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野花的好句子唯美(形容野花的好句子)

形容野花的好句子唯美(形容野花的好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芍药花,缤纷了一个春

《红楼梦》里有小段文字,写湘云醉酒卧于石凳,颈下丝帕芍药花枕,身上落满芍药花瓣,跌落在地的扇子落了厚厚一层芍药落花,引来蜂儿蝶儿翩飞。后来,喜欢和湘云打趣的黛玉,改“只恐夜深花睡去”为“只恐石凉花睡去”,闻之,羞得湘云掩面,众姐妹皆笑。

醉卧芍药花,多么可爱恣意的画面。娇憨湘云同大观园其他女子,命运的走向归于凋零和黯淡,幸有芍药花见证过,这些女子快乐无忧的短暂时光。

诗经里“维士与女,伊其相谚,赠之以芍药”。郑国溱水洧水之畔,青年男子和女子,分别时采摘芍药花,送给对方。芍药,是最早的爱情之花,也唤作将离花,离草。

那个遥远的拙朴年代,有着珍贵天然的爱情。喜欢她,就摘下芍药花相赠。葛麻布衣的姑娘,绽放粉红笑脸,和芍药花儿一样娇媚。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唐·白居易《经溱洧》

诗人白居易路过郑国旧址,感慨溱洧河水依旧清澈美丽。只是再也见不到相约水湄的青年男女,送别时互赠的美丽芍药花,更是无处寻觅。人影花影,都在清清溱洧河的记忆里。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诗人刘禹锡,独爱牡丹。芍药枝条细柔花瓣单薄,看似无风骨,清丽孤傲的荷花,又冷漠少情调。只有丰丽端美的牡丹称得上国色天香,花开时,引得满城的人都去观赏。其实,能把芍药荷花与牡丹并写,诗人是认可芍药荷花的美。

最喜欢诗人孟郊为芍药花写的一首诗。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

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唐·孟郊《看花》

芍药,是乡野的花儿。花开时,风儿吹,漫山遍野的芍药,红色花朵轻轻摇曳,无比温柔妩媚。多像纯朴村姑,在春风里嫣然浅笑。

芍药草芙蓉,牡丹木芙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牡丹植于皇苑,芍药散落山野,是乡村每家都可种植的寻常花儿。晚春的风拂过,它就一路开了。忘了尊贵不寻常的来处,不和牡丹相比哀伤自怜,开在哪里,它都快乐绽放。

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

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宋·邵雍《芍药》

牡丹开过,春尽,花事渐歇。留芍药花殿后。春夏交替,杜鹃声声。纵使名贵如魏紫姚黄的牡丹,也已落败凋残。诗人喜爱并看重芍药,说老天怜惜晚春寂寞,赏赐芍药花,花开遍野,成为春天的绝响。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唐·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诗佛王维曾植芍药于庭院。一次,诗人的忘年交,比诗人小二十岁的才子钱起,行至诗人故宅。见芍药花开,枝叶葳蕤,睹花思人,凄然泪下。年年岁岁,花如故,人难觅。芍药守着故人故宅,就像松柏伴着寒冬,一季又一季。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

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唐·卢储《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

诗人卢储高中状元,到任的居所芍药盛开。新栽的芍药,虽是寥寥数朵,却也俏丽动人。东风善解人意,柔风细细,只待诗人接回妻子同赏花,那时花正开。这何尝不是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同样的深情和浪漫。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唐·王建《别药栏》

出行前和亲朋好友话别是寻常,谁又见过,行前绕着花圃一遍又一遍的人呢?如此爱花成痴的人,是唐朝诗人王建。

诗人亲手栽下一株株芍药和丁香,出门远行都要和芍药花依依惜别。旁人不解诗人爱花过甚,只因这美丽的芍药花儿,都是诗人从山里,一趟又一趟,辛苦移栽至花圃。

如今芍药,哪里用山中自取。公园建了花苑,想看牡丹去牡丹苑,想看芍药去芍药苑。更有爱花的人在自家养了芍药,不用出门,在家就可天天看花儿开。

小姨家院落宽敞,白色栅栏围起的花圃,有牡丹又有芍药。牡丹开了芍药开,缤纷了一个春。每逢花季,姨家的几个儿女总要回家赏花,一家人聚在一起合影。

远嫁的小表妹也常赶在花期回家。偶有一年错过花季,便在朋友圈发文:想老家的花儿了。小姨和姨父,就会在朋友圈晒九宫格图片,满屏绚丽的芍药花,像是要把整个春天,都捧给女儿看。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七律 咏野花(诗词十首)

《青烟威文学》

作者:韩俊清/阮友元/柯美柘/汪转户/燕飞/张增民

七律 咏野花

韩俊清(内蒙古武川县)

