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赞美家乡风景的句子(赞美家乡人勤劳的句子)

赞美家乡风景的句子(赞美家乡人勤劳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祥云土八碗: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乡愁,是一种味道,是对家乡美食的一种记忆。家常菜可能见得多,但是土八碗你见过吗?青海湖畔云之源主题餐厅的土八碗,就是这样一桌充满了乡愁味道的美味佳肴。

顾名思义,土八碗就是八道菜,在一张桌子上坐八个人。土八碗有煮、炒、蒸、炸、煎、腌多种菜肴,荤素搭配,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所用器皿一般是土碗,虽然没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糙和简陋。

中秋国庆节前夕,来自祥城镇瓦窑村的厨师尹丽芬就忙着在云之源餐厅准备着祥云土八碗。尹丽芬有着20多年的做厨经历,红烧狮子头、酥肉都是她常做的看家拿手菜。制作时,把肉按需切块或者剁细,再按不同菜肴的配方,加入调味料,加入鸡蛋、豌豆粉、小麦粉等配料,搅拌均匀后,就可下锅开炸。炸好的狮子头和酥肉呈金黄色,摆盘放凉后,再按客人需求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土八碗菜品是不固定的,云之源主题餐厅的土八碗包含粉蒸肉、粉蒸排骨、酥肉、红烧狮子头、凉拼盘、千张肉、夹沙肉、麻辣肥肠这几个菜品,看似简单的土八碗,却是历史悠久,寓意丰厚,碗碗各有不同的搭配和炖法,代表着一年四季,身体健康,四面八方,万事如意。”尹丽芬介绍道。

在传统文化中,作为本地居民积累起来的饮食文化代表,祥云土八碗制作方法原生古朴,充满乡土气息,是城乡居民居家生活,特别是宴席餐桌上的常见菜。尹丽芬说,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一般席面上很难吃全八碗,肉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素菜居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八碗的制作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论在乡村,还是城镇,一般客事宴席,主人家都要求做十六七个菜,远远超越了八菜系列,而且荤素搭配,管饱,管吃好,但无论怎么改变,这都是以土八碗为基础的伸延和改进。老百姓中,也常把吃八大碗作为参加宴席的代名词。

看似简单的土八碗,制作工序却很复杂,在云之源主题餐厅里,土八碗能带你找回乡愁记忆。云之源主题餐厅坐落在沙龙镇白石岩村,这里面向青海湖、背靠晒经坡。逢年过节,餐厅都会准备各类菜肴迎接四方游客,其中祥云土八碗、酸萝卜老鸭汤、柴火鸡都是该餐厅主打的特色美食。

“来云之源主题餐厅,吃八大碗特色菜,品味乡愁记忆,寻找舌尖上的味道。”云之源主题餐厅负责人杨光辉说。

图文作者 记者陈蕾 虞正启 实习生高雨薇 通讯员汪建花

责任编辑 陈 蕾

图文审核 张敏来

图文总审 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

静静的老屋,是故乡的一支乐曲啊 | 月度优秀习作展

五月的早晨,清新宜人。

一阵阵微风吹来,

带着花草的芬芳,

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颊。

月度美文又双叒叕上线啦

编辑们从2023年3月丛书中

挑选了19篇优秀美文

发表在宁波智慧教育平台

每一篇都堪称范文

可收藏可参考,让我们赶快

开启美文之旅吧

恭喜入选的

雷子钰等15位同学

余敏等4位老师

低小版

“爱”的教育

●余姚市临山镇中心小学206班 雷子钰

我的妹妹三周岁了,现在的她可不再是当年那个“萌妹子”了,用妈妈的话来说是一个妥妥的“女汉子”。我觉得妈妈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妹妹有一个“特异功能”,因为这个特异功能,她可没少受到“爱”的教育!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正享受着美好的午餐时光。平时吃饭很慢的妹妹今天却出奇地快,因为妈妈答应吃完饭带我们去公园玩,所以此时的妹妹异常兴奋,只见她从椅子上慢慢滑下来,转身往客厅跑去,在跑的过程中,她脚上的拖鞋不知怎么地一下就不见了,过了一秒钟,那只拖鞋直直地从空中飞下来砸在桌子上的汤碗里,碗中的汤汁瞬间飞溅出来,妈妈的衣服上、地上满是油腻腻的汤汁,场面瞬间凝固……把我从惊讶中拉回神来的是妹妹的哭声,可想而知,因为她的特异功能,妹妹第一次受到了来自妈妈的爱的教育。

这个事情刚过去没几天,一天下午,我们外出回到家,妹妹刚进门,又把拖鞋甩出了好几米远,结果甩在了正低头脱鞋的奶奶头上,于是,妹妹第二次受到了来自奶奶爱的教育。晚上,妈妈下班回到家,知道了这件事,而此刻站在一旁的妹妹却嘟着嘴,一脸的不服气。最后妈妈又给她来了一次爱的教育。

这就是我的妹妹,在她身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趣事,她也常常受到来自家人的爱的教育,这个“捣蛋鬼”给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时刻!

