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体现孔子思想的句子简短(体现孔子思想的句子)

体现孔子思想的句子简短(体现孔子思想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孔子经典十句,字字珠玑,全是智慧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留下许多经典句子,

诗词君挑选了十句,

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智慧人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子罕》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民第十六》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正文艺 | 跟随戏剧,再学一遍这些孔子名句

8月13日-8月27日,在孔子诞生地,被称为“东方圣城”的曲阜尼山,由国家话剧院联合山东省文旅厅、济宁市主办的“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正在进行中,该活动以新时代的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2500多年前的圣人故事,探索推动文化“两创”实现新突破。

本届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以“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为主题,青年戏剧导演走进圣人故里,以当代眼光重新诠释经典,创作了5部以孔子为题材的“新经典”“问道”戏剧,包括《我见夫子,是山是水》《子与阳货》《夜行记》《孔子•游》《长什么样不重要》,特邀剧目中黄盈执导的话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也将视角聚焦传统文化。

让我们跟随当代戏剧的步伐,重温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的传世名句,感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博大深邃。

《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导演:黄盈

【剧情简介】

孔子作为一名寒门学士,怀揣救世理想,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他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坚持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念,克己复礼。从没有社会根基管仓库与畜牧的小吏,到司寇,到中都宰,再至大司寇,隳三都,他在宦海沉浮中依旧坚守信念,不沉沦,从自己修身做起,为天下皆美好而努力。杏坛开讲,孔子这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通过一生不辍的教学生涯,将美好的理念散播给人间。

《我见夫子,是山是水》

导演 王沐

【剧情简介】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葬于鲁城北泗水河畔,孔门众弟子在陵墓服丧三年。履正作为孔子生前的随侍杂役,仿效其他弟子在远离陵寝的尼山搭了一间小庵,退隐山林,勤耕薄田,尊奉先师。三年服丧期结束,众弟子相互告别,各奔前程。

曾参和冉有心怀各自目的,来到尼山拜访履正,引出一段关于孔夫子的麒麟之谜。二十年后,二人再度出现在尼山,一人痴语疯癫,一人名满天下,他们苦行二十载,都没能破解麒麟之谜,履正带二人上山去寻夫子之墓,突如其来的大雨阻拦了他们的脚步,众人再回首,原来夫子留给他们的答案,早就藏在这遥遥山水间。

《子与阳货》

导演 张肖

【剧情简介】

孔子与阳货,少年时在泮宫读书相识,却因不同的人生选择,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立志于学习礼乐,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一个因庶出失去继承权位的可能,因此专修权术。孔子之于阳货,如一面耀眼的镜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两人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时代,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虽从未一起共事,但彼此间的较量如暗流涌动,少年时的朋友“性相近”,却因“习”而相远。

《夜行记》

导演 李瑜

【剧情简介】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第七日,夫子一行人已然到了艰难卓绝之时,这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传遍了十里八乡。

故事以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以四条线索开展,一是城中一书生(文),二是村中一强盗(行),三是城中夜巡的兵(忠),四是当代的我(信)。四条线索以“因何拯救孔子”为主体脉络,既并行又交织,从多个角度展现孔子的人格和儒家学说的内涵,他们的碰撞冲突是思想之交锋。其中现代的“我”则穿插脉络,古今对话,“我”既是该剧的演员,又是该剧的“作者”,借千古圣人危机之刻,阐明夫子于中国漫长历史举足轻重的意义。

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四人最终提灯夜行,踏上了营救夫子之路。而这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本以为是秘密行动,却见街上尽是提灯之人。看来,夫子周游之际,其思想和人格之光,早已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夜晚。

《孔子·游》

导演 孙悦

【剧情简介】

该剧目将孔夫子的“剑”作为故事核心,将观众带回孔夫子17岁的时代,感受青年孔子对于生命、社会、命运的困惑,达到古今青年的精神共鸣。孔夫子在青年时代遇到挫折,问道于老子是故事的核心哲理内容。孔夫子立功,获得大贵族、鲁国公的赏识,走上政治舞台又被贬黜的故事。

17岁的孔夫子高大、俊朗、满腔热血,立志恢复周礼,创建一个仁爱的世界。但面对他的只是先秦时代的战乱、饥饿、阴谋诡计,孔子杀开了一条血路,路的尽头却不是他想要的“大同世界”,而是更大的杀戮。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与世界同流合污呢?老子给他答案了吗?

《长什么样不重要》

导演 王斯汀

【剧情简介】

故事从一群泥塑匠学徒踩踏制作由黄土、红土和麦秸混合的塑像“大泥”声中开始。少年泥塑匠跟随师父为孔夫子塑像,可不论他怎么努力,师父终觉不像。

苦恼之余泥塑匠在梦中回到春秋,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看到了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如何从一个有限的人超越为一个无限的人。他看到了孔子如何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也看到历朝历代对于孔子不同的塑像形象,以及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解释。

小泥塑匠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孔子长什么样子不再重要,但这趟似梦非梦的旅程,让他明白孔子不仅是两千多年前的大儒先师,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灵魂的家园。只是,泥塑匠归来已不是少年,他两鬓斑白,终于为那个始终没有完成的塑像,开脸。

策划/文案:王志艳 邓雅薰(实习)

