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诗经赞美婚姻的句子简短(诗经赞美婚姻的句子)

诗经赞美婚姻的句子简短(诗经赞美婚姻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诗经》中的爱情诗与幸福想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源头,流传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写恋爱与婚姻的篇章尤其动人,体现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对爱情、婚姻、幸福与美的理解与想象。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中评价道:“《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而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诗经》也为后世提供了爱情文学的典范,形成了许多诗歌创作的经典意象,一些篇章也被不断地援引阐发。

那么《诗经》中传达了古人对于爱情怎样的想象呢?后来的文学对于《诗经》又有着哪些呼应呢?今天是情人节,我们来看看《诗经》中的几首爱情诗。

关雎:天性的热烈情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可能是《诗经》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了,即便是对《诗经》不了解,也总听过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尤其在电视剧中,无论是王公贵族、文人侠士,还是平民百姓,甚至地痞流氓,表露爱意,翻来覆去总是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人大多认为这是首男子向女子求爱的作品,但这一诗旨在古代却是向来有争议的。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古人为之作解时,常常带有伦理教化的目的。如《毛传》开头一句便是“《关雎》,后妃之德也”,把《关雎》的诗旨看作赞美后妃不嫉妒的美德。而朱熹更认为,《关雎》不仅歌咏了“后妃之德”,更体现了“王者之化”。这些观点,多少都有些牵强,在解释诗意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陈子展教授就认为,《关雎》应当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诗,不应该作过分延展。

宋代较为强调道德礼教,一些宋儒刻板教条,做过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沈朗曾向宋理宗上奏,认为《关雎》“夫妇之诗,颇嫌狭亵”,不能作为《国风》第一首。他还自己做了两首分别名为《尧》、《舜》的诗,来取代《关雎》的位置。

考察官方和民间对于《关雎》诗旨的不同理解,是别有趣味的,从中可以窥见社会心理和官方话语的间隔疏离。这种疏离在明代戏剧《牡丹亭》中有趣地呈现了。

太守杜宝延请大儒给女儿杜丽娘讲经,大儒迂腐,讲《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谁知不但没实现道德教化,还成了杜丽娘的“助情花”,正是“为诗章,讲动情肠”,蛰伏已久的芳心被诗句点燃了天性的渴望,随后便吟出了著名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实在是对刻板的道德教化的巧妙讽刺。

可见,强作解人的道德教化并不能遮蔽人性中原有的爱慕情感,这是人自然活泼的美好情感,是无法回避,也不能被强行束缚的。

月出:劳心悄兮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诗。月下有幽美的意境,月下思乡怀人也是中国诗人歌咏不绝的主题,在月出的朦胧意境中,人总是很容易沉入缱绻缠绵的情绪中,想象出忧伤而美丽的情境。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就提到:“此诗虽男女词,而一种幽思牢愁之意,固结莫解。情念虽深,心非。且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并非实有所遇,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

在明月的意境中,诗人仿佛看到了意中人的身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爱慕的女子如同月色那样美好,“舒窈纠兮”,袅袅婷婷,体态曼妙,而求之不得,诗人“劳心悄兮”,坐立难安,把相思之愁刻画得十分生动。韦庄在《菩萨蛮》里也曾将美丽的女子比作月色,他写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意境十分优美。

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曾援引《月出》。段誉对王语嫣一片痴心,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在一众江湖武人商议共除天山童姥时,他却眼中只有王语嫣,望见月亮,激起心中愁思,便长声吟诵《月出》一章,不尽缠绵悱恻之意,引得一众武人对其怒目而视。

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润极深,小说中常常援引《诗经》的句子,如《神雕侠侣》中,程英初遇杨过,便在纸上反复写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而木婉清和风清扬的名字,则都出自“婉兮清扬”一句。

《天龙八部》剧照

摽有梅:梅子与爱情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召南·摽有梅》表达了梅子成熟季节,少女渴望爱情的心情。“摽”是落的意思,随着树上的梅子纷纷落地,树上剩下的梅子从七成到三成到全部落了下来,女子的心情也越来越急迫。

