映着武汉中学人的优秀素质。

其中,尊师爱校,则是我们每一个武汉中学人所必须拥有的基本品质。

我们每个人,除了与生俱有的家园之外,学校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个成长园地,因为我们除节假日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将在校园度过,这样的大家庭很珍贵,因为它是不属于个人的,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营造,共同关注爱护的大家园,我们从这里成长,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群学子,也将会从这里飞向希望的蓝天,飞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因此,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呵护把我们推向人生成功彼岸的学校,更应该以一种求知感恩的面貌和心态去尊爱为我们人生导航的老师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唯有学校,是迈向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课堂,是开发心灵,促进知识升华的第一步伐. 如果说,校园是学子们的另一个天堂,那么,学校里的老师们,就是天堂里指引心灵的天使,一个好的老师就如同点亮幼小心灵的明灯,让我们受用终身,让校园分外辉煌.因此,我们说尊师爱校,它所涵盖的意义,不仅仅是思想行为素质的体现,更是我们回报感恩的根源。

老师,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三尺讲台见证了您的辛苦,洁白的粉笔书写了您的一生,您的谆谆教诲勉励塑造了代代国家栋梁。

如果把老师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沙粒,常年累月,老师用心血去打磨着,浸泡它;用爱去温暖它,包裹它;砂粒终变成了美丽珍珠,光彩耀耀,而当学生风采无限的走向社会时,老师却在三尺讲台上白了头发。

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思想滋润,我们贫脊的心灵将永远空荒;如果没有老师的孜孜不倦,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伟人的诞生。

老师是成功背后的伟人,默默无闻便是您的本质;老师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千载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

再过6天,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感恩老师的节日——教师节。

许多同学们已经准备在节日给老师送上贺卡或鲜花,以表心愿。

其实,尊师不在于赠送礼品,尊师应该是每位同学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感悟,并且将这种感悟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中。

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目光,按时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中,文明的举止,遵规守纪,体现着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在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行为,见到老师一声问候,让老师先行,体现了教师的教导和培育。

大家应当把自己拥有的高尚的品格、顽强的意志、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健壮的体魄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创造的巨大成就作为教师节献给教师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说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支柱,而学校是一个提供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

如果说老师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那么学校就是文化文明的发源地。

在这里,它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为我们撑起一片灿烂的蓝天,使我们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亦可“宁静致远,埋首苦读”。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在尊师的同时不能忘了爱校。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地方,是我们的家。

“我爱我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

而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卫生的好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值得回味的,那绿荫一片的校园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身影。

浩浩师恩,梨铧滴血地付出,载载相伴,相濡以沫的深情,师恩浩荡,校园情深,尊师爱校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尊师爱校是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自觉将代表自豪和骄傲的校徽带在胸前,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送上暖人的微笑和问候,让我们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线,去编制自己彩色的梦

最好自己写啊

作业本上的题:写出尊师爱校,文明守纪的十个习惯

百度知道 提问作业本上的题:写出尊师爱校,文明守纪的十个习惯我来答热心网友推荐于 2018年10月6日1.上课认真听讲2.见到老师主动说老师好3.不随手乱丢垃圾4.在校园内看见垃圾要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5.认真完成作业6.诚信考试7.与同学互帮互助8.热爱劳动9.关心班集体10.积极参加校园

尊师爱师征文300字即可 。

很急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

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心颇动,久久不能平静,乱谈几句心得体会,请同流指导……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

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方案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

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

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

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

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

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

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

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

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

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

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

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

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

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

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

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

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

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

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

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

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体育教师到教管中心主任、再到特级教师,我每一次转身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充满艰辛但依然诗意。蓦然回首,一路风景。

痴心体育

魅力课程绽放异彩

1990年,我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体育班毕业分配到了会宁县丁沟初级中学,教全校的体育课。一年后,我被调到县城东关小学教体育并担任教研组长。那时候,学校体育工作还不被重视,但热爱体育的我在工作中没有丝毫懈怠。我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将教材变枯为乐、变死为活、变难为易,特别是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创编了动静刚柔互融多变组合教学法。例如,队形变换听到教师指令后,学生口喊“1、2,1、2,1、2、3”,脚下按照指令进行队形变换,同时集体喊出学校文化:勤思善问、刻苦巧学,爱校尊师、团结奋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建设家乡、振兴会宁等,这些内容朗朗上口,又能提振精神,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我还采用踢毽子、跳绳(背课文、数数、计算次数)、竞走(背诗句段文、计算)、搬积木组字、组数、立定跳远(跳方块、组测计算)以及带球跑步作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把各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学用结合。

