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摘抄

夏想全部履历(夏想完整履历)

夏想全部履历(夏想完整履历)

《官神》夏想简历

夏想,男,汉族,1976年4月出生,燕省燕市人,1996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国,燕省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毕业,高级设计师,大学学历。

工作经历如下:

1996年~1998年任科技信息文化发展中心办公室职员 公司职员 23岁

1999年任燕省章程市坝县县委秘书处秘书 股级

1999年任燕省章程市坝县贾寨乡委副书记、副乡长 副科 24岁

2000年任燕省燕市城中村改造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正科

2000年任燕省燕市城中村改造小组办公室主任 副处 25岁

2001年任燕省燕市安县副县长 副处 26岁

2001年任燕省燕市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处 27岁

2003年任燕省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 正处

2003年任燕省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综合一处处长(其中被派往商务部交流任职三个月)正处 28岁

2004年任燕省燕市下马区区委第一副书记、代区长 副厅

2004年任燕省燕市下马区区委第一副书记、区长 副厅

2004年任燕省燕市下马区区委书记 副厅 29岁

2005年任燕省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厅 30岁

2006年任燕省天泽市市委第一副书记、代市长 正厅

2006年任燕省天泽市市委第一副书记、市长 正厅 32岁

2008年任燕省秦唐市市委书记 正厅

2008年任燕省省委常委、秦唐市市委书记 副部 33岁

2009年进入中央党校进修参加学习 34岁

2010年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副部

2010年任湘省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副部

2010年任齐省省委常委、副书记 副部 35岁

2011年任岭南省省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部 36岁

2012年任西省省委第一副书记、代省长 正部 37岁

2013年任西省省委第一副书记、省长 正部 39岁

2015年任西省省委书记正部 44岁

2020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49岁

202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30年以后,任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夏想的女人:

老婆(家长认可或默认的):曹殊黧(生子夏东)【局长女儿,父亲后来做过省委书记】,连若菡(生连夏、女连心)【四大家族之首吴家,父亲中组部部长,隐形富豪】,付先先【四大家族付家,哥哥省委书记】,古玉(生子古来,孙子古风是问鼎之人)【军事家族】

有关系有后代但没有家长明确认定但的:梅晓琳(生女梅婷)【四大家族梅家,自己省委书记】,肖佳(生女肖夏)【成功商人】

有关系没后代,没家长确认的:卫辛,严小时

暂时没关系但是关系暧昧的:宋一凡【常委女儿】,金银茉莉【黑帮老大双胞胎女儿】,

互相表白但没有明确关系的:季如兰【军事家族】

看过但没有发展的:陈艳【交际花】

(3)夏想子女:

儿子们:

嫡长子夏冬,没有从政,而是成了一个作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次子吴连夏,是美籍华人,一生生活在美利坚,是华人首富。

三子古来,同样是一个作家。

孙子古风,问鼎之人。

女儿们:

长女肖夏,掌控了凤凰传媒,能够左右未来中国1\/3的媒体,为古风的登顶出了大力。

次女梅婷,是美籍华人,并在美籍华人吴连夏的资金扶持下,成了首位华裔美国国务卿。

三女—连若菡的女儿,直接就是在美国出生的,是夏想众子女中,最正宗的美国人。

严小时并没有孩子,她自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整合了古玉的政界关系后,利用自己在政商两界的强大影响力,扶持古玉的孙子古风成了未来中国的第一个民选总统。

至于季如兰、付先先有没有孩子,书中没有提到。

季家-叶

郑家-邓

符家-刘

夏想—瞎想

宋朝度—粟和战谐书

高成松—程和维谐高

陈风—张和二谐辰

武沛勇—李和谐真

崔向—陈和来谐立

高海—杨和志谐辉

沈复明—杨和庆谐德

胡增周—张和宝谐义

古向国—王和爱谐民

艾成文—吴和显谐国

章国伟—张和国谐栋

叶石生—钮和茂谐生

范睿恒—丛和福谐奎

秦拓夫—姜和瑞谐峰

郑盛—周和谐强

杨易恒—李和谐江

叶天南—梅和克谐保

胡定—于和来谐山

林建华—葛和洪谐元

梁夏宁—杨和泰谐波

古建轩—陈和润谐儿

水天—陆和谐昊

陈浩天—汪和谐洋

于中音—俞和正谐声

关曲远—现在第一人

孙习民—孟和学谐农

米纪火—陈和世谐炬

明得谋—令和计谐划

古秋实—胡和春谐华

海德长—张和德谐江

代复盛—李和克谐强

吴才洋—李和源谐潮

何东辰—温和家谐宝

高泽世—胡和锦谐涛

宗长归—吴和邦谐国

侯昌聚—薄和西谐来

吴老—李和瑞谐环

古老—张和谐震

史老—高和谐扬

还有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型的

地理就更简单了

燕省—河北

章程市—张家口

秦唐—唐山

单城—邯郸

天泽—承德

廊市—廊坊

齐省—山东

西省—山西

宁省—宁夏

湘省—湖南

楚省—湖北

岭南—广东

下江—上海

现任安达市先源乡党委书记是叫石铁成吗

国家主席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日前笔者就黑龙江安达先源乡“坑爹书记”石铁成,漠视坑害村民谢振东一事进行实名举报北京、黑龙江,然而举报信发出后就了无音信,呈现出这里的反腐静悄悄。

邻居侵占消防通道致发生火灾无法救援,家中财产损失惨重。

村干部报复村民致谢振东家房屋出现裂缝不能住人,当村民谢振东将此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后,当时任国土办干部的石铁成说问题可以解决,并提示要求解决问题收取“好处费”,叫村民谢振东下来用电话联系谈事。

在提示索取“好处费”无果后,石铁成一路坑爹一致当上党委书记继续敷衍。

近10年的反映,安达市、绥化、黑龙江相关部门都曾留下谢振东表达诉求的身影。

然而,各种各样的敷衍,推诿伴随这个年过50的壮年汉子,特别是以安达信访局的“特殊”处理方式更让人哭笑不得。

在得知谢振东家情况后,笔者试着拨打了安达市委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很热情听完笔者的问题后,表示调查解决。

