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算命说的挂角是什么意思 风水学中挂角是什么

算命说的挂角是什么意思 风水学中挂角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一巷两尚书 对面一天官 挂角一将军\" 昨夜星辰依然璀璨

向金祥/文

昨夜星辰依然璀璨

只要我们走在人间正道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璀璨的星辰就会永远闪烁,照耀我们浩然前行。 ——题记

2020年8月16日中午,乾镇驿的百年老店“天喜酒楼”,迎来了一个农家女孩的升学宴。

一个偏远的村庄,只有十几户蒋姓人家。今年高考,一名叫蒋怡乐的女孩从武汉外校考入清华大学。

前来参加宴会的几位皓首翁妪,拄着拐杖,昏花的老眼里,溢满幸福的泪水。酡红色的刻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笑容。一个个欢天喜地,相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唠着家常话。

“我们家族,历来尊学崇教,诗书传家。我们的家风,总是倡导人生成长,社会奉献,且从善如流。”蒋怡乐的伯父、长江商报社社长蒋经韬闻讯驱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与父老乡亲欢聚一堂。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

高考,是新中国对科举选拨制度进行改革后的人才选拔制度。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蒋家十几个农户中,先后有20余人怀揣梦想,通过高考走向新的人生。

当年从这里走出的他,由一名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省级传媒的领军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2000年以来,他的家族中有10人先后越洋跨海,留学英伦美澳,除两人仍在外求学之外,其余均回国报效祖国。

蒋经韬的即席演讲,激起了亲友们的共鸣,热烈地分享交流一个个学子的成才之路和成功喜悦。

几千年来,读书人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强不息,光宗耀祖,然后才是精忠报国,国家强大。光宗耀祖是初心,国家强大是目标。今天读书人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蒋氏祖德积善,一代更比一代兴旺。蒋怡乐的家庭升学宴极富有仪式感,成为家族传统文化教育课,成为令人羡慕的美谈。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撰文《天门蒋三家农户的星辰》广发朋友圈、自媒体,点赞:“农家女蒋怡乐考入清华,又一颗璀璨新星冉冉升起。”。

在很多人惊呼寒门不再出贵子的当下,这一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好奇探询今天这个天门高考女状元蒋怡乐和科举时代的天门状元蒋立镛是否存在家族渊源,得到的结果是他们同宗同祖,按照辈分蒋怡乐的先祖和蒋立镛公是同一个曾祖父!

清代蔣状元立镛,在天门乃至湖北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明清两朝湖北仅有的五个状元(其中清代三个状元)之一。今天的天门人自称或被称为“状元之乡”,原因就在于我们历史上在清代出过一位实实在在的状元蔣立镛。

“一巷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对面一祭酒,挂角有都堂。”

半个世纪前,我还是个小学生,不止一次听到大人们在讲古的时候,津津有味地讲这四句话,然后再引出鲁祭酒、周天官、蒋状元的故事。懵懵懂懂年纪的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大人们总喜欢讲这些故事呢。后来,才知道这首童谣出自一百多年前文风甚炽的乾镇驿,明朝在这里设立过“巡检司”和驿站,童谣里面珍藏着天门人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

“戊午夏,学校例假,校长先生以乡土志命题,为诸生课。”

1918年,当年19岁的周庆璋先生(1899-1964)正读师范,为了完成校长布置的暑假作业,根据当时的《天门县志》和调查采访获得的材料撰写了一本《乾镇驿乡土志》。

这是一部天门最早的镇志。天门没有它的原本。1980年代,天门县志办公室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把这本《乾镇驿乡土志》拍照回来,1982年干驿公社地方志办公室翻译、注释、重印了这本书。时至今日,重印本也只在天门档案馆才找得到。

前不久,我在天门市档案馆找到这部100年前的《乾镇驿乡土志》复印本,读到了先贤周庆璋先生对这首童谣的解读。

“一巷两尚书”,是周嘉谟和陈所学。因周嘉谟、陈所学两尚书在故里乾镇驿依巷相对而居,故有“一巷两尚书”的传说。

隆庆五年进士周嘉谟(1546-1629),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陈所学 (公元1559年-1641年),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十三名赐进士(时年24岁),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五里三状元”,说的是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01年)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蒋立镛。因为他家当时出了状元、探花、翰林各一,这里采取类比的艺术手法,囊括为“五里三状元”,也可以念为“五里一状元”。

“对面一祭酒”是鲁铎(1461—1527),弘治十五年进士,明正德时累擢国子监祭酒。

“挂角有都堂”是清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蒋祥墀(1761-1840),他曾任“左副都御史”。明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为“都堂”,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也称“都堂”。

《天门进士诗文》著者、著名文史研究专家李国仿先生说,童谣最后这一句应为“挂角一将军” ,指兵备道魏士前。在他所收集的史料中,没有“魏尚书”。魏士前(1584年—1648年),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进士,天启初年,任寿颖兵备道、颍州兵备道。

蒋家场古属乾镇驿,自乾隆五十五年至光绪十二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帝、一百一十年之久,蒋立镛及其父、子、孙、曾孙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三世翰林、父子鼎甲,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美谈。

拜读完纸张泛黄的影印本《乾镇驿乡土志》,我掩卷沉思。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乏历史事实,缺乏的是记录者、传承者。如何认知历史事实、从中汲取精神动能,再创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文化人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啊。

李天喜回来了!