记得当时学校篮球架是成人的标准架,大部分学生投球连篮板都打不到,久而久之,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就消耗殆尽了。于是我设计焊接了4个可移动儿童球架放在校园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投球,高年级学生则经常模仿职业球员扣球、吊环,校园内产生了一大批“球星”。缺少器材,我就自制体操垫、钻环、跳高架、杠铃、实心球等,力求把体育课上得更好。

这样的教学状态持续了近10年,我变成了“老教师”,体育课也开始了“立正、稍息、给你们一个篮球耍起”的放羊式教学,还美其名曰“快乐体育”。是课程改革让我看到了差距,我开始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通过“懂、会、乐、练”教学法去实现新课标追求个性解放、人格完善的要求。

“懂”,就是让学生既要掌握这堂体育课的知识点,还要懂得如何锻炼身体,习得一般的保健知识,如早上跑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水泥路上跑好还是土路上跑好?等等。

“会”,就是帮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会1—2项运动技能。学生不会打篮球,怎么能知道打篮球的乐趣在哪里?怎么懂得通过打篮球锻炼身体、愉悦自己的身心?

“乐”,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情趣。乐趣是什么?体育的乐趣里有竞争,也有表现。学生在运动中挑战自我,与他人友好竞争,赢了我很高兴,输了表明我技不如人,还要继续努力。如果我的成绩比以前提高了,贏了我自己,这也是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练”,就是体育课一定要有运动量,一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一定要让学生出微汗。我认为,这是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时候,见到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我都不放过,并积极把它们融入教学运用中。读书学习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底气,我的教学产生质的飞跃。后来,我在省市县体育优质课竞赛中频频获奖,并为全省小学体育教师上观摩课。

在会宁,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我努力做通家长和科任教师的工作。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训练仅在早自习前和晚上放学后完成,训练完后我还要骑自行车把路途较远的乡下学生送回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训练的学校田径队在全省小学生“雏鹰起飞”田径赛中挤进八强,我也被评为“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教练员”。1999年,我组建了东关小学建校百年以来的首支足球队并坚持训练,并在校内开展了传球比赛、颠球比赛、百步穿杨射门赛、三人制/五人制足球对抗赛等快乐足球活动。2000年,小足球队的孩子们一路过关斩将,以五战五胜进33个球的成绩获得冠军,同年又代表白银市到兰州参加省级决赛获得亚军。看着颁奖台上捧着奖杯紧紧地抱在一起的孩子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由于足球活动有特色、训练有起色,学校被奖授为“全国小甲A优秀俱乐部”,我被评为“全国小甲A足球活动优秀辅导员”。

后来,学校把少先大队部的工作分配给了我,我尝试把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类课程全部整合到少先队工作中。其中,活动类体育课和远足活动后来发展为东关小学的品牌课程、特色课程,以这些课程为“基因”的团体操一参加比赛就获第一名。

由于少先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少先大队部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

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享受着一个体育教师的幸福。为了把经验和做法提炼为思想,我开始写作,偶有文章见诸报端。

下乡支教

为薄弱学校助力添彩

2007年的3月5日,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经过学校推选,我作为赴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首批教师之一,怀着为农村教育事业献出自己一份光和热的决心,坐车穿过四十多公里沟壑间的简易公路,到达了侯川乡下川小学。已有17年教龄的我,路上却像初登讲台的教师一样忐忑,思考着怎样才能做好支教工作。

一下车,已是阳春三月却见巍巍大山峰峰披素、岭岭白头,在这严寒而陌生的世界,远离妻儿、朋友、同事后那难言的苦味,寂寞、无助与刺骨的寒意,一阵阵袭上心头。但山里人的热情、朴实、憨厚把这种感觉驱逐得荡然无存。

初到下川小学,由于我准备不足,所带的行李太少,当晚郭进元老师怕我挨冻,把他的铺盖都搬给了我;学校为我买了新炉子以及生活用品;杨泰极等学生时常从家里为我带来可口的馍馍,张宏平经常给我提“上等”的饭菜;冬日,每天早晨都有孩子为我拿来生火柴;村民见了我都会很亲热地邀我去做客,他们很希望我一直在这儿教书……我就是在老师、乡亲、孩子们的照顾中生活着,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工作。

下川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每年级有一个班,共有130多名学生、8名教师。这儿偏僻,学生课外书少,我建议校长腾出仅有的一间仓库设立阅览室,在早晨、中午、课外活动时间完全向学生开放。后来,我们把“早晨齐读书,中午静看书,课间爱啃书,平时多捧书”作为下川小学学生的读书公约,并集体宣誓。

