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描写摸全身的句子(描写摸全身的句子成语)

描写摸全身的句子(描写摸全身的句子成语)

描写“按摩”的句子

因为意识已经做出了效果预判,神经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地突然了。

所谓“意识预判,神经会提前准备”可以由以下实验验证:睁开眼睛,用自己的手指逐渐靠近,指着自己的鼻梁,在没有碰触之前,神经是有紧张感的;闭上眼睛,再自己重复一遍,感受一样;但是如果闭着眼睛,让别人来做这个动作(手指逐渐靠近,指向着你的鼻梁),当你感到别人指着的时候,尽管别人还没有做出此动作,自己还是会有紧张感的;而且,当自己觉得别人还没有做出此动作时,尽管实际上,别人的手指已经很靠近你的鼻梁了,神经还是没有之前的感受。

最后,神经的舒服感应该是来自这种紧张过后的轻松feel~采纳哦

形容“按摩后身体很舒服”的词有哪些

一个好的按摩手法标准是:既是治疗保健的最佳手法,又能保护自身以不受其伤害。

随着按摩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按摩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他们当中一些人员工作没有多长时间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颈、肩、背、腰及上肢的酸痛不适,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他们手法技能技巧掌握和运用不当,同时又想取得好的效果有关,就此问题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见解与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道们对此问题的注意和思索。

一、使用手法时要保持自然与放松1.一指掸推法: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用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旋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伸屈运动使所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到治疗部位或穴位上。

2.滚法:术者手指自然弯曲,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

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伸屈以及前臂旋转运动,使手掌背部(以三、四、五掌指关节为轴与手掌小鱼际侧为轴,两轴相交的手掌背三角区)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3.揉法:术者腕关节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做轻柔缓和的转动。

4.摩法:肩、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一定部位上面,然后连同前臂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活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可。

5.拿法:肩臂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手指螺纹面为着力点,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做一紧一松的提拿动作。

6.推法:以肩、肘、腕关节活动带动指掌,肘部按规定方向推动,推动时需要一定的压力,可重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用力要稳,推进速度要缓慢,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以上是几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另外,其它手法操作时,虽未明确提出肩、肘、碗部的自然放松,但在实际应用手法中也必须注意。

如有的手法是靠肩关节的运动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腕关节带动前臂的运动,或以前臂的运动带动腕关节的活动来完成的;有的是靠掌指关节或指尖关节的运动完成的,还有一些手法操作,靠某部运动去完成操作的。

但在实际的手法运用中,只能说以某关节运动为主,其它关节和部位也要适度自然放松,就是那些未提及某部需要运动或放松的手法,我们也应考虑到哪部分需要运动,哪部分配合,配合部分也要适度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手法才能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要求,从而做到渗透之目的,以力其能随心所遇,根据病情、年龄、体质、部位、性别等需要使用手法。

二、增加手法的力度与灵活,要学会借自身体重和较大的关节协助来完成手法力度的产生不仅仅是靠手法的操作来完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手法需借助体重的力量,如滚法的压力。

掌揉背、腰、腹部,大小腿后部,其中有一部分压力以身体的前倾,通过肩、肘、腕传递到掌部而增加的,肘滚、肘揉、肘拔、肘压背腰臀及下肢部也要靠身体的前倾、通过肩部传递到尺骨鹰嘴或前臂尺侧部,以增加施术部位的力度,按点法在一些部位施术时,也需借助体重增加手法的压力,至于如何既能利用身体前倾以增加手法力度,减轻自身的体能消耗,又不影响手法的正常操作,之间的度怎样把握,这要靠术者在手法的操练中和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施术部位和手法所处的角度与当时按摩设施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灵活掌握,细心体会和摸索,巧妙地运用。

相对来说,较大的关节其肌肉也较发达,收缩产生的力量也大,关节活动较为灵活,有的手法如能用相对大的关节去完成,手法将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如拇指揉法有两种,一是靠掌指关节的环旋运动以带动拇指螺纹下的皮下组织揉动;二是以腕关节的环旋活动,连同前臂的摆动,以带动拇指螺纹面下的皮下组织揉动。

二者对比不难看出后者更有其优越性(不易疲劳、力度大、易渗透、揉动更灵活)。

又如,在患者侧卧的情况下,术者以双手拇指重叠,指腹横向吸定于骶棘肌上,以腰为轴,运用腰部的运动,力通过肩、肘、腕传至拇指指腹,以对骶棘肌进行拔动等手法。

三、适当调整自己工作时的姿势和变换手法按摩时合适的姿势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但一种姿势时间过长易引起疲劳,天长日久会对身体的部分组织造成损伤。