但不到两个小时就说谢振东家没事,创造了处理问题的安达速度。

在给安达政府打电话中,还没等笔者说完安达政府就将电话突然挂掉。

后笔者又给黑龙江省纪委反映,电话中的女工作人员和笔者吵架,说石铁成不归他们管,请问,如果党不管党员干部那不是任由石铁成这样的“蚊子”为所欲为了吗

笔者曾就谢振东问题和石铁成电话联系过,电话里的石铁成听说是谢振东家问题后,得意的说:“先源乡是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谢振东就是上访到黑龙江省里还是又先源乡解决,”言外之意透露“县官不如现管”。

在解决谢振东诉求中,石铁成这个“坑爹书记”怪招频出,村干部犯下的灾难要村民投票解决,后来询问谢振东女儿的工作地点以胁恐吓。

为了报复谢振东的网络求助反映,谢振东所在富强村干部还叫谢振东晚上投票选举干部。

在黑龙江的媒体上,相关官员为了为老百姓谋求幸福、主持公道忙的不亦乐乎。

但是,一个小村民10年诉求得不到依法公正解决让人情以何堪

都说实名举报优先办理,要给群众一个公正的答复,让群众感受到阳光。

笔者就谢振东遭遇对石铁成的举报发出10封举报函,然而,信件发出后就犹如石沉大海,了无音信。

不知是石铁成问题特别严重

还是所反映问题太小得不到官方重视

还是又是一起雷声大雨点小的毛毛雨

老虎吃人该打,苍蝇污染环境也该打,“坑爹书记”石铁成既领取纳税人血汗、又玩弄权力的蚊子更应该拍,目前谢振东全家为了生命财产安全寄居别人屋檐下,如石铁成这样的蚊子不该拍,在以后的日子里百姓维权还会成为下一个谢振东。

展开

宣汉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有哪些?(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

截止2019年,宣汉县县委书记、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副县长名单为:

一、县委书记:

唐廷教,男,汉族,1970年6月出生,四川大竹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四川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2019年任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汉县委书记。

二、县委副书记:1、冯永刚

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四川通川区人,在职研究生文化,理学学士,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1994年11月加入中国,1995年7月参加工作。

2019年任宣汉县委副书记、县长。

2、李文章

男,汉族,生于1977年9月,四川万源市人,在职大学学历,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6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3月加入中国。

2019年任宣汉县委副书记。

3、夏英

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竹人,2004年4月入党,2005年9月参加工作。

2019年挂职宣汉县委副书记。

三、县长

冯永刚,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四川通川区人,在职研究生文化,理学学士,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1994年11月加入中国,1995年7月参加工作。

2019年任宣汉县委副书记、县长。

四、副县长1、杨轶

男,1979年8月出生,四川渠县人,汉族,大学学历,2002年1月加入中国。

2019年任宣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2、吴红卫

2018.06至今 任宣汉县委常委,宣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3、鞠鹏

男,汉族,生于1979年11月19日,重庆市人,2003年6月加入中国,2003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2018.10至今任宣汉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4、万百勇

男,汉族,生于1970年6月,四川渠县人,1994年10月加入中国,1995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师范学院政法系毕业,大学学历。

2016.07任宣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兼)。

5、马兵

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宣汉县华景镇人,1995年10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2019年任宣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6、李均林

女,1996.03—2006.05 渠县人民检察院工作,2019.01任宣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7、王德春

男,汉族,生于1971年12月,宣汉县红岭镇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国,1990年8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2019年任宣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8、胡锐

男,汉族,1986年9月生,湖北安陆人,2007年11月加入中国,2017年9月参加工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研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

2018.01至今,宣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东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其间:2018.05起任县政府党组成员)。

9、仲佳爱

男,汉族,生于1985年5月5日,甘肃民勤人,2014年12月加入中国,2015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2019年任宣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宣汉-领导之窗

中国人口最小的乡镇在中国哪个乡镇人口最少

中国最小的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个偏僻的山区,是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玉门乡。

多年来这个乡只有父女3个人,不过现在已经发展扩大至27个人了。

玉麦乡(亦称玉门乡)玉麦乡,以前当地叫「玉门乡」,现在国家正式定名叫「玉麦乡」从1985年至1995年,住户仅边巴次仁一家,父亲是乡长,两个女儿是乡民。

后来,县里为玉麦乡派来了一名乡党委书记,父亲桑杰曲巴退休,大女儿卓嘎任乡长,一名医生兼任教师和副乡长,住户数由原来的1户增加到了3户,全乡18个人,这是玉麦乡1996年的状况;到2004年,住户数由原先的3户变成了7户,人数由18人增加到了27人。

即书记一家有3个人,医生一家4个人,乡长卓嘎一家5个人,央宗一家3人,开小卖部的一家3人,从扎日乡搬迁进来的两户共9人。

李达的人物生平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永州市)一个佃农家庭。

刚满5岁时,李达就跟着父亲识字,7岁时拜前清秀才胡燮卿为师。

他天资聪颖,除了熟读老师指定的教材外,还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同时对数学和自然常识也特别喜爱。

1905年春,在父亲与胡燮卿先生的陪同下,15岁的李达去永州府投考零陵等八县的最高学府永州中学。

考试时,因为李达年纪小、个子矮,又是乡下人打扮,因此引得许多人围观,考官费了半天劲才把围观的人赶走。

结果,李达的数学考了满分,八股文却考得不是很好。

省里派来的主考官不愿录取李达,在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的一再请求下,李达的名字才被排在被录取者的最后一名,并获得公费待遇。

进校后,入学时考得第一名的朱保善比李达大五六岁,他常当众挖苦李达成绩太差,因此李达暗下决心要刻苦学习,到第一学期结束时,李达的成绩已跃居年级第一名了,以后每学期李达都保持着第一名的成绩。

1909年李达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并立志教育救国。

可到了1912年秋,因学校暂时停办,李达只得回到湖南。

他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又分别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和湖南优级师范读书。

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

留学第一年,李达集中精力学习日语、英语、德语,因用功过度,患上肺病,于次年回国养病。

在养病的3年中,李达与人合伙开了家药店,做了3年药商。

1917年李达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并立志“实业救国”、“科学救国”。

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也是日本5个国立学校之一。

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凡是考进5所日本国立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算官费生。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达受到很大鼓舞,他开始偷偷阅读马列主义书籍。

五四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回国请愿的失败,给李达的打击很大,他意识到在政府的统治下,“实业救国”、“科技救国”都是行不通的。