他是穿着慈禧太后和光绪赏赐的官服回来的。

李天喜是谁?他是清末重臣、曾任黑龙江巡抚的周树模的家庭厨师。

光绪十五年,乾镇驿29岁的周树模(1860—1925)参加殿试,成为列一甲五名(即二甲二名)进士。1905年9月,他(随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归国后参与宪政讨论,任审定课委员。次年4月,改授江苏提学使,赴任前几次上疏请求实行君主立宪,并代镇国公载泽草拟《立宪疏》。7月,清廷设官制局于海淀,受光绪帝指令兼副提调参加改订官制,反对者大为惶恐,指使江苏巡抚电奏朝廷,促其速赴提学使任。

周树模从家乡带着李天喜到京城上任。他过惯了精行俭德的生活,习惯了家乡清淡的饮食口味。周树模招待客人时,李天喜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精心制作菜肴,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令客人满意。

朝廷朋友们在周树模家吃了李天喜做的“天门蒸菜”,一个个没齿难忘。李天喜做菜好吃就被“老佛爷”慈禧太后知晓,特地懿旨宣李天喜进宫做御膳。

李天喜会做很多家乡菜,可此时他只给“老佛爷”和光绪帝做了道“茼蒿蒸菜”,把原本极其普通的天门素蒸菜摆到了老佛爷和光绪帝的面前。

菜色鲜活绿油油,蒿气浓郁香喷喷,滑嫩爽口脆生生,入喉下肚软绵绵……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享用“茼蒿蒸菜”味蕾大开,这可是今生今世从未享受过的美味啊,比那山珍海味不知好吃多少。于是,龙颜大悦,当即授予其七品御厨衔,赐顶戴、官服,还要留李天喜做永久御厨。

聪明的李天喜见好就收,找了个要伺候父母的理由衣锦还乡。

人们常常烦恼: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想做什么事,要个什么结果?李天喜这个乡厨活得特别精彩,做得特别有趣。

回到乾镇驿,李天喜依然做自己喜欢做的厨师。他在镇上办起了一个“天喜酒楼”,把从京城带回的厨艺融入天门蒸菜制作技艺,创制了泡蒸鳝鱼、泡蒸甲鱼(鳖)、泡蒸才鱼(乌鲷)等具有独特风味的名菜,丰富了天门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了纪念明代两京国子监祭酒鲁铎,他别出心裁制作了一道“祭酒瓤鳝”,被民间称为“鱼卷”、“鳝鱼卷”。

如今,泡蒸鳝鱼进入国宴菜谱,成为“国菜”。客到乾镇驿,好客的主人请客人到“三蒸鱼”的发源地、百年老店“天喜酒楼”,品尝正宗的“天门三蒸”,品味名扬四海的天门饮食文化。

一介乡厨进京打工,竟然被慈禧太后母子赐予七品御厨衔,其创制的菜品百年之后进入了国菜单。李天喜把厨师做成了饮食文化的创新者传播者,这是妥妥的“状元厨师”啊。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说,读书人“为什么进学校?”,尽管每个人的回答会不一样,但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为的是学做人。”

水灾频发的沉湖地区,并非理想的安居乐业之地,外面的世界似乎更精彩。走出去,成了沉湖人代代相传、心心念念的梦想。

沉湖人的先辈,虽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可是再苦再难都不忘兴学堂、办武馆,沉湖北岸著名的东冈草堂、文昌阁,晴滩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前身,都是沿湖一带的乡绅百姓缩衣节食、勒紧了裤腰带捐资修建的。

读书识字,提升素养,能写会算,能说会道,外出求财讨生活才有保障;一朝金榜题名入仕为官,更是光宗耀祖,荫被子孙。

田启红君出生乾驿,他是我在天门日报社工作的同事,这位复旦学子到乡镇历练和市委党校工作过,现任天门市档案馆副馆长。他对研究乡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见解。他认为鲁铎对乾镇驿、对天门文化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开创性,值得大书特书。

乾镇驿在宋以前教化不盛,文名不显。成化十三年(1477年)成为驿站,经济得到了发展,始有读书之力。

明初,鲁铎出任囯子监祭酒,以学问和品德见长。鲁铎后归隐乡梓,教化乡人,以品德高洁名传乡里(明史有记)。乾镇驿从此进入乡绅参与地方治理,经济与文化比翼双飞的黄金时期。