在家里,我听到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同一个妈妈生的,怎么你们两个人的差别这么大”。每次听到这句话,我觉得,那就是我的高光时刻!

指导老师:陈雪芹

那一次的“愧”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青林湾校区307班 左梓萱

记忆的长河里,有一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羞愧难当。

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早起的我下楼锻炼身体,妈妈让我顺便把垃圾袋一起带下楼扔掉。

来到垃圾站,只见一位满头白发、身着环卫服的老爷爷正赤手从垃圾筒里掏着垃圾。见此情形,我厌恶地捂着鼻子,把袋子随手往垃圾车上一甩,转身正想快步离开,只听哗的一声,原来袋子挂在了车沿上,瓜子壳、西瓜皮……撒了一地。我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没事儿,孩子,以后把袋口扎紧些。”老爷爷停下手中的活儿安慰我。温和的声音穿透了我的心,我的脸一下红了。那温柔的话音刚落,沙沙的扫地声随即响起……老爷爷一遍又一遍地清扫却依然清理不掉那些顽皮的瓜子壳,它们紧紧地贴着地面不肯挪动,有些干脆躲进了石缝里。老爷爷只得放下扫把,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把它们一个一个抠起来。抬头见我还站在原地,老爷爷便微笑着说:“孩子,别在这儿待着,这里脏。”接着他又弯下腰继续刚才的工作……

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每当我回想起来就觉得惭愧。那以后,每次扔垃圾我都会小心翼翼,因为我再也不想让那一幕重演了。

指导老师:沈雪波

“光明使者”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302班 钟芷萱

“宝贝,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爸爸晚上不回来了。”说完,爸爸就挂了电话。我站在窗户边,看着豆大的雨点儿打在深深的积水上,激起了朵朵水花。

此刻风追着雨,雨赶着风,它们好像说好了似的,噼里啪啦地打在爸爸的身上,脸上,抬眼所见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每年台风天,爸爸都会扛着绝缘操作杆、脚扣等抢修工具,走在满是积水的路上。积水没过了他的大腿,爸爸像一个蹒跚的老人,艰难地行走着。蹚过积水,到达抢修点,奋战几个小时只为让那些黑暗的小区重现光明,一盏盏灯照亮了每家每户,也照亮了他们的心。每当这时,爸爸会赶紧收拾好工具,一刻都不敢耽误,又赶往下一个抢修点。就这样,爸爸经常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饿的时候就用泡面、面包充饥。台风过后,一切归于平静,爸爸却早已累瘫在座位上。

从我记事起,每当遇到雷暴、台风和暴雪天气,爸爸总是不在家。家里停电、停水、漏水的时候,永远看不见他的身影。有时一个晚上不回家,有时连续几天,最久的那次,爸爸两个多星期都没回来。当他踏进家门的那刻,我看见爸爸身上满是泥垢。爸爸洗脚时,我看见他的脚上满是水泡。我知道爸爸勇敢地走在一线,顶着风,冒着雨,走过泥泞的路,翻过山坡,只为给老百姓送去光明。

台风无情,人有情。爸爸涉水奋战,无畏逆行。在我心里他就是榜样,就是英雄。

指导老师:余君

雾娃娃的恶作剧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东部校区二(9)班 胡熠霖

雾娃娃们想去外面的世界玩。他们苦苦央求冬爷爷,冬爷爷只好点头答应了。可这些淘气的小家伙,哪改得了贪玩的本性,一跑出山谷就到处撒野。

他们嬉闹着在空中舞蹈,绕着太阳捉迷藏,拽着云朵做游戏。只见他们甩甩手,抖开一件奇幻的纱衣。眨眼间,森林、大海、高山、城市都裹上了毛茸茸的白披肩,整个世界都隐身了!

