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池田大佐是什么电视剧 池田大作名言

池田大佐是什么电视剧 池田大作名言

本文目录一览:

日军大佐玉碎冲锋玩出新花样,骑着坦克玉碎,偏还选在日军投降后

位于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是一个偏远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果你有幸能够上岛旅游,你将在岛屿北部四岭山一带葱翠恬静的原野上看到一个个锈迹斑驳的坦克残骸,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突兀而诡异。实际上,那里是一片"钢铁坟墓",坦克残骸就是墓碑,而埋葬于此的是日本陆军战车第11联队近百名官兵的亡魂,最为特别的是,他们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三天后,即1945年8月18日,在反击苏军登陆的战斗中殒命的,其中包括末代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

■被日军遗弃在占守岛荒野上的九七改中战车残骸。

1900年12月21日,池田末男生于爱知县丰桥市,他是陆军宪兵少佐池田笔吉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儿子,因此取名末男。生于军人家庭的池田末男在从丰桥中学毕业后,决定子承父业,从军效命,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军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值得一提的是,末男的二哥池田廉二同样选择成为陆军军人,是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毕业生,一路做到第56师团长,最终晋升中将军衔,并且安然活到战后,相比小弟的命运要幸运得多。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正门,池田末男和他的二哥池田廉二都是这所军校的毕业生。

1922年,池田末男作为第34期毕业生走出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门,获得骑兵少尉军衔,进入骑兵第25联队任队附,1932年晋升大尉,出任骑兵第27联队中队长。池田末男在担任军职之初就在教育训练方面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于1935年被调往陆军士官学校担任教官,此后常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37年调入陆军骑兵学校任教,1941年11月晋升中佐后前往中国东北的公主岭战车学校任教,后转往四平战车学校,1944年7月代理校长。池田的军旅生涯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军校度过的,始终手持教鞭纸上谈兵,甚至获得了"战车部队名教官"的声誉,却从未指挥过实战部队,直到1944年12月才被任命为战车第11联队联队长。

■池田末男在中佐时期的戎装照,光凭教书就能让胸前挂满勋章,他也的确是个人才。

战车第11联队于1940年3月在中国东北组建,其骨干抽调自战车第5、9联队,隶属于战车第2师团,负责伪满洲国东部边境的警备,1944年2月奉命调往北千岛群岛驻防,附属于第91师团,主力集结在占守岛,另有部分兵力分驻幌延岛、松轮岛和得抚岛。根据1945年6月的编制,战车第11联队下辖联队本部、第1~6中队和整备中队,共有官兵764人,装备九五式轻战车25辆、九七式中战车19辆、九七改中战车20辆,共计64辆坦克。战车第11联队的标志为汉字"士魂","士"可解为汉字十和一的组合,而且日语"十一"的读音与"武士"的"士"相同,这个标志既暗合部队番号,又寓意"武士之魂"。

■战车第11联队的九七改中战车,该联队于1944年2月进驻北千岛群岛。

池田末男中佐于1945年1月 22日抵达幌延岛柏原地区,接过了战车第11联队的指挥权,成为该部的末代联队长,之后前往占守岛千岁台的联队本部履职,并于1月24日向部队全体官兵发表了任职讲话,于6月间晋升大佐。在过去十年中,池田都在方寸讲台上高谈阔论,教学经验可谓丰富,战术条令熟念于心,如今手握一个战车联队的数百精兵,想必池田心中十分渴望将多年研学的成果运用于战场之上,克敌制胜,光耀门庭,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为天皇效忠的机会居然在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姗姗来迟。

■日军第5方面军司令官樋口季一郎中将(前排中)视察占守岛。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要求所有日军部队停止作战行动。不少日军将领不甘心接受战败的现实,在传达皇命时不免打了折扣,负责日本北方防务的第5方面军司令官樋口季一郎中将就是如此,他在8月17日下达了命令,要求各部"停止战斗行动,但在不得已时可进行反击",这后半句话为次日的交战埋下了伏笔。当投降的消息传来,占守岛守军的士气一落千丈,池田心中的失落也可想而知,战车第11联队的官兵们意志消沉,打算在8月18日将坦克全部丢弃到海中,绝不交给前来受降的苏军或盟军。然而,还没等他们自行解除武装,18日凌晨从岛屿东北海岸突然响起隆隆炮声,苏联人进攻了!

