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胡适八字命理 胡适生辰八字

胡适八字命理 胡适生辰八字

本文目录一览:

胡适与江冬秀:封建包办婚姻得善终的原因,绝非仅因她的“菜刀”

胡适与江冬秀这段包办婚姻的“善终”,一度被认为是“七大奇事”之一。

这桩婚姻最大的“奇”在于:胡适本身,是反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的先驱。

一个先驱,拉天下人出“包办婚姻”的坑,自己却待在坑里,这不是最大的“奇”么?

这桩婚姻的另一个“奇”在于,胡适与江东秀二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在世俗眼里皆是不匹配的:胡适是留洋才子,江冬秀却是小脚村姑;胡适俊朗帅气,江冬秀却姿容平庸;胡适气度不凡,江冬秀却举止粗鄙......

正因为两人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两人刚结婚时,时人就断言:这段婚姻,绝走不了五年。

人们敢如此定论,是因为,在那个时兴自由恋爱的年月,但凡有些本事的男子,都以“反封建包办婚姻”为由,抛弃了原配,如徐志摩、郁达夫、刘海栗等等。

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世人都相信:提倡新思想、反对包办婚姻的先驱胡适,一定会选择抛弃小脚的封建太太。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胡适非但未与江冬秀离婚,而且还与她谱写了一段风采别样的爱情传奇。

婚姻,是人类最长且影响最大的契约。

如此重要的契约,很少有人会甘愿一辈子被捆绑,胡适这般学识、才干过人,且对婚姻有要求的人,就更加了。

可见,能让胡适安然待在这座婚姻围城里的江冬秀,绝非等闲之辈。

凡人不可貌相,简单以肉眼能看到的一切来衡量江冬秀,也极不妥当。相比同时期的其他女子,江冬秀才貌或许不惊人,但却很有她的过人之处。

江冬秀喜欢看武侠小说,对书中的女侠有特殊的情结。她一生的种种表现,皆可见其“侠”性。而“侠”字,正是江冬秀与寻常女子最大的不同。

每个人对侠女的定义都不一样,江冬秀用一生,将自己活成了自己心中“侠女”的模样。

江冬秀的“侠”性之一便是:不拘小节,且从来不活在别人眼里。

江冬秀生于1890年,比胡适年长一岁。她与胡适一样,同是安徽人。与胡适定下婚约那年,她才刚刚十四岁,同许多封建时期的女子一样,她缠过足,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她虽身在书香世家,却仅上过几年私塾。

二人的这段姻缘背后,还有一段鲜少为人知的过往。

江冬秀与胡适原是亲戚,但这亲戚仅仅是八竿子打得着而已:胡适的姑婆是冬秀的舅母。

因着这层关系,两家便偶有走动。某年,江冬秀母亲见到年幼的胡适时,因觉得其长相清秀,便一眼相中了他。随即,她就与胡适母亲直接说亲了:“你家适之,我看着不错,与我冬秀若能成良缘,岂不是美事一桩?”

但当时的胡适母亲却颇有迟疑,原因是:一来,江冬秀比胡适大一岁,安徽素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的说法;二来,江冬秀属虎,虎这个属相,对男人尚可,但若轮到女人身上,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母老虎”一类不好的词了;三来,当时的胡适家已没落,可江家正兴旺,门第上不和。

江冬秀母亲见胡适母亲面有犹疑,便请出了一个关键人物:江村教私熟的先生胡祥鉴。

一心想成就这段姻缘的江母觉得,有胡祥鉴的三寸不烂之舌,这胡母非得同意这门亲事不可。

果然,胡祥鉴这莲花嘴一说道,胡适母亲的态度立马有了改观,她想了想说:“那就拿他们二人的八字给看看吧!”

旧时代看八字,不用说,这事基本就成了。算命先生一看,这生辰八字,一个属兔,一个属虎,生肖合且八字不冲不克,绝配!

