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胡姓24个辈分是什么(胡姓有那些辈份)

胡姓24个辈分是什么(胡姓有那些辈份)

何畏(1900—1960),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时期的显要将领。

国内许多权威历史媒体对他做了这样的记载:1900年,何畏出生于广东省海南乐会县玉堂村(今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祖母是越南人,因而他具有越南血统。

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

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到马来西亚,就读于中华学校。

早期参加马来西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以及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后被英政府逮捕,驱逐出境回国。

回国后就读厦门大学,在校期间,何畏曾与郭沫若等共同发起创办了同人杂志,之后又发起成立创造社,并在《创造季刊》、《创造月报》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戏剧…(《评文艺代表作》,丁森著,香港新出版社)。

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很快就成为了这次罢工浪潮的风云人物。

1926年,何畏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一员。

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供职。

之后,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期间,加入中国,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广东省委派往广西从事兵运。

同年12月参加了由、张云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红军赣南西河独立营营长,上犹县红色独立营营长。

1932年10月随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入川,参加创建川陕直至豫鄂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与任其他师师长的王宏坤、倪志亮、王树声以及师政治委员一起成为红四方面军(下辖4个师,约15000人)的主要军事骨干。

1933年6月,红4方面军军事会议作出了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将红4方面军下辖之第12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何畏任军长,政委詹才芳,副军长。

之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与组织或组织领导了许多重大战役。

其时,率部进入川西的理县,并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何畏临危受命,任懋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亲率25师、27师各一部,何畏红9军下属的25师和27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迎接到了翻越夹金山的中央红军,实现了红军两支主力军团胜利会师。

这次历史性会师,史称“懋功会师”。

长征途中,何畏兼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

到达延安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

从一名热血归侨青年成长成为红军的显要将领,何畏经历了血与火的砺炼,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他,信念坚定,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打了不少硬仗恶仗,为红四方面军赢得战争的胜利以及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之为军中“小诸葛”。

他,作战勇猛,靠前指挥,且率先垂范,屡立战功,曾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颁发的一等红星奖章。

对于何畏这段尘封了近七十年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琼海籍诗人李兴川用诗的语言做了生动概括。

诗这样写道:史页圣封功胜过,忠魂无悔舞长戈。

入番始涌维新血,归国高吟救世歌。

百色沙场寒敌胆,懋功战役揭贼窝。

缅怀军座千秋志,一片丹心照岳河。

何畏军中之所以享有“小诸葛”之称,还在于他能够临危受命,排除艰难险阻,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出色地完成党和组织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准备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这是关系到红一、红四两个方面军前途命运的一项重大任务。

红四方面军党代表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首先想到担当此重任的人选便是红30军政治委员、红9军军长何畏。

遂即任命何畏为懋功支队司令兼政委,率第25师、第27师各一部,西进懋功地区,横扫这一带敌人,策应红一方面军的军事行动。

对此,曾长期担任张国焘警排长何福圣在其自传《带刀侍卫》中做了这样描述: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红9军军长何畏率25师、27师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锋推进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

6月12日,迎接部队和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的一座小桥上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1938年因党内路线斗争怕受其害,加上身上带伤,为治疗养病带着腿伤而离开延安回到广州,在安老所过着稳居生活。

关于何畏离开延安后的去向,有资料记载说何畏已被枪决,有的说他已跳河身亡,有的说他回到广东琼海老家务农等等,何畏最终结局如何

成了不解之谜(据考证,何畏于1960年病故于家乡海南,享年60岁)。

革命经历

1929年广东省委派到广西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12月参加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

1930年—1931年战斗负伤,到上海治疗养病。

1931年3月西河红色警卫营任营长。

1931年10月—1932年2月上犹县红色独立营长。

1932年10月—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副师长。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

1935年4月—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军长。

1935年7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

1935年8月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1935年10月—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

1936年4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

生平考证

据史载,参加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海南籍高级将领共有七人。

他们分别是开国大将张云逸、上将周士第、中将庄田以及谢飞、云广英、符确坚和林青等同志。

其实,这段史载给自己留下了让先人和后人都为之扼腕叹息的遗憾:因为它疏漏甚至忘却了当时地位与影响仅次于张云逸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何畏。

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

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人(原属广东省乐会县人),出生于190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去马来亚,就读于中华学校。

早期参加马来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曾担任过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马来亚当时系英国、荷兰殖民地),后被英政府逮捕,被驱逐出境回国。