1919年6月李达毅然放弃了理科专业的学习,开始专攻马列主义。

期间,李达为国内的进步报刊撰写了大批有关马列主义方面的文章。

1920年夏天,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回国。

他先去上海拜访了陈独秀,得知陈与李汉俊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陈独秀的邀请。

为了工作上方便,李达住在了《新青年》杂志社里。

李达后来回忆道:“我回到上海以后,首先访问陈独秀,谈起组织社会革命党派的事,他说他和李汉俊正在准备发起组织中国,就邀请我参加,做了发起人,这时的发起人一共是8人,即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当时在日本)、杨明斋、李达。

每次开会时,吴廷康(即维经斯基)都来参加…”期间,李达还以留日学生理事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博文女校的中国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学联有时跟女联在工作上有些来往。

女联即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徐宗汉乃同盟会元老黄兴的夫人。

不久,李达在徐宗汉那里结识了她手下做文秘工作的一位小姐,眉清目秀,知书达理的王会悟。

两人相识后彼此很快产生了爱慕之情。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愈秀松在《新青年》杂志社开会,正式成立了上海“”即上海主义小组,并推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

然后上海主义小组积极联络在全国其他地方筹建的主义小组,还制定了《中国宣言》。

1920年12月,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的邀请,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主任职务,其总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两人通过通信商谈一些重大问题。

然而1921年2月间,关于在党内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的问题上,二人在通信中互不相让,分歧越来越大。

李汉俊主张地方分权制,陈独秀则主张中央集权制,李达在其间尽力调解,强调刚刚成立,大家要加强团结。

但调解没有任何结果,后来李汉俊愤然辞去了代理总书记的职务,《新青年》也被迫停办,李汉俊把党员名单及所有文件都交给了李达,要李达代理总书记职务。

这样,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着“总书记”的职务并担负“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这期间,为了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李达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道,对国内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为了建党的需要,《新青年》被改为公开的机关刊物,从1920年11月7日开始,上海主义小组又创办了半公开的、政治性很强的《》理论月刊,而11月7日正是3年前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的纪念日。

也就在这时,李达与王会悟在既是陈独秀寓所又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渔阳里二号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为李达和王会悟操办婚事的是陈独秀夫人高君曼。

新房也成了《》月刊编辑部所在地,该月刊由李达担任主编,出版后受到主义者的广泛好评,发行量高达5000份之多。

可当时《》月刊经费十分困难,李达就把自己写的稿子卖给商务印书馆,稿酬用来办刊。

有时工作紧张,李达自己一个人承担了从写稿到发行的全部工作。

期间,李达每周还要为上海主义小组的成员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为他们编写讲义。

1921年7月《》月刊在出版发行6期后停刊,后来李达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据《包惠僧回忆录》所述:“一九二一年六月间,第三国际派马林为代表,赤色职工国际也派李克诺斯基为代表,先到北京。

北京支部负责人张国焘同马林等到上海与临时中央负责人李汉俊、李达等商谈发展党的工作问题,并决定在上海召集全国代表会议。

后来,李达对此事也有回忆,据他的《中国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所述:“六月初旬,马林(荷兰人)和尼可洛夫(俄人)由第三国际派到上海来,和我们接谈了以后,他们建议我们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于是由我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表二人到上海开会,大会决定于七月一日开幕。

马林还带来了开会经费,每一位参会代表寄发给路费100元,会议结束回去时再每人发给50元。

因为上海当时已成为中国的联络中心,所以会议决定在上海召开,每个地区派两名代表,不考虑每个地区党员人数的多寡,即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日本共7个主义小组。

因为法国路途遥远,信件往返及代表赶来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就没有给法国主义小组寄发邀请信。

信及汇款由“二李”(李达、李汉俊)分别寄出,各地的小组商议派出代表来上海开会。

“一大”会址的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都是李达负责的,他的新婚妻子王会悟是上海女界联谊会理事、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妇女声》杂志社编辑,在上海认识不少人,李达便提出让她帮忙。

王会悟立即想到了博文女校的校长黄绍兰。

黄绍兰早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黄兴出任南京留守处主任,黄绍兰曾在黄兴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1917年来到上海,担任博文女校校长,并聘请黄兴夫人徐宗汉为校董事长,而王会悟又曾是徐宗汉的秘书。

黄绍兰的丈夫黄侃是北京大学文学系著名教授,两人的家就在博文女校里。

当时正值暑假,学校基本空着,当黄绍兰听王会悟说“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要借此住宿时,就一口答应下来,因为人员不是很多,就只租了女校楼上的3间房。

包惠僧对此回忆:“付了两个月的租金,只住了二十天左右。

交房租是我同黄兆兰(黄绍兰)校长接洽的。

在暑假中仅有一个学生,房子很多,学校里没有什么人,很清静。

我们住的是楼上靠西的三间前楼。

然后王会悟又买了几张芦席,以备到会的代表打地铺用。

紧接着,她又开始为选择开会的地址忙碌。

她首先想到了与博文女校紧邻的李公馆。

李公馆的主人是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他是同盟会元老,当时正与夫人外出旅游,公馆内只剩下李汉俊、薛文淑、年幼的李声韵(李书城与妻子甘世瑜生的第二个女儿)及一名40多岁的厨师和一个30多岁的安徽籍保姆。

薛文淑此时不到15岁,不懂世事,她是上海松江县人,因生活窘迫四处卖唱谋生,在广州偶遇李书城,李听说她是上海人,便对她说:“我家在上海。

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到我家来找我。

1920年春,14岁的薛文淑来到了上海,李书城收留了她,让她寄居在他家。

后来李的妻子去世,39岁的李书城便和15岁的薛文淑结了婚。

于是,会址就这样被选定在了李公馆。

李达首先接待的是第一个到达上海的北京主义小组的代表张国焘。

李达在张国焘的记忆中“是一个学者气味很重、秉性直率的人,有一股湖南人的傲劲,与人谈话一言不合,往往会睁大双目注视对方,似乎怒不可遏的样子。

他的简短言词,有时坚硬得像钢铁一样”。

据“一大”代表陈潭秋回忆:“一九二一年的夏天,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的楼上,在七月下半月,忽然新来了九个临时寓客。

楼下女学校,因为暑假休假,学生教员都回家去了,所以寂静得很,只有厨役一人,弄饭兼看门。

他受熟人的委托,每天做饭给楼上的客人吃,并照管门户。

不许闲人到书房里去,如果没有他那位熟人介绍的话。

他也不知道楼上住的客人是什么人,言语也不十分听得懂,因为他们都不会说上海话,有的湖南口音,有的湖北口音,还有的说北方话…”这“九个临时寓客”是:、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包惠僧。

