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基督教圣经经典句子(基督教圣经里的句子)

基督教圣经经典句子(基督教圣经里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圣经中最经典的一句话,看完让你受益匪浅(深度好文)

1. 众人以为美的事,你要留心去做。

2. 一个若赢得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即自己的良心,对他而言又有何用。

3.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4. 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

5. 各样事务成就,都有时候和定理,因为人的苦难重压在他身上。

6.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7. 纯净的言语,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

8.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9.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10.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11. 你用什么尺度量人,也要被什么尺度量。

12.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13.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14. 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15. 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16. 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17. 为甚麽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18. 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19.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20. 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这些教教派到底有什么差别?

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的传统宗教。但是教内部其实也是教派临立,在现代社会至少还可以被分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以及东方正教会等几个大类,而这些教派的形成,其实也跟教历史上几次大密切相关,那么当时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教派的?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呢?公元451年:教第一次重大

其实如果从世俗历史的视角去讲,这几次大可以说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上这些都是地理,即不同的地理区域产生了,因此可以被视为是某些区域不愿意服从当时公认的权威,而权威又无力将其镇压,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而从宗教视角去讲,那么每次都会有具体的教义分歧,但本文对此只会进行一些简述。

东方正教信徒的分布区域,颜色越深其比例越高,灰色代表不存在

首先我们来说发生在公元451年的教第一次大。这次大时间最为久远,知道的人也最少,但在教历史上意义却也非常重大。这次大分家的双方是包括现代东正教、天主教和多数新教教派在内的“西方教会”和流行于亚美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以及叙利亚等亚非地区的东方正教会。在现代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东方正教会不值一提,许多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但在当时,他们的影响力其实是跟西方教会差不了太多的。

现代埃及科普特教会神职人员

当时教已经成为东西罗马帝国的国教,但各地教会在关于一些“核心教义”的理解方面却存在分歧,所以东罗马皇帝马尔西安召集了东西罗马各地的教会到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迦克敦开会,试图弥合各方的分歧。最后这个会议确定了“的神人二性”这个教的核心教义,但参加会议的几个东方教会,主要是埃及科普特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却拒绝接受这个定义,因此在此后与西方各个教会分道扬镳。而在此之后,这个在迦克敦举行的会议被西方教会视为奠定教基本教义最重要的历史会议之一。但东方教会却将其称为“恶兆迦克敦”,认为它召开的目的就是强迫东方正教会向罗马教皇效忠,而且是出于政治目的,也开了教徒迫害教徒的恶劣先河,而这种分歧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东方正教会虽然势力极其弱小,但仍然没有和西方教会重新合流。

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大

而教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1054年。在这一年,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正式形成。而这次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东西罗马的,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成了西欧地区的政治主宰,东罗马帝国则以希腊文化为主,双方之间的文化分歧越来越大。而按说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作为罗马帝国国教传遍欧洲北非的教重心本应向东罗马帝国倾斜。其实在上一节提到的迦克敦会议上已经做出了类似决定,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主教提高到了和罗马教皇同等的地位。但罗马教皇始终拒绝接受这个决定,东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教会也拒绝认可罗马教皇地位比自己高。而这一点就是双方再次最基本的根源。

也就是说,西欧教会其实更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罗马教皇的权威高于其它所有教会,整个天主教体系里的教会在信仰上都归罗马教廷领导,教徒也都向罗马教廷效忠。而东正教的体系则更像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教会彼此拥有一定独立性,同时没有哪个地区教会的地位高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很多。

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后的边界

所以简而言之,双方根本的分歧就是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拒绝承认罗马教皇是所有教会的领导。当然,既然是宗教争端,双方也总要给自己找一些宗教方面的理由,即教义理解和宗教仪轨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说,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宗教概念,双方的差异有以下几点。首先天主教认为耶稣被钉死这个行为本身就拯救了世人,所以天主教的宗教艺术会重点展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但东正教认为耶稣战胜死亡复活才是拯救世人的根本,所以东正教的艺术不会过度展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形象。另外天主教在祷告时主要是跪着,而东正教则主要是站着。天主教严禁教士结婚或者有任何形式的性行为,但东正教却允许其教士结婚。

而在双方之后,又产生了另外一个不同,即东正教地区一直到1923年都还在实行儒略历,即在公元前45年由凯撒颁布的历法,而天主教地区则在公元1582年修改了历法,制定了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这种差别导致了后来双方历法的日期有13天左右的差异,而体现这个差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虽然发生在公历11月7日,但因为俄罗斯当时实行儒略历,那天是10月25日,所以它才会被称为“十月革命”。当然这类细节差异还能举出很多,但本质上这次东正教与天主教的还是可以说成是领导权之争。双方之后,仍然是以地理划界,波兰和匈牙利以东地区成为东正教地区,从波兰和匈牙利开始的中西欧则成为了天主教地区。

