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关于敲鼓的句子唯美(关于敲鼓的句子)

关于敲鼓的句子唯美(关于敲鼓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砥砺前行,向着更美好的目标——元旦献词

来源:经济日报

岁月之轮滚滚向前,前行脚步从未停滞。我们要向着新的时间坐标道一声:你好,2021!又一段奋斗征程,就此开启。

此时此刻,无论行走在城市的街道,或是置身于乡村的旷野,都能感受到生机勃勃、神采焕发的向上力量。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中国,却已发生了开创性的巨变。

此时此刻,我们正从“十三五”辉煌的基业再出发,内心是笃定的。回望冲刺收官的2020年,有着太多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一度生活“暂停”、生产“停摆”、民众“忧惧”,供给和需求双侧承压,挑战可谓前所未有;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化停转、民粹主义冒头,确定性与规则共识仿佛正在退场,挑战可谓前所未有;美国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挑战可谓前所未有。

2020年已然留下“极不平凡”的印迹。但正如我们所深知的,有如约而至的阳光,就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有岁月静好的相伴,就会有始料未及的巨浪。也一如我们所坚信的,有了正确的指引,有了无惧的勇毅,有了务实的担当,所有的暴雨与风浪,都会被砥砺前行的豪迈所击败。

年初的“暂停”与“停摆”,以令人欣喜的速度恢复并快进起来。战“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外,更多的是振奋人心的捷报。GDP、投资、外贸、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相继转正,经济逐季改善,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赢得世界惊叹;北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天问一号”探火、“嫦娥五号”探月、“奋斗者”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珠峰测量新高度……这一年,我们虽然错失了一个春天,却迎来了拼搏的丰盈季节。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合上过往之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与下一程的宏阔目标相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的起步之年,是千年小康梦圆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之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大庆之年。

以梦为舟,踏过风浪,目视远方,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航船上。船到中流,唯有勠力同心,激扬奋斗者的精气神,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在落实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成就家家户户的“小愿景”上脚踏实地,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以实干赢得未来。不怕风浪高,重在桨要齐。你我每一次振臂,都在为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加油助力;你我每一次挥洒汗水,都推动着这条航船稳健前行。“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深情礼赞。

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由此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化发展晦暗不明,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前行之途有湍流,也有暗涌。但有党的坚强领导,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坚定的“领航者”。百年大党,意气风发。新的征程,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统筹两个大局、认清发展大势,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40多年前,一个参加完高考的年轻人,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刚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伴着鼓点,我们行进,抵达了昨日之明日。当下的你,是否听到了船头敲击出的激越响亮的鼓点?我们也在展望,继续伴着鼓点,从今日驶向远方。

加油,2021;奋斗,前程似锦的中国!

贾茂兴散文:唢呐声声

唢呐声声

作者:贾茂兴

唢呐相对于西洋音乐来讲,确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中国民间传统乐器了,它流传于乡间、流行于民间的居多,当然也有登上大雅之堂举办独奏音乐会的。我要说的是,唢呐在我们陕北地区不但流传盛行,而且自成流派,别具一格,也独树一帜,算得上是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深受父老乡亲们的普遍喜爱。 我虽然不会吹奏唢呐,也不懂唢呐艺术,但从小就特别喜欢听唢呐曲子,这主要缘于在家乡无论是红事白事都要郑重其事的雇上一班唢呐吹手,烘托气氛、红火热闹,表达心愿、期冀祝愿,再加上当时农村也的确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自小在脑海里萦绕的多是唢呐声声,那婉转曲折的旋律,或喜闹,或悲切。小时候也不大懂得唢呐曲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境和真实心情,只是凑凑热闹罢了。后来逐渐长大,直到现在才慢慢感悟思谋:陕北人为什么那么喜爱唢呐,而且在当地流传那样广泛而深远;为什么要在喜宴和白事上吹奏唢呐,不论家富贫穷、光景如何;为什么在逢年过节、敬神贡献上要雇请唢呐,响嚯一下、热闹一番?我想除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外,恐怕更多的是唢呐能够真真切切的表达人们的内在情感,它既能诉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也能表达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挣扎和宣泄,还能寄托对失去亲人的悲伤和思念。可以说,唢呐俨然成了陕北人的精神寄托和忠实伴侣,也成为了黄土地上的岁月轮回和生命绝唱。

