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道法高深的句子简短(形容道法高深的句子)

形容道法高深的句子简短(形容道法高深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老子》第五十六章读书笔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通行本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知道的并不多言,能言会道的并不知道。

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

挫去锐气,解除纷争;

调和光芒,混同于尘世,这就是玄妙的融和。

所以,不因得到而亲近,也不因得不到而疏远;

不为得到而有利,也不为得不到而伤害;

不因得到而显贵,也不因得不到而卑贱;

当超越了亲疏、利害、贵贱时,才是天下最尊贵的。

逐句解释: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里解释有好几种,都说得过去。第一种是,知道的人并不多言,多言的人并不知道。第二种是,智慧者不多说话,能言会道的并非智者。另外一种是,得“道”的君王不干预民生,一切顺乎自然;干预民生的君王没有得“道”。老子认为应该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事。

塞其兑,闭其门;

塞:堵塞。兑:孔窍。门:欲望之门。

即堵塞欲望的孔窍,关闭欲望的门径。这是让人们去除多余的欲望,保持清净自然。前面章节提到了这一句,此处是重复提及。

挫其锐,解其纷;

此意为挫去其锐气,解除其纷扰。锐气会令人自负夸耀,从而看不清自己,纷扰会干扰人心,从而无法宁静。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即混合光芒,混同于尘世。也就是阴阳之气相互融合,达到一种玄妙的境界。抛却高高在上的身份,收敛起万丈光芒,与卑微的尘埃交织在一起,这样人接地气,不会飘飘然。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所以,不因得到而亲近,也不因得不到而疏远;不为得到而有利,也不为得不到而伤害;

不因得到而显贵,也不因得不到而卑贱。这几句是说“玄同”的境界已经超出了亲疏、利害、贵贱等世俗的范畴,达到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

故为天下贵。

达到这种状态的人,才是最珍贵的,也能受到天下人的尊重。

心得总结:

本章的核心意思依然是讲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其中有的句子非常有名,经常作为不少领导和企业家的座右铭。比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

“知者不言”或者说“行不言之教”,不是说知道了而不告诉人们,而是知道了也不去强行灌输给人们,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做出表率,通过潜移默化和因材施教,去感化众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最后让人们真的理解和搞明白,这样才是真正的智者。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这就是让人们保持清静无为,去除多余的欲望。这是老子的核心思想,前面章节也反复提及过。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首先让自己安静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要去除私心杂念,当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考虑问题时,事情困难重重,但是如果是为了众人利益去考虑时,你会发现豁然开朗,事事顺遂。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是非常高深的道理,不只是放低姿态,混合于尘世之中。我们姑且按这个意思来理解“玄同”,但实际上还包括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等。领导者身处高位,光芒万丈,人人仰视,但如果始终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就会与群众渐行渐远,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决策。而要想保持思想先进性和正确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自己,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跟这里的“和光同尘”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玄同”还是一种无我的至高境界,超越了世俗的亲疏、利害、贵贱等范畴,如果能够抛却这些,那么人就是超凡脱俗的圣人,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可能不多,如果真的能达成那就是千古圣人,当被人们永远所铭记。我们普通人要想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可能很难,但是如果能够少点名利渴望,少点私欲,努力勤奋,顺天应人,顺势而为,那也是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因此,从老子的智慧当中,领导者可以悟到管理和治国的策略,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

附帛书版:

封神榜中有十位道法高深的女性上榜,她们都是谁?有何厉害之处?

姜子牙斩将封神,共为天庭敕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在这其中以女性身份上榜的共有十八位,如:天庭阵营的龙吉公主、商纣阵营的姜皇后、西周阵营的邓婵玉以及截教阵营的三霄仙子等等。

而在这些女性上榜者中,道法高深者又占据了十个名额,那么问题来了,这十位道法高深的女性上榜者都是谁呢?又有何厉害之处呢?

