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鸭绿江断桥的句子有哪些(形容鸭绿江断桥的句子)

形容鸭绿江断桥的句子有哪些(形容鸭绿江断桥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极目中国万里行 | 鸭绿江断桥:留在弹孔里的抗美援朝记忆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孙泽宇 王永胜

视频剪辑 何婷

自辽宁锦州出发,沿着丹锡高速和鹤大高速行驶378公里,极目新闻联合东风雪铁龙发起的“沿着高速看中国 极目中国万里行”活动抵达辽宁丹东。

坐落于鸭绿江畔的丹东,其街头随处可见的朝鲜语文字提醒着游客,这里是中国对朝鲜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

人都道,来丹东必到鸭绿江断桥。作为鸭绿江上建起的第一座桥,鸭绿江大桥原由日本于1911年10月建成通车,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大桥曾承担了重要的运输功能,1950年11月,美国空军在朝鲜一侧对大桥进行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后瘫痪,中国一侧的部分桥体被保留下来,称为断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桥屡次遭到炮弹攻击。在大桥被炸断的一端桥体上,多处不规则的弹孔仍清晰可见。有游客在游览途中发现弹孔,驻足于此,盯着那不规则的坑洞凝神良久,似乎在想象着那些惊心的交战场景。

来到断桥尽头,对面是朝鲜城市新义州,脚下是滚滚江水,左手边不到一百米处,是暂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朝友谊桥,封闭前,这座桥是两国来往不绝的通道。不少游客在断桥尽头留影,以对面的城市和中朝友谊桥为背景,将滚滚江水留在相机里。

在距离断桥60公里外,一座中朝两国的国门静静矗立在河口景区内,在这里也有一座记录着抗美援朝历史的大桥。极目新闻东线采访团驱车前往,沿着滨江中路和丹集线,穿过重重山谷终于找到国门。

国门下,一条铁路线穿行而过,与上河口铁路桥相连,这条线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直到战后才停运。相比抗美援朝纪念馆及鸭绿江断桥,丹东的这一旅游点并不被许多人知晓,但这里却是李传红几乎每天都会来的地方。

李传红是河口村村民,家里以务农为生。她和家人在铁路边摆了个小摊点,在此售卖草莓、果干等家里种植的特产。每当旅游大巴或铁路专列行驶至此,游客涌下车的瞬间,李传红便开始叫卖起来。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她的开朗与快乐也感染到东线采访团的每个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军旅文学之窗》丨鸭绿江上的断桥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李根萍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后的今天,虽然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和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播送散文《鸭绿江上的断桥》,带您一起到丹东鸭绿江畔,追忆志愿军将士当年跨过国门保家卫国的情景。

到了丹东,一定要去看看断桥。

丹东,寓意为红色东方之城。在这里,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上,共有三座断桥,一座是燕窝木桩铁路断桥,也称浮桥,桥址坐落于振安区燕窝村,是鸭绿江上唯一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建造的铁路桥,现在桥对面朝鲜一方还有铁路路基痕迹可见;另一座位于中朝友谊大桥旁,现朝方一侧仅剩桥墩,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桥梁。

导游建议我上第三座断桥——河口断桥看看。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位于宽甸县河口村,对岸是朝鲜清水市。未到桥头,猛然见到一座曾经在影视中见过的碉楼挡在前面,据导游介绍,这是日军当年建造的。碉楼约两层高,有铁旋梯上去,四周及顶部是射击孔,这是当年侵略者侵华的铁证。

走近清城桥,犹如走进一部硝烟弥漫的战争史。桥头前面绿树掩映,酷似守护桥头的志愿军战士。每棵树的下面立着一尊战斗英雄的铜像,他们是杨根思、黄继光、杨连弟、邱少云、胡修道、杨春增……英雄是不能被遗忘的,也不应该被遗忘,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让人崇敬。

来到桥头,左边保存着仅能容一人的小岗楼,尖式铁顶,早已锈迹斑斑,流淌着历史的痕迹。踏上桥面,两边桥栏杆上插着猎猎作响的军旗,细细数来,共40面,代表四十个军,上面印着每个军的名字。军旗映红了大桥,映红了一江河水,映红了两国边界。桥上的广播里反复播放志愿军战斗激烈的场景,枪炮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将我带进那个永载中国革命历史史册的日子。

