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三峡中写山高峻的句子(三峡中写出山之高峻的句子)

三峡中写山高峻的句子(三峡中写出山之高峻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

(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

1.读准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ɡ) 曦月(xī)

襄(xiānɡ)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飞潄(shù)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3.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或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

③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疾恶如仇(憎恨)

④绝

沿溯阻绝(断绝)

绝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5.古今异义

①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此处译为“到了”。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③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虽然)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

②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④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文:有的时候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以到达江陵。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疾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⑥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充满无限趣味。

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朗读节奏

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结构思路

第1段重点写山,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第4段写三峡秋景。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第1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地貌)

第2自然段写三峡湍急的水流——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夏天)

第3自然段写三峡春冬的美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

第4自然段写三峡高猿的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秋天)

四、问题探究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的高峻。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写山,写山之绵长险峻是为写水流湍急作铺垫的,写水的顺序是根据水由旺而枯的变化过程而定的,夏天江水暴涨,最为汹涌迅疾,最具特点;同时又是承接上文写山之险峻而来。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五、语言赏析

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六、探究写法

郦道元的这篇文字,原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自成一格,独立成篇。文章的写法上主要特点大致有三:首先,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其次,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跟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最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起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似横空出世,突兀凌厉;末尾写渔人歌谣,牵动读者心绪,如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七、文章主旨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八、全文总结

九、知识拓展:

(一)描写三峡的诗句:

1.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陆游《三峡歌》

2.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苏轼《巫山赋》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乐府诗集》

4.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

(二)诗文比较阅读

(三)撰写导游词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

(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

1.读准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ɡ) 曦月(xī)

襄(xiānɡ)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飞潄(shù)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3.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或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

③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疾恶如仇(憎恨)

④绝

沿溯阻绝(断绝)

绝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5.古今异义

①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此处译为“到了”。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③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虽然)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

②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④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文:有的时候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以到达江陵。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疾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⑥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充满无限趣味。

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朗读节奏

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结构思路

第1段重点写山,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第4段写三峡秋景。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第1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地貌)

第2自然段写三峡湍急的水流——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夏天)

第3自然段写三峡春冬的美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

第4自然段写三峡高猿的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秋天)

四、问题探究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的高峻。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写山,写山之绵长险峻是为写水流湍急作铺垫的,写水的顺序是根据水由旺而枯的变化过程而定的,夏天江水暴涨,最为汹涌迅疾,最具特点;同时又是承接上文写山之险峻而来。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五、语言赏析

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六、探究写法

郦道元的这篇文字,原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自成一格,独立成篇。文章的写法上主要特点大致有三:首先,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其次,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跟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最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起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似横空出世,突兀凌厉;末尾写渔人歌谣,牵动读者心绪,如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七、文章主旨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八、全文总结

九、知识拓展:

(一)描写三峡的诗句:

1.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陆游《三峡歌》

2.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苏轼《巫山赋》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乐府诗集》

4.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

(二)诗文比较阅读

(三)撰写导游词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

(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

1.读准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ɡ) 曦月(xī)

襄(xiānɡ)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飞潄(shù)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3.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或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

③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疾恶如仇(憎恨)

④绝

沿溯阻绝(断绝)

绝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5.古今异义

①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此处译为“到了”。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③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虽然)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

②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④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文:有的时候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以到达江陵。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疾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⑥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充满无限趣味。

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朗读节奏

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结构思路

第1段重点写山,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第4段写三峡秋景。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第1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地貌)

第2自然段写三峡湍急的水流——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夏天)

第3自然段写三峡春冬的美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

第4自然段写三峡高猿的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秋天)

四、问题探究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的高峻。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写山,写山之绵长险峻是为写水流湍急作铺垫的,写水的顺序是根据水由旺而枯的变化过程而定的,夏天江水暴涨,最为汹涌迅疾,最具特点;同时又是承接上文写山之险峻而来。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五、语言赏析

