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好死不相往来是最后的(好死不想往来句子)

好死不相往来是最后的(好死不想往来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理解《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章通行本原文:

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国家可以变小点,民众也可以少点。

虽有各种工具器械但并不需要使用,让人民看重死亡而无需远离迁徒。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是必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必要去陈列阵前。

使人们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朴素状态中去。

使人们有甘美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安稳的住所,有欢乐的风俗。

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狗的叫声可以听得到,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并不需要互相往来。

逐句解释:

小国寡民。

帛书版为:小邦寡民,帛书版成书在刘邦当皇帝之前,无需避讳“邦”。

使得城邦变得很小,民众也不是很多。这句是在警戒那些诸侯王,不要只想着扩大领地,称霸天下。而是安身立命,管理好自己的领地,让民众安居乐业。这句话初看似乎与中央大国的概念不同,但老子说这个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那时候正值春秋末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分崩离析,各诸侯野心勃勃,为了一己私欲而争霸天下,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老子看到了种种不好的现象,所以才寄希望于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什佰:十、百,意为极多,多种多样。重死:看重死亡。不远徙:徙(xǐ):迁移,通行本增加了一个“不”字。两者意思一样,帛书版意思是远离迁移,通行本则是不迁徙远离。

虽有种类繁多的工具器械但是无需使用,让民众不因为战火或者饥荒而流离失所。老子这里并不是反对使用工具器械,也不是反对科技创新,老子反对的是通过工具器械去做伤天害理之事。如果诸侯王依赖新的工具器械挑起战争,妄图称霸天下,那就会带来无穷的灾祸。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甲兵:武器装备。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无需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无需陈兵列阵。当你无需在意和依赖外在的工具器械时,你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武装力量只是用来自保,而不是侵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和平。人们目的是生活变得更美好,而没有必要使用武力,挑起事端。当你无需依赖外在的东西也能过得幸福时,那才是真正的自由。现代社会人们依赖的工具非常多,这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到平衡,使得科技向善值得我们探讨。老子不是不让使用科技器械,也不是不让有武装力量,而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根本,告诉我们不要为物所累。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指纯朴善良,相互信赖的时代。

使人们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朴素状态中去。这句话也容易引起误会,后人以为老子主张退步,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其实不然,老子提倡的是在思想上保持纯朴善良,让人们坦诚以待,少点尔虞我诈,不要相互伤害。当人和人之间没有私欲和伤害时,和谐社会就出现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开心。这种境界其实是人生的理想境界,衣食住行,还有玩乐,每一样都达到合适的状态。这个不是什么愚民政策,更不是奴役人民,恰恰是领导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即让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狗的叫声可以听得到,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并不需要互相往来。这句最容易被误解为消极退步,以为老子让人们不要往来,故步自封。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即便不相往来也可以过得幸福安适,而不要通过人际来往而陷入无休止的相互倾轧和不断内卷之中。

心得总结:

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模式。在老子的理想国中,没有战争,没有伤害,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家不宜过大,人口也不宜过多,人们无需太多的工具技巧,也无需太多的往来交流。本章是被后世争论最多的章节,人们为老子的“小国寡民”是退步还是进步争论不休,也为老子的理想国是否能真正存在而争论不休。

人们的争论普遍存在三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老子的理想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根本没有可行性。在这个理想国里,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虽邻国相望、老死不相往来。”这里没有战争,没有伤害,人们淳朴善良,过着美好的生活,这些根本就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

第二个误解是认为老子的理想国虽可以实现,但却是一种退步腐朽的思想。它奴役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变成被圈养的动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们吃饱穿暖,别滋生事端,给统治者做牛做马。

第三个误解认为老子理想国是真正的幸福国度,是化解阶级矛盾,调和人与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法宝,也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长久之道。因此要严格按照老子的思想去做。“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等等都照样遵行。

这三种误解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根据字面意思再加上自己的偏好去理解老子。也就是不是辩证地来看老子,要么不结合历史进程就把老子直接否定,要么就不顾历史发展而盲目崇拜老子。

第一种误解在于只是看到了字面意思,就认为那种纯朴时代,那种美好社会的状态根本没法实现。这是把老子简单化了。老子岂不知阶级矛盾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共存的?他老人家只是在看到天下大乱的情形下,提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设想。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的确不一定会存在,但是向往那种美好的状态,朝着幸福出发总是对的。