■1945年8月占守岛战役作战形势图。

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对日宣战仅一周的苏联丝毫没有停止进军步伐,一心想在盟军到来之前抢占更多的地盘,甚至提出占领千岛群岛全部和北海道北部的要求。美国拒绝苏军进入北海道,但同意苏军占领千岛群岛。远东苏军司令部于8月15日下达了进攻北千岛群岛的命令,而且不待援军抵达就以勘察加半岛现有兵力展开行动,留给参战部队的准备时间仅有36小时!8月18日凌晨1时,勘察加半岛南端的苏军海岸炮台开始轰击登陆滩头,将熟睡中的日军官兵惊醒。1时30分,苏军开始在占守岛东北部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的竹田滨海岸登陆,由于缺乏经验、组织仓促加上日军炮火阻挠,登陆行动进展缓慢。

■描绘苏联海军步兵在北千岛群岛奋战的画作。

听闻苏军登陆的消息,樋口中将下令坚决反击。第91师团长堤不夹贵中将于凌晨2时30分命令战车第11联队向国端崎进攻,趁苏军立足未稳将其驱逐下海。终于得到出战机会的池田行动迅速,命令驻岛屿中部大和桥的第4中队在伊藤力男大尉指挥下先行前往国端崎方向侦察敌情,其余各中队在做好战斗准备后向距离国端崎约14公里的天神山集结。

■这幅画作表现了战车第11联队九七改中战车在步兵配合下发起冲锋。

18日5时,池田率联队本部抵达天神山,与第3、4中队会合,集合了大约20辆坦克。伊藤大尉报告苏军已经逼近国端崎以南的要点四岭山,正与独立步兵第282大队激战,从望远镜中已经可以看到苏军士兵已经登上山顶。求战心切的池田联队长不待其他中队赶到,于5时30分下令进攻,日军坦克在步兵配合下猛冲苏军阵地。首批登陆的苏军没有携带反坦克武器,无力抵抗日军坦克的冲击,暂时退却。6时20分,池田率部推进到四岭山南麓台地,从那里已经可以望见登陆滩头密集的苏军部队、车辆和舰船,他认为此时正是发挥战车威力,一鼓作气击溃苏军的好机会。在向师团司令部发出诀别电报后,池田于6时50分率30多辆坦克向四岭山山顶发起进攻,于7时30分登上山顶。

■表现占守岛之战的模型作品,日军坦克炮塔上绘有表示战车第11联队的白色"士"字。

此时,其他各中队陆续抵达前线,池田麾下的坦克已达40辆,他按照当年战车学校教材讲述的战术,将所有坦克自左向右以第4中队、第3中队、第1中队、联队本部、第6中队、第2中队的顺序一字排开,以宽大的正面一起向前开进,希望能一举压垮苏军的防线,歼敌于滩头。根据幸存者的回忆,池田本人非常夸张地脱掉军装,上身,腰间缠着白布,一副随时准备剖腹的模样,左手高举日章旗,右手挥舞军刀,直接骑在联队长座车的炮管上率队冲锋。7时50分,战车第11联队开始了最后的冲击,可是迎接它们的是密集的反坦克火力。苏军已经在前沿集中了100多支反坦克步枪和4门45毫米反坦克炮,对逼近的日军坦克集火射击,将其一辆接一辆地打瘫起火。在两个小时的鏖战后,"士魂"联队变成了"失魂"联队,败退而去,在战场上留下了21辆燃烧的坦克残骸和96具尸体,其中包括池田联队长和四位中队长,仅有第4中队长伊藤大尉生还,奉命接管残部。

■战后日本漫画中池田大佐最后赤膊上阵的形象,从后世角度此举与"堂吉诃德"无异。

■占守岛之战结束后,一群苏联海军步兵在被击毁的日军九五式轻战车前留影。

由于战车第11联队的蛮勇反击和其他各部日军的顽强抵抗,苏军进展迟缓,而日军增援部队相继抵达,到18日下午占守岛的日军已达1.2万之众,超过苏军参战总兵力。就在堤师团长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将苏军击溃时,第5方面军司令部要求"停止战斗"的命令送达,第91师团只能遵令停火,派出军使与苏军洽谈投降事宜,经过数日扯皮后才在8月23日彻底缴械,于是池田大佐及其近百名部下的亡命突击变得毫无意义。尽管如此,日本陆军对于战车部队的最后战斗以及池田大佐的粉身玉碎大加赞颂,不仅追晋他为陆军少将,还誉为"战车队之神",而战车第11联队的名号"士魂"也在战后由陆上自卫队第11战车大队所继承。

