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春节正月初一要干什么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干什么

春节正月初一要干什么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干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大年初一该干点啥?

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舜禹兴起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有许多凶猛的野兽伤害人畜,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消灭这些野兽,而这种活动就成为后来春节的雏形。

在许多地方,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向长辈拜年祝福。这不仅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孝敬,也象征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长辈们也会给孩子们发红包,以示祝福和赐福。

在春节的诸多习俗中,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最为重要的。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往外泼水倒垃圾。大年初一要早起床,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开始。因此起床后也要遵循一些过年的原则,例如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做将会影响吉祥的事。

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有诸多讲究。早餐不能吃稀饭、荤食、甜汤等不吉利的食物。相反应该吃年糕、或汤圆、面片、面条等寓意较好的食物。因为年糕面条象征着黏住,缠住岁月的双腿,从而延年益寿,寓意“年年长久”。有条件的家庭还会吃燕窝等补品。吃过早餐后,全家大小通常会一起回祠堂,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报平安,并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有些地方在大年初一时会有“烧头香”的习俗。人们会早早地赶到寺庙烧第一炷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烧头香可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在春节期间,全国许多地方还会举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逛庙会、赏花灯、舞龙舞狮、放鞭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活动,以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

大年初一的习俗丰富多彩,它们寓意着祝福、祈愿和喜庆。这些习俗的传承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视频加载中...

正月初一春节

通常意义上的春节,似乎是到了初一这天。而在民间,春节是一个特定时期,普通老百姓一般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称为过年,也就是春节。其实,冬至一到,年就忽隐忽现了。岁朝开门,六瓣飞来香,腊雪是吉兆。

腊八粥吃过,年味便浓了,年的端倪掩都掩不住了。冷不丁地,会爆出一声震响,盈市喧繁里,二踢脚凌空,这是商家竟市的先声,抑或性急的孩童试听春雷的稚行。辛弃疾就说:“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天宫的门就开了,煨过薪火,喜庆的日程愈来愈近。暖意先是在心里就蓄起了势,寒色尚徘徊,天也在苍茫待雪中,似乎不经意间,哪里就澹出了小青足,捉又捉不住,人还是有一些痒痒的,心事萌动开。终究是浅,仿佛花信催来,窥见春红了,倒是腊鼓声声传过来,便借问一声:雪重春催急吗?

也真个催得紧,腊月里忙年,一切的忙,不过是跑年的龙套,到除夕夜,年夜饭一开宴,也就将年推向了高潮。接着就是花团锦簇的正月,正大光明,天一元始,建寅于新。

大年初一,元、亨、利、贞,善为始。元是大,亨是广,利是和,贞为吉。一出门,先道一声福,再问禧请安。拜年是拜善。东坡先生有诗:“眷东风之协应,嘉上日之同欢”,普天同庆,协和万帮。和谐之大地之上“献岁晴和风景新,铜驼街郭暖无尘” 。行春之仪,盛服往来,闾门交庆。古人以日常家居为先,听到了鸡犬相闻,夜夜便有青天心。因为是鸡日,鸡在这一天受到了礼遇,与人食同锅饭菜。民间最信华佗,他酿的屠苏酒屠绝鬼气。祖母没有屠苏酒,就温了黄酒,煎沸,一家人喝时,我吃了一筷头。许多年里,这味道缠绵在舌腔里,肠胃里的乡愁,照样浓烈。

这一天,天下无尘,韶华争上春风鬓。日常所见都美好起来,人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少时,初二一早,祖母便沸了铜锅,一家人聚了,食五辛盘,和和美美,春意扰人。镇子里有位名中医陈二先生,一年四季,擎了一柄油纸伞,指衔雪茄。二先生酷似列宁,戴了一幅水晶眼镜,伞上雪盛寒花,口中念念有词:春令宽和而生仁风,仁风拂霓而助春生。后来知道,这是诵春词。二先生也食五辛盘,有一年,祖母就做了一席五辛盘,送给二先生了,二先生回了一包赤豆,一包草药。祖母说,这是屠苏酒的配方,明年可以做屠苏酒了。没想夏天的时候,就被老鼠偷吃了个尽,不知道这个老鼠,猫怕不怕。