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六、探究写法

郦道元的这篇文字,原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自成一格,独立成篇。文章的写法上主要特点大致有三:首先,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其次,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跟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最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起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似横空出世,突兀凌厉;末尾写渔人歌谣,牵动读者心绪,如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七、文章主旨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八、全文总结

九、知识拓展:

(一)描写三峡的诗句:

1.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陆游《三峡歌》

2.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苏轼《巫山赋》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乐府诗集》

4.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

(二)诗文比较阅读

(三)撰写导游词

中考课内文言文秘籍之《三峡》

三峡

一、文学常识

作者:《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成语: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三、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四、理解性句子:

1、春冬写三峡水清澈静景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景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2、写江水暴涨,速度之快的句子:至于夏于襄陵,沿溯阻绝。

3、从侧面描写山高峻的句子: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用夸张、比喻手法突出江水流疾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6、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7、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

8、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及其给作者的感受是:青荣俊茂,良多趣味。

9、文中写山岭连绵和山势漫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写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3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清荣峻茂。

五、问题:

1、请找出作者描写三峡两岸青山的有关词语,并说明山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山这一特点?

“连、无、阙、重、叠、隐、蔽”,连续不断,遮天蔽日

三方面来写山 :1)山本身的状态。2)用天和日来衬托山势之高。3)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情景来表现山势之高。

2、作者开篇就写三峡的山势有何目的?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连峡窄,则水不得外泄,水的流量大,有山势才有水势,这为下文写长江水势作了铺垫。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峡风光的?有什么特点?

山和水,写山连绵不断、隐天蔽日,中间狭窄的特点,写水是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来写。

4、三峡的水不同季节景象各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夏季:水涨流急,湍急凶险。春冬:水素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5、三峡的景色可以有一个美字来概括,在不同的季节中,你能概括出它们不同的美吗?

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6、第四段中能点明季节的是哪个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这个季节?突出了此时三峡的怎样的特点?

霜,寒林、肃涧、长啸的高猿以及渔歌,凄清肃杀。

7、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侧面表现了渔夫生活的艰辛。

8、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是什么?

作者通过对三峡的山水,表达了对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9、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0、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作用?

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13、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4、请用简要的词语分别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

夏季江水险急,春冬季节景色秀美,秋季则显得凄异

15、作者写三峡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它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还写了怪柏、草、树、瀑布、涧等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酣畅的笔力,自然贴切,既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

16、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7、作者只有“清荣峻茂”四季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

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

18、作者描写春冬之景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

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清荣峻茂”,即水清,木荣,山高,草茂之特点.

19、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20、“绝献多生怪柏”,这里写“怪柏”有什么好处?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间投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机盎然。

21、本文写景很有特色,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如: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和季节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中考课内文言文秘籍之《三峡》

三峡

一、文学常识

作者:《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成语: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三、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四、理解性句子:

1、春冬写三峡水清澈静景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景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2、写江水暴涨,速度之快的句子:至于夏于襄陵,沿溯阻绝。

3、从侧面描写山高峻的句子: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用夸张、比喻手法突出江水流疾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6、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7、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

8、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及其给作者的感受是:青荣俊茂,良多趣味。

9、文中写山岭连绵和山势漫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写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3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清荣峻茂。

五、问题:

1、请找出作者描写三峡两岸青山的有关词语,并说明山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山这一特点?

“连、无、阙、重、叠、隐、蔽”,连续不断,遮天蔽日

三方面来写山 :1)山本身的状态。2)用天和日来衬托山势之高。3)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情景来表现山势之高。

2、作者开篇就写三峡的山势有何目的?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连峡窄,则水不得外泄,水的流量大,有山势才有水势,这为下文写长江水势作了铺垫。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峡风光的?有什么特点?

山和水,写山连绵不断、隐天蔽日,中间狭窄的特点,写水是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来写。

4、三峡的水不同季节景象各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夏季:水涨流急,湍急凶险。春冬:水素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5、三峡的景色可以有一个美字来概括,在不同的季节中,你能概括出它们不同的美吗?

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6、第四段中能点明季节的是哪个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这个季节?突出了此时三峡的怎样的特点?