第二种误解在于没有理解老子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没有结合前面的章节综合来看。只是看到了小国寡民、结绳而用之以及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字句,就断然认为老子是消极退步的思想。老子相对目前的积极发展来讲的确略显保守,但这是老子遵循天道的一种无为而治的策略而已,并非消极退步思想。其实如果能明白“反者道之动”这句话,那么就能理解老子的思想绝不会保守,他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对立面,从而采取一种更加高级的积极有为而已。老子的思想也是一种进步发展观,只不过相比激进的改革派,老子会倾向于平衡,希望世界万物能够和谐发展。

第三种误解在于基于前面篇章对于老子的信奉,对本章的内容全盘吸收,照章而行。前面老子提出了很多朴素的辩证思想,都非常有道理。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等。老子深刻地揭示了宇宙存在的普遍规律,发现了人们通常所不能发现的深层次问题。但以此就把老子的话当成金科玉律,那也是不对的,这容易陷入教条主义。老子本章描述的理想状态,在实际社会中,尤其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应当是难以成立的。现代社会人们依赖大量的科技工具,人们需要不断地流动迁徙,人们需要不断地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来看老子的思想,吸收老子话语中的精华,摒弃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没有误解老子,而是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了老子深邃思想的优点,也看到了老子思想中因时代局限的不足。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什佰之器”表示数量繁多的器械工具,“重死”即不轻死,也就是珍惜生命。人们无需使用这些器械工具,但要珍惜每一个生命,有了杀人利器也不去做伤天害理之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希望回到曾经质朴简单的生活状态,是对于过去美好的致敬,也是人们期望的美好生活。然而毕竟时光不能回流,我们不能回到曾经的美好,但我们可以建设新的美好。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没有喧闹,没有争夺,也没有压迫与剥削,人与人和谐相处,彼此以诚相待。这种美好的生活,在新的社会人们往来交流,也依然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坚守心中的道,摒弃私欲杂念,保持无我利他,在他人需要困难的时候真心帮助,我们就能打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老子的思想并没有一点保守或者消极,他的话是一种高级的积极有为。当然了,某些话语产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要照搬老子的字面意思,也不要执拗于老子的某个词语。我们应该把握老子的本质思想,从全篇的角度来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附帛书版:

通行本第八十章与帛书版六十七章同。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俗话说“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在这个世上,除了生养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生养的孩子,血缘关系最为亲近了,不过还有一种血缘关系较近的,那就是“兄弟姐妹”。

从小时候开始,朝夕相处,一起长大,虽然也有小打小闹,但是从不记仇,很快和好如初,总以为会这样一直在一起。

直到长大了才明白,都要各自成家,即使关系再好也不能像曾经哪样了,都是有附加条件的。

如那句俗话所说“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就是对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兄弟不共财。这个比较好理解,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兄弟之间不要在一起挣钱,或者说不要共同占有某种钱财。

引申义为,在利益面前,兄弟不能共富贵,否则即使再亲的关系,兄弟之间受人性的驱使,也容易反目成仇。

老话说:“亲兄弟,明算账”,纵观很多兄弟反目成仇,大多都是因为钱财上的问题,一起合作做生意,后因钱财分配不均。

或者兄弟之间借钱后,一直赖着不还,很容易搞得不愉快,闹出矛盾,甚至由亲兄弟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

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够用的,不要把兄弟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避免有钱财上的摩擦,才能稳固彼此的关系。

姐妹少往来。从字面意思来讲,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姐妹都嫁人成家后,彼此都有相应的家庭,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走动为好。

受各个家庭条件的不同,即使亲如姐妹之间,也不可交真心,以免遭受歧视或嫉妒,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随个大体,就比较好了。

因为本来关系很好的姐妹,一旦结了婚,有了自己的丈夫及家庭,姐妹间的那种关系,便开始慢慢疏远了。

如果姐妹中再有一个虚荣心强、攀比心强、嫉妒心强的人,那姐妹更要少往来了,否则就是自取其辱、伤感情,搞得大家都不愉快,还不如少见为好。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来往频繁的姐妹,就很容易生出各种矛盾,伤害双方的亲情,甚至到最后出现不来往的现象。

一家亲情重。中国人是比较注重家庭情节的,也比较在乎亲人感情,如果经常联系,时常走动,增进感情,是一件美好的事。

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有些人的心态不好,不是攀比,就是想占便宜,或者就是嫌弃对方,这样就会心生芥蒂,慢慢的就疏远了。

家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能力就拉一把,有困难就帮一把,彼此之间你帮我,我帮你,才会越来越亲近,家人之间的情谊才会更浓厚。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兄弟姐妹之间,以感情为主,对方的家事不要过问,也不要去指手画脚,否则你就会出力不落好,还让人嫉恨,人家再吵是夫妻,你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外人。

总的来说,俗话“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还是很有道理的,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样,请相信这是人间清醒。