唯有兴教育人,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鲁铎深谙其理。弘治十二年(1499年),他在竟陵东湖建成了“东湖书院”,力学之余,授徒数十人,每天讲诵不倦。

鲁铎不喜欢交际攀附,居官的闲暇时间,大多清静独处,闭门读书。告老还乡后的鲁铎,买下块僻静的荒地,在台西空地上建起几间屋子,教导儿孙和同族子弟读书。他的老师李东阳亲笔题写了“梦野台书院”的匾额。

唐、宋、元三朝七百余年,有记载的天门籍进士有刘虚白、皮日休、皮子猷、胡浚等十名左右,天门的士林总体来说颇为沉寂,直到鲁铎的出现才有了转机。

鲁铎不仅启蒙了乡人,更传播了儒家文化,民本原则和国家视野。鲁铎之后乾镇驿人才辈出,有朝庭大臣,封彊大吏,也有乡贤隐逸,但这些各界英才无论身居何位,都不忘修身养德,关爱教育,造福百姓。

鲁铎之后的四百年间,天门籍进士超过一百人,其中近半出自东乡,这些后起之秀在操行上也都继承了鲁公遗风,傲岸独立,不畏强权,鄙薄官位,珍视名节。

鲁铎的子侄皆在乡里从事教化事业,周嘉谟退隐时回乡化民,陈所学兄弟皆辞官归隐乡里,教化一方,蒋祥墀归隐乡梓也从事教化和施善事业,周树模为国争利为民谋利与民方便,一众隐逸乡贤更是毕生以接济乡邻教化乡梓为业。

李维桢(天门皂市人)是明末重臣、文学家,钟惺是竟陵派文学创始人,两人对鲁铎、周嘉谟人的品功德十分推崇,称之为吾邑贤达。

鲁铎虽然没有做过三公九卿这样的大官,官秩不过四品。他去世后,明世宗与公卿们商议仍然给予他非同寻常的哀荣,为他“谕赐祭葬”,追赠他为礼部侍郎,赐给他“文恪”的谥号。

清末重臣周树模在《鲁文恪公遗集序》中说鲁铎诗文“以盛德发为雅言,异于明人之矜奇吊诡”,“语淡而味长,气华而理实”,用“砥砺修名,蝉蜕轩冕,寖成一乡风气,实自文恪公开之”来感念这位故乡先贤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繁荣才是持久发展的基石。我们需要传承的不只是财富与手艺,还有做人的原则,看世界的眼光和与人交往的态度。乡绅(或乡贤)正是传承的桥梁。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振兴,文化的振兴,乡贤的辈出正是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石。

乾驿的湖光水色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

公元755年,唐代茶圣陆羽来到幽雅的松石湖畔的东冈岭,隐居著书,自号东冈子。著名诗人僧皎然寻访陆羽,在此留下了美好诗篇。明代画坛宗师郭诩的《竟陵山水图》长卷,刻意描绘了“东冈石湖”。清乾隆进士、诗人周操南吟咏的《晴滩八景诗》,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是一片种下希望、承载重任的沃土,这是一方燃烧、英才辈出的热土,这是一块风物清嘉、人文荟萃的厚土。由沉湖中的一处浅水滩地发迹的乾镇驿,竟然奇迹般崛起成为与皂市、岳口、渔薪并列的天门四大镇。

《乾镇驿乡土志》记载,天门河经八字垴至新沟进入汉江,汉江牛蹄支河自岳口、便河口、马湾、经乾驿出界牌达汉川田二河、张池口,出脉旺嘴汇入汉江。浩渺无边的沉湖宽15公里、长30公里,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按当时的县志和地图,乾驿“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东十里至汉川田二河界,南四十里至岳口镇界,西三十里至县城东门界西北三十里至县城北门界”。

“镇街依堤,长三里许,宽六尺。长堤一眺,则屋宇栉比,工商鳞集。村落依高阜而局,或百余家,或数十家,鸡犬相闻,守望相助,犹有古之遗风焉。(《乾镇驿乡土志》)”

一位乾驿的长者,特地画了个图给我讲述以前的古建筑。

这是一座像黄鹤楼亭榭一样的古典建筑。从南门正街走进,望见二楼的中间是戏台,再往里走是正宫。正宫的房子,台基比其它房子的高出一米多,四周用青石垒成,整个房子的地面铺着一尺见方的地砖,每块都刻有“行宫”二字。从南到北往里走依次是大走廊、正宫大厅,所有房子全是用雕龙画凤的木板做成的,还有很多人物画和动物画。传说正德皇帝下江南到过这个行宫。

