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李肃家庭背景(李肃到底是什么背景)

李肃家庭背景(李肃到底是什么背景)

当面跟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下次不敢了,我.我知道传纸条浪费纸张,浪费木材.木材可以防风固沙,万一哪发大水了,可不是我干的啊.我下次一定改过自新.大不了,以后上课我发短信行了吧.可是有辐射,你忍心手机残害你那可爱的学生吗?(用楚楚可怜的目光)

《梦溪笔谈》雁荡山 原文翻译

一、译文:

雁荡山是天下一座奇特、秀丽的高山,可是自古以来的地理图谱表籍上都没有提及过它。

宋代祥符年间,因为修建玉清宫,在开山伐木时,才被人所见,这时它连个山名都没有。

根据西域的书籍记载,说有一个名叫诺矩罗的罗汉,曾住在中国东南海边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

唐朝一个叫贯休的和尚写的《诺矩罗赞》中,也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诗句。

这座山的南边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驿,向前看可以俯视大海,然而当时的人依旧不知道雁荡、龙湫到底在什么地方。

后来人们因为采伐木材,才开始见到这座山。

山顶上有一个大水池,它当作传说中的雁荡了;山下有两个水潭,以为就是大、小龙湫了。

至于经行峡、宴坐峰,那都是后来人们根据贯休的诗句来命名的。

南朝的宋代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他把永嘉一带所有的山水几乎都游历遍了,唯独没有谈到这个雁荡山,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呢。

我观察雁荡山的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的、高约千尺,高高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不像其他的山。

它的许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围的山谷里面。

从外往里看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只有走到山谷里面来,才能看到它们的峭拔林立,直冲云霄。

推究形成的原因,应当是被山谷里的大水冲刷的结果,沙土都被冲走了,唯独剩下了这些巍然挺立巨大的岩石。

至于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统统都是由水流冲刷而成的洞穴。

从下面望这些山峰,都是高耸的岩石峭壁;从上面观察,山谷里的峰顶恰好跟周围山地一样高,甚至还低于周围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里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高耸直立的土层和像神龛一般的岩石,也都属于这一类情况,成因是相同的。

今天的成皋、陕州以西的大山涧中,直立的土层往往可达百尺,高高耸立着,可算是规模较小的雁荡山的相似形,只是这里是黄土的,那里是石质的罢了。

雁荡山许多山峰既然不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掩蔽,所以古人没有看见,那么谢灵运没有到过,从事理上说就不奇怪了。

二、原文:出自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册芙蓉峰龙湫。

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

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

又有经行峡、归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

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求翻译 文言文

这两句话出自曾巩《瀛州兴造记》,以下是译文,后附《瀛州兴造记》全文及其详细注释和译文,均为原创,供你参考。

【原句】

1、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2、公开示便宜 使有攸处 遂行仓库 经营盖障。

【译文】

1、(其余)凡是坍塌毁坏的房屋,没有不修缮的,都恢复旧貌(原先的样子)。

2、李肃之先生指明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项,使各项事务都有所处理,于是重新修盖仓库,筹划营造做遮盖之用的帐篷之类的东西。

【注释】

详见后附部分的详细注释。

附录:

瀛州兴造记

曾巩

【原文】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

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

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

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

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

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

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

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

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

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

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注释】

1、《瀛州兴造记》:曾巩,生于1019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举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英宗时为实录检讨官。

神宗二年(1069)出为越州通判,转知齐州、沧州等地。

元丰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为史馆修撰。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其古文理论主张先道而后之,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但讲究法度。

曾巩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风格古雅平正,章法严谨,长于说明。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代表作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论历代治乱得失,感慨深切。

《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文风质朴,纵横开阖。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

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点”。

曾巩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与其文似。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

曾巩所作《瀛州兴造记》记述了古瀛州熙宁六年七月大地震后的修建情况,其文叙而严谨,朴实无华,是研究河间历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曾巩曾巩任沧州知州。

此前曾巩先后在齐、襄、洪、福等许多地方任知州,颇有政声。

曾巩在来沧州任职之前就对河北,特别是沧州一带的百姓给予了殷切的关注。

那是在熙宁元年(1068)的时候,河北数十州连续发生地震,楼宇、民居大多倒塌,死伤的人很多。

受灾最严重的是瀛州(今河间)一带。

九月霸州、保定、恩州、冀州又发生了水灾。

当时还在京都的曾巩作《救灾议》,向朝廷提出打破常规大力扶持灾民生产自救的建议。

当时,曾巩的一位堂兄在瀛州任职,曾巩通过这位堂兄了解了瀛州抗震救灾的情况,写了《瀛州兴造记》,记述了瀛州知州李肃之在大地震时的救灾表现。

当时,瀛州发生地震,谣言四起,民众惊恐欲逃。

知州李肃之派人到各处安抚劝解,制止了传言。

他命令军队加强警备,维持治安。

结果,全城“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地震之后,又下起了大雨,粮食物资暴露在外面。

