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沈培艺身体状况 沈培艺为人怎么样

沈培艺身体状况 沈培艺为人怎么样

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舞蹈家沈培艺:主演的影视剧也很精彩,女强男弱的婚姻幸福吗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沈培艺)

沈培艺是世界一流的舞蹈家,21岁成为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她表演的《新婚别》《梦里落花》《丽人行》《易安心事》等舞蹈作品,堪称经典。

《人民日报》称沈培艺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价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称沈培艺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

凭借在舞台上的巨大影响力,沈培艺还转战影视圈,主演了《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赵丹》《女人帮》《远征!远征》等众多影视剧。

沈培艺在综艺节目《风暴舞蹈》系列担任鉴证官,也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沈培艺的丈夫汪小明也是一名舞蹈演员,丈夫无论是知名度、影响力,还是收入,都远不如沈培艺。“女强男弱”的婚姻大多不稳定,沈培艺嫁平凡丈夫幸福吗?

01

(早年沈培艺)

沈培艺1966年1月14日出生于广州市,父亲沈军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也是著名的油画家。沈培艺的母亲是中学化学老师,爱好舞蹈。

3岁以前,沈培艺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她吃香喷喷的蛋糕,家里住的是洋楼。

然而1969年,沈培艺的父亲因为出身问题惨遭抄家,房子被收走了,母亲牵着沈培艺在屋檐下站了3天3夜。当时天下着冷雨,母女俩的眼泪像雨水一样冷而多。

1970年,沈培艺的父母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双亲只得让她寄居到武汉的外婆家。

(早年沈培艺)

沈培艺的小舅是武汉歌舞剧院的琵琶演奏员,外婆一家住在武汉歌舞剧院的大院里。演员们在剧院练功和排练时,沈培艺就趴在窗户上看。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舞剧,沈培艺每场都看,还模仿里面的演员跳。小舅见沈培艺喜欢文艺,便教她演奏柳琴。

1975年,沈培艺9岁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来武汉招学员,沈培艺与3000多名考生同场竞争。

经过层层淘汰、选拔,最终只剩下10名考生,而沈培艺的成绩排在第一位。

主考老师向沈培艺承诺:一回北京,我们就给你寄录取通知书。但后来她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消息。

(早年沈培艺(左)演出照片)

母亲一打听,原来沈培艺卡在了政审关上。母亲落泪了,小小年纪的沈培艺也体会到生活的残酷。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了,沈家父母恢复了正常待遇,沈培艺的命运也开始展露笑颜。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系中专部在全国招生。外婆给了沈培艺200块钱,然后由小舅带着她远赴北京参加考试。

老师拿把尺子在沈培艺身上量了又量,说她的身体结构堪称黄金比例。

随后沈培艺即兴表演《捉蝴蝶》,她优美灵动的舞姿,打动了所有的主考老师。这年,12岁的沈培艺顺利被北京舞蹈学院录取了。

02

(练功的沈培艺)

沈培艺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专业、文化成绩始终双优。舞蹈系的孩子很苦,老师不准他们多吃,学生每天要向老师报食量。

女孩子害怕发胖,每天只吃半个包子,半个鸡蛋,3两蔬菜。沈培艺却是另类,她每天要吃8个馒头或8两水饺,吃完后疯狂练功。

沈培艺的食量是其他女生的4倍,但她却身材修长,小腿圆润结实。

1981年,沈培艺从北京舞蹈学院中专部民族舞专业毕业了,直接升入母校的中国舞专业大专部。

1984年,沈培艺大学毕业,被留在母校的青年舞蹈团当演员。

(沈培艺、李恒达《新婚别》剧照)

1985年,全国第一届桃李杯舞蹈大赛拉开帷幕,沈培艺带着舞蹈作品《新婚别》参赛。初赛、预赛评委都给出了最高分。

舞蹈《新婚别》是根据杜甫的同名诗歌创作的,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夜的情感状态。第二天丈夫就要戍边参战,妻子含泪与丈夫辞行。

沈培艺通过一层层舞蹈动作,演绎出女主角的悲戚、无奈和心痛,现场很多观众被感动得掉泪。

决赛时,尽管沈培艺依然发挥完美,但只得到了第3名。很多观众为沈培艺抱不平,说她应该是冠军。走下领奖台,沈培艺流泪了。沈培艺不服输,发誓一定要将冠军拿到手。

(沈培艺在电视台做节目)

