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摘抄

传统节日读书笔记摘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读书笔记)

传统节日读书笔记摘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因为在做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以最近多接触关于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节日文化等类似的书籍,而我对传统文化尤为感兴趣,所以就打开了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徜徉书中,趣味多多。

读传统文化的书一般都感觉比较枯燥晦涩,甚至会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

这本书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传统文化涵盖面之广自不用说,且文笔风趣诙谐,插图精美,图文结合,穿插故事、文献等,配有相关注释,读来不觉无味深奥,通俗易懂,趣味横生。

书中的插图,或是关于器皿,或是关于建筑,或是关于丝帛…线条清晰,真实可感,触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国古代的这些精品做最亲密的接触,不禁感慨传统文化的美好和厚重。

本书简介中就是一连串的发问“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

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

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

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

真想做一位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的老师,如果真能在语文教学中,必要之时,将这些知识、故事、文献信手拈来,延伸引用,我的课堂肯定颇受欢迎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文学渗透。

关于传统节日书中也有涉及。

比如中元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亲人的节日,又叫“盂兰盆节”或“河灯节”。

盂兰盆是梵文音译,原意为“从苦难中拯救”。

这个故事和目犍连(也就是中国民间目连戏的男主角目连)救母的故事有关。

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

结果送给母亲的饭食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火炭。

佛陀说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都要集结佛法僧三宝的力量,超度我们的七世父母。

这个故事的内涵,其实还远比它表面上看要来得深刻。

实际上,佛教界内的人大多认为盂兰盆的故事讲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原因。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小说中关于中元节的描写并不少。

中元节作为寄托哀思,为已逝亲人祈福的传统节日,历史甚至比清明节更为悠久,意义也不在清明节之下。

它已被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动,类似的传统节日还有上巳节和寒衣节。

仅以中元节为例,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运用需要筛选、提取、比对、舍弃。

关于节日文化中的消极思想是糟粕,需要摒弃,涉及的诗词文化、哲学思想、节日意义则是精华,可以酌情保留。

同一节日的不同资源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切入口;不同节日的文化资源,也要需要对比和取舍。

这要看这种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义,是否有积极意义。

这是一个长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题。

我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其说是研究,更像是一种“扫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刻,真正感悟绝非一朝半夕之事。

了解未知领域或不精通的领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读书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懂得多一点,仅希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课题研究中有所价值,有所运用。

这是一种责任,需要坚持。

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要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因为在做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以最近多接触关于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节日文化等类似的书籍,而我对传统文化尤为感兴趣,所以就打开了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要做读书笔记 有没有比较能容易懂的 好理解的 跟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书 比较适合写笔记的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1.{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决定去河北寻找刘备,他带上嫂嫂,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将蔡阳。

上面这一则故事写出了关羽重情重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

是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义,毕竟重情义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黄盖巧使苦肉计。

曹操打到江东后,连吃败仗,便想出让蔡氏兄弟当间谍,结果,黄盖使用苦肉计,让曹操83万大军,全军覆没。

上面这一则故事,主要写了黄盖不顾个人的安危,为了击退曹操,舍弃自己的身体,来打退曹操,这个故事让我想到课本《天鹅的故事》,其中天鹅也是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破冰让自己和其他天鹅吃上食物-鱼儿,让自己的身体受伤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上面这两则故事是我在三国里最喜欢的,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相信只要经过我们后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远会被一片烂灿的阳光所照亮。

中华传统文化摘抄笔记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

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

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本草纲目」,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

主要是为了打猎。

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

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

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

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

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

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

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

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

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

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

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

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

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

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

一直延用到殷朝。

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

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

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

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

(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

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

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

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

《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

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参看中国古代文化

农历-武术-二十八宿-对联-龙-五行学说-八卦-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气-道-茶艺

传统学科:

数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祖冲之;算盘。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藏医,蒙药。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中国画,清明上河图。

书法: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史。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八大菜系:川菜(四川菜)

湘菜(湖南菜)

粤菜(广东菜)

苏菜(江苏菜)

鲁菜(山东菜)

浙菜(浙江菜)

闽菜(福建菜)

徽菜(安徽菜)

筷子

教育:国子监,太学,科举制,私塾,书院,翰林院。

文学:参见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

中国寓言。

中国典故。

中国小说。

中国诗词。

体育:象棋-围棋-武术(功夫)-气功-点穴-针灸。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

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

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

文化、政治、经济及其制度安排之间本来就存在整体性的结构关系,只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