李肃之亲自指挥查看,使粮食物资得到妥善处理。

曾巩的文中说,李肃之“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

由于曾巩的推介,李肃之受到了朝廷嘉奖。

读曾巩的《瀛州兴造记》,我们看到了李肃之这样恪尽职守的官员形象,也看到了河间人民在灾难到来时,由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的理智守法的表现,看到了这个诗书传承之地,百姓们的文明素质。

2、河北地大震: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河北连续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河南开封、广东潮州等地也发生了地震,其历时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比起历年的自然灾害,《宋史》对这次灾难用了较为详尽的笔墨:“熙宁元年七月甲申,地震。

乙酉、辛卯,再震;八月壬寅、甲辰,又震。

是月,须城、东阿二县地震终日,沧州清池、莫州亦震,坏官私庐舍、城壁。

是时,河北复大震,或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民居多摧覆,压死者甚众。

九月戊子,莫州地震,有声如雷。

十一月乙未,京师及莫州地震。

十二月癸卯,瀛州地大震。

丁巳,冀州地震。

辛酉,沧州地震,涌出沙泥、船板、胡桃、螺蚌之属。

是月,潮州地再震。

是岁,数路地震,有一日十数震,有逾半年震不止者。

与大地震先后相伴的,是大水。

河水漫出,冲毁了河堤,流入了州郡。

瀛州乐寿、沧州南皮、清池以及阜城等都遭受了水灾。

3、瀛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析定、冀两州地置,治赵都军城(隋置河间县,即今河北河间市)。

唐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博野、肃宁、高阳、蠡县、献县、河间、大城等市县地。

4、坏:指(房屋)倒塌;坍塌。

5、城郭:亦作“城廓”。

城墙。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孔晁注:“廓与郭同。

《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孔颖达疏:“城,内城;郭,外城也。

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但觉飘忽凌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见城郭宫殿。

后泛指城市。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

宋苏轼《雷州》诗之六:“杀牛挝鼓祭,城郭为倾动。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六:“二十八日早,宜昌各要地遍树汉帜,城郭人民为之一新。

6、慰晓:也说晓慰。

劝说安抚。

《后汉书·陈禅传》:“北匈奴入辽东…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

7、讹言:谣传。

《史记·赵世家》:“六年,大饥,民譌言曰:‘赵为号,秦为笑。

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旧唐书·杨虞卿传》:“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

8、出走:出奔;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墨子·亲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9、李肃之(1000—1081),字公仪,河南濮阳人。

按照宋朝的官制,知州的任期最长三年,而1068年,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赶上了那场罕见的灾难。

耳边有沉闷的声音从大地的胸中传出,大地摇晃着,哗啦啦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奔走呼救的声音。

还没来得及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大雨如注。

老百姓的房子倒了,官舍衙门也倒了。

河水裹着泥浆四处泛流。

刚刚平息的的大地忽然又摇晃起来,原来是余震发生了。

李肃之,这位68岁的老知州侥幸自己还活着。

眼下,他得赶紧想办法处理眼前这乱七八糟的局面。

他把自己的人马清点了一下,迅速把他们分成几路,让他们去安抚灾民。

当务之急,是住的和吃的。

灾民们没有地方住,赶快就地取材,给他们搭建茅屋。

没有粮食吃,打开公家的粮仓,赈济灾民。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稳定。

他下令严儆,如若发现,以军法从事。

李肃之整天在泥淖中呼来奔去。

很快,百姓安然了,社会安定了。

瀛州,这个与辽国毗邻的军事重地,避免了地震之后有可能发生的内忧外患。

李肃之一下子觉得自己更加苍老了。

但他不能歇口气。

县城原来是土城,城门狭窄简陋。

地震中,土城毁了,必须重建。

不然,辽国的大军一旦打过来,就会如履平地。

李肃之边着手救灾,边着手重建。

瀛州的百姓们都投入了重建家园的浩大工程。

大家齐心协力,把旧的城门进行了扩建,城内铺设了南北若干里的甬道,原来泥泞不堪的道路变成了通途。

修建后的河间城,周十五里,高三丈三尺,广一丈五尺,还建起了4600间用于作战的楼屋。

从抗震救灾到重建家园,李肃之和官兵百姓们一起奋战,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瀛州,这座高阳关的重要城池,从灾难的废墟上,挺立出了一座“高广坚壮”的新城。

老百姓和士绅们感念李知州的恩德,表示要把李知州的事迹刻于石碑上,让他的事迹永垂青史。

而当时,曾巩的一位堂弟正跟随着李肃之,在写给曾巩的书信中,堂弟情不自禁地说起李知州。

曾巩了解了情况,于是写下了《瀛州兴造记》。

神宗皇帝也由此了解了李肃之的“先进事迹”。

不久,李肃之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受到神宗皇帝的重用。

10、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

《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

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僧房数十间,强半倾圮,佛像暴露,钟鱼阒寂。

11、仓储:仓库中储存的粮食或其他物资。

《宋书·刘真道传》:“建忠将军吕训卫仓储以侯王师。

《南史·沉攸之传》:“廪财悉充仓储。

12、库积:库存物资。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望见千余人持火炬以俟,上驻跸曰:‘何用此为

