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信我者不信我者句子怎么写(信我者不信我者句子)

信我者不信我者句子怎么写(信我者不信我者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下等人恩将仇报,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报怨

人有上、中、下三品,划分的标准不是财富地位,而是心胸格局。

下愚者恩将仇报

古人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施恩与人,得到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仇怨。

农夫救蛇,东郭和狼,都是受恩不报,反咬一口的例子。

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故事。

贾雨村受甄士隐资助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才得以进京赶考,而后飞黄腾达。

后来甄士隐的女儿被人贩子拐走,贾雨村明明知道香菱就是恩人的女儿,却还是把香菱判给了恶霸薛潘。

他因为贪酷被处置,是贾政帮忙,才被二次起用。

贾家对他来说是恩人。

后来贾家落难,他不仅不帮忙,反而因为“怕人说他回护一家”,落井下石,导致贾府被抄。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后来东窗事发,贾雨村最终锒铛入狱。

人善人欺天不欺。

因果轮回,总有报应,多行不义必自毙。

无法做到以德报怨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可以不宽恕,但是却不可以去伤害。

害人者,终究害己,行善才能安宁内心,远离祸患。

中人者恩怨分明

人心换人心,你真我也真,你假我转身。

他们没有恩将仇报的毒辣,也没有以德报怨的姿态,但是他们真实率性。

曹操仰慕关羽的人品才华,为了留住关羽,待之以礼,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关羽上马时曹操亲自扶他上马手提衣襟、下马时派人做下马蹬踩人背下马。

还以天子的名义封他为汉寿亭侯。

后来华容道上,曹操山穷水尽之时,关羽终究放了他一马。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写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期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有恩必报,有仇不饶。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孔子说:以直报怨。

他们有自己的准则,你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你。

别人的善意他会回报,别人的傲慢,他也绝不委曲求全。

他们未必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们起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和这样的人相处,只要你足够真诚,也必然换来真心。

上智者以德报怨

三国时期,孟获叛乱,诸葛亮七次擒获他,又七次饶恕他。

最终,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效忠蜀汉王朝。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良的人我们要善待,不善的人也要善待;对守信的人要讲信誉,不守信的人也要讲信誉。

慈悲的人没有偏见,在他们眼里“世间没有可恨的人,只有可怜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过是遭际不同,造化弄人。

所以慈悲之人心量更大,更容易看开,更能容人。

以德报怨,不只是修养,更是一种格局。

古往今来,能有这样格局胸襟的,实在寥寥无几。

能以直报怨,不恩将仇报,就已经很好了。

本文来源于:儒风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道德经》德篇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 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40.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白如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1.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人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44.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肭。静胜躁,寒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探旺寒,静胜热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47.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48.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瞩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51.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秧,是谓袭常。

53.使我挈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zuī)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7.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悖悖。其政察察,其民狯狯。祸福之所依,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人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有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64.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65.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67.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69.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7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71.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72.我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73.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4.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75.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6.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77.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7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79.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8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81.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德经》“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又如何理解?

《道德经》“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又如何理解?

答:“道”的活用就在这里,要真的去做!“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对我了解信任的人,我一定信任他。对我不了解,攻击、批评,或是不讲信用的人,我们也清楚了解,同样地信任他。

有的人也许会想:“这样不是包庇那些坏人吗?”我们清楚了解这个人不讲信用,但是还一样信任他。唯有透过我们的信用,才能够转化他的不信用、不信任。唯有透过一个人的诚信,才能够让一个人的不诚信、不老实扭转过来,这叫“德信”。而不是说:“你对我耍诈。好!我就给你瞧一瞧,我比你更厉害!”这样没完没了。而且就变成在那里互相地“你越粗鲁,我比你更粗鲁!”心灵品质越下降,你没办法真正感化谁。

所以,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对我们好的,我们一定对他好。对我们不好的,一般不容易做到,但我们也要练习着去做到:慈悲大爱善待一切,信任他人。这样会不会吃亏?会吃点亏!没关系,吃亏就是福啊,后面会有更多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