回国后曾就读厦门大学和黄埔军校。

毕业后,一直在外参加革命工作。

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广西百色起义。

由于何畏被驱逐出境,其原配夫人曾国彩没有生活依靠,只好带着长子何达梧回海南博鳌后塘村老家。

何畏回国后一直音信全无,时至1946年,曾国彩接到丈夫何畏自广州寄回家乡的信,说他在广东省救济院安老所(地址为:广州市珠光路),并已娶罗明新女士为妾,生有一男一女(儿子何达桐现居住加拿大,女儿何汤月明现居住香港,同何家一直都有来往)。

1955年,何畏因与小妾罗明新发生婚姻纠纷,毅然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同原配夫人曾国彩和儿子何达梧一起生活。

在回老家当年,村里大多数人不认识他,连儿媳妇都问他:“伯爹你从哪里来,你要找谁

何畏只说了一句:“我是阿公,达梧去哪了

当时,正好何达梧去了三亚。

在老家数年,他一直缄默寡言,从不透露在外几十年参加革命工作及其生活经历的丝毫情况。

其几年间,仅在家干一些轻活以及为村里夜校当业余辅导老师。

在我们采访村里那些曾经同他相处过的老人说,何畏中等身体,五官端正,体格健壮,脚有伤疾(战伤),走路一拐一拐的。

他知书识礼、知识面宽,精通医术,能说善道,出口成章,毛笔书法流利,是个非常有文化知识的人,且精音乐,见歌会唱。

村里请他当义务教师,协助扫盲工作,曾教孙子及村民唱《东方红》、《国际歌》等歌曲。

他会说国话,并从教拼音开始,教村里的青年们学讲普通话,他经常对村里的年轻人说:“一定要学普通话,要不以后赚不到吃的。

他吃苦耐劳,曾经跟村里的人做过木工、泥水工,社里安排他干什么重活,他也从不推卸,唯命是从,劳动纪律很好,老老实实地干,从不怨言。

他有一嗜好,身不离书,工作之余,就拿起书来看,甚至连上厕所都看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非常娴熟,讲得津津乐道。

他平时缄默寡言,从不谈论政治,不流露其身世和经历。

由于身体壮实,吃量颇大,在村里艰苦生活几年。

儿媳钟家蓉说:粮食紧张时期,他曾经教村里人摘“革命菜”充饥,直至1960年粮食紧张时期因病饿交困、缺医少药之时,何畏在老家寿终正寝,长眠辞世,享年60岁。

出殡那天,村里的人都来参加送葬,那些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何畏在临终前对妻子曾国彩说过,他的同事都在北京,都是当大官的,并拿出一把铜片压印“校长蒋中正赠”的宝剑和一枚纪念勋章交给儿子何达梧收藏。

在“”期间,何达梧怕抄家受株连,一天夜里,偷偷地把宝剑及勋章扔到老家门前的万泉河里,至今回想起来,何达梧老人懊恨不已。

何畏的原配夫人曾国彩,娘家在朝阳维礼村,她年轻时参加红色娘子军,是与红色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第一批去参加娘子军的红军战士,参加过多次战斗并负过伤。

何达梧先生回忆,小时候,由于家里没有人,他的童年几乎都在外祖母家度过,母亲参加革命工作,他只好依靠外婆扶养长大成人。

解放后的1950年至1951年间,曾国彩担任乐会县博鳌乡第一届妇联主任,后因丈夫何畏的历史不明问题受株连,被免职回家务农,于2003年病逝,享年100周岁。

何畏的小妾罗明新于50年代初带着女儿何汤月明、儿子何达桐移居香港。

1983年罗明新经多方打听,得知丈夫何畏已于1960年在家去世的消息,独自一人几经周折从香港一直探路回到后塘村,并到何畏墓前烧香叩拜。

之后,曾多次带着女儿何汤月明回乡祭拜父亲,罗明新于2002年在香港病逝,何汤月明 一直与何达梧一家联系来往,且对何达梧一家在经济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罗明新千里问路寻夫的消息,引起琼海新闻界的注意,曾在《琼海市报》上作过报道,受到广大读者啧啧称赞。

关于胡姓的辈分问题(求助)

胡姓排行

胡姓排行: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

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

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

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

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

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

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

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

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

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

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

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

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

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

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

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

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

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

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

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

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

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

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

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

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

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

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

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

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

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著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

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

曾官至太常博士。

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

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

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

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

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

谥文定。

著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

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

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

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

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

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

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

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

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创办流浪者杂志。

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

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

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抗战期间被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

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后协助南越分子成立越南,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湖南浏阳人。