他们把鸟窝藏了起来,刚学会飞翔的雏鸟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害怕极了,只好大声呼叫着鸟妈妈。他们把灯塔藏了起来,船找不到归航的方向,只好在海面上迷惘地漂哇漂,可船员们的干粮已经吃完了,肚子咕噜噜地抗议着,“好饿!好饿!”他们把下山的路藏了起来,茶农们背着满筐茶叶在山里绕哇绕,可怎么也下不了山,“好累!好累!”他们把交通信号灯藏了起来,汽车们横冲直撞,马路变成了碰碰车游乐场!

雾娃娃们看着一团糟的世界,觉得自己本领可真大,更加得意了。冬爷爷气坏了,挥动神奇的魔法棒,唤来一架风车,呼呼!把雾娃娃们赶回了山谷里,惩罚他们一年不许出去玩!

指导老师:林燕

黑夜

●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明州校区204班 严小蕊

黑夜黑黑的,静静的。

猫头鹰说:“黑夜是我的猎场。”

猫头鹰在黑夜里自由地飞行,眨着明亮的眼睛。月亮说:“黑夜是我的办公室。”月亮在黑夜里愉快地工作,照亮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城市。星星说:“黑夜是我的游乐场。”星星在黑夜里欢快地玩着躲猫猫,点亮一盏盏朦朦胧胧的小灯笼。

指导老师:卢宁

小学版

一家人的手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五(8)班 胡桐

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有的娇嫩,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白皙……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人的手。

爸爸的手脂肪很多,包裹住他粗大的骨骼,摸上去厚厚的、软软的,就像一个熊掌。他的手很大,也很温暖,每当我把小小的手蜷在他的手心里时,安全感便油然而生,如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爸爸经常把手指甲修得很短,因为这样方便他弹吉他。

妈妈的手没有那么花哨,她从不去美甲店做指甲,也不涂指甲油。她的指甲盖比别人的要短很多,但是指甲边缘总是修得很圆润,那一圈弯弯的指甲就像银白色的月光,漂亮极了。妈妈的手很干燥,一到冬天,她会抹上不同香味的护手霜,有时是桂花味的,有时是玫瑰花味的。当她搂着我时,会散发出一阵阵香甜的味道。

外婆的手是饱经沧桑的。她的手指经常会开裂,那是她常年用冷水洗衣服造成的,无论涂多少护手霜,她的手还是很粗糙,到了冬天,她只能在指尖上缠上一圈医用胶带。外婆的手背上还有很多皱纹,手背的皮很松,轻轻一提就能提起来。当她把手指伸直,手指关节处就会撑起一层层皮,就像池塘里荡起的一层层涟漪。手背上一个个褐色的小圆斑,是她炒菜时被热油溅到的,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宛若一条条互相交错的青龙。

我的手又黑又小而且很瘦,手背上的汗毛又长又密,古铜色的皮肤常常会染上黑色的墨汁,这一块、那一点,像极了斑点狗身上的色块。因为每天要写很多字,我的右手中指上有了一层厚厚的茧子。

虽然每个人的手各有不同,但我们把手牵在一起,共同建起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指导老师:马瀛莹

“猴子”称大王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六(6)班 姜然

妈妈要外出两天,叮嘱爸爸在家里照顾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中暗暗高兴:嘿嘿,太好了!终于可以在家里称“大王”喽!

这不,“老虎”前脚刚走,我这松了紧箍咒的孙悟空便警觉地竖起招风耳,窥探门外的动静。妈妈一定是开汽车出去的吧?我赶紧冲向“观察胜地”——窗台,用火眼金睛一探究竟,可左等右等也不见汽车的影子。难道老虎还藏在某一个角落偷窥我?说不定她早已经走了呢!这下我心中的石头完全落了下来,哼着小调儿开始磨起了“洋工”,当然时刻不忘观察爸爸这只“肥猫”的动静。

我一只眼睛散漫地盯着作业本,另一只眼睛好似被我移到了后脑勺,一见肥猫进来,赶紧正襟端坐,一副乖乖猴的模样。这样正经了没一会儿,我便假装弯腰捡尺子,眼睛却往旁边一瞧:哈!肥猫正津津有味地盯着手机看呢。他的手指不停地划着手机屏幕,偶尔还傻笑两声。一见此状,我猴儿的本性完全释放开来,背越来越塌,手东抓西挠,跷跷脚,好不悠哉。突然,肥猫放下手机伸了一个懒腰,扭头向我这边看来。我打了个激灵,肥猫见此模样,一脸正气地清了清嗓子:“作业做快一点儿,不然会来不及的!”“嗯!”我继续“努力”地写。肥猫看后甚是满意,摸摸下巴,频频点头:“孺子可教也!”

