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有关西风的句子唯美(有关西风的句子)

有关西风的句子唯美(有关西风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黄花柔且烈

在古代,菊花还有另一个美丽的名字“黄花”,黄花从字面意思看,为黄颜色的花朵,但在诗词中,往往指的就是菊花。菊花色彩丰富,为何单单以黄色概之呢?是黄色的菊花更绚烂,更温暖,还是别的原因?

无论如何,黄花成了古诗词里,一抹温柔又温情的色彩,别有风味。

阴森群树湿秋光,桥下溪流接草堂。

闻有客来先出候,黄花村路酒吹香。

——明·止庵法师《题画·八首其一》

茂密的树林被秋雨所湿,更添了阴凉之意,桥下溪流潺潺,不远处是草堂。听到有客人来了,主人已出来迎接,曲折的乡村小路旁,黄花绽放,酒香飘来,到底是花香醉人,还是酒香醉人啊?但都比不上朋友的盛情相待吧。

黄花,为秋天的风光增添了动人的颜色,秋景斑斓如画,而黄花虽不够热烈惊艳,却明朗温煦,如秋天的阳光。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白朴《天净沙·秋》

偏远的小村,被落日残霞笼罩,淡淡的烟雾里,枯老的秋树上,栖息着寒鸦,忽见空中大雁的影子翩然落下。这地方真是美啊,处处是经霜后的白草,还有被西风染红的枫叶,以及粲然绽放的黄花!

自陶渊明起,爱菊之风兴起,无论世人称之为“菊花”,还是“黄花”,都是一般的深爱。

拟买陶家地一弓,却看图画感秋风。

向来翠竹黄花圃,多在空山暮雨中。

——明·钱舜举《画黄花翠竹》

诗人想要买陶渊明家的地,为的是观赏菊花吧。现在,黄花却开在了纸上,翠竹和黄花相掩映,多好的秋日风光啊,只是这样的景致,总是在空旷的山中,潇潇的暮雨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黄花开时,正是重阳佳节,秋意已浓,难免让人感慨。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王绩《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诗人感慨道,我这个乡村野夫连时节都迷糊了,端然而坐,好像远离了尘世。忽然看到盛开的黄花,才知道是重阳节了。黄花开得绚烂热闹,在岩石旁,在溪水岸,千千万万的黄花开得如火如荼。芳香弥漫得到处都是,诗人兴致大好,采了一把黄花,为它的香气陶醉。遗憾的是,没有酒,也没有亲友一起庆贺呀!这个重阳节,是孤单的,只有黄花带来些许安慰。

黄花为重阳节增添了色彩和香气,若有酒相伴,甚好。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芳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年少时,自以为有如椽巨笔,不可一世,到如今,时光空度,境遇不佳,只剩下满怀的萧条孤寂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没什么新意,总是说着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孟嘉落帽的事,年年被提起,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对着黄花,却不饮酒,只怕黄花,也要笑人孤寂无味了。只见鸿雁向北去,一轮落日渐渐西沉,又是一天将过去了。

春来春去,秋天亦老,在花开花谢间,时光悠悠,既轻盈,又沉重,不如从容看淡,才得释然。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宋·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黄花不要说年年光阴好,你也会随着秋天一起老去啊。少女的青丝怎知岁月的无情,如果在你面前小饮,人安好,花也绽放笑颜。蟠桃结了多少桃子啊,在我家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家的凤凰,身在尘世,如同沧海中一粒浮尘,缘起缘灭终是如梦一场。

黄花开时,秋天已深,对于离别的人儿来说,思念却比黄花还要多。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正宫·端正好》

碧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地上到处开着黄花。西风阵阵吹来,北方的大雁向南方归去。清晨只见枫树被染红了,一片片鲜红如醉。是谁将它染红的呢?是离别之人的眼泪啊。

黄花绽放,柔弱而美丽,陷入相思的人,却也像西风中的纤纤黄花啊。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笼罩,浓云密布,词人的心情也烦闷不堪。龙涎香在金兽炉中袅袅飘出。又遇到重阳节了,卧在玉枕纱帐中,夜半时凉气沁人。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后,满是黄菊的暗香盈袖。不要说不伤神,当西风卷起珠帘,那帘内的人儿和黄花一样消瘦,怎不让人 生怜?

黄花,看似柔弱,却有着高洁的品性!诗人常常借其言志。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朱淑真《黄花》

菊花有白也有红,代表着一生忠贞。它宁可在枝上老去,也不肯随风飘散,和落叶一般在秋风中轻佻地舞动,诗人既是赞美菊花,更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宁玉玉碎,不为瓦全,在任何环境里都不肯失去高洁的品格和初心。

黄花不仅素雅高洁,更有着刚烈的性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清·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在京城暂住,不觉又是中秋佳节。只见篱笆外开遍了黄花,秋天的风景就像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于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樊笼。想那八年在浙江的滋味,不由感怀。他们要我做一个贵妇人,这令我很不屑!虽然不是男儿,但我比男儿更刚烈,平生之心,常为了别人而热。世俗之人哪里懂我?英雄末路,难免要经受挫折,红尘茫茫,哪里有我的知音?不由得泪水打湿了衣衫。

古诗中的黄花,常是柔弱的,孤芳自赏的,带有浓烈的文人气息,而毛主席笔下的黄花,却是顽强,极富生命力,让人深受感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现代·《采桑子·重阳》