1933年入中国。

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

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

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

1977年起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

1980年后任中央总书记、中央主席。

1987年1月辞去中央总书记职务。

是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郡望堂号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

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

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

隋唐安定郡即泾州。

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

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

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

唐初称安定为泾州。

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

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

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

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

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

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

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

威曰:“臣不如也。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

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

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八传至胡铨。

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

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

著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

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

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

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

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

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

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

以太常博士致仕归。

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

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

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

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

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

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

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

威曰:“臣不如也。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

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

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

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

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

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

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

著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

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

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

求描写凄美爱情的古诗、词、曲,越多越好

http:\/\/blog.sina\/yhzone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

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70 贺铸 横塘路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1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2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73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74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5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76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7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78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79 韦庄 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0 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1 秦观 八六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82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83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4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8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86 韦庄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87 卢仝 有所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88 卢仝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89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90 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91 辛弃疾 鹧鸪天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92 曹雪芹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93 晏殊 鹊踏枝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4 白居易 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95 陈端生 寄外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6 苏曼殊 本事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97 温庭筠 南歌子四首其二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98 晏殊 鹊踏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9 李煜 清平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00 晏殊 清平乐二首其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求四德总结

《四德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我校党支部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工作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树立“四德”新风专题教育实践活动。

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弘扬正气的社会风尚,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内修师德,外树形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在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原则明确。

为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着力加强“四德”教育活动管理,为确保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学校成立了以孙忠学为组长的“四德”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四德”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活动周密部署,认真安排。

通过行党支部牵头,班子配合,切实加强研究和实践,使“四德教育”不断得到深化、完善、升华和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近、小、实”的原则。

“近”,就是力求贴近教师和学生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小”,就是时时从大处着眼,处处从小处着手,围绕日常生活中教师、学生乐意做、容易做、能做好的“小事情”作为切入点;“实”,就是切实抓好每一天,扎实做好每件事。

二、加强学习,营造氛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文明用语和忌语》、《教师十不准》以及优秀教师代表、特别是教育系统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以及我校教师的典型事迹材料等。

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对“四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内涵的认识,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群体的“四德”建设;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师德自律意识,引导教师将师德建设落实到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落实到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细节中。

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凸显其重要意义,使“四德”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强化宣传,弘扬社会公德建设,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加大社会宣传,着力营造舆论氛围,掀起了“四德”教育活动高潮。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墙报、征文、电子显示屏、绘画等宣传宣传标语等途径,大力宣传“四德”精神,深入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大力营造“四德”建设的舆论环境。

号召全体师生以“四德”精神为指导,开展以“学习四德精神、全面剖析自我、实践四德行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自觉做实践“四德”精神的模范。

三、措施得力,形式多样,依托载体,开展活动。

1、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模范事迹,开展师德建设专题座谈会、生活会;评选校内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树立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抓热点问题的解决。

重点解决教师体罚、侮辱伤害学生、有偿家教等问题;二是要在教师中进一步唱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的主旋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建设,通过家长学校培训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加强宣传、指导和服务,为广大家长排忧解难,为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出谋划策。

2、在教师中开展“师帮师、师帮生”活动。

每一位领导、教师帮扶一名“特困学生”,家访一次“学困学生”。

全校教师一对一帮扶了近200名在学习上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实行“大手牵小手”、“师生结对子”,给每一名受帮扶、家访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帮扶的形式、过程和内容,家访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并将该学生每学期的成长进步情况记入档案,结成长效的帮扶对子。

在教师中,也实行师徒帮扶活动。

针对我校年轻教师数量多,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经验急需充实的情况,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子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了“徒弟拜师”大会:学校公布师徒结对子名单,徒弟给师傅献花,颁发拜师证书,合影留念,师徒代表发言。

之后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指导,讲授经验等等。

学校

还组织徒弟上汇报课、成果展示课,有计划有组织的把这一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3、在“学习四德精神、全面剖析自我、实践四德行为”的活动中,开展以“爱生、乐教、敬业”为主题的做最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评选活动。

一是在教师中开展“爱生、乐教、敬业”全面剖析自我活动,提倡教师对自己的理念、行为进行经常性反思,并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找出原因所在。

通过经常性反思,来达到修身的目的。

二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组织教师讨论制定教师文明守则、教师自律公约等,坚决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象的发生。

三是每年组织一次师德师风考核。

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中开展“我们心目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

4、抓师德,促教学。

我校以四德建设为契机,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成绩,要质量。

例如,开展“教师一日常规、教师教学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等学习实践活动,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骨干教师带年青教师的办法,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