包惠僧刚到上海那天,住在渔阳里2号,后张国焘叫他搬到博文女校去。

据包惠僧回忆:“当街的两间中靠东的一间是张国焘、周佛海和我住的。

张国焘也不常住在这里,他在外面租了房子。

邓中夏到重庆参加暑假讲习会路过上海,也在这间住了几天。

靠西的后面一间是王尽美、邓恩铭住,是住在靠西的一间。

这房屋很暗,他好像是一个人住。

除了睡在一个单人的板床,是两条长凳架起来的,我们都是一人一张席子睡在地板上,靠东一边的几间房屋当时是空着的。

当时受到“特殊照顾”的原因是,一是他个子较高,二是他睡觉时爱打呼噜。

1921年7月23日“一大”开幕,7月24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李达代表上海发起组报告了自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工作。

7月25日至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等起草党的纲领及以后的工作方案,7月27、28、29日又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

不料7月30日晚8时,正在开第六次会议时,突然闯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的国际代表马林立即宣布停止开会,现场只留下李汉俊与陈公博,其他人迅速分散。

不多时,十几个法国巡捕就进来搜查了。

看来会议已不能在上海继续开了,当晚12时多数代表集聚在李达的住处,商议该如何继续开会。

王会悟十分热心,她提议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场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嘉兴是王会悟读过书的地方,那里情况她十分熟悉。

7月31日清晨,王会悟乘头班车先到嘉兴,租了一条游船并点了一桌酒席。

上午10时代表们到了嘉兴,王会悟扮成舞女望风,一旦发现异常,代表们就假装打麻将。

继续举行的会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中央局。

李达因负责“一大”的筹备工作,又是上海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曾著译过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被选为宣传主任;张国焘因主持召开“一大”,擅长社会活动,被选为组织主任;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有很高的声望,书记非他莫属。

“一大”就此结束。

“一大”后,李达分工负责中央局宣传工作,后又担任上海平民女校业务主任(校长),并主编《新时代》杂志,成为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

根据中央局决定,1921年9月1日李达组织创建了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社址就设在李达在上海的寓所内。

为避免帝国主义及北洋政府的搜查与破坏,凡是人民出版社的书刊都故意印上“广州人民出版社”的字样,社址也印上“广州昌兴新街26号”。

这个秘密出版社主要印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李达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时甚至要一个人承担书籍的编辑、付印、校对、发行等工作。

成立后,决定培养一批妇女干部。

为此李达与陈独秀商议,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女校。

李达与夫人王会悟商量,让她去找上海女界联合会会长徐宗汉,以联合会的名义出面筹建。

李达看到其住处后有一处院子正急于出租,就拿出自己的工资及稿费50元交了租金。

1922年2月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贫民女校在上海诞生了,学校的负责人就是李达,其公开身份是校务主任,王会悟协助李达处理学校行政事务。

这所学校规模不大,就是一栋二层楼房,教室、工场、工作间、宿舍都在里边,其中楼上的两间是教室。

学校分高级、初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0人,后来...

李言的李言秩事

李言1911年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稠门村,缙云县地处浙西南的贫困地区,那是一个非常闭塞山区,海拔一千多米,离县城六十多华里,加之缙云的土话是浙江话中最难懂的,所以解放前村里的好多人都从来没去过一次县城。

李言早年丧父,留下兄弟三人,李言最幼,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两位兄长深感不识字的苦处,于是将李言送到村里唯一的一所私塾去读书,因为李言自幼聪明好学,深得先生赞赏,于是他的哥哥认为造就有望,就继续送李言到外村去读高小,高小读完后,家中已无力再供他读书,但是他还是靠借钱考入丽水初级师范,以后转入金华高中师范科,那时李言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吸收知识的语露和阳光,他深深感到教育太重要了,只有教育才能救中国。

李言听说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一所新型的湘湖师范学校,十分兴奋的向往,于是毅然前往,虽然无钱交学费,但却获准可以半工半读入校学习,课余时间帮助图书馆工作。

湘湖师范坐落于钱塘江畔,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行合一”形成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科学与并重的独特风格。

李言来到了湘师,就像进入新的天地,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业外,每天协助程长源(著名的图书学专家)管理图书,程长源看他勤奋负责,以后将图书馆的工作全部交给了他。

在图书馆中爷爷读了大量的书籍,成了湘师最早的2个党员,那时李言刚刚21岁。

李言在随后的日子里,以教学为掩护,到过杭州闹市区撒过传单等活动,先后在雅庭小学,衢县乡村师范任教,后来又到了惠阳象山师范校长,一面教学,一面生长,并且暗中营救被捕同学。

在暑期讲习班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他站起来慷慨激昂地做了“团结抗日,反对投降”的演讲,全场热烈鼓掌。

36年夏,他在杭州向别人借了一本名为《列宁主义问题》的书,书未看完又要动身去上海,于是将书寄给已回缙云老家的爱人褚怡,准备日后再看。

不想书信被扣,被警察以嫌疑的名义抓走了,经历了半年之久的牢狱之灾。

幸而在多方营救下终于出狱。

抗日时期,李言到了延安,先到了陕北公学,随后担任了一系列的领导工作。

那时他的爱人褚怡正在金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抢救战地流浪难童,她将大儿子李文俊送到了保育院,二儿子李文杰和女儿李文放留在老家,冲过了封锁线也到了延安,于是在延安生下了三子李延燕。

在延安,李言作过延安马列学院保卫委员、延安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央党校秘书长。

由于战争年代颠沛流离,三子李延燕被寄送在当地的农户家里。

解放战争时,李言转战东北各地.