1986年,沈培艺带着《新婚别》参加全国第二届桃李杯舞蹈大赛。这一次,她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所有的评委,一举斩获一等奖。

1988年,不满22岁的沈培艺被评为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她也是最年轻的国家一级舞蹈演员。

此后数年,沈培艺又主演了《蛇舞》《梁祝》《鸣凤之死》《黄河》《好大的风》《那琳达》等众多经典舞蹈作品,荣获过文化部新人新作表演特别奖、文化部第6届文华奖等奖项。

沈培艺积攒了足够多的舞蹈作品,想举办个人舞蹈专场。但她所在的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是学术单位,没有财力为她举办个人舞蹈专场。

(沈培艺的伯乐孙加保)

总政歌舞团团长孙加保很早就关注沈培艺,曾想将她招到总政歌舞团,哪知沈培艺已经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了。

1989年,孙加保得知沈培艺想办舞蹈专场,表示愿意支持。这年,23岁的沈培艺离开青年舞蹈团,被调入总政歌舞团。

03

总政歌舞团人才济济,讲究资历和年龄,沈培艺入团后被安排跳群舞,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这让她心情非常郁闷。

为打发寂寞,沈培艺养了一只小猫,傍晚她经常牵着小猫在院子里一圈圈走。

(沈培艺舞台照)

就在沈培艺黯淡无光的日子里,同单位的舞蹈演员汪小明不露痕迹地关心她。汪小明身材适中,帅气挺拔,比沈培艺大1岁,浑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汪小明让人看一眼就有好心情,而且他很纯粹,20多岁了,身上还有少年感。

1991年,沈培艺与汪小明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的恋情传开后,很多人不看好,说他们走不了多远。

原因是沈培艺大名鼎鼎,名气和收入都比汪小明高,而汪小明只是一名普通的舞蹈演员。

舞蹈男演员是没有多大发展的,很多人跳不动了,就转行干后勤。有的被分配去开车,有的去守大门。

(沈培艺在CCTV主持人大赛上当评委)

好心人劝沈培艺:凭你的条件,什么优秀的男人找不着?干嘛找他?

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汪小明退缩了,向沈培艺提出分手。沈培艺决然回答:如果你不爱我,我不会勉强你。如果是因为别人的议论,那你的顾虑是多余的。和你一样,我也是个纯粹的女人,没那么功利和世俗。

这番话坚定了汪小明爱沈培艺的决心。

1993年5月,北京舞蹈家协会、总政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联合为沈培艺举办个人舞蹈专场。

6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赶到现场报道,舞蹈专场盛况空前,获得巨大的成功。

(沈培艺舞蹈《易安心事》剧照)

1994年,沈培艺与汪小明在北京组建家庭,单位分给他们的婚房只有10来平米,位于筒子楼里。夫妻俩与同事共用厨房和洗手间,生活条件很艰苦。

沈培艺的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加上舞蹈演员要保持身材,她向丈夫提出近几年不生孩子。汪小明也是舞蹈演员,支持妻子的决定。

此后几年间,沈培艺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受到广泛的欢迎。

香港妇女杂志《清秀》称赞沈培艺是中国学院派舞蹈的权威代表。新加坡《联合晚报》评价沈培艺,说她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及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的最高水平,称沈培艺是世界一流的舞蹈家。

04

(沈培艺生活照)

2001年,35岁的沈培艺喜做妈妈。这年,她与丈夫在北京生下了女儿汪子馨。

沈培艺虽然名气很大,但舞蹈演员的收入不高,有时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影视演员拍一部戏。

汪小明早几年就离开舞台转行做幕后工作,他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月工资极其有限。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让妻女生活得好一些,2003年,汪小明主动从总政歌舞团申请转业,然后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

怀孕期间,沈培艺的体重足足增加了70斤,女儿降生后她的体重也只降了20多斤。

(沈培艺(前)教学照片)

