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怎么写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 时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 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

为什么好看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

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3,4题的教案怎么写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花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

有人喜欢迎风傲雪的梅花,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喜欢艳丽晃眼的玫瑰,而我却喜欢这普普通通的菊花。

菊花乃“花中四君”之一,它错过了春暖花开的春天,错过了绿意盎然的夏天,待到百花凋落的秋天,它迎风招展,展开美丽的花瓣。

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各种灾害,它依然挺着腰,有一种壮士的精神。

它也是多姿多彩的。

它有着不同的品种,有白色的银菊,黄色的甜菊等等。

它还有不同的形状,每一种形状配上各式各样的颜色,一点也不输给玫瑰花。

一阵风吹过菊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全身特别精神。

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多的用处。

它的花瓣供人观赏,花茎可入药,有清肺解火的功效,花蕊可用来酿酒,总的来说,菊花全身都是宝。

而且,不管把菊花种在哪里,它总是把花盘扭向有太阳的方向。

我想,它也像我们一样向往光明。

它的生命力也非常强大,不管种在哪里都可以存活,即使把花茎剪掉,过一段时间,它又会长出新的茎。

也正是这样,我才特别喜欢菊花。

我也会向它一样在困难中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直到战胜困难。

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今年的新教材2015)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理解了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基础上的。

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图形、平移等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

你也想剪一剪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

(对称、平移)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①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②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

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①预设折法: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②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①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②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对折三次。

二画: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

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同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剪1个小人”到“剪2个小人”再到“剪4个小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最后通过发现总结规律,深入思考解决“剪8个小人”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沟通对称与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的知识,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略图形的变换之美。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旋转教案

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旋转教案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复习与整理:《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弘利教育 应试教育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复习与整理:《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课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

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导学1、认识旋转的含义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扎实自己的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图形的运动一)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jin87160943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3831单元主题备课设计第3单元主备人单元主题图形的运动成员讨论意见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研组长单元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

求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案,要求是全案,大约50左右节,希望有的能帮忙一下。

谢谢了

http:\/\/www.zhaojiaoan\/soft\/sort01\/sort0319\/sort0348\/down-27398.html三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更新时间:2010-09-27 12:42:18

论坛转帖

理论 体育基本知识

队列 队形队列动作

跑 短 跑

耐 久 跑

障 碍 跑

接 力 跑

跃 跳 高

跳 远

立 定 跳 远

掷 铅 球

标枪(手榴弹)

实 心 球

垒 球

类 篮 球

排 球

基本体操 韵律操

器 械 操

舞 蹈

操 单 杠

双 杠

技 巧

支撑跳跃

跳 绳

小学二年级的图形的运动都会了什么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

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 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 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常规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个人添改 一、课堂导入:

1、出示教材29页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知道些什么

2、猜一猜、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

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

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

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

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

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3、揭示课题: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合作探究:

出示教材29页例1: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

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1、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

你发现了什么

(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

(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同

桌互相说一说)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

(不管

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

对称图形。

2、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

剪。

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

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

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

(是对称的)(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

(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

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

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5)用铅笔画出自己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6)展示其它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7)画出教材第29页例1 上的三个图形的对称轴。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三、交流展示: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四、归纳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五、当堂训练:

练习七:第1-3题。

板 书 设 计

对 称

对折能完全重合的物体叫做对称。

中间的折痕叫对称轴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练习七第十题怎么做

下列说确的是(B)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考点:旋转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同样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错误;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故正确;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旋转是围绕中心做圆周运动,故错误;D、平移和旋转不能混淆一体,故错误.

故选B.

这样的解释不具有说服力,尤其是选项B,C,我希望得到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A,D不说了,B选项,旋转改变图形的位置,我举个例子,一个圆,绕圆心(也就是旋转中心)旋转360度,旋转后的图形不是和原图形完全重合了吗?有2个质疑点,1,该圆在旋转的过程中位置的确发生了改变。

2,该圆旋转后的结果,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我认为选项B的提问不确切。

谁来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选项B正确,让我心悦诚服呢?选项C,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三角形abc围绕三角形外一点(也就是旋转中心)旋转30度,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a1b1c1,那么三角形a1b1c1与原三角形之间不是存在距离吗?就是2个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的长度,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错呢?希望你的答案能让我心悦诚服。

小学四年级科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反思

运动起来会怎样》是本单元的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身体结构并知道了骨骼肌肉关节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动作。

所以通过前面知识的铺垫及日常生活经验,学生知道运动后身体势必会有相应的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的问答导入本课教学

然后通过两个活动:活动一 测平静时和运动后一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用数据说明运动能使人呼吸和心跳加快,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活动二 反复呼吸塑料袋内的空气谈感受,活动二反复呼吸袋内空气前可以让学生先用那个肺活量袋测下肺活量,然后强调实验安全要点后再让学生进行活动,活动后让学生谈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导向的引入呼吸循环及空气内气体成分含量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对书上的步骤做了一些改动,如书上制作听诊器测心跳改为根据脉搏测心跳。

但是学生虽然知道可以用测脉搏的方法来测心跳次数,但是不知道如何寻找脉搏,所以要进行指导。

同时要强调完整的一次呼吸是呼一次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