解放后他但任过东北铁路局局长,辽宁省检察院检察长,辽宁省公安厅厅长,丹东市市长兼市委书记。

十年浩劫的时候,他也受到了无情的迫害,并且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两根肋骨,几乎有生命危险,好在驻丹东的部队保护了他。

平反后他继续主持丹东市的领导工作,晚年的李言又回到了北京。

在李言病重期间,中央领导及社科院的院长多次亲自问候和探望,著名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为他连续作了9个小时的手术,在医院的精心护理下,李言的病情一天好转了,他说,“我相信会康复,明年到中央党校学习”但是两年后,家人接到电报,告知李言病危,于是家人火速抵京,对李言做最后告别。

李言还是离开了,他生前遗言,要将他的骨灰一半撒在湘湖师范附近的钱塘江,一半撒在流过丹东市的鸭绿江,前者是他生命的起点,后者是他工作最久的地方。

一九六九年夏,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对我们知青来说是最为高兴的日子了,因为终可以扔下地里的活—散玩儿啦。

中午饭搞点儿啥“嚼沽”改改馋

又是挨过来的一天,一十二个十六七的小青年七八凑地凑了五块三毛钱,从贫下中农那搞来了鸡鸭蛋,厚着脸皮再要点儿“吗儿五”的,也算上是弄得够塞足牙缝的一桌“大餐”了。

女青年王枝杏正熬着一锅“二糊涂头”馇子粥,男青年几个忙里忙外地有帮她烧火的,洗菜的,没事做了的就呛舌头:“饭快点儿好,赶着炒下酒菜喱

离供销社二十多里路,打酒是不可能了,是谁查落了能从哪个农民家借来了一瓶酒。

万事俱备,只问时间喽。

这时由开着的门走进一位年有半百,身材不高、显很壮实的长者。

他一身藏兰“更生布”(粗布)衣裤,高高挽起了裤腿,脚蹬一双解放鞋,脸膛黝黑,脸盘略圆,摘下印有“五七干校”醒目红字的草帽,现出一脸吟吟灿烂的笑。

“你是李言巿长

我们有的人还真没有见过李言市长,先有人楞征,但一眼就被王枝杏给认出了。

随着一声喊叫,青年点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

“李言市长,没吃饭吧

正好我们改善。

哎,谁再去社员家搞点儿菜来

李言市长问过我们好,然后斌斌有礼,用草帽向后一指:“这么多人,管得起吗

大家不约而同地目光看去,人零散地一个个往屋里走进。

一、二、三、四…一共数过了加上李言市长,共是二十人,都进来把我们青年点三间房的炕上地下装得满满的。

他们一行是从“草河五七干校”来我们大队搞调研的,由我们队是把头的,又听说是青年点,就首而先入了。

这么多人,虽是应了李市长的话,我们确实是管不起好饭好菜,但像这饭锅里的“二糊涂粥”,还是能管得起的,顶多再做一锅不是的。

于是大家还是苦苦相留,都是家乡人嘛。

要不就把李市长单独留下。

“留我

你们想让我脱离群众

李市长别是一番风趣的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李市长:笑得自然、洒脱,那份慈祥铺满他那黑红而风光的脸膛。

第一印象的李言市长,竟是这样一个淳朴、健康、慈祥加微笑的老者。

临走时,我们一个个争先抢握李市长的手,多多的话就是让他再来,什么时候来。

李市长说一定来,但得先去大队报个到。

这时他见锅里炒出了菜,说:“这回我真的要做一件脱离群众的事喽,尝一口。

就一口啊。

他接过筷子,夹过一口土豆片炒臻蘑送进嘴里然后,直夸好吃。

“李市长,还有炒鸡蛋和咸鸭蛋。

“不行,不行,说的就是一口,再说了,我们是有原则的—‘五不吃’。

大致上的“五不吃”是:鸡、鸭、鱼、肉、蛋,无非也都是些不允许在老百姓家吃好的罢了。

“李市长,‘五不吃’有了新的规定。

李市长有感愕然,当听完小青年说完后,开心地笑戳着那小青年:“你呀,小鬼滑头。

“五不吃”的新规定:苍蝇不吃,臭虫不吃,跳蚤不吃,虱子不吃,蚊子不吃。

李言市长第二次来我们点是在第三天的下午,外面的雨下得不大不小,整整与我们交流座谈到掌灯。

我们既开心,而又耍了不少的噱头。

“李市长,我们是‘八三一’的。

“我们是大联合。

“我们要打倒李言!“坚决支持李言站起来闹革命

李言也是被闹得苦笑不得,他只顾抽他的烟袋,烟丝缕缕悠悠的向空气中施放,让大家闻到好香的香气啊

看上去李市长仍是那么执着地笑容满面。

男知青们虽没一年的下乡史,但几乎都出息成了体统的烟鬼。

“李言同志,抽的烟咋这好这香呢

来一袋呗。

李市长款款相让。

一个上来还算守了规矩,二个上来就没了正性,三四个一轮,转眼间就把一口袋烟分了个精光。

还算也大方,给李市长的烟包呛了鼓鼓一包老旱。

李市长说他可吸不了这老旱,小青年又给他换上洋烟叶,一直是在李市长同我们相处近有半月光景,他都是以此烟度日的。

我们同李市长提及生活苦,李市长讲起了他十六岁去延安参加革命时,还吃不饱呢。

男同学们一碗南瓜汤不够吃,就也小孩子似地跟女同学要。

临别时,李市长送予了我们一本关于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学习材料,有人要李市长签字。

李市长写下:愿你们在无产阶级继续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

十几只手一齐去抢学习材料,瞬间将它夺了个七零八碎,又一次地让李市长苦笑不得。

李市长在我们青年点吃的最后一顿饭是牛肉馅饺子。

队里有头一年生的小牛犊从崖上掉了下来,队长来说要我们弄回来吃。

好久没挨到荤腥了的我们这还不快,抬回由一男生用菜刀足足杀了半个多小时。

天一落黑,李市长和我们盘坐在炕上边吃饺子边唠嗑,一直说到了深夜。

过后,李市长又回到了原工作岗位,再听说他去了北京任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再有的就是我们对他,和他和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日子里。

过去了的沧桑鉴证—风城县石城公社康家一队。

有时我在想,这也不知道是因了多少年的缘分才让我们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市长。

我们是幸运的。

试想,还会有这样的市长吗

“那是秋天的雨后,我急匆匆地奔向北京协和医院,踏进一间单人病房,墙上的时钟指向八点,只有护士在值班,一切静悄悄,床上躺着一位面色苍白的老人,床头病历卡上写着:‘李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壶腹癌’。

这就是我的父亲。

我一生中,这是第四次与父亲相处较长的时间,怎会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

过去,我看到他总是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地工作,显得年轻而有活力,他不知疲倦地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躺下了。

每当我来到病床前,他总要用些时间吃力地讲述对过去的回顾和体验,使我有了较系统了解的机会,今晚,他略显激动地说:‘要记住,永远坚持为人民做好事,不仅你们要这样做,更要教育子女也这样做。