霜,寒林、肃涧、长啸的高猿以及渔歌,凄清肃杀。

7、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侧面表现了渔夫生活的艰辛。

8、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是什么?

作者通过对三峡的山水,表达了对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9、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0、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作用?

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13、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4、请用简要的词语分别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

夏季江水险急,春冬季节景色秀美,秋季则显得凄异

15、作者写三峡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它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还写了怪柏、草、树、瀑布、涧等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酣畅的笔力,自然贴切,既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

16、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7、作者只有“清荣峻茂”四季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

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

18、作者描写春冬之景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

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清荣峻茂”,即水清,木荣,山高,草茂之特点.

19、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20、“绝献多生怪柏”,这里写“怪柏”有什么好处?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间投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机盎然。

21、本文写景很有特色,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如: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和季节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10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我国是用漆最早的国家,但多为漆器。漆画一直伴随着漆器而行,附于漆器之上,故在创作上受到一定的制约。虽然漆画近年越来越受到瞩目,但似乎仍然游离于主流绘画之外。漆画创作时材质的多样,创作过程中技法的繁复,使一些漆画家走入误区。是表现漆画的传统工艺和材质的美感,还是更多的追求现代技术与材料的支持?一直是现代漆画家思考的问题。

德卢西奥迈耶说:\"作品是否满足艺术的首要条件是'美',如果没有美,那么它根本不是艺术。\"漆画在创作过程中,无论珍视传统还是勇于创新,都只有一个目的 美。正如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而人们更倾向于多元说一样,漆画的创作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诚然,漆画悠久的历史决定着它材质的特殊性,技法的多样性也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比拟的,但这也使得在漆画的创作上容易局限于只表现传统技法的蝇头之争上,而忽略了漆画作为一门艺术的追求,创作出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没有感情的作品。在漆画的创作中,只有继承传统并且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在题材立意上,传统漆画多以图腾式或讨喜的形式出现,传统纹样的运用较为常见。优秀的现代漆画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漆画的悠久历史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一味的强调技法和\"漆味\"是现代漆画的通病,在题材上,花卉、少数民族风潮越来越多,似乎这样才称之为漆画,失去了漆画应有的灵动感,并且风格呆板,作品失去当代美术的参与性。

漆画题材的创新取决于观念上的创新,漆画作者必须放眼国际,走出传统漆画的桎梏,并且从漆画技法所带来的欢悦中解脱出来,把新的观念引入到漆画领域中来。题材与立意的不断创新,在于作者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摆脱旧的思想束缚,朝多元化的题材发展。如果只是继承以往题材,停滞不前,作品只会趋于平庸、肤浅。现代漆画已经意识到了此问题,现代漆画题材丰富,意境深远,甚至已凌驾其他画种之上。在传统漆文化上注入现代的精神和思想,从创作理念、地域特点和表现潜力这些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上思索,如何创作出更多的时代精品,汲古而不拘泥,赋予千年漆画以灵动的时代气息,才是漆画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与创新并不是针锋相对的,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提高、融会贯通,才是现代漆画发展的必然。我国的漆艺博大精深,有着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但漆画要发展不能坐享其成,必须兼收并蓄,在尊重发扬传统的前提上勇于创新,拓宽艺术的视野,丰富漆画的艺术语言。创新不仅是浮夸的外在形式,重要的是从根本出发,要包括思想、题材、意境以及材质与工艺等多方面。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发掘出新材料、新形式,并与传统相交融,完成继承和创新这一艰难的缔造,不辜负漆画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性格,使其作为具有中华民族性格反映的特殊的画种,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并走向世界。

(摘编自《艺术中国》,《漆画 传统与创新的伉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用漆最早的国家,我国的漆画附于漆器之上,近年来虽受瞩目,但似乎仍旧游离于主流绘画之外。

B.漆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唯一目标就是美。德卢西奥迈耶认为:如果艺术作品没有美,那么其不能称之为艺术。