国忠对曰:‘请焚库积,无为盗守。

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13、无所:没有什么。

14、覆冒:蒙盖;掩蔽。

《汉书·谷永传》:“黄浊四塞,覆冒京师,申以大水,著以震蚀。

《晋书·天文志上》:“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

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员则俱员。

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15、开示:指明。

《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

16、便宜: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

《汉书·刘敬传》:“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

17、有攸:即有所。

有什么。

18、经营:筹划营造。

《书·召诰》:“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汉 扬雄《法言·五百》:“经营然后知干桢之克立也。

李轨 注:“言经营宫室,立城郭,然后知干桢之能有所立也。

19、盖障:指作遮盖用之物,如帐篷之类。

20、称是:谓与此相称或相当。

唐袁郊《甘泽谣·红线》:“明日遣使赍缯帛三万疋,名马二百疋,他物称是,以献于嵩。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

胡三省注:“言他物与布金银钱绢相称也。

称,尺证翻。

《金史·仆散忠义传》:“今已许宋讲好,而屯戍尚多,可除旧军外,选马一万二千,阿里喜称是。

21、授兵: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

《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

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

及其受兵输,亦如之。

孙诒让正义引惠士奇曰:“古者兵器藏于国,有事而后授兵,既事复还兵。

22、里巷:街巷。

23、安辑:安定。

《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

宋曾巩《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

《明史·凌云翼传》:“成化中韩雍经略西山颇安辑,惟东山瑶阻深箐剽掠,有司岁发卒戍守。

24、通使:互通使节。

25、城壁:城墙。

《新五代史·杂传·李仁福》:“夏州城壁素坚,故老传言赫连勃勃蒸土筑之,从进等穴地道,至城下坚如铁石,凿不能入。

26、楼橹:亦作“楼樐”。

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

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后汉书·南匈奴

梦到读书,书掉在水沟里被水冲走了什么都意思

梦见读书书掉水沟里被水冲走了的梦境解释:

遇到难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会让事情进展顺利

虽然错误并不完全在你,但是首先检讨自己的态度,却会让犯错误的同伴也意思到自身的问题。

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很适合这两天的你,有机会的话,应该和朋友亲人出去走走了。

梦见读书书掉水沟里被水冲走了的吉凶:

境遇安泰,身心健全,希望目的达成,能逃过灾害而免祸患,安定成功,优秀伸张发展,一帆风顺之三才佳配。

【大吉昌】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名人故事

1、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

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

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

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

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

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

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2、陆游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3、屈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4、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5、辛弃疾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昭通市有几个巨型水电站

有3个巨型水电站,分别是: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

截至2012年底,昭通市水电总装机达401万千瓦(含向家坝3台机组),金沙江流域昭通境内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装机容量超1600万千瓦,是世界在建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40万千瓦。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溪洛渡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上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并可为下游电站进行梯级补偿。

电站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兼顾川、滇两省用电需要,是金沙江“西电东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也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

向家坝水电站距水富城区仅1500米,是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这座水电站由三峡集团修建。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25座水电站中唯一兼顾灌溉功能的超级大坝,其余24座大坝均无灌溉水利设施,向家坝也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中唯一修建升船机的大坝,其升船机规模与三峡相当属世界最大单体升船机,船舶翻坝效率远超三峡五级船闸,千吨级船舶过坝只需15分钟时间。

扩展资料:白鹤滩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相应库容206亿立方米地下厂房装有16台机组,初拟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02.4亿千瓦时。

电站计划2013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18年首批机组发电,2022年工程完工。

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与原来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400万千瓦)相当,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

2005年底开工,2007年实现截流。

2009年3月大坝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开工,计划2013年首批机组发电电站在左、右两岸各布置一座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386万千瓦。

向家坝水电站上距溪洛渡水电站坝址157公里,电站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84米,最大坝高162米,坝顶长度909.26米。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88万平方公里,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7%,多年平均径流量3810立方米\/秒。

水库总库容51.6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9亿立方米,回水长度156.6公里。

电站装机容量775万千瓦(8台80万千瓦巨型水轮机和3台45万千瓦大型水轮机),保证出力2009MW,多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通市