野花各异为谁开?入画惊群不自哀。

气质含情千朵锦,芬芳浪迹万枝埃。

蜂狂采蜜风流客,蝶醉寻香逸兴来。

洒脱轻盈随眼福,逍遥璀璨接天台。

咏竹

阮友元

冰天雪地舞多姿,世事风云我尽知。

岁月如歌容易逝,悠然自得醉吟诗。

鹧鸪天 李代桃僵

柯美柘(江西)

兄弟阋墙裂锦裘,家财自会别家谋。

若为大业牺牲故,自许微躯叟孺牛。

同袍敌,故邦仇。挺身莫计俸薪优。

代人受过光荣事,义士程婴万古留

捣练子 母亲节

汪转户(新疆哈密)

思梦里,忆生前,教子成人受苦难。

感叹报恩须趁早,别离追远觉相安。

母亲节感吟(外一首/通韵)

燕飞(北京)

贤淑辛挚爱,热血孕博恩。

世上妈慈善,人间母女亲。

浅夏有吟

浅夏听诗雨,时节赏雅花。

家园香四溢,月季吐芳华。

古风闲吟系列之六

张增民(南山翁)

一、旅途

小溪漫苔青,绿林舞黄莺。

慢步无困倦,闲游好心情。

二、大山

夏山多妖姿,群峰竞异秀。

瀑布千尽谢,风轻鸟鸣柔。

三、山村

壁山羊倌哨,绿岭娃歌脆。

农夫田地忙,佳人迎客归。

四、农家

小院花清香,石屋气清凉。

宾客烟洒茶,月下拉家长。

壹点号奎先达坂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一树玉兰,素以为绚

作者:徐建融

“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数百年来脍炙人口,李可染先生曾以此为题,将江南的二月春景画得水灵灵的,一派迷离空蒙。但事实上,杏花种植在江南并不十分普遍。所以,江南民谚排比一年的花事,虽将农历二月归于“杏花”,但现实生活中,在江南尤其是在上海,早春最招摇喧闹的花品并不是杏花,而是玉兰,又称白玉兰、玉堂春等。

每年惊蛰,春寒料峭,公园中、小区里、行道边,一树一树玉兰花突然舒展苞蕾,无数支“木笔”在十几米二十米的高空,争先恐后地生花如玉、凝脂停云,熙熙攘攘地绽放在蓝天的背景上,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春天的温暖也取代了乍暖还寒而遍满人间了。

据我所知,以天幕为背景呈现花容而无须绿叶衬托的花品仅有两种,一种是广东的木棉花,另一种便是江南的玉兰花。如果不是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在前,玉兰花实在是更当得起“白玉枝头春意闹”的一份诗意。所谓白色似雪、玉色如冰,白色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倾向于高冷、清淡,只有玉兰不然,给人的审美感受竟然是可清淡可热闹的“白富美”。

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上海的城市精神可以从“大上海,小市民”窥见之。在全世界,除了上海,少有一座城市可以在市名的前面加一个“大”字,也少有一座城市的市民可以在其前面加一个“小”字。从这一意义上看,白玉兰作为上海的市花,实在再合适不过。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品能像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城市精神,与显高冷、倾热情的城市花品互为诠释、交相辉映至此!

文徵明《玉兰花》诗云:“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诗人把玉兰比作杨贵妃的“霓裳羽衣”,是一个慧眼独具的发现,不仅为玉兰找到了最佳形象代言者,也为杨贵妃找到了又一个花品的比拟。世以杨贵妃为“解语花”中的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这只是贵妃醉酒于沉香亭畔的羞花态度;如若拟杨贵妃出浴华清池边的凝脂风韵,则非玉兰莫属。

玉兰玉环,燕瘦环肥,天下竟有如此巧合?在所有的花卉中,玉兰,包括它的同科广玉兰,其花瓣不仅大,而且是最肥厚的,如羊脂玉般丰腴,真所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因为丰肥,所以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认为玉兰花的花瓣可以择洗清洁后拖面、用麻油煎食——想来是秀色可餐,只是我从来没有试过。

玉兰是我国的原产品种,但不知作为观赏花品的栽培始于何时。一说即上古文献中的“木兰”,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以为殊不确。因为上古文献中的木兰,如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华枫枰栌,欃檀木兰”,《长门赋并序》“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晋潘安的《西京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阿房之屈奇”,都是指“长千仞,大连抱”的直干巨木,所以可以用于建筑大木作的梁榱构材,而不言其花色可爱。显然,它与观赏花木的玉兰非同一物种。《辞源》中“木兰”条以为“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状如楠树,质似柏而微疏,可造船”,完全正确;但接下来又说“叶大,晚春先叶开花,皮、花可入药”,则是受《本草纲目》的误导,把它当作白玉兰了。其实,古文献中用于建材的木兰,不仅不是赏花的玉兰,也不是“状如楠树”,而应该就是楠树。因为,楠树为樟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干通直而木质疏松易于加工,所以先民多将它挖作独木舟,即所谓“可造船”。包括“刻为榱”,也是因为汉代筑上林苑,四方进献的树木有不能成活的,所以用它作了梁椽。清曹溶《倦圃莳植记》认为:“且古有木兰舟,为鲁班所造……今之玉兰,能具舟楫泛波涛乎?”也可作为我见的佐证。