C.漆画的发展应从漆画的悠久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漆画的创作中,只要继承传统并且勇于创新,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D.在题材立意上,漆画的悠久历史为漆画发展提供营养的同时,还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由漆画创作材质的多样、技法的繁复提出现代漆画家一直思考的问题。

B.文章以漆画在题材上的狭窄性使作品失去灵动感的情况论证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必要性。

C.文章以让漆画作为反映中华民族性格的特殊画种走向世界为最终目的论其发展。

D.文章论证在漆画的振兴之路上继承和创新无法分离的问题时直面问题,运用举例论证,思辨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漆画创作时的材质和技法都能做到删繁就简,现代漆画家就不会产生疑问。

B.现代漆画题材丰富,意境深远,故使得画作已凌驾于其他画种之上。

C.漆画题材与立意的创新需要漆画作者放眼国际,走出传统的桎梏。

D.如果我们能在漆画创作中完成继承和创新的缔造,就一定可以寻得丰富漆画艺术语言之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从无到有,进而投入产业化运营。\"北斗之父\"孙家栋强调,时间、空间信息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需要在北斗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探索和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

从2017年8月初开始,中国和俄罗斯专家进行了两国导航卫星的联合在轨试验,以测试北斗和格洛纳斯两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控问题。卫星的兼容,涉及频谱、轨道的协调,目前协调难度还不是很大;但互相操作显得有些复杂,与独立自主有一定冲突,不太容易协调。

(摘编自《\"北斗之父\"孙家栋:中国发展北斗导航不排斥GPS》)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诺达咨询)

材料三:

在全球卫星导航服务领域,BDS仅占9%的份额,而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美国已把GPS做到了极致,BDS布局全球很难再走美国的老路。BDS如果紧跟美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难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中国的\"北斗\"正面临重大的转折,要想做到跨越式发展,就要提出一套新的体系。

主推\"服务\"被认为是一大出路。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宏指出,我们要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以泛在高精度的融合应用为抓手,在\"源、端、云、服务\"等方面打造位置生态链。只有把BDS的服务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

(摘编自李惠钰《北斗布局全球应抓住\"牛鼻子\"》)

材料四: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几个系统相比,具有短报通信功能,这使得用户在沙漠、海洋等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可以实现位置信息的回传,从而达到报警和救援的目的。再就是,卫星新增自主运行管理能力,即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系统,而靠空间运行卫星的星间链路构成管理新体系,这可以减少对地面测控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运动管理成本和减少地面测控站发生灾难时对卫星的影响等。

当然,北斗系统也面临来自美国GPS和欧洲伽利略的竞争。美国GPS目前也正在升级换代,预计到2020年实现GPS3,也就是第三代的布局。GPS3与以前的GPS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精度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实现室内定位,而中国的北斗要在2020年实现室内定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GPS3卫星彻底实现了军码和民码的分离,为屏蔽民码打开方便之门,这意味着战时那些利用GPS民码制导的武器将可能被直接掐断定位信号,或受到错误导引而产生灾难性后果。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主要是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先后之争,谁先布置完毕,谁先获取应用市场和经济利益。

随着北斗特色服务水平和\"北斗+\"融合应用水平的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更多、更显著的便利,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技术上的竞争;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重在谁能先建成系统并提供服务。

B.北斗导航系统如果紧跟美国,按照GPS的做法布局全球,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不易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美国GPS不具备的短报通信功能,能发挥报警和救援的作用,在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表现出优势。

D.北斗导航和其他系统兼容和互相操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但这些和独立自主有冲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大,且市场规模增长率稳步上升,但由于美国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北斗导航系统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B.北斗导航系统国内市场,通信和车辆导航领域占有率40%、50%,反映了北斗导航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C.北斗导航系统的业务主要在国内,集中在军用领域,民用行业、大众消费在2016年才开始规模应用,和军用相比,市场占有率低,亟需着力。

D.面临GPS的巨大市场压力,北斗导航系统如果能以服务为抓手,在服务上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6.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谈谈北斗导航系统今后有哪些发展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