于是乎,这桩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让胡适母亲和江冬秀母亲没料到的是,二人这婚事定得虽早,成婚却极晚。

订婚这年,他们都才十四五岁的光景,可等到结婚这年,两人却都几近奔三了。

之所以中间拖了10多年,一是与胡适的“故意拖延”有关,二是因胡适常年在外求学的缘故。

婚姻的仪式虽迟迟未办,但江冬秀却早已成了胡家的一份子。原来,为了方便照顾胡适寡母,江冬秀早已不顾众人反对,在世人异样的眼光里,毅然住进了胡适家。

后来想想,倘不是江冬秀的这一善举,这段婚姻, 还真有被胡适“拖掉”的可能。

胡适留学国外后,随着思想的越来越先进,他对自由恋爱的憧憬也随之加深。国外留学的日子里,他还遇见了一个美好的外国姑娘,这便是后来为他终身不嫁的美女韦司莲。

遇见,懵懂初恋后,胡适写信告诉母亲自己想解除婚约。

胡适的这一举动,让胡适母亲大惊失色。此时已与江冬秀有了感情的胡适母亲,岂会容许儿子娶旁的女子。随即,性子刚烈的胡适母亲立马修书胡适,内容大致是:“不回来完婚,就等着回来参加老娘的葬礼!”

收到信后的孝子胡适,当即就慌了。不日后,他就辞别韦司莲回国了。

回国前,胡适不无伤感地写到:“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

1917年,胡适回国,再商议婚礼时,胡适竟提出“婚礼上不磕头不拜堂,按西方的仪式办”。胡适的这一新派要求让胡适母亲犯了难,她觉得儿子此举,是在怠慢江冬秀。

江冬秀听到后,竟想都没想便应承了,一如当初胡适提出让她放足时,她一把便扯掉裹脚布一般。

江冬秀的大度,让胡适有些意外,后来,当胡适问向江冬秀时,她不以为然地道:不就是个仪式嘛!

在江冬秀看来,小节从来不算什么。

与胡适在一起,是需要勇气的,当胡适将矮小的江东秀带到自己的社交圈中时,圈内人纷纷对胡适的“小脚太太”投来异样的眼光。

对于这种种,江东秀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她始终摆出一副“爱看就看吧,看了又不会少块肉”的架势,这让胡适钦佩,久了以后,周围人自知无趣,便也消停了。

世界就是如此,当你心里不觉得有什么时,任何人都伤不到你。江冬秀可以安然自处于各种异样眼神下,与她强大的内心有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便是江冬秀。

江冬秀的“侠”性之二是:大方、洒脱、好打抱不平。

胡适喜欢交友,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人说:胡适的朋友圈串起来,那就是一部史啊。知交遍天下的胡适对朋友大方,不管是上门借钱的、还是蹭吃蹭喝的,胡适都会一一满足。

这毛病,要换成别的老婆,分分钟就闹开了。

可江冬秀却不以为然,与胡适结婚后,江冬秀便将胡适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平日里款待吃喝不说,临走时,还经常要送点啥。

有一次,胡适的三嫂子跟江冬秀要皮背心,江冬秀手里没钱,于是,她二话没说,直接就把自己的一件皮袄拆了给她做背心。

胡适能在几十年间一直维持极好的人缘,可以说也多亏了江冬秀。

胡适对朋友两肋插刀,江冬秀同样也是如此。

胡适好友梁实秋夫妇经常出入胡家,久了之后,江冬秀便与梁实秋妻子程季淑成了朋友。

后来,梁实秋为了娶新派小姐,吵着要与原配程季淑离婚,万般无奈下,程季淑只好哭着来找江秀帮忙。

江冬秀听完后,当即就拍案而起道:“这事,我管定了!”

之后,在江冬秀的鼓励下,旧式女子程季淑便与梁实秋打起了官司。

出庭那天,紧张的程季淑等在法院门口,当她看到江冬秀竟连材料都没带时,不禁大失所望。

然而开庭时,程季淑诧异地发现,江冬秀竟早已将要说的备好,法庭上,她字正腔圆、有理有据地替程季淑辩驳,最终,因为江冬秀的帮忙,大文豪梁实秋败诉了。

这桩事件还曾在当时引发了轰动,人们在纷纷赞叹胡适妻子义举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这个小脚女子非比寻常。

江冬秀的“侠”性之三是:关键时刻绝不手软!