新教与天主教的

其实新教与天主教的归根结底也还是一次领导权之争。公元14世纪欧洲在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下爆发了旷世瘟疫黑死病,导致整个欧洲在很短时间内有差不多40%的人病死。特别是在教会统治最为稳固的意大利等南欧地区,病死率更是高的惊人,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90%。这种旷世浩劫导致教会统治的权威丧失殆尽,一些世俗贵族开始尝试从教会的统治之中脱离出来,欧洲的神权体系开始瓦解。

而这时一些宗教人士也看到了这个发展势头,开始从宗教角度提出新的理论,配合世俗贵族摆脱神权统治的需要,宗教改革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一般认为公元1517年德国教士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是宗教改革运动的起点。但其实宗教改革真正最重要的节点恐怕是公元1534年,因为在这一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以自己要离婚为由头,正式和罗马教廷决裂。他自封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导者,正式创立了英国国教会,也就是比较早的新教教会。

法国宗教战争的场景

而在此之后,欧洲各国也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试图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宗教改革,很多时候因为冲突激烈,这些改革演化成了宗教战争。其中最主要的宗教战争包括北欧各国及部分日耳曼邦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之间进行的“三十年战争”,以及法国从公元1562年到公元1593年之间进行的8次宗教战争。这些战争规模之大,伤亡之惨重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罕见的,其中“三十年战争”总共造成了差不多800万人死亡,而法国宗教战争则造成了大约300万人死亡。最终战争的结果是多数北欧国家成为了新教国家,而多数南欧国家和部分中东欧国家仍然维持天主教。另外因为后来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特别大,所以在前英国的殖民地,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信仰新教的人数都超过信仰天主教的人数。而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如拉美和非洲,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则比较多。

欧洲新教(蓝)和天主教(棕)的分界线

当然彼此声称信仰一个宗教的两派为了争夺领导权打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人,自然也得找出一些理论分歧,所以新教和天主教在宗教制度和教义理解上也自然是有一定分歧的,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几点。一是新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卓越地位,或是说领导地位,认为其违反教《圣经》的陈述。其次新教基本上只认可教《圣经》,而天主教则将很多历史传统和历史宗教著作看的地位很高。另外天主教因为历史传统,其宗教仪式相对于新教要多很多,而且还非常尊崇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而新教的仪式则要简单一些,而且认为尊崇玛利亚不符合教教义。最后新教一般允许其神职人员结婚生子。

最后再说一点中文里教这个名称的问题。在中文里,很多时候“教”这个名称实际上是指“新教”,成了跟天主教和东正教并列的词汇。但其实这个词汇的正确的含义是指包括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以及其它各种教派在内的教信仰的统称。那个和天主教以及东正教并列的词汇叫“新教”才是准确的。

教简史和《圣经》的来历

教简史和《圣经》的来历

青冬

教是由犹太人耶稣创立,时间是公元一世纪。顺便指出公元纪年是公元六世纪由一罗马教士首倡,以耶稣诞生年为纪元,以12月25日耶稣生日为圣诞节。但直到公元十世纪才为欧洲各国所采用。中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采用公元纪年。

现在的耶稣新教是从教分化出来的。时间是公元1054年,教一分为三:天主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即耶稣教)。

教是在犹太教基础上产生的,确切讲教教义宗旨是由犹太教演变来的。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三世纪,其教义宗旨源自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教义中的上帝创世之说,天堂、地狱、来世、灵魂不死之玄论,都可以在柏拉图那儿找到依据,后经历若干世纪,经过无数人集体创作,于是才产生了圣经《旧约》。《旧约》产生于公元前1440年至公元前400年,长达一千年。作者近四十位,且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写成,最终汇集而成书。《新约》产生于公元元年,由耶稣门徒们集体写作而成书。形式是由许多寓言故事所构成,事无巨细,涉及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天堂、地狱、灵魂及最后审判等。

创世说来源于柏拉图杜撰的神秘的宇宙起源论。天国或曰“上帝之国”来源于柏拉图所著《国家篇》的理想之国家组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只是在地上人间无法实现,于是由教搬到天上“上帝”那儿去了。教神学与柏拉图神学一脉相承,只是变换形式而已。这个“上帝”从最初的公元前八世纪以色列国王亚哈到犹太教部落神亚威,即旧约中的耶和华,这样一来,一个小小部落心目中创造的神发展成为宇宙中创造天地唯一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而这上帝情有独钟犹太人,只有犹太人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传至教,就成了经过洗礼的徒才有资格蒙受上帝拣选。当人们发觉上帝的公义并不能给地上人间的善人带来实惠时,于是便把上帝的公义只局限于莫须有的天国之中,进而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信仰。因为肉身不能升天,只有“灵魂”才能升天蒙受上帝恩泽,享受天国之福音。

凡此种种,唯心论者尤其教徒笃信不疑,而对唯物论者而言,纯属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