明清以后,乾驿繁华兴盛长达六百年之久。

然而,军128师两次纵火,乾驿这个襄北繁华的历史文化重镇化为灰烬,古建筑、古籍善本等文化积淀荡然无存。

日本侵略中国,盘踞在乾镇驿的汉奸古鼎新奸猾狡诈,残暴好色,无恶不作。军128师师长王劲哉得到古鼎新投降日寇的情报,令师参谋长李德新率六个主力团急渡汉江前去阻止他投日。而此时死心塌地的古鼎新已抢先投靠了日本人并准备迎战军队。情势极为不利,128师下令火烧乾驿,欲使古鼎新无返回立足之地。

1942年农历腊月初六、初八(公历1943年1月11日与13日),连续两个晚上,李德新率部实施焦土行动,纵火焚烧乾驿。如今已93岁高龄的沉湖老人刘银甫,那时刚满15岁,夜里在湖船上看见一条巨大“火龙”由东向西窜起,足有3里多长。本地《胡氏宗谱》记载:“一夜之间千户重镇成废墟;数月之内万民移居宿涸河”。“惊鸿为之哀叫,朝阳为之血喷”。

国泰才能民安,侵略者给不了中国人民幸福生活,无能的也给不了老百姓安全保障。

状元、进士作为封建时代社会进步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他们的为学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始终具有深远影响。

周嘉谟一生经历和辅佐了明代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位皇帝,可谓五朝元老,国之重臣。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川建武所士卒“兵变”,击伤总兵沈思学。周嘉谟单骑赴会,安定叛军四千余人(见《明神宗实录》卷157)。万历三十年(1602年)复任按察使,令所属抵制四川监税官丘乘云(宦官)横征暴敛。万历三十九(1611年)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巡抚云南期间,曾弹劾黔国公沐昌祚侵占民田八千余顷案。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加右都御史。他加强边防,防止了交趾(今越南)兵侵犯;并主持修复广东南海、三水、高要等邑被洪水所毁圩岸。

周嘉谟六十寿辰时,他的同乡、户部尚书陈所学在《奉贺藩伯明卿周公六十初度序》中称赞嘉谟“从口之所发,而皆俊言;衡身之所应,而皆矩行”,说他“在家为孝子,为哲父;在乡为端人,为义士;在天下为名执法,为社稷臣。”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之时,周嘉谟顾不得自身安危,倾力挽狂澜于既倒,获得“社稷之臣”的赞誉。明史评价他“刚正不阿,威武不惧,正气凛然,中外倚为支柱”。

陈所学痛斥魏党 被对手评为“东林干将”。他秉性刚直,率领众大臣奏章,尽力救援被魏忠贤所害的谏官杨涟,为当时宦官魏忠贤所嫉恨。魏忠贤邀周嘉谟、陈所学公卿二人到户部衙门,言行傲慢无礼。陈所学面对逆楚侃侃而谈,论证令人折服。魏忠贤也不能再发难。

魏士前在兵备道任上,打击奸猾,剔除弊政,减轻徭役,少动刑罚,重修县学,捐俸禄置县学学田,功德载入史册。

2014年,寿县一中在布展校史馆时,将一块原藏于老校区的石碑迁移至新建的循理书院内。碑文大意是循理书院承蒙“兵宪魏公”捐俸置院田620亩,通过江南提督学院与寿州地方政府协商,其田赋所得交由循理书院自行支用。同时明确此项专款用途为“一分留为书院修理,一分量给贫生肄业于书院及会讲之资”,即是书院维修费、贫困生补助以及书院会讲开支。这位古道热肠“兵宪魏公”,就是时任寿颖兵备道佥事、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魏士前。为了纪念魏公,寿县一中播发长篇通讯《魏士前:捐俸置田 助成盛举》,并载入《寿县文史资料》。

在蒋立镛的故乡天门,看不到他的遗迹,而在河南的一些地方,却广泛流传着他的善举。嘉庆皇帝十分欣赏蒋立镛,赐予他万两黄金回乡造状元府。蒋立镛回乡经过河南,沿路所见是饥民成群、万物萧条,他把万两黄金捐给当地政府赈济穷人。

人生之路,每个脚印都是自己踩的,每个深坑都是自己挖的。人善有良缘,人恶众生怨;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只有行的端,才能走得正;只有付出真,才能收获暖。

1896年天门水灾,周树模出面以工代赈督修唐心口堤防。1899年,他出任监察御史,先后弹劾广西提督苏元春、闽浙总督魏光焘渎职不法恶行,使二人皆被罢黜。

1907年东北改行新省制,身为巡抚的周树模,在黑龙江加强陆军训练,大力兴办学堂,奖励移民垦殖,调整厘税,开办银行,整顿广信公司,创办奉盐官运局。一年之后,库入从每年不足白银90万两,跃增至600余万两。