自古文人皆多情,江冬秀的才子丈夫胡适也是如此。

1923年,胡适出轨了。胡适的出轨对象,是才女曹诚英,一个与江冬秀截然不同的女子。

事情发生在杭州,那年,胡适因去杭州养病期间,曹诚英主动前往悉心照顾。此时的江冬秀正带着两个儿子住在北京,所谓天高皇帝远,这种境况下,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后,他们就瞒着江冬秀同居了。

仅仅几个月后,曹诚英就怀孕了。

而就在胡适与曹诚英商量对策之际,胡适的“不锈钢铁哥们”徐志摩将二人交往的事“广播”到了北京。

胡适外遇的消息传到江冬秀耳边后,江冬秀瞬间炸毛了。她挥笔给胡适去了一封信,让他速速回京。

胡适见信后知大事不妙,便硬着头皮回京了。

按照原计划,胡适此行是要和江冬秀摊牌且商量离婚,毕竟,人家肚子都大了。

胡适“离婚”二字话音刚落,“虎女”江冬秀就怒气冲冲转身去了厨房。出来时,只见她一手抱着两岁的小儿子,一手拿着菜刀挥舞着道:

“老娘我替你们胡家生娃养娃,你倒好,外边搞女人不算,还要离婚。你要离婚,行,你敢离,我现在就砍死两个孩子再砍死我自己!”

看着挥舞着菜刀的江冬秀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胡适早已吓得面如土灰了。

见胡适这副德行,江冬秀越发气不打一处来,她抡起菜刀就朝胡适甩,要不是在场的亲戚石原皋劝住,当天的胡适真真凶多吉少。

这场惊吓后,胡适便再未与江冬秀提过离婚的茬了。

说回来,江冬秀敢对胡适挥菜刀,与她彪悍的性子有关,某种意义上,她的这一举动也和她的底气分不开。江冬秀的底气是什么,江冬秀的底气说来很稀松平常,那就是:大不了就是死吗,我不怕!

说起来容易,但真真如江冬秀这般“彪悍”到不怕死的女子,世间能有几个?

江冬秀的“侠”性之四是:乐观、坚忍。

胡适是大才子,但大才子并非时时都光鲜,在动荡年月里,胡适也曾落魄。

动荡时期,胡适曾与江冬秀在纽约生活了十来年。这期间,两人一直住在一个破旧的公寓里。

在那个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同的异国他乡,江冬秀无疑是艰苦且寂寞的。平日里,她每天重复做着上街买菜做饭、打理家事的事情,偶尔,她还要应付进门打劫的贼人。

那时候两人的生活很清苦,但江冬秀却从未抱怨过一句。江冬秀自小家境优渥,这样贫穷且事事需要操心的生活,她也是第一次过。但她忍下来了,她不仅忍下了那寂寞和清贫,还用乐观为胡适撑起了一片小天地。

那十来年里,为了缓解胡适的压力和寂寞,江冬秀经常烧好吃的“徽州菜”,“徽州锅”、等,宴请同乡来家里吃饭聊天。

每每这时候,胡适满是阴霾的脸上,便开出了花。

江冬秀的“侠”性之五是:永远坚守本心。

仗剑走天涯的侠女,若不能一直坚守自我,定会在路上迷失,自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侠女。但凡侠女,首要之一便是:能守住自我。

自我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本心”,在漫长的婚姻里,江冬秀一直守着她的“本心”。

即便胡适成就再大,官职再高,江冬秀眼里:他一直都只是自己的夫君,仅此而已。所以,终其一生,江冬秀都未曾刻意去逢迎过丈夫。

江冬秀从不为任何人轻易改变自己,哪怕这个人是她的丈夫。

没啥文化,没事,那玩意也不见得有啥用。不会穿衣打扮,没事,那玩意又不能当饭吃。不会交际应酬,没事,没事,通通都没事。

因为一直坚守本心,所以江冬秀从来未曾在婚姻里迷失过,她懂得:婚姻的本质是爱和理解。其他的,都不紧要。

江冬秀爱胡适,且懂得用胡适想要的方式去爱他。

胡适喜欢书,从来将书看得很重。

抗战时期,胡适与江冬秀分居两地,逃亡时,江冬秀一度寄人篱下,自顾不暇,但她却始终带着胡适的七十箱书。

战火纷飞间,所有人都忙着保命的时候,她却带着丈夫的七十箱书逃难。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她知道:这些书是丈夫的命根子。

后来,看到那跨越战火的七十箱书时,胡适热泪盈眶。后来,胡适满怀感激地给她写信,说,

“北平逃难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荣华富贵等,从来与婚姻无关,只有爱和理解等,才是婚姻的最重要部分。这些,有过少人能懂呢?

而要懂,又何其简单:守住本心便可,本心守住了,万物的真相便也在眼前了,如此,岂会迷失!

