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皇后衣服头饰的句子简短(描写皇后衣服头饰的句子)

描写皇后衣服头饰的句子简短(描写皇后衣服头饰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宫里的那玩意儿之一:点翠,把皇后的头饰装扮的那么美

在许多影视剧里,大都看到皇后的头饰美的隆重,尤其是那孔雀羽毛一般的点翠头饰,那么,你见过点翠吗?

走进故宫的珍宝馆里,会看到这些珍贵的点翠。

将翠鸟羽作为装饰材料,可考的文献资料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文中这样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这其中的辑以羽翠即是指用羽为饰的点翠装饰。

拥有美丽绚烂的羽毛是禽鸟类生物最为重要的特点。从古至今,诗人们的赞美不绝于耳,画家们笔下的描摹令人叹为观止。

在技艺高超的匠人们手中,这种喜爱在装饰技艺中同样得到体现。明亮的颜色、丝绢般的质感。点翠可能是将生物之灵与装饰之美结合的最为巧妙的宝物,富丽堂皇又不失灵动活泼。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中,文物修复师们对这些点翠文物进行的加固与保养,把翠羽用于首饰的装饰技法最为成熟的就是点翠工艺。

点翠工艺,是将翠鸟羽毛使用传统粘接剂定型成平片状,再根据所需要的形状裁切后粘接在所需装饰的底托之上,经过订翠、裁型、点铺、压合、整理几个步骤后完成。翠羽在点铺的时候要注重颜色搭配和形状纹样设计,有顺铺和几何拼点两种技法。

以点翠工艺为主体的首饰,主要是头冠、钿子、头花、簪子等头饰品种;制作时多和贵金属工艺结合,在花丝的底托上点翠,花丝围托来限定点翠的边界;其上多镶嵌宝石、玉石、珍珠和珊瑚等。

明朝女子头面:金翠珠玉、簪插满冠,无数各色宝石从何而来?

灶物者说

去年做过国家博物馆藏万历皇后九龙九凤冠的一个专题,除了黄金的龙和凤、碧蓝色的点翠,最吸睛的就是上面的宝石、珍珠和翡翠,它们让整个凤冠色彩丰富、形状立体、更具美感。前段时间去首都博物馆看了《回望大明——从南京到北京》这个展览,200多件文物,带宝石的文物占了一半以上,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子头饰。

明朝女子头饰有何特点?佩戴有什么讲究?装饰头饰的大量宝石从何而来?

本期灶物者带您了解一一了解。

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葵花簪

黄金宝石 珠翠满冠

说到女子的冠饰,最精致、最完整的就是皇后的凤冠。明朝皇后凤冠的实物,最有名的就属定陵出土的那四顶了。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凤冠、六龙三凤凤冠;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凤冠、三龙二凤凤冠。

明定陵出土凤冠

《大明会典》:“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数;三博鬓(左右共六扇),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明定陵出土凤冠

《大明会典》这段记载的是永乐年间皇后凤冠的规格,虽然万历时期的这四顶在龙、凤等数量上有所差异,但制作的工艺,用料的种类是差不多的。我们把这段话和万历孝端皇后的这顶九龙九凤凤冠结合,来看看用材和工艺。

竹丝。凤冠最里面用细细的竹丝编制轮廓,竹子很轻,但很有柔韧性,带在头上舒适性比较高。黄金。孝端皇后这个凤冠前面有9条金龙,下面有8只金凤凰,后面还有一只凤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仔细看金龙和金凤它们的造型,不是实心的,不是金疙瘩,有细密编织的痕迹感觉,这个其实就是“累丝工艺”。

黄金累丝工艺

累丝是金银制造工艺的一种,可以说是最为精细的一种工艺。制作的时候将金银做成细丝,然后交织成型,焊接于器物之上。

明朝金银加工是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以累丝、炸珠、开模、金细珠粒工艺为代表的金银加工工艺的大规模应用,让明朝的饰品高贵且别致。除了皇后的凤冠,很多命妇、贵妇的金银发饰、首饰也会用到这些技法。我们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古法黄金”的制作工艺和形式,是不是就能看到明朝的影子?