又如,狠抓课堂教学,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查课力度,狠抓学风学纪,加大检查惩处力度,等等。

学校管理队伍作风务实、以身作则,在管理中强调细节,检查到位,整改及时。

开展“教学亮点再现”活动。

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科研课题“教改课”等多种形式,向全校教师、学生开放。

用崇高的师德形象、亲和的“教师寄语”,展示“师爱在课堂闪光”。

整个学校呈现出了一派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势头。

5、学校党支部 以“加强党风建设,永葆党员本色”为主题开展了“重温誓言”活动。

支部35名党员在党旗下又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此次活动,每一位党员回顾了申请入党时的思想和奋斗追求,回顾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回顾了入党以来的成长历程。

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了每一位党员同志的责任感、使命感。

支部孙书记要求每一位党员教师在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理论研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始终不渝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思想,遵守党

的政治纪律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克已奉公。

时时处处能以党纪国法为准则,违法乱纪的话不说,违纪违章的事不干,从善意出发,从大局出发,不抱个人目的。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服从集体,在个别与大局发生矛盾时服从大局,在个人事务与公共事务冲突时服从公共事务。

学校校长张华强调,“德”为立师之本,只有“师德”高尚,做到“德艺双馨”,才能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

校长张华还强调每一位党员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一个员的先进性,努力争当教育教学的排头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在对学生的四德教育中,与传统活动教育相结合,突出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九”爱国、纪念“九·一八”事变等活动和庆祝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气,开展“四爱”传统教育,包括:“爱父母”传统孝道教育,“爱老师”尊师重教教育,“爱集体”继承学校良好传统教育,“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

切实抓好国旗下讲话这个主阵地,每周国旗下讲话必须制定具体的方案,周周有内容、有重点,校长、书记等班子成员带头作国旗下讲话,突出操作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全面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抓好班团队活动这个主阵地,每次班团队活动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主题,师生积极参与,充分体悟;切实抓好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幕等校园媒体,同时把“四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做到宣传及时、鲜明、有号召力,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讲公德、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另外与特色活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文明习惯。

通过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我校组织了不少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悟,在享受中发展”。

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体悟,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成年人宣誓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新世界参加卫生大清扫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记录片,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向陋习告别,于文明握手”演讲比赛,校内陋习图片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元旦书法征文活动,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亲身参与中学习了传统文化和传统

美德,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还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四溢的文体活动,如:元旦登山比赛,广播体赛、校运会、做文明人和跳绳、踢毽、篮球比赛等活动。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洗涤了心灵,并提高了素质,增强了修养,完善品德,促进了文明,给校园无限的生机与和谐。

7、我校依据“四德”还重点抓了感恩教育。

由党支部牵头,德育处负责落实。

着重突出未成年人这个教育群体,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为主要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感恩教育。

教育学生,对父母,对学校老师,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引导他们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教育学生,为母校做一次义务劳动,不记姓名;为老师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尊敬和喜欢;教师节为老师送一张贺卡、写一封信,吐露自己的心声。

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激父母,并呈上四份惊喜。

制一张感恩卡,卡上要写上父母的生日、爱好、收获特长及感激父母的话或事;写一封感激父母的书信,并邮寄,给父母报喜成绩和收获;做一次家务,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他们的劳累;当一回服务员,为父母打饭、端菜、泡茶、洗脚、捶背,深情回报反哺之恩。

另外,让每一名同学,找出同学间最温暖的两句话三件事,写在纸条上悄悄送上。

自从开展“四德教育”以来,我校的的学生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地教育、熏陶和洗礼;我校的教师,在办学理念、教育方法、综合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四德”教育和建设,努力建立“四德”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四德”教育和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年*月﹡﹡日

猜地名谜语大全答案

隆冬穿背心(邯郸地名)

家谱的修谱实例

程子曰: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致堂胡氏曰:谱谍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颠倒无据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户贯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汉婿,而骨姓刘以朱耶,而附李属籍者也。

五峰胡氏曰:甚矣

谱之不可作也,谱谍作照而穆有序,而亲疏不遗,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其一本,而万殊谱谍不作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识如途人者先矣

景濂宋氏曰:甚矣,谱之难稽也,君子当尽其心于所,不知信其心于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新安程氏曰:扑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

究万派而清其流,所以别亲疏之远近也

辨隆杀之等,别亲疏运近之识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庆吊之礼,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礼也。

