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述圣彼得堡的句子英文(描述圣彼得堡的句子)

描述圣彼得堡的句子英文(描述圣彼得堡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是维护世界人民健康的使者!”前不久,中国医疗专家组在几内亚开展抗疫援助工作,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将抗疫知识倾囊相授,赢得了由衷称赞。临回国前,专家组还就几内亚当前医疗资源及疫情形势等进行反馈,并将一万余字的中英文工作报告递交当地政府官员。这是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从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到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品,再到尽一切努力为其他国家采购医疗防护物资提供方便……中国始终与世界人民并肩抗疫、携手前行。从3月15日至9月6日,中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中国人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谱写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篇章,展现了中国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价值追求,为全球抗疫注入了中国力量、中国信心。正如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中国有句老话,“患难见真情”。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紧急调集全国医疗储备驰援中国,伊朗向中国提供数百万只医用口罩,俄罗斯、白俄罗斯出动军机向中国护送防疫专家和援助物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呐喊,世界各地点亮“中国红”的祈愿,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于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优良传统,也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道德基因。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迅速展开行动,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中国主张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因为中国人民深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人民坚信“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在未来的征途上,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人类惟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而胜之。

阳光总在风雨后。历史将铭记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时所展现的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英雄伟力,也将铭记世界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大道不孤,人类必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1日 04 版)

《满江红》的英文片名Full River Red是否合适?

满江红实际上是词牌名,岳飞的词的全名实际上是《满江红·怒发冲冠》,所以把作为片名的满江红直译过来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情况只能意译。

而且Full River Red这个直译的片名实际上是很不合适的。因为英文片名是给外国人看的,而外国人看完电影后肯定会觉得奇怪----这个名字和片中内容有什么关系?

而且就算是在看电影之前,Full River Red这个英文片名也会给外国观众带来很大的误导作用。

因为Full River Red给人的联想是一条河都被血染红了,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描写战场上的残酷战斗的电影,类似于美国1967年的描写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夺岛作战的著名战争电影《红海滩》:

所以,这种片名只能采用意译。

外国电影的命名逻辑和中国电影的正好相反,片名往往是抽象的名词,让观众们看完电影后再回过头来品味片名的内涵。

我没看这部片子,但根据故事内容的简介,按照外国电影的命名风格,不妨译为The Deadline或者The Counterspies:

The Deadline指的是片中的一个时辰的破案期限,类似于1982年的美国电影《48小时》,即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剧情中的任务:

但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Two Hours这个片名叫起来很不带感,不如叫The Deadline更顺口:

除非是在Two Hours的基础上再加上别的词,比如The Deadly Two Hours,即致命的两个小时。或者说The Longest Two Hours----最长的两个小时,指的是破案过程的艰难,类似于1962年的美国电影《最长的一天》:

如果这个标题不够吸引人,那就可以叫The Counterspies。

Counterspy是反间谍人员的意思,因为片中的故事情节就是查找作案的敌方间谍。

如果片中的这两名被临时指定从事反间谍任务的人水平不足,甚至总闹笑话,那这样的片名反倒是更有反讽的喜剧效果:

每日一诗(7):异域风情满洲里

离开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来到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一一满洲里。夕阳下的恐龙园,充满了异国情调。璀璨的灯火让满洲里蒙上了几丝神秘、几丝梦幻。套娃馆里俄罗斯人、蒙古人争相展现自己的文化。北国第一门。透过丝网看异国,那边就是俄罗斯。​​​​​​

满洲里是原沙俄中东铁路的起点,“满洲里”之名来自俄语“满洲里亚”,殖民色彩浓厚。不过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白天,这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边鸦雀无声,鸟不拉屎;夜晚,这边灯火通明,金碧辉煌,那边漆黑一片。这不,我们可以一边嗑着瓜子,一边享受着异域风情看演出呢。

祖国强大就是好哇!看着那边,真正的扬眉吐气了。

《七绝》

异域风情话旺泉,

几曾灯火未阑珊。

当年屈辱今何在,

吐气扬眉扔那边。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所以笔者用“旺泉”代称满洲里,以求更具中国特色。愿祖国​更加强大美好!

「诗与远方」散文 || 走进红场

作者:岳阳鸿子

《走进红场》

我开始喜欢上了莫斯科,朋友却料定我的喜欢过不了九月。因为莫斯科地处北纬55-56度,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莫斯科会出现极昼现象进入温暖舒服的夏季。而到了9月,随着太阳直射南移,城市也将进入漫长寒冷、日照短暂的冬季。7月是莫斯科最美最舒服的时候,日照时间长,气温在10度到25度之间,每天仅2到3小时的黑夜如蜻蜓点水般短暂。

我们入住的四星酒店由原奥运村改建而成,四座高楼一模一样,分别叫α(阿尔法)、β(贝塔)、Ω(欧米伽)、γ(伽马)。住在α的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进错大门。这儿环境优雅,视野开阔,站在窗前可远眺莫斯科河。每当夜晚,夕阳如金,天边晚霞长虹不息,漫步在酒店旁边的草地或白桦林,微风轻拂,天地静谧,金色的斜阳拖着你长长的身影,纯美的大自然不需要任何渲染与烘托,一下子就能让你体会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美好意境。

