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蜡烛的故事读后感(蜡烛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蜡烛的故事读后感(蜡烛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安徒生童话中的烛读书笔记主要内容感受

安徒生童话烛读后感 《烛》来源于《安徒生童话》。

从前有一只粗蜡烛,它总是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它说:“我发出的光比其 他光源都要亮,而且我燃的时间也比他们长。

” 牛油烛说:“我只是一根用牛油做的普通烛。

” 星星照着所有的房子,照着富人家也照着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其实幸福并不在于你是富还是穷,只在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中的老太太她虽然家富,但这并不是她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来源

安徒生童话一千年之内读后感380字

读了《安徒生》,我不禁感叹道:好书

童话是幻想,它神话故事,也不是民间传说。

它立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充满多人类美好人性的现象和愿望,这些作品以其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论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

我印象最深的事《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宝库的珠玑,文章中的那种势不可挡的精彩令人难以忘怀,也是人回味无穷。

《安徒生童话》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

其实我们都知道,书中的上帝,就是“爱”与“正义”的化身,但事实上这种“希望”在当时的现实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只会加深苦恼。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有气质、天真朴素的和富裕沉思的哲学脾性,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无相通之处,像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

书中的天堂是那么“美”。

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话》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理。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200字左右

苦难与拯救——《安徒生童话》读后感记得在孩童的年代,总希望听大人讲故事,或在炎热的夜空下,或在安稳的床头边,聚精会神地进入那片陌生、好奇的空间。

在那里,可以知道外境的美丽景色;在那里,可以知道人类的伟大事迹;也在那里,让我们童年的梦,浮想联翩……如今将是而立之年的时候,再次的进入那个童话之地。

在那里,让我们看到了儿时的心情;在那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表露;也在那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状况……从《安徒生童话》里让我们看到,这是个凄凉的世界。

那里有饥饿、寒冷、悲伤、死亡。

人与人之间也是那样的陌生、冷淡。

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个气候一样,“寒冷的天空中飘着雪花”,小女孩没有家的温暖,没有社会的关照,只有自己的梦幻。

最后在饥饿、寒冷中离开了世界。

在《光棍汉子的睡帽》中,让我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安东,曾经在女友的背约中,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度,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过着一种凄凉、寂寞的生活。

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从睡帽下流出一滴滴的泪水。

正像歌儿所唱的:这些可怜的单身汉,他们戴着一顶睡帽上床睡觉,还要自己点蜡烛。

当暴风雪停了,他也就悄悄的离开了人世。

在《铜猪》里,又让我们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非常痛楚,过着流浪的生活,又饥又饿,却有着绘画的才艺。

但最后他靠在铜猪上睡去了,脸色是那样的可爱又那样的苍白。

还有在《古屋》这个故事里,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无人问津中过着一个寂静的生活,只有一个小孩偶儿来光顾他的古屋。

后来他在寒冷的冬天里,离开了世界,尸体被人抬了出去,古屋也被拍卖了。

这些故事,让人伤感,让人叹息。

因为它是现实的描写。

正像我们所经历的世界一样,到处充满着伤害、疼痛、无奈。

从古至今,有多少的人过着这种凄凉的生活;有多少的人在无力中离去。

安徒生的一生经历也是如此。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又改嫁。

生活中且靠稿费维持着,并且终生没有成立家室。

最后还病逝在朋友家中。

这世界的情景,圣经上也明明的记着说:“在世上有苦难”(约16:33)。

从《安徒生童话》里还让我们看到,人性的败坏、丑陋。

世界一切事情的发生,往往都跟人有关系,正像圣经上所说的:“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因着人类的堕落,人性也趋向了邪恶、败坏。

他们自私自利、狂傲无惧、凶杀残忍。

所以在童话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种描述。

比如在《红鞋》里,那双红鞋就是欲望的象征,人穿上它以后,可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在长久中你就不能自制,终究将要受苦、受累。

在《皇帝的新装》里,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虚荣、虚假,为了权位、为了面子,个个自欺欺人。

在《狠毒的王子》里,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狂傲、放肆,这个王子目空一切,心狠手辣。

在征服了世界以后,尽然要向上帝挑战,要征服上帝。

真实胆大包天、愚昧直至。

人其实很渺小的,正像帕斯卡尔所说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圣经上也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于他(诗8:4)。

童话里也记载着:这个敢于向上帝挑战的王子,却被一只蚊子征服了。

在《玫瑰花精》里,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残忍、无情。

作为哥哥,用锋利的刀把妹妹男友的头割了下来,同身子一起埋在了土里。

从这些阴暗的内容当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凄凉和人性的败坏。

但在作者的笔下,对于孩童的描写,似乎存有积极的一面或者保持一种美好的盼望。

在人类当中,对于孩子或许每个人对他都抱着一种理想的态度,同时在孩子身上,我们也确实看到那种纯真的生命。

圣经上说: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箴20:11)。

记得在老子的思想里,追求的也是那是赤子之心,返朴归童。

比如在《皇帝的新装》里,让我们看到那个小孩,不畏权贵,一语道出了破绽。

在《旅伴》里,让我们看到了小孩约翰内斯以善良的心帮助了别人,结果娶得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公主。