70年前的10月19日,拂晓时分,彭德怀离开北京饭店,直奔西郊机场;9点左右,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他立即驱车去东北军区司令部,研究确定部队入朝开进的部署;当天下午,在4架米格-15战斗机的护航下,他又乘里2-型飞机,抵达安东机场。

黄昏时分,中朝边境的小城安东,天上乌云密布,飘着微微细雨。经过整整10天分秒必争的工作,彭德怀来不及换上人民军的将军服,仍身着从西安穿来的旧粗呢子黄军装,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匆匆过桥,奔赴朝鲜战场。

汽车过了清城桥,进入朝鲜境内,彭德怀突然命令司机停车,将头伸出车外,默默向大桥瞭望片刻。这一刻,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呢,还是望一眼这随时可能遭敌机炸毁的大桥呢?亦或是瞭望即将跨江而过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呢?他没说一句话,立马又将车门关好,命令司机:“开车!”前方,战火纷飞,乌云密布,险象环生。

彭德怀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成员,也是亲手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幕的志愿军统帅。随后,志愿军紧跟彭总的后面,从清城桥上跨过,打击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此响遍了全中国。

70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这座断桥的桥头,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骤起的江风,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桥上嘹亮的歌声,战马嘶鸣,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快速过桥,队伍中有一位满脸阳光帅气的志愿军战士——他是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英是家中的长子。“别人家的儿子都能上战场,的儿子不能搞特殊!”父亲让他上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就在彭德怀从清城桥上过江第四天后的一个深夜,毛岸英和志愿军官兵一起从这里挥别祖国,奔赴战场。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毛岸英牺牲后,战友将他已烧得焦黑的遗体用木板钉起来,藏在了一个叫大榆洞北边的自然洞里。朝鲜战争结束后,遵照的指示,未搞特殊,把他与在朝鲜战场牺牲的英雄儿女一起,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眼前这座清城大桥,当年承担起了志愿军过江、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供应的交通大动脉,也成为美国轰炸的主要目标。彭总过江第二年的3月29日,美军轰炸机轮番对清城桥进行轰炸,将桥中间9孔长约200米的桥拦腰炸断,桥面落于水中,无法修复,从此被称为鸭绿江上的断桥。

我站在断桥处,发现桥身留有许多弹孔。举目向对岸望去,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桥墩,静静地立在江水中,似乎是在张着嘴诉说着什么。从桥墩残破的程度,可以想象当年美军飞机肆无忌惮狂轰滥炸的场景。江上游艇穿过断桥,游人开心拍摄江上美景,战争已久远了,但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不能忘,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战士不能忘。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无论何时,落后就会挨打,贫穷遭人欺凌;只有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赢了开国第一仗,打出了中人的威风,让不可一世的美军真正服气!这江上的断桥啊,实质上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丰碑!桥可炸断,不畏强敌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的凝聚力是炸不断的!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鸭绿江上的断桥:炸断的是钢铁水泥,炸不断的是历史记忆

2018年5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浓雾里的桥梁是连接中朝的鸭绿江大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那场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争爆发,过去整整七十年了。这些年,陆续读了许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书籍,对此也略有了解。当年离那场战争最近的城市——辽宁省的丹东市,还有许多可以见证历史的战争遗迹。比如那条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比如鸭绿江上的断桥。

2018年5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

我第一次去丹东是在1995年,那时我刚刚上班,在化工机械厂做销售员,第一次出差去的就是丹东。上学时在书摊上租了一本抗美援朝的书读过,知道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美援朝战争所需的人员及物资,基本上都是从这座城市输送到朝鲜战场的。

2020年3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鸭绿江大桥和鸭绿江断桥并行在江里。

去丹东,鸭绿江公园是打卡地。那时自己没有相机,公园里有固定的照相摊点,需要第二天去取照片或是给邮寄。记得当时我是靠在一块写着鸭绿江的石头上,背景就是鸭绿江和铁桥。铁桥是两座,一座是正在使用的直通朝鲜,公路和铁路混合的鸭绿江大桥,另一座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