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

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

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

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了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多年后,我了解到了各种版本的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讲述者是秦平沙,他是秦山和方歌的儿子,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作者在文中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方歌在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时内心的悲痛,写得极富感染力。

C.翻过祁连山,\"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了歌\",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D.文章结尾为闲笔,虽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但对主旨帮助不大。如删去结尾段,用\"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一句作结,反而更显韵味悠长。

8.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9.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指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力之/非约也/

B.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续绛侯后:这里指的是袭爵,即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

B.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这里指的是使用\"孝景\"这个年号的第三年。

C.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隋以后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孝景三年,为平吴楚七国之乱,命周亚夫为太尉。

D.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索隐》解释说,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2)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秋梦

(唐) 杜 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边思\"的孤独与痛苦。

C.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叶辞林,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15.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多之深之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很长一段时间里,圆珠笔笔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____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球珠到球座体,从引导沟槽到钢元素配比参数,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___,实现了国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圆珠笔企业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解码中国圆珠笔笔头生产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 ,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变质现象。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外所提的\"保质期\",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 ,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 ,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寒冷、干旱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半数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脱发。\"熬夜失眠\"\"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成脱发主要原因。对大学生来说,脱发不是个大问题,但却是个很好的提醒。它提醒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形形的问题。《少有人走的路》说:\"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 原文中是说\"在漆画的创作中只有继承传统并且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2.D 原文中此处并未运用举例论证。

3.C A过于绝对;B\"故\"前丢失\"现代漆画已经意识到了此问题\"的条件,且\"已凌驾\"的说法过于武断。D、\"就一定可以\"前后语句属于强加条件或关系不当。

4.D 本项错在范围扩大,原文只说了互相操作有一定冲突,没有说兼容方面有冲突,而本项则说两者都有冲突。

5.B A项,\"市场规模增长率稳步上升\"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增长率有下降趋势,2013年至2015年增长率基本持平。C项,\"2016年才开始规模应用\"错误,民用行业从2015年已开始规模应用,大众消费是2017年才开始规模应用的。D项,文中有\"才可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以服务为抓手,在服务上做到无缝泛在,做成精准和融合\"只是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而选项表述为\"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太绝对。

6.(6分)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探索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相操作。努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主推服务,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融合。积极应对来自美国GPS和欧洲伽利略的竞争。(任答三点,每点2分)

7.C A项,\"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错误,理解拔高。

B项,\"作者在文中通过心理描写\"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可知,此处不是心理描写,而是动作和语言描写。

D项,\"文章结尾为闲笔,虽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但对主旨帮助不大\"错误,既是对前文的补充交代,同时通过写后人难以忘怀的追忆,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深化了主旨,不能删除。

8.(6分)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形象上,展示了任务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没好形象。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

9.(6分)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勇于奉献,国家建设时期,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浪漫主义。歌声换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

10.A

11.B (孝景是谥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12.D 不是已将甲盾埋在地下,而是作为葬器:\"不对\"是指不回答,不是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交由延尉处理是皇帝的诏令,不是调查人员转交。

13.(10分)由于这次(平叛),梁孝王和太尉有了仇怨,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得分点:由此;卻——通\"隙\",仇怨;朝——动词,朝见;短——问题、短处,言短指说坏话。整体意思1分。)

周亚夫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忍不拔,(即使)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又怎能超过他呢?(得分点:之——取独,不译;坚刃即\"坚韧\";曷——怎么;加——超过。整体意思1分。)

14.D 诗歌有一定的悲戚哀怨的情感,比如孤独、忧国。

15.(6分)\"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关心,也有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

16.(6分)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像东流。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7.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C。

18.A

19.C 选项A,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

20.(6分)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

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

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

21.(5分)中国西北出现变暖变湿趋势,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这一改变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从关键信息和流畅度两方面考查量分,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对3分,写出三点5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2.作文审题提示:材料一关键词明确,谈的是自我管理的内容。材料二侧重于心智的独立、成熟。两者材料都属于青年成长的范畴,一则侧重于生活的独立,一则侧重于心智的成熟,立意应当不能偏离这一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