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村庄怎么写一句话(村庄写句子)

村庄怎么写一句话(村庄写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最全的古人诗词里的村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建议收藏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暖暖:依稀朦胧。依依:轻柔飘渺。墟里:村落。描绘农村幽静、纯朴的生活环境。诗意盎然,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归田后欣喜愉快的感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小路。交通:互相通达。这是渔人误入桃花源后看到的安定、富庶山村的景色,也是作者幻想中的理想社会。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隋·杨广《失题》数点:指乌鸦的几个黑点。语言精练,造景凄寒。秦观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借用了此句而另出意境。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渡口。墟:村庄。上孤烟:升起一缕炊烟。夕阳欲落炊烟上升,勾勒了一幅乡村黄昏小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化出,见出作者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与他《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伟丽相比,构图相似,而意境迥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唐·王维《渭川田家》斜光:夕阳。墟落:村落。穷巷:深僻的小胡同。野老:村中老人。倚杖:靠着杖棍。荆扉:柴门。描绘北方农村初夏晚归的情景。纯用白描,自然清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合:环抱的意思。郭:外城,此指小镇或村庄。轩:窗。面场圃:面对着打谷场的菜圃。把酒:指饮酒。桑麻:指农事。闻一多曾说孟诗“淡到看不见诗”,此诗语言毫无藻饰,而农家的风光,俨然如画;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情谊表现得淳朴率真。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

唐·钱起《江行无题》江静尚有月,村荒语未绝,一个静谧而略有生气的景色,跃然纸上。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唐·钱起《题玉山村叟屋壁》小:形容远去、隐没。深:深远、远去。以“小”、“深”两字,把镜头越推越远,描绘一个山村的朦胧景色。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树。

五代·宋·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芙蓉国:泛指湖南。薜荔(bì lì):生于田野间的常绿蔓生植物。秋天湘江的夜雨景色,景象寥寥。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唐·杜牧《题村舍》稚:幼小细嫩。春:指蚕事。潜销暗铄:无形的浪费。万指:形容人数很多,指王侯家的奴婢等人。前两句写农家困苦,啼饥,后两句写贵族豪奢,浪费惊人。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移。

唐·司空图《独望》树阴茂密,遮住村庄,有阴暗的感觉;麦子黄熟,黄花与麦田一色,写出农村的清幽和丰收在望的景象。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霜草:经霜的野草。切切:虫鸣唧唧之声。雪:比喻荞麦花的烂漫。村夜孤寂,景象如画。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宋·寇准《江南春》在描写江南乡村春色的诗词中,这一首的意境较为孤寂。

●年丰便觉村居好。

宋·张炜《题村居》年岁丰收之时,便觉村居的日子美好。可见乐业才能安居。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张舜民《村居》写农村黄昏,放牧归来的情景,十分清凉。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剌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诸黎:指海南儋州乡村四个姓黎的兄弟。但:只。牛矢:牛屎。复:又。诗人被贬儋州时,酒后访问当地朋友,见牛屎便作是归途,其醉态形神尽出。诗句也是一幅海南黎族乡村风俗画。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宋·苏轼《汲江煎茶》瓮(wèng):陶制水缸。杓(sháo):有柄,呈半球形的舀东西的用具。人们舀水,连同映在江面的月亮也舀进缸里,小杓的江水舀进小瓶。诗人想象新奇,月可贮,江可分,把月夜汲江以煎茶的动态和美景生动地写了出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促织:蟋蟀。篱落:篱笆。摄取秋夜的一个小景,篱落灯明,儿童捉蟋蟀。具有乡土气、人情味、孩童心。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在今湖南省。急走:奔跑。刻画儿童追蝴蝶的天真烂漫动态。菜花黄,蝴蝶黄,色相同,难辨认,故说“无处寻”。这两句从南朝宋谢逸咏白蝴蝶的名句“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无处寻”化出。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宋·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春江:太和江,在今江西省南部。“偶回首”,意味袅袅。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江南乡村生活的热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吴音:吴语。相媚好:互相微笑、取悦的情态。明明是茅舍主人,却用疑问口吻提出,饶有意趣;明明是白发夫妇,却在会心地相媚传情,显示醉里的深情挚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腊酒:腊月酿的酒。浑:不清。足鸡豚:丰盛的菜肴。描写作者家乡绍兴的农村风光和节日景象,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后两句被后人用来形容进入了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

●繁林乱萤照,村居人语响。

明·高攀龙《夜坐》繁:茂。寂静黑夜的荒村,依然还有萤火与人声,颇有野趣。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寒鸦:寒林中的乌鸦。飞鸿:大雁。用名词组句,全是凄凉景物。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清·郑燮《潍县竹枝词》好一幅山乡夕阳图,镜头是从树缝中摄取的。