石矶娘娘;

石矶的原形是一块顽石,因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而化为人形,之后,她便加入了截教,并占据骷髅山白骨洞修行。

至于说石矶有何厉害之处,她曾轻松化解掉哪吒乾坤圈的攻击,还有面对太乙真人,石矶也能与之一战,只不过因不敌九龙神火罩而惨死于太乙真人之手。

封神后,石矶在天庭的神职是月游神;

金光圣母;

金光圣母的道场在金鳌岛,因受闻太师邀请,金光圣母便和金鳌岛的其他九位天君一起来到西岐,并摆下了金光阵用以对付阐教门人。

在金光阵的作用下,阐教门人萧臻进阵不久后便被化为了飞灰。而广成子进阵后,也是先后动用了八卦仙衣和番天印这两件玉虚至宝,才破掉金光阵,除掉金光圣母。

封神后,金光圣母成为雷部二十四天君之一,被封为闪电神,其主要职责就是释放闪电;

菡芝仙;

菡芝仙是封神里的“第一热心肠”,当闻太师前往金鳌岛求助十天君不遇时,是菡芝仙告诉闻太师十天君的所在,并促成了十天君大摆十绝阵。

当赵公明向三霄仙子借法宝遭遇“闭门羹”时,是菡芝仙前去说服三霄借出金蛟剪。当三霄下山前往西岐替赵公明报仇时,菡芝仙也义无反顾地跟随前往。

至于说菡芝仙有何厉害之处,她手中法宝是一个风袋,只要祭出此宝,便能从中释放出黑风用以攻击对手。

在大战慈航道人时,菡芝仙本想用此宝取胜,不曾想慈航身上却戴有定风珠,从而破掉了风袋,而她也被一旁的姜子牙用打神鞭击杀。

封神后,菡芝仙也成为雷部二十四天君之一,主要负责刮风,是为助风神;

三霄仙子;

三霄仙子也就是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她们的道场位于三仙岛,原本这三位与世无争一心只为修行,然而,由于她们兄长赵公明前来借宝,并因此死于封神战场,从而惹得三霄亲临西岐并摆下一座黄河阵用于对付阐教门人。

在之后双方的对战中,三霄便用手中法宝混元金斗收阐教门人,然后又将他们扔进黄河阵中削掉道行,如此一来二去,阐教门人几乎被一网打尽。

后来,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亲临黄河阵,并联手才破掉黄河阵,诛杀掉三霄。封神后,三霄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负责用混元金斗替人转世轮回;

火灵圣母;

火灵圣母是截教通天教主首徒多宝道人的徒弟,算起来,火灵圣母就是通天教主的嫡系徒孙,由此可见,火灵圣母在截教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在佳梦关之战中,火灵圣母因徒弟惨死,而下山替徒报仇,凭借手下的三千火龙兵和法宝金霞冠,火灵圣母曾让西周阵营损失巨大。

不过因为广成子的到来,从而用扫霞衣破了火灵圣母的法宝,而她也惨死于广成子的番天印之下。

封神后,火灵圣母因擅长火系法术,从而被封为了火府星君;

龙吉公主;

龙吉公主是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所生,因触犯天条而被贬下凡间。

对于龙吉公主来说,她也想戴罪立功早日回到天庭,于是她便加入了姜子牙的灭纣兴周大军。

罗宣伐西岐时,龙吉公主出手解了西岐火焚之危;洪锦伐西岐时,是龙吉公主出手将其降服;金鸡岭之战中,龙吉公主曾砍伤过孔宣。

万仙阵之战中,龙吉公主本想借此战立功重回天庭,不曾想却被守阵者金灵圣母击杀。

姜子牙斩将封神时,龙吉公主被封为红鸾星,主要负责人间婚嫁事宜;

金灵圣母;

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二徒弟,在万仙阵之战中,金灵圣母被任命为万仙阵的总指挥。

在双方对战中,金灵圣母首先击杀了龙吉公主和洪锦夫妇,之后又以一敌三,对战阐教三大士(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的最强法身形态。

不过,也就在金灵圣母专心对战三大士时,却被不远处的燃灯用定海珠击杀。

封神后,金灵圣母被封为“坎宫斗母正神”,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管理上榜的所有神祇;

高兰英;

高兰英是渑池守将张奎之妻,在渑池之战中,高兰英跟着丈夫一起对抗西周阵营,并造成了五岳兄弟的惨死。

除此之外,高兰英还曾凭借手中法宝太阳神针诛杀了西周第一女将邓婵玉,不过最终在渑池城破之时,高兰英被飞上城头的哪吒枪挑而亡;

姜子牙封神时,高兰英被封为桃花星,负责人间的姻缘;

以上就是封神榜上十位道法高深的女性,至于说她们的实力排名:三霄>金灵圣母>龙吉公主>火灵圣母>石矶>金光圣母>菡芝仙>高兰英。而对于此,你怎么看呢?