实际上,重商主义并非谁试图摆脱就可以摆脱得了的。

制度安排应当是探讨文明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讨论一定社会结构经济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求一本可以做读书笔记的与中国古代文学有关的书

1《文心雕龙》这个我是真心喜欢,除了文学史浓厚,里面一些句子写的真心不错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全书从原道第一至序志五十,都十分精彩,文学专业值得一看的书,建议去下载或是买书看看。

2《诗源》

3《诗品》

4《古文观止》,人物、故事、传记

5资治通鉴

6人间词话,这个力荐,我经常抄里面的笔记,查对应的诗词来记,而且不怎么难懂,不过不怎么符合你说的主题O(∩_∩)O~

这几本我基本都买了,但只是建议。

加油哦,读进去了就好,刚开始都会觉得无聊

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三篇。

在半个世纪之前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

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望其项背的大师。

这本书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

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历史3000字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一声叹息万历帝—《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本文所说的“一声叹息”,只限于如果按照现代人正常思维状态下,去努力理解当时已经集国家权力于一身的中国明朝皇帝却根本没有办法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办一件自己想做的看上去是极小的事情,当然就更说不上让他青年人家领导当时的明代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国家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强盛兴旺,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这实在是令现代的中国人大大失望了。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封建政治家、封建思想家、封建实干家、封建统治者们,封建被统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自我奠定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特色的人类封建社会行为准则,它就是著名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了身处任何地位级别的中国人从小长大从生到到死全部生涯中的唯一行为纲领:下级永远服从上级、儿女永远服从父母、女人永远服从丈夫—而从来不允许怀疑其上级、其父母、其丈夫在任何时候会出现有过错的事情。

有过错误也得服从。

当然,如果数以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所有的曾经的为君者、为父者、为夫者全部百分之百绝对正确过、绝对伟大过、绝对英明过…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社会景象啊。

可惜啊,在如此沉重的伦理道德的外衣下,人类间科学真理的闪光、科技知识的萌芽、人类人性善良的曙光…全部都被静悄悄地被压制着、被消灭了—当然,其中也包括看上去拥有世上最大财富、拥有全国最大权力的正处年轻时代的中国明朝万历皇帝。

我所接受过的教育中,权力曾经是一个神圣无比的词句:*杆子里出、权力是做大事的基础、这个世界是由帝王一类掌握大权的人所创造的…

黄仁宇先生的文字,却让我明明白白看到,一个号称当时世界经济最强国之一的当朝年轻万历皇帝大权在握却活得是如此那样地艰难。

作为一个中国皇帝,他是最让我失望的:他正当年轻且大权在手,可是,他除了在中国最大的农民式的皇帝后宫里享受着众多女人们给于他的所谓人生其实只是一个雄性男人在性方面的某种自由之外,他什么也做不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他能够走出这些女人组成的后宫一步,他便完全处于无事可为的境地—他的大臣们其中包括有名的张居正老先生都替他把国家的事儿都做完了,以至于他才满二十四岁青年少年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发出“生活的单调和疲劳”的人生叹息。

试想想,任何时代中一个二十四岁的男人,比如说大学本科已经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更不用说一个二十四岁便大权在握的中国皇帝,其皇帝职位本身就是一种多么令人感觉兴奋的、至少可以想像、至少可以觉得做成多少大事的职务啊。

请睁开眼睛看看别人是怎样当皇帝的吧:

当年同样十九岁的俄国大皇帝,他悄悄地独自到邻国去学习造船技术;三十多岁日本国皇帝,亲自组织日本全国官员学习西方国家管理社会管理国家的经验,从西方国家把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地移植创建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想当年,日本国的首批纺织女工,都是由日本当时政府官吏家的女儿们担任的;当时的日本民众中存在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心态,她们普遍认为,纺织机器是一种怪物,人类是不能接触它的;日本皇帝为了国家的改革进步,首先动员自己的下属官僚家的女儿们充当日本国的第一代纺织女工

中国万历皇帝啊,你正当二十四岁的时候,你青春少年大好年华,只知道像一个无知农民一样、像同一只种猪一样守着九个嫔妃与无数宫女日日夜夜过日子,这是为什么

然而,所谓的中国万历皇帝过着美女环绕的日子却没有感觉丝毫幸福—他心里最明白,他的所谓的某种程度的性自由的结果却是烦恼多多:他的子女中所谓的长子只是他与母亲身边的一个宫女发生一次肉体关系后的自然结果,他心目中却特别钟爱着其中的另外一位嫔妃—他在接二连三生育了十男九女之后,一个所谓的中国明朝大皇帝却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最欣赏的、看上去最有能力的其中的一个儿子担任太子,成为未来他的皇家事业的继承人。