第二天早晨,我继续漫不经心地写着作业,突然想到老虎今天就要回家了,便心急火燎起来,字也写得“龙飞凤舞”,恨不得手脚并用,立刻把作业完成。然而,时间已经悄然流走了……忽然,门砰的一声开了,妈妈闯了进来,见我还有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立刻变了脸。她一阵“连珠炮”似的攻击,把我这只猴子和爸爸这只肥猫批得无言以对。

唉,真是老虎回到了家,猴子不敢称大王呀!

指导老师:吴亚波

我钓到了河鳗

●象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五(3)班 张珈溢

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便流连在乡野之间,漫步、挖野菜、摘野花、捉蚂蚱、钓鱼……

说起钓鱼,我还记得有一个周末,我起了个大早,去伯伯家的鱼塘钓鱼。天碧蓝碧蓝的,路边野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腿,凉凉的,鱼塘中央有一座迷你小岛,长满了芦苇,芦花在清晨的风中招摇。芦苇丛里还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儿的啼叫,婉转悠扬。

我扬竿抛线,在岸边静静地等待,不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惊跑了水中早起觅食的鱼儿。等待总是漫长的,可能鱼儿还赖在窝里睡大觉吧?那就再等等吧。过了一会儿,鱼漂忽然晃动了,我猛地把鱼竿提了起来,一条银白色的小鲫鱼横空出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可是,欢喜才刚刚来到,就在转瞬间落空了,只见小鱼在半空中使劲摇摆着尾巴,竟然腾空而起,摆脱鱼钩,落入了水中,溅起了几朵水花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不甘心,继续等候。无聊了,就看看天上偶尔飘过的云彩,听一听远处村庄传来的狗吠声。时间在鱼竿梢头嘀嗒嘀嗒地溜走,好不容易看见鱼漂挣扎了几下,我可以想象水底的鱼儿围着鱼饵吃了吐、吐了吃的情景。我也不恼,让它安心地吃。贪嘴的家伙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鱼漂直直地下沉。机会来了,我用力一提,瞬间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和我“拔河”,肯定是条大家伙!我兴奋起来。拽着的鱼竿弯成了弓形,鱼线绷得笔直,拉扯了几个来回,终于被我制服了。我蓄力往上一提,它的模样却吓了我一大跳:蛇一样的身体扭曲在一起,像是给自己打了个结;通身灰白,滑溜溜的都是黏液;满嘴长着又细又密的尖牙,十分凶猛。我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条河鳗。我居然钓起了一条河鳗!

我得意极了,却又不敢把河鳗从鱼钩上取下来,于是,我一路耀武扬威高举着鱼竿回了村,驱赶着闻腥而来的野猫,享受着小伙伴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

指导老师:夏芳芳

牙套将军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六(5)班 戚力行

我这一口乱牙,得整!所以这次来到牙科医院,便是来戴牙套的。

最痛的拔牙都挺过去了,我还会怕戴牙套?我从容地坐上治疗椅,淡定地看着周医生亮出钢丝牙套——它由一堆钢钉和两根钢丝组成。钢钉是锃亮的,呈方形,上面还带钩子,每一粒钢钉都对应一颗牙齿。钢丝弧度优美,富有弹性。周医生熟练地将钢钉粘在我的牙上,咔哒咔哒,又将钢丝卡在了钢钉的钩子上。“牙套戴好了!”我高兴地滑下治疗椅,举起镜子,欣赏着我那穿上盔甲的牙齿——原本横七竖八的牙齿都变成了身披盔甲的“牙套将军”,你看:门牙魁梧似关羽,虎牙尖利如赵云,大牙强壮像马超……

正当我为戴了牙套而扬扬自得时,中午吃饭就遇到第一个“下马威”:一口米饭全卡在了牙套和牙齿之间的缝隙里。啃鸭腿时,因为牙套太碍事,我不得不调整脑袋的角度,平日里咬着嘎嘣脆的青瓜,今天说什么也咬不动了,在嘴里兜了一大圈,最后用后槽牙总算嚼了个七七八八。要不是有三寸不烂之舌助力,我还得囫囵吞枣。一顿饭下来,“关羽”身上披了菜叶,“赵云”头上卡着米粒,“马超”脚下缠着肉丝,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然而更大的痛苦还在黑夜来临时。被牙套箍住的牙床肉隐隐作痛,让我完全体会到了孙悟空戴紧箍咒的厉害。我仿佛听见牙套不断鞭策牙齿的声音:“虎牙,立正!门牙,向右看齐!大牙,稍息!……”这一晚上,我和我的牙都没睡好!