外交上,周树模采取“待之以和平 持之以坚定”的方针,曾上《筹议应付俄日方策疏》被朝廷采纳。他在满洲里设立胪宾府治,派员搜集大量边界线资料,测绘全省地图,查勘边界。1911年,他兼任中俄勘界大臣,在双方谈判中广征博引史志文献及有关条约,粉碎了沙俄将满洲里划归俄境的阴谋。

天门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先贤,执著探索、传承“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的治国理念,“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的民族品格,“舍小家为大家” 的家国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关怀,“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 的文明底蕴,是我们的“精神之父”和“珍贵灵魂”。他们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现代人挖掘、学习和追随。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富强,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根植于人的思想与文化。这种思想与文化的融合,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演进的结果。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与现代性生长同频共振、相互耦合而形成的价值精神,永远是我们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传世密码”。

两年前,乾驿竖起了一块巨石铭牌,上面醒目地刻着:“一巷两尚书,对面一天官,座后一祭酒,镇中出巡抚,挂角有都堂,五里三状元。”

上网搜索“天门”会有这样的文字:自古有“状元之乡”美誉。明清两代共有进士、举人468人。明代在乾驿陶家巷高官显宦之众,时人称“一巷两尚书,前面一天官,座后一祭酒”。清代状元蒋立镛门第,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两登鼎甲。恢复高考,因天门连续多年夺得高考全国之冠,被著名作家秦牧盛赞为“状元县”。

为什么古代乾驿的进士和成功人士那么多,为什么清代“一门五代进士”的奇迹会出在蒋立镛家?

一个显赫家族的诞生,往往离不开三样东西,造化、德性、努力。蒋立镛家族发迹的好运,来自他的太曾祖、曾祖、祖父同一个举动很传奇。

《乾镇驿乡土志》载:“蒋祥墀其父蒋其暄孝友仁慈,急公好义,见邑学崇圣祠之敬,一亭年久倾圯,独立修建。又倡修关帝庙、文昌阁,其余施棺给席,修桥建闸,设置义冢,无非以孝友之心,发而为卓行之业。

其暄之祖(父),名(蒋)遇。事孝父母。父卒,为母入太和山进香,适逢二仙人女徒于崖下,语曰:“活佛是父母,好心是修行,看破浮生事,不如守静好。”人谓至诚所感。尔后,其母痿痢,(蒋)遇亲尝药饵,涤便器,洁被席,服伺历十载。母九十寿终,(蒋)遇庐墓以守,不茹荤饮者三年。里人某夫妇值荒冬难活,将析离,(蒋)遇之力阻,每日给以米养全之,至麦黄相接乃止。

其厚植德泽,宜乎后世子孙光耀显贵达百余年,殁者亦叠膺封诰。”

百善孝为先,立德方树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位好母亲足以弥补孩子的任何缺陷,一位好的父亲能助力孩子如虎添翼。父母厚植德泽,方能为子孙百年启瑞。

从沉湖启航的著名戏曲理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樑教授有一首咏家乡的诗曰:“尚书一巷蝉,吏部出天官,座上鲁监酒,蒋门五代繁,古今文士众,历代状元还,文脉五千载,今朝拜杏坛。”

回望历史的天空,那些星辰依然璀璨。

2020年8月初稿于北京,9月修改于天门

残局绝技18:八面玲珑#你能破解吗

万州谦驰棋院。

关注熊老师,涨棋很简单。棋友们大家好,今天继续象棋三十二绝技的第十八讲:八面玲珑。八面玲珑就是很多书上说的八角马。

首先要明白形成八角马的基本态势。八角马属于挂角马的一种,要走到对方九宫的四个角落。第二个态势是八角马走到对方的角落里,九宫的角落里要和对方的架形成一条斜线,斜对角的线就像一个八字一样,所以称为八角马。比如现在如果马在这里就是八角马。

进入正题,首先看黑方对红方的潜在威胁。现在黑棋明显没有一个连续的将军,但是一旦被它吃掉事以后就有无数种的杀法,底下有钓鱼马,军也守不住,中间有砍象,很多招法。所以红棋仍然不要去考虑单纯的防守,而是要利用军马号充分的配合去捷足先登。

现在红方首先能看到的将军是底线一将,将军的时候黑棋可以先用象打也可以直接上将。这里不分别讲述,它们会殊途同归。黑方直接上将红棋退炮将军,退炮一将。当然黑方不能再上,因为再上再退居一将,黑棋将会更快的无处可逃了。所以黑方只有识识这里有三个点。

最后的道理差不多,但是最好是不要走事物近士,事物近士输的会更快一点。至于为什么,这里不啰嗦,继续往后面看。先让它四五进六,四五进六有一定的迷惑性,就是红方能不能去吃四a。反正黑方对我们没有连续的杀可能,有的选手就觉得现在把四先踩掉一个,但是黑方一旦吃到红事就形成了绝杀之事。