■战后日本在北海道树立的"北千岛慰灵碑",以纪念在占守岛之战中战死的日军官兵。

■战车第11联队的"士魂"称号被陆上自卫队第11战车大队继承,这支部队驻扎在札幌,装备先进的90式主战坦克。

中日友好“和平使者”池田大作格言,心如止水开悟人生

1、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

2、人绝不是命运的奴隶!人自身当中,蕴含着积极主动创造出自己一生的力量。

3、只有人,才能作出有价值的对话,所以重视对话,方是“人的证明”。

4、人生没有幽默,就像春天没有鲜花。

5、人离开了人则无法成为人。人只有身处人群之中,方能造就更高更伟大的自己,方能获得更大的欢喜。

6、青年需要建设。青年也是未完的工程。可以称它是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未知数。青年富有革命气息,是旺盛生命力的主人。

7、人,无论是谁,都是为了当胜利者而出生的。

8、“人”并无上下之分。在“生命”上,没有财主,也没有穷人。

9、人的一生,是为了让自己的真正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尽情地绽放花蕾。

10、决定人生的是自己。自己就是这人生戏剧的主人翁。

11、鼓励他人,也能激起自己的干劲。“鼓励”能改变他人,也能改变自己。

12、嫉火看似喷向他人,但烧焦的却是自己。

13、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14、人并非败给困境,而是败给自己。

15、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16、自己主动负起责任,采取行动,这就叫做\"认真\"。

17、人生剧场的主角是自己,是自己的\"心\"。

18、鼓励,就是给予安心、希望和勇气,是精神的触发作业,点燃对方的生命,引出永不屈服的力量。

19、人的真正价值不取决于学历、地位或头衔,而在于遵守信义与否、诚实与否、认真与否。

20、人生并非由他人来评价,到终结审判自己一生的,正是自己本人。

21、人的器量大小取决于能否真正考虑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

22、展望未来,重视现在——于此才能展现出人的真正价值。

23、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24、人生的胜败,自己的生命俨然觉知,并不能欺瞒。

25、只一句鼓励也会使人奋起。“声音”是唤起勇气的新风。

26、人,有丑陋一面的同时,又是最崇高的。

27、人本身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28、常有人追求名誉、名声,迷失自我。重要的是凝视自己、磨练自己,这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生理与幸福。

29、青年绝不可成为不知辛苦的温室花朵。

30、在你自己的心中,潜在着改变世界、与浩瀚宇宙相呼应的力量。

31、要建设自己,自身中拥有幸福的引力。自己幸福,可以拯救整个家族朋友。

32、智慧不仅是创造文化、获得幸福的原动力,同时也切不可忘记它又是产生破坏、把人推向悲惨和苦恼的深渊的原动力。

33、人生如樱梅桃李。我是我,不可能变成他人。只要忠于自己,绽放盛大的花朵即可。

34、一句鼓励的话,有时可以改变人生的生命,成为活下去的力量。

35、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

36、真心鼓励一个人的行动开创未来。

37、一旦富有正义、实力,就遭到嫉妒、恶口,这是历史之常事。

38、没有自己生命的变革,就无可能真正的救济自己。

39、人绝非无力的存在,一个人拥有改革社会、终将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池田大作(1928年1月2日-),日本东京人,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创价大学创办人,是一位著名宗教家、作家、摄影师。曾任日本创价学会会长(1960年—1979年)。池田与创价学会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和平,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89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在中国获得的奖项有: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1990),“人民友好使者”称号(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

池田大作 “真正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呢?”

池田大作 (视觉中国/图)

1996年,一场“核武器威胁展”在南美洲哥斯达黎加共和国的首都圣荷塞巿举办。开幕典礼上,正当参加者庄严地齐唱国歌之际,突然,一墙之隔的“儿童博物馆”传来了一连串童声。那是等待展览会开幕等得不耐烦的小学生们发出的欢笑声。那一阵阵笑声,多次扰乱了来宾的致辞。

“孩子们热闹而朝气蓬勃的欢笑声,才是和平的象征与体现。这些笑声正洋溢着对抗‘核武器威胁’的希望力量。”开幕式上的池田大作听着孩子们的声音,面露微笑,“这才是健全社会的指标吧。”

