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天下杜姓是一家吗(天下姓杜的是一家吗)

天下杜姓是一家吗(天下姓杜的是一家吗)

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台湾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中国大陆的一名小学生,最近有些想法想与你们交流。

我的家乡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小镇,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但这里物产丰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香甜可口的苹果梨…台湾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这些天来,我每次打开电视,都能看到新闻上有关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报道,分子的一再嚣张,使我的心里非常难过。

我经常问爸爸,台湾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的课文上早就讲过,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是个美丽的地方。

而今,台湾当局却说什么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的关系,妄想与祖国大陆分庭抗礼,这是对“一个中国的公然污蔑,这是任何一个爱祖国、爱和平的中国人坚决不能答应的。

我虽然不知道你们的老师是怎么讲的,也不知道你们的教科书上是怎么写的,但我相信我们的心是相同的,那就是一我们都渴望和平、渴望祖国统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全世界华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的多数国家承认的。

1997年7月1日,我过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功实施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港澳回归祖国后更加的说明祖国同意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任何制造,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阴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坚信,台湾终将有一天必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的小朋友们,就让我们携手并肩,坚持统一、反对、增进了解,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希望你们能早日回到组做的怀抱,让我们一起,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

祝你们

天天向上

一名中国大陆小学生

2009年2月22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至少4个。

1、林则徐虎门销烟

面对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让林则徐去广州查禁,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英国政府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

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

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2、邓世昌黄海海战

1895年9月,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

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

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

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爱犬“太阳”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4、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

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5、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寇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扩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030,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关爱国人士的小故事40字

小故事一:《刘胡兰》—巾帼不让须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 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 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小故事二:《邱少云》—献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小故事三:《辛弃疾》—励志救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小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小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小故事六:《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小故事七:《钱学森》—回国造科技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小故事八:《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小故事九:《李商隐》—年少爱国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资料共享平台

《爱国人士小故事15则》(https:\/\/www.unjs)。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小故事十:《王二小》—抗日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小故事十一:《林则徐》—销毁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

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

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5653166图顽抗。

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

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小故事十二:《李小龙》—我是中国人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小故事十三:《冯如》—造飞机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

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

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

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

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 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

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的时候,气愤极了。

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 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

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

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

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

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

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

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 术超过西方”。

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

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小故事十四:《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

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

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

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

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 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 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 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小故事十五:《吴玉章》—悬挂中国国旗

我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年轻的时候,他到日本留学,在一所学校里读书。

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可是没挂中国国旗。

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学生找到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说:“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学校如果不道歉,不纠正错误,我们就罢课,绝食。

肖氏的由来,姓肖的历史上有何著名人物,现姓肖的有多少人

一、肖氏全名萧氏宗族,在期间,由于二简字的推行,大陆很多地区萧姓族人的姓氏被写作“肖”,出自子姓,以国为名氏宗族姓氏的组织群体,肖氏即为宗族姓氏民俗代表团体组织,为肖氏。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

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

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二、历史上的名人:

1、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2、肖劲光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三、至2010年,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扩展资料:

一、关于萧氏溯源

1、出自嬴姓

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

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

2、出自子姓

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

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3、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

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

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

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4、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二、现在的萧与肖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

建国后,中国开始了简化字工作,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

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

这场简化字改革直接导致了肖与萧合一,但在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氏宗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姓

有没有关于坚守良知的事例当作文素材.火速

1、《梁实秋:机智的幽默》

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

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

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

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

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2、《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

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

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

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

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

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

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

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我从小就培养出

这样的个性。

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3、《南丁格尔—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

她替伤员清洗、清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伤员带血

的衣裤。

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

为此,她经常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

掉光仍然坚持不懈。

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

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

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

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正是她对医护工作的尽心尽职,才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

4、《艾伦:做好了,就是机会》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时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

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

好极了。

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

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

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这样一则人生信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低

贱,只要做好了,就是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

这份工作虽然低微且工作条件恶劣,但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好了,就是机会。

后来,他成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

再后来,他又成为年薪150多万美的首度执行官。

5、《尤努斯:“穷人银行家”造福穷人》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的饥荒,经济学博士尤努斯来到这里试验高产种植的办法。