而现在想跳马将军,人家不是将军,人家当然又只能走势再将军,还是只能走势。不管红方怎么将,五花八门的将军,但是都很难制敌于死地。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里看见别人用一个数的引诱,轻易就上当了。这里走马二进四的将军不是特别的对,应该走马二进三。

黑方不管是回士还是支士,用一个闪将的办法散开一个字,用另一个字再将敌人的军称为散将,也是传奇战术经常要用到的手段。现在黑方第一排除不能上将,因为上将退居将死掉了。第二不要走四六,四五进四,四五进四退居一将死掉了,所以只剩下四五退六和四五退四。四五退六和四五退四都是一种办法把对方将死,所以不再分别讲。

比如就手推六,看似老将更加的宽阔,这里而且也让红方有上当的机会。比如红棋现在又贪吃一世将军,黑将将士平武,这样红棋就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连续将杀了。贪吃永远是象棋要注意的一个毛病。

这里回到今天的杀招,名字叫做八面玲珑八角马。如果通过将军吃士没有多少用,但是如果退军先将逼迫黑方的将走到九宫顶线上节,说过车怕低头,将怕高。当这个箭,走到了宫顶层上来说已经风雨逍遥,红方这个时候再马五进四踩掉黑方的六路时,大家就会发现马和老将形成了斜对角,这就是典型的八角马的态势。

而且会发现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黑将被红马定住以后无处可动,退回去的路被堵死,行到中间的路也被马堵死。很显然老将就被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这里,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力量加进去一击就将无力回天。

比如黑棋这时候吃鸡吃四吹杀,但是退军一将就是了。其实有的时候假如退军一将不到,现在来平军一将,黑将也是死掉了。这就是今天讲八面玲珑的经典杀招,下节课继续其他杀招的分解,再见。

传说赵家的真龙天子,杨家的挂角子将,在里面有什么玄机?

杨家将保家卫国抵抗外敌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世代传颂。从杨令公抗辽被称为“杨无敌”到最后杨家只剩下十二个寡妇,还是要一意征西,其间不乏奸臣谗害,但却一直忠心耿耿地保着大宋的江山,这中间有天意吗?

从小就听家里老人讲一个故事,叫“赵家的真龙天子,杨家的挂角(guo)子将”。这个“角”在当地的土话中发音“guo”,其实也是角的意思。注意是“的”,像是天上排座次一样早就排好了似的,这是为什么呢?

在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康县境内有一条犀牛江(乾隆《甘肃通志》载“嘉陵江,今俗名犀牛江”),也叫西汉水。江流曲折,江水滔滔,南北两岸崇山峻岭,在平洛河与西汉水汇合处旁边有一个深潭,潭水深不见底,潭围有十多米,两边山上的奇石怪树倒映其中非常深遂。潭水边有一块大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巨大清晰的牛蹄印子,上面长满青苔,见证着历史的真相。

相传,唐朝未年,在犀牛潭边的南山上住着的百姓中,有许多外面逃难流落到这里的,其中就有赵杨两家。山里的孩子上山放牛是主要活动。每当夏天的时候,几个孩子去山里把牛绑到树上吃草,他们就跑到这个深潭里去戏水,孩子们天天去,逐渐水性好了胆子也大了。有一天,赵家的孩子对几个孩子说“我们天天在潭边耍水,有什么意思,不如我们潜到深处去,那才有意思哩。”孩子们有的胆小的吓的不敢去,只有杨家的孩子和他一样胆子大想潜下去,他们商量好等哪天天气热了就下去。

有一天下午,外观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他们两个站到那个大石头上一跳,一下子就跳到潭水的深处。这一下去才发现下面不仅凉快还有亮光,不远处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们两个壮着胆子游过去一看,哈哈,那里卧着一只大牛,看到了们慢腾腾地站起来朝他们游过来了。他们都是山里的放牛娃,牛是见的多了也不害怕,只是奇怪的是这只牛头上中间只有一只角。一只角就一只角吧,可能是水牛吧,他们想。这牛也不认生,在水下和他们玩起来,任由们骑上在水里游戏。就这样,两个孩子发现一个更好玩的地方,关键是还有一个可以骑着游水的独角牛,他们高兴坏了,商量着不告诉其它孩子,只有他们两个天天去骑牛玩。

这天,他们俩玩久了,出来的时候天快黑了。他们出来时发现潭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个老头子,他非常和善地叫两个孩子过去,还拿出一些点心让他们吃,两个孩子也饿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时候老头子说话了“你们是不是下到潭水深处去了?里面是不是有一只大犀牛?”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他怎么会知道的?可又一想,可能人家以前见过吧,就说是的。这个老头才说:“那这样吧,明天下午你们下去的时候帮我带个吃的给大牛,出来后我在这里等你们,再给你们好吃的还有银子。”两个孩子一听,还有这好事情,有好吃的还有银子,满口就答应了。