南京明沐晟墓出土“佛”字黄金簪

宝石。凤凰下面,有三排红蓝宝石,共128块。

凤冠宝石和珍珠

珍珠。在红蓝宝石中间,有好多用珍珠做的花朵,这个就是《明会典》里面说的“珠花”,九龙九凤凤冠上共使用珍珠5400多颗,这些珍珠大都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翡翠。在凤冠的竹帽胎上,覆盖有非常多的翡翠,在黄金、宝石映衬下格外好看。

凤冠翡翠

点翠。凤冠上大片的翠蓝色就是点翠。可以说是明清时期,后妃饰品的一大特色了,用翠鸟脖子上的羽毛粘贴在金属表面而成。

凤冠点翠

通过这四顶凤冠,以及传世的皇后画像,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冠饰很满,戴在头上后几乎都没有头发露在外面了,这其实是明朝女子冠饰的一大特点——满冠。

孝端皇后画像

皇后的凤冠使用大量黄金,镶嵌有各色珠玉宝石,肯定是“满冠”的形态,那如果不是这种凤冠,女子的发饰如何做到满冠?

答案就是用各类簪子,别于发间各个部分。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簪

挑心分心 簪于发间

定陵出土的这四顶凤冠,其实是皇后在非常重大场合才会佩戴的,一般情况的发饰,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孝靖皇后常服画像

这张图片中孝靖皇后的头饰就是普通的女子头饰搭配。前后左右,甚至上面都别有不同的发簪。我们来分别看看每部分的位置及形制。

第一个是挑心。

《云间据目抄》:“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

挑心是明朝女子头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是所有发簪的“C位”,在正前方正中的位置。个头在所有发簪中是最大的。使用的时候单独一支自下而上簪于当心。挑心能有多大多好看,我们来张图。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挑心

这个挑心是南京出土的明朝沐氏家族沐斌侧夫人梅氏墓出土的。沐氏是贯穿明朝始末的望族,从侧室使用的这个大个镶满宝石的挑心,就能看出当时整个明朝上层社会使用的挑心应该都是非常精美。把它别在头上,怎能不吸睛?

第二个是分心

分心的地位在明朝女子头饰中仅次于挑心。

分心的位置一般在挑心之下,有时候具有整体发箍的作用,所以作为分心的发簪簪首一般在横向成弧形,多呈山峰的形状。且按照前面簪和后面簪,分别称前分心和后分心。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前分心

第三个是掩鬓

《客座赘语》:“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

正面的有了,下面、后面也簪了,要想“满冠”,那左右也不能空着。这个掩鬓就是插在左右两侧的发簪。这种发簪一般要成对戴,明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也证实了这点。

如文献记载,掩鬓最常见的形制就是下图所示的云形,戴的时候将云头向上,朝向外侧。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掩鬓

文献中还把“博鬓”和“掩鬓”一起说,“博鬓”又是什么?

简单的说博鬓是皇后凤冠上的掩鬓。上文中我们看到皇后凤冠两边有像小尾巴那样的东西,那个就是博鬓。

凤冠博鬓

《明会典》:皇后礼服中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皇后常服中有三博鬓、饰以鸾凤。

万历皇后这四顶凤冠,虽然龙凤数量和永乐时期颁布的《明会典》中记载不一样,但博鬓的数量是一致的,共有六扇,左右各三。

由此也可证实,凤冠虽然形制特殊,但明朝女子头饰所要求的各项要素也一样不少。

北京明董四墓村出土黄金镶宝石云凤型簪

第四个是顶簪

顶簪,从名可知,是戴在整个发髻顶部的发簪。有学者认为顶簪是插戴于顶部使得䯼髻不会因为负重而倾斜的一种发簪。

什么是䯼(di)髻?