求汉书文帝纪篇的全文翻译

文 帝 纪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的次子,母亲是

薄姬。

高 祖 十 一 年,诛 杀 陈.,平 定 代

地,就 立 他 为 代 王,都 于 中 都。

十 七 年

秋,吕后去 世,诸 吕图 谋 ,想夺 取 刘

汉。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

章等共诛吕氏,共 商 迎 立代 王 刘恒 为 皇

帝。

史事记入《汉书·高后纪、高五王传》

中。

大臣们派人迎接代王。

代王的郎中

令张武等提议,他 们 说:“汉 朝 大臣 都 是

高帝时 的 一 些 老 将,熟 习 军 事,深 谙 权

诈,其内心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只是

害怕高帝与吕后的威严罢了。

现在诸吕

已诛,血溅京都,此时以迎大王入京称帝

为名,实在 难 以令 人 置信。

希 望大 王 以

有病 不 能 前 往 相 辞,以 观 察 情 况 的 变

化。

中尉宋昌进言道“:他们这些议论是

错误的。

秦朝朝纲紊乱,豪杰并起,想取

代秦朝而得南 面 称帝 的 不下 万 人,但 最

后能君临天下的,仅刘氏一家,天下怀有

非分之想 的 人 已感 绝 望,这 是其 一。

皇帝封子弟为王,封地犬牙交错,这就成

了磐石般的核心,天下服于刘汉的强大,

这是其二。

汉 朝建 立,废除 了 秦朝 的 苛

敛,省 刑 罚,施 德 惠,人 人 自 安,深 得 人

心,此其三。

而以吕太后那样的威严,立

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周勃持

一符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唤士卒都左袒,

支持刘 氏,反 对 诸 吕,结 果 把 吕 氏 消 灭

了。

由此可 见 刘汉 政 权出 于 天 授,不 是

靠少数人的力量可改变的。

今日虽有的

大臣想趁机一逞,而百姓不愿听其驱使,

靠他的少数党羽就能够达到目的吗?京

都内有朱虚、东牟的团结,外有吴、楚、淮

南、琅王牙、齐、代 的强 大。

于今 高 帝 之 子

只有淮 南 王 与 大 王,大 王 居 长,圣 贤 仁

孝,名播天下,所以朝中大臣顺万民之望

而想 迎 立 大 王,大 王 就 不 必 有 所 顾 虑

了。

代王 禀 报 太后,一时 尚 难决 策。

之于卜,兆得大横,卜人占辞道“:大横亘

亘,我 为天 王,夏 启光 宗耀 祖。

代 王说:

“寡人 本 来 就 是 王,又 何 必 加 一 个 王 号

呢?卜 人 说:“卦 中 所 谓 天 王,是 天 子

啊!于是代王派遣太后之弟薄昭见太尉

周勃,周勃等 详细 报 告 了迎 立 代王 的 真

意。

薄昭回 报 代王 说:“是 可 信 的,无 须

怀疑了。

代王笑对宋昌说“:果然如先生

所言。

就派 宋 昌 主管 车 驾,派 张武 等 六

人乘六辆快车去长安。

车驾到高帝陵停

止前进,而派宋昌先到长安观察动静。

宋昌到 达 渭桥,丞相 以 下的 官 员 都

来迎接。

宋 昌 到高 陵 回报 代 王,于 是 代

王行 进 到 达 渭 桥。

群 臣 以 臣 礼 拜 见 代

王,代王亦谦逊回拜。

太尉周勃进言说:

“要求 赐 片 刻 时 间 秘 密 禀 陈。

宋 昌 说:

“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

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

的。

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王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闰九月 二 十九 日,进 入 代王 驻 跸 馆

舍。

群臣都 到 了馆 舍,呈 上 奏 议说:“丞

相臣陈平、太尉 臣 周勃、大将 军 臣 柴武、

御史大夫臣张苍、宗正臣刘郢、朱虚侯臣

刘章、东牟侯臣刘兴居、典客臣刘揭再拜

进言于大王足 下:子 弘 等都 不 是孝 惠 帝

之子,不应继承帝位。

臣谨请阴安侯、顷

王后、琅王牙王、列侯、吏二千石等相议,大

王是高皇帝之子,应当继承,愿大王即天

汉 书·25·

明史孙玮传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孙玮,字纯玉,陕西渭南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命为行人,提升兵科给事中。

弹劾中官魏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的罪行,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

二人都是冯保的心腹。

当初,张居正因为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减轻辽王的罪责而怀恨在心。

后来劳堪巡抚福建,迎合张居正的意图,含蓄地暗示同安知县金枝搜集摘取洪朝选的事情,劳堪赶紧上奏奏明,命令还没有下达,就将他逮捕关进了监牢,三天不让他吃饭,饿死了,禁止装殓,尸体在牢狱里腐烂了。

劳堪不久征召升为左副都御史,人还没有到北京张居正就已死了。

洪朝选的儿子、都察院佥校洪竞到城门下叫冤,劳堪又飞快写信给冯保,剥夺了洪竞的官籍,受廷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直到此时,孙玮向皇帝揭发了这件事以及劳堪各种贪婪暴虐的情形,免了劳堪的官。

