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心经》原文 抄完的经书怎么处理

《心经》原文 抄完的经书怎么处理

本文目录一览:

佛教禁忌:抄写佛经有哪些禁忌,你了解几个?

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

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佛经里说:“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这即说明抄经功德之殊胜!

所以,圣严法师明确强调:“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

如何抄写佛经才是如法的呢?

抄写佛经就要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来抄写,

抄写佛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集中注意力,保持正念,断绝各种的杂念和妄念,不被外界所干扰。

一、抄经前要净口净身

抄经的目的,多为自己或父母、师长、子女等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增延寿命、成就心愿。因此抄写佛经前,我们不能吃肉,不能吃五辛,除了要净口,还要洗干净双手和脸,倒不是佛菩萨对我们苛刻,是以此恭敬行为,来增强我们的恭敬心,凝聚我们的愿力。

二、抄经字体要工整

抄写经书的过程中不能书写潦草,不能有错别字,或者抄漏或者抄写重复了,如果真的不小心抄写错误了,可以用涂改液将错别字盖住,写上正确的字或者用另外一张纸重新抄写即可。

三、抄经不能半途而废

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因为当我们以最虔诚、恭敬的心书写佛经时,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其中。当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较不容易为外界所动摇,而且也能断除种种杂念,以达到一心不乱之境。“一心不乱”就是一种定力,我们知道:念佛可以一心不乱,其实抄经一样可以抄到一心不乱。

抄写佛经是一种修行,其最重要的是在于持之以恒,以此来培养我们的精进心。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讲求能够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上进。

四、抄经要记得回向

平常抄佛经,念佛经是在做功德,这是非常好的习惯,也是我们信仰的体现,但是记住每天做完功德后,一定要记住回向!

回向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做的功德是没有接收者的,恶趣众生非常希望能接受这些功德,然后超度自己,早日能从恶道解脱,去往西方极乐的。因此,无论自己做的功德的大小,只要回向给它们,都是在给自己积德。

回向,即是分享,不能独享,我们要把抄写经书的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愿一切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脱离苦海。

 五、如何处理抄写好的佛经

抄写的佛经可以自己保存着,要保持干净,放在书架或书箱里,也可以交给寺院随喜流通。但是有些佛经放的时间长了,会有破损,那样可以先念诵《大悲咒》七遍,《心经》一遍,然后在佛前焚烧掉,然后把灰烬随着放生放到大海或者水库里。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

(清)弘一法师·《心经》(局部)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

写经在中国历史久远,汉末即有相关记载。现存写经遗品中最古者,为敦煌出土的《譬喻经》一卷,系东魏甘露元年(265)之写本(现藏日本)。而唐代净土宗善导大师曾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至今仍有传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后因雕版(刻板)大藏经之流行,写经事业遂至衰微。

▲(东魏)《法句譬喻经》(局部)

写经的目的,多为自己或父母、师长、子女等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增延寿命、成就心愿。书写之时,态度虔诚。甚至净室斋戒,以金、银泥,或以香汁和墨书写。

书写佛经的目的有二:一、为了流通传布佛经,分享更多的人,传承更久的时间……二、为了加强记忆印象。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写之后,纵然不能舌灿莲华,也能渐渐地跟所抄的经义身心相应,化合为一。可以说,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

中国禅宗的祖师早就指出,行住坐卧皆能入定,语默动静无不是禅。抄经则不仅能培福报、增智慧,而且在笔与纸的接触、心与手的协调中,由身动而至心静,同样也能体会到禅定的喜悦,是典型的动中禅。

此外,抄经过程中,我们的书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由抄佛经而“培福报、增智慧、修禅定、练书法”,一举四得,功莫大焉!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称为通教,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

《心经》把空的教义推向极致,揭示的缘起性空,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它所拥有的深厚历史意蕴和广泛文化基础,对劝人向善、净化人心、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

(清)弘一法师·《心经》(局部)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

写经在中国历史久远,汉末即有相关记载。现存写经遗品中最古者,为敦煌出土的《譬喻经》一卷,系东魏甘露元年(265)之写本(现藏日本)。而唐代净土宗善导大师曾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至今仍有传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后因雕版(刻板)大藏经之流行,写经事业遂至衰微。

▲(东魏)《法句譬喻经》(局部)

写经的目的,多为自己或父母、师长、子女等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增延寿命、成就心愿。书写之时,态度虔诚。甚至净室斋戒,以金、银泥,或以香汁和墨书写。

书写佛经的目的有二:一、为了流通传布佛经,分享更多的人,传承更久的时间……二、为了加强记忆印象。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写之后,纵然不能舌灿莲华,也能渐渐地跟所抄的经义身心相应,化合为一。可以说,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

中国禅宗的祖师早就指出,行住坐卧皆能入定,语默动静无不是禅。抄经则不仅能培福报、增智慧,而且在笔与纸的接触、心与手的协调中,由身动而至心静,同样也能体会到禅定的喜悦,是典型的动中禅。

此外,抄经过程中,我们的书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由抄佛经而“培福报、增智慧、修禅定、练书法”,一举四得,功莫大焉!

抄经的首选,无疑是《心经》。《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称为通教,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

《心经》把空的教义推向极致,揭示的缘起性空,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它所拥有的深厚历史意蕴和广泛文化基础,对劝人向善、净化人心、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