人容易衰老,而天不会老,每一年都会有重阳节。今年又迎来了重阳,战地上的黄花分外香气扑鼻。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得正劲朗,不是春光,却比春光还要美丽啊,辽阔的江天洒下万里秋霜!虽是在深秋,却让人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黄花,在秋天开满了山野,也点缀人家的庭院,那缕缕香气,让人沉醉。那看似柔弱的黄花,却又有着如火如荼的,让整个季节都沸腾起来了!也让人的心情,跟着飞扬起来了!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元曲里的秋:古道西风瘦马,白草红叶黄花

文 / 初酿

秋日午后,驱车奔驰于高速路上,抬头是蓝天白云,侧目仍有绿意萦怀。初秋时节,尚未有萧瑟凄凉,但打开车窗,风中带着微微凉意,夹杂着丝丝秋的气息。

秋,亦是文人钟爱的季节,菊香氤氲,黄叶飘摇,离人愁绪,思念情殇,都会在这个季节里晕染。诗词歌赋,在秋风中盛开;散曲小令,亦会在秋风里沉淀出异样的光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描绘秋的经典,字里行间那浓的化不开的悲凉,刹那间就浸满了人的心。夕阳西下,秋风萧瑟,寂寥古道,瘦马上一袭落寞的身影,被夕阳的余晖拉成长长的一线,断肠人漂泊在天涯。

不知道有无人来问候“天凉可添衣”,有无人关心“日晚宿何处”,或许他已习惯了孤独和漂泊。忽然想起一首老歌,“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姜育恒那苍凉的歌声,或许是西风古道上他的心声。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关汉卿的《大德歌·秋》是一种秋思。古道西风上的漂泊游子不知现在在何方,只留下无尽的思念,让远在家中的她落泪神伤。白日里秋蝉聒噪,入夜来蟋蟀长鸣。屋外凄风苦雨,窗前雨打芭蕉的零丁声,敲痛了孤寂的思念;屋内孤灯独照,双眸中扑簌的泪珠,煎熬着难以入睡的心。相思苦,苦相思,在秋风秋雨中更加浓郁。

秋雨连绵,是相思的泪;黄叶渐落,是思乡的情。每逢秋日,思念就如断闸的洪水,蜂拥而至。奈何,无可奈何,只能如听雨的蒋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贯云石的《寿阳曲·新秋至》是一首秋日送别的离歌。秋日,离别日,悠悠画船,水流残月,都在为离去的人伤怀。彻骨寒凉的秋风,吹不走离别的凄凉,思念从这一刻开始,日渐浓烈,再难断绝。

多少文人都在诉说秋日的离别: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许浑的“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都将秋日的离别渲染的无比冷寂悲凉。自古以来最让人伤心的是别离,更何况又恰逢寂寥萧瑟的清秋。这份离愁别绪,随着秋风悄悄溢满心头,即使那火红的枫叶,湍急的水流,都化不去那份悲愁。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惜春悲秋,自古皆有,然而白朴笔下的秋,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的图画。他的《天净沙·秋》,就托出了一个千山绿水间,白草红叶黄花的五彩金秋。落日残霞满天,一座孤村在落日带余晖下,升起袅袅炊烟。归巢的寒鸦,静立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掠过,在晚霞中留下一点倩影,转瞬不见。秋日的红叶绚丽了人间,白草上几朵黄花,娇俏婀娜,惹人爱怜。

别人眼中萧瑟迟暮的秋,在他的眼中却是彩色的、长情的。天长水阔,日丽风清,孤村寂静的傍晚,有一种说不出的地老天荒,遗世独立。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幺);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贯云石的另一篇《小梁州·秋》,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秋。天高云淡的秋日,雷锋塔上登高眺望,西湖潋滟多姿,亭亭玉立的芙蓉,静静觅食的白鹭,怒放争艳的秋菊,都在静享这份秋光。微风渺渺,桂馥飘香,钱塘江上烟波浩渺,江潮涌荡。天边一弯斜月清凉,两三行新雁无声划过淡幕苍穹,追寻着自己的远方。

秋,是那么宁静清新,却又豪情奔放。像刘禹锡诗中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境由心生,或许是那淡泊一切的心,飘然出尘的情,让他的眼中、心中皆是美好安详。贯云石生于维族贵胄之家,一生两度辞官归隐,皆非迫不得已,而是追寻自我的任性而为。他有自己的梦想,浮名虚利,非他所求,只想浪迹天涯,纵游山水林泉,将一身才情赋予诗词歌赋之中。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张可久眼中的秋,充满了佛心禅意。他的《天净沙·鲁卿庵中》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山水画。秋日山高云淡,他来到友人鲁卿隐居的山斋。苍云片片,秋水迢迢,山上古木萧萧,庭院中青苔隐隐。满山红叶映衬下,山斋是那么渺小,有谁曾经来过,那些高洁之士走过的石桥。

小小山斋中,隐逸着超然物外的雅洁之人,庭院深深,充满了静谧的禅意与安宁,远离世间烦恼,留一方清净于此。佛经云:“得失从缘,心无增减。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人无欲无求,方能享得生活之乐,小小山斋,静雅愉悦。

百人眼中百样秋,无论萧瑟、凄凉,还是明媚、绚丽,都是秋与心的折射。“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白草红叶黄花”的明艳,亦或是“便做陈抟睡不着”的绵绵相思,都是秋赋予人间的美。秋风秋雨,红叶黄花,无声无息地浸入心间,晕染,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