同时适时变换,也有利于将手法的作用更为充分地实施于患者所需治疗或调整的部位上。

如推动脉型与神经根形,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坐于凳子上,术者先立于患者前面,实施头部手法操作,然后立于其侧实施颈侧部手法操作,再立于其后进行颈项部、肩部、背部按摩操作,最后立于侧前方或前方做上肢部按摩手法;再如,全身保健按摩,被术者仰卧,术者坐于被术者头前部的凳上,实施头面部按摩操作,再立于其侧做上肢部按摩操作,然后被术者俯卧,术者立其侧进行后头部、颈项部、背腰部、臀部、下肢后部及足部的按摩操作,最后被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侧,实施下肢内外和前部的按摩,术者再变换实施胸腹部按摩。

由上可知,无论是做局部按摩还是做全身按摩,是坐位按摩还是卧位按摩,术者都必须适时的变换自己的按摩姿势。

另外,术者按摩的手法也要适当,适时的变换,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手法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而且在变换手法的同时也使上个手法的操作后收缩与紧张的组织得到了相对的休息。

对推迟或避免术者职业病的发生也有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以上谈的是手法的技能技巧,但只掌握了手法技能技巧,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按摩效果。

一个有经验的按摩师,因他把按摩的时间与刺激量运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按摩取得的效果也好,经验虽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这里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人不同的部位需要的按摩的刺激量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人同一部位所需刺激量也在一定程度内发生变化。

如对初次接受按摩者,刺激量需要相对小一点,经过几次按摩后,可适当增加刺激量。

还有对那些精神紧张,心理胆怯,体质虚弱的人,施术时手法相对要轻一点,对那些精神正常,思想分散,毅志坚强,身体强壮的人手法可重一些。

个体差异主要是指年龄、体质、性别和病情之间的差异。

儿童皮肤娇嫩,对手法的刺激敏感性较高,老年人处于衰老退化期,骨骼比较脆弱,肌肉的弹性也较差,按摩刺激量过大容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或骨折,女性因肌肉张力较男性小,皮下脂肪较厚,肌肉也不如男性发达,她们和身体瘦弱者及久病体虚者一样对手法刺激承受能力较差,手法过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后果。

因此对儿童、老年人、女性体质瘦弱及久病体虚者应适当减小刺激量,相反对青壮年、男性、体质强壮、肥胖及实正者可相对增加刺激量。

对于肢体瘫痪的病人可辩其虚实,根据手法的感觉,灵活掌握手法的刺激量,使之与病症相适应,以提高治疗效果。

时间是指手法操作的持续时间,手法操作的持续时间长,总刺激量就大,治疗效果相对就好,另外效果的好坏和手法的优劣有关。

一般情况下,中等部位、中等手法强度,每次操作在2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全身推拿,每次操作在30-60分钟,中强的小部位推拿3-5分钟左右,轻度的全身推拿每次在60分钟左右,小儿推拿每次操作10-15分钟左右,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小儿病情严重时也可一日二次。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按摩的时间与刺激量,除可寻上述规律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掌握,这样做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眼不好,牢记哪些动作,按摩1分钟,再忙也要坚持~

有种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左手打右肩,右手打左肩,注意是从背后打,手背头后面打,希望这对你有帮助,谢谢

运动&按摩

慢跑属于有氧运动,有减脂作用,但是普遍是持续运动45分钟以上才能起的减脂的效果,可以让双腿线条更好,小腿不会变粗,但是肌肉会紧凑。

同时不建议跑后不饮水,燃烧脂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慢跑过后应当适量的补充一些水分,但是不要牛饮,也不要只是像润喉咙一样喝一点水;跳绳则需要看怎么个跳法,单摇(抡一下跳一下)减脂,会使下肢变的健美但苗条,双摇(抡两下跳一下)则是强化肌肉的锻炼方式,会使下肢变强壮。

既然你问到消肌了,那建议你就单摇跳法吧,也就是最平常那种,每天3组,每组200-300之间比较合适,开始时可以少点,但是得渐渐达到这个水平;说真的,一直都是在想法长肌肉,消肌肉还真没去考虑过,我想,好吃懒做,多睡觉,少运动,应该会有一定效果吧,但是同时脂肪应该也就上来了。

建议经常按摩或练习瑜加,应该会有点效果。

至于按摩腿部,大腿肌是站立向后蹦直腿,但是大腿肌肉要放松,然后双手各扶大腿部的肌肉左右晃动,晃动时稍微用点力,同时辅以揉捏,用掌缘轻砍等等,这个动作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按摩小腿肌肉则需要坐在椅子上,抬起一腿,两手握拳,从小腿肚子两侧轻敲小腿肌肉,力度慢慢转大,同时也可以用手揉捏,用掌压等等。

以小儿推拿为业,自然关注行业内的动向。

当别人问3分钟推拿一个孩子行吗?