目前所知最早开始观赏玉兰花的应在唐代。不过不是白玉兰,而是紫玉兰即辛夷。二者同科,都是落叶小乔木,玉兰花形相似而稍瘦,花期相近而略迟五六天。且玉兰先叶开花,一朵九瓣;辛夷则且叶且花,一朵六瓣。今天的白玉兰有六瓣的,系辛夷的变种;而紫玉兰有九瓣的,则为玉兰的变种。

唐代的诗人对紫玉兰多有歌咏,王维、裴迪、韩愈、白居易、卢肇、元稹等留下了不少篇什,却没有一首咏白玉兰的。图画中,则有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传世,最后一位仕女的背景便是嶙峋湖石和花色正艳的辛夷。直到宋代那个文艺鼎盛的花花世界,依然未见诗人与画家对白玉兰加以青眼。或以吴文英的《锁窗寒·玉兰》词为孤例:“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窃以为除了首句,整阕所写似乎更像是楚骚九畹堪为佩的兰花。姑存疑。

唐代的辛夷是玉兰家属的“有女初长成”,经过改良,进入明代,终于出落得亭亭大方,得到高雅阶层的关注。不仅江南园林中多有栽植,如《长物志》便把它排在“花木”的第二席,仅次于牡丹、芍药,以为“宜种厅事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燕闲清赏笺》则排在“牡丹芍药建兰菊花四种”和“瓯兰花三种”之后,居第三席,足见已备受重视了。至于辛夷,则被斥为“不堪与玉兰作婢”。青出于蓝后竟数典忘祖、过河拆桥,把改良所自的母本弃如敝屣。虽不免薄幸,但从此之后,唱玉兰、画玉兰的作品便一天一天多了起来,尽其万千仪态。

玉兰入画,则从文徵明、陈淳、陈洪绶到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代有高手。但由于大多画的是折枝,所以虽得其清冷高洁,却未得其热闹温润,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超尘脱俗,而忘怀了它与海棠、牡丹是合为“玉堂富贵”的。朋友发来图片,说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文徵明的《玉兰图》长卷,枝干上满缀着含苞的、欲开的、初绽的、盛放的花朵,但因笔墨平平,实在不能传达出“素以为绚”的高冷热闹。相比之下,还不如原藏朵云轩的文氏《玉兰图》小轴,虽不过一枝三朵,却是笔精墨妙,极其清隽腴润之致,一时如周天球、王谷祥、彭年、文彭、文嘉等纷纷在画心题咏,称得上是玉兰画史上的一件铭心绝品。

近世张大千、贺天健等所画玉兰,也多取折枝而作“逸品”,花简意淡,格在“晕形布色,求物比之,按形得之,似而效之”者之上。尤其是贺天健,他是以山水画名世的,很少画花卉。但偶有所作,必给人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惊喜。盖如陆俨少先生所说,山水画的创作,对笔墨把握的要求更高于花鸟,所以,优秀的山水画家跨界花鸟,如握五千兵而赴只需三千兵的战事。但即使如此,于玉兰的光辉之美依然未能满意。

得高华光辉之美的玉兰画,当推于非闇的《玉树临风》图。石青的背景,蓝宝石般的辉煌熠熠生辉;一树玉兰,皎洁似雪,烂漫恣肆地纵情开放;两只黄鹂栖息飞鸣其间,声色并茂,极富丽堂皇之致。只是从中国画气韵生动的要求,总觉得装饰的“匠气”稍重了一些,致使笔墨的风雅有所不逮。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齐白石的玉兰画。传世作品既有折枝的,也有全株的、繁枝的。虽皆逸笔草草、超以象外,而玉润雪暖、天真烂漫,洋溢出淳朴的热情。如果说,于非闇笔下的玉兰花是长在禁苑深囿中的,那么齐白石笔下的玉兰花便是长在马路行道边、居民小区里的——借苏轼《和王胜》诗中的“不惜阳春和俚歌”,在白石老人的笔下和纸上,高贵与通俗共沐春风万里馨!(徐建融)