回到家里,两个孩子兴奋地对大人说起了今天的事情。这两家的大人都是从外面避乱到这里的,都有些见识。告诉孩子,那不是水牛是犀牛。再想想这事的前因后果,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他们也各自给孩子准备了一个红布三角包,里面装着家里老人剪下来的指甲、掉的牙齿和头发,因为有一种习俗,细心的人家把老人剪下来的指甲、掉的牙齿和头发都收集起来保存着,等老人去世下葬时一起埋下去,据说会兴旺儿孙后代。孩子们不知道里面装的啥。大人交代说,那个老人的给的东西不要给牛吃,你把咱们家的包一定要喂到牛嘴里面,一定。孩子们答应了。

第二天,他们去潭边果然老头已经等在那里。因为杨家的孩子乖巧些,老头交给他一个小布包,说让一定要喂到牛的嘴里面,一定啊。两个孩子答应了,一下子潜到了水底。怪了,清澈的水底今天一片混浊,牛也不见了踪影。他们俩游来游去,好半天才找到那只大牛,平常温顺的好朋友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暴躁不安,在水底不停地奔走,两只血红的大眼睛像两团火,把水下都照红了。牛看见他们两个来了,竟然抵着那只独角向他们冲过来,还张大了嘴巴,像是要吃了们。两个孩子吓的魂都飞了,赶紧的往后退。说时迟那时快,赵家的孩子猛然想起了什么,从裤衩的腰里面掏出父亲给的小布包,一下子扔进了牛张开的大嘴里面,而杨家的孩子这才想起来母亲给的小包,来不及多想顺手挂在了已经抵到眼前的牛角上,转身就跑。至于老头子给的那个包顾不上了,顺手一扔赶紧逃命吧。这时候,水底突然波涛翻滚,地动山摇,两个孩子拼命地往上游,好不容易才游出来,回头一看,只见巨浪涛天,江水翻滚,水已经淹没了岸边的巨石,哪有什么老头子啊,赶紧逃命要紧。从那以后过了好久,两个孩子才敢到潭边去,潭水清幽,绿树成阴一切如旧,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一样。他们游下潭去,再也没有看见那只大犀牛,只是岸边的大石头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牛蹄印。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也不到潭边去了。那个把装有老人的牙齿和指甲的红布包喂进犀牛嘴里面的赵家少年长大后娶妻生子,孩子聪明好学,后来投入军中建立功业,再后来就有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而把装着老人指甲和头发的小布包挂在犀牛角上的杨家少年,后代也是英武不凡,人才辈出。就这样赵家为君,杨家为将,忠心耿耿地保卫着大宋的江山。而那个老头子本是个风水师,他看破了天机找到了那个出真龙天子的风水穴,但是他起了私心想把自家老人的骨殖放进去,结果遭了天谴。公元1063年,宋仁宗敇建犀牛寺并亲题“仁济院”匾额。1073年将其圣旨刻在寺内石碑上。后来出土的残碑,为犀牛江增加了更多神秘的色彩。美丽的故事代代相传,交织在朝代更替里,散落在天地间让后人遐想。

8字环的绑法,动图演示,学会不过一分钟

8字环是连接主线和子线的纽带,如果拴制不牢固往往会发生断线、跑鱼的悲剧,让钓鱼人叫苦连连。另外正常垂钓过程中,大家经常需要更换、修剪线组,因此掌握主线、子线与八字环的拴制方法很有必要。

今天我们废话少说,用动图的方法和大家演示一下它们的拴制方法,相信大家看一遍就能明白了,我认为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8字环绑主线

先将主线一端引入8字环孔,绕一圈后再从8字环孔穿入,然后将线圈围绕主线拧一圈,再将主线头从线圈内穿出。轻拉主线锁紧至8字环,最后剪短线头即可。

在日常垂钓过程中,很多人喜欢打缰绳结或者打死结来拴主线,如果用大力马线的话还勉强可以,如果用尼龙线的话就容易出问题了。尼龙线沾水后比较光滑,如果紧固不牢,在受力时很容易松脱,难免会出现断线、跑鱼现象。

给8字环绑子线

给8字环绑子线。先将子线打好结并将结头穿入8字环孔。将结头围绕双子线缠绕一至二周后从线圈孔穿出,往后拉紧双子线,子线就锁定在8字环上了。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缰绳结绑法,其特点是快速、方便,另外因为有了结头的阻挡,子线受到外力时线头不会轻易松脱。

在日常垂钓过程中,有的钓友往往随便打一个死结应对,结果时常会出现子线跑偏(一根被拉长、一根被拉短)现象,对正常垂钓产生不利影响。

有句老话说得好:“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绑线这活掌握了就感觉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不会呢,就感觉非常困难。

鉴于在日常垂钓过程中子线更换比较频繁,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种快速更换子线的办法,那就是应用快速子线夹。

用了这种配件,更换子线就变得轻松无比了。轻轻上撸太空豆,将子线结头挂在快速子线夹开口处,然后下撸太空豆即可。

补充

要想钓好鱼,掌握整套线组的绑法是对钓鱼人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掌握了这些绑线手法,那么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应用快速子线夹。首先这玩意较普通8八字环结构复杂、容易缠线,其实价格也比普通8字环贵一些。多花了钱还不好用,何苦呢?