如此侠气的江冬秀,已然是她自己心中的“侠女”了。如此侠女,拥有完美婚姻,自是情理之中。

江冬秀与胡适的婚姻,看似不般配,实际却堪称完美。

世间,宠老婆的男子千千万万,但如胡适这般宠妻的,真真少有。

江冬秀不通文墨,一次她给胡适写了一封家信,胡适看到那封满是错别字的家信后,竟宠溺地写到:

“病中得妇书,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江冬秀喜欢搓麻将,平日里,只要得空,她便呼朋引伴地开始搓麻将。对于妻子的这个“不良嗜好”,胡适不仅不恼,反而很支持地说:

“ 我太太最好,她去做她的(搓麻将),我做我的(做学问)。”

晚年,经济有了好转后,为了方便妻子搓麻将,胡适竟不惜一掷千金多买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供江冬秀搓麻将。

这还不算,为了哄妻子开心,江冬秀搓麻将找不到“腿”的时候,他还丢下自己的学问,来陪着江冬秀搓麻将。最后,胡适竟一不小心把自己陪成了一个“赌徒”。

为了名正言顺地宠妻,他甚至发明了一套近乎怪异的“怕太太”系列言论。

胡适曾公开调侃说自己是“怕太太委员会的委员长”,他也是古今中外唯一一个主动去为“怕太太寻找科学理论”的人。

胡适专程收集了大量关于怕老婆的故事、漫画和笑话。收集完后,他公开表示:

“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里,只有德国、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所以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的国家,凡是没有这种故事的国家,都是或集权的国家。”

胡适甚至还自豪地说“怕老婆的都是高端人群”,晚年,被调侃为何如此“怕太太”时,胡适笑着道:

“ 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

胡适甚至还将自己的“怕太太”轶事,写进了诗文里。

对于妻子江冬秀的爱,文人胡适从不吝惜表达,即便在碑文上,我们也能一窥胡适的“爱妻细节”,胡适修祖坟时,曾在碑文上书:

“两世先莹,于今始就。谁成其功,吾妇冬秀。”

秀恩爱秀到自家祖坟上的,想来,除了胡适,应该再无他人了。

相比时期其他不得善终的包办婚姻,胡适与江冬秀无疑可以被称作“典范”了。

而这段感情之所以能圆满,除了与胡适本人的良善有关外,根本原因在于:江冬秀本人,配得上最好的爱!

有一句很俗气的话叫“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话用在此处可以叫:你若真修好了自己,最好的一定会到来。

胡适是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为何却与目不识丁的妻子白头偕老

时期,受新文化新思想影响,许多知识分子都不肯屈从于包办婚姻。然而,大学者胡适却听从父母安排,迎娶了目不识丁缠小脚的江冬秀为妻,并且与江冬秀相伴一生,白头偕老。这是怎么回事呢?

(胡适和江冬秀旧照)

一、屈于亲情。

胡适4岁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拮据,但胡适母亲依靠辛勤劳动,赚钱供胡适读书,完成学业。

因此,胡适对母亲非常敬爱,更对她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

江冬秀家和胡适家是亲戚。说起来,江冬秀家里出过翰林,是县城里的名门望族。胡适则家道中落。显然,讲门第的话,胡适是配不上江冬秀的。

胡适13岁时,江冬秀的母亲初次看见他,一下就喜欢上这个眉眼清秀、聪慧伶俐的少年。于是主动找人说媒,要和胡适的母亲订下这桩婚事。

胡适母亲很高兴。毕竟人家是名门望族,能看得上她家,已经让她感激不尽了。不过,尽管如此,胡适母亲却并没有立刻答应。

原来,江冬秀比胡适大1岁,同时又因为属虎,命相似乎不合。因此胡适母亲颇为犹豫。

来说媒的是胡适的本家叔叔,是个私塾先生。他见胡母犹豫不绝,于是在她面前把江冬秀好一顿夸,又好一顿怂恿,最终才让胡母松了口。

胡适对母亲为他订的婚事,尽管茫然,但看到母亲那样操劳,也就默认了。

胡适极会读书。先是在上海读,后来考上公费留学,又远渡重洋,到美国继续攻读。

旧式的家庭虽说思想守旧,但自古以来,读书多总是件光耀门楣的事。所以,等了一年又一年的江冬秀,非但没有责难,反而主动到胡适家照顾胡母,以使胡适安心读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里的流言蜚语多起来了。大家议论说,胡适找了个美国女友,甚至还结婚有了孩子。

