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假设的句子有哪些(假设系的句子)

假设的句子有哪些(假设系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作文训练十三:怎样写好假设语段

(一) 何谓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就是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如果使用的是大家不熟知的论据就必须用简练的语言引述,如果是大家所熟知的事例就不需要再引述,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其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如有位作者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观点时,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后,分析道:

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

某作者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点时,他举了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后,议论道:

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

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

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二)假设论证的方法

1.面例式

记叙文写作讲究点面结合,这种写法其实也完全适用于议论文。如果把详举一例称为“点”,那么,我们可以把略举一组事例,甚至一句一例的写法,称之为“面”。就“面”例式而言,又可分为正反对比式与例证式两种。

(1)正反对比式

【例文】

其实,历史已不正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宠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例证式

【例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称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2.点例式

点例式即前面先详举一例,然后接一层假设分析。如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即从反面分析:如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可从正面分析。简言之,点例式可分为正例反设与反例正设两种。

(1)正例反设

【例文】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甘暴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2、反例正设

【例文】

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大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的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以上两例,事例与假设分析明显分开,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式,将举例与假设分析融为一体。

3.叙议结合式

【例文】

我们不是为中国女排再一次争得世界冠军而欢欣鼓舞吗?我们不是赞赏郎平“一锤定音”的高超球艺吗?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如果没有孙晋芳那巧妙的二传,没有陈亚琼等的默契配合,郎平能打出“一锤定音”的好球吗?女排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她们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一致的结果。

不会分析,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通病,“观点+材料”便是该种弊病的典型特征。犯有该种弊病的同学,往往认为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列举一堆例子,便算完成了论证。因而他们笔下的文章,常常有议论文之名,而无议论分析之实。

假设分析,是克服这一弊病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许多人都偏爱这种分析方法。“把材料凝缩到议论式的句子里,在转述材料的同时进行评论,有时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如‘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也许我们至今仍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我们的假设句正是这种写法,正体现了举例与议论的完善结合。

例1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将举例与说理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四个事例正反相对,再加之排比句的运用、反问句的贯穿,使文章不仅层次清晰,内容紧凑,而且气势充沛,语言雄辩。

例2与例1一样,都是一句一例,这便在形式上限制了对事例内容的陈述,避免了以叙代议。三个假设句构成排比,前半句写条件,后半句写结果,在内容上,严密紧凑:在气势上,感叹句加反问句,如江河一泻千里,不仅读之有力上口,而且听之雄壮悦耳。

例3与例4,先列举事例,后假设分析,正例反设,反例正设,在是非、成败的对比中,有据有理地阐明了中心论点的正确。较之一般的写法,它不仅更易为把握,而且理盛辞壮,更能增强说理的力度。因为假设句的运用,粘结了论点与论据,有力地揭示了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

例5,蓝光中等主编的《高考专题作文训练》对该语段的评析是:“这个事例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议结合得好。”这个评语,一语道出了本种写法的特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种形式多用反问句,读起来特别雄辩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

(1)假设句包含的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把条件称为A,结果称为B,其表达式就为:如果没有A,那么就不可能有B。如果没有欧立希一次次失败后的坚持,那么就不可能有新药606的诞生。

(2)假设句与例证句在内容上截然相反,如果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则应从反面下笔: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则应从正面下笔。事例与假设句可正反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3)从句式上看,假设的内容常用排比句、反问句表达,不但能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总而言之,假设句如运用得当,既可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可信性,又可增强文章的语势文采,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档次。

(三)假设论证示例

【例文1】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这一语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人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发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例文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第二段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四)实战练习

按要求写作。

【材料】

有人埋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所有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厌烦,感到疲倦,周围一切也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边,树枝上春芽在悄然冒出……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不限,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构思导引】

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以乐观、豁达态度,理性地关注社会,冷静地认识、积极地思考人生,从而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信心。

当今社会,不再简单纯粹,众生浮躁,人心冷漠,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利益至上……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而作为个体,平凡我们容易被忽视,也日益感到生活艰辛与无奈,心灵茫然,常常使人厌烦、疲惫,甚至感到虚无,因而忽视了潜藏在身边希望与生命美好,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寻找“春芽”“生机”,并融入到美好“春光”之中,感受社会之美、生活之美,并创造美。

材料中,“没有热情”“没有信仰”“觉得厌烦”“感到疲倦”“毫无生机”与“春芽冒出”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在行文中,也应该体现对举(对照)过程:既看到社会阴暗面,也要看到生活中阳光;既展现事物缺憾,也要表现事物优点;既痛心人性丑恶,也要赞颂人性崇高;既面对生活中时有发生不如意,也要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美好;既承受人生苦痛与磨砺,也要体会人生幸福与希望……并且要把着重点放在后者。

可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确定立意:①不要抱怨,希望就在身边 ②人性丑恶与崇高③信仰缺失与信念坚定④乐观,让单调生活变得充实⑤打开心窗,发现生活美⑥苦难孕育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