2020年3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断桥上的志愿军英雄群雕,前面的塑像是彭德怀元帅。

鸭绿江断桥,就是鸭绿江大桥在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毁后残存的遗迹。它是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11年10月竣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桥梁。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该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交通大动脉,具有关乎全局的战略地位。

2020年3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断桥的钢梁上布满弹痕。

在鸭绿江公园拍完照片的第二天,有急事没能再去江边,直接回了单位,也没留邮寄地址,我那张纪念照片,也就永久地留在了鸭绿江断桥旁边。我和断桥的第一次谋面,第一次合影,不知道被照相馆给扔到哪里去了。

2020年3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断桥中方一侧还有钢梁,朝方一侧只剩桥墩。

2014年,我再去丹东,这一次是慕名而来,为那条鸭绿江、为鸭绿江上的断桥。在丹东境内的鸭绿江上,共有两处断桥,一处是丹东市里这座——鸭绿江断桥,另一处是位于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的水泥断桥——河口断桥。它们都是朝鲜战争的历史遗迹。

2018年5月,丹东市鸭绿江公园。市民在此休闲娱乐。

这次先看了丹东市内的钢铁断桥,然后驱车去河口村,那里是近些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号称桃花岛,有鸭绿江、有桃花、有江南水乡般的小村庄,还有就是承载着战争记忆的河口断桥。从丹东到河口,一路溯江而行,江景秀丽,一江两国,风光各异,加上异国的神秘和那场战争的惨烈,思绪纷乱,无法理清。

2018年5月,丹东市。鸭绿江上新建的中朝鸭绿江大桥,由中方设计建设,投资二十多亿。

来河口看桃花,来河口拍桃花,是很多摄影人的梦想。之前看过许多有关河口桃花的照片,配上江水的背景,确实与众不同。艳丽之中有那么点深沉,也就免于落入艳俗的套路。我不喜欢拍花,也就没赶花期前来,此次是六月份,小桃子已经有核桃大了。

2020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河口断桥景区里的塑像、飞机和坦克。塑像是彭德怀元帅。

河口断桥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上桥观景要买20元的门票,这一点我很不理解,总以为这是在伤爱国游人的心,许多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免票的。丹东市里的那座鸭绿江断桥,也是收费的,标价比这里还要高,想想心里就很不舒服。

2020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用来播放抗美援朝电影的影院。

我到河口断桥景点广场时,天已擦黑。断桥,在淡淡的夜色里横跨大江,朦胧中可以看到中方一侧,有红旗在桥上飘扬。像巨龙将起,似铁马跃江,又像是一队忠诚的卫兵牢牢地守护着国门。

2020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断桥桥头的岗亭。

广场上空飘荡着雄壮的志愿军军歌,那是曾经响彻中国大地的嘹亮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此地此景,听此歌,难免思绪万千,热血沸腾。

2014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早上太阳从朝方一侧升起,那边总是有点神秘。

河口断桥原名叫清城桥,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为方便对华侵略,指使朝鲜和伪满政府修建于1941年的一座公路桥梁,它是日本殖义的铁证,桥头还有伪满时修建的炮楼。1950年的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伟大的、优秀的中华儿女从此走过,进入朝鲜战场。

2020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断桥桥面。

七十年前的某个夜晚,大军云集河口村,江水在湍急地流淌,风在吼,马在叫,大江在咆哮。对面的远山里,笼罩着阴霾。我们的英雄儿女们在这样的夜晚走来,一队队、一批批踏上清城桥,坚定而豪迈地走过,进入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在断桥上游观看断桥。

我似乎感受到大地在微微颤动,将军们从桥上走过,普通军官们从桥上走过,士兵们从桥上走过。桥面上响着急冲冲的脚步声,那是低沉的大合唱,像水波一样从桥面传到桥墩,再传入江水,与湍急的江水雄浑的轰鸣形成和声,流向下游,注入大海,向世人召示:中国人民敢于面对任何强敌,敢于迎击任何挑战。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断桥上的电线支架。