为了女儿的健康,沈培艺采用母乳喂养,她天天喝催奶的营养靓汤,导致体重又飙升。

女儿一岁后,沈培艺疯狂减肥。炎热的夏天,她穿着棉衣疯跑,回家后她还要在阳台上跳舞,一直累得瘫在地上为止。

仅仅半年,沈培艺的身材就恢复到怀孕前的婀娜苗条。

商海里很复杂,没有任何经验的汪小明连呛几口水,公司一度面临倒闭的边缘,一连几个月汪小明发不出工资。

沈培艺靠演出、接拍影视剧,维持丈夫公司的运转。从2004年起,沈培艺先后出演了《跟着阳光跳舞》《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赵丹》等多部影视剧。

(影视剧中的沈培艺)

一次,沈培艺看中了一款高跟鞋。她在脚上试了几次,特别美观合脚,但为了省钱,最终还是没舍得买。

至今汪小明说起患难岁月里妻子对他的支持,眼里还泪光闪烁。

2010年,汪小明的公司进入良性循环,他内心的焦虑和压力烟消云散。

此时沈培艺已人到中年,不能继续活跃在一线,便频频参加综艺节目。她在湖南卫视舞蹈真人秀栏目《奇舞飞扬》《舞蹈风暴》一、二季中担任导师。

(沈培艺《远征!远征》剧照)

沈培艺还主演了《远征!远征》《女人帮》等影视剧。她外出工作时,丈夫在家照顾女儿,打理家务。虽是公司老总,但汪小明每天早早起来给女儿做饭,在家里打扫卫生,督促女儿做作业。

05

沈培艺从外地演出归来,汪小明会开车去机场接妻子。很多男人经商后会变得浮躁、功利和圆滑,而汪小明还像从前一样纯粹、沉稳,这是沈培艺最看重的。

平心而论,沈培艺比丈夫的名气大得多,走到哪里都受人关注,但在夫妻关系中,她将自己当做一名普通女人。

在沈培艺看来,自己的名气是职业带来的,能不能做好妻子、好母亲,全靠自己修行。

(沈培艺、主持人月亮姐姐合影)

沈培艺身边很多女人嫁的丈夫有权有势,他们有的身处高位,有的住豪华别墅,开世界名车,汪小明没法跟别人比,但沈培艺心态很平和。

在接受采访时,沈培艺说:一个女人不要将自己的丈夫和别人做比较,不要贬低自己的丈夫。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很多“女强男弱”的婚姻中,丈夫背负的压力很大,他们长期不自信,内心自卑,根本感受不到婚姻的幸福。

如果妻子再在言语上伤害丈夫,男人就会选择逃离围城。沈培艺是个聪明、有智慧的女人,从没有让丈夫有过压力。

正因为夫妻俩互敬互谅,婚姻美满幸福,沈培艺的艺术生命力才长久。

(沈培艺与老友濮存昕)

(《舞蹈风暴》品鉴官沈培艺)

2019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风暴》系列综艺节目,从第一季到第六季,沈培艺都担任品鉴官,受到观众的高度好评。

沈培艺和丈夫的女儿也很优秀,小小年纪就在电视台担任主持人,还多次参加全市舞蹈演出,表现出非凡的舞蹈才华。

如今,沈培艺夫妇的女儿已经22岁了,正在上大学,读的是艺术类专业。

2023年10月,沈培艺已经57岁了,与丈夫结婚也29年了。很多“女强男弱”的婚姻都解体了,而沈培艺却用心、用情和智慧,将婚姻经营得活色生香。

原来,只要妻子有一颗纯净的心,不嫌弃丈夫,不嫌贫爱富,“女强男弱”的婚姻也能天长地久!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云开雾散终有时 | 对话 沈培艺

对话 · 沈培艺

以下为采访摘要

永远有节制与分寸

但也有能量去爆发

对话 沈培艺

沈培艺曾是中国舞坛最活跃的舞者之一。1978年,沈培艺12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用8年时间系统学习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在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斩获表演一等奖,一举成名。

沈培艺:其实18岁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未来会变性。我们那个时候有一本杂志叫《奥秘》,它说人是会变性的。要变,就在18岁。我就等,就觉得自己要变成男的。田川:您渴望自己变成男人?沈培艺:特别渴望,有一阵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后来我就让朋友帮我分析,他一句话就把我怼回去了。田川:他怎么说?沈培艺:他问我你对女性的性别有兴趣吗?我说没兴趣,他说那行了,你不是。田川:可是您怎么会对自己产生这种质疑呢?沈培艺:因为我太关注女性了,我甚至深深地同情她们,这个族群我格外同情。我觉得女性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太不容易了。