实际上,当时的胡适,的确有个美国女友叫韦莲司。她是教授的女儿,生得漂亮又很有才华,胡适非常爱慕她。尽管你情我愿,双方在精神上又很契合,可胡适每每想到母亲,便努力克制了这段感情。

最终,胡适听从母亲的安排,回乡和已经27岁的江冬秀成婚了。

(曹佩声旧照)

二、爱惜羽毛。

江冬秀虽说是旧式家庭出来,字识不多,脚也裹得很小。但她却是个风风火火、泼辣干练的女人。

婚后,胡适到北大教书。安顿好后,他便把母亲和江冬秀都接到了北京。

这样的家庭,是很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结构。江冬秀在操持家务上,是一把好手,且又烧得一手好菜。胡适生活还是非常安逸的。

然而,毕竟胡适是才华横溢的男神,爱慕他的女子,自然不少。

小表妹曹佩声就很爱慕胡适,两人还发展过一段缠绵悱恻的地下恋情,最后竟到了爱得死去活来,不能分离的地步。

胡适为了能和曹佩声在一起,斗胆向江冬秀摊牌。

哪知道,江冬秀是极厉害的人,她既没像旧式女子那样忍气吞声,也没有对胡适温言软语规劝。她深知胡适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大吵大闹,甚至还向胡适的脸上掷裁纸刀,闹得胡适很狼狈。

然而,胡适还是痴心不改,坚持要离婚。

江冬秀被逼得愤然拿起菜刀,扬言先杀了两个孩子,然后自杀,给别人腾位子。

江冬秀的狠,胡适是了解的。他怕江冬秀真的会走极端,到时他不光受舆论谴责,还会一辈子背负良心债。所以,他吓的再也不提离婚一事,并从此斩断了和曹佩声的恋情。

(胡适旧照)

三、不求夫荣。

胡适的母亲在北京住了一年多便病逝了。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胡适没有了母亲管束,一定会抛弃长得不漂亮、人又不温柔、还目不识丁的江冬秀。

但是,胡适并没有。

尽管在外人看来,江冬秀和胡适是极不相配的一对夫妻,但江冬秀彪悍的外表下面,其实还有一颗温柔体贴的心。

她没有做高官阔太的梦想,她朴实地希望胡适远离政治,不要做官,一心做学问才是正道。

胡适听从了她的劝说,先后多次拒绝了从政的机会。

1938年,蒋中正再次盛情相邀,希望胡适能担任美国大使的职务。

由于难以推托,胡适只得勉为其难,走马上任。

但胡适是个读书人,哪里懂得政客的套路。结果在外交场合,由于他的率性,说了不该说的话,给国内一些别有用心,对他妒忌不满的人留下口实,对他大肆抨击。

就在胡适焦头烂额,不知如何应付时,江冬秀找到胡适的好朋友张慰慈,让他劝说胡适借病请辞。同时她又亲自拍电报给政府,帮助胡适顺利辞职。

胡适辞去了外交大使后,感叹地说:“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却总劝我不要从政,而我竟没有听从你的,出来做事,害得你担了心,真是很惭愧。

(胡适全家福)

​四、君子行为。

嗑嗑跘跘一眨眼,两人就携手半生。

胡适由于得到江冬秀贴心的照顾,在学问研究上愈发有建树。对于江冬秀为他和家庭所做的一切,胡适深为感激,少不了在人前对她夸赞不已。

江冬秀闲时喜好打牌,常常邀人到家中打麻将,吵吵嚷嚷,无片刻安静。但胡适好脾气,并不认为她是不务正业,反而在她需要时,替她打上两圈。

后来,胡适到台湾任研究院院长时,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的公房不许打牌的传统,他竟另外出钱,让秘书给江冬秀在附近买了一处房子,专门供她和她的牌友们打牌。

胡适和江冬秀的包办婚姻,最初不为外人看好,后来又慕煞旁人。

之所以最后两人能白头偕老,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彼此的付出。在胡适看来,江冬秀和他是平等的。他对江冬秀,既不傲慢也不居高临下,这份尊重,最终让他得到了一份和顺的婚姻。亦使婚姻中的两个人,争罢吵罢,最终成为对方最为依赖的人。

(参考史料:《胡适传》)

中国奇人异事4:是革命者,也是命理学家——林庚白

他是时期的风云人物,13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一心报效祖国;他同时也是玄学爱好者,帮袁世凯看相,替汪精卫预言,自己的一生却难逃命运的魔掌。

他到底是谁?他到底研究了什么?