明代已婚妇女需要把头发盘起来,然后戴髻,这个有专门的称呼,叫做䯼髻。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用头发、银丝或者是金丝编成的网帽,整个把头发罩起来。

明墓出土䯼髻和传世画像对比图

所以说不论哪种发簪,其实都不是直接戴在头发上,而是戴在䯼髻之上。

除挑心、分心、掩鬓、顶簪之外,还可以戴一些个头比较小的发簪,装饰在整个发饰之上,使发饰看上去更“满”。

北京明刘通墓出土梅花顶金簪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听到:打一副头面、送一副头面这样的台词。其实“头面”就是明代女子头饰的总称。以䯼髻为核心,头戴各种发簪,构成整套满冠。

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头面

镶翠嵌宝 货从海来

首都博物馆这次《回望大明》的展览,大量文物都镶嵌有各色宝石,各类发簪更是宝石拼。

明定陵出土黄金镶宝石簪

镶嵌宝石是明代发簪最大的特点,也是明代女子发饰、特别是后妃、命妇头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

《明史·舆服志》:“二十六年定,一品,冠用金事件,珠翟五,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三,翠云二十四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金翟二,口衔珠结二。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珠翟四,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四,翠云二十四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

通过出土的文物及文献可知,宝石在明朝使用非常普遍。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发簪

那这大量的宝石从何而来?

先大致梳理一下使用宝石的种类: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翡翠、猫眼石、祖母绿、翡翠等。

镶嵌宝石的发簪是文物,但对于宝石我们并不陌生,今天依然受人追捧,所以看到这些宝石的种类,很多人都能意识到,它们的产地主要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本土很少。所以明朝使用的大量宝石,基本都为舶来品。

北京明董四墓村出土黄金镶宝石执壶

带它们回来的就是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和张骞二出西域的故事一样有名。张骞凿空西域,打开了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东西;郑和用船拓宽海上丝绸之路,互通有无。

既然是水路,那去往盛产珠宝的东南亚,就变得容易许多。明朝宣德年间地理学家巩珍著书《西洋番国志》,详细记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情。其中多处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盛产宝石的东南亚。

《西洋番国志》:“锡兰山国其左有佛寺……寝座皆用诸宝石嵌沉香木为之,极华丽。……此山出红雅胡、黄雅胡、青米蓝石、昔腊泥、窟没蓝等诸宝石”。

南京将军山明沐启元墓出土黄金镶玉和宝石腰带

除了经过,书中也记载了郑和在当地购买宝石的情况。

《西洋番国志》:“柯枝国名哲地者专收买宝石珍珠……,以待中国宝船及各处番 ”。

《西洋番国志》:“明月之珠,鸦鹘之石,……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

南京将军山明沐启元墓出土黄金镶宝石饰件

当然,郑和船队就算再能购买,但毕竟出海次数有限,无法运载供众多人使用的珠宝。所以郑和一行的最大贡献就是打通和这些珠宝产地的关系,让宝石供应成为常态。常态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进贡

《明史》:“苏门答腊朝贡 18 次,“贡物有宝石、玛瑙、水晶”;苏禄朝贡 8 次,“贡……珍珠、宝石…”

《明史》中有不少东南亚诸国进贡各类宝石的记载,由此可知这种进贡次数不是寥寥,而是大量。

明定陵出土黄金白玉镶宝石簪

第二种是正常贸易

关于明朝的海上贸易,除了郑和下西洋,感觉在史书看到最多的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其实明朝,海外贸易一直存在。明前期,以官方主导的贸易为主,辅之朝贡,禁止民间贸易;中后期,因为对民间贸易的打压,导致东南沿海的,为了巩固统治,中央默许私人贸易的发展,并对此采取“抽成”政策。贸易的不间断,使大量宝石通过海路来到中国成为可能。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杯

灶物者再说

中原人自古尚玉,彩宝在文化中所占比重很低,彩宝中使用追溯时间最早、最多的应该就是绿松石,在新石器末期的陶寺遗址、喇家遗址等都有发现。但仍然无法撼动玉石的地位。

西汉年间,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加强和西方的联系,各色宝石第一次大量进入中国,为皇室等上层社会使用;辽宋时期,辽在正北方,打通了整个草原丝路,促使西方琥珀等宝石来到中国,装饰佩戴,更加普及(陈国公主:早逝的契丹公主,她和驸马的合葬墓装尽辽代繁华);明朝统治,以郑和为首,探索海上丝路,宝石交换成为贸易,上至帝陵下至民间较为富庶的墓葬,都有宝石出土,说明精美的宝石已不再是皇家专属。