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的第三任会长,他扩大了创价学会的规模,并将之发展为日本最大的宗教组织。他还积极投身政治,于1964年创建了公明党。直至今日,创价学会仍是公明党的支持主体。

池田大作的最大贡献在于推动了日莲宗佛教的世俗化。对于池田来说,日莲佛法是积极融入现代世界和社会、积极面对其中一切挑战的人生哲学。池田一生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和平,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在中日关系上,他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议,曾受到周恩来、的接见,获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

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求、对生命尊严的探索,贯穿池田的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日本创价学会2023年11月18日发布消息称,2023年11月15日,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公明党创始人池田大作去世,终年95岁。

对话是和平的根本

1975年1月26日,一场特殊的集会在关岛举办。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迹斑斑的战场之一。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价学会成员聚集于此,以会长池田大作为首成立了国际创价学会。选择该地为会议地点,是作为展开新的和平运动的象征。

“我出生于1928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深刻体悟到,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加悲惨、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加残酷,于是我在心中立下决心,将来绝不再让这种惨无人道的悲剧继续上演。”2020年,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池田大作回忆自己渴求和平的渊源。

1928年,池田大作在东京出生,一家人以海苔养殖业为生。家中有8个孩子,池田排行第五。池田生长的年代,是日本在军政府的领导下举国往战争路线发展的时期。日本陷入世界大战的深渊,举国各界——从家庭、工厂、学校到宗教团体,都被迫为战争服务。一切反对的声音均被残酷地镇压。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池田的长兄喜一被征召入伍,其后3名兄弟亦相继被征召。池田在谈话和写作中时常提到喜一。他说,喜一在一次休假回家时,向他描述日本军在中国的残为,语气充满厌恶。他也提到,战争结束后,全家苦苦期盼喜一的回归,最终却等来他战死在沙场的消息。母亲默默地收下喜一白色骨灰罐的情景,是他一生都无法忘怀的。“除了愤怒之外……我深切体认到战争多么残酷、愚昧、毫无意义。”

少年时期,池田的家园两次在空袭中被毁。他还切身经历了1945年3月9至10日逾10万人丧生的东京大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池田17岁。他形容:“那时候的青年们精神上被敷上一层难以磨灭的空白。被烧毁的不仅仅止于国土,从战前开始即大肆灌输的狂热的军国主义价值观的虚伪性在战后暴露无遗,因而也随即土崩瓦解。 许许多多的青年因此就陷入‘什么也不相信’的绝望中去,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归结。”

这样的绝望也发生在池田身上,他写道,“对于那些当年曾歌颂美化战争,将许许多多年轻人牺牲在战场上,但在战后却摇身一变,成为追求和平与主义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如何打扮自己,这些权贵们的花言巧语,我是绝对不能相信的。 ”

1954年11月,东京日本大学,池田大作(左)与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出席第一届青年文化节 (圣教新闻/图)

在上世纪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中,池田始终扮演和平使者的形象,他坚决倡导:对话是和平的根本。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对话活动,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为人文、政治、传统信仰、文化、教育和各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他从对话中寻求共识,寻找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的方法。其中超过70次的对话已出版成书。

池田生前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共著《展望二十一世纪》,与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共著《二十世纪的精神教训》,与金庸合著《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自1995年11月16日起,池田与金庸在中国香港和日本多次会晤,其间更是鸿雁传书,从未间断交流。金庸曾说:“对话是即兴进行的,有时是在餐席之上,有时是在茶话之际,有时正在欣赏山水之秀、庭园之美。”他们围绕香港回归、佛学哲理、文学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1993年,冷战结束不久,一所研究机构在毗邻哈佛大学的美国东岸挂牌。原名“波士顿21世纪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池田和平、教育、对话中心”。该中心通过邀请世界各领域的专才和学者举办各种研讨会,深入探讨和平、、环境、教育、文化等课题,藉此扩大和平与人道主义的网络。

1960年10月,池田大作首次访问美国时,于芝加哥中途国际机场与当地会员合影 (圣教新闻/图)

以一介草民之身倡导中日友好

1968年9月8日,在有超过一万名创价学会学生参加的集会上,池田大作作了一个被认为“大胆”的致辞,他呼吁日中邦交正常化,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步骤。

当时,许多日本人把中国视为敌国,且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相对孤立。池田的建议引来非难。

