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高清)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高清)

作者自传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附录三 序(夏丏尊)

代跋“再说一句话”

经典论述

《序-夏丏尊》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

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

《一 谈读书》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读书好比“探险”…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

《二 谈动》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

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三 谈静》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

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

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

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

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

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十字街头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

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

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兹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

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造创新。

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

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

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

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

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

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

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你只有和它(肤浅顽劣)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

在现时这种状况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

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

《六 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的天性。

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

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只是真伪。

伽利略和达尔文是“科学的宇宙”中的人物,从“道德的宇宙”所发出的命令,他们则不敢奉命唯谨。

美术的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

道德行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术品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所以无关道德。

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

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

谈到本行之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

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他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

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

《八 谈作文》

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

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

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位文,手腕自然纯熟。

所谓临帖在多读书。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

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九 谈情与理》

规范是应然,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种法则来支配人类生活的。

事实是实然的,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

但是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

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

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谴。

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principle),而不是问心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heart),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许多人“孝顺”父母,并不是因为激于情感,只因为他想凡是儿子都须得“孝顺”父母,才成体统。

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本已丧失。

我承认“养老”、“养小”都确是一种义务,我否认能尽这种义务就是孝慈。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

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

谈摆脱》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

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

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

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

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the art of omitting),其实不独文章如是,生活也要知所遗漏。

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

《十一 谈在卢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到终古。

(《蒙娜·丽莎》)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

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

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human element)。

我记得这几句话(布朗宁的诗Rabbi Ben Ezva),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十二 谈人生与我》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前台)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待。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后台)

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

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还更有味。

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卢的瀑。

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

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到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

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附录一无言之美》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梅氏(梅特林克)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是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

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赏析句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早年留学欧洲时写给国内青年的公开信。

如果你现在还不能领略和感受人生的趣味,那就读读着十二封信,在这里,或许你会找到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

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

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 发泄。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

《谈读书》

为什么读书

启篇便开始谈青年人读书最大的借口就是没有时间。

便说出聚沙成塔的道理,然后在列举出名人们抽空读书的例子。

增长学问,不进则退。

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学校的课本范围狭窄,不一定符合你的天性;课本不适合培养兴趣。

读什么书

读书要选择,值得读得书不多。

谈书的书不必读。

列举了外国青年人读的书,和自己读的书。

最后其实并没有答复,因为因人而异,不能全靠指导,要自己探索。

如何读书

作者只提了两点: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需读两遍。

先快读,后慢读。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见解。

《谈动》

烦恼是一种病态。

哲学与人生观无济于事—缺乏修养。

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

违反自然,烦恼才趁虚而入,要排解烦恼,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谈静》(感受)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赋,一半也由于休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出趣味。

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旋绕。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要身体力行,所谓“君子求诸己”。

《谈十字街头》

学术思想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之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俗化。

老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

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佛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祈财求子的三姑六婆和秃头肥脑的蠢和尚。

一种社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顽劣的人。

围着你的全是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

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

无论你走哪一条,结果都是悲剧。

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

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浮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

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的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中去。

《谈多元宇宙》

多元宇宙: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顶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的标准测量乙宇宙的价值。

但是“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的价值标准只是真伪。

“美术的宇宙”的价值标准只是美丑。

“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纯真,不能问是否应该。

从生物学观点看,生殖对于种族为最大的利益,而对个体则为重大的牺牲。

带有重大的牺牲,不能不兼有重大的引诱,所以本能在诸本能中最为强烈。

“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虽不必定要不能相容,但在实际上往往互相冲突。

“恋爱的宇宙”中,往往也可以表现出最伟大的人格。

我时常想,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

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

《谈升学与选课》

“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资廪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

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察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算作第二等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倘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哲学和历史,须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不尽然。

《谈作文》

音乐、运动和作文。

列举了很多文章的大家,写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是一改再改,日积月累的观察和训练。

我想是希望青年人,不要把写出好文章当作一种天赋,而是当作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不可言传,可言传的全是糟粕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领帖,又可写生。

临帖是指读书,是模仿。

每人总度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要写生,须勤做描述文和记叙文。

推荐了一本书书《文章作法》夏丏尊,刘薰宇。

《谈情与理》

作者首先引出生活应该受“理智”或“情感”支配的争论。

科学家讨论事理,对于规范和事实,辨别极严。

规范是应然,事实是实然。

“依现代哲学家看,宇宙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个体都只有目的而无先见。

“理智就是先见,生命不受先见支配,所以不受理智支配。

第一,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

第二,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

以孝为例,孝是情感的,不是理智的。

“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on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