六个成语饱含古人的生存智慧,一定能启迪你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中,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则是成语里蕴含的古人的智慧仍然启迪着当代人。快来看看成语里的智慧吧!

忙里偷闲:“偷懒”也是智慧?

黄庭坚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前途堪忧,黄庭坚却毫不在意;住所破败不堪,依旧坦然接受。

他在政治风暴中几经沉浮,始终以洒脱平静的心态面对荣辱得失。

黄庭坚曾作诗“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忙里偷闲这个成语便出自于此。

“偷闲”二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它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文人的一种情怀和雅趣,虽然胸怀天下,立志高远,但是还要忙里偷闲,张弛有度。

“偷”字意义不好,但用在这个成语中非常形象生动。

登堂入室:竟是学习的智慧!

孔子的弟子仲由擅长弹瑟。一次仲由在孔子家中弹瑟,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儒家中正温柔的礼乐追求,于是说道:“仲由喜欢弹瑟,技艺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为何要在我家里弹呢?”

意思是赞扬仲由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还没到精微之奥的最高境界。

后来“登堂入室”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这个成语蕴含着古人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的家里,这是欠妥当的。

终南捷径:为人处世大有智慧

唐朝有一位道士名叫司马承祯,他道法精深、学识渊博。

唐睿宗想封他官职,但司马承祯坚决要回天台山隐居,尚书卢藏用指着附近的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那其中就有无穷的乐趣,为什么一定要回天台山呢?”

司马承祯用嘲讽的口气回答道:“你说得不错,那里的确是做官的捷径啊!”

原来,当初卢藏用考中进士后,朝廷并没有马上给他封官。卢藏用发现,许多隐居士人不但名声没有被埋没,反而身价倍增。

于是,卢藏用在终南山假意做隐士,来引起朝廷的重视,并很快做了大官。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便由此得来,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卢藏用认为取“终南捷径”达到做官目的是一种“智慧”,然而坚守节操的真隐士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囊中羞涩:“没钱”也有智慧

东晋有一位大臣名叫阮孚,他以继承父亲和叔祖(阮籍)的任性旷达见称,人称“诞伯”。

阮孚高傲放荡,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整日衣冠不整,饮酒游玩,也不打理家产,因此生活时常贫困,曾经把金貂拿去换酒喝。

有一次,阮孚出去游玩,随身带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子,有人问他:“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

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里只有一枚钱,恐怕袋子羞涩,用它来看袋子。”

后来,“囊中羞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口袋里没钱的窘迫状况。

阮孚的智慧在于明明因缺钱而窘迫的是自己,他却说是怕袋子没钱而羞涩。

这种调侃可见阮孚的旷达性格。虽然袋子没钱,但没钱也有没钱的智慧。

相敬如宾:相处的智慧

春秋时期,有一个晋国人名叫冀缺,他的父亲犯下罪行被杀,他也因此被贬为平民。

但冀缺并不怨天尤人,他不仅勤劳务农,还不忘读书修身。冀缺妻子非常贤惠,为了不耽误冀缺劳动,总是在家做好饭送到田里去。

冀缺的妻子给丈夫送饭时,将饭碗高举过头顶,恭敬地递给丈夫,像对待一个尊贵的客人一样。

冀缺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过饭碗。

晋国大夫臼季看到冀缺夫妇相敬如宾的这一幕,感动地赞叹道:“夫妻之间能够如此敬重恩爱,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来辅佐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的。”

后来,冀缺经过他的引荐做官,为晋国立下功劳。

“相敬如宾”来源于此,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谁说这不是一种相处的智慧呢!

瓜田李下:守住节操也有智慧

北齐有一位叫袁聿修的官员,他为官清廉,从不收贿赂。

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途径兖州,兖州刺史是他的老朋友邢邵。

两人见面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袁聿修有些为难,但反复思索之后,还是谢绝了邢邵的好意,对他说:“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古人说,站在瓜田,最好不要弯腰提鞋,站在李子树下,最好不要伸手整理帽子,免得被别人误会。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白绸不能收。”

邢邵理解袁聿修,就没有再勉强他。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可见,古人要守住节操,也是有智慧的,不仅要主动避嫌,还要取得朋友的谅解。

【图文来自中国成语大会公众号】

五律.虞国晚挥兼寄石海道兄(新韵)