1976年,在一次调查中,他碰到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

位妇女因受到放贷人的盘剥,一天连两美元分都挣不到。

他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希望她们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

运。

1979年,他以此为目的成立了格莱珉银行。

1998年,受洪灾影响,格莱珉银行陷入困境,但在尤努斯的不懈努力下,银行于2004年完成了从“经典模式”到“格莱珉二代”的转型,尤努斯的默默奉献造福了无数穷人,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6、《萨科齐:必须成为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 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

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

在郊外潇洒地穿梭。

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

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

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

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

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

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7、《陈安之:把梦想贴出来》

他12岁随亲戚到美国读书,后来边工作边读书。

他曾经做过18份工作,卖过菜刀,卖过汽车,当过餐厅服务员…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存款还是零。

一次,他在看车展时,一辆奔驰S600令他艳羡不已,他站在车子旁边,让太太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并把这张照片钉在墙上。

后来,他经商不断走向成功。

他的助理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时,他说:“你要成功的话,就给自己贴个梦想板。

说着他从一个牛纸袋里拿出那张自己和奔驰

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钉过的小孔。

他接着说,以前一直觉得它实在太贵,不敢想,不敢买,后来,就把它钉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并朝这个目标奋斗,最终

梦想实现了。

他说,一直把梦想贴在自己的房间里,实现一个,收起来一个,放到抽屉里。

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最后他所定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现在他成功了,身价已数亿。

他的着作,他的录音,他的课程内容都被人疯狂地收藏。

他就是当今华人中最着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先生。

8、《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

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相反,我们的各种

“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

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

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9、《田家炳:拿矿泉水的富翁》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学校教师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机场为了解渴,大家买来矿泉水。

刚喝几口,飞机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掉。

时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

大富翁下飞机后和大家谈笑风生,随着他手的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

音,直到他坐上前来接他的车子,还没有扔掉瓶子。

车里有水,有人就递给他一瓶,可他摆摆事实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过满瓶的

矿泉水。

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

20年来为慈善事来捐款10亿元人民币。

10、《丹尼斯·海斯:地球之父》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地球之父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

他因此被誉为“地球之父”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

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就读于法律专业,却始终没有放弃对

环境问题的关心。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的最高荣誉奖

项,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

(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

11、《苏雄的傲气》

现任BBDO广告公司亚太区董事长的苏雄认为:如果每一个广告公司都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整个广告圈的环境也就可以健康起来。

而现在的情况是你不做,后面有一大堆公司在排队。

他说:“前段时间,我们在台湾的分公司出了这样一件事,我们有一个已经服务了十年的客户,他们的成功可以说有一半是我们服务的功劳,前段时间他们提

出比稿(即广告公司为客户产品所做的市场预测报告。

可以由广告公司主动来做,也可按客户的要求来做),比稿后,他们要求谈价钱,但并没有按照比稿的结果来

比较价格,而是让所有参加比稿的公司一起报价,结果另一家国际广告公司报出的是我们原先收费1\/3的价格,客户问我能不能出比他们还低的价钱,我当即决定

这笔业务不做了,尽管他们占了台湾公司50%的业务额,但是我觉得作为广告人我们要有这个骨气。

12、《杨澜:我没有把她当敌人》

1990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大型综艺类节目,并向全国公开招聘女主持人

有两名女孩子经过六次严格筛选,最终脱颖而出。

紧接着,她们将要面临的是第七轮对决。

最后,胜出的就是后来为观众所熟知的—杨澜。

有一次,导演辛少英谈到了杨澜胜出的秘密。

当时制片方要找的是一位精通英语的主持人

因此,最后一轮的决赛题目是要求她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然后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并谈谈对节目的想法。

辛导说,当自己进入面试办公室正巧经过她们二人身边时,发现另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杨澜请教两句英文的正确表述方式。