万历皇帝啊皇帝万历,你像一个正正当当的中国皇帝吗

除此之外,你为什么不能为中华民族做一点点让这个民族让这个国家日后强盛的实际事情么

比如,培养中国自己的银行家啊;比如,培养中国自己的军事武器设计家制造家啊;比如,培养中国自己的船舰制造家啊;比如,创造发行中国明朝纸币、开发中国明朝股市、培养中国自己的股票交易人才啊…因为,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君主们正在开始培养发育这方面的专家了。

你学学别人不行吗

而可怜的中国皇帝们,只知道千篇一律一代又一代地培养着只知道读几本道德经书的书呆子们—却被后世所谓的文人名士历来号称为哲学家或诗人。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的是许多实实在在的实干家,其中包括许许多多军用民用的技工工艺师、机器设计师、机器操作师、工厂企业家、银行家…及有适当比例的哲学家与诗人。

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人都是哲学家与诗人,大家都处于极度浪漫的思绪之中过日子,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可怜的万历皇帝

换句话来说,生活在和平盛世中的中国皇帝日常生活如此,中国平民百姓岂敢不如此

再换句话来说,生活在和平盛世中的中国皇帝及中国人们心态如此,居安不思变,日后岂有不败之理

万历皇帝是幸运的:按照惯例,他在八岁那年冬天,他的父亲隆庆皇帝为他举行了象征成为成人的冠礼节。

几个月之后,这位刚刚九岁的皇太子,穿着丧服,被众官员“劝进”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其实,明王朝的运作,全部由著名的宰相张居正先生一手把持着,那是另外的事儿。

至少,皇帝的位子是由已故皇帝的一个孩子以合理合法的皇太子名义继承着的:父母之命、长子为大…它是极符合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

万历皇帝是可怜的:按照惯例,他在母亲皇太后的意愿下,年仅十四的孩子般大的皇帝,与一位同样年仅十三岁的孩子般大的平民女儿出身的皇后举行了大婚仪式。

皇帝母亲望孙心切,而且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只要册立了皇后,皇帝便可以册立皇宫里任何女子成为合法的皇帝专用的女人,她们都可以为皇帝生儿育女—其结果是:万历皇帝一生共有八子十女共计十八个儿女,分别为八个不同的女人所生。

其中,天算不如人算,万历皇帝阅女无数,平生最终爱的女人却只有一人,她就是皇帝本人年满十八岁那时所认识的一位年仅十四岁的郑氏女孩,她是被万历皇帝最早册封为皇贵妃、当时被称为淑嫔的女人。

各位看官,正因为如此,中国明代万历皇帝的悲剧便开始了。

其中,万历皇帝平生最喜爱的儿子就是他与这位淑嫔所生育的儿子—由于他仅是万历皇帝十个儿子中第三位出生人世的儿子,他虽然可能具备着继承皇帝位置的许多天生必然条件,却不具备继承皇帝位置的天生必须资格—他并不是万历皇帝的长子。

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标准千条万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长子为大”—皇帝也不能例外。

天啊,各位看官你可相信,万历皇帝所谓的第一个儿子,是他在十几岁的时候,一不小心在一次少年性玩乐游戏中,与皇太后母亲的一个随身少年女仆发生男女肉体关系后所得到的结果。

问题还在于,万历皇帝本人坚决相信,这位所谓的天生的“太子”并不具备当好一个中国明朝皇帝的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以上一个现代中国人看来不是太难的家庭接班人目标,多少年来,万历皇帝本人曾经作出种种努力得不到响应,万历皇帝的政府办事机构文官组织成员不惜以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而万般阻挡,决不能让时任皇上破坏中国皇帝祖先制定的“长子为大”的规矩以至于犯下滔天大罪—万历皇帝从此不理朝政几十年,其中三十多年来他没有走出紫禁城一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自古至今的最高纪录。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你相信吗