在《野天鹅》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王的小女儿,以自己的亲情和毅力救回了十一个哥哥。

在《冰雪女皇》中,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孩——盖尔达和小男孩——凯伊的动人故事,小女孩以单纯的友情和坚强的毅力,不怕艰辛,不怕苦难,终究寻得到了小男孩,脱离了魔难,回到了自己美好的家园。

正像他“祖母坐在明媚的阳光下大声读着圣经”一样:“如果你不保留一颗童心,你就无法进入天国”(太18:3)、虽然这个世界使人悲伤,使人叹息,但在其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向往、一种希望。

在作者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一种信仰——教信仰,对未来国度的向往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在故事里面,我们处处会看到他对这情景的描写,比如、天使、教堂、诗歌等,也从这些内容当中给于人类心灵的安慰和喜乐。

比如在《海的女儿》里,小人鱼为了爱情,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但作者告诉我们的是,她死后到了一个美好的太空去了,在那里有耀眼的太阳、飞舞的生灵。

在《墓中的孩子》里,我们看到这位母亲为着死去的孩子痛苦万分,精神失常。

她对生活失去了意义,面对死神也好不惧怕。

但她从上帝那里获得了力量,获得了生存的希望。

在《世界上最美的玫瑰》里,让我们看到世上众多的花,都挽救不了奄奄一息的女皇,而唯独一朵最美的玫瑰拯救了绝望中的女皇,那就是用生命拯救了人类的事迹——耶稣,唤醒了她的生命之光。

童话是虚构的,是夸张的,但又是真实的。

自古以来,母亲一直都是人们歌颂的对象。

春秋时代的无名诗人,这样赞美母亲: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经·邶风·凯风》

唐代诗人孟郊这样思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清代诗人蒋士铨这样感叹母亲: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清】蒋士铨

母亲是人生记忆中最温暖的港湾。痛苦劳累时,人们总会想到母亲的臂弯。

1826年9月,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艰苦求学的生涯中,写下了一首《弥留中的孩子》:

妈妈,我真累,昏沉沉 / 让我靠着你的胸怀打个盹 / 别哭泣,妈妈,你可得听我的话 / 因为你的热泪会烫着我的双颊 /……

妈妈,我永远属于你 /你可千万不要伤心 /你若哭,我也会跟着你泪涔涔/ 啊,我真困——我要闭上眼睛 /妈妈,你瞧,天使在把我亲吻!

安徒生用他的笔为全世界儿童打造了一个奇情妙想的世界,但他的人生却是异常艰难。

1805年4月2日,他出生于丹麦奥登斯城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父亲汉斯在他11岁时便病死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安徒生的母亲为人洗衣物。安徒生母亲改嫁,新丈夫是一位鞋匠,依旧十分穷困。

14岁时,安徒生母亲让他去学做裁缝,挣钱养家糊口。他的祖母则希望他读书,将来可以“有出息”。但是,小安徒生要去首都哥本哈根,寻找他的戏剧梦。

他只身来到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被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一直没有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经历诸多磨难挫折后,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他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童话

母亲是孩童世界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安徒生童话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母亲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温暖,意味着守护。而且,在孩子生死之际,母亲就是那个敢于同死神叫板的人。

母亲是孩子幸运的守护神,是家庭的“心脏”

《没有画的画册》是安徒生写于1839年的系列故事。这本别致的小书以月亮为讲述者,每晚经过作者的窗前时,给他讲一个自己看到的故事,一共有33篇。

月亮对记录者说,你把我说的故事画下来,就是一本画册了。但作者却选择记录下月亮所说的故事,于是就成为一本《没有画的画册》。

其中《第二十五夜》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的故事。

月亮看到,在法兰克福的一个低调而奢华的楼房里,“仆人托着巨大的银烛台,里面点着蜡烛,向一位坐在轿子里被抬下楼梯的老太太深深地鞠着躬。房子的主人脱帽站着,恭恭敬敬地在这位老太太的手上亲了一吻。”

“这位老妇人就是他的母亲。她和善地对他和仆人们点点头;于是他们便把她抬到一条黑暗的狭小巷子里去,到一幢小小的房子里去。”

她的儿子们很富裕,“只要她一句话,她便会在泰晤士河畔有华丽的房子;只要她一句话,那波利海湾便有她的别墅”。但是她坚持住在那个狭窄、破烂的旧房子里。

她在这儿生下一群孩子,孩子们在这儿成长、发家。她认为:“若是我离开那破旧的屋子,我的孩子们幸福发祥的地方,那幸福说不定便会离开他们!