同时,这一建议也引起中国和日本一些关心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人士注意,这当中便有周恩来。此外,当时支持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松村谦三也在池田演讲后与他联络,促请他访问中国。但池田认为,这事应由政治人物起头,因此建议由公明党议员组团访华。中日关系由此开始好转,两国最终于1972年恢复邦交。1974年5月,池田率团访华,此后几十年间又多次率团访华。

1974年12月,第二次访华时,池田一行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接见。因病住院的周恩来也不顾医疗小组的反对,在北京接见了池田及创价学会第二次访华团全体成员。

多年后,池田大作回忆此次接见时仍记忆犹新,“周总理在展望21世纪时对我说过,20世纪的最后25年,对世界是最重要的时期。全世界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互相尊重,互利互勉。周总理还以充满气魄的声音明确地说,‘希望能早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与周总理会谈后的翌年,即1975年,由于当时日本尚无开放中国学生留学的大学,池田亲自做保证人,使新中国首批6名公费留学生得以顺利前往他创办的创价大学求学。创价大学是日本最早接纳中国公费留学生的学校,之后亦陆续接受来自中国的公费以及自费的留学生至今。

当时世界正处于超级强国对峙的紧张时期,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池田表示,希望以一介草民之身,尽己所能缓和当时的紧张情势。

池田于1974与1975年先后访问中国、苏联和美国,受到中国总理周恩来、苏理柯西金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等人接见。

1974年9月,池田大作访问苏联,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学生会面 (圣教新闻/图)

他如此描述当时的情形:

“1974至1975年,我接连访问了中国、苏联和美国,直接与各国首脑进行对话,以民间人士的立场摸索缓和紧张局势的途径。当时除美苏对立以外,中苏间也处于紧张状态,使世界面临三极分化的危机。”

“1974年5月第一次访华时,参观了北京市民构筑的、被称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大型防空洞,切身感受到苏联给中国人民的威胁。同年9月,我第一次访问苏联。在会见柯西金总理时,坦率地问他苏联有无攻击中国的意图。柯西金总理断言苏联没有攻击和孤立中国的意思。”

“同年12月,我带着这一信息再次访华。于这次访华期间,我有幸会见了周恩来总理。会谈中,我们共同确认了日中应携手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行动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听到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绝对不做超级大国的话。结合先前我与柯西金总理对话的内容,我确信实现中苏和解的日子不会太远。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我的预测是对的。”

“1975年1月,我访问美国,在小雪纷飞的华盛顿拜会了基辛格国务卿。会谈中我告诉他周总理热切希望早日缔结日中友好条约的事,基辛格博士表示非常赞成。”

“同一天,在华盛顿遇到了大平正芳首相(当时是大藏大臣),我向他转达了基辛格博士的话,并伸张了缔结条约的重要。大平首相表示完全赞同,也定会努力去实现。三年后的1978年8月,终于正式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3年5月,英国伦敦,池田大作(右)在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家中和他对谈 (圣教新闻/图)

渴望变革的社会

1947年8月中旬,战败的日本正处于同盟国的控制之下。晚上人们只能在临时棚屋或防空洞里看到昏暗的灯光闪烁。

据池田大作后来回忆,百废待兴之际,整个日本社会渴望变革,每个街角都能听到对的呼声,一代人的信仰垮塌了。这个时候,年轻人渴望阅读经典来充实精神世界,建立信心。人们开始交换书籍、结成读书小组。

19岁的池田大作在此时遇到了人生导师、创价协会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那是一次佛教交流会,户田城圣给池田留下了深刻印象:沙哑而有温度的嗓音、稳重的举止,演讲内容并不像其他宗教领袖,一点也不带空洞乏味的名词和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仿佛最高的真理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户田当时正在重建创价学会,那是他与同为教育家的牧口常三郎在1930年一起成立的组织。在二战期间,户田曾和牧口一起被捕入狱。日本军政府强迫人民接受国家神道思想,作为一种将其侵略战争神圣化的手段。两人在压迫之下,仍然坚守其宗教信仰,牧口死于狱中。创价学会因户田和牧口在战时被军政府逮捕而瓦解。户田深信,把焦点放在每个人内在的无限潜能的日莲佛法,是变革日本社会的关键。

池田与户田相见恨晚,从此结为忘年交。池田自幼对文学深感兴趣,并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当他基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如愿地继续升学时,博学的教育家出身的户田亲自教导他。池田很快接受了创价协会的教义,并在10天之后加入。