在这样一个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任

何一个小的疏漏或者错误都可以让人前功尽弃。

所以,对方在英文储备上的小缺失,对杨澜可是个好消息,她完全可以在这时给那个女孩致命一击。

可是,杨澜没有这么做。

她立即认真地给予对方相关提示。

“我没有把她当敌人,而是当作患难之交。

这才是杨澜获胜的法宝。

13、《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这是一

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

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来了

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

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正是这样

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

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

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

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

研究,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14、《柴智屏:机会只有三秒钟》

她,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好不容易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除了老板只有她一个员工。

累死累活干了三个月,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老板鱿鱼,开始游荡帮人写短剧,写电影,只要按时收到钱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迹发生。

一次机缘巧合,她应聘到电视台一个节目当了编剧。

半年后,在一次制作节目时,制作人不知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说了句“不录了”就走了。

几十个工作人员全愣在那儿不知怎么办,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对她说:“下面的我们自己录吧

机会只有三秒钟,三秒钟后,她拿起了制作人丢下的耳机麦克风。

那一刻,她清楚地对自己说:“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证明你不仅是一个只会写小剧本的小编剧,还可以是一个掌控全场的制作人,所以不能出丑

慢慢地,她开始做执行制作人。

当时,像她那个年纪的女生能做制作人,相当罕见。

几年后,这个小女生成了三年获得金钟奖的王牌制作人,接着一手制作了红得一塌糊涂的偶像剧《流星花园》,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母”

回首往事,柴智屏爽直地说:“机会只有三秒,就是在别人丢下耳机的时候,你能捡起它。

15、《焦耳求知》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

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

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

纪晓岚因为什么案子被发配新疆

能详细介绍一下纪的生平最好

纪昀,字晓岚,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

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

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

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

“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1岁。

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这奇异的出生显然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是,纪昀自幼就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倒是事实。

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

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

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

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

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

关于他少年时非凡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

据说,纪晓岚一日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进太守的官轿。

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

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

纪昀同意了。

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

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

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

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

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是纪晓岚成为“一代通儒”的基本要素。

纪昀从小就深受父亲影响,也受到家人严格督促。

当然,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自己的聪颖禀赋,其学问与日俱增。

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

董邦达是清代皇家画院中继王原祁之后的一代宗匠。

名师自然出高徒。

乾隆五年(1740),纪昀返乡应童子试。

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

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刘统勋。

两人不禁为之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

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

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此后他先后担任山西、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并曾视学福建。

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间,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纪晓岚入主翰林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尽情发挥。

有一年乾隆帝东巡泰山,纪昀随驾。

至东岳弥高岩前,乾隆帝突然想起《论语》里的“仰之弥高”之句,欣然集成一幅颇难应对的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对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

宦途生涯多烟云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昀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

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卢文?王昶等。

乾隆二十年,纪昀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

两人一见如故,并折节与交。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

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

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

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

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

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

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奉召回到京城之前,纪昀在新疆呆了两年多。

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其大儿子纪汝佶病亡,爱妾郭彩符在纪昀东归不久也撒手人寰。

在这段日子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体会到了君主的无常、官场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

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与弥漫感伤的情绪时时萦绕于心际。

在这期间,他曾为自己的一块砚台赋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

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

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

纪昀端详过后,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信笔写道: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心。

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使纪晓岚的思想为仕与隐的抉择产生过激烈的斗争。

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更加清醒,对胜衰荣枯之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酣然“痴不省”而来得快活。

但是,纪昀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过那种“水中凫”的生活,火热的经世情怀终于战胜了退隐的念头。

纪昀生活后期,备受恩宠。

他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竟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纪昀不仅居高位,享盛名,而且执学术牛耳,为士林所宗仰。

洪亮吉就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

虽然如此,他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

年轻时一度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他,至此,日感疲惫,再“无复著书之志,唯时作杂记,聊以消闲”,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所以当《阅微草堂笔记》脱稿时,他不无抱憾地吟咏道:“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

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

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立身之道与交游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又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另外他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