所以,为了孩子的幸福,她甘愿永居陋巷。这可能是一种迷信。但月亮说,你知道这个故事,看到这幅画以后,那么只需要用这样两个字便可以理解了:母亲

——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文中所提的这个家族,就是现在被神话了的罗斯特柴尔德家族,我也没有在别处看到过这个故事。

在《最后一粒珍珠》里,守护天使为寻找悲伤女神,来到一位刚失去母亲的家庭里。失去了女主人,悲伤女神主宰了这个家。守护天使指着屋子的犄角说:

那个地方,母亲活着的日子曾在鲜花和图画间坐过的地方。她,作为这家人的幸福仙女,充满爱地朝丈夫、孩子点着头;在这个地方她作为这家人的阳光散发着欢乐,她凝聚着全家,是全家的心脏。

不管是富人的豪宅还是穷人的茅屋,母亲,都是家庭幸福的守护神。

孩子遭逢死亡之际, 母亲是与死神勇敢较量的那个人

在《一个母亲的故事》里,死神从一位母亲的身边把孩子带走了。可怜的母亲跑出屋子,追赶死神。

为了找到孩子,她不得不答应夜神的要求,一边流泪一边把唱给孩子听的那些歌,都唱给夜神听;

她不得不答应荆棘丛的要求,把荆棘丛紧紧拥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和热血温暖了荆棘丛,使它“在寒冷的冬夜里抽出了绿色新叶,丛上绽开了花”;

她不得不把自己的眼睛送给湖泊,湖泊才把她送到死神的花棚里,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花和一棵树;

最后,她还不得不把自己美丽的黑发送给守墓的白发老妇。

终于,她走入死神的大花棚,“悲伤的母亲弯腰倾听最小的花,听见花里有人心在跳动。在几百万种中间她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心脏的跳动声”。

为了阻止死神拔走代表她的孩子的那朵小花,她便抓住另外的两朵花,威胁死神,如果不放掉自己的孩子,就把别的花都刨掉。

《一个母亲的故事》

人们常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在安徒生笔下,母亲不仅是孩子与死神之间的墙,更是孩子遭逢死亡之际,勇敢地与死神较量的那个人。

虽然最终,这位母亲不得不与死神和解,因为死神给她展示了孩子未来可能遭遇的悲惨生活。她最终痛苦地决定,让死神把她的孩子带到幸福的天国。

但是,母亲无奈的选择,恰恰表现了最深刻的母爱,看似无情却真爱。

在《墓中的孩子》里,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痛苦到“完全被哀伤所控制,哀伤在撞击着她,就像海洋在撞击一条失去了舵、失去了控制的船一样”。

在无限思念中,在一个满天繁星的美好夜晚,她(的灵魂)走进了教堂墓地,走到那座小小的坟前。

“这坟就像唯一一个大花环,花儿散发着芳香。她坐下来,把头垂向坟墓,就好像她能够透过密实的土层看到她的孩子似的。孩子的微笑还是那样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中。”

这个时候,死神来了。死神问她:“你想到下面你孩子的身边去吧!”“你敢随我去吗?”

母亲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她随着死神沉到地下,孩子再次在她面前出现,她把孩子紧紧地抱到她的胸前。

《墓中的孩子》

就在她与亡子团聚的时候,仍是母亲的职责让她想起,还有另外两个孩子需要她照料,最后还是忍痛回到家里。

能为了心爱之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不仅是唐明皇,更有可能是一位母亲。

或许有过不理解,但孩子终归要领会母亲的伟大

在《她不中用》一文中,安徒生塑造了一位洗衣妇的形象。

正如安徒生的母亲一样,这位洗衣妇在寒冷的河水里劳作,需要饮酒来暖和身体。他的小儿子给她送酒的时候,有人指责洗衣妇是酒鬼,对小男孩说:

“她真不中用!这样的人真可悲!对你母亲说,她应该感到害臊。你可千万不要变成一个酒鬼,可是你肯定会的!”

故事里的母亲年轻时曾是人家的佣人,与主家的年轻人有过一段恋爱,但因为地位差距被分开。

后来与这个男孩的父亲结婚,日子过得艰难,丈夫又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去世了。这位母亲为了孩子艰苦奋斗:

我操劳苦干;为了儿子而拼命地奋斗,擦洗楼梯,洗衣物,粗的细的。可是我的日子一点儿也没有好起来,上帝是这个意思,不过他当然会解脱我的,会照管我的孩子的。

她听到旧情人去世的消息后,悲伤交集,病倒了。在她强撑病体去洗衣时,她倒在了冷水里死去。

在给母亲送葬之后,男孩悲伤地问邻居老姑娘玛伦:“我亲爱的母亲!是真的吗:她不中用?!”

《她不中用》

了解他母亲一生事迹的玛伦,断然否定,对小男孩说:“不对,她很中用!”

老姑娘说道,抬头望着苍天。“我多年来便知道,昨天晚上之后,我更清楚了。我告诉你,‘她中用!’我们天上的主也这样说,让人们去说“她不中用”吧!

不管富裕还是贫困,每一个母亲都是“中用”的。或许曾经有过不理解,孩子终究会理解母亲的伟大。

小结:在死亡的诗意叙事中,凸显母爱的伟大

死亡,是多数人类文明所忌讳的。在与死亡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总是与可怕、悲伤、哀痛、遗憾等情感相关。

但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叙事,这是其童话创作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在他的168篇童话中,有41篇涉及到死亡。

人世间,除死无大事。正是在生死之际,安徒生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她们奋不顾身。

据说,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在安徒生童话里,母子之间更是跨越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