我的牙套要戴足足两年,有人说,牙套是一个沉重的镣铐,也许我这两年会过得痛苦不堪。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个代表完美的标杆,每一次痛苦,就向完美更接近一步。加油,牙套将军,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指导老师:金梨清

石头记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四(2)班 邵馨熠

每当我读到南宋诗人陆游写的诗句“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时,爱花的我总会“愤愤不平”,觉得诗人不懂美,等到我开始收集各式各样的石头时,我才发现诗人的幽默和高深。原来,小小的石头竟也有大大的趣味。

山上的石头是粗犷、厚重、怪诞、孤介的。每次我去爬山,脚下的石头化身为阶梯,把我送到更高处。这时,妈妈会像诗人一样告诉我:“其实,石头才是山的骨架,无石不成山,无奇石、灵石更难以成为名山。”我想到了花果山的怪石,孙大圣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仙桃石”一定是大圣大闹蟠桃会时扔下凡间的吧?我还想到了我们宁波福泉山的“奇石阵”,该不会是外星人垒砌的吧?想着想着,我不觉捡起一块状如“天线”的石头装进书包里,等着外星人跟我通信呢。

海边的石头是细腻、晶莹、华丽、勇敢的。每次我到海边,最爱的,还是挑挑拣拣海边的石子。它们被海浪轻轻拍打,被海水轻轻抚摸,磨砺成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有了灵动的生命力。有些美丽的石子串成了一条熠熠生辉的珠链,镶在大海蔚蓝色的裙边上;有些快乐的石子爱唱歌、爱跳舞,海浪给它们伴奏和加油;还有些机灵的石子很勇敢,跳进了大海去探险。我拾了一块似皇冠样的石头,等着美人鱼向我借用呢。

家里的石头是安静、滑润、沉稳、温馨的。它是我家沉静的砚台,它是我家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它是我家牢固的洗手台,它是我家宠物乌龟的晒背台。它们是我从各处收集来的宝贝,最后都成了我家的一部分,我爱不释手,满心欢喜。

小小的石头,大大的乐趣,果然“最可人”了!

指导老师:陈国英

中学版

特别的书签

●宁波市北仑区长江中学908班 伍梓乐

丽江古城的夜是喧闹的。正值旅游旺季,街道上人头攒动,紧密排列的古朴建筑透着暖黄色的光,把古城的夜染得烁亮。沿着古城中的一条河,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两岸净是酒吧,炫目的灯光映在河面上,使河水变得色彩斑斓,连漂荡在河上的花灯都显得黯然无光。刺耳的打碟声从各个酒吧中溢出,和人声混杂着,刺破了宁静的夜,使人心中莫名升起些许烦躁。

已游玩了一天的我依旧有一事未了,那便是购买一份纪念品。古城处处都有卖纪念品的店铺,大多是一些与其他景区无异的挂坠、钥匙扣、冰箱贴之类的,走了许多家,找了很久,也未见着一家特别的。

我想着快出古城了,随便买吧,于是径直走向了身旁的一家店。

这家店的生意比周围的几家都要好得多。店内的商品和摆设与其他店并无太大差别,也都是一些各色各样的纪念品。我抬头望见店铺的一面墙上挂着的钥匙扣十分精美,小巧的银色的饰品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彩色花纹。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平静地坐在柜台后面,他的鬓角有些花白,古铜色的皮肤上刻着沟壑般的皱纹,镜片后的眼睛沉寂深邃。老先生手中持着一支竹笔,在一卷卷轴上描绘着我看不懂的符号。

“老板,我买两个钥匙扣,能给我便宜点吗?”我问道。“小姑娘,我这小本生意便宜不了啊。”老先生用指尖微微抬了抬眼镜,带着淳朴的笑容说道,“要不你买两个,我送你一个书签,用东巴文字写上你的姓名?”

东巴文字?我一时有些激动,那不是纳西族特有的象形文字吗?我曾经在一档节目中看到过有关东巴文字的介绍,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先人将看到的世间万物用图画、符号的形式和极简的线条记录下来,无论是飞鸟走兽、山川林木,还是人物动作、屋舍村落,都极尽生动、惟妙惟肖。

想到这,我急忙答应了。

老先生让我在白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他则气定神闲地坐在收银台边,细细拾起一张已裁剪好尺寸的微黄的硬纸,纸上画着精美的花纹。然后,他抽出一支黑色的钢笔,轻轻地将它吸满了墨水,细细地在纸上描绘起来。