来源: 解放日报

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兰花丨花颜鸟语

编者按:在地球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世界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赞歌,塑造了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史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学传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声与华南植物园联合开设“花颜鸟语”专栏,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体验的点滴故事。惟愿她为自然世界代言,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惟愿她解读科学前沿,讲述科学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兰花的形态特征及生理性状

兰花(Orchidaceae)是世界著名花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族群之一,为多年生附生、地生或腐生草本植物,罕为攀援藤本。兰花生长在深山幽林,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是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被古人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兰科作为仅次于菊科的第二大科,单子叶植物第一大科,在全球已被鉴定出约900属28000余种,我国有兰科植物194属1620余种,其中600种为中国特有。所有的兰科植物均位列《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最受关注的重点保护类群。

兰花概念的内涵及界定

兰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等多种色彩。“兰花”一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含义和概念。在印度人们认为万代兰是兰花,在美洲印第安人认为兰花是指香果兰,古代欧洲人认为红门兰是真正的兰花,马来西亚当地人认为兰花是指蜘蛛兰,而印度尼西亚讲的兰花则是指的蝴蝶兰。

中国兰(Cymbidium)又名国兰,主要指我国传统栽培的地生兰种类及其品种,如春兰、蕙兰、墨兰、建兰、寒兰、莲瓣兰、豆瓣兰等。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和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兰分布北界最远可达河南北部一带。

春兰

建兰

墨兰

洋兰(Exotic Orchid)通常被称为热带兰。其最初的含义指国外广为栽培而后进入中国的兰花,主要有蝴蝶兰、卡特兰、万代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与中国兰相对,洋兰泛指花大色艳、栽培方法和传统国兰有较大差异的所有兰花,而不论其真正的原产地和分布。一些真正原产中国的种类如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等,由于观赏特征和栽培技术特点现也被称为洋兰,实际上却是地道的中国兰花。

杂交蝴蝶兰

兰花的文化内涵

“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兰花具有美妙的花姿、丰富的色彩、清幽的香味和优雅的姿态,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与梅花、菊花、水仙并称花草四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的形态素雅,花香袭人,是名贵花卉之一,深得人民喜爱,无论是单株或是成片种植,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兰花叶态美丽,幽香清远,花质素洁,人们常以其幽静高雅、超尘脱俗的品性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通过“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等诗句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

“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兰花没有醒目的艳态,花型优美,带给人们静雅之感。兰花在中国代表着女子气质如兰,蕙质兰心;男子温文尔雅,淡泊名利。先圣孔子在赏兰时亦曾发出“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的感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来表现诗人的高雅、高贵与卓尔不群的美好内质,借以映衬君子志士的高尚情怀与不俗的情趣。

兰花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不少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及药用价值,受利益驱使,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公民法制意识、保护意识淡薄等影响,滥采乱挖野生兰花的现象严重,野生兰科植物特别是观赏价值高和有药用价值的野生兰科植物数量下降严重,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兰科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与昆虫、真菌形成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是树木—兰科植物—真菌—昆虫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兰科植物的破坏可能打破这条生物链,从而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而且兰科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生活史长、自然更新缓慢,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野生兰花的保护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且有较多野生兰花生长的区域,可以将其设立为野生兰花自然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野生兰花应该予以全方位的保护,进而保证野生兰花种质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杂交环境,保证野生兰花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未来应通过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立法及贸易监管等措施的完善来推动野生兰花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通过保护区与科研机构相合作的方式来推动兰花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天然的“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47种兰科植物,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12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属于一级保护的卷萼兜兰、同色兜兰,属于二级保护的金线兰、建兰、美花石斛、白及等。

卷萼兜兰

同色兜兰

美花石斛

白及文献参考:1. 苏宁. 兰花历史与文化研究[D]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2. 朱根发,杨凤玺,徐晔春.全面加强我国野生兰花资源保护[J]花卉园艺,2020(13):13-15.3. 兰勇,黎杰俊,方平福,任丽霞,戴宇菁,陈渊.基于自然保护区探索野生兰花保护利用研究[J].现代园艺,2020(04):147-148.DOI:10.14051/jki.xdyy.2020.04.084.

4. 张晴,王翰臣,程卓,王美娜,李利强,龙春林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保护利用现状[J]生物工程杂志,2022,42(11):59-72.DOI:10.13523/j.cb.2209047.

文中照片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朱仁斌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微信“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

偶遇这一片野花,自然清新、朴素淡雅、如同我当年的气质

像野花那样生活,生活需要发现!

看的是花,思考的却是人生!

不知名的小野花,清新脱俗、不加任何修饰,依然那么美!

看过了千娇百媚,还是对这路边的野花情有独钟!

做人要像花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你一定要绽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了不起,你的优秀不需要让任何人来证明,你自己就是一道风景线!

hi,粉粉们!你们要的,夏日里的小清新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