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

从其作品或一些文献里可以查证,当时许多著名汉学家、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密切的交谊,诸如戴震、王昶、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余集、邵晋涵、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皀、朱筠、阮元、蒋士铨、洪亮吉、黄仲则、罗聘、刘墉等,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纪晓岚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二十年夏,纪昀初识戴震。

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

两人情深意笃。

纪昀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

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昀家。

乾隆三十八年,戴震还因纪昀的推荐进入四库馆。

戴震去世后,纪昀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

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这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晚年的纪晓岚多次述及他和陆青来的结交经过。

陆青来曾官至湖南巡抚、户部郎中。

治学倡导经世致用。

他与纪晓岚少年时代同受业于董邦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

纪晓岚说,他小的时候常喜欢戏侮陆青来,但青来并不为忤,称纪晓岚的喜怒变化是真性情的表现。

为此,纪昀颇有知己之感。

纪晓岚的同窗好友还有一个董元度。

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人。

乾隆十七年进士。

二人相识于乾隆十三年,交谊甚笃,有多首酬唱诗传世。

董氏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

入翰林作官后,仍常乞假外游。

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其诗多清婉而感伤。

纪昀《戏赠曲江》诗中曾说他“疏狂全未减,落拓久无聊”,并称:“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

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

《阅微草堂笔记》也多次表示对董元度所禀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

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零涕、念念不忘的。

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

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

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

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

刘墉比纪昀年长4岁,都是一代才子。

相传刘墉当年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

乾隆皇帝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

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

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

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

和坤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

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

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

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

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

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

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其《阅微草堂笔记》便每每以是否通情达理作为评论的标准。

《如是我闻》(四)里便说:“圣人通幽明之礼,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乌知《礼》意哉

纪昀论文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务取持平”的批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诗文作品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在他看来,“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务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瀛奎律髓刊误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简单处理。

他能比较公允地评价李清、钱谦益等人,对于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

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纪昀就把他们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认真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纪昀身为汉学大家,却没有一点门户之见。

他最反对文人结社,而强调学术独立。

他在《耳溪诗集序》中就曾说:“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诗坛互相标榜。

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门户。

朋党之见,君子病焉。

纪昀对出自性灵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为乾隆年间的一名封建正统文人,纪晓岚对文学创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他也说“诗本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与别人有所不同,他强调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础上的“本天而动”的“至性至情”。

“诗之分葩竞艳,要皆发乎情思,抒乎性灵”(《冰瓯诗草序》)。

他反对充满理气的文章,同时也反对不近人情的道学。

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和无情。

夙兴夜寐四库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

经刘统勋举荐,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

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纪昀曾得到过乾隆帝的许多赏赐,但也遇到很多麻烦。

一次,乾隆帝发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中“有引李清、钱谦益诸说未经删削者”,而这部书当初是纪昀亲自校理的。

于是龙颜大怒,专谕诘责纪昀:“何以并未删去

令其速“删改换篇”,并“自行赔写”。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发现大量讹误,乾隆帝又“令纪昀、陆锡熊两人一体分赔”。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六日,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

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

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

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于次年十一月,第三部完成于四十八年十一月,第四部完成于四十九年十一月。

这即是内四阁《四库全书》。

这四部全书当时分藏于大内(紫金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承德)文津阁及盛京(沈阳)故宫文溯阁。

历史战火把文源阁的那一部化为了灰烬,其他三部现分别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

南三阁《四库全书》后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

同样由于历史战火的原因,扬州、镇江的那两部皆付之一炬,现仅杭州的那部尚残缺不全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

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

当时的大学者朱�在《纪晓岚墓志铭》中就说:“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

寻,N个事实论据!!要简短的!