初三,满大街是走亲戚拜年的人群。有一年去看漫瀚调集大成者张玉林先生,先生正请人蒸年糕,塑成猪形入锅。先生信手写了一方小楷:“家家抟粉制年糕,仿款苏台岁逐高。人肆恍如秋八月,桃香香细染寒袍。”贴在院里的一株桃树上。春风已有情,枝条动了软声,翰墨涂红,记忆犹新。先生有一把猪鬃刷子,很少用,这天,把刷子洗了,䁁在院子里的一株杏树上晒太阳,不知何故。很多年后,读到“三日猪晴明君安”,先生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晚上,先生用猪油炸糕,豆芽调和蛋清,也一同入锅,是一道美食,也就把初三过了。

初四中午,祖母改刀,羊肉切成条状,呈花瓣样,午饭清蒸羊肉。先在碗底垫一圈花羊肉,再覆二层,上罩白菜。白菜用花刀切成颀长的细条,上笼蒸。出锅后倒置碗盏,撒上辣椒丝和葱花,香色俱全。祖母先到院门外祭祖,泼散一些吃食,奠一杯酒,念一声“三阳开泰”。祖父在世时,还会讲一些羊救君主的故事,令我猜一个谜语:三羊开泰,打一件用具,至今我也没有猜出。祖母有一幅方巾,一直珍藏在柜底,不让人动。晚上,祖母忽然将方巾展开了,帕上是一条船,篷底睡了一只羊,野渡茫茫,似要远帆去。反过来,上面有一句诗:梅花犹带雪,夜夜减清辉。后来听老姨说,这是太祖母送给祖母的。祖母一直留到去世,我拿到后,有一年一个月夜,忽然想起,打开来一翻,手帕居然碎成了几片,再也收拢不起了。有个谜一直没解开,诗是两个人的,前一句是张起的,后一句是张九龄的。怎么就到了一幅方巾上,一想起,心里就翻出一堆事。

天还蒙蒙亮,先是一阵炮竹声,初五的接财神仪式就开始了。邻里有涉冰过河于山上取松枝为祀的,恭恭敬敬献于高台之上。高台书一条幅:赵公明来矣。便传来这样的偈语:“五日财神五日久,一年心愿一日够。各处财神各路来,一早快快抢露头。”财神一露头,各家皆抢。抢什么,无非是一些长青的松柏枝叶。抢过之后,便要鸣炮,各家争放,少则五响,多则无计,一时炮竹连天,也就是破五了。送穷多悄悄密密进行,或是一件烂衣旧货,或是一把用秃的笤帚,抑或一撮墙角的尘埃浊泥。送的远远的,口里念念有词。回时,会顺便汲一桶清泉,或凿一块河冰回来。清泉洒院,河冰晏道。于村口路侧点了香烛,供一些食品。

初六一早讨口彩:六六大顺!

有一年,来了祖父一个故交,进门便说:“眉毛重八斤,银子沟里丢!”后来知道,这句话有典故,原本是宋时一个高僧的偈诗:“个个贺新春,眉毛重八斤。”很多年后,祖母说,眉毛重了八斤,人就是长寿了。八也是发。祖父的这个故交,后来果然发财了,捡了一笔外财。有一年,他塑了个财神,用彩笔画鬓毛,一根一根,纤毫毕现。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晋剧老艺人的几句颂辞。老人艺名玉影旦,初六一早穿了一件长衫,清清爽爽,先是甩了一路水袖,当然是程式,眉毛一扬,便亮了嗓:“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立雪鹤醒。绣踏青鞋花信须弥,春恨长堪六六大顺!”后来知道,这位翁公把满胸文词,埋于一炉,春秋笔法,冰雪古意。他的春联亦有趣:“雪满一地想攀云,月明四方欲入泥。横批:我心如佛。”晚上听他抑扬顿挫唱《盗御马》 :“追风八万里越影奔霄疲,晨凫三千年逾晖超光低……”那唱腔,空谷无声,绝尘而去。很多年后,才晓得,先生唱词里的全是天下宝马,伏骥千里。