爷爷在我的印象里永远都是充满活力的。

爷爷那时很忙,我与他在一起的时间很短。

爷爷曾送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毛笔,另一件是一套少儿版的《三国演义》,他老人家也许不会想到这两个礼物会演变成以后影响我一生的两大爱好,一个是书法,一个是读书,这两个爱好我都嗜之如命。

爷爷的书法也很漂亮,有些类似于的风格,只是在我小时候,以为只有颜、柳那样规规矩矩的字才是好字,而不懂得欣赏奔放遒劲的气势和笔力。

爷爷晚年时曾到大连棒棰岛宾馆住了两个月,那时是他原定是上青岛的,但他还是上了大连,那是一生中我与爷爷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虽然那时我还没上小学,很多事都记不清了,但对我的影响却很大。

那次见面使我记住他的和蔼可亲,使我突然发现平凡与伟大可以如此轻易的共存于同一个人,并隐隐约约的在计划着如何去走自已的一生。

那时也是一个夏天,他先到我们住的那个大院住了几天,那时街坊临居们家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象过节一样,都来欢迎他,爷爷就挨家去拜访,和他们亲切的交谈。

一次爷爷问我,长大想干什么

我没有正面回答,而只是对他说“我将来 不想做官,只想做事。

他却对这个没有志气的回答大大的表场了一番,而且还在邻居中巡回宣扬,弄得我头一次感觉到不好意思起来。

我当时并不明白这一句无心的话为什么引起了他如此的重视,并且还要当成一种荣誉到处去宣扬

爷爷的性格是随和的,乐观的,的,平易近人的,而且言谈举止有着极强的感召力,爷爷口才极佳,很喜欢和别人聊天,据说他原来的名字叫李蕴章,后来他认识到语言的重要,就改名李言。

那时我家在一个中学的大院里,我随着爷爷摇着扇子到树下乘凉,他顺便到了几个教室和学生们聊天,学生们并不认识他,而且教室也不让外人出入,但只要他一进去,学生们就不知不觉的围了上来,静静的听他讲话,我当时跟在后面,感觉到十分奇怪。

爷爷那时在海里让我抱着救生圈教我游泳,但我直到现在还没学会(游不远,不太会换气);记得那时棒棰岛的蝉很多,而且很笨,一般只落在梧桐树很低的地方,我轻易的就捉了好多只,那种有趣还记得。

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功臣

缅怀我的舅爷—丹东市长李言

李言(1911-1984年),原名蕴章,乳名锦标,1911年辛亥革命时出生于稠门李汝温家庭,父亲英年早逝,两位兄嫂把他抚养长大,培养念书。

他自幼聪明过人,每次考试名列前茅,老师非常喜欢他,时常接济他的生活。

后来他才知道湘湖师范的这位老师,是地下党员,给他讲革命道理。

在一次党的活动中不幸被派抓捕入狱。

临刑前还嘱咐妻子把李言培养成人。

师母照常接济他,直到有一天,师母拿出一封信,方知老师已经牺牲了,李言看了信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捧着师母刚刚给的二十元钱发奋自强。

他用这仅有的二十元钱熬过了六个月时光,终于毕业了,成为湘湖师范的教师。

他教课热情善诱,并同情贫苦学生求学,资助穷孩子求学经费,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眉清目秀、谈笑风雅的老师。

李言在湘湖师范地下党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他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热情传播马列思想,是广东惠阳乡村师范创始人之一。

1931年,李言唯一的姐姐李仙葩正值豆蔻年华,撇下周岁的儿子撒手人寰。

婆家无力抚养,从此,李言及母亲承担起抚养外甥的义务,供念书,引导走上革命道路。

后来在浙南抗日游击队里当司务长。

解放后,又送到沈阳市公安局工作,成为司法部门的骨干力量,也就是我的父亲蔡兆康。

李言频繁的革命活动,被特务嗅觉。

1933年暑假,因侄儿李文成湖中溺死,回乡吊丧,被叛徒告密抓捕入狱。

关在杭州陆军监狱里,一切亲友不得接见。

李言的大舅哥褚

致家长一封信关于廉政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从电视和书报上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的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廉洁,才有家庭的幸福,才有社会的和谐美丽。

人们常常说“身廉一世清,家和万事兴”。

为了我们家庭的廉洁和幸福,我们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爸爸、妈妈你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秉持原则,时时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严治家,自觉做到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份之礼,不让不正之风进家门,用实际行动搞好家庭廉洁。

而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好好学习,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遵守校纪班规,做一个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喜欢的廉洁孩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都做廉洁家庭的好成员吧

使家庭成为廉洁教育的第一课堂,成为拒腐防变的第一防线,为营造廉洁社会出一份力。

祝你们: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你们的儿子\/女儿

2014年4月x日

王苏芬的个人履历

王苏芬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革命老根据地—陕北。

爸爸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是革命老前辈。

其父亲为我国的无线电发报,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的妈妈是八路军中,闻名遐迩的民歌手。

童年时代,她随父母南来北去,走遍了半个中国。

1931年夏,中央苏区有了第一部电台。

一位在校大学生听从党组织的召唤,毅然放弃学业,改学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部电台的创建工作。

为了隐瞒他去苏区的真象,避免家庭受牵连,托朋友给家里报“死讯”…

这位令人敬仰的老红军名叫王逸群。

今年,是王逸群先生诞辰100周年。

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的无线电发报,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革命前辈,让我们跟随王逸群先生的女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苏芬女士,穿越岁月的风尘,去感受王逸群先生戎马一生的传奇人生。

王苏芬记得,1930年春天,组织上找她父亲谈话,要求他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征求他的意见。

就像《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暗算》中的情节一样,战争时期,电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收报发报,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地下工作,危险系数极高。

而且对于王逸群来说,电台、无线电发报是个全新的、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如果要学习使用电台,就要放弃大学学业,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王逸群认为,党能把这么至关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本身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信任。

即使风险再大,也要接下电台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中断大学学习,改学无线电通信技术。

当时,中央特科派伍云甫来教他,发给他一台练习机,和一套英文字母的电码符号。

他每天背记、练习,从不间断,直到把26个英文电码背得烂熟。

后来,伍云甫每周来一次,有时由王逸群拍发,伍云甫纠正他的动作;有时伍云甫拍发,给王逸群示范。

伍云甫除了教王逸群收发报外,还和他交谈思想,给他传达党的指示,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组织上还按月发给王逸群生活费,对他非常关心。