不多久,洪朝选的妻子上诉冤屈,丘木舜也为他申诉,洪竞又援引胡木贾、王宗载的故事,请求和劳堪一起死,于是将劳堪流放戍边。

这个时候,厂卫继承冯保的余威,随便接受老百姓的诉讼官司;巡抚巡按官员寻访察问,大多连累无辜的人;有关部门断案,往往在本罪之外加重刑罚,皇帝喜欢用“立枷”,重达三百多斤,受这刑的人马上就死。

孙玮都极力陈述它们的危害。

下诏除“立枷”照原样外,其余的都按孙玮说的改了。

因为母亲病了,不等皇帝命令就擅自跑回家,被定罪贬职为桃源县主簿。

过了很久,调任提升为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年(1602)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保定。

朝鲜战争期间驻兵天津,每月六万两粮饷,都从民间征集。

前任巡抚汪应蛟役使士兵大修水田,收获所得充为军饷。

孙玮继承他,开垦田地更多,从而免除另外加派赋税。

连年遭灾,不是旱灾、蝗灾就是大水,庄稼歉收,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民,皇帝也时常从国库拿钱出来帮助他。

上报救荒措施,都答应了。

京城附近的矿使是其他省份的一倍,矿开采完了搜刮却没有停止,到了每年责备百姓赔偿贡纳的地步。

孙玮多次上疏陈述它的危害,并且条列了天津税使马堂的六大罪状,皇帝都不省悟。

升任兵部侍郎,征召任命为右都御史,监督仓场。

提拔为户部尚书,依旧监督仓场。

大官多有空缺,命令他代理军政。

不久,又兼理兵部。

孙玮说:“陛下把国家的三个大印都交给卑职,难道国家真的没有人才吗

据卑职所知,大官就有吕坤、刘元震、汪应蛟,一般的官僚就有邹元标、孟一脉、星、姜士昌、刘九经,台谏官就有王德完、冯从吾等一批人,都是道德品行双美之士,足以担当重任。

假使再过几年,陛下想要用他们,已经不能够了。

皇帝不听。

都御史自从温纯离开后,已经空缺八年了。

等到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在外官员的考期临近,才命令孙玮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掌管左都御史的事情。

孙玮的声誉一向很好。

正准备整顿纪律,但这时朋党势力已经形成,言路势力强盛,赶上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同提学御史熊廷弼相互攻讦,孙玮奏议将熊廷弼解职,等候调查。

熊廷弼的同伙官应震、吴亮嗣等一帮人于是接连上疏攻击孙玮。

孙玮多次上疏乞求辞职,皇帝都安慰他让他留下来。

没过多久,吏部按每年惯例派二御史外出,没有告知都察院,孙玮以为自己失职,便更加请求离职,上了十多道疏。

第二年七月在文华门磕头,到城门外等候命令。

到了十月份,才批准告老还乡。

天启元年(1621),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改任兵部,参赞机要事务。

三年征召授职刑部尚书。

拘囚的罪犯太多,以至于监狱都容纳不下。

孙玮请求让京都附近的州县就地拘囚。

内使王文进杀人,交给司礼判罪,他的同谋交给法律部门。

孙玮说一件案子不能分在两个地方,请求将王文进一起下狱,皇帝不听。

这一年冬天,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又一次执掌左都御史的事情,多次以年老多病相推辞,不准。

第二年秋天,病重,上疏说:“现在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对内则国家堪忧,对外则边防不稳。

法纪松弛,人心涣散。

陛下想要国家太平,应该先安定民心,要想安定民心,应该先起用好人。

原来的辅臣刘一火景,宪臣邹元标,尚书周嘉谟、王纪、孙慎行、盛以弘、钟羽正等,侍郎曹于汴,词臣文震孟,科臣侯震.,台臣江秉谦,寺臣满朝荐,部臣徐大相,都是老成持重、品行正直的人,却埋没民间,多么令人感叹、惋惜。