明朝,珠翠宝石的普及,配合金银加工工艺的提高,使女子头面呈现出异于前朝精美。䯼髻上饰挑心、前后分心、上饰顶簪、左右簪有掩鬓,再配合垂珠璎珞,各色小簪,打造满冠装饰。题材和工艺更是集前代之大成,为今世所效仿。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桃花簪

参考文献

1.季晨阳. 明中期海外贸易研究(1491—1572)[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家梦. 明代金银发簪研究[D].兰州大学,2016.

3.莫默,丘志力,张跃峰,李榴芬,吴沫,罗涵彩色宝玉石使用的三次高潮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关系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06):118-126.

燕居冠服,明朝皇后在宫中活动穿得最久的衣裳

明代皇后常服也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如皇后册立之后,具礼服行谢恩礼毕,回宫更换燕居冠服,接受在内亲属和六尚女官、各监局内使的庆贺礼。学者董进在紫禁城杂志上发表的《图说明代宫廷服饰(八)—皇后常服 》一文中,为我们简单介绍了明朝皇后的常服。

《中东宫冠服》中的“双凤翊龙冠”插图 北京市文物局藏

皇后常服制度经过了多次修订,洪武元年,定皇后燕居服双凤翊龙冠、诸色团衫、金玉带等,洪武四年改为龙凤珠翠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等。《明会典》永乐三年的制度中,皇后常服定为双凤翊龙冠、大衫、霞帔、鞠衣等。

明代皇后常服(燕居冠服)示意图

双凤翊龙冠即皇后燕居冠,《明会典》对其形制有详细记载:“双凤翊龙冠,以皂縠(hú)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镶)花鬓二朵,珠翠云二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上饰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三博鬓(左右共六扇),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金簪一对。珊瑚凤冠觜(嘴)一副。”

孝纯皇后(后期)台北故宫藏

孝慈高皇后(初期)台北故宫藏

孝静毅皇后(中期)台北故宫藏

孝贞纯皇后(前期)台北故宫藏

燕居冠比礼服凤冠要小,冠口通常只罩住发髻。冠身覆以皂色绉纱(縠),冠上附翠博山(即饰有点翠的山形底托),铺珠翠云朵。上部正中饰金龙一条,左右各饰一只翠凤(或金凤),口中皆衔有珍珠宝石制成的珠滴。冠的前后部缀珍珠牡丹花,上有蕊头、翠叶等。冠身两侧饰珠翠镶花鬓(也是花形)。冠底有翠口圈,饰金宝钿花和珍珠。冠顶插金凤簪一对,簪脚较长,朝下竖立,凤口各衔一串珍珠穿成的珠结(礼服冠则无珠结)。冠后有博鬓六扇,左右各三扇,上饰鸾凤、金宝钿等,边缘垂珠滴。

六龙三凤冠 背面 定陵博物馆藏

三龙二凤冠 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有金簪一对插在凤冠底部,以将冠固定在发髻上。“珊瑚凤冠觜(嘴)一副”所指部位尚不清楚。存世的明代皇后画像有不同时期的皇后燕居冠服形象,可以看到双凤翊龙冠的细节装饰也是不断变化的。明神宗定陵出土了两顶皇后燕居冠,一顶是孝端显皇后的六龙三凤冠,一顶是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均为明后期式样,其中三龙二凤冠与制度中的“双凤翊龙冠”较为接近。

武则天、甄宓、长孙皇后:十首后妃诗词,比比谁的诗词写得最好!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至帝王,下至庶民,很多人都会写诗词。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的是皇帝后妃写的诗词。

皇后和皇妃,是皇帝的夫人,作为封建王朝顶端的女子,她们有的蕙质兰心,有的沉稳智慧……她们的性情和人生,都体现在他们的诗词里。

今天,诗词君分享十位后妃所写的诗词,一起来看看,谁的诗词写得最好吧!