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理智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智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是不理想的。

《谈摆脱》

从悲剧矛盾的产生开始说起

“生命旅途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

有人徘徊顾虑,有人坐这山望那山。

“摆脱不开”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的往那走,其余一切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

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骛也。

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回忆师训,殊觉赧然,冷眼观察,世间像我这样暗中摸索的人正亦不少。

再说世人:

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了,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起无聊的话,和明知起无聊的朋友了。

在我看来,这都是由于“摆脱不开”。

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假如这几点在人生和文化上自有意义与价值,“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

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看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有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

我记得这几句话,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谈人生与我》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附一 无言之美

附二 悼夏孟刚

附三 朱光潜给朱光潸

代跋“再说一句话”

附录

《再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结婚是为传种,恋爱是结婚的准备;最适宜的恋爱期是最适宜的结婚期,最适宜的结婚期是身心发育完全而能力足以教养子女的时期。

(值得商榷)

《谈理想的青年

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

其次是科学家的头脑。

所以过生活就是解决环境困难所给的问题。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须遵照一个原则,在紊乱的事实中找出一些条理秩序来。

会尊重事实,会搜集事实,会见出事实中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家的本领。

要得到这个本领,你必须冷静、客观、虚心、谨慎,不动意气,不持成见,不因个人利害而歪曲真理

第三是宗教家的热忱。

他们见得一件事应该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坚忍卓绝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百折不回。

最后是艺术家的胸襟。

有艺术家的胸襟,才能彻底认识人生的价值,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随处可以吸收深厚的生命力。

《谈谦虚》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

这归根还只是一件事,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因为知道如何对付自己,也就知道如何对付他人,处世还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

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

人生本来就有许多矛盾的现象,自视愈大者胸襟愈小,自视愈小者胸襟愈大。

这种矛盾起于对于人生理想所悬的标准高低。

标准悬得愈低,愈易自满,标准悬得愈高愈自觉不足。

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给苦闷的青年朋友》

苦闷不一定就是坏事,它可能由窒息而死,也可能由透气而生。

它是或死或生之前的歧途,可以引入两个极端相反的世界。

苦闷是危难时期青年人所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这只能是一个阶段,不能长久在这上面停止着。

若是止于苦闷,也终必消磨锐气,向引起苦闷的恶势力缴械投降。

我所谓孤臣孽子的苦闷是奋斗的激发力,挣扎的序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

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

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

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

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

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

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有三个这样的宇宙。

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

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

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

“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

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

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

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好词(四字成语30个左右)好句

愁生于郁,聪明过度,默然相对,无上至乐,血气未定,满口吞咽,顺从自然,摧残生机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怎么画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图发出来可能不太清晰,在MindMaster导图社区找的。

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应该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吧

朱光潜在一本面向青年的刊物《一般》(即后来的《中学生》上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连续发表了十二篇书信体的文章。

1929年,这十二封信编成集子,改名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本书是1949年之前,朱光潜著作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

主要内容是谈青年的人生问题,反映了作者早年的人生观(见附后目录)。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文艺出版曾出过两种版本的朱光潜的《谈美书简》。

一种是1980年的版本,内容是朱光潜在后给青年人的十三封信,主要谈美学的入门问题(见附后目录);另一种是1999年出版的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就是前面讲的1929出的版本)和《谈美》(1932)两部分内容的《谈美书简》。

后来在2003年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又重版了第一种《谈美书简》。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种

如果是要第一种《书简》,我这里有纯文本txt版(可以复制粘贴文字)和扫描pdf版(大家小书版,无法复制粘贴文字);如果是要第二种《书简》,我这里暂时没有;如果只要1929光明书店的《十二封信》单行本的内容,我这里也是扫描pdf版(朱光潜全集第1册,无法复制粘贴文字)。

需要哪样请给我留言,并附上邮箱,我好通过email给你发附件。

下附十二封信的目录和十三封信的目录:

十二封信:

序(夏丐尊)

一谈读书

二谈动

三谈静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谈十字街头

六谈多元宇宙

七谈升学与选课

八谈作文

九谈情与理

十谈摆脱

十一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无言之美

附录二悼夏孟刚

代跋“再说一句话”

谈美书简(十三封信):

开启美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在《给青春的12封信》这本书中,谈读书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在我读完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心中颇有感触。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为众多迷茫的青年指点迷津,探寻属于自己真正道路。

不仅仅适用那个年代的青年,更加适用当代的青年,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品味的一本好书。