池田与户田一样,对日莲佛法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其强调人人身怀佛性、拥有无限潜能的思想,可振兴战后一片颓废的日本社会。其关键是一个于人内心展开的“人性变革”过程。在那过程中,当一个人决定为自己的人生及幸福采取行动时,周围的环境及社区会向着好的方面转变。

在户田所经营的公司濒临倒闭时,池田倾力帮他管理生意。由于无法领到薪水,员工们接踵离开了户田的公司。池田坚持不走,还四处奔波,与公司的债权人协商还债事宜。“有半年没有领到薪水,皮鞋穿得破烂,也没有正式的服装,身体更是衰弱不堪。尽管如此,但想到只要能守护户田先生,就算受饿鬼界、地狱界的煎熬也没关系,决意永不后悔。”池田这样回忆。

在如此艰苦的时期,户田向池田透露了自己的办学构思——兴办一系列从小学到大学、以他的老师牧口常三郎的创价教育学理念为宗旨的教育学府。当时这样的构思似乎不切实际,然而年仅二十多岁的池田却把户田的话牢记于心。20年后,池田将户田的理想化为现实,创办了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创价教育机构。

1984年5月,池田大作(右)在日本静冈县与中国作家巴金畅谈关于青年、文学和教育的话题 (圣教新闻/图)

1960年,在户田逝世两年后,32岁的池田大作被任命为创价学会第三任会长。15年之后池田大作创立了国际创价学会。如今,国际创价学会已经是个由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名会员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池田写道:“一切取决于人。因此,我们要毅然地、彻底地扩展善的人的联盟。”

有媒体评价,池田在全球范围内领导了一场“佛教世俗运动”,建立了一套基于宗教及其价值观的完整教育体系,以激发个人潜力,教授和平和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性。该体系贯穿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设立的机构包括在东京和美国加州的大学。

池田多次表示,和户田的这段师徒关系影响了他一生。与其他宗教突出人生苦难的重要性不同,池田强调积极乐观的一面。他经常这样说,通过帮助别人收获快乐,自己也会获得幸福。对池田来说,幸福就是“忠实于自己”,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以无限的方式增益。

1990年2月,美国加州卡拉巴萨斯,池田大作(左)与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会谈 (圣教新闻/图)

生命的根本尊严

“一个人伟大的人性变革,将能转换一国甚至全人类的宿命。”池田把这句话写在小说《人间革命》的序言中,这本小说是池田的代表作,描述了创价学会的历史和理想。

在发展创价学会的几十年里,池田的工作并不轻松。他的夫人香峰子回忆,每当池田工作一天回家,他往往精疲力竭,连脱鞋都几乎无法办得到。

池田于1974年应邀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学院发表演讲,翌年在莫斯科大学以“东西文化交流的新道路”为题演讲,并接受了该大学颁授的名誉博士学位。在世界处于冷战格局时,池田没有选择在政治对峙中站队。

池田看重生命的根本尊严,把这视为恒久和平及人类幸福的关键。他认为要达成世界和平,最终是看每个人内心的变革,而非单靠社会和组织结构上的改革。他深信,这条看似漫长的路是构筑恒久和平文化的唯一途径。创价学持有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于“人类革命”一词。根据这个概念所蕴含的意义,一个自发的内心变革,将对身外的环境造成正面的影响,并促进人类社会的成长。

2009年3月,池田大作在东京创价学园第39届毕业典礼上鼓励一位毕业生 (圣教新闻/图)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术机构颁授给池田的名誉博士学位和名誉教授荣衔,为数已超过三百。他的和平著作,现时在阿根廷以至美国等国家被选为大学教材,更有超过二十间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其哲学。

池田创办了一系列由幼儿园到大学的创价教育学府。这些学校属非宗教学校,其教育宗旨为:视每个学生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致力发掘他们创造价值的潜能,为他们灌输和平、贡献社会与全球公识等观念。

在池田看来,孩子们的生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成年人如果对青少年提倡慌乱颓废的人生观,那就等同于将对未来满怀憧憬之心的希望之嫰芽予以无情的践踏。“得不到满足、荒废的孩子们的心容易不知不觉地被误导到那种只以金钱的富饶与否来决定其成败的冷酷的价值观上去,难道不是如此吗?”