从亲情关系上来看,兄弟姐妹是一脉相连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无比亲近的,但当涉及到利益时,人性都经不起考验,就别说亲情了。

人生在世,亲情也是最宝贵的,愿我们都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含糊,尽我们的努力避免矛盾,维系整个大家庭的和睦。

写作是一种修行,渡人亦渡己。

如果你看后有所受益,或者看后有所醒悟,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愿我们一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有缘相识,关注我们一起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相信,对待前任最好的方式是“老死不相往来”

文/梓溪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暑期创作大赛#分手以后还可以做朋友,这该是本世纪最冷的笑话了吧?这话怎么听起来都感觉怪怪的,实在是不符合人之常情。它有点施舍怜悯的味道,又有那么一丢丢暧昧的味道。

生活中,我们的朋友席上好像并不缺一个前任来填补空缺吧?没遇到前任之前我们不是一样生活的很好,失去前任,生活不过是又转回到了没有遇见前任的单身日子,没什么大不了啊。

所以,我要告诉你:对待前任最好的方式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就算跟你的同事做朋友,也不要跟你的前任做朋友。理由很简单,两个人能走到分手的地步,一定是因为出现了彼此伤害或者一方深受伤害的事情,就算是和平分手,也至少代表两人并不适合亲密关系。从朋友到爱人,那叫水到渠成,从爱人到朋友,那是逆水寒。

分手后做朋友非但没意义,反而还会无端给自己找烦恼……

澳大利亚一女子艾琳.帕特森亲自下厨款待前夫一家4口,吃完午餐后3人死亡(艾琳的前公公、前婆婆以及前婆婆的妹妹)1人病危(前婆婆的妹夫),警方初步判定他们食用了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死帽菇”。

综合《卫报》《新西兰先驱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该女子前夫西蒙.帕特森因故最后一刻退出“致命的午餐”逃过一劫。午餐的主菜是一道惠灵顿牛肉,蘑菇也是这道菜常见的配料。因为厨师是艾琳,她自己却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再加上西蒙在去年的社交媒体上还有透露说,他此前曾差点死于神秘肠道疾病,在重症监护室21天后,才脱离了危险。

据报道,警方还在事发地附近的垃圾场发现了一台食品脱水机,脱水机是在午餐后的第二天被扔掉的,目前警方正在对其进行测试。

虽然艾琳自己一度落泪表示没有下毒,但综合以上种种,警方表示,艾琳仍然是调查中的嫌疑人,因为午餐是她亲自做的,但只有她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这件事情的发生,再次佐证了一句话:离婚后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艾琳和西蒙分手后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艾琳真的是冤枉的,那她洗涮冤屈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好心办了坏事,伤心难过和自责肯定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艾琳是故意使用的毒蘑菇,为了报之前被前夫伤害的一箭之仇,那这个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完全就是损人不利已。

不管结局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结局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了。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分开了就不要再联系了,老死不相往来既是对过往感情的尊重,也是重新开启新生活的必要选择。

有网友说,这肯定是故意的。论据是:这不是中餐需要自己夹,西餐每个人一碟,一模一样的主菜,肯定都会吃,主厨吃了没事,其他人死了,你说是意外?谁信!

我们不能武断的去做恶意揣测,但是,当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了。我们只尊重事实,也就是后续警方的调查结论。

这个令人遗憾而痛心的事件再次提醒大家:分手后就别再跟你的前任做朋友了。

分手了,真没必要以所谓朋友的身份再到对方的生命里当客串佳宾,如果你们在彼此的心里还有佳宾的待遇,也不至于闹到分手的地步,不是吗?

分手后,选择老死不相往来,看似绝情,实则重情。因为彼此相爱过,因为彼此伤害过,所以,做彼此的陌路人最合适。既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也不会给对方添麻烦。

带给艾琳麻烦的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死帽菇”,而是跟前夫西蒙的“朋友”之交。带给西蒙悲伤的,是跟前妻艾琳藕断丝连的爱恨纠葛。#情感#

办完母亲的葬礼,我决定结束手足情,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了

读完本文,如果能带给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口述:曹先生 文/编辑:洗千尘

人这一生,伴侣,朋友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寻找志同道合者结伴而行,唯独骨肉和手足无法选择,好还是坏都只能接受,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成为冬日里取暖的热水袋,因为他们永远都是冰袋,我的朋友曹渭河说他的姐姐弟弟就是两个冰袋,永远都捂不热。