为什么是梅子成熟的时候呢?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中把最后一句的“谓”解作“会”,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当时有仲春之月会男女的习俗,男子三十未娶女子二十未嫁的,便可趁此机会选择伴侣,不必举行婚礼便可直接同居。因此,可以理解为女子想要在会上为自己寻找伴侣。

梅子与爱情联系起来的诗句有很多,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名句,描绘了两小无猜的少年男女的纯洁情愫,而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表达了与萍水相逢的佳人擦肩而过不知所往的怅惘之情,贺铸还因此诗得名“贺梅子”。

似乎随着梅子的成熟,时节从初春万物复苏的生机也转为暮春的悲景,感物伤怀,爱情也从青涩的萌动转为了成熟的苦涩。亦或是梅子成熟时恰逢雨季,连绵的梅雨也为诗人的心境平添了几分愁绪吧。

丰子恺绘画作品《郎骑竹马来》(图片来自网络)

女曰鸡鸣:琴瑟在御的幸福想象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一章,大概就是古人心中婚姻幸福的模样。女子听到鸡鸣催促丈夫起床打猎,丈夫似乎有些倦怠,推脱说天还没亮,星星还挂在天上,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而第二章节里,“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祈愿,大概便是他们对于幸福的想象吧,平淡而有真味。

《诗经》中还有一篇写到鸡鸣的诗歌,写的是女子催促丈夫快些起床上朝(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后世的“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这里男子推脱起床的借口更加有趣:第一次女子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鸡已经叫了,朝廷人都快满了,男子回答说那不是鸡叫,是苍蝇的嗡嗡声;第二次女子说“东方明矣”,天已经亮了,男子又回答那不是天亮了,是月出的光芒。先秦的男子似乎总是那个家庭生活中喜欢赖床的角色,而且还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

这样的家庭生活,夫妻之间互相督促,分工明确,寻常中见深情。

《诗经》中较少有极浓烈的爱情宣言,大多是这样委婉曲折的情感抒发,显得细致而隽永,却真挚而动人。

【参考书目】

《诗三百解题》,陈子展/撰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2月版。

《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国风》爱情三部曲(婚姻篇)

《诗经》最初的名字称“诗”或“诗三百”,直到宋朝时才冠名为“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土俗的歌谣,多歌咏民间百姓的生活与工作;“雅”为王室之乐,“大雅”多为诸侯朝会的乐歌,“小雅”多为贵族宴会的乐歌;“颂”多为祭祀舞曲。

“风”是风土民情的歌谣,有卿卿我我的恋情,有热情洋溢的婚礼,有睹物思人的忧愁,有哀叹人生的悲鸣,本文将为诸君梳理出婚姻主题的诗篇,以诗寻迹,感悟两千五百年前周代青年男女的婚姻生活。

小知识:周代婚礼程序庄重规范,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男方托媒人提亲为纳采,问女子生辰八字为问名,宗庙祷祝卜吉凶为纳吉,下聘礼定亲为纳征,选定良辰吉日为请期,迎娶新娘为亲迎。

一、婚礼篇 ☆有情人终成眷属☆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点睛之笔:“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何谓明媒正娶,或许这就是原由。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点睛之笔:“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请期,用雁” 春去秋来,冬日渐进,男方迟迟未定婚期,如果再拖延,大雁北飞,河水结冰,又要等到来年之时了,可见女子心思的焦灼不安。

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点睛之笔:“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乃是彩虹,古人认为彩虹是天地交合而生的污秽之物,人人不可指,不敢指,但诗中女子偏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天指虹呐喊。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要强娶女子,但不符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人伦之礼,女子誓死不从。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点睛之笔:“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男方有“六礼”,与之对应的女方则需要祭祀先祖,学习家礼,虔诚祈愿美好的婚姻生活。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点睛之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中借桃花咏美人,古人云:“女为室,男为家”,意寓阖家欢乐。

