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房间16度 家里16度

房间16度 家里16度

本文目录一览:

「池州记忆」沉睡在太平湖底的石埭记忆

编者按

自唐武德四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近1400年历史,悠远的历史为池州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在时代的年轮中,每个城市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池州日报新媒体从近期推出《池州记忆》连载,带你追溯历史,品味风光,领略现代城市的魅力。

坐落在广阳(石台老县城)的石埭县城

自上世纪70年代太平湖水库蓄水以后

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

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城

突然间悄无声息地沉寂在静静的湖底

一晃就过去了整整50个春秋

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城?

石埭县城呈椭圆形,北以陵阳山(笔架山)为靠榻,南濒舒溪河为城堑,西至柳家梁,而向东连接着洪田畈区,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但县城所处的广阳却相当大,跨过舒溪河向南,就是秧溪、和平、乌石、夏村连成一片的平畴沃土,东西长达10公里以上,面积384公顷。由于石埭县城得天独厚的地势地貌,战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平时物产富饶,可谓鱼米之乡,被称为皖南山区中心地带的粮油库。民谣也说“前金山(指今太平湖镇古芒村),后银山(陵阳山),中间夹块玉石滩(指舒溪河两岸畈区)。”舒溪河南,有一片茂密葱茏的树林,有如石埭城池的屏障。查阅《池州府志》,对石埭县城周边的宏观面貌有着这样的描绘:“山屏耸秀,水带回澜,林木辉映,舟车络绎,扼险守要,固当一方之保”。《石台县志》也有过描述:“洪武五年(1372),民心安定,各行复业,沿舒溪河街市货客贸易兴旺。”后又有描绘:在回驴岭上夜间北望,南门沿河街市店家灯火与河中游船灯火交相辉映,人称“小秦淮”。由此可见,当时的石埭县城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清·乾隆《池州府志》卷首石埭县治图

明代以前,石埭城以土筑。有东门、小东门、正南门、毓秀门、小南门、南门、西门、西北门、正北门、东北门共10座。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成砖砌,改为5座门:东来宁门、南仪凤门和小南门清舒门、西金城门、北望华门。都有城楼,东西门各设一座水关。经乾隆二十九年丈量,城高一丈六尺,厚三尺,周长3里多。时,有大小东门、大小南门、东门、西门、北门,东门、北门设水关。到解放前夕,明清古建筑仅存文庙、五猖庙、城隍庙、城楼、古塔和6座祠堂了。

2015年10月,一场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在太平湖展开,淹没在太平湖底近50年的广阳古镇才得以“浮出水面”。古城在水下15至28米左右位置,确认了东门、西门和西南门。总体布局保存基本完好,如街区、道路、河流、建筑等。主要有三个比较大的聚落,一个是广阳古镇,一个是龙门古镇,还有一个就是秧溪街,以这三处为中心,周边也分散了一些类似现在的小聚落,类似现在的自然庄的分布布局。这是安徽目前唯一一座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

让人疑惑的是,这座古城坐落在皖南十万大山之中,说偏于一隅一点也不过分,加上城区面积也只有400公顷,可以说是一座较为“袖珍”的城郭。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为何作为一方首府之地,时间竟长达2068年。即使是从梁大同二年(536)置石埭县算起截至1959年撤销石埭县,该地作为县治的时间也达到1423年。

原来,自古以来,石埭所处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纵观整个城池貌相,其北有陵阳山和琉璃岭关,东西两端崇山峻岭有如铁闸,南有密崖关扼锁,中间是被誉为天然粮仓的广阳和秧溪大畈,进可攻,退可守。如此独特的地势,在被历代统治者所倚重的同时,自然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2000多年来,在这块“弹丸”之地,战争的硝烟时续时断,一直没有停息。

汉建安年间(196—220),汉朝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由于董卓专权,宦官跋扈,早已成了傀儡,诸侯纷纷割据,天下开始大乱。东吴孙坚势力早已壮大,已逐渐占据整个江左,即沿江两岸直到湖北荆州和江西九江以东至海边大片土地。当时汉将祖郎镇守石埭,建安三年(198),东吴首领孙坚即派大儿子孙策大战石埭,生俘祖郎。由于天下纷乱,建安二十一年(216),鄱阳湖的尤突起事割据,泾县、陵阳一齐响应,遭到东吴大将贺齐、陆逊镇压,石埭两度降吴,孙权封大将周泰为陵阳侯。

从汉建安三年后,直到隋大业九年(613),石埭过了400来年比较清静的日子。大业十三年(618),政治,社会,天下大乱,各地豪杰举旗割据。在绩溪的汪华举兵逐渐据有歙、徽、睦、婺、饶等州以后,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早已按耐不住,想伺机占据石埭。当时身材魁伟,勇冠—时的宣州总管左难当(当时石埭属宣州辖区),设兵在现在黄山区的穰岭以下,和窦建德决战,用大量草捆填置河中筑坝拦水,尔后水淹义军,大败窦建德。为保石埭安宁,左难当首次在石埭筑了两重土城,这土城当时就叫猷州,左难当为猷州刺史。

古城遗址声呐平面图

唐高祖李渊称帝的武德六年(623),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辅公祏的部将陈当世攻取石埭,再次受到左难当的重创,第二年,辅公祏亲自率部来攻打猷州,左难当在援军李大亮的配合下,彻底打败了辅公祏。唐僖宗乾符六年(879)黄巢攻占石埭,也很快败退,当时猷州城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古城遗址声呐平面图

从唐初跨过1200年的时空后,石埭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两次战争洗劫,一是清代咸丰初年到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先后8次占攻石埭未果,退去以后,在咸丰十年九月第九次攻占并进驻了一年零七个月。期间,清政府官衙及公共设施、宗祠寺庙乃至大量民房多遭焚毁,文物、图书、典籍损失殆尽,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其二就是自1938年11月至1943年4月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为将石埭作为攻占抗日重镇屯溪的“跳板”,从芜湖机场先后出动飞机200多架次,在石埭投弹千余枚,炸死炸伤军民3000余人,房屋数千间。一时间,古城内外弹坑密布,一片断壁残垣。

据1945年9月9日由太平县县长王梦梅签名的上报省政府《太平石埭关于呈报抗战以来损失等情况》的电文称:自1938年11月起,……由于敌机的频繁轰炸,石埭县政府从广阳迁到柳村,又从柳村迁到七都,直到抗战结束才重新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