兆溪陈氏曰:凡作谱者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则所存,惟仁而匪仁。

不存所行,为义而匪义,不行恐得罪于祖宗也。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谱之由作也。

白涯彭氏曰:谱之保姓受氏也,天子赐之,司农协之,宗法已联属之,而后孝弟之,教成朝廷之,势尊天下之,家正保族者,保天下之道也,个保其族而天下治矣。

山谷黄氏曰:世之巨族者。

微有谱则失其所从也,考其所由分世日益远,族日益繁,必至于不想维而昭穆之辨淆矣。

一峰罗氏曰:自宗法废而谱乘兴矣,其本之所出尊尊也,别其支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只道尽而族之,大本立也。

【简介】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

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孔氏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明天启年间修谱规定义子不能入谱,违者重究。

清康熙时修谱,规定更加详细:1)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巫、优卒、贱役等,都被认为是“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2)因修谱都是集资,所以规定族人每丁交银八分,违者不准入谱;3)孔氏子孙不仅行辈字有一定规定,即使用字亦随行辈而定,不准乱用。

修谱时,如有不依规定乱取用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得入谱。

乾隆甲子修谱除继承康熙时的规定外,又提出凡“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者,亦不得入谱。

对以上各方面,不仅各户头要认真作保证,而且还发动族人知情者履行检举之责。

在孔氏宗族中,除大宗主衍圣公主持纂修的全谱外,各户、各支派还有自己纂修的小谱或支谱。

这些谱牒各具特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比如,《林前户支谱》记载了从汉至清历代皇帝对孔氏优免赋役的敕文,并收入嘉庆年间立于孔庙毓粹门下的蠲免碑文。

《大宗支谱》则收入了更为详细的资料,在人名之下不仅载有字号、功名官职,还有妻妾娶自何家、其子娶何家之女、其女嫁与何家之男等内容。

由于支谱所刊印数量较少,留存下来的仅有八部,它们是:《东家小谱》《嫡系小谱》《续修支谱》二种,《大宗支谱》二种,《林前户支谱》《林前户重修孔子世家谱》。

【孔子家谱世系】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

42世祖昭明

41世祖相土

40世祖昌若

39世祖曹圉

38世祖冥

37世祖振(又名王亥,王恒之兄)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35世祖报乙

34世祖报丙

33世祖报丁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 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 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 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 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 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 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 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 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 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 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 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 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 宋父周(子周)

8世祖 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伯夏(子夏)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汲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之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之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之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之子)、孔喜(孔霸之子)、孔光(孔霸之子)

14世孙孔房(孔福之子,褒成侯)、孔永(孔捷之子)、孔放(孔光之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之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之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 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 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 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 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 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 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 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 孔渠,崇圣侯

30世孙 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 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 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35世孙 孔萱,文宣公

36世孙 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 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 孔策,文宣公

39世孙 孔振,文宣公

40世孙 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之子、孔圣佑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之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 衍圣公 孔拂(孔琥之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之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 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之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孔摠次子)

51世孙 衍圣公 孔之厚(孔元孝之子)、孔之全(孔元用之子)、孔万春(孔文远之子)、孔之固(孔元紘之子)

52世孙 衍圣公 孔浣(孔之厚之子)、孔治(孔之全之子)、孔浈(孔之固之子)、孔洙(孔万春之子,南宗)

53世孙 衍圣公孔思晦(孔浣之子)、孔思诚(孔治之子)、孔思许(孔津之子,孔之言之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 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之子)、孔克忠(孔思俊之子,孔洙之孙,南宗)

55世孙 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之子)、孔希路(孔克忠之子,南宗)

56世孙 衍圣公孔讷(孔希学之子)、孔议(孔希路之子,南宗)

57世孙 衍圣公 孔公鉴(孔讷之子)、孔公诚(孔议之子,南宗)

58世孙 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之子)、孔彦绳(孔公诚之子,南宗)

59世孙 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之子)、孔承美(孔彦绳之子,南宗)

60世孙 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之子,南宗)

61世孙 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之子)、孔闻音(孔弘章之子,南宗)

62世孙 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之子,南宗)

63世孙 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之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之子,南宗)

64世孙 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之子)、孔衍桢(孔尚乾之子,南宗)

65世孙 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之子)、孔兴燫(孔衍桢之子,南宗)

66世孙 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之子)、孔毓垣(孔兴燫之子,南宗)

67世孙 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之子,南宗)

68世孙 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之子)、孔继涛(孔传锦之子,南宗)

69世孙 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之子)、孔广杓(孔继涛之子,南宗)

70世孙 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之子)、孔昭烜(孔广杓之子,南宗)

71世孙 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之子,南宗)