少年皇帝与少年女仆的*结晶不是同样被认定为封建社会中的“长子为大”范畴吗。

换一句话来,一个年轻的中国皇帝可以由此而三十多年不上班不办理国家大事—天啊,当时的中国明朝王朝官僚体制竟然同样正常运作。

令人更不可想象的是,作为一代皇帝的他,竟然以皇帝的身分向臣僚作长期的消极怠工的同时,万历皇帝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范例:臣僚们不让他立三儿子常洵为太子,他也不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甚至不让皇长子常洛举行冠礼以便向翰林院的官员就读,以增长未来担任皇帝所必须进修的基本功课。

像这样双方坚持达十年之久。

难道,当时的中国明朝社会真的无事可为吗:

比如,万历皇帝的祖先明王朝首席皇帝朱元璋先生,曾经以一位当家杰出农民的天才构思,组建了明朝时期中队的组织保障机制。

他老先生组织的试点中,五千名明王朝军人的军銄不是由国库开支,而是由当地政府选择的五千户农民家庭将他们应该上交国家的税米直接送到这些明朝军人的家中—竟然推而广之成为全事编制的国家正规制度,从此短距离的物质运输成为时尚,国家级的物质供应、货币供应、交通运输…全部成为泡影。

明朝开国皇帝设置了相对而言较轻的国家赋税,同时却让人民派出无穷无尽的差役。

如基层政府衙门内的文书、仓库出纳、看守、守门人均由纳税人承当。

军人由卫所辖区内的“军户”充数,为政府煎煮食盐有“灶户”,看守王府陵墓有“坟户”。

政府衙门所用的文具、纸张、桌椅、板凳等,一概向民间无价征发。

阅读着古书,有时,看看身边许多现实社会行为,什么“当地政府出一点,商家出一点,业主出一点”…总觉得有些眼熟。

明朝政府既无意为人民服务,其衙门职责则尽在管教,以维持传统“尊卑、男女、长幼”之社会价值,威权在赋有道德之名位,不由分辩。

著名的明朝模范官吏海瑞先生,身为政府官员兼任地方司法官,办事判案决以伦理道德作为斟酌的标准: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理解,就是当海瑞先生老人家办理民间案件,当有可疑没有证据一时无法定案的时候,宁可委屈那些兄弟关系中的小弟、叔侄关系中的小侄、贫富关系中的富人、老实人与刁顽人中的刁顽人等…至于“以事实为准绳”则放置一边去吧。

朱元璋王朝的国家架构政策设计,固然足以防止大地主之出现,但是同时也阻止了民族工业化之前的初期存积资本,而且并非在大多数小自耕农的体制下“剥削”即能杜绝。

稍宽裕之农户,稍有储蓄既无处投资,而穷困之户亦无他处可以借贷,于是放债收租及于远亲近邻,造成中国近代史上之悲剧,使多数人口追逐小块土地之收获,只有人口高度增加,无法提高工资,改进生活程度。

由此,在中国明代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儿: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当地十几个不同的政府小单位;一个军队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这种方法一旦成为定制,就如盘根错节,彻底消灭了中国土地上产生任何社会高级形式的军事补给改进、交通运输系统改进、财务管理系统改进、银行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等萌芽。

说来谁会相信,明王朝著名的军事家戚继光先生的所谓“戚家军”手中的武器装备,都是由东一家、西一家农村作坊式的手工制作凑合而成的—一个堂堂的号称世界首富行列的明王朝,连一个系列的国家军队武器制造企业都没有

一个国家军事供给方式组成如此,一个国家军事装备制作方式如此…久而久之,这样的国家在未来国与国之间战争中还有取胜的希望吗

当时,日本岛国民间海盗正在准备掠夺中国大陆,英国女王正在领导国民同样以海盗的方式振兴英国与强国西班牙争夺世界市场…

我们的中国明代年轻皇帝却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想做,他只感觉自己“生活的单调与疲劳”。

从这个角度上看,万历皇帝虽然以居中国皇帝职位时期历时最长,却是最严重失职的一任中国皇帝—所以,区区三百多年以后,英国的一个女人所建立的帝国能够派出几千士兵便可以远渡重洋进攻并战胜中国另一个皇帝的号称数十万、上百万大军的中国清朝军队,那便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了。

“兵坏坏一个,将坏坏一窝”—看来是真的。

皇帝也会消极怠工,真让我长见识了。

借此特别感谢《万历十五年》的作者,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你的论述让我长了见识。

古代文化常识”的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

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

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

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

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下面我就阐述一下对于本次开题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总体感受