在这里,我教五年级数学,除了上好课,还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和其他教师进行重难点专题研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在本土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六一”儿童节,应我邀请,东关小学派出了管弦乐队及舞蹈队的60多名学生来下川小学举行“手拉手”联谊演出活动。在全乡的校本培训中,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了《如何提高村级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报告。在交流发言中,一名青年教师说:“徐老师的报告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我才发现自己不仅缺乏新的教学理念,更可怕的是缺失一种精神,一种把教育作为事业的精神,一种奋斗的精神。从徐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教师只要有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奉献的心思,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魄力。”

有一种生活,没有体验过,你就无法具体想象;有一种感动,没有经历过,你就无法理解人生的真谛。支教教师的那份独特感觉,需要用心投入才能产生,需要用情培育才能体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尽情挥洒,在倾注自己的爱和梦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是支教感动了我、教育了我、成就了我。支教一年,我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农村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完成了课题“新时期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在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守望乡土

办有品位的乡村教育

2017年3月,我申请离开了工作25年的东关小学,只身来到丁家沟镇教管中心,躬行农村教育。

丁沟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居民居住过于分散,学校数量多但规模都较小,质量也不好,导致有些小学变成了教学点,有的教学点干脆关了门。如张庄学校、荔峡学校校园面积都很大,从学校的建筑遗迹上可以看出学校曾经的辉煌。这两所学校曾经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充足,教学质量也很好,可现在张庄学校已没有学生,荔峡学校仅有三名学生。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着一座座被抽了椽棱变成废墟的残庄和一院院无人居住的庄园,我在想,今天如果还有陶行知、晏阳初那样的人,是否能改善今天村级学校的办学现状?如今的村级学校学生少,好多活动无法开展,学校失去了应有的精神,办学的现状与当前农民子弟渴望优质的教育不相适应。但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构建乡村文化新生态,让乡村孩子也能仰望星空,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到丁家沟半年后,我就提出了“合力营造原生态的育人环境,倾情办出有品位的乡村教育”的办学目标。

有品位的学校就是环境养眼、内涵养神、人文养心。当前在农村的山顶沟壑之间最养眼的建筑肯定是学校,但内涵、人文还很缺乏。学校和人一样,必须要有精神,我们组织评选“阳光教师”,开设“祖厉源”教师讲堂,让有理想的人谈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唤醒教师的与自觉,使学校充满精神与活力。

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拔节,教师是关键,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于是,我们狠抓课堂教学,针对老师上课定调高、满堂灌的现象提出了“低起点小步子,三分讲七分练,当堂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常态教研按照小教研(学校内部)、基地教研(学科优势)、大教研(全镇规模)三个层面开展。

教师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4年来,全镇共有450节次课参与评比或教研,共有30余节课在省、市、县优课竞赛中获奖。从今年全学科、全覆盖的“一师一课堂”诊断课活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突破“术”的桎梏同时能站在文化的维度上育人。

阅读与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顺应这一规律,我们开发了丁家沟镇“祖厉源”教研活动。“祖厉源”活动一年一届,历时半年,以专题为引领,对所有教师开展7个环节的教育素养和技能提升训练:备(备课)、上(录制一节自己最满意的课堂教学)、评(作为主讲人评析一遍本小组所有人的课堂教学)、读(阅读)、写(每人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或教学课例)、研(每小组每年研究一个专题)、讲(在“祖厉源”教师讲堂上,每周一人讲教育故事,讲教育案例,讲教育情怀)。通过六年的实践,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更能关注到学生的需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一个有着研究气质的教育团队逐渐形成。

我深知,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变革,文化的变革是在渐进中实现的。在乡村这些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需要强化价值观念。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所以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进一步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学业成绩要重视,但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课程更要尽力补足,回归教育的常识、朴素、良知。

这几年,镇上的教育变化很大。在全县举办的“四位一体大课间”展演活动中,我们的《中华梦》获一等奖;学校葫芦丝社团受邀在上海大剧院参加新年音乐会;女子篮球队在全县小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第三名;孙敏悦等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校……我本人被授予的荣誉称号也很多。

对教育的赤诚让我在工作中始终坦然,离开了城市的繁华,沉浸在农村的偏僻与宁静之中,我学会了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教育,不浮躁,不显摆,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让学生健康成长、自由思想。尽我所能办好我们的“巴学园”,办出能温暖农村孩子的教育,这就是我的追求。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教育管理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05日第3版

作者:徐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