我是同行,一位常年坐在水边喜欢思考和分享的实战派钓鱼人。

每日一宝 | 有着“中国最美铜镜”之誉的平螺钿背八角镜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平螺钿背八角镜。

平螺钿背八角镜,直径27.4厘米 縁厚0.7厘米 重2150.3克,镜身为青铜所铸,红色琥珀作为花心,施以螺钿花纹,玳瑁、贝壳镶嵌出宝相纹等花鸟纹样,剔刻出暗纹。其间又镶嵌绿松石和青金石等细片,研磨后使其表面平滑,制作工艺尽显繁复奢华。

螺钿(luó diàn),也叫“螺甸”、“螺填”等。“螺”是材质,一般是有珍珠内层的螺蚌;“钿”指镶嵌,镶是贴在表面,嵌有夹在中间的意思,统称制作方法。“螺钿”合起来就是把螺蚌壳磨成人物、花鸟等图案薄片,用大漆作粘合剂贴在器物表面的一种装饰工艺。

螺钿起源于商代,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国墓葬中就出土过西周螺钿漆器。到了唐代,螺钿工艺发展成熟,唐人始创将螺钿用于铜镜装饰,这从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传世螺钿精品和国内考古出土的螺钿铜镜中可见一斑。

不同造型的螺蚌壳粘到素铜镜背面后,接下来要髹(xiū)漆,即用漆涂在器物上、研磨、抛光,最后还要在上面用阴线刻出花纹。经过这一系列处理的螺钿镜,自带七彩宝光。

白色螺钿在黑色漆地的衬托下,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有时,为了使螺钿镜更加美观,在螺钿之间的漆地上还会填入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玛瑙等宝石,这样就更加五彩斑斓、如霞似锦了。由于材质原因,螺钿在夜间会散发出莹润光芒、流光溢彩。听起很简单,实际螺钿的工艺复杂得令人发指,因工艺太过繁复,有的工匠甚至为此视力衰弱以致失明。

正仓院的陈列物是以圣武天皇的遗物为基础构成的,而圣武天皇的年代正好是唐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圣武天皇于笃信佛教,唐代平螺钿背八角镜为圣武天皇生前爱用的唐物,被光明皇太后收录在献纳目录《国家珍宝账》中。

他去世后,光明皇后因睹物思人,遂将其遗爱之物分五批献给东大寺卢舍那佛。光明皇后捐给东大寺的物件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是当时的遣唐使在中国搜罗的精美物件;第二是在中国购买、从波斯等地进口的物件;第三个则是奈良时期日本仿制的大量器物。唐朝的物品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日本人非常喜欢。

唐代螺钿制品在国内出土了数件,但藏品最丰富、保存最好、品种最全的当数正仓院。正仓院中的螺钿藏品,大多数是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并为历代天皇所珍藏。

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701-756)留下的珍宝奉纳给东大寺,根据当时的献纳目录《国家珍宝帐》记载,光是螺钿器物就有螺钿紫檀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平螺钿背圆镜、平螺钿背八角镜、玳瑁螺钿八角箱等20余件。根据X光分析报告显示,平螺钿背八角镜的金属成分比例与当时的中国镜成分比例极为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唐朝传来的舶来品。此镜于鎌仓时代宽喜二年(1230年)被盗时遭受严重毁损,后于明治时期修缮完成。它有着“中国最美铜镜”之誉。

坚持,是一种力量。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更多高清大图

在这里 ↓↓↓↓↓↓↓↓↓↓↓↓↓↓↓↓↓↓↓↓↓↓↓↓↓↓↓

12个成语,冷门而惊艳,能认识一半,就很厉害了!

01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遂改为“皮里阳秋”。

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意思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

02

绠短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03

挂一漏万

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语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04

计日程功

出自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基本解释 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成功指日可待。

05

胶柱鼓瑟

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06

继晷焚膏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07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08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09

酒店猛狗

《酒店猛狗》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问上》,酒店猛狗寓言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酒”都会变酸,一个英明的领导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领导者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慧眼识人。

10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内容精博,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11

羚羊挂角

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词语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

12

筑室道谋

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类似这些成语虽然平时用的少,可一旦见到,似乎总能让人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摄人心魄,大家有被这些成语的魅力吸引吗?

你还知道哪些冷门而惊艳的成语,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诗词享读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