墨玄子

题记:陶醉于大虞春秋建筑群的恢宏磅礴,砖构艺术的博大精深,自然会对大虞春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油然起敬……

大虞寻古幽,

石海弄春秋。

砖逸筑诗梦,

心禅荡史舟。

哲思演道广,

嬉戏唱星稠。

晖晚急锋转,

称歌写月钩。

2021年11月16日

首发于梁园

注释:

1、虞国,夏朝初年大禹封五帝之一帝舜(有虞氏)之子商均于此地建国,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2、大虞,指大虞春秋·文化创意园。正在努力建设成虞城县核心引擎的文化项目为目标,积极将其打造成“居、养、游、娱”为核心,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高端综合体。大虞春秋建设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笔者对大虞春秋的建筑叹为观止。

3、石海,即闫石海先生,该大虞春秋的项目投资建设者、著名学者、建筑专家、书法家、墨玄学派导师。

4、砖逸,大虞春秋恢宏磅礴的建筑群,被称为砖构艺术馆。

没有图纸,全凭高超的技艺,打造出来的旷世奇工。

5、星稠,形容文辞富丽。如天星密集。

6、称歌,称扬歌颂。

7、月钩,旧历月头或月尾时的蛾眉月。其状似钩﹐故称。

附:诗人墨玄子

墨玄子,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开宗立派者、著名书道家、书道教育家、诗人。道信太,字崇月,号桐柏山人,1963年2月26日生于淮河之源桐柏,为全真龙门派第25代弟子。其悟道于泰山碧霞祠,游历于五岳三山。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汉字规范书写注册高级教师、兰州新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原泰山道教协会副会长。

墨玄子,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抨击邪恶,尊重历史,道法自然。其诗书皆工,笔墨充满诗性,诗情倾注笔端。他将具象的点线字体笔墨章法,诗化为抽象的骨肉血、精气神诸多意象之美,进而升华至情感之审美涵义。其诗书多同情人民疾苦、讽刺为富不仁、轻视功名利禄、歌颂生态文明、描写山水胜景田园风光隐逸生活之作。

墨玄子,是一位把道家哲学应用于书学创作实践并卓有成效的书道家。他擅长篆籀笔法,用草书笔意入写篆隶楷诸体,形成具有当代草篆草隶草楷意味的“墨玄体”。

他以墨玄书学著称,书道行世,道济天下,于当今书坛卓然独立!其创作结体欹侧、险绝造势、用锋多变、泼墨酣畅。其作品厚重大气、宽博雄浑,洒脱豪放,逸气纵横,以势取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墨玄子,不仅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学者,还是一位对中国书道和教育都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家。 他的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创立了当代书法具有师承性的墨玄学派,简称“墨玄门”,成为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开宗立派者。

当代书法在书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开宗立派人墨玄子的墨玄书学思想为主导、书道精神为核心的具有传承性的书学派别,被称为“墨玄学派”,又称“墨玄书学”。墨玄书学,关注书法与生命的关系,所推行的书道思想和墨玄理念,旨在邦助人们在知识、技能、精神、情感、处事、交际、修身、养生、悟道等方面的提升与回归,具有教育意义和精神文化价值。

他的代表作《东方红》成为共和国红色典藏,曾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袁海涌“东方红”主题书法邀请展》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办,曾于2010年、2013年分别在河南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成功举办;他成功举办《袁海涌奥运书法巡回展》《绿色的呼唤-----袁海涌韩春见诗书合璧展》,曾发起、策划、组织并领衔主创以“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为主题的诗书画印四绝合璧大型笔会活动。

墨玄子.袁海涌作品“厚德载物”入刻五岳之首——泰山碧霞祠;榜书力作《黄天厚土》巨型匾额悬挂于中岳庙峻极殿中央,与历代帝王御笔和欧阳中石等当代书法大家墨迹相映成趣;其多幅作品入刻名山大川。作品《阴阳二气》入编《新中国美术图鉴》;他的艺术传略入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4年卷);作品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王義之故居、河南博物院、安阳博物馆、曹禺纪念馆等多家美术馆、纪念馆;为中央电视台《山里红》、《地火》、《根在这里》等多部电视剧电影题写片名。著有《袁海涌墨迹选》、《东方红主题书法艺术》、《书风》、《书道与哲学》《书道秘籍》《书道阴阳论》《英风吟草》《诗抄》等。

《道德经》:以“上善若水”修身,体悟道法自然之理

一、

执着于道理的人并不明白道,执着于禅理的人也并不明白禅,所谓禅理与人生的大道,都融化在了点滴的生活之中,如果一个人只是执着于文字表象和规则,就已经不在“道”中了。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网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之后就忘掉鱼网;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之后就忘掉了兔网;这正如人生道理一样,道理是用来传达思想的,当你明白了道理之后,就可以忘掉言辞。我怎么去寻找那些能够忘掉言辞的智者谈一谈呢?