田川:您在表达的时候,会有种您跟这个群体没关系,好像是抽离出来在看这些事情的感觉。沈培艺:是的,是这样,你好敏锐。女性题材我关注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中国的女性太不容易了,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很严重的,但很多时候是被无视,被轻而易举地一笔带过了。所以我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来关注。

△沈培艺 改编作品《俪人行》

沈培艺:偶然的机会我改编了一个作品,叫《俪人行》。它本来是朋友创作的作品《奴怨》,要排给我。我跳完就觉得很压抑,不舒服。因为是奴怨,她就从头怨到尾,我觉得好难受,然后我就给改了。之后不断地跳这个女人,不断为她的生命言说,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注入一些我的理解。田川:您注入了哪些自己的理解?沈培艺:比如我从妈妈和外婆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知识女性身上的隐忍、大度、宽容、盼望、善良……我感动我被这些东西滋养,我希望它们能融入到《俪人行》里,让大家感受到女性的美好,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感性、理性,感受到她的人生。我希望看到她的波澜。但她即使波澜,也很快会归于隐忍。

对话 沈培艺

沈培艺1966年出生在广州,父亲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母亲是化学教师,也是位舞蹈爱好者。3岁时,沈培艺被送到武汉,和外婆、小舅一起生活。

沈培艺:我是外婆带大的,受她影响很大。外婆因为出身不好,年轻时受过排挤,连外公怎么走的都不知道。那个年代错杀了很多人,外公就是被错杀之一。后来说要给外公平反,家人觉得这是一道伤疤都不想去揭,但这件事对外婆和我妈妈都有伤害。但即使这么坎坷,我外婆脸上都没有皱纹,美得一塌糊涂。她96岁过世,还是那么美。我妈妈小时候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后来日寇来了,逃难的过程中就诱发了心脏病。她说有一天躲在阴沟里,日本鬼子就从头顶走了过去。她今年83岁,年初的时候走了,就是因为心脏病。因为,妈妈也受到了一些伤害,但我很少听她说谁不好,说带有怨恨的话,没有。她那时候甚至为了表达忠诚,差一点就把毛主席像章别在我肉上。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纯粹,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后来她下放了,我也就跟着去了农村。在农村,我们家山后有漫山遍野的勿忘我,我可以赤着脚满山遍野地跑。这些都是我的经历,我也确实受益于这些经历。从外婆和妈妈身上,我看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她们很健忘。坎坷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但是她们脸上没有皱纹,没有怨恨。任何时候都是相信,都是抱着善意在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深深地被她们影响,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永远知道节制和分寸,但在需要的时候也有能量去爆发。

对话 沈培艺

1988年,年仅22岁的沈培艺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是当年文艺界最年轻的一级演员。1989年,被特招入伍进入总政歌舞团,1993年举办沈培艺舞蹈晚会,这是总政歌舞团首次为一位女性舞蹈家举办独舞晚会,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沈培艺:不熟悉我的人会觉得沈培艺好顺啊,在学校的时候就是重点培养对象,毕业后第一批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演员,然后又非常快地搞了独舞晚会。我大眼看也觉得自己是顺利的,蒙了光照的。但每一个节点的经历,一点不夸张,有的甚至会让你肝肠寸断。这是基于你的生命在那个阶段经受不了那些,所以会觉得肝肠寸断。