“真正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呢? 真正的富裕的社会是什么呢?” 池田有感于自己经历过的时代,那是长时期价值观空洞化的社会,也是他时刻回忆起来都冠之以“痛苦”的经历,而关于幸福、关于生命的尊严,他选择用一生去“真挚地找寻这些(问题的)正确的答案”。

(资料来源:创价学会全球网,池田大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法华经的智慧(第六册)》。)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责编 周建平

2D时代的顶级日式RPG!剧情堪称一绝,销量百万让系列从此封神

文/GameForce

说起日本老牌大厂南梦宫的“传说”系列游戏,相信能引起很多玩家的共鸣,这个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品牌,至今在众多平台上推出了多款作品,本期我们要讲的,是整个系列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作品,游戏销量突破百万,真正登上了顶级RPG作品的舞台,这就是《宿命传说》(Tales of Destiny)

1995年南梦宫在SFC主机推出的《幻想传说》(Tales of Phantasia),凭借藤岛康介的精美人设、跨越时空的精彩剧情、新颖的手动战斗操作等元素,受到了玩家广泛好评,让南梦宫开始拥有自己的日式RPG大作。但受限于当年16位主机性能和卡带容量,游戏中很多特色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例如人物对话语音和主题曲,来到32位主机索尼PS时代,大幅提升的机能和光盘超大容量,游戏创作者终于不用缩手缩脚,玩家对于南梦宫全新的RPG系列也是充满了期待。

1997年12月,《宿命传说》正式在PS主机发售,虽然本次藤岛康介不再担任人物原画设计,但是游戏画面仍然制作精致,探索场景和战斗画面采用2D像素风格,而世界大地图层面则改成了3D多边形,当玩家乘坐船只在海上移动时,还可以看到球形海平面效果,本作充分利用新平台性能,给玩家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而游戏的故事情节同样引人入胜。

很久以前一颗彗星撞向地球,空气中形成了尘埃云,将世界笼罩在寒冷和黑暗中,同时地球上的人类在彗星碎片发现了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将其命名为透镜(Lens),透镜能源可以应用在机械、化学等多个领域,人们可以用精神方式将透镜能源引导出来,这种技术叫做“晶术”。透镜碎片所产生的能量,和透镜的数量和纯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如何加工透镜也是游戏世界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地球表面由于尘埃原因变得很难生存,于是人们利用透镜的力量,让一块像外壳的人工大陆漂浮在空中,以避开尘埃云层。原计划是让所有人民都移居到天空都市,但是最初一部分人先上去之后,就觉得能住在天上是很优秀的人,开始以天上人的身份欺压地上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空的居民被称为以太人,地球人则被称为埃瑟人,双方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初期,天空都市凭借巨大透镜能源炮的威力占据上风,这种武器最初是用来挖掘地面并使其浮在空中的,现在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以太人中一些科学家群体,开始反对精英主义政策,他们创造出了可以借助自然界力量的守护神剑,最终战争名义上以地面埃瑟人胜利告终,但众多天空都市也被深深沉入海底中。战争结束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神之眼,这是一块直径六米的超大透镜,内含可以毁灭整个世界的超强能量,为了防止战争再度爆发,人们计划将神之眼彻底毁掉,但是在强大的能量屏障保护下,根本无法伤及毫毛,于是只能将其封印在地下,并成立亚塔莫妮教团隐蔽并保护神之眼。

游戏开始时,男主角斯坦是一位乡村出身的探险者,以偷渡者身份潜入飞船,但被船员们发现被迫在甲板上工作,随后遇到了强盗袭击,就在其他船员陆续遇难时,斯坦为了生存来到储藏室,发现了一把会说话的神剑狄穆罗斯,斯坦用这把新武器击败了袭击者成功逃离至地面,这段奇特的经历让他之后遇到多位同伴,并卷入到一场寻找争夺神之眼的冒险。

《宿命传说》仍然采用了前作备受好评的日式故事RPG基本玩法,世界地图采用了新颖的三维球体设计,除了平原、森林等常规地形外,还有峡谷、海洋、山脉等正常无法通过地形,随着故事推进,玩家会获得各种交通工具,从三轮车、海船到可以在天空自由飞行的飞船,探索世界的同时来到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地点。