雀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点睛之笔:“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我房为你建,以“鹊”兴男子,百车迎“鸠”,这才是鸠占鹊巢的本意啊。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点睛之笔:“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亲迎”新娘到我家,我似“樛木”任你缠,亲朋好友的祝福不绝于耳。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点睛之笔:“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黄昏后,亲朋好友仰望天际,满怀喜悦期盼着参宿星早点出现。与现代不同,周朝婚礼起于黄昏,正所谓人约黄昏后,洞房半夜时。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点睛之笔:“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何谓螽?螽乃飞蝗矣。如果祝愿新人多子多孙,产卵极多的飞蝗正好契合先民多子多福的念想。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点睛之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诗人“好逑”终得偿所愿,结琴瑟之好,诗篇一气呵成,羡煞旁人

二、婚内生活篇 ☆与子偕老,岁月静好☆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点睛之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哪个女子不想嫁一个如意郎君?奈何时运不济,“燕婉”求不得,“籧篨”已在卧。但木已成舟,女子只能发出“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的哀怨之声,以慰悲伤。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点睛之笔:“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有女同车”点名了女子地位,在周朝只有明媒正娶的妻子可以同车驾游。男子幸甚,妻子貌如舜花,身轻如羽,在“将将”玉声中翩翩起舞,美妙至极。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点睛之笔:“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清晨时分,妻子对着熟睡的丈夫,轻声喊道:“公鸡打鸣了,该起床了”丈夫睡眼惺忪说:“天还未亮,再睡一会”妻子又说:“你起床看看天空,启明星正熠熠生辉,快快起床,趁早打几只大雁来食。”而后丈夫打猎回来,妻子备好美酒,又弹起琴瑟,与丈夫共享这美好时光。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点睛之笔:“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此诗道尽了远嫁女子的忧愁与无奈,思念太深时,总是幻想着回家的场景,无奈梦醒一场空,只能独自默默地对天长叹。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点睛之笔:“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此诗与《泉水》正好相反,本诗中的女子要归宁省亲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叽叽咋咋的鸟声也变得悦耳动听,毛毛糙糙的葛布也变得柔软舒服,女子浣洗了全身衣服,干净整洁的去见思念已久的父母。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点睛之笔:“扬之水,不流束楚”

扬河虽汹涌奔腾,却无法推动成捆的荆条。或许丈夫久不归家,已出现了妻子的流言蜚语,聪慧善良的妻子以“束楚”劝诫安慰丈夫,夫妻间应彼此信任,才可有美好的生活。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点睛之笔:“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此文解读不一,笔者取“小星”寓小妾之意的说法。《礼记》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这就是古代小妾的命运,既名不正言不顺,还像商品一样买卖所获,就如天空中昏暗的小星一样,显得微不足道,那家庭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思念篇 ☆酒醇,情深,一寸相思千万续☆

采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点睛之笔:“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妻子太过思念丈夫,唯有饮酒买醉才可免受相思之苦。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点睛之笔:“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点睛之笔:“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丈夫出征久不归家,妻子心中一遍遍的呢喃呐喊,感情愈发强烈。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点睛之笔:“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本诗中妻子的思想活动,由最开始纯粹的思念,逐渐转入自我反思,如果“不忮不求”不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怎么有两地分居之苦呢?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点睛之笔:“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期盼下雨,偏偏阳光高照。盼你早日归来,可总是事与愿违,我简直思念的头痛欲裂;屋后成片的无忧草,也让我无法忘却烦恼,越是想要忘记,越是思念的无法自拔。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点睛之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点睛之笔:“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未见君子,忧心靡乐。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三个“忧心”,寄托了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

本文属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是其最为精彩动人的篇章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深以为然。

翻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会发现,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重,不仅数量之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是《诗经》中最为精彩动人的篇章。