到1931年春天,因伍云甫另有任务,上级改派王子纲来教他。

1931年4月,由于领导中央特科的顾顺章突然叛变,上海机关遭到派的大肆破坏,为保存有生力量,组织上决定在特科工作和学习过的同志必须撤离,5月,王逸群与曾三、岳夏等人由党内交通员秘密护送,绕道香港,经汕头、大埔、永定、上杭等地进入江西中央苏区。

《大学》中有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当初为了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来,王逸群抛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庭。

此次,为了避免家庭受牵连,到中央苏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托朋友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报去的,并不是什么平安,而是王逸群的“死讯”。

信以其朋友的口吻告诉他的家人,王逸群已经跳入黄浦江离开了人世…王逸群就此从他的家庭中消失,再也不会有人去打听联系他。

他用这样的办法来隐瞒自己去苏区的真象,保全了自己的家庭。

从上海派到苏区的同志,任务是建立上海与苏区中央局的无线电联络。

王逸群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部电台的创建工作。

他们从1931年夏季开始,就日以继夜地在收报机上寻找电台呼叫的信号,但一直没有效果,要从成千上万个呼叫声中,分辨出电台的呼号,真像海底捞针那样难。

大家的心情都由于找不到中央台而非常焦急。

一直到了秋天的一个晚上,曾三值班,王逸群协助值班,他们终于听到了电台呼叫的信号,并沟通了联络。

这是几个月以来,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

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立刻唤醒了睡梦中的同志,大家欢欣鼓舞,欢呼庆祝,幸福地渡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

王苏芬回忆说,“九·一八”事变后,在我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下,许多官兵要求北上抗日,对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形势下,26路军17000多人,在党员赵博生和73旅旅长董振堂领导下,于1931年12月14日,举行了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受和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这个部队起义不久,军委电台伍云甫就派王逸群调任红五军团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

王逸群到任后,主动同原来的报务和机务人员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以及他们的要求。

经过一番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五军团的无线电人员大多数了解了红军的任务和宗旨,以及红军军队的管理方法,许多人都表示愿意留下来。

在做好军团部无线电台工作的同时,王逸群还对十三军、十四军、十五军收发报机的安装和人员配备也作了详细的检查,使各军和军团间、军团和军委总部间建立了顺畅的无线电通信。

1936年春,受党组织委派,王逸群调到西安参加对东北军的工作。

全民抗战开始后,王逸群先后被调任八路军总部科长、晋东北地区特委书记、冀中军区整训部队三十二团政委、十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逸群先后担任热河省委宣传部长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副政委、四野南下工作团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王逸群转业,由中央任命为国家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局长。

在任职期间,揭开了东川矿区大规模勘探的序幕。

此后,王逸群还历任过国家地质部南方总局副局长、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全国地质资料局局长等职,直到离休。

1986年,因病于1月25日在京逝世,终年77岁。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彭真、聂荣臻、黄克诚、程子华、杨成武、王鹤寿、何长工等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王逸群遗体告别仪式上送了花圈。

1、《学唱南音的体会》发表于1986年 中国音乐

2、《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体会》发表于1987年 中国音乐第三期

3、《怎样演唱古典诗词歌曲》发表于1995年 北京音乐周报

4、《怎样学歌唱》声乐讲座 发表于1997年 中国唱片出版社

5、《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韵味》发表于2000年 北京音乐周报

6、《松弛是歌唱的灵魂》发表于2001年 北京音乐报

7、《松弛是歌唱的灵魂》

《声乐演唱中的科学性—美声、民族、通俗的教学法》

《怎样培养通俗歌手》

《古典诗词声乐讲座》

《演唱古典诗词的体会》

《学唱南曲的体会》发表于2002年 民族、美声、通俗、古曲的歌唱方法1、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五首古曲并向全国播放,广播歌选选登了古曲《忆王孙》《西江月》

2、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曲十首

3、1988年,中央电视台《艺苑之花》录制王苏芬演唱的三首歌曲

4、198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曲十首,北京音像公司录制古曲十首

5、1989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王苏芬专题《声乐之梦》介绍了8首歌

6、2000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曲十首

7、2000年,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播放了王苏芬演唱的古、歌曲六首,同年,中央电视台国际台《文化长廊》向全世界播放了王苏芬演唱的古曲、歌曲

8、2001年,中国教育台三台播出王苏芬声乐讲座12讲,播出时间三个月

9、1998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王苏芬的声乐讲座上、下集全国发行

10、2001年,中央电视台《空中大舞台》介绍了王苏芬演唱的二十几首古曲、歌曲,长达一百分钟

11、200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音像公司出版了王苏芬的声乐讲座《怎样学唱歌》

12、2001年,中央电视台《音乐桥》介绍古曲《忆王孙》并播放她演唱的古曲

13、2002年,《音乐桥》再次播放古曲《西江月》及演唱

14、2003年,《音乐教室》名人教歌,王苏芬教授较长乐古曲《别董大》、《西江月》并播放了这两首古曲的碟

15、2004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像公司出版的王苏芬教授的《快乐学唱歌》

16、2005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告诉你》播放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特点共四讲两个多小时

绝对权力的剧情简介

2001年5月,镜州市委书记齐全盛(唐国强饰)的夫人高雅菊(梁玉瑾饰)、女儿齐小艳(刘蕾饰)和市委常委林一达(张玉饰)、白可树(李进饰)一夜之间同时被省委审查。

负责查处此事的是原镜州市长、现任省委副秘书长刘重天(高明饰)。

刘重天和齐全盛当年搭班子时对于如何规划建设镜州产生过尖锐矛盾,造成了市委、市政府“一城两制”的局面。

齐全盛跑到省委要绝对权力,以实现再造辉煌的钢铁意志。

当时的省委为了让齐全盛放开手脚搞改革,将刘重天调离了镜州。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刘重天的夫人在调离搬家的途中遇车祸瘫痪,儿子死亡,刘重天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因此,刘重天带着省委调查组的同志查处镜州问题,让齐全盛从思想上难以接受,由此认定自己会遭到陷害。