△沈培艺

沈培艺:1985年我才十七八岁,对艺术充满理想化,觉得一切都是纯粹的。当时参加桃李杯比赛,我积极准备,老师也给予厚望。比赛的时候,我自认为发挥得非常好。结束后开始亮分,我的舞伴都是10分,10分,10分。《新婚别》我跳的女一号,我当时就想我怎么也得是10分吧。结果一看,差几分,我心里就有数了,三等奖。然后眼泪就开始打转了,最后是仰着头走下台的。晚上回去以后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舞伴是一等奖,我是三等奖?第二天要颁奖了,我就不去,我不信自己差到这个程度。后来调出我们比赛的录像,我一看,就是三等奖的水平,我看到了自己的毛病。田川:您看到了什么问题?沈培艺:比如跳古典舞的时候,胸腰它的姿势一定是圆润的,顺融的。但因为我能力有限,又瘦,劲儿用不对地方,一使劲就容易伸脖子。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教室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改,我对自己挺狠的,改了一年,真的就改完了。田川:我觉得您有很强大的自我建立能力,也有很强大的自我打破能力。在表现不好的时候有勇气回看,并从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它,这不是一般女孩子能做到的。沈培艺:你说的对。当然我们在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不认为是在谈论我,我就觉得是在谈论一个女孩。我当时经历了一个痛不欲生的夜晚,包括第二天拿奖的时候我都觉得是屈辱。当时我说,桃李杯是我在最美丽的年龄遇到的最丑恶的事情。但冷静下来,我想一定还是我不够优秀。如果足够优秀,人家不可能不给我奖。今年4月份的时候,北京舞蹈学院把我叫了回去,我当时也是发自内心的说,现在看,桃李杯是我生命中像珍珠一样宝贵的经历。生命不同,看一件事情的角度就会完全不同。

△沈培艺

云开雾散终有时

田川:1996年您创作的作品《女》也是关注的女性议题,您说希望去突破,您想突破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创作出这个作品?沈培艺:这是我对女性题材长时间关注后有的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两性之间的问题意识,我想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所以给它起名《女》。开始的造型也是用剑和交叉腿摆成一个“女”字。传统舞剑是拿着剑把,或是把剑尖弹出去,很帅气的感觉。但我不这么思考,我觉得剑代表男权,代表男性。而剑在我手里,我是握不住它的,我要顺应它,跟着它走,感受它的规律,适应它,包容它。如果它向我刺过来,我先看能不能闪躲,如果不能,我看我能接受多少。田川:就是在说男权社会下,女性如何跟男权力量互相试探,互相适应。沈培艺:不要把对方想得特别理想化,那边永远不会想着适应我们,永远是我们在适应他们。田川:所以只是我们单方面的一种尝试,一种努力。沈培艺:对。田川:这种心态是您在婚姻或现实生活中尝试后得来的吗?沈培艺:你说得特别对,是我尝试的结果。一开始我也是有所要求的,我爱你,你也必须爱我,我给你几分,你必须给我几分。但这不是爱。有一次在聚会上听到一个长者说,爱是因为你个人生命的需要,所以当你去爱的时候,就不会想到索取,不会带有莫大的期盼去爱别人。不带期盼就不会失望,想对他好,不是因为想要对方回馈你,而是今儿我高兴,我对你好我愿意,你爱咋地咋地。田川:所以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沈培艺:对,不改变你会很痛苦。我不喜欢痛苦的感觉,极不喜欢。

对话 沈培艺

1996年,沈培艺独立编创作品《女》,那时她已经成家,她把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切身体会融入创作,同时大胆颠覆传统女子舞剑这一表演程式,把剑和舞者的关系比作两个生命体的交锋,但在当时许多观众和舞蹈界权威看来,是惊世骇俗和难以接受的。

田川:因为作品《女》您饱受争议,当时是您主动放弃,说我不要再演了,还是客观因素导致您不能再演了?沈培艺:自主的,完全放弃,十年。田川:您真的有股狠劲。沈培艺:我特决绝。既然这个环境或平台这么不能让我接受,那我就离开,10年时间不上台。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歌伴舞”,那会儿很多舞蹈演员都给歌手伴舞去了,都发生在那段时间里,所以我非常失望。那个时候我小火了一阵,电视晚会经常上,但后来所有这些都谢绝了,因为觉得没意义。我到总政歌舞团不是为了跳这样的舞。

△沈培艺 独立编创作品《女》

对话 沈培艺

九十年代,全国歌舞晚会大量举办,歌伴舞的表演形式盛行,舞蹈演员被邀请到各地走穴,参加各种晚会,几乎是成名之后的必经之路,但沈培艺却拒不伴舞,她毅然选择离开,用十年去沉淀。