72世孙 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之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之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之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之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之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之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之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之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胡庭栋的曾祖父开始至其女儿止,整整七代任教。

胡庭栋时期教龄最长的教师是东峪村胡礼谦之后代,从20岁左右教私塾,一直到86岁还在外河府村小学任教,当年逝世。

自胡庭栋的曾祖父开始至其女儿止,整整七代任教,连同儿媳、女婿15人。

兹重点介绍如下:

第一代

胡礼谦(又名九绪):生于咸丰四年,卒于1939年。

光绪年秀才,热爱教书,一生从事教育,初执教于私塾,后在小学。

胡礼谦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颇负盛名,乡里称道。

并精医道。

他告诫子孙,有学问不要当官,不要经商,教书、行医,教育人、搭救人就是最理想的职业。

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教书、行医世代相传。

他在86岁高龄,还在外河府村任教,当年逝世。

其生三子,长子、三子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

(第二子少亡)。

第二代

胡俊(又名正丙):胡礼谦长子,生于光绪元年,卒于1943年。

一生任小学教员。

教学吃苦认真。

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

生三子一女,除第二子务农兼行医外,长子、三子以及女儿、女婿(武九昌)都是小学教员。

(三子胡维国19岁死于明查湾村教员岗位上)。

胡炬(又名正春):胡礼谦三子,生于光绪十三年,卒于1954年。

五台中学毕业。

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

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

胡炬医学亦精,尤善书画,他写的草字,如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别具风格。

...

应松年的个人轶事

他是著名法学家,却也爱好历史学和文学,他说那是他的精神家园,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心智的启示;他职务多、工作紧,却忙里偷闲,偶尔拉上一会儿二胡,一曲《二泉映月》让人如醉如痴;人到中年后,他创造了中国行政法众多“第一”,从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到培养第一代行政法学研究生,从参与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的起草到此后众多行政法的出台,都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与新中国行政法学和行政法制同行,成为中国行政法学著名的“领头雁”之一。

“挫折是垫脚石”

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

1937年,应松年出生在宁波奉化的一户书香门第。

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踏进华东政法学院,在大学的日子里,他很快崭露头角,第二年就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向新生介绍大学生的学习经验。

可是,厄运很快降临,1957年“反右”开始,巨大的政治风浪波及全国众多高校,同许多优秀知识分子一样,他也被卷了进去。

毕业后,他被“发配”去了新疆伊犁。

这里有戈壁胡杨,逆风怒吼,但这里也有葡萄苹果,青山绿水,还有朴实热情的各族人民,伊犁河谷不乏温馨。

天涯何处无芳草,边地赋予应松年生活的。

这里成了他砥砺人生的起点。

远离家乡,远离专业,不免彷徨,但他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没有法学书籍可研读,历史、文艺书籍也足以慰藉,总之是找到什么就看什么。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文学和历史书籍,还写了一些民族文学的评论文章,发表了一组伊犁诗话和有关伊犁的史话。

林则徐、左宗棠、细君公主,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中,金戈铁马,雪野情长,显示了可歌可泣的边地历史画卷,应松年教授从中也深得历史的启迪。

回首往事,应松年平静地说:挫折对于人来说,未见得全是坏事,它可以磨去身上的稚气和傲气,促使人更加懂得生活的含义和人生的意义,更加懂得珍惜人间美好的东西,尤其是能使人练就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辨别力。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

正如契诃夫这句话所言的那样,生活的磨炼和知识面的拓展,为一个未来的行政法学家留下了深厚的储备。

“填补”出来的行政法学家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在伊犁20年了,应松年也已经步入中年,但生活的轨迹却面临改变。

1980年,西北政法学院和其他政法院校一样,停办多年,这时决定恢复重建,但因法学人才断流,缺乏师资,吁请西北各省支持该院人事处长还专程到新疆觅才。

这时,应松年已担任伊犁州教育局的教学研究室负责人。

得知应松年想离去,劝留不得,教育局采取了行政手段,扣住人事档案不放。

面对领导的信任和挽留,应松年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但他很清醒,也很坚决。

20年的生活经历,已使他深刻认识到,与法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

怀着对伊犁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依恋和感激,打点行装,应松年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西北政法学院,重返他热爱的法学领域。