他就是命理学大家----林庚白

图为:林庚白相

天才少年弃学闹革命

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林庚白就是出生在这个时期。说起来林庚白也是一个奇人,他于1897年出生于福建的螺州镇,自幼就失去了双亲,和自己的姐姐相依为命。在7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私塾读书,并且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独立完成一篇诗歌的创作,到了8岁林庚白就去到了北京读书。

可能文人都有一些批判精神,林庚白也是如此。在北京读书期间,年仅10岁的林庚白就公然在课堂上大骂孔子的思想,此时已经是1907年,虽然清朝已经走向了末路,但此时的民众思想还并未彻底觉醒,也因此林庚白第二天就被学校开除了,让他在家好好反省。让学校没想到的是林庚白有着彻彻底底的文人性格,不仅喜欢批判,而且还异常固执,打死不认错,他说:“学校不认同自己的想法,那说明这个学校有问题,而不是自己的思想有问题”。这个倒不是自负,林庚白确实有才。

到了13岁,林庚白又凭借努力自学考入了京师大学堂,也就如今的北京大学,13岁在今天大部分人差不多就是初中二年级左右。这个时候的林庚白就通过京师大学堂加入了京津同盟会,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团体。此后林庚白又从京师大学堂退学,在汪精卫的引荐下加入了同盟会的主体,成为了革命团体中最小的成员。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独立,大清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时候的林庚白被推选成为了众议院秘书长,跟着先生南下广州,一心致力于解放全国的伟大事业。

然而到了1915年,解放运动开始变得异常缓慢,袁世凯复辟以后军阀开始不同程度上的阻挠革命运动,一气之下

先生辞去了大元帅一职,林庚白也被迫退出。眼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被一点点推翻,林庚白逐渐开始明白,文人不同于军人:军人善武,文人善写。想要成功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那就从文字上下功夫,颇有鲁迅弃医从文的风骨。

之后林庚白去到了上海,并创办了《长风半月刊》,半月刊也就相当于时事杂志,每半月发行一本。文人总是狂妄的,尤其是在涉及文字内容时。杂志上的林庚白逐渐开始放飞自我,并放下豪言“诗歌方面,十年前的郑笑胥,今人第一,余居第二;若近数年,则尚论今古之师当推余第一,杜甫第二,笑胥不足道矣。”

但狂妄虽狂妄,林庚白无非就是想通过文字传播的形式让民众认识自己的思想,不过他深知诗歌撼动不了军阀,只会让军人觉得可笑,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他逐渐转向了玄学研究。

乱世之中的命理学是文人的一大武器,就像是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一样,强者什么也不怕,唯独怕自己没有这个命。在这个时期林庚白钻研命理学,并且写下了一本叫做《人鉴.命里存验》的书籍,这本书籍也直接让他成为了当时的命学大师。

图为:今版《人鉴.命里存验》

从革命者到命理学大师

《人鉴.命里存验》主要就是鉴别他人命运的书籍,在这部书籍中他一共预测了当时67个风云人物的一生,比如章士钊入阁、林白水横死、孙传芳入浙等,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曾经存在过错误。

林庚白预测的第一个人就是清孝钦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

原文内容为:“孝钦为女中杰出之才,其因果有为,视金轮皇帝,殆无惭色,故不当以寻常妇女,倚赖父子者立之。此格与宋李太后颇相仿佛,故李后事业远不逮孝钦也”。我们大体解析一下,大意就是:慈禧可以看作是女中豪杰,确实有才气,是一位“金轮皇帝”,这个“金轮皇帝”指的就是武则天,与宋朝李皇后的命运相似,但是李皇后的运气远远不及慈禧。

由于时代的原因,林庚白最擅长的八字和看相虽然在今天看起来有很多不太科学的地方,但是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

因为袁世凯的复辟破灭了林庚白为之奋斗的理想,所以对于袁世凯林庚白也没有手下留情,在书中他是这么说的:“而项城则丑字旬空,故仅得八十三日称制,卯酉枯破巳酉会避之趋,则全盘牵动,宜其亡。” 最后的结局果然就如他所言,袁世凯仅仅当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他下台后没过多久就因身患尿毒症而去世。