山上的生活/冯爱霞:庭院深深,心之所向,便是远方

庭院深深,心之所向,便是远方

冯爱霞

庭院,它像一个时间容器,装满了童年记忆;它像一个空间房子,盛满了生活哲理,以时间拥抱四季深情,以空间收纳身心疲惫,是生活之向往。

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方梦想之地,不用气派,不用奢华,方寸之间,可以舒心;一物一什,可以惬意。遍植各色异草,种上应时花木,春有海棠,夏照榴花,秋听栖枫,冬落寒梅,装满对生活的理想,承载诗意的远方。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它像一幅画,让我产生无限的向往。阳光透过芭蕉叶,暗影稀疏,猫咪跃过湖石,翻过墙根,不觉日暮。待到三月,可在屋檐下听雨,落在青砖上滴答的声响。院外车马喧闹,院内清雅静谧。

喜欢鲁迅的《朝花夕拾》:采桑椹,捉蟋蟀,夏时纳凉听蝉,寒时雪中罗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方庭院,藏着童年最美的回忆。

时光仿佛回到童年,娘家的老宅展现在眼前。刚离休的父亲,像失了业一样,端详着空荡荡的大院,露出了笑脸,“院子空着可惜了,种菜种树吧,自足自给。”于是,种下了地瓜花、月季花、菊花,香椿树、樱桃树、山楂、石榴,树下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随着时令的更迭,种下韭菜、香菜、白菜、萝卜和大葱。墙根搭上架子,种上丝瓜、黄瓜、吊瓜,东墙边用砖头、木棍、油纸搭成了鸡窝和兔笼。两棵葡萄藤蔓,缠绕在高高的架子,浓密叶片形成了天然凉亭。更有趣的是,盖得鸡窝像小房子,有门有窗,有楼层,还养了几只兔子,一只羊。每天晨曦,年轻人上班,爸爸就牵着山羊到郊外山上,羊儿养的膘肥体壮。每当看到爸爸去放羊,我就绕道走,因有同学说,我爸像个“农民羊倌”,为此还和同学吵的脸红脖子粗。“我爸是军人老干部,才不是农民呢......”

我放学到家,看到老爸正打扫羊圈,气便不打一处来,说出了心中的怨。父亲说:“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种田养家畜,才有了我们一日三餐,谁瞧不起农民,就是忘本。”看着他生气的样子,我的话憋了回去。

羊儿成年后,老爸翻山越岭,还到乡下给这只母羊找了个公羊,几次“相亲相爱”,我家的羊儿竟生了两只可爱的羊宝宝,等羊宝宝会吃草后,就被爸爸的老朋友要走了。羊奶自然成了我的饮料,好喝极了。

一天傍晚,月朗星稀,一只萤火虫飞到窗前,我惊喜地大气不敢喘,双手合笼。这时,从窗棂传来了父母的对话,妈妈说:“你的辛苦,终于见成效了,你看霞儿喝着羊奶都长高了。”爸爸说“是呀,孩子不爱吃饭面黄肌瘦,医生说喝羊奶好,这才下决心养了这只母羊。”我怔住了,泪水打湿了眼眶,缓缓张开手掌,萤火虫飞向了月亮的方向。

那时的家园,春看花开,夏纳藤凉。秋享果菜乐,冬盼鸡兔香。爸爸的藤椅、蒲扇和收音机,妈妈的眼镜、针线盒,成了最美的回忆。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霞光,温暖着院落,妈妈呼唤开饭的声音,是最动听的乐曲。光阴似水,随着父母的远去,连同欢乐的庭院都消失了,但它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为此,我常想拥有一个小院,在院子里种花、草、树。希望在节假日,住小院里,睡到自然醒,树荫下,一壶,一杯,一蒲扇,一碟瓜,三两友人,蝉鸣阵阵,微风习习,渐见晚霞满天,流萤飞转,炊烟袅袅。晨光看叶芽萌发,暮色点烛照红妆,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

有时也痴痴地想,在月明,山秀,风清中,如果能够“渔樵于江渚之上”,或禅定于“空山明月”下,或“躬耕陇亩”中,也许是件洒脱超然的事,于是产生出一种,滋养心灵的缕缕神往。陶渊明爱菊,其东篱下菊亦幽幽;郑板桥画竹,其门庭外竹也萧萧;白乐天之筑室香山、杜少陵之栖隐草堂。我们是凡人,拥有以庭院,即可安放心灵。