美术设计:王晔

正文艺|跟随戏剧,再学一遍这些孔子名句

  8月13日-8月27日,在孔子诞生地,被称为“东方圣城”的曲阜尼山,由国家话剧院联合山东省文旅厅、济宁市主办的“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正在进行中,该活动以新时代的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2500多年前的圣人故事,探索推动文化“两创”实现新突破。

  本届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以“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为主题,青年戏剧导演走进圣人故里,以当代眼光重新诠释经典,创作了5部以孔子为题材的“新经典”“问道”戏剧,包括《我见夫子,是山是水》《子与阳货》《夜行记》《孔子•游》《长什么样不重要》,特邀剧目中黄盈执导的话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也将视角聚焦传统文化。

  让我们跟随当代戏剧的步伐,重温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的传世名句,感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博大深邃。

《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导演:黄盈

  【剧情简介】

  孔子作为一名寒门学士,怀揣救世理想,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他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坚持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念,克己复礼。从没有社会根基管仓库与畜牧的小吏,到司寇,到中都宰,再至大司寇,隳三都,他在宦海沉浮中依旧坚守信念,不沉沦,从自己修身做起,为天下皆美好而努力。杏坛开讲,孔子这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通过一生不辍的教学生涯,将美好的理念散播给人间。

《我见夫子,是山是水》

导演 王沐

  【剧情简介】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葬于鲁城北泗水河畔,孔门众弟子在陵墓服丧三年。履正作为孔子生前的随侍杂役,仿效其他弟子在远离陵寝的尼山搭了一间小庵,退隐山林,勤耕薄田,尊奉先师。三年服丧期结束,众弟子相互告别,各奔前程。

  曾参和冉有心怀各自目的,来到尼山拜访履正,引出一段关于孔夫子的麒麟之谜。二十年后,二人再度出现在尼山,一人痴语疯癫,一人名满天下,他们苦行二十载,都没能破解麒麟之谜,履正带二人上山去寻夫子之墓,突如其来的大雨阻拦了他们的脚步,众人再回首,原来夫子留给他们的答案,早就藏在这遥遥山水间。

《子与阳货》

导演 张肖

  【剧情简介】

  孔子与阳货,少年时在泮宫读书相识,却因不同的人生选择,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立志于学习礼乐,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一个因庶出失去继承权位的可能,因此专修权术。孔子之于阳货,如一面耀眼的镜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两人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时代,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虽从未一起共事,但彼此间的较量如暗流涌动,少年时的朋友“性相近”,却因“习”而相远。

《夜行记》

导演 李瑜

  【剧情简介】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第七日,夫子一行人已然到了艰难卓绝之时,这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传遍了十里八乡。

  故事以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以四条线索开展,一是城中一书生(文),二是村中一强盗(行),三是城中夜巡的兵(忠),四是当代的我(信)。四条线索以“因何拯救孔子”为主体脉络,既并行又交织,从多个角度展现孔子的人格和儒家学说的内涵,他们的碰撞冲突是思想之交锋。其中现代的“我”则穿插脉络,古今对话,“我”既是该剧的演员,又是该剧的“作者”,借千古圣人危机之刻,阐明夫子于中国漫长历史举足轻重的意义。

  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四人最终提灯夜行,踏上了营救夫子之路。而这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本以为是秘密行动,却见街上尽是提灯之人。看来,夫子周游之际,其思想和人格之光,早已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夜晚。

《孔子·游》

导演 孙悦

  【剧情简介】

  该剧目将孔夫子的“剑”作为故事核心,将观众带回孔夫子17岁的时代,感受青年孔子对于生命、社会、命运的困惑,达到古今青年的精神共鸣。孔夫子在青年时代遇到挫折,问道于老子是故事的核心哲理内容。孔夫子立功,获得大贵族、鲁国公的赏识,走上政治舞台又被贬黜的故事。

  17岁的孔夫子高大、俊朗、满腔热血,立志恢复周礼,创建一个仁爱的世界。但面对他的只是先秦时代的战乱、饥饿、阴谋诡计,孔子杀开了一条血路,路的尽头却不是他想要的“大同世界”,而是更大的杀戮。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与世界同流合污呢?老子给他答案了吗?

《长什么样不重要》

导演 王斯汀

  【剧情简介】

  故事从一群泥塑匠学徒踩踏制作由黄土、红土和麦秸混合的塑像“大泥”声中开始。少年泥塑匠跟随师父为孔夫子塑像,可不论他怎么努力,师父终觉不像。

  苦恼之余泥塑匠在梦中回到春秋,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看到了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如何从一个有限的人超越为一个无限的人。他看到了孔子如何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也看到历朝历代对于孔子不同的塑像形象,以及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解释。

  小泥塑匠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孔子长什么样子不再重要,但这趟似梦非梦的旅程,让他明白孔子不仅是两千多年前的大儒先师,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灵魂的家园。只是,泥塑匠归来已不是少年,他两鬓斑白,终于为那个始终没有完成的塑像,开脸。

策划/文案:王志艳 邓雅薰(实习)

美术设计:王晔

孔子经典十句,字字珠玑,全是智慧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留下许多经典句子,

诗词君挑选了十句,

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智慧人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子罕》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民第十六》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