店里的许多人都围了上来,伸着头看这位老先生写字。大家都像约定好了似的,屏着呼吸,没有一个人说话,好像生怕吹动了纸张,就会扰乱了字迹。

店外是万家灯火,是喧嚣人间。店内,老先生手中的笔缓缓滑过纸间,发出簌簌的声响,如同一道屏障,隔绝了店外的嘈杂。整个世界像被静了音,只留下笔尖滑过纸面的细微声响。

没过一会儿,字写完了,老先生放下手中的笔,从一旁抽出一张塑料薄膜,将纸缓缓塞进膜里,交给了我。

透过薄膜,我看着那用东巴文字写着的我的姓名,带着一丝粗犷拙朴与原始的美。

我身旁的一个游客忍不住问道:“老板,这个书签怎么卖?”老先生笑着摇了摇头:“我不卖书签,你买两个挂件,我就送你一个书签。”

于是,一堆游客蜂拥而上,人手两个挂件,来到老先生的收银台边,等着他绘制书签。老先生又抽出钢笔和纸静静地书写了起来。

我将书签轻轻夹进书里,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这家店的生意独好。老先生用独家定制的东巴文字来推销自己的纪念品,为悠久的东巴文字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神秘的纳西族文化,让游客在游览古城美景的同时,感受幽深的历史与文化。

指导老师:石旭东

北京胡同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初二(7)班 金奥翔

但凡是见过那些拉着二胡咿咿呀呀地扯着嗓子唱京剧的人,大概都会想起北京胡同。胡同里有什么呢?有一群悠闲地喝着大碗茶的老北京人,有一条条宽窄不一的巷子和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有名人故居,各式各样的小店……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你走进去时,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京味儿”。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北京胡同数量之多。它为啥叫胡同呢?当年元朝都城设在大都,即北京城。蒙古人把北京城改造了一番后,北京一跃成为世界大都市,街巷也被蒙古人叫成了胡同。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缺水之地,境内海河水量太少,临渤海却少雨,修了隋朝大运河也不容乐观,加上蒙古人长期生活在缺水的荒漠地带,所以他们对水充满了敬意。因此元朝时,北京城区都以水井为中心,一条胡同一口井,一口井养一胡同人。胡同里有汉人、蒙人,还有关外的女真族等。当时,一排排街道被称为“忽调格儿”,在蒙语中就是水井的意思。

民族交融在元朝达到了顶峰,这胡同就有胡人和汉人一同生活的意思。当然,也有说是“胡人大统”的政治口号。

明朝时,朱棣把都城北迁到北京,他拒绝了江南好景,留下了“天子守国门”的一段佳话,也使胡同的命脉得以延续。北京城的大小胡同,数量多时可达6000多条,俯瞰之下如同北京的血管一样,纵横交错。北京人对胡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老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是胡同,生活娱乐的场所是胡同,一生中的生老病死都在胡同里。一条条胡同就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生活印记。北京人自然也喜欢热闹,把胡同建在闹市区,奇怪的是它并不喧嚣,可谓闹中取静。明清两代之中,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形成,已没有什么民族偏见、分歧,胡同里邻里融洽,亲如一家。

北京最长的胡同“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15.2米;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宽32.18米;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最窄处只有0.44米。据说明清时期,朝廷有20多个部门隐藏在紫禁城外的胡同里,如管宫里人洗澡的“混堂司”,负责采购蔬菜的“司苑局”,负责洗衣服的“浣衣局”等。我也曾在胡同里走过,那胡同名叫“皇泽胡同”,听了名儿便猜准是哪个皇帝微服私访时大驾光临过。胡同里倒也没什么关于皇帝的事儿,一路都是四合院,标准的四房一庭,庭中都有一棵树,大概都是百年的“老长辈”了。这胡同里有老北京人颇富腔调的话语,有古老的小吃美食,有历史遗迹,有老北京独有的韵味。

若你去北京胡同里走走,就会感受到老北京的灵魂。灰墙黑瓦上的磨痕有几百年前的故事,胡同里干涸的枯井有几代人的岁月见证。当年,在胡同里,躺在青藤椅上,端着茶缸,望着鱼鳞瓦,听听二胡,看看京剧,沐浴和风,这是独属北京人的时光。

胡同保留至今没被高楼取代,只因那时代的记忆,历史的波澜,人文的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不可摒弃的。作为老北京人,他们对胡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胡同是他们的家,胡同承载了北京人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

指导老师:陈孟菊

故乡的草席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初级中学302班 温梦荷

“一草荣千年,万户织席声。”我的故乡是海内外闻名的草席之乡。早在1200多年前,古林镇的草席已作为特产远销外地。周恩来总理曾指名要40条宁波黄古林镇产的“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从此,“黄古林草席”声名鹊起。