反映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但数量多,内容也十分丰富。

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的诗作,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精彩动人的篇章。

a、《诗经》中的情诗。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诗句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周南.关雎》,就是写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则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诗中那个青年男子对心中所爱的美丽姑娘,日思夜想,那种难以忍受的期盼之情,跃然纸上。

b、男女间的爱慕发展到两厢情愿时,便有了幽期密约。

如《邶风.静女》,便描写男女间的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挠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同管。同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知贻。

诗中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然急不可耐:急躁到搔首徘徊。情人终于到来了,并送他彤管、茅荑;男子便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其实这礼物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因它是心爱的美人所赠。瞧瞧,男主的情感,被表现得多么细腻而真挚。真可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种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c、对爱情的执著专一,是女人对所爱之人的渴求希望,也是男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其男主也直接说出: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了我员。

尽管在东门之外有众多的美女,但诗中的男子并却并不动心,想到的仍是自己所爱的那个素女的女子。这种对爱情的执著专一,不但古代女子喜欢,在现代男人身上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男女青年在追求婚姻爱情自由时,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干涉和痛苦。

在《诗经》那个时代,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代那样深受封建礼数的压制和束缚。但已有了“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要求了。

有时对婚爱情婚姻的追求,也会遭到父母干涉。如《鄘风.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由而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生发出的誓词。“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听听这个女子的心声:“那个头发,分垂两边的小伙子才是我的对象,到死我也心不变。妈呀,天呀,我的心意你就看不见!”

诗中的女子如此顽强的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由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诗经》中反映婚姻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作,虽不如情诗那般丰富,但很有特色。

a、爱情婚姻中的温情与缠绵。

在《周南.桃夭》,诗人有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也祝愿她出嫁后要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能够生活的幸福美满。

而《郑风.女曰鸡呜》则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诗中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了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

b、婚姻中不幸的哀歌。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中,婚姻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邶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为其已”的妇女,因妾得宠,而失位,只能在痛苦中备受煎熬。这种婚姻不幸中的哀歌,在《诗经》中为数不少。诗中的女子虽然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妻的名义,但是实则处于不幸的失宠幽闭状态。

婚姻破裂后的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以及弃妇的愤懑不平。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中,充满了怨弃妇对负心之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之作。

《谷风》中的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将其赶走。这类被负心汉所弃的现象,自外至今从未断过。

《氓》,则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女主被夫所弃,处于极端的痛苦之中,她回想起对方来求爱的情景:那男子满脸笑嘻嘻,打着做生意的幌子,想不经过媒人直接来取得爱情。

当时的女主还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她把自己的爱情献给了他。“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看出女主对那男子的依恋和深情。“匪我愆期,子无良媒”道出了女主的郑重和诚挚。她遵守着“秋以为期”的诺言,也忠于自己的爱情。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这个渴望爱情婚姻的女子并不幸福:三年受穷没怨言,但丈夫变了心,虽然为夫家辛勤劳作,但丈夫粗暴,又受到兄弟的嘲笑,自能躲在暗处伤心自怜。

全篇叙事、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的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利被气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此爱果敢坚决的性格。

从《诗经》的婚恋诗,看周人的婚恋形式:婚会与媵嫁婚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及婚恋风俗。

婚恋诗又从多个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观:“婚会”形式的自由恋爱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及特殊形式之媵嫁婚。

譬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还原我们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年代。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婚恋风俗的诗歌数量之多,几乎占据了整部《诗经》的三分之一,其婚恋风俗的诗歌内容之繁,几乎是我们几千年来咏唱不绝的所有情诗源头。

它跨越几千年的岁月时光,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各个方方面的社会现实及社会风俗,尤其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婚恋风俗的永恒主题。

一.《诗经》婚恋诗的百味人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诗经》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的欢歌,也有反映男女错过失恋的悲歌,更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称得上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1,爱情的欢歌。

《邶风·静女》有诗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所贻。”