机遇选择了应松年,应松年也抓住了机遇。

由于对历史和哲学的偏爱,应松年对法理学和法制史似乎更感兴趣。

可是当时西北政法学院的行政法没有教师,应松年又满腔地填补了这块空白。

没想到这一“填补”,竟补出一位行政法学家,也使他与其他的行政法学家一起,共同补出了行政法学的一片辉煌。

没有教材,缺乏资料,难以入手,做事有股倔劲的应松年一头扎进了图书馆,详细研读了所有的和前苏联的行政法学著作。

接着,他又从西北到西南,又到中南,收集资料,还结识了当时也刚刚踏入行政法学门槛的同行。

这时,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的王珉灿先生在厦门主持召开了行政法学教材编写研讨会。

应松年得知消息,觉得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便毛遂自荐,要求参加会议。

望着这个风尘仆仆、满脸执著的后辈,王珉灿老先生心头一热,心里珍视着来人的这份热情。

没想到在研讨会上,应松年侃侃而谈,掌握资料翔实,对行政法学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众人对他开始刮目相看,王老先生当时就决定把他借调到北京,专门从事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写作和编辑。

王老先生的这一决定成为应松年人生历程上的重要契机,揭开了他的行政法学之路的开端。

岁月如流,王老先生已经逝去,应松年始终铭记着老先生的知遇之恩。

应松年说,有时深夜伏案,稍有懈怠,想起王老先生,就又笔不辍手,耕耘在行政法教学研究的阵地上,并以王老先生为榜样,视奖掖青年学者为己任。

20多年来,我国行政法制发展迅速,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到《立法法》,一直到刚刚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中国行政领域里的与法制建设被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是参与起草,还是参加讨论,或是提供咨询,这些法律都倾注着应松年的一份心血,寄托着他的法治理想,承载着他的人生追求。

应松年在治学、立法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拥有众多“第一”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行政法学领域里,应松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

中国行政法治发展历程中,应松年有幸参与了教学、理论研究、法制建设的开创性工作,成为众多“第一”的拥有者。

1981年,应松年参与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

他回忆此事时说:“我们也是在‘边学边编’,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是我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

边学边编,包含了我国行政法学开创研究的几多辛酸。

1984年,他主编了建国后最早的行政管理学教材之一《行政管理学》,这一著作包含着应松年对于中国行政法治之路最初的思考、体悟,第一次揭示了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内在联系。

这本书后来发行达数十万册,获得全国行政管理学论著一等奖。

1985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成立,十多年来,应松年一直担任该学会的副总干事兼秘书长,后来又担任学会会长。

学会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行政法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著名法学家陶希晋发起了组织行政立法研究组。

近20年来,应松年作为研究组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在京的一些学者和在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一起,从事了多部行政立法的研究和试拟稿的起草工作。

为促进行政法学的繁荣,应松年一直希望行政法学界有一个可以探讨争鸣的园地。

在没有经费,没有专职编辑的条件下,群策群力,白手起家,终于创办起了一份理论刊物。

开始用油印,1993年取得一些资助后正式出版,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里惟一的单科理论期刊,这份杂志就是现在的《行政法学研究》。

挂在嘴边的法言法语有时被遗忘了

在谈到中国行政法体系时,应松年说,法律的制定,某个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也许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法治之路才得以不断向前延伸。

对于他参与已经制定的《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应松年如数家珍,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目前他又把期盼投向了《行政程序法》。

他说,近几年来,行政程序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个别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的不透明、效率低下和“寻租”行为。

除《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作了较完善的程序规定外,其他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比较简略,且不统一。

因此,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的行政程序法。

它将更加体现规范行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宗旨。

应松年指出:“我国过去重实体、轻程序,现在必须重视程序的作用。

只有程序公正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的公正。

“进一步说,程序不光是一个工具,程序本身也具有独立价值”。

但是,应松年同时指出,立法中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他说,目前正在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系到中国基层法制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但却遗漏了权利救济问题。

该法在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两委”关系和司法救济问题。

当时立法讨论时,关于“两委”关系还有些争论,但后来还是写下了相互矛盾的法条。

对于司法救济,大家却集体“失语”了。

该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但当一个又一个民选村主任被非法撤换、停职或者无法上岗时,村民们却没有什么救济渠道。

告到法院,法院却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未规定,政治权利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由,拒绝受理。

“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则无权利,这是法学专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这句话却在立法的关键时刻被遗漏了,无论从中国的法治角度来说还是从法学专家角度来说,都教训深刻

应松年遗憾地说,对此,他自己也没有尽到一个行政法学者的责任。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人们将自我实现视为最大满足,对我来说,最大满足是学生们的成长

1986年,应松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执教。

之后,中国政法大学招收了中国最早一批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应松年先后担任导师组副组长、组长,后又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培养中国第一代行政法研究生的任务。