齐全盛十分自信,他从来没为自己夫人、女儿批过条子,做人堂堂正正。

更重要的是,镜州在他押上身家性命的拼搏中崛起了,经济名列全省第一,他也得到了镜州老百姓真诚的支持和爱戴。

然而,一片辉煌的镜州问题相当严重。

现任省委书记郑秉义(李士溪饰)和省委副书记李士岩(夏宗佑饰)坚定不移地支持刘重天。

在镜州问题查处期间,派刘重天协助齐全盛主持镜州的全面工作,为办案扫清障碍。

郑秉义充分肯定镜州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同时指出,一个人不论官当得多大,贡献多大,都没有什么绝对权力,都是人民的公仆。

权力不受监督,就没法不出问题。

果然,齐全盛的夫人高雅菊有二百三十万巨款来源不明。

省委研究后,请齐全盛到省城“临时休息一下”,等待调查组进一步搞清问题。

齐全盛郁愤难抑。

刘重天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有因为和齐全盛有历史恩怨,就背着省委另搞一套。

高雅菊被审查,齐小艳在审问时出逃,使他握有难得的优势。

但每当审查出现不正常苗头时,刘重天总是提出及时的警告,决不能把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反腐倡廉演变成一场个人争斗。

对齐全盛调查的结果表明,齐全盛之女齐小艳享有的特权和齐全盛夫人高雅菊的经济问题与齐全盛本人没任何关系,全是白可树、赵芬芳(斯琴高娃饰)等部下背着齐全盛干的。

连高雅菊那二百多万都是退休后在股市上炒股票所得,涉及的干部家属有一批。

分子白可树等人开“老鼠仓”,让国营蓝天集团亏了六个亿,手不沾腥便“发财致富”了。

刘重天深感震惊。

在七年前另一场廉政风暴中被打下马的刘重天的秘书祁宇宙竟然在监狱里大搞特权,通过干警把电话打到了刘重天那里,要刘重天趁这次查处镜州大案,将齐全盛和齐全盛的势力赶尽杀绝。

刘重天盛怒之下要求省司法局严肃查处,激起了祁宇宙和违纪干警的报复,祁宇宙突然举报,说当年收受五万股蓝天股票的是刘重天,他是代刘重天受过。

举报信不但寄给了省委各常委,还特意给齐全盛寄了一份。

在省城“休息”的齐全盛手捧这颗“炸弹”面临抉择,是将它轰向刘重天,还是实事求是,齐全盛面临着政治道德和人格良知的双重考验。

他最终决定先看看省委书记郑秉义的态度。

郑秉义是个优秀的领导者,既讲原则又讲感情,指示省委副书记李士岩查处此事。

李士岩悄悄去了镜州。

而偏在这时,祁宇宙死于狱中,李士岩觉得太蹊跷。

李士岩在深入调查的同时,不得不和刘重天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谈话。

从刘重天踏上镜州查处案的那一刻起,市长赵芬芳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扑向镜州的刘重天必将致老对手齐全盛于死地;而齐全盛以他的风格个性,也必将竭尽全力进行反扑,咬得刘重天遍体鳞伤。

于是,她使出了种种权力“赶海”的伎俩,甚至不惜与黑恶势力相勾结,以牺牲巨大的国有资产为代价,去实现她获取个力的目的。

鉴于齐全盛经济上无可置疑的清白,在刘重天的建议下,省委结束了对齐全盛的规避期,请齐全盛回镜州正常工作,同时,解除了对其夫人高雅菊的审查,并要求齐全盛协助省委搞清当年蓝天股票受贿的问题。

齐全盛郁闷之中含糊其词。

这时,一封封匿名信寄来了,全要齐全盛咬死刘重天,并以手中齐全盛的女儿齐小艳做要胁。

省委书记陈百川(李仁堂饰)从北京来到省里,做齐全盛的工作,深深打却了齐全盛。

在大是大非面前,齐全盛向省委讲明了真相。

刘重天解脱了。

而此时,齐小艳却被金融寡头金启明和他手下的黑恶势力所控制。

在围剿黑恶势力的搏斗中,齐小艳滚落悬崖,造成半身瘫痪。

两个讲政治、讲道德的优秀人真诚握手,发誓对分子和黑恶势力一个都不饶恕。

也直到这时,刘重天才查明白了,真正的分子不是为镜州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对手齐全盛,而是权欲熏心的女市长赵芬芳。

省委连夜开会决定,对女市长赵芬芳实行审查,任命廉政模范周善本(施京明饰)为代理市长。

二人同时谈话。

警报传来,赵芬芳难以成眠了。

她安排好财产的转移,办完自己所有的私事,省委的“开会”通知也到了,赵芬芳从自己十一层的办公楼上跳下,畏罪自杀。

而即将出任代市长的廉政模范周善本也开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最后倒在驰往国际服装节会场的专车里永远睡着了。

接到省委书记郑秉义的谈话通知,秘书搂着周善本的遗体哭喊道:“晚了,周市长累死。

又一届镜州国际服装节即将开幕,火树银花,一派辉煌。

郑秉义偕刘重天、齐全盛等挺立市府大楼,眺望未来,心潮起伏。

他深情地告诫刘重天、齐全盛:周善本同志为我们人树立了一个标杆,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慎重建议,在权力使用、权力监督上,我们应该从制度上、立法上去作些新的探索。

监利县历史县委书记有哪些人

利县历史县委书记有杜在新、余日福、李吉高、杨道洲、黄镇、董新发。

1、杜在新

杜在新2000年11月任监利县委书记,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任监利县委书记、监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4年5月起任荆州市委副秘书长、荆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2004年9月29日被逮捕。

2、余日福

男,汉族,党员,大学学历。

参加工作后在仙桃市基层乡镇工作,历任乡镇一般干部、乡镇副职、正职领导干部等职务;1997年12月至2004年5月,历任仙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仙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正县级);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担任监利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3、李吉高

男,汉族,京山县罗店镇杨庙村人,1962年12月出生,1984年12月入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2008.9至2011.8 监利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4、杨道洲

1953年3月生,湖北监利人,大专文化,党员,曾任湖北省监利县委书记、湖北省黄冈市副市长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04年10月27日被逮捕,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因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二万元。

5、董新发

董新发,男,汉族,湖北潜江人,1962年8月生,湖北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4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

2011.10至2015.09,湖北省监利县委书记

6、黄镇

男,汉族,湖北石首人,1973年3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研究生学历。

截至2019年4月任湖北省监利县委书记、县委党校第一校长。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网-反腐倡廉

百度百科-余日福

百度百科-李吉高

百度百科-杨道洲

百度百科-黄镇

百度百科-董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