描绘了一对恋爱的小情侣,美丽调皮的姑娘和往常一样,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见面,却又偷偷的藏了起来,与小情人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

敦厚老实的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以为心上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小伙子只能抓耳挠腮,徘徊原地,并不断回忆两人相识相恋过程。

最后看着相恋的信物,发出内心独白:

“并不是彤管你很美阿,并不是嫩茅你很美阿,实在是因为你是我的心人上送给我的。我的眼里心里只看得到她。”

整首诗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

而《郑风·子衿》则是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

女子在心里暗暗埋怨情人不来找她之后,还是痴情地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躇徘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另在《 郑风·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这里写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情有独钟。在漫漫人海中,他只爱着自己那位素衣女子,眼里容不下其他人。

这与后来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叫人怎么能不为那男子的深情所感动呢?

2、失意失恋的悲歌。

《周南·汉广》写的是男子爱慕女子而不能如愿的情诗,诗中反复吟唱“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将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秦风·蒹葭》又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诗中叙述一位痴情人在河边寻觅意中人的情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而从导致“被迫分离”失恋的痛。

如《鄘风·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爱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为此她内心极端痛苦,并发出了悲愤的抗议:“之死矢靡它!”

今天的我们读来,仍能强烈感受得到她的痛苦与无奈,她的绝裂与坚定。

3、婚姻家庭生活之歌。

无论是相恋的欢歌,还是失恋的悲歌,到最后都走入了婚姻生活之歌。

在这里既有对新人的祝福之歌;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也有婚后幸福美满的歌,如《郑风·女曰鸡鸣》则写的是美好和谐的夫妻婚姻生活。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

当然也不凡有悲戚痛苦的离弃之歌,《邶风·谷风》、《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前者,以诗中女子自诉见弃的整个过程,原来在早期贫苦的生活中,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甜蜜的岁月。

女主人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可到最后,生活变好了,男子却变心并另娶他人。

就连女主人被弃回家,都勉强只送到门口,难怪女子发出了: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诗中女子被弃后更发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的呐喊,字字见泪,声声泣血,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二.《诗经》婚恋诗的周人婚姻观

在《诗经》中,婚写作“昏”。

如:《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可见“婚姻”在《诗经》时代已是通用名词。

《诗经》婚恋题材的作品,不仅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当时的婚恋生活及其文化内涵,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周人最突出的婚姻观念。

1、“婚会”形式的自由恋爱婚姻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郑风·溱洧》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如此美妙的图画:春日融融的日子里,青年男女在水边汇聚一堂,自由地谈情说爱,赠物定情。

从而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周代婚姻的一种形式,即非正规的自主择偶的婚姻。

这种婚姻《周礼》上称之为“婚会”。

《周礼》便在这种风俗的基础上提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

正因为有统治阶级的提倡,周代社会中下层青年男女以乐歌相语,自由择偶恋爱的风气非常盛行。

这在《诗经》中也几乎随处可见,如《召南·野有死麇》、《郑风·野有蔓草》等写的都是在乡间野外遇见心爱女子,主动与女子表达爱意,并如愿以偿的诗篇。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

“娶妻之如何? 必告父母。……娶妻之如何? 匪媒不得。”——《诗经·齐风· 南山》

从诗中不难看出,明媒正娶被视为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并在社会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

男女婚嫁要有“媒”,而且结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亲迎”六个步骤。

可见“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礼俗,即使两情相悦,也要按礼俗行事,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会为人所不嗤。

《卫风·氓》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说法。

3、特殊形式的媵嫁婚姻观。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荚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偈。”——《诗经·卫风·硕人》

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同时也揭示出了周代婚姻的另一种特殊形式:媵嫁婚。

《仪礼·婚礼》注曰:

“古者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

所谓“媵嫁”,实际上指的就是随嫁。

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 嫡夫人),女方则以侄(侄女) 娣(妹)随嫁,同时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国家送女儿陪嫁,也各以侄娣相从。