①我是家里端铁饭碗的孩子

我叫曹渭河,45岁,某西北城市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我是地道的关中农村人,家里有姐弟三个,我是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家里靠种地为生,我爹妈是本本分分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姐姐,弟弟都不爱读书,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姐姐便出门去省城打工,在外面逛了几年,回家父母给安排了一门亲事,嫁到了邻村。弟弟学汽车修理,后来开了一个修理铺。

只有我从小喜欢看书,学习成绩优秀,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属于211院校,大学毕业之后,签到了一所重点高中当老师。我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家族第一个端铁饭碗的人。

②姐姐弟弟有困难,必找我

我上班以后,与学校一位女同事情投意合,家庭条件也相差不大,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丈母娘家有两个女儿,我老婆是老大。

我们两家都是农村的,双方家里没有助力,完全靠我们小两口努力奋斗,节衣缩食,买了商品房,买了车,在这座城市站住了脚。

每次回家,父母都说,姐姐弟弟没有读过多少书,过得没我好,让我有条件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我记住了父母的话,并且这些年也在努力的帮助姐姐弟弟。

姐姐的孩子定亲,女方要求16万彩礼,我借给她10万,并且告诉姐姐还6万就行了,这4万就当帮助外甥娶媳妇,后来姐夫住院,姐姐又来向我借2万元,我瞒着老婆另送她2万。

弟弟想扩汽车维修部,说差10万资金,我毫不犹豫的借给了他,另外告诉他有条件了就还,没条件就算了。

这十几年,姐姐和弟弟陆陆续续从我这里拿走了25万元,大部分钱我老婆知道,有些钱是我带家教挣的私房钱,老婆并不清楚。

③父母相继离世

2015年,父亲意外去世了,留下了60岁出头的母亲。我把母亲接到了我城市的家里,住了六年,母亲坚持要回老家,说叶落归根,同时太牵挂老家的姐姐和弟弟两家人。

母亲回到老家,跟弟弟一家人住在一起,我每个月会给母亲1000元生活费。母亲回去的第二年,一个冬天的早上,因为脑溢血突然晕了过去,被送去了医院,经过积极的救治,母亲捡回了一条命。

但是母亲瘫了,在医院呆了两个多月后,回到了弟弟家休养,就从那开始,我们姐弟三个关系恶化了。

我和妻子要上班,母亲出院后一个多星期,我回到了单位,但每个月会给弟弟3500元,让他照顾母亲。

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打电话让我回去一趟,回到老家,原来弟弟一家对这3500元不满意,嫌我给少了。

回去的第三天,我们姐弟三个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母亲的护理问题,姐姐根本就不想来,是被我们勉强叫来的。

我提出我主要承担母亲的抚养费,他们两个主要轮换护理母亲,姐姐首先就不同意。

她说她是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养母亲是我们两个儿子的事,她不参与,意思是既不愿意出钱,也不愿意出力。

弟弟愿意出力,但是我每月给3500元,他不愿意,提出要7000元,他的理由是他要经营修车铺子,就只有弟媳妇能照顾母亲,照顾母亲,弟媳妇就不能出去挣钱,我再多出3500元,相当于弟媳妇的护理费。

在他们眼里,我在城市里捡钱,挣钱特别轻松,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难处,我在学校里除了上班,周末和寒暑假在外面悄悄做兼职,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因为压力,我40岁开始,头发逐渐秃顶了。

每月拿出7000元来,对我来说压力很大,以前为了扶持姐姐和弟弟,我已经没有什么家底了,我提出少给一点,弟弟弟媳坚决不同意。

然后,姐姐弟弟就说当年家里把读书的机会给了我,现在就该我回报家庭,料理父母的事,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父母同样养育了他们,他们一样有义务要赡养和照顾母亲。

我弟的意思,他让弟媳妇帮着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已经算是给我减轻负担了,唉,从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我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

实在协商不下去,不忍心看着母亲受罪,最后我妥协了,同意了给7000元,我返回了单位。老婆知道以后,说我是个软骨头,就不该妥协,纵容姐姐和弟弟。老婆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偶尔唠叨几句。

过了半年,母亲去世了,我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是永远的遗憾。我赶回家料理母亲后事。

弟弟弟媳提出母亲的丧葬费用,我们两兄弟各出一半,我姐出了500元。母亲已经走了,我不愿意多说什么,在悲痛中办完了母亲的后事。

安葬完了母亲,弟弟弟媳已经毫无悲伤,忙着计算收到了多少礼金,不是抱怨张三没有送礼,就是抱怨李四礼金送少了。

我默默无语,不想多留,回到母亲以前住的房间,摘下了墙上的照片和她生前亲手绣的一副十字绣装进了包里,默默的离开了。

那一刻我决定了,从此不再跟姐姐弟弟来往。

#图文作者打造计划#​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