红事上唢呐吹得悠扬悦耳、亢奋激越。尤其是在儿娶女嫁的婚庆上、乔迁新居的良辰时、小儿满月的酒宴中、喜迎新春的正月里是一定要请上唢呐乐班红火热闹一番。通常乐班多则八九人,最少也有五个人,乐班的主打是鼓手,鼓手胜似乐队指挥,那鼓点时而舒缓,时而激切,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抑扬顿挫,自始至终引领着乐班一阵又一阵、一曲又一曲地奏向高点,令人心旷神怡;当然乐班的灵魂当属唢呐手了,唢呐手分为主吹(吹上手)和副吹(拉筒筒),印象深刻的是主吹在曲子高潮时双目紧闭,两个腮帮子鼓的像气球一般,脖子上的筋骨撑的像蚯蚓一样,全神贯注、精力集中,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地吹奏着欢快和吉祥,竭力把幸福和祝福送给主人和亲朋,副吹则好像是陪练一样跟着跑趟趟了,就高则高,就低则低,大部分时间像霜打的茄子一般耷拉个脑袋,唢呐碗口朝下顺溜溜随着罢了,一般情况下铲和锣看似有要没紧的,一咚一嚓滴溜淡水地随声附和着,当然在鼓点密集、唢呐上劲时也好比小步快跑似的紧随着。你看,无论在巷道口,或是院子里,还是酒楼前,一曲曲《得胜回营》、《大摆队》、《大开门》、《小开门》吹的酣畅淋漓,听的荡气回肠,让人浑身充满了和力量,让喜庆充盈着人们的内心,真的是喜气洋洋。

白事上唢呐吹得悲恸欲绝、痛心疾首。在陕北,老人们常讲,一个人幼儿时期听着唢呐声长大,成年后又是唢呐成就了人生的美好姻缘,而最终又被那凄凉悲恸的唢呐声送进苍黄浑圆的山峁,唢呐声终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这话虽然直白些,但就是这个理。在陕北寿终正寝的白事上,也是一定要雇上唢呐乐班为长者送上最后一程的,这是乡规乡俗。唢呐既可让人喜上加喜,也能让人悲之又悲,一般在白事上会吹奏《西风凉》、《赵飞搬兵》、《送老》、《四海春》等悲情曲子,现在也有把诸如《父亲》、《母亲》等一些抒情歌曲改编后一并吹奏,抒发的是感恩和不舍,表达的是缅怀和敬仰。唢呐在白事上的悲调确实是催人泪下,有时唢呐声与哭诉声混合在一起,有种直抵心窝、穿透灵魂的感觉,让人悲切切,痛心心。你听,此时的鼓点显得沉重无比,唢呐也显得哀伤凄婉,锣铲声显得少气无力,吹手们面无表情,压低唢呐碗口吹诉着老者艰难的过去过往和把后人们失去亲人的悲伤交织在一起,让人痛彻心扉。有人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唢呐碗口的低垂是对逝者的尊敬,唢呐声的低沉表达的是后人们的悲伤心情,伴随着唢呐声,忽然间明白,人终究该来,亦要去,不禁让人惆怅起来。

悠悠唢呐声,声声诉衷肠。喜爱唢呐,既有情结,也有乡愁。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陕北唢呐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响彻了山川大地,也吹进了千家万户。愿唢呐这朵妩媚鲜艳的《兰花花》,盛开在陕北大地的《圪梁梁》上,吹奏出更加悦耳动听的《信天游》,在《平凡的世界》里,去讴颂更加辉煌灿烂的《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