初七,又称小年。大年三十守年,一夕分两岁。小年夜翠盘消夜,七尺之躯,以七菜为羹。把这一日,称为人日。也就是说,从初一到初六,皆有神明所属所瞩,故多忌讳。也只有到了初七,人才粉墨登场了。神为大年,人为小年。有一年,还是那个玉影旦先生,穿了一件少见的对襟蓝棉袄,焚过香后,研了一砚墨,写了一个“人”字,墨还未干,就贴到墙上去了,墨汁从一撇一捺交接处流下来,细细的一道,玉影旦道:“咋尿了!”随即诵道:“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东阁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诵完,看到玉影旦泪流满面,掩墙而泣。后来知道这是戴叔伦的诗,戴先生一厢情愿,旧人变新人。不知玉影旦先生又为何垂泪。玉影旦先生的自答自问倒记了个清楚:“谁不胜春?”“人矣。剪彩为人,金箔相赠!”很多年后,我写节令的文字,知道古人将金箔贴于门窗之上,或佩戴成饰,寓意新年新人,这也就是小年的来由。

又一年,去杜甫草堂,也是小年日。游客诵杜工部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都说“人”字的结构就告诉人,人是互相支撑的,相倚而生。倚而有趣谓之人,这深意一生也未必能领会。年的累积就是来加深领会它的意蕴的。

先贤有先知,先知者觉。初七小年,亦为觉。一年之计在于春,趋之若鹜。“倚而趣者,谓之人。”人之积极乃本份,业之殷勤乃天道。如海子所说: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初八、初九、初十,犹如花好月正圆,趋向尽善尽美。过了十五,年就算尽美了。共此一时,美美一岁。

时序轮回,依然春秋向好,有一些周而复始,既按部就班,又出陈易新,吐故纳善。远方和诗意依然在前头,跃动、摇荡、起伏,生生不息。

来源:暖新闻微信公众号

文字:王建中

海报制作:刘璟璐

责任编辑:李荣

编辑:吴卓群

校对:郭娜

审核:杨阳

正月初一,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需要干什么?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编辑自强不息的轮船。春节已经过去了几天,你还记得正月初一有哪些传统习俗吗?来,让我为你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回忆起这些美好的时刻吧!

**标题:正月初一,传统习俗是否已被遗忘?你是不是也淡忘了?**

描述:让我们一起回忆起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看看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温馨的瞬间。或许,这将是一次寻找珍贵记忆的旅程,也是重拾传统文化的机会。赶快跟着我,一探正月初一的习俗之谜!

#### 第一段:迎接新年的味道

正月初一,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当旭日冉冉升起,一派祥和的氛围笼罩着大街小巷。早餐桌上的年糕、饺子、汤圆,那熟悉的味道,是多少人心中的记忆点。它们代表着团圆与丰收,充满了对新年美好未来的期望。

#### 第二段:回家过年,亲情的牵绊

正月初一,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纷纷踏上回家的旅途,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这一刻,无论你在世界的何处,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就是最真实的幸福。

#### 第三段:贴春联,喜庆绽放

正月初一,传统的春联贴在门前。红纸、黑字,字里行间蕴含的是祝福与诚意。春联不仅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如意,更是家门的装饰品,让整个家庭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气氛。你是否曾经写过属于自己的春联呢?

#### 第四段:走亲访友,拜年送福

正月初一,亲戚朋友互相串门,以拜年的方式表达对彼此的问候和祝福。身着盛装,喜气洋洋的走亲访友,无论是收到压岁钱,还是分享美食与欢笑,都成为了这一天最为珍贵的回忆。

#### 第五段:舞狮、耍龙,热闹非凡

正月初一,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狮舞和舞龙表演。五彩斑斓的舞狮,威武庄重的舞龙,让整个街道都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人们争相围观,载歌载舞,共同享受着这浓烈而喜庆的氛围。

#### 第六段:传统美食,味蕾的盛宴

正月初一,无论是家宴还是酒楼,都少不了丰盛的美食。鱼、肉、蔬菜,种类繁多的菜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品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饮食的讲究,这一刻,多么温馨而幸福!

以上,是关于正月初一传统习俗的回忆。或许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偶尔忘记了这些传统,但回想起来,那些美好的瞬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无论是味道、亲情、祝福,还是欢笑和美食,它们都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承托。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统习俗,将其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