而对于我来说,有些体会想和大家分享下。

从标题来看,十二封信,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就好像一位温厚慈爱的老者在给诸多年轻、迷茫中的青年人的殷殷嘱托。

薄薄的一本,承载着丰厚的精神食粮,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纵观全书,朱光潜老人以诸多年轻人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修身,文章,恋爱,社会等,这些话题哪怕时过境迁,仍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我认为让人受用的思想便是让青年要沉得住气。

尤其是在信息化极具发展的当下,我们被各种功成名就的诱惑充斥着,更需要心无旁骛,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

作者在第一封信中便给我们提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

作者在开篇写到,“许多的人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用美国富兰克林和伟大的革命家先生为例向我们诠释越是忙,越是时间紧迫,越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书的习惯,一经培养出来,对人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开阔自己的眼见,而且还能够使我们养成潜心静气、平稳踏实的心性。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说实话,我看过的聊聊无几。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

社团活动、各种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

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

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

我们真的很忙吗

答案,不忙,只是浮躁且急于求成。

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正确了

当代大学生少有能用课余时间读书的,当家长问及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有没有看课外书的时候,他们大多是用没有时间来推脱。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死读书,高中生死读书,每天使劲的刷题,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了大学,又变成了只读专业书,其他的课外书读的少之又少,为了什么,为了顺利毕业,为了考研,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们总是说我们很忙,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赚钱谋生。

然而世界上比我们忙的人很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

如果我们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所以我们没有读课外书,不至于我们有没有时间,我们有多忙,而在于我们想不想,能不能够下决心坚持下来。

人类学问每天都在进步,你不努力,便会被时代的浪潮甩在后面。

在这个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读书,不愿意读书,他们觉得与其看书还不如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或在外面闲逛来的惬意舒坦。

我认为我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不光可以培养我们的兴趣,更可以帮助我们在闲暇时间找到寄托我们心神的东西,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闲暇时候就拿起手机,做起了低头一族。

没事时候手拿一本书,坐在窗前,享受阳光,享受书香,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关于动静。

朱先生说我们的烦恼来自违反自然。

违背了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

那么自然是什么,朱先生说自然是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我们要讲我们的精力发泄出来,这样就不会多生出许多“闲愁”。

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没事多进行运动,多多创造,也就少了许多闲愁。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感受,就是领略生活中的趣味。

路边的一棵树,你看它或许就是可以作为柴火,诗人可能就会看到它的坚韧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就是领悟力的不同。

朱先生提到了青少年的主观意识的重要性,我十分的赞同。

人是群居动物,难免会有思想交流、集聚,那么这时候就考验青少年是否坚持自我了,对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是全盘接受、否定,还是取精华去糟粕

一切皆取决于自己的本心。

如同书中所说,我们要做“十字街头的众多矮小之人中的大汉”,要伸张自我,不为人所支配,做自己想做的,成就自己的本书的主旨所在。

在文本的呈现方式上,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将我们青年一代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书信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朋友的面前。

在看似朋友间通信的闲聊中,说明问题、讲出道理,提出意见。

让作为读者的青年一代顿生豁然开朗之感。

这种以书信体的方式加之作者轻松幽默的口吻,使我们在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感知其谆谆教诲之意,让人肃然起敬。

我尤其喜欢信中的那些别具匠心的举例,给人的感觉亲切与真实这种与读者平等对话娓娓谈心,将心比心的写作态度闪耀着它的魅力与价值光芒。

读这本书不会感觉受到了教育,而是会有如沐春风的清新感,用“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来表示这种感觉,是一点不为过的。

文学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这本书里没有一句鸡汤,更不是时下流行的负能量,它只是说一件事,然后把它说明白,而感动与温暖早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你俘获了。

在这条路上只顾埋头向前无疑会错过许多精彩甚至走上歧途。

在忙碌的间隙不妨稍微停一下脚步感受一下生活之美。

有时候我们被忙碌的生活冲淡了感知生活本身的美丽心绪,能够真正的做到《谈摆脱》的那种洒脱的人是值得我们向他看齐的。

那为什么我们不参与其中呢,为什么不在有时候无目的忙碌中找到一方“为有源头活水来”来的心灵乐土呢

当烦恼迷惘时,不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探寻人生的态度、标准、理想,让我们一起于静中去领略人生的美感,做当下的青年。

政治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或者说里面的长段文字怎样放入思维导图中。

首先你得熟悉知识点。

如果不擅长画思维导图,建议你做一份清晰的知识框架,再画图。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总结的经济生活第一课。

图画得大些,大段文字就放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