刚从本科生跨入研究生的大门,我觉得很难自如地转变角色。

以前是按部就班

地上课、考试,有老师计划性的安排。

而现在全凭自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

人,想要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实在是困难,而且学习动力不足,总是得过且过。

今天我意识到,只靠鞭子抽打才会前进的耕牛,即使最终完成任务,过程也注定

艰辛。

学长学姐们正在实习,教课已经很累了,还要写论文,确实是很辛苦,所

以有些人就想要敷衍了事。

但是各位导师都是很有责任心的,对于每一篇开题报

告都仔细阅读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足见他们对学生的负责态度、

对学术的严谨作风、对自身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导师每一个建议都是多年经验

的沉淀,对我们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认为,既然选定了研究生

这条路,我就必须牢记“不忘初衷,方能始终”这句话,踏踏实实地看书、学习、

实践、搞研究,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而且我是教育硕士,更肩负着国家教育事

业的未来,因此,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

验,做到研究实践两不误,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二、对于选题的思考

“主题”是一篇论文的精髓,是眼睛,透过它不仅能读懂论文,更能窥探作者内心的思想。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选题一定要“新”。

所谓“新”,不是为了“新”而“新”,去凭空创造一个童话般的东西来研究,这只是在建造空中楼阁,根本找不到坚固的支撑。

我认为,新颖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视角新。

暂且不谈其他领域和专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我国的研究成果就数不胜数,放眼望去,似乎找不到一块地来开发。

恰恰是这些烟雾弹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世界上最创新、最独特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有谁可以完全复制我们吗

没有的,所以站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问题,不要试图从别人身上挖掘漏洞来研究,自己的思想永远是别人不可复制的创新点。

今天几位导师反复提到,说我们是教育硕士,有机会在一线教学,这是学术型研究生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我国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仅仅站在理论层面去探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才是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们的专业是培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这就是一个限定,我们专注于本学科,就应该在选题上突出学科特点,不能泛泛地谈论所有学科都出现的问题。

因此,关于我的论文选题,我认为需要经历一段教学实践才能提出更有价值、更新颖的观点。

2、选题一定要“精”。

所谓“精”是指把主题的范围缩小至精华,找准一个核心点来深入探究,就好像抛进水中一块石头,我们不能只研究水面泛起的波纹多么美丽,重点应该是石头进入水中的状况。

俗话说,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

选题也是如此,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能力有限,国家、社会层面的问题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太过宽泛就是“假、大、空”,因此只要做好眼前就行了,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年级甚至班级、某一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范围越小就越出新,越能深入挖掘,越能触及本质问题。

例如有篇论文是《当代中学生孝道问题研究》,导师们说选题很好,“孝道”问题是个新问题,但是界定的太过宽泛,可以缩小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孝道问题研究”,这样就提高了研究的深度。

再如,论文《探究式教学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导师指出,并不是《文化生活》中的每一节课都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最好是细化到具体

某一节课来研究。

当然,“精”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要确保在精准的前提下有话可说,有东西可挖。

3、选题一定要“准”。

所谓“准”就是界定准确。

一般理科类研究力求精准,用数字说话,不能有半点误差。

人文科学虽然不能数量化,但是许多概念很类似,多一字少一字就会改变原意,如果在选题上界定不准就容易在今后的研究中走错方向。

例如,有篇论文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状、问题、策略研究》,导师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是指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是差别迥异的,如果不界定清楚就会使读者误解。

因此,搞学术研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4、选题一定要“真”。

所谓“真”就是真实发生的、真切存在的。

在选题时我们往往为了追求创新点而无病呻吟,本来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以放大去谈,只因为这个问题没人研究过。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其弊端将是学术越来越偏离其实效性。

前面已经提到,教育硕士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侧重实践研究,这是我们的特点,更是优势。

所以要想选题真”,唯有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

一篇论文就是一段教学经历的总结,亲眼看到的、亲耳听

到的第一手资料绝对比书上看来的更有价值、更有说服力。

因此,我们该摒弃眼高手低的坏习惯,低下头去身体力行,用行动做学问,用真心解决问题。

5、关于选题的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详细论述的问题之外,我认为选题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实际性、科学习、可行性、合适性。

导师没有重点讲解,我通过查阅课堂笔记整理了这么几点,认为也是值得借鉴的。

三、对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文献综述是写作前期进行大量准备工作的总结性报告,不仅要整理所读文献,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献综述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文献尽量全面。