倘若蒙陛下选拔起用,一定能够发扬美德、杜绝邪恶,替陛下安抚民心。

卑臣恳切希望陛下节制欲望以保养圣体,勤奋学习以增进美德,态度宽厚以增广言路,决断英明从而掌握国家大权。

臣患病太重,没有机会报答皇上,冒昧地竭尽我微小的心意,权当以死劝谏。

不久逝世,赠为太子太保。

魏忠贤当权,陕西巡抚乔应甲弹劾孙玮平素与李三才、星结党,不应当贪图冒领皇上的恩恤。

皇上下诏将诰命收回,剥夺他的荫庇。

崇祯初年又予以恢复。

后来谥号为“庄毅”。

二、原文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

万历五年进士。

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

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

二人皆冯保心腹也。

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

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

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

堪寻召为左副都御史,未至京而居正卒。

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

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

未几,朝选妻诉冤,邱橓亦为讼,竞复援胡槚、王宗载事,请与堪俱死,乃遣堪戍。

当是时,厂卫承冯保余威,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

玮皆极陈其害。

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

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

久之,历迁太常卿。

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

朝鲜用兵,置军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

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

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帝亦时出内帑佐之。

所条荒政,率报允。

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

玮累疏陈其害,且列天津税使马堂六大罪,皆不省。

就进兵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

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

大僚多缺,命署戎政。

已,又兼署兵部。

玮言:“陛下以累累三印悉畀之臣,岂真国无人耶

臣所知大僚则有吕坤、刘元震、汪应蛟,庶僚则有邹元标、孟一脉、星、姜士昌、刘九经,台谏则有王德完、冯从吾辈,皆德立行修,足备任使。

苟更阅数年,陛下即欲用之,不可得矣。

弗听。

都御史自温纯去后,八年不置代。

至四十年十二月,外计期迫,始命玮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

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路大横。

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

廷弼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攻玮。

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

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

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

至十月,始予告归。

天启改元,起南京吏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三年,召拜刑部尚书。

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

内使王文进杀人,下司礼议罪,其余党付法司。

玮言一狱不可分两地,请并文进下吏,不听。

其冬,以吏部尚书再掌左都御史事,累以老疾辞,不允。

明年秋,疾笃,上疏曰:“今者天灾迭见,民不聊生。

内而城社可忧,外而牖户未固。

法纪凌迟,人心瓦解。

陛下欲图治平,莫如固结人心;欲固结人心,莫如登用善类。

旧辅臣刘一燝,宪臣邹元标,尚书周嘉谟、王纪、孙慎行、盛以弘、钟羽正等,侍郎曹于汴,词臣文震孟,科臣侯震旸,台臣江秉谦,寺臣满朝荐,部臣徐大相,并老成蹇谔,跧伏草野,良可叹惜。

倘蒙简擢,必能昭德塞违,为陛下收拾人心。

尤望寡欲以保圣躬,勤学以进主德,优容以广言路,明断以揽大权。

臣遘疾危笃,报主无期,敢竭微忱,用当尸谏。

遂卒,赠太子太保。

魏忠贤用事,陕西巡抚乔应甲劾玮素党李三才、星,不当叨冒恩恤。

诏追诰命,夺其荫。

崇祯初,复之。

后谥庄毅。

三、出处

《明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又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这才形成定稿的《明史》。

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现在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

二、作品赏析

《明史》共二十四卷,就卷数而论,《明史》本纪所占不足全书十分之一,若以字数而论,则所占不及全书二十五分之一。

由此可知本纪在《明史》中所占比例甚小,这是《明史》编纂体例中的一个特点。

本纪在纪传体史书中,是以编年形式叙史的部分,《明史》显然是将本纪作为全史之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列于全书之前,使人在读阅这部史书之时,首先了解到有明一代历史之概况,而不是使人在读阅本纪时便事无巨细尽览尽知。

这应该算是《明史》修纂整体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三、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

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玮

南唐时期有哪些名将

南唐名将传

周本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本少孤,羁贫,有勇力,尝独格虎杀之,吴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攻坚摧锋,蒙犯矢石,身无完肤。

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雷迁至淮南马步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

来争其地,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武王谋可将者,列官严可求荐本,时本从军区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曰:吴门之役,非贼果强,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起,勿用偏裨乃可,许之,得精卒七千,晨夜兼行,武王初命之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下告安,第为全讽声援尔,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乃驰至象牙潭急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彭玕,信州刺史危仔昌,皆弃城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审观形势,何遽如此

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

已而果如所料,武王奇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吴越将陈璋,据衢州归款,越人围之,武王遣本迎璋,越人解围出璋,而列并不动,本遂以璋还,裨将吕师造曰:越有轻我心,必怠,请击之,本不可,越人蹑我军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越人果急追,伏发,前后夹击,尽歼其众.唐庄宗入洛,吴遣司弄卿卢苹往聘,还言,庄宗知本名,由是召为雄武统军,俄出镇寿州,改庐州,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本不知书,然能尊礼儒士,遇僚属以礼,士民爱之,性朴拙,无他才,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烈祖将受吴禅,徐玠周宗等,以本及李德诚名位隆重,讽之使率群臣劝进,本已昏老,其子祚惧家祸,代署表上之,本初不知,犹谓所亲曰:我受吴室厚恩,老矣,复能推戴异姓乎?吴室临川王(氵蒙),废居历阳,闻将传禅,乃杀监守者,与亲信两个,走诣本,本即欲出见之,祚固执不可,本怒曰:我家郎君,奈何不使我一见,祚拒闭中门,令外人执(氵蒙)告之,(氵蒙)遂诛死,本愧恨,属疾数月卒,初七十七,本晚好饮酒,乐施予,或曰:公春秋已高,宜少储积,为子孙计,本曰:吾系芒属事吴武王,位至将相,何人所遗乎,既卒,太常言凖令废朝三日,烈祖以本旧将,命有司讲求优典,礼官言,前朝尝为汾阳王郭子仪废朝五日,诏用之,谥恭烈,葬给卤簿,子邺.