河口断桥经过了旅游公司的修缮,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桥面宽6米,工艺和质量应属上乘。桥头有一个水泥岗亭,两侧的水泥栏杆上除了插满了印有志愿军部队番号的红旗外,还有关于那场战争的文字和图片介绍。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在断桥下游观看断桥。

全长七百多米的大桥,从中方一侧到断口处也就四百米左右。离断口处六米左右,用白钢栏杆封堵,并有禁止跨越的警示牌。断口的边缘处尚有数米高的角钢龙门架,上面架设着生锈的电线。对面的朝方桥面上,建有一座边防唢所,估计仍在使用中。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江边的一位老人给我讲当年飞机轰炸的往事。

在江边我遇见一位老人,给我讲有关断桥的往事。那时她正在学校,当时根本不知飞机是何物,只听嗡嗡怪叫,从村后面的山头上绕个弯,直冲下来,有好几架,飞得很低,几乎碰着房脊,投下炸弹后再转圈回来,反复几次,轰隆隆的巨响将一些人耳朵震聋,当时很多人家都挖地窖做防空洞用。

2014年11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站在断桥上观看河口村。

飞机闹腾了一阵子后,飞走了,后来就听说桥被炸断了。还有两位村民被飞机上的机关枪扫射打死,他们是鸭绿江上的纤夫。飞机来时,很多人不知是什么东西,都停下来指指点点,结果招来飞机扫射,造成这两位平民死亡。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河口村是鸭绿江上的一个小岛,这是岛的西南端。

老人讲述的虽然不够详细准确,但这事大概是真,史料上也有记载。老人还记得,部队来时,没有足够的兵营,很多人就住在老百姓家里,炕上和屋地都住满了,老百姓拿玉米秸杆把屋地铺上一层,既舒适又暖和。

2020年11月,丹东市振安区。抗美援朝战争中搭建的木桥,枯水时能看见木桩。

桥被敌机炸断之后,志愿军工兵部队在上游不远处架设了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此后的人员及军需就从木桥通过。实际上,当年的鸭绿江上,临时搭设的浮桥和木桥还有许多座,它们很好地完成了战争赋予它们的职责。今天,在枯水的时候,还能见到那些深深扎根在河床的木桩。

2020年11月,丹东市振安区。江边的志愿军战士塑像。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必然要有牺牲。为什么要有战争?怎样才能避免一场战争?这是一个从有了人类就存在的老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无法解决。人们总是用一场战争去制止另一场战争,结果这世界永无宁日,每天都有战争和杀戮,每天都要牺牲和伤残,这是人性的弱点,人类的悲哀。

2014年6月,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鸭绿江上,微波荡漾。

七十年过去,鸭绿江水滔滔不绝,两座屹立在水面的断桥和几座淹没在水下的桥基,依然记得当年的战火纷飞,记得那些坚毅、勇敢、急迫的脚步,记得那些汽车、坦克,记得那些枪林弹雨。敌人的飞机炸断了两座桥,却炸不断永远的关于战争的历史记忆。

鸭绿江晨景 诗六首

鸭绿江晨景 诗六首

岸边晨练意飞扬

杨柳青青草吐香

信步闲庭观美景

万千思绪染秋光

身处高层望断桥

俯察江水涌清潮

初升红日光四射

曙色粼粼鸟舞涛

悠悠碧水蔚蓝天

大厦入云动眼前

白雾茫茫纱漫舞

风光无限在人间

迢迢千里绿鸭江

映照桃林美丽乡

春水一两岸

欢歌友谊万年长

桃花艳丽果香甜

河口景区映眼前

无数英雄眠此地

岸英在此佑江山

沙鸥顺水逆风行

江畔公园绿草青

树影婆娑随风舞

红霞起处鸟正鸣

授权作者:关志高

七绝——题鸭绿江断桥——文/纪少华——名家作品

题鸭绿江断桥

纪少华

硝烟散处忆犹新,志愿军歌壮战神。

桥断江涛情不断,长留傲骨示来人。

2023年5月8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