我们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写论文亦是如此,只有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选题的发展动态,包括国外的和国内的,胸中没有足够的墨水是难以写出有理有据的论文的。

这就启示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

2、选用较新的文献。

我们的选题要推陈出新,参考文献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学术发展潮流,筛选出最新最近的文献,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更容易我们结合实际。

3、选用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可靠性的文献。

老话说的好,病急乱投医。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凡是与选题相关的文献通通阅读,以至于找不到重点,甚至不考虑文献的可靠性,结果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根本分不清楚孰好孰坏了。

所以,选择文献要去权威机构搜索,注意筛选,不可尽信。

4、要忠实于参考文献。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所选资料都是为论文服务的,所以当出现与论文观点不符的内容时,会选择性地篡改一些资料以满足论文。

我自己也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尊重科学,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

四、对于论文框架的思考

框架是整篇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我认为在写论文框架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要思路清晰。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大标题的关联度。

也就是说论文标题要有一定的顺序

性,比如常见的“目的-意义-现状-问题-策略”式,要符合逻辑,这个方面一般没有问题。

二是某一标题下内容的契合度。

我们的论文会涉及三级标题甚至四级标题,层次越多就越容易混乱,本应属于这一个标题的内容却写到了别的标题下,内容与标题的吻合度不高,似乎适合于这个标题,又适合于那个标题。

所以还是上文提到的,选题要准确,进而思路紧扣主题,都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样就不容易混乱。

2、要分清主次。

这一点还是要和选题结合起来。

在今天的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末倒置。

大家都是基于自身实践提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行文时先介绍这个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目的、意义、原则等,然后开始谈论实践意义。

思路是对的,只是在论述理论时篇幅过长,这些理论都是前人总结好载入书籍的,没有必要再拿出来长篇大论,使人看不到新意,好像是观点堆砌一样,实践部分本应是重点,却被忽视。

这个现象在我们做论文时普遍存在,当我们搜集到大量相关信息时就希望全都写到论文里面以显示自己多有水平,其实不然,这样会让读者敬佩你的阅读量时认为你没有自我。

所以搞研究还是要脚踏实地,多思考,多创造。

以上便是参加开题报告的心得体会,愿您一切安好

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老师要我们做读书笔记。

谁能推荐一些好的书

适合做摘抄的。

1《文心雕龙》

2《典论》

3《沧浪诗话》

4《诗源》

5《二十四诗品》

6《后斋诗话》

7《诗品》

8《古文观止》

9《天下才子必读书》

10《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书的读书笔记1000字,跪求。

必须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内容摘要。

《红楼梦》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乾隆时代。

原著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为无名氏续写。

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

自乾隆年间始,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并衍生出“红学”。

讲述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本书变相的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生活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实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

这一大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道瑰丽的艺术画廊。

在这一人物群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豪门公子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作者还着力刻画了一个个聪明伶俐,可爱却位卑的丫环、女仆,如晴雯,鸳鸯、紫娟等。

不过,我觉得或比较喜欢晴雯。

可以说她是丫头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吧

晴雯原是贾府世仆赖大家买来的,可以说是仆人的仆人,因贾母见她“十分伶俐标致”,于是被像小礼物一样孝敬上来。

她“身为下贱”身世可怜到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

但她却开朗倔强,心思纯正健康,不像林黛玉那样抑郁凄苦,更不像花袭人那样温婉卑屈。

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种叛逆精神,比如她对王夫人、凤姐等高居于她头上,掌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顾,还经常以犀利的言语直揭袭人的虚伪。

几乎可以说她是大观园中一个最悲惨的牺牲者。

只因模样长得有点像林姑娘,就被骂为狐狸精,“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就打炕上拉下来架出去了,连好些的衣服也不让带走,终于被摧残屈死。

《红楼梦》又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它留给人们太多的奇想、遐想、神话,还来不及好好梳理,因此需要我们的智慧的信息…它使我们猜测,使我们迷惑,使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我们觉悟了:原本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有待探索和发现的世界。

《红楼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

几乎是,我们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红楼梦》高妙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浸透并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比如诗词歌赋,绘画,音乐,雕刻,建筑等等艺术领域的广泛涉入,和服饰、膳食、酒令,灯谜等等民俗文化的融汇和点缀。

这些艺术、民俗在文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增强细节的真实性,还使文章富于生命力并充满诗情画意。

《红楼梦》不愧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