老公猜透了我的心思,就在乡下老家宅基地上,建起了四合院。院外,田野一碧千里,流水潺潺,院后背靠山岭,空气晚来秋。每至晨时,当白鹭飞过,已入画三分。

院外有湖,依水而建,将嶙峋山石,散落岸边,星点错落,以效古人之法,又暗合山水之意。遍植蒲草、荻花、隐隐绰绰,一番田园意境,油然而生。小院之中,有茅屋茶室,陶瓷茶具,汲山间清泉,备于炉中,起火,烧炭,煮茶,继而茶香清冽,甘爽可人。茶室间置以屏风,外植以竹林,一清澈水池中,鱼戏荷叶间,周边磊以怪石,并有春之梨,可赏月白;有夏之榴,可观脂红;有秋之枫,可倚霜花;有冬之梅,可待落雪……满目之间幽静深邃。于此间,此身可安,此心亦可隐。闲暇时,偶约几位友人,读书、品茶、赏花、畅聊……红尘的喧嚣与嘈杂,便过滤在这闲雅之中,变得静心安详。待至畅怀之处,不觉日色已暮。书房在二楼,爬墙虎爬满轩窗,窗外竹影婆娑交错,檐下芳草萋萋,案上摆书卷,有砚台、笔墨、宣纸,记得老公公生前,酷爱书法,常屏声静气,挥毫泼墨。

暑期度假,来到庭院,摆一张木桌,几把竹椅,呈上瓜果、点心、茶饮,用质朴的食物,慰藉平淡的心境。村子里,鸡叫、鹅鸣、狗犬声、牛羊声,再加上村民的吆喝声,汇成了动听的晨曲。入夜与天幕垂沉,看月影、星光、山形,别有一番画图。寒假时来,有茶当酒暖身,暑天来时,有风入户纳凉。

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庭院,是因为院子里,可以种几棵树,辟一汪水,缀以花木、顽石、修竹、盆景,便生出一番小山水的情致。以石代山,以泉代水,虽不出城廓,已得山水之乐。仅一方院子,就能把建筑、山水、草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延伸。朝有日光,夜有暮色,有山可望,有水可濯,一方天地,不似人间,胜似人间。院子把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精神追求,浓缩在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山一水中,交融汇合,合璧生辉。

春天来时,登高可以观山景,出院可以看农人种菜。有一空地,我也用锄头有模有样地翻地,种上韭菜,从种下的那一刻,就成了我的牵挂,载着期待,仿佛听到它们钻出土壤的声音。远处有一亩稻田,可以看见农民们正在插秧,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风起舞,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油画。

秋天来时,山路上到处是低矮的野山枣,每一棵都像挂着明艳艳的红珠珠。吃一颗,酸甜可口,唇齿萦绕,满口都是山野的味道。山楂更是风情万种,探出头来摇曳招摇。山中景物,都有情感的,再美的山色,也需要人类对大自然的珍爱和保护。

山鸟突然会从身边飞过,留下一串叫声划过旷野。我们走累了,坐在山石上,躺在草地上,谈天说地。仰头看到几颗栗子树,挂着刺猬般的栗子果,惹人喜爱,心生欲望,想摘下几串玩耍,无奈树高,难以实现,正巧遇到主人,一大叔正在农忙,“大叔,我们想要付钱,摘几个栗子。”城市生活方式的思维,总是以为用钱才可以交易。“你们尽管摘吧,不要钱。”大叔憨厚的声音里,透出淳朴与真诚。

大叔拿出一根长竹竿,我们以为用竹竿去打,大叔摆摆手,随即在竹竿顶端,劈开十多公分口,然后用粗糙的大手,在竹竿的裂缝处,放上一段小木棍,形成一个三角形状,再用麻绳缠住。“你们可以夹住栗子的小枝头,连带栗子一起弄下来。”真是庄稼人的智慧,就地取材,方法从实践中来。我们很方便地摘下了栗子果,回家挂在墙上,如一件带刺的艺术品,远观而不可亵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居于山野之间,享受静谧的时光,摒弃钢筋水泥的喧嚣,身无所役,心无所累,大抵为世人奢想。我们从自然而来,向城市走去,又希望返璞归真,追寻一方心灵净土,去打理一片菜园,浇灌几株果蔬,以最平静的心态,贴近自然的生息,体会生活之纯美。

陈丹青曾问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艺术家,但我们可以有一颗艺术的心。

庭院深深,心之所向,便是远方......