坚持不懈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

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

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

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

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

他说:“不叫一日闲过。

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

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

妈祖的来历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年以后,当地渔民立一座香火小祠,称之为“通灵神女”。

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朝尊号的出现。

民间的称呼有两个原因:

1、“妈祖”是林姓家族人对其的尊称。

“妈祖”的“妈”,不是妈妈之意,而是奶奶之意。

而“妈”与“祖”连在一起称呼,就是对族内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

因此妈祖是林姓族人对妈祖的昵称。

莆田林姓族人还昵称为“姑妈”,更下辈的也有称“祖妈”的,台湾林姓人也有称为“祖佛”的,后来逐渐顺口称为“妈祖”,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先辈,就显得更加亲切了。

2、“妈祖”是民间神祗。

随着妈祖信仰的推广,妈祖信仰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推崇,也成了所有人共同信仰的民间神女,于是世人就跟随林姓族人尊称她为“妈祖”。

这样“妈祖”这个名称,就传遍世界,代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历史功绩

1、济师助战。

济师助战表明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国土的愿望,为此感念妈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盗。

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

3、协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

妈祖生前以护航导流而受人景仰,其显圣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的记载相当多,同样体现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盼。

4、册封琉球。

对琉球的册封表现了清王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的一段和平共处的历史,而这些都与妈祖的神功庇佑有关联。

当代功绩

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

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1982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湄洲妈祖祖庙的复建情况,台湾妈祖信众与湄洲妈祖祖庙的第一次较为正式的交流。

1988年7月5日,搭乘两岸周末包机航班的台湾澎湖天后宫180名妈祖信众抵达湄洲妈祖祖庙朝圣。

从1989年开始,以朝拜妈祖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终于开始成为现实,是妈祖信俗的一大功绩。

“宗教直航”是在两岸未能实现直航的情况下,台湾当局特许的一种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台湾宗教界人士经金门到福建湄州进香的“特殊直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从小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名人事例

从小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名人事例:爱迪生,达尔文,达芬奇,祝枝山,王羲之,岳飞。

1、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

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

因此,他79岁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

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3、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小时候被导师教画画,一连好长时候都是在他面前摆放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张就开始烦躁不安,导师耐心地开导他说:”你从不同的角度看,鸡蛋形状也有所不同。

达芬奇听从导师的教诲,一遍遍的,反反复复地练习,打下了良好而扎实的根基,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最终成了历史上的一代名家。

4、才子祝枝山一天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对一艺人的特技大加喝采,他便说:“这有什么好的,我比他强多了。

你们明天到我家来,我表演给你们看。

第二天,人们来到他家,他却说:“你们为什么不欣赏我的文章,我的文章比那强多了。

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作品,人们对他的作品大家赞赏。

从此他一鸣惊人。

也许你会羡慕他,但试问若是人们来到你家,你能当即拿出那么多佳欣赏吗

不要羡慕他的一鸣惊人,他在这之前一定花了无数个日夜来攻研作品,他是用他的脚踏实地数年的努力才换来了那惊人的一鸣。

5、王羲之成为著名书法家之后,他的儿子也希望像父亲一样有成就。

王献之不断地练习,加上天赋,进步神速。

一年半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63038后,父亲才淡淡说了句,有点像。

王献之有点沮丧,父亲用毛笔郑重按一个点,他才发现,相差甚远,顿时恍然大悟,这是父日苦练的结果。

王献之戒骄戒燥,抛掉功利心,日日夜夜苦练好每一笔每一划,最终的父亲一样留芳百世。

6、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杜姓的来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杜蒯,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53337为氏。

“杜”字作为植物解释,是中原地区鲁、楚国对某一类植物的称谓,非晋、秦、卫国所据地区的称谓。

在晋、秦、卫国所据地区,“杜”就是牡宰,亦称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种专门屠宰牺牲的刀剑。

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通称宰夫。

后来战国时期的魏、赵、韩、秦诸国仍以“杜蒯”为内宫宰夫的官称,历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数人。

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杜氏,世代相传至今。

杜琪峰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年),福建、广东等地的杜姓人开始向台湾谋生。

明思宗崇祯年间(1628—1643年),大臣杜三策曾奉命出使台湾

之后,杜姓人便有进入台湾谋生的,至清代始有记载。

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建人杜伯瑞又携家人进入台湾淡水镇硬石里进行垦耕。

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又有不少杜姓人从大陆移居台湾

杜姓人多分布台湾苗栗、新竹、台南、彰化、台中地区。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

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

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