莫斯科的黄昏

莫斯科城始建于1147年,依莫斯科河而立,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地处东欧平原中部,城市规划优美。一马平川中,马路宽得分不清几车道,大片的草地与树林将整座城市怀抱在一片绿海之中,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虽然不缺高楼大厦,但除了那些高大尖锐的钟楼,整座城市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其它都市那种高楼扎堆、密不透风、呼吸不畅的逼仄,让人想起孟浩然的那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一个人”,莫斯科对于具有主义情结的中国人来说是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一座城市更为亲切与熟知的地方。国人心中始终活着一位俄国人,这个人便是列宁。作为中国布尔什维克的一份子,我自然也不例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上世纪教科书上使用频率极高的句子。上世纪60年代或以前生人几乎都受到前苏红色文化的浸染,卓娅、舒拉、保尔柯察金成为每个人心中励志与学习的榜样,《红莓花儿开》、《三套车》等大量的苏联歌曲被唱成了中国歌,列宁与斯大林的照片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一起悬挂在墙上,天天注视陪伴我们。我们读高尔基、读普希金,听柴可夫斯基,莫斯科也一度成为中国人心中梦想的红色圣地。

第二天,我走进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世界著名广场--红场。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 年,广场发生大火灾,曾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年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它是俄罗斯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此举行纪念二战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受邀在这里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地走过,惊艳了无数俄罗斯国民。

红场GUM

红场紧邻莫斯科河,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为GUM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大教堂。列宁墓位于西面宫墙中部,墓上有检阅台和观礼台。西北方向为无名烈士墓、长明火,亚历山大花园、朱可夫元帅雕像等景观。

走进红场,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宽广与气派,环绕着红场的克里姆林宫褚红色的宫墙、明红色的博物馆、明黄色的百货大楼,还有五光十色的教堂,它们都带着俄罗斯不同时代的鲜明建筑特点,年代久远却又看不出一点儿陈旧感,奇伟瑰丽如同一首首精彩的怀古咏物诗,看起来平仄精巧,读起来韵味深长。

红场博物馆

广场上聚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兴奋地站在广场中央转圈,旋转中有些恍惚,仿若置身于童话里的彩色城堡。风也来凑热闹,欢快地吹落我头顶的太阳帽,我不停地跑着去追逐我的帽子,无数次感受并触摸到广场的地面。黑黑的由方形石砖铺就的地面,凹凸不平,带着陈旧的痕迹,布满沧桑,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微白的辉光,它映照着俄罗斯近千年的朝代更替,风云变幻,像极了一本巨大的摊开在游人面前的史书,那整齐的砖块方格,如同一行行朴实的文字,默默地书写着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在甚至未来。

红场四周景观

我顺着广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宫墙走过去,围绕整个红场走了一圈,最后站在列宁墓前行礼。也许是维修,列宁墓上及两边的观礼台看不真切。比起广场尽头的无名烈士墓、长明火与朱可夫元帅的塑像等景点,这里似乎要冷清许多。列宁墓墓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即安放于建筑内部的水晶棺里供世界人民致敬与瞻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专家机构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安葬,2011年2月举行的公众投票显示,超过60%的俄罗斯人支持这一提议,但尊重历史的普京总统公开表示了反对。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红场列宁墓

站在列宁墓前,仰望克里姆林宫钟楼上那颗随风而转的巨大红宝石五角星,心里依然会充满一种庄严感。虽然时移世易,克里姆林宫已不再是苏维埃的克里姆林宫,可看见它依然会想起二战时,因为苏共斯大林们的精心设计与伪装,让它神奇般地躲过了的炮火。看到钟楼门前的卫士也依然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课文《克里姆林宫》里列宁与卫兵的故事。

克里姆林宫标牌

排队过安检走进克里姆林宫,瞬间颠覆了原先以为它只是一座宫殿的臆想,宫内面积比想象中的大很多。这里林木葱郁,花草繁茂,各处道路标注着清晰的斑马线供游人参观穿越行走,一旦越线,军警将发出哨声警告。执勤的军警们并不高调严肃得一丝不苟而给人巨大的畏惧感与威严感,他们看上去很松散,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宫内教堂耸峙,殿宇轩昂。建筑以教堂为主,如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紫金圆顶的报喜大教堂、皇室墓地的天使大教堂,还有教堂广场前的那座著名的81米高的伊凡大帝钟楼,其雍容华美的内在与典雅气派的外观无一不显示着沙俄时代历代皇族的骄奢与气势。走出教堂群,绕过炮王与钟王,唯一一幢现代建筑特别吸人眼球,它由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幕墙组成,酷似中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据说那是上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访华时在人民大会堂获得灵感后回国建造的。克里姆林宫在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如今仍是俄罗斯的总统府,享有“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美誉,1990年,与红场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克里姆林宫入口

穿过斑马线绕到宫中花园的尽头,透过隔离铁网可以看到不远处藏在绿色树林中的一块平地,那是普京总统上下班直升飞机的停机坪。普京总统每天从这里下机后,坐上专车通过地下通道去到对面的总统府处理国事。总统府是一幢黄色绿顶飘扬着总统旗的三层建筑,游人只能远瞻不可近观,所以“在克里姆林宫巧遇普京总统”的概率不高,多半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猜想。

宫内教堂与建筑

总统府大楼

在莫斯科停留的三天时间里,我两次走进红场。一次穿着便鞋体会红场凹凸不平的沧桑,一次穿着靴子体会俄罗斯战斗民族的铿锵,后悔没有时间登上红场前面那座凌空飞架于莫斯科河边的圆型天桥。直到回国,我都在试图想象着从桥上瞭望红场与克里姆林宫,想象着那些高高矗立的塔楼、钟楼、角楼们会怎样地在太阳下熠熠闪烁近千年时光的风华,流淌如水般坚贞的韵味,随风摇动人们心中渐行渐远的红色记忆与梦想。

相关阅读:「诗与远方」散文 || 初见莫斯科

作者简介

留学日记:疫情影响下的圣彼得堡

疫情影响下的圣彼得堡,街上的行人很少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接吻桥

蓝天白云,小桥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