游戏在画面左下角新增了Active Party Window,如果玩家在一定时间后固定在一个位置没有移动,角色就会在这个框内摆姿势,然后进行跳舞等动作,团队成员还会对话,展现自身性格的同时让游戏变得轻松愉快,就像冒险队伍休息时间里的闲聊。这种新颖的角色互动方式后来得到单独发展,在传说系列后续作品中成了独立的短剧内容,遗憾的是在游戏美版中,由于没有英语配音,对话元素也一起被删除了。

本作首次加入了多人合作游戏功能,玩家可以利用多个手柄实现最多四人同时游戏,但在实际游戏中这个功能可以说是非常鸡肋,首先只有1P玩家才能操作主角在游戏地图中移动并和人物场景进行互动,而其他人只能在战斗中参与进来,此外在战斗中斯坦固定在队伍前方,其他玩家参与程度不高。传说系列后续作品中,这个设计也保留了下来,不过仍然是只能在战斗中多人合作,总之我个人几乎没用过。

前作《幻想传说》的战斗系统称为“线性动作战斗系统”(Linear Motion Battle System,简称LMBS),而在本作中变成了“增强式线性动作战斗系统”(Enhanced Linear Motion Battle System,简称E-LMBS),从此开始了传说系列每部作品都会创造一个新名词的传统。战斗仍然在类似街机的平面横版卷轴场景展开,我方和敌方均为实时操作,普通近战攻击和远程攻击都是采用按键触发形式,而魔法则需要咏唱时间,此外一些魔法施放会让画面暂停。

游戏设计了多种威力巨大的必杀技,在华丽的画面表现同时给与敌人更高的伤害,当玩家在游戏中获得连击计数器后,就可以通过攻击技能组合追求尽可能多的连击数,这将让队伍获得更高的经验值回报。本作中还提供了快捷组合攻击,玩家可以预先设定好多种攻击方式,存储在系统中最多四种,然后用X键配合十字键就可以使用,类似现代动作游戏中的预设宏命令,无论新人高手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斗方式。

《宿命传说》游戏容量1CD,比起《幻想传说》有了更丰富的过场动画和人物配音,众多角色在声优的加持下性格造型更加鲜明,其中头号男主角斯坦由关智一配音,国内玩家比较熟悉的作品包括《机动武斗传G高达》多蒙、《机动战士高达SEED》伊扎克、《哆啦A梦》骨川小夫等。

游戏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莫过于反派人物里昂(Leon),这位坚持自己信念的人物,人气远超主角斯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传说系列人物投票第一位,由绿川光配音,这位声优代表作品包括《灌篮高手》流川枫、《新机动战记高达W》希罗等,冷峻的声音与角色完美搭配,很多玩家就是通过这个角色喜欢上传说系列。

光盘媒体带来的另一个亮点,就是MV形式的主题曲,由池田大介编曲,DEEN乐队作词作曲演唱的《如梦似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玩家誉为PS时代最优秀游戏主题曲之一,时至今日仍然在网络平台以各种方式广泛传播。

《宿命传说》发售后取得了104万套销量,从此在众多日系RPG大作中有了一席之地,作为整个系列重要作品,也在随后进行了移植重制。

2006年11月,南梦宫在PS2主机推出了《宿命传说》重制版,本作以PS版内容为基础,增强了画面表现,人物对话脚本和配音进行了全新制作,游戏销量52万套,足以可见本作在时隔多年后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2008年1月,南梦宫再次推出了《宿命传说 导演剪辑版》(Tales of Destiny Director's Cut),在之前PS2版基础上,增加了以里昂为主角的分支路线情节,极大丰富了故事和人物表现,并且可以继承PS2原版记录文件,里昂的最终结局更加感人,就连游戏封面也取代斯坦占据C位,人物魅力可见一斑。

《宿命传说》作为PS时期南梦宫顶级大作之一,将前作《幻想传说》整体系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迅速成为日系故事RPG新的热门系列,大大丰富了南梦宫产品线,从此也让传说系列特色深入人心。传统风格故事体验、精美人设、简单爽快战斗、丰富的养成收集、耐玩性很强的迷宫、优美旋律主题曲,这些元素让新老玩家都能快速融入到游戏世界中,并对未来的新作充满期待。

游戏中超高人气角色里昂,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典型代表,原本是为了烘托主角斯坦正面形象的人物,最终成了更受玩家欢迎的人物,在玩家的强烈呼声下,他也在后续作品中得以复活。无论是传说系列新老玩家,就冲着里昂强大的角色魅力,二十多年前的《宿命传说》都是不能绕开的标志作品。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