邺,本长子也,少骁勇,每从其父征讨,本为信州刺史,略地至建州道经险?被围垂困,邺跃马救之,手杀救十人,翼本而出,建人骇惧溃去,事烈祖,典亲军,出为滁州刺史,暴猛很戾,常蓄飞扬之志,烈祖以本故优容之,闻历阳公杨(氵蒙)被执,叹愤逾月,国人亦以此称好义.本卒,后仕至庐州节度使,升元六年卒。

柴克宏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仕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堙圮不洽,吏云:自田显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侯,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弘独未尝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舆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谩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弘可任,卒遣行,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钱氏所遣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徇,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

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焉言云。

刘彦贞

刘彦贞,兖州中都人,父信,初为群盗,战败奔吴,事武王数有功,王遇之厚,尝召信计,醉不能言,王嫚骂之,信即仗一剑弃去,左右请追之,王曰:信醉耳,醒当复来,明日果至,积功至镇南军节度使,宜王建国,加征南大将军,唐庄宗灭梁,遣谏议大夫薛昭文使闽,假道洪州,信燕劳之,谓昭文曰:皇帝知有信否,昭文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知公之名,信曰:汉有韩信,吴有刘信,一等人也,因指牙旗银首,举酒属昭文曰:幸而中此,愿为我饮,一发中之。

烈祖受禅,以旧故赠太师,彦贞,信第四子,以父任为大理评事。

迁屯田员外郎,父丧,起复将军,刺海楚二州,善骑射,矢而收其嬴,州有安丰塘,溉田万顷,以故无凶岁,彦贞托以浚城濠,决水入濠中,民田皆涸,而督赋益急,皆卖田去,彦贞择尤膏腴者,以下价售之,乃复潴塘水如初,岁入不可胜计,时南唐政衰。

用事者多贪墨。

彦贞广赂遗以致声誉,于是魏岑等亲然推倡其用兵治民之能,以为一面长城,在镇久,疑当受代,辄妄造边遽以固其位,久之,乃入为神武统军,及周师侵淮南,拜北面行营都部署,帅三万人援寿州,次来远镇,兵车旗帜亘数百里。

战舰衔尾,蔽淮而上,周将李谷,虑我师断浮桥,腹背受敌,烧营退保正阳,彦贞虽名将家子,生长富贵,初不练兵事,裨将武彦晖张延翰成师朗皆●将,无筹略,见周师退以为快,惟恐不得速战,士未及朝食,即督以进,遇周将李重进于正阳东,彦贞置阵,横布拒马,联贯利刃,以铁绳维之,刻木为猛兽攫弩状.饰以丹碧,立阵前,号揵马脾,又以革囊贮铁蒺藜布于地,周兵望而笑其怯,锐气以增,一战,我师大败,师朗等皆被擒,彦贞死于阵,南唐丧地千里,国几亡,其败自彦贞始,虽死王事,议者不与也,后数年,赠中书令,谥曰壮,亦不复录其孤云。

刁彦能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

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是节度使王茂章。

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

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

众信之,稍定。

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

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

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

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

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

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

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侯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为人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

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

子衍,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尚书郎中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不交人事,●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

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李金全

李金全,其先吐谷浑人,事唐明宗为厮养,以战功贵,事具五代史,晋高祖时,为安州节度使,任中门使胡汉荣,汉荣贪戾,失军民心,高祖遣贾仁沼代,归京师,金全奏汉荣病不任行,仁沼至,鸩杀之,事闻,高祖乃以马全节代金全镇安州,汉荣惧,给告日邸吏刘珂,密遣人驰报,朝廷召公有异处分,金全惧,使其从事张纬奉表诣金陵请降,烈祖命鄂州屯营使李承裕段处恭,帅兵三千人,逆金全,陈于城外,俟金全出,殿之而东,承裕等至之夕,金全帅数百人来奔,而承裕违命,辄大掠城中,得金帛不可计数,乃还,晋将安审辉追败于马黄谷,处恭死于阵。

承裕帅余兵扼云蒙桥,复为审辉所败,执而杀之,金全至,拜天威统军,出为润州节度使,汉隐帝时,李守贞以河中叛,来乞师,魏岑查文徽议。

宜为出师,刘彦贞以攻取自任,元宗欲籍金全宿将威望,以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救河中,彦贞副之,文徽为监军使,岑为沿淮巡检使,师出沐阳,次沂州,金全曰:诸军以河中在何处,而欲自此转战以前耶,势必不相及,徒为国生事尔,尝会食帐中,候骑告北兵数百并涧,皆羸弱,诸将欲掩击之,金全下令曰:敢言过涧者斩,及暮,伏兵四起,旗帜蔽日,金鼓声闻数十余里。