图为:袁世凯复辟时的登基场景

另外,林庚白还对徐志摩的未来做出过预言,断定徐志摩会死于非命,除此之外还有周扶九(周扶九是当时的江西首富),还有胡适,按书中所讲,胡适来找林庚白求测的,而不是林庚白主动去测算的,还有冯国章、溥仪、康有为、梅兰芳等一共涉及了67个人,都是时期军、政、商界的风云人物。

这些预言让林庚白这位书生突然在社会上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为了这些风云人物的座上宾。有了“神算”这个护身符之后,21年林庚白借着“神算”的关系重返政界,并且担任了法院的立法委员,由于测字者不断,他也立下了一个“每算一命,须掷百金”的规矩,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点小钱。

对于引荐他进入同盟会的汪精卫,林庚白也做出了一番预言,他说:汪精卫过了60岁便会面临一场灾难。在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享年61岁。看起来还是挺准的。这个倒不是后人杜撰的,林庚白确实是做出预言在先,事情发生在后。

除了替他人推算之外,林庚白也喜欢给自己测算。自从开始接触这些研究他就曾多次为自己预言,结果每次得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命中有一吉一凶”。这个吉就是在姻缘上,他认为这指的是自己可能娶到一位才女,所以就曾多次追求过林徽因,不过这次就出现了错误,虽然是娶到了才女,也是姓林,不过是林徽英的堂妹林北丽;至于这个凶,就是指的自己的寿命了。

图为:林庚白与林北丽合影

自从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林庚白整天都提心吊胆,表面看起来是狂浪书生,但背地里不断地给自己测算,希望可以找到一线生机。

到了1937年南京沦陷,林庚白也彻底开始了逃亡生活,不断地南下又北上,不知道自己该去哪。每次日军轰炸后,都要再为自己测算一遍,这个时候的林庚白就想,自己可能算不准自己的命,不如找到其他的精通者,说不准可以看到一线生机。

因为林庚白自己研究的就是命理学,他深知命理学存在准确率,就算是再找一位命理学大师,自己得到的结果同样不能信服,所以倒不如试试其他的方法。

于是他在重庆期间就去拜访了陶半梅,陶半梅是时期的看相名家,陶半梅为林庚白相面之后,断定他会死于非命,并且劝他去乡下躲避。因为林庚白熟知命理学的套路,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人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那他到底应不应该听桃半梅的话呢?

难逃命运掌控

命理学大师也终究没有看透命理学。为了确保安全,林庚白又再次为自己测算,结合陶半梅的看法和自己的测算也没有找到什么生机,无奈之下,林庚白决定去没有战争的地方避难。这个就是致命的可怕之处,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或许还能产生大义凛然的正义感,但是当死亡已经标明时,能不能活下来就成了头等大事。

1941年12月1日,林庚白领着妻子女儿从重庆飞到了香港,为了确保安全他还联系了陈嘉庚,并且希望与陈嘉庚在香港共同创办一份报刊,继续参加抗日。但命运这事只要来了,挡也挡不住。

12月8日,林庚白刚刚到达香港仅一周的时间里,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日本正式对美英宣战,随后侵占了香港。

图为:占领香港的日本军队

其实林庚白当时只是一个立法委员,还不足以招来杀身之祸,但巧合的就是日军的情报出错了,林庚白本是立法委员的身份没想到变成了的中央委员,结果可想而知,日军迅速对林庚白实行了通缉。

林庚白只能终日藏在房内躲避追捕,但时间一长,林庚白自己也放松了警惕。在12月19日时,林庚白出门购买食品,由于心里害怕所以一路上提心吊胆,没有心思听周边的声音,结果就碰上了日军搜查,日本宪兵喝令林庚白停住接受检查,林庚白只顾着往回走,日军当即开枪,子弹从身后穿入击中心脏,林庚白当场毙命,年仅45岁。

这一切实在是太巧了,假若是林庚白不懂预测,或许他就不会终日为命奔波;假若是他没有奔波,或许就不会碰上陶半梅;假若是他没有碰上陶半梅,或许就不会逃往香港;假若是没有逃往香港,或许日军的情报就不会出错。结果阴差阳错,一切正好,一代才子林庚白依靠预测术翻身重入政界,结果又被预测术缠身,难逃命运。

什么是命?或许这个就是命,为什么“善易者不易”?或许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