这些随嫁陪嫁的女子统称为“媵”。媵是非正妻,其地位比不上作为正妻的嫡夫人,但比作为的妾,其地位还是要尊贵的多。

这种不近人情的婚姻,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联姻。

所以在这种婚制礼法下的贵族女子,其实是最可怜的。

她们既没有什么婚恋自由, 一旦出嫁,有的一生再没回到过自已的家国,又多女事一夫,甚至因为统治阶段的,被迫之事时有发生。

更令人可恨的是,后世的人还总将罪过归咎于她们身上,什么“误国,红颜祸水”在此已可见端倪。

总之,《诗经》婚恋诗既反映了男女婚恋的爱情百味,从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相聚相离,爱情的所有聚散离合,酸甜苦辣一一展现,后世几乎所有的情爱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从中又体现了周人婚姻观的多元化,无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规聘婚,还是“婚会”形式的自由恋爱,或者是贵族阶级独有的媵嫁婚,都在周人的婚恋风俗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和谐共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国风》爱情三部曲(婚姻篇)

《诗经》最初的名字称“诗”或“诗三百”,直到宋朝时才冠名为“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土俗的歌谣,多歌咏民间百姓的生活与工作;“雅”为王室之乐,“大雅”多为诸侯朝会的乐歌,“小雅”多为贵族宴会的乐歌;“颂”多为祭祀舞曲。

“风”是风土民情的歌谣,有卿卿我我的恋情,有热情洋溢的婚礼,有睹物思人的忧愁,有哀叹人生的悲鸣,本文将为诸君梳理出婚姻主题的诗篇,以诗寻迹,感悟两千五百年前周代青年男女的婚姻生活。

小知识:周代婚礼程序庄重规范,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男方托媒人提亲为纳采,问女子生辰八字为问名,宗庙祷祝卜吉凶为纳吉,下聘礼定亲为纳征,选定良辰吉日为请期,迎娶新娘为亲迎。

一、婚礼篇 ☆有情人终成眷属☆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点睛之笔:“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何谓明媒正娶,或许这就是原由。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点睛之笔:“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请期,用雁” 春去秋来,冬日渐进,男方迟迟未定婚期,如果再拖延,大雁北飞,河水结冰,又要等到来年之时了,可见女子心思的焦灼不安。

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点睛之笔:“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乃是彩虹,古人认为彩虹是天地交合而生的污秽之物,人人不可指,不敢指,但诗中女子偏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天指虹呐喊。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要强娶女子,但不符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人伦之礼,女子誓死不从。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点睛之笔:“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男方有“六礼”,与之对应的女方则需要祭祀先祖,学习家礼,虔诚祈愿美好的婚姻生活。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点睛之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中借桃花咏美人,古人云:“女为室,男为家”,意寓阖家欢乐。

雀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点睛之笔:“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我房为你建,以“鹊”兴男子,百车迎“鸠”,这才是鸠占鹊巢的本意啊。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点睛之笔:“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亲迎”新娘到我家,我似“樛木”任你缠,亲朋好友的祝福不绝于耳。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点睛之笔:“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黄昏后,亲朋好友仰望天际,满怀喜悦期盼着参宿星早点出现。与现代不同,周朝婚礼起于黄昏,正所谓人约黄昏后,洞房半夜时。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点睛之笔:“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何谓螽?螽乃飞蝗矣。如果祝愿新人多子多孙,产卵极多的飞蝗正好契合先民多子多福的念想。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点睛之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诗人“好逑”终得偿所愿,结琴瑟之好,诗篇一气呵成,羡煞旁人