诸将乃服金全善料敌,逾月,退保海州,遂引归,金全曰:吾全军而还,不得为无功矣,拜右卫圣统军,领义成军节度使,兼侍中,保大八年八月,卒于金陵,年六十,多内宠,子男女凡三十二人,元宗命少府监王仲连持节册赠中书令,谥曰顺,金全卒后,闽楚之役兴,用事者皆少年,不更军旅,覆败相踵,周人乘我罢弊,攻取淮南,国遂衰削,不复能振,人始思金全,恨其已卒云。

皇甫晖

皇甫晖,魏州人,事唐晋,事具五代史,契丹人入中原,晖时为密州刺史,与棣州刺史王建俱来奔,元宗遣使具舟楫逆之,将至,晖念本起盗贼,不自安,至秦淮,赴水,不死,舟人援出之,自言如履大石,入朝,历歙州刺史,神卫军都虞侯,江州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周师攻淮南,为北面行营应援使,会刘彦贞,姚凤兵以行。

彦贞举动躁挠,人测其必败,晖独持重,部分甚整,士亦乐为用。

周人颇惮之,及彦贞败死,晖、凤退保济流关。

周世宗亲帅众精锐攻寿州,而分兵袭济流,晖陈山下,周兵出山后要击,晖大败,犹收兵且行,入滁州,滁州刺史王绍颜已委城遁,晖无所归,方断桥自守,周兵涉水窬城而入,执晖凤送寿州行在,见世宗曰:臣力惫,欲暂坐,及坐,曰:欲暂卧,不俟命而卧,神色自若,曰:臣非不尽力国事,南北勇怯不敌,臣在晋屡与契丹战,安能如今日大朝兵甲之盛,昨退保滁州城,不意大军攀堞,如飞而入,臣智力俱殚,故被擒耳。

世宗赐之马及衣带,数日创甚,晖不肯治而死,子继勋。

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少从晖兵间,为军校,以父死难,擢将军,历池饶二府刺史,颇以吏事称,入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诸老将继死,继勋虽尚少,且无战功,徒以家世,遂为大将。

资产优赡,名园甲第,冠于金陵,多蓄声妓,厚自奉养。

及开宝中,大兵传城,继勋保惜富贵,无效死之意,第欲后主亟降,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于词色,偏裨有募死士,谋夜出奋击者,辄鞭而囚之,自度罪恶日闻,稀复朝请,后主召议事亦辞以军务不至,内结传诏使,一切蔽塞,及后主登城,见王师旌旗垒栅,弥遍四郊,始大骇失色,继勋从还至宫,乃以属吏始出宫门,军士云集脔之,斯须皆尽。

边镐

边镐,金陵人,少事烈祖为通事舍人,以通敏称。

保大初,循州人张遇贤,本罗县小吏,有神降于县之刻杉镇,语人曰:张遇贤非常人,当事我,遇贤往事之,会州境群盗起,各拥众数百,无所统,相与祷于神,神又大言曰:张遇贤,汝主也,遇贤遂称王,改元,置百官,度岭虔州,节度使贾浩...

关于大禹的故事还有吗?

1、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2、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3、涂山之会

大禹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

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 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 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

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

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

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

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

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4、化猪拱山

涂山氏看见大禹治水,成天东奔西忙,九年中三次经过家门都不回屋一趟,她决心要帮助他开山导水。

涂山氏本是天上神女下凡,她求天神木比塔把自己变成一只神猪。

每天黑夜俏悄地来到大山下,用嘴拱山,给江水开路,鸡叫前又变成人回到徐山。

一天,天亮后,大禹来到江边看水,发现挡住水的大山被推平了许多,岩石上面还有猪毛和血迹。

以后,天天都是这样。

大禹觉得奇怪,夜里来江边观看,见挡水路的那座大山正在慢慢垮下去,水通过山口,向东流去。

大禹睁大眼睛仔细看,原来有一头小山包一样的猪。

浑身泥污,正在用力拱山。

大禹正要上前致谢,那猪看见大禹来了,夺路就逃,被大禹一把拉住,现出了原形。

涂山氏见大禹识破了自己,觉得自身太丑,没有脸见丈夫。

便化成神猪沿江向西跑。

她一口气跑到了古西凉国。

当地的人知道涂山氏化猪为大禹拱山、为天下百姓造福的事后,立志子孙不吃猪肉,表示对涂山氏的尊敬。

5、九顶镇龙

古茂州的百姓告诉大禹,在茂州的大江里有一条乌龙,它经常在发大水的时候出来显威。

它的尾巴一甩,就要推平几座山;它的口一张,就要吞食千百牛羊。

百姓没有办法,只好在大水到来的时候,赶着牛群羊群去献给它,害得百姓叫苦连天。

大禹从天神木比塔那里借来了九钉神耙,同乌龙大战,四方羌民都来为大禹助威。

涂山氏亲自擂响岷江边上的一面石鼓。

经过大禹与羌民的齐心奋战,乌龙终于被治服在岷江边上。

大禹把手中的钉耙用力投向乌龙,化作九顶山峰压住乌龙,使它再也不能出来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