其间,他还担任师资培训和法制干部培训的组织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行政法学教师和实务工作者。

1997年,时值应松年教授从教35周年暨60华诞庆祝会召开之际,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说:“不管如何辛苦劳顿,应老师总是精神抖擞地登上讲台。

他善于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来解释深刻的法学思想,受到听讲者的普遍欢迎。

他的另一位学生也饱含深情地说:“每次上课,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很早赶到等着我们,常令我们感动和惭愧。

他采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和激励我们各抒己见,使我们在讨论中深入,在交流中受益。

学生们从应松年那里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传承了法治信念。

一位当法官的学生说:“在跟应老师读书的日子里,不论探讨学问,还是处理事情,他总是很,先让你说说看法,最后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我们很平等。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仅从他那里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谈到自己的学生,应松年颇为自得:“硕士上百名了,博士有几十个。

许多人都羡慕我这一点,在学生身上,我也学到许多东西。

人们将自我实现视为最大满足,对我来说,最大满足是学生们的成长

在他们身上,我感到了人生的延伸,理想的延伸。

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

永远立于大众的立场。

应松年喜欢读小说。

他说:“文学即人学,法学也是如此。

关注人,关注人性,这应该是文学和法学的共同之处。

文学对于正义的崇尚,对于邪恶的鞭挞,也是和法律精神相通的。

文学的感性,法学的理性,殊途同归。

只有在深刻参悟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才是切合人志的。

“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的法律”,这是应松年教授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学术宗旨和做人准则。

他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说:“他经常教育我们,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相对人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在这种情况下,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定要把正义和公平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尽己所能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应松年在他的一篇文章里也写道:“保障,体现人性,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这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

在立法、执法领域,坚持人文关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

“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应松年告诉记者,尽管中国行政法制发展很快,但目前基层违法行政、滥用权力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作为人大代表,他每年接到的申诉信都有300封左右。

他总是很认真地转给相关部门。

他说:“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的都是有问题的。

应松年介绍说,有一次,有一位职工拄着拐杖来找他,主要问题是工伤评定等级过低。

应松年教授耐心地听他诉说后,经过一次次电话联系,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这位职工的问题。

还有一次,有两位基层法官找他,诉说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处理。

为此事,应松年多次反映,最后取得了高检院的支持,终于使两位法官的问题得到公正的处理。

言及此,应松年对高检院重视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处理的行为,深为感动。

作为一位行政法学者,应松年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中作出了业绩,同时,在行政法制建设中,在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中,应松年作为一个学者,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与行政法同行,是应松年人生轨迹的写照,我们相信,他将继续精神抖擞地与行政法一起前行。

如何面对差生求解

(左明魁)面对差生表现出来的不好的一面,我们往往采取的是批评,其实批评只是老师自己出了一口气,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差生我们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1、了解他差在哪里

2、引起这样的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3、有什么样的危害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相当于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找准了症结之所在,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从源头上做起。

比如学习差的“差生”,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主要是哪些方面的知识点不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的,其实很多学生的厌学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结果。

当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学生是怎样进行归因的,是觉的自己能力不行,还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是太难了,或者是觉的运气不好。

不同的归因对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还有学习的效能感,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策略等。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差生。

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对差生来说,他们最害怕老师听到他们以前的情况后,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

教师必须打消学生的疑虑,使他们能在新环境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新接班后我在开学第一次课上就简短地说:“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过去,也不想去了解它。

你的成绩过去了,错误也过去了。

老师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只相信你们现在的表现。

那简短的几句话在学生中产生了影响。

第二天一名学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的基础差,成绩一向不好,逆反心理严重,越来越不爱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

孩子昨天回家后特别高兴,说换老师了,老师说不去了解过去,只相信他看到的。

并说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了。

从家长的一番话里可以看到,这是学生萌生了进步的愿望,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想必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那名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由于他以前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太多了,当班上偶尔有个别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同学的目光都会集中到他的身上,这时他的脸涨得通红。

看来,一个人要想改正缺点,转变别人的成见是多么不容易。

当我把交了作业同学的名字一一念出来,其中包括他,他的脸上现出轻松的表情。

几次之后,同学对他的看法开始有了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差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他们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差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他们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面对“差生”,我们必须是一位真诚的教育者,要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

谁能帮我找一下熊梅编的小学生必备古诗六年级篇的诗

谢谢啦

急用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MPACC考研的管理类联考综合和公中的行测有啥区别

管理类联考考题相对比较灵活,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公和题目相对死板。

管理类联考有点像情商测试,公则是智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