二、婚内生活篇 ☆与子偕老,岁月静好☆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点睛之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哪个女子不想嫁一个如意郎君?奈何时运不济,“燕婉”求不得,“籧篨”已在卧。但木已成舟,女子只能发出“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的哀怨之声,以慰悲伤。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点睛之笔:“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有女同车”点名了女子地位,在周朝只有明媒正娶的妻子可以同车驾游。男子幸甚,妻子貌如舜花,身轻如羽,在“将将”玉声中翩翩起舞,美妙至极。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点睛之笔:“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清晨时分,妻子对着熟睡的丈夫,轻声喊道:“公鸡打鸣了,该起床了”丈夫睡眼惺忪说:“天还未亮,再睡一会”妻子又说:“你起床看看天空,启明星正熠熠生辉,快快起床,趁早打几只大雁来食。”而后丈夫打猎回来,妻子备好美酒,又弹起琴瑟,与丈夫共享这美好时光。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点睛之笔:“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此诗道尽了远嫁女子的忧愁与无奈,思念太深时,总是幻想着回家的场景,无奈梦醒一场空,只能独自默默地对天长叹。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点睛之笔:“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此诗与《泉水》正好相反,本诗中的女子要归宁省亲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叽叽咋咋的鸟声也变得悦耳动听,毛毛糙糙的葛布也变得柔软舒服,女子浣洗了全身衣服,干净整洁的去见思念已久的父母。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点睛之笔:“扬之水,不流束楚”

扬河虽汹涌奔腾,却无法推动成捆的荆条。或许丈夫久不归家,已出现了妻子的流言蜚语,聪慧善良的妻子以“束楚”劝诫安慰丈夫,夫妻间应彼此信任,才可有美好的生活。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点睛之笔:“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此文解读不一,笔者取“小星”寓小妾之意的说法。《礼记》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这就是古代小妾的命运,既名不正言不顺,还像商品一样买卖所获,就如天空中昏暗的小星一样,显得微不足道,那家庭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思念篇 ☆酒醇,情深,一寸相思千万续☆

采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点睛之笔:“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妻子太过思念丈夫,唯有饮酒买醉才可免受相思之苦。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点睛之笔:“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点睛之笔:“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丈夫出征久不归家,妻子心中一遍遍的呢喃呐喊,感情愈发强烈。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点睛之笔:“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本诗中妻子的思想活动,由最开始纯粹的思念,逐渐转入自我反思,如果“不忮不求”不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怎么有两地分居之苦呢?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点睛之笔:“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期盼下雨,偏偏阳光高照。盼你早日归来,可总是事与愿违,我简直思念的头痛欲裂;屋后成片的无忧草,也让我无法忘却烦恼,越是想要忘记,越是思念的无法自拔。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点睛之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点睛之笔:“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未见君子,忧心靡乐。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三个“忧心”,寄托了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

本文属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间最美好的爱情,都在《诗经》国风5首小诗里

作者:洞见Chengchen

从前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早在几千年前,一部《诗经》就把爱情的个中滋味说透了。

读懂其中这5首小诗,就读懂了古人最美的爱情。

01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第一首小诗,说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丽邂逅。

陌上十里花开,春草连绵如茵。阳光下,莹的露珠缀于草尖,一派安然静谧。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偶然间,他遇见了翩然而至的她。

她眉目如画,眼波流转,娉婷袅娜,妩媚动人。

一瞬间,少年的春心爬满了藤蔓。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

他要牵着她的手,陪她走过往后余生每一个春夏秋冬。

董卿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自古美好的爱情,大都始于相遇时的惊鸿一瞥,纵使后来有多少兜兜转转,也是最初一见钟情的续篇。

宝玉初见黛玉,那是真真的一见如故:“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郭襄初见杨过,那是十足的抱憾终身:“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王小波初见李银河,那是妥妥的心生欢喜:“你好哇,李银河,见到你真高兴。”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两颗陌生的灵魂,第一眼相见,就读懂了彼此的故事,这是爱情最动人的地方。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爱情有时候只是因为一次初见,便有了往后无尽的思念,这也是第二首小诗的题面。

城楼上,一位姑娘来回踱步,她心烦意乱,没过一会儿就向远处眺望。

心上人远在天边,她正等他归来。

可是,眼前车水马龙,她望穿秋水,也不见他的身影。

她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心上人青色的佩带和衣领,她将这个细节记得如此清晰,只能靠回忆找寻属于他的痕迹。

纵然我联系不上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使我无法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上一个人,就会时时刻刻都想和Ta在一起。

可能茶不思,饭不想,也会因太过想念,而生幽怨。

思念一个人的滋味,的确并不好受,可仔细想想,这也是爱情里最独特、最令人醉心的体验啊。

如果不是等待如此漫长,又怎会有久别重逢那一刻的格外欢欣?