庄子的这一番话说明的就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道理。

禅理、文字、道理等等,都是为了让我们通达智慧的真正境界,但是这些文字道理却不是智慧本身,就像生活中,当一个人只是执着于道理的表象,整天痴迷地用所谓规则去衡量生活时,其实本身就背离了道的本身。

正所谓“道法自然”,道的境界本身,就存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中。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大道废,有仁义”,当一个群体的行为不符合大道的状态时,才需要用所谓仁义的规则去约束,这个道理就像一个人不遵守法律的时候,他的行为才需要去用法律去约束。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之中,有一个人物叫英,他是一个能够按照规律去做事的人,倒行逆施,却可以完全用规则去规划生活。

很多人看到这样一个人物设定的时候,都被这个人物深深地迷住了,觉得他就是一个能够把“道法自然”四个字完全用在生活之中的一个人。

但是和英比起来,还有更高深的人,那就是芮小丹,如果说英可以意识到道的规则,而芮小丹则是可以在无意识之下用道去生活的人,她无需规划,因为本身就已经通达道的智慧了。

英能够用道法自然的智慧去规划生活,但是他本身却并不能完全按“道”的智慧活着,而真正能够自性本来,不昧因果的人,则是芮小丹。

二、

《菜根谭》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游鱼不知海,飞鸟不知空,凡民不知道。是以善体道者,身若鱼鸟,心若海空,庶乎近焉。

游在大海中的鱼并不知道大海的存在,空中飞翔的小鸟并不知道天空的存在,百姓也不知道天道和义理的存在。所以真正能理解天道义理的人,身体就像鱼和鸟一样,而心在大海与天空,或许这更接近于天理。

对于鸟来说,它身处天空中,但在鸟的世界里却没有“天空”这个概念;鱼在水中游,但是鱼的世界中却没有“大海”这个概念存在,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感知状态。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带着弟子出去游玩,在一个二十多丈高的瀑布前,水流能喷四十多丈远,鱼鳖都无法上游,但是一个男子却可以在其中游泳。

孔子以为这个男子遭到困苦想自杀,就派弟子顺着水流方向去救,但是那个男子忽然潜入水中好几百步远才浮出水面,披着头发唱着歌上了岸。

孔子问他:“我以为你是鬼,仔细观察才知道你是人,你用什么方法游泳的?”

这个人说:“我没有什么方法,也没有什么道术,我开始于习惯,长大后就变成习性,成年之后都是顺其自然,我随着漩涡一同入水,又随着漩涡浮出,顺从水性,从不肆意妄动,这就是我之所以在里面游泳的原因。”

孔子又疑惑地请教道:“那什么是开始于习惯,长大变成习性,后来顺其自然呢?”

男子回答说:“我生在山地就安于山地生活,这就是开始于习惯;在水边长大,就安于水上生活,长久养成习性。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而这样去做,这就是顺其自然。”

庄子用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得意而忘言,得道而不论道”的道理,不要执着于事理表象,而是抛开道的表象规则而用道去生活,这本身就是道的境界。

一个能够察觉事物表现哲理,并且用标准去衡量人生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智者,若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本身就活在道的境界之中,这才是智慧。

如“上善若水”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句话的真谛,并不仅仅是通俗理解的能以柔克刚,而是因为水的姿态本身就符合了道的最佳境界。

水本身就是无主观意识,完全顺其自然的状态,它没有自己的形状,放入杯中就是杯子的形状,放入碗中就是碗的形状,把它泼到地上,它就融化于土地之中,把它倒入大海之内,它就是大海中的一份子,它的存在不是刻意为了某种目的而存在,而是依照规律而作为。

所以说“上善若水”,不受主观意识主导而纠结道的表象与规则,顺其自然生活,就是最好的状态。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