以为在开玩笑,没有理会。

但当第2个人问起,第3个人问起的时候,你不相信都不行了。

上网查了查,是一个以张继刚为首的团体所进行的小儿推拿。

我教小儿推拿,我天天给很多小儿推拿,我还一边推,一边感悟和思考小儿推拿。在我看来,小儿推拿由推拿处方构成。处方中起码会有3-5个以上的穴位。每一个穴位就算推3分钟,也需要9-20分钟。这是我们今天将小儿推拿临床时间确定为20分钟的主要依据。而他们推拿时间只有3分钟,却涉及几十个穴位。也就是说每个穴位都一带而过。刺激量哪里上得去呢?怎么能达到阈上刺激呢?而阈上刺激可是生理学上产生反应的基本要求啊!没有足够的刺激量,疗效又怎么能有保证呢?

所以,我认定那是骗人的!我想我有责任去揭露这种骗局!

带着这种心情踏上了去青岛的路。

到了青岛真的惊异于小儿推拿的普及。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几家小儿推拿店铺。这让我看到了小儿推拿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进入到的每家店铺都要问他们的师承。结果约有1/5的主人说他们或多或少与张继刚小儿推拿相关联。

这就奇怪了。如果一家骗人还好说。那么多家生意都做得好,都说与张继刚有关系就不好解释了。

我有了一种好奇心。

在办公室里,终于见到了张继刚先生。他今年66岁。个子不高,干练、清瘦、目光有神,反应和动作非常敏捷。

开门见山,我直接问了张继刚先生的师承。

他谈到了他父亲张席珍的往事。是以一种极度崇敬,又极度自豪的语句讲述的。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张作霖的部下,他爷爷在东北曾经为保家卫国而战。失败后逃往到了青岛。由于有文化,又带过兵,便进入到青岛市政府为官。

有这样的背景,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儿子张席珍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

但光明不起来!

一是兵荒马乱,国家一团糟,国家前途未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张席珍读到初中的时候,一天早上醒来,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衣服扣错了扣子,鞋子也找不到了。吃饭时,拿着馒头却醮不到果酱。他对妈妈说眼睛又痛又痒又涩。

妈妈立即带他去了教会医院,诊断出来了。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眼底病变。

很快,张席珍完全失明了。

伴随着视力完全丧失的是这个孩子的性格。从此,他整天不说一句话,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睛里淌着泪。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终于有一天,父亲说:“眼睛虽然瞎了,但不应该消沉。应该想办法让他学一点手艺,未来才会自食其力。才能生活得下去”这个时候,祖父却说:“应该是天命吧!我早就觉得这个孩子有学医的天赋,建议让他跟我学,你们却不让。现在眼瞎了,不学也不行了”。末了,再次说“这肯定就是天命!”

从此,张席珍跟着自己的祖父学习中医。

为了他能有更好的发展,父亲将他送进了盲校。

在盲校里,张席珍学会了盲文,学会了推拿按摩。由于他天资聪明,有初中文化程度,口才好,加上有中医背景。毕业后留在盲校当了教师。

他教的是推拿,每天自己给别人推拿。他在推拿中体味到了快乐!

由于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不知道患儿的面色、表情、动作与形态,当然也看不见舌质和舌苔。

但他偏偏要做小儿推拿。

祖父不同意他的选择。对他说:“儿科俗称哑科。问诊不好问。小儿的毛病很多是望出来的。可你双目失明,缺了最重要的判断疾病的眼睛。也就是说你这个中医是不具备望诊本领的。当然也就辨不了证,论不了治!还是学习按摩揉筋正骨吧?”

可年青的张席珍听不进去。他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的手感和两手的协调性却是任何明眼人比不过的。”

他还说:“小儿的病虽然问不出来。但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疾病总会在外面的皮部、经络和穴道上反应出来。而感触皮部、经络和穴道却是手上真功夫啊!”

他坚信,凭着自己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小儿推拿之路。

从此,他认真对待每个小儿,注重体察小儿人迎脉、太渊脉、趺阳脉,体察经络盛衰、穴道开合,体察皮肤温度、湿度和柔软度。他练就了以手诊疗的绝技。而双手同时是小儿推拿的工具。他将作为诊断的切诊和作为治疗的推拿通过自己的双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崭新的小儿推拿流派。

听了张继刚先生的介绍,心目中对他的父亲张席珍先生充满了敬意。深深体会到作为盲人的他创业的艰辛。

其后的时间里,我提出重点要看看他们的操作。当然不是只看他一个人的操作,而是要看他们流派很多人的操作。这样才能寻找到共同的东西。

在诊断室里,我们看着他接待孩子。那天他亲自推完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发烧后咳嗽,一个是厌食。我们还看了他的一个女弟子推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感冒,一个是发育不佳。我们还看了他认定的继承者初样明的操作。我们又去到了济南,在他的学生马红旗那里待了一整天。那天,马红旗一个人共推拿了68个孩子。