班婕妤(影视剧照)

汉成帝妃子——班婕妤

班婕妤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也是著名的才女。汉成帝一开始很宠爱班婕妤,后来,赵氏姐妹进宫后,班婕妤被冷落,抑郁而终。

《怨歌行》汉·班婕妤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怨歌行》就是班婕妤的人生写照。一把精美的团扇,在夏日可以扇风取凉,可秋天来了,用不着了,就把扇子丢在一边,再也不用。一如班婕妤的人生,初受宠爱,后被冷落。

全诗突出一“哀”字。虽语言清丽,不尚新巧,读来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却充斥于字里行间,具有深远幽长的艺境。有人评价这首诗:“不尚奇巧,平直感人”。

甄宓(影视剧照)

文昭皇后——甄后

甄后,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封为文昭皇后。甄后不仅贤德,而且文采出众。

《塘上行》魏·甄宓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女子思念丈夫,透露出甄氏对现状的不满情绪。读罢让人不免替这位苦郁的美人哀叹,命运的冷酷无情,让人无所适从。

据说这首诗触怒魏文帝,后被赐毒酒而死。直到儿子曹叡嗣位,才被追谥为皇后。

晋武帝左嫔妃——左芬

左芬,字兰芝,因为才学,被引进后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

左芬才华横溢,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左芬的哥哥左思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离思赋》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这篇《离思赋》是左芬的代表作,左棻自幼丧母,与父兄相依为命,后被迫入宫,失去了自由,满腔悲愤抑郁之情,使她凝注而成“愁思之文”。

其兄左思因想念妹妹,做了两首《悼离左棻赠妹诗》,左棻随即写了两首诗回赠,一首《感离诗》,另一首就是《离思赋》。

冯小怜(影视剧照)

北齐左皇后——冯小怜

冯小怜为北齐后主高纬的的皇后。冯小怜聪明灵巧,以侍女出身,被高纬封为左皇后。

《感琵琶弦》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日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北周灭掉北齐,冯小怜作为俘虏被赏赐给了北周代王,一天,冯小怜服侍代王弹琵琶,因弦断,而赋此诗。

这首五言诗表示不因当前承受新主的恩宠,而忘却故主的恩情。诗人借琵琶的弦断,比喻自己的心肠碎绝,显示出她爱情的忠贞专注。

长孙皇后(影视剧照)

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谥号文德皇后。她被史学家誉为一代贤后。她去世后,李世民失声痛哭,感慨自己失去了一个贤内助。

《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贞观初的某年春,长孙皇后在上苑游玩,写下了一首抒发她春游的欢乐心情的诗作。据说,李世民读了这首诗,也“啧啧”称赞。

武则天(影视剧照)

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此之前,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谥号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将一个思念情人的小女儿情态描写得十分动人。

梅妃(影视剧照)

唐玄宗梅妃——江采苹

梅妃,名为江采苹,开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

《谢赐珍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杨贵妃进宫后,备受宠幸的梅妃被冷落,有一天,唐玄宗想起她,派人给她送了一斛珍珠,对于唐玄宗的突然想念,梅妃不以为意,写下这首诗,送于玄宗。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杨贵妃(影视剧照)

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她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首诗写舞蹈,轻柔、婀娜,如正在观舞一般。

花蕊夫人(影视剧照)

后蜀贵妃——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是歌妓出身。

《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还有一个背景,后蜀被宋所灭,后主孟昶和花蕊夫人都被押解至宋,后来,花蕊夫人归宋,宋太祖要她写一首诗,花蕊夫人娓娓吟出这首诗。

国破家亡,兵临城下之时,“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辽宣懿皇后——萧观音

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著名女诗人。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即位后,追谥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回心院十首》其一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其二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萧观音是辽国著名的女诗人,这首《回心院》共十首,词意鲜明,情感动人。

中国的才女何其多,诗词君也只找到这几位知名的后妃诗词,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的,请在留言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