春暖花开时节,蔺草生长速度很快,它们像女孩的秀发,在骀荡的春风里飞扬。每到六月份,故乡就万顷绿涛了。到了收割季节,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了。外公和外婆带着帮工们开始收割一人多高的蔺草。弯腰、割草,直身、甩草,弯腰、放草……同样的动作,重复几千遍几万遍,汗水和笑声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编织成曲,丰收的同义词是辛劳。

蔺草要经过多次翻晒才能变成干草。马路边上门前空地甚至是屋顶,到处都是铺开晾晒的蔺草,绿花花的一片。整个六月份,黄古林的每个村庄,似乎找不到别的颜色。

晒好的草还要拣出黄条子。这时候我会和外婆一起,坐在门槛边上细细地挑选。外婆会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谣:“西乡做席顶有名,十天三市黄古林,花席双草白麻筋,卖来钞票养小孩……”外婆的歌声,苍老深沉。

经过层层工序,才到了编织的环节。编织需要两人配合。两人高的织机,每个部件都非常光滑,巨大的木架子有着斑驳的纹路,在岁月的河流上,它不知浮浮沉沉了多少年。

外婆给织机绷上了白麻筋。织机就像是铺开了一道两米宽的雨帘,又像是铺开了一架巨大的箜篌,外公外婆就是那奏曲的人。

外公在织机正面,往上抬筘,外婆坐在侧面,用一根长长的杆子,把蔺草穿入麻筋的帘子里。外公往下压筘,把草压紧。他们一个穿一个压,动作犹如行云流水。他们配合默契,编出来的草席十分平整。我看着羡慕,于是吵吵嚷嚷也要学。

但是——让我送草,我怎么也穿不进去,让我压筘,那十五斤重的筘子就像山一般沉重。

我很不服气,那筘子在外公的手里看起来十分轻盈,它欺负我!

草席编好了。外公把草席摊开,用布片摩挲着上面的毛刺。我坐在柔软舒适的草席上,欢笑打滚,玩我的布娃娃、小汽车。玩累了,就在凉爽的席子上美美地睡一会儿。

关于草席,外公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外公说历史上宁波草席还为抗击金兵入侵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据说赵构建立南宋朝廷以后,金兵南犯。当时,留守明州一带的御营前营统制张俊,与副统制刘洪道守于城楼,遣兵掩击,杀伤金兵无数,首战大捷。金兵元帅兀术便带领大队兵将再犯明州。张俊见兀术来势凶猛,便准备于鄞县西乡高桥一带迎战金兵。他骑马实地勘察这一带地形,骑着骑着,突然战马四蹄打滑,四脚朝天,把张俊掀翻在席草地里,弄得浑身泥浆。张俊爬起身来一看,顿时计上心来。他立即召集当地百姓,晓以抗击金兵之大义,动员百姓把家里草席悉数铺到过往大道上。

次日,宋军以大队埋伏于高桥下,而以小队在前路迎战金兵。战不几个回合,宋军便循着河边长有青草的小路撤退,金兀术以为可欺,便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过来,不料战马一踏上路上的草席,便马蹄打滑,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兵不知前边情况,扬鞭催马而来,也被滑倒在地,自相踩踏。此时,埋伏在桥下、田塍里的宋军和义兵见状,一齐杀出,杀得金兵血流成河,节节败退。自从草席滑倒金兵,打了胜仗以后,宁波人就把席子叫为“滑子”了。

这些年机器编织草席逐渐取代了手工编织。外公外婆家的织机也没声音了。外公去世后,织机更是彻底安静下来。有一次,外婆一边擦着织机上的灰尘一边唠叨:“老手艺淘汰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小一辈人能找到更挣钱的工作,也是好事……”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来到外婆家,郑重地告诉外婆:“外婆,你教我学织草席吧。”

“织草席很累。”

“我不怕。”

“这老手艺已经挣不到钱了。”

“挣不到钱没有关系。”

蔺草,安静地生长在乡野,它是能给人带来慰藉的一种草。在炎炎夏日,它给人们带来了沁凉。它散发出那种天然的幽香,令人感觉亲切。每次闻着蔺草的香气,我都会心生欢喜。如今市场上卖的草席,花样繁多,材质也很多,但是,我却只怀念家乡的蔺草席,或许是因为我是躺在蔺草席上长大的孩子吧。

编辑点评:

作者向我们讲述着外公外婆与手编草席的一世情缘。手工编织草席是辛苦的,一条草席的制作工序复杂,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编织席草这种古老的技艺,也逐渐被淘汰了。作者给我们带来了黄古林人和手工草席之间的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结尾处,作者赞美蔺草,何尝不是赞美像蔺草一样朴实无华的家乡人。这篇文章延伸出来的是,希望我们珍视手工草编遗产并传承。文中穿插的历史故事,更令人对草席产生喜爱之情。

梦中水滩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901班 刘诗雅

我来自江西,就是流淌着赣江水的那片土地。我说的这个赣江小滩,你在地图上是绝对找不到的,因为这是我的小滩。

记忆中,这个小滩离家不算远,出了门拐几个弯便是。只是若真要去到那个小滩上,还颇得费些体力,但去的次数多了,便也不会再害怕那段又长又陡的石梯了。

赣江不是海,这我当然知道。但我就是觉得那是海,至少是童话故事中描绘的海。脱下鞋袜提在手中,赤脚踩在金黄的细沙上,会感觉脚底一片柔软。风来时扬起一捧沙,细密的沙子会像雾般散开去,在年幼的我的眼里,那便是风的形状。

沙质太细太轻了,时常会飞进眼睛里,那么就去用水洗一洗吧!于是用力瞪大没有进沙子的那只眼睛,向着水边走去。这水很漂亮,是很透亮的那种蓝绿色。靠岸处还漂着一只枯朽的木舟,晃晃悠悠。掬起一捧水去清洗眼睛,待到再睁开时感觉世界更加明亮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就是在这时顿悟了“神清气爽”的含义。正当我觉得自己很有文学天赋时,同来的玩伴总是会从背后发起偷袭,于是“神清气爽”什么的便立刻被我抛诸脑后,只管奋力拨动水花还击。不过年幼的我又怎么会想得明白,为什么这水远看泛着蓝绿,撩动起的水花却是透明的呢?

村中对这小滩如此着迷的小孩独我一个,因此这片小滩也就成为我一个人的了。这小滩上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水,似乎都与我熟识了。我每天在这飘着淡淡水香的小滩上建造着独属于我的王国。什么宫殿、城墙、护城河,是一样也不能少的,还要引一条运河,将水运至城内,活了整座城。有时候运河里还会游进来一尾小鱼,因冲劲太猛,动摇了宫殿的地基,于是小城又化为一堆细沙。这时候我便会有点恼,继而专心去抓捕那一尾犯了滔天大罪的小鱼。但要是真的把它缉拿归案了,我往往又会对它心生垂怜之情,也不会想着油炸小鱼干了。为了表示我对它的宽悯,便用沙围成一个小缸,将小鱼放进去,再拾来大大小小的贝壳装点小缸,告诉小鱼说下次要是再捣乱就真的会把它丢进热油锅了。那小鱼睬也不睬我,自顾自地在水里游着,我也只当它回答我说“知道了”。

免不了是要被大人催着回家的,于是我便与小鱼道别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扒开小缸,看着小鱼游着离开,央求着大人第二天再来。“小鱼还等着我呢。”我说。然后依依不舍地跟着大人回家,倒也像诗中写的那般逍遥。

后来长大了些,和父母到了城里念书,总盼着过年回家去我的小滩上玩,但奶奶依旧是坚决不让我独去的。大人们过年都不闲,又听说那里曾淹死了小孩,便也去得越发少了。

在那之后,小滩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江水退去,也不再涨上来,岸边那只枯朽的木舟也从此搁浅。我想,我的童年便也像潮水般退去了吧。

指导老师:宋永兴

读 绿

●宁波市曙光中学306班 吴子濛

那是一个寂寥的小门面。狭小的花店门面总让我想起英国一部短篇小说《品质》里的特拉斯兄弟的那个昏暗黝黑的门洞。不过,门口堆簇着各种状貌的绿色盆栽以及几个塑料水桶,倒有种“虚室有余闲”的淡然。店里特制的阶梯状陈列架占据了半壁江山。花大都养在高大的玻璃瓶中,室内灯光昏幽。进门右手边,大团红玫瑰扑面而来——那是一种热烈迷醉的气息。在暗淡的灯光下,它们泛着丝绒般神秘的光泽。左边的架子上则是各色主题花束。再往前,是含苞的各色桔梗、康乃馨,以及白百合和绵纸包着的粉蓝绣球。架子的高处有一束闪闪发亮的蓝色妖姬,几枝振翅欲飞的明黄带朱红的天堂鸟,一盆画着鬼脸游