冯爱霞,笔名小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浙江桐乡市作协会员、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作品在《人民日报》数字、《浙江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中国经济报》《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选刊》《农村大众》《鲁中晨报》《黄海晨刊》等国家、省市级纸刊、网站发表,征文朗诵摄影数十次获省市及全国奖项。征文获莒县庆祝建党百年一等奖、山东金融文学庆祝建党百年二等奖、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二等奖、第一届青未了散文奖、香山杯美丽中国文学奖、经典杯华人文学大赛奖等。有系列作品收编多家文选、诗集及《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胶东散文十二家》等。

壹点号天街小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干好农村现代化,奔向美好新生活

作者:吕涯

察民生、话脱贫、看收成——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总书记的牵挂与关切。春节前夕,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总书记走进两个村——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此次山西之行,总书记聚焦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一枝一叶总关情,身体力行问民情。这次总书记走进的两个村都具有代表性。冯南垣村去年受了灾,很快就恢复重建、秋冬补种,防止了因灾致贫返贫;段村则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让农民增收的路越走越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带着问题进乡村田野,俯下身子问百姓冷暖,通过调研来擘画蓝图——总书记对于农村发展的“见于细微”,体现了党心与的同频共振,彰显了执政为民的情怀。

在一村一寨里,都能看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日新月异。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通过茶业现代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建成县里第一个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四川凉山州三河村的养殖大户对场地进行现代化改造,他们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通过几个总书记之前调研过的乡村的近况,我们看到了“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的生动映照。干好农村现代化,奔向美好新生活,观察的场景或许不同,美丽乡村建设的印迹却始终清晰,而发展的勃勃生机更加催人奋进。这种欣喜变化的内涵,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奋斗的力量。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总书记这次来到的山西村庄,路面平坦宽阔,群众都住进了安全、温暖的房子,特色产业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民生的美好向往、家乡的蒸蒸日上、幸福的清晰感知——或大或小的愿景都是乡村振兴的具体任务,要把它们做好、做实,是人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而农村现代化则是具体的抓手和落脚。“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中,我们笃定了乡村振兴的前行方向。(吕涯)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微纪录片《我的小村庄》

视频加载中...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王年妹 长沙报道

《我的小村庄》是展示长沙美丽乡村的一个系列微纪录片。小切口、小人物、小故事,有大背景。片子选取了五个在乡村追寻梦想的年轻人,分五个篇章——《诗和梦想的路》《有温度的泥巴》《龙洞村的诗社》《山里的新家》《希望的田野》,来讲述他们和他们的村庄的故事,五个村庄的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相融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殊途同归,让人看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第一集:我的小村庄 | 诗和梦想的路

一个八零后尾巴上的邻家女孩

放弃城市光鲜亮丽的上班生活

带着对诗和梦想的憧憬遐想

扎扎实实地做过市场调研

把农业大学育苗专业本科的书本全部啃完之后

便一头扎进农村

立志要做一个接地气的“新农人”

她不断用跨界思维去突破行业陈规

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农业小白”不断打怪升级

让我们看到“诗和梦想”的创业路上的现实挑战……

第二集:我的小村庄 | 有温度的泥巴

一千多年前

“黑石号”满载着铜官窑的“中国瓷器”

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铜官窑火旺盛了千年

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今天的铜官

一根根矗立江畔的烟囱

印记着铜官窑曾经的鼎盛与变迁

千年的窑火

一直留存着当年的温度

“玩泥巴”长大的新一代铜官人

玩着这有温度的泥巴

让铜官走得更远……

第三集:我的小村庄 | 龙洞村的诗社

长沙市岳麓区的莲花镇有个龙洞村

村中人70%是张姓

据族谱记载

系岳麓书院山长张栻后裔

他们吸麓山文气承张公文脉

晨耕暮读

至今保留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习惯

2005年更是发起成立了龙洞诗社

17年来,每年出一本诗集

汇集村民们的优秀作品

有长文有短句

有田园有庙堂

村民内心丰盈

乡风淳朴文明

真正是“耕读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第四集:我的小村庄 | 山里的新家

湘赣边界的村子里住进了一群“新村民”

他们把新家安在了大山深处

十来年间

“新村民”渐渐成了村里的主心骨

他们带领村民拉通了水、电、路、网,修缮了祠堂

又用实实在在的在村里就业的岗位和对家乡对留守家乡老小的情感

诱惑得出去务工的村民陆续回归

道官冲中国非遗生态村

一种“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传承”模式的探索

一支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

第五集:我的小村庄 | 希望的田野

十年前

22岁的柳涛从一家工程机械公司辞职回家

接过父亲手中的棒

开始了他的新型职业农民生涯

也开启了与父辈迥然不同的现代化种田方式

他的600多亩稻田

在蓝天白鹭的点缀下

在小渠流水的天籁中

唯美如画

“农二代”柳涛用新科技新农具新思维

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