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引发造句二年级下册(引发能造什么句子)

引发造句二年级下册(引发能造什么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小恶能酿大祸 防微才能杜渐

据报道,近日一名女子在湖南长沙的高铁厕所里吸烟,导致列车晚点3分钟,事后该女子被罚500元,并禁乘高铁半年。

又是一起高铁吸烟案例。对此,有人说,在高铁上吸根烟就被罚500元、禁乘半年,是不是有点冤?笔者倒觉得一点都不冤。

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在高铁上吸烟将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同时被列入铁路征信体系失信人员名单,180天内限乘火车。而且,高铁上到处都有禁烟警示,广播也在不停提示,乘客不会不知道。由此而言,躲在厕所里吸烟显然是故意为之,明知不可为而为,无视他益,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极其淡薄。

再从高铁上吸烟可能产生的后果来看,吸烟会触发烟雾报警系统,轻则造成减速晚点,重则导致停摆,整个网线都会受影响,这样的损失岂是个人能够弥补的?如果不予处罚,既是对公共安全的忽视,也是对遵守规则者的不公,难免产生不良示范,给公共安全埋下隐患。可见,高铁上吸烟虽然只是“小恶”,但也能酿大祸。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小恶”并不少见,有的因为没有酿成大祸而被忽视,如乱穿马路闯红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开车占用应急车道;而有的则因结局惨烈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在提醒人们,“小恶”不小,遵守公共规则于人于己都至关重要。

可喜的是,谨守公共规则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正如有网友留言所说,规则就是底线。诚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条条框框的规则虽然约束着大家的行为,或许会造成一时一地的不便,但是这样的不便是为了更高层面的便利、有序。一个社会只有保持有序运转才能带给人安全感,有力维护公共利益。

所以,即便对“小恶”也要严格执法,防微杜渐。让违规者付出代价,崇尚规则才会成为理性选择,遵纪守法才能成为自觉行动,如此一来,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梗”,是个啥?

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

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一些画手、写手们的演绎,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梗”,用来赞美各行各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句赞美献给了广大医护人员,这些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由此可见,网络用语“梗”意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对相声术语“哏”的误用,但相比“哏”强调伏笔和幽默,“梗”含有语义浓缩之意,这一点与典故、成语更加接近。在具体使用中,“梗”有时候也会作为合成词后缀出现,这种合成词往往有两类:一类指固定套路、固定桥段,如“武侠梗”,指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套路,比如主角突遇危险时,不仅化险为夷还能功力大增。第二类指具体来源,如“历史梗”指来自正史或稗官野史中的典故,“地域梗”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故。

“梗”的生成与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是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各类逸闻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相对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由此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

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出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发布的安全行车提醒。影片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区运送燃料,伴随运输车一次次启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醒不断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上映时正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官方微博也纷纷化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网络中引发一轮“造句”风潮。

“梗”的流行,体现出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当前,线上文字交流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同时,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被大大折损。“梗”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质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包含着层次丰富的所指,这种丰富性多少补偿了线上交流带来的信息磨损。比如,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样的表述出现,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流浪地球》,联想到这个词的“出处”,联想到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社交软件、短视频分享平台……网络社交很多时候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份轻松和亲切。对于“网络原住民”而言,“梗”的存在与使用更是如影随形。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介交互并行的环境,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创造“梗”、使用“梗”、传播“梗”,是网络社交中许多青年人自发的选择。

“梗”一经诞生,就不断在网络中流传并进入线下日常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语言。“梗”可以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因而成为互联网时代传播人与人之间善意和正能量的新的有效手段。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