他们的操作有如下共同特点:

1.四个人的手法、步骤、穴位高度相似。证明了他们是一个流派,证明了这个流派有独特的技法。但以张继刚和马红旗最为流畅,最为相似。流畅到几乎看不出来推的哪个穴位。整个操作完全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套路,期间连续不断,从来没有停顿过。我计了时,在整过操作过程中,从手过度到头部,其间约有1秒钟停顿;再过度到背部,可能有不超过3秒钟的翻身时间。也就是说在他们整个推拿过程中只有不到5秒钟的停顿。我形容他们的操作就象一只飞翔着的停留在空中的蜂鸟,翅膀煽动的频率快极了。他们两手协调性太好了,本来左手固握,右手推拿着,突然就右手固握,左手推拿了;他们十个指头太灵活了,时而拇指推,时而食指推,连小指有时都参与推。两手都推,十个指头都推,变幻无穷。穴位和穴位的转换太快了。当他们将上肢做完时,我发现不是要问他们小儿推拿用了哪些穴位,而是应该问哪些上肢穴位他们没有用?因为他们其实是将整个上肢皮部都包络与推拿了一遍。就我所见,只有老龙、皮罢等极少数穴位没有涉及。可以说,他们的操作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小儿推拿穴位的理念。

2.他们都是上手就推。先上肢,次头面,次胸腹,次背部。并且以上肢为重点。一边推,一边简单问几句主诉。马红旗几乎每个孩子都要用手电照照咽喉,并看一看。但他本人却是只有光感的盲人啊!因此,我开玩笑问他“到底看到什么了?”对此,他只是笑了笑。我强烈感觉到他们的小儿推拿是一个极其相似的套路,这个套路几乎涉及到了全身各个部位。加强了全身的联系和整合。也就是说,他们的小儿推拿能够治病并不取决于某个穴位有什么作用,是什么属性,而是取决于刺激全身,连贯全身,通过全身的整合和协调去实现阴平阳秘,去升清降浊,去适其寒温。明白了这一点,我越发敬仰其创始人张席珍先生。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根据盲人的特点,将手的感知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张继刚是他的后人,得到了他的真传。马红旗是盲人,另外一个有名的弟子张淑华也是盲人。看来这个流派是为盲人所创,为盲人所用的。

3.操作时间短。那个女弟子手法远远不能同师傅相比。所以,她推的两个孩子都用了6-8分钟。而张继刚和马红旗的操作真的只是3分钟左右。

“3分钟推拿能治病吗?”问题又提出来了。

我想问大家:“补脾经3分钟够了吗?”、“捏挤板门穴3分钟够了吗?”“头面四大手法3分钟够了吗?”、“捏脊3分钟够了吗?”“摩腹3分钟够了吗?”

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够了!

奇怪啊!补脾经、捏挤板门、头面四大手法、捏脊、摩腹3分钟就够了,我们大家和学术界都没有怀疑。但张席珍流派3分钟推拿,大家就存在疑问了,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我们停留在习以为常的模式上已经根深蒂固了。大家已经形成了推拿一定是由多个穴位所组成的处方。一个穴位推3分钟,多个穴位叠加起来就至少该10-20分钟。我们平常的小儿推拿总是-先望、闻、问、切四诊,然后根据四诊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病机,确立证型。然后确定推拿处方。对于处方中的穴位,必须进行固定,推拿,按部就班,推深推透。常常左手拿持,右手推。推完一个穴位,再转移到另一个穴位。重新用左手拿持,重新用右手去推。穴位和穴位之间肯定有间隔,少则几秒,多则十余秒。如此思维和程序,3分钟是肯定不够的了。

我强调的是,因为他们流派的操作太快了,如行云流水一般。手法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孩的全身。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完全将整个孩子看成了一个穴位。既然小儿推拿特定穴有点、线、面之不同。长长的箕门、长长的脊柱和宽大的腹部都是一个穴位。那么,稍加延续和扩展是不是整个小孩子就是一个穴位呢?我看,在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心目中,还真是一个穴位。

明白了这一点。

你就会清楚了。

那就是一个穴位推3分钟足够了!整个小孩子是一个穴位,推3分钟也应该能得气或有所反应了。

当然,这3分钟不是随随便便的3分钟。至少今天的我是达不到的!它们必须是具有张继刚和马红旗那样功底的人的3分钟!

好好练习吧!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流派的认识。如有不妥请谅解!

「聚焦」中国小儿推拿网 2018小儿推拿技术交流高端峰会

作者:

廖品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小儿推拿学》主编

从医近30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小儿推拿事业,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参加小儿推拿专题片的录制,还应邀到新加坡、韩国等地主讲小儿推拿学。他圆润柔和的推拿手法和反复思考总结的推拿处方,不但得到家长认可,而且在业界备受肯定、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