沈培艺:有人说搞专业的如果不练功一定心里发慌,我说我怎么没有,我觉得太好了。停下来的那10年我过得无比丰盛,生命非常丰盈,每天都在大量吸吮营养,乐此不疲。

对话 沈培艺

2005年底,日本华商总会和日本现代舞协会联合主办名为“亚洲女人”的中日韩三国舞蹈展演活动。主办方找到了沈培艺,邀请她代表中国演出。

沈培艺: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从日本打来的电话,邀请我跳舞。我说不可能,我已经10年不跳了,我给你推荐人吧,我说金星能给你们带来票房,杨丽萍这些年一直在舞台上……她们都比我合适,你们找找她们,一通推荐。日本人也很有意思,很执着,过了一两个礼拜又来电话了,说我们认真地思考了下,还是想邀请你。我说那等我听听音乐感觉一下,如果有灵感,我就答应你们。我一听,心里翻江倒海。晚上他们再来电话的时候,我开口就是“你是我的天使还是魔鬼”,对方就乐了。我说我10年不上台了,你敢叫我,我答应你。之后我用3个月的时间编创了独幕舞剧《易安心事》,还邀请了濮存昕老师吟诵李清照的词,请我小舅在现场弹琵琶,现场形式感很强。所以要说跨界,2006年我就跨了。后来演出也确实很成功,我们到其他地方演出,日本舞迷就追着我们走,我的车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沈培艺 编创独幕舞剧《易安心事》

对话 沈培艺

阔别舞台10年,2006年,沈培艺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人物形象进行创作的独幕舞剧《易安心事》,在日本演出大获成功,沈培艺也因此获得“中日友好交流使节”的称号,成为中国与日本建交以来首度获得此项殊荣的艺术家。那一年沈培艺40岁,再次起舞。

田川:那时候会觉得自己可以回归舞者身份,要回到舞台上了吗?沈培艺:对,但我也知道自己跳不了太久了。田川:为什么?沈培艺:能力没有年轻的时候强了。而且那时候我也搞了一个培艺艺术基金,想给年轻舞者搭台。

对话 沈培艺

2012年,沈培艺发起并组织捐资培艺艺术专项基金,用以扶持艺术界各门类优秀艺术人才进行创作,资助艺术院校优秀艺术贫困生完成学业,将优秀的中国舞蹈艺术带出国门。

沈培艺:成立培艺艺术基金是因为真没有我看得上的舞台,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比我低的舞者们眼看着年龄也起来了,离舞台渐行渐远,我觉得好可惜。培养一个舞蹈人才很不容易,尤其还成才了,就更不容易了。我很心痛,总觉得不能这样。2010年我在新疆拍《远征远征》的时候,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我特别欣赏的舞蹈演员在伴舞。前面的歌星表演得也不认真,也不是真唱,我看到之后真是大哭。当天晚上我就给我爱人打电话说,我想做一个专项基金,他就劝我说做这个太累了,我说我真的想做,不然就得看着这些特别好的演员就这么废掉了,我一定要凭自己微薄的力量搭起一个台。后来大家听了以后都觉得我要做的这件事很好,很像我做的事情。

对话 沈培艺

2013年,沈培艺在中央戏剧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舞剧系,十年来,她在舞者和系主任的角色中来回穿梭,从行政到教学,她都亲力亲为。

沈培艺:刚开始学校没有舞蹈教室,都是形体教室。我说那我来了,你们这些名字都得改,包括怎么安排把杆,怎么弄镜子,弄地胶,都是在我极力要求下学院去购买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田川:筹备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沈培艺:最难的都跟艺术没关。好多人问我压力是不是特别大,我说有关建设的都没觉得有压力,我觉得我在做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凡是不开心的,都是跟艺术无关,跟我要做的事情没关系的。田川:这个环境里还是有让您局促或不满的东西在。沈培艺:但是我强大了。田川:过去不喜欢这个环境,您会选择离开,但现在不一样了,环境依然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您有勇气,有能量去攻克它,面对它了。沈培艺:我不攻克,我包容。我跟学生也是这样讲,不要去争辩什么,当话语权到你这儿的时候,就把你知道的诚实表达出来就好。不要去争辩,各执己见,百花齐放。关键你的内核要足够强大,要足够相信自己绝不止于此,一定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制作人:张燕

编导:李晗

编辑: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