如果不是相思那么入骨,又怎会明白对方在你心里原来如此重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三首小诗,广为后人传唱,只因它道出了爱而不得执着追寻的模样。

茫茫秋水边,瑟瑟秋风起。雾霭迷蒙,烟波浩淼。

那一池茂密苍青的芦苇已凝结成白露,而他心中的倩影还遥遥未可期。

他踟蹰水畔,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一副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痛苦模样。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情里最大的伤,也许就是伊人宛在,却觅之无踪。

他猜测,她可能在河的彼岸,只是一水盈盈相隔,她才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可是,这河水多么湍急,河道多么险阻,逆流而上才是找到她唯一的路。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大抵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纵使千难万险,你也会身披铠甲,翻越重重叠嶂,来到Ta的身边。

于是,他决心为他爱的人化身一条溯洄的鱼,去沿河寻觅她的身影,管它山高水急,任它道路崎岖。

作家安迪·安德鲁斯曾经说过:“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是嘴上的山盟海誓,而是错过了彼此之后依然不放弃追寻的勇气。

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qí jīn),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yīn dū),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第四首小诗中的爱情,不再是飘零,而是只有你。

迈出城门的刹那,浓烈的青春气息拂面而来,男子看到如云的女子们个个衣着鲜丽,笑靥灿然,生气蓬勃,如花绽放。

有那么一瞬,他的确有一丝怦然心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血气方刚的男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怕也是要注目神移的。

但是,当他在盛装华服的美女中看到那个穿着朴素白衣,戴着绿色头巾的姑娘,只是一眼,就再也忘不掉她的容颜。

金庸在《白马啸西风》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李文秀很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爱情,就是这样不可理喻,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纵使别的女孩再美,你也不会动心,纵然别的男子再俊,你也不会着迷。

因为在你眼中,Ta才是最好的唯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爱情的感人之处,还在于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生一世一双人。

05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五首小诗,描绘了婚姻里平淡而真实的幸福。

这一天,夫妻二人还在床上共眠。

妻子忽然听到窗外公鸡打鸣,便不禁催丈夫晨起打猎。

似乎是太累了,丈夫有些贪睡。

妻子想到生计,虽不忍心,还是委婉地说道:

“鸡鸣了巢里的鸟都要飞出去了,这会儿要去芦苇荡才能打到野鸭大雁。打到了我才能为你做出好吃的饭菜。然后我们一起坐着聊聊天喝喝酒,这辈子相爱到白首。”

丈夫感慨能有如此体贴的妻子,便整理好装束,出发前将玉佩与妻子相赠,聊表心意。

一朝一夕是日子,一苦一甜是滋味。

褪去潮水,洗尽尘世铅华,相比琴棋书画诗酒花,婚姻里更多的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漫漫人生路,唯有夫妻之间相互体谅、彼此懂得,才能在岁月静好中相守到老。

正如芸娘懂沈复爱喝酒,她便摘下枝头的梅子,酿成青梅酒,与他月下对饮;

正如沈复懂芸娘爱游玩,他便替她男扮女装,两人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

生活虽苦,但有人陪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与你携手走过余生,足矣。

从前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今,《诗经》里那般纯粹的爱情,似乎成了奢侈品。

唯愿你在风尘仆仆过后,早日遇见对的人。

Ta在年华深处等你,懂你的抱负与执着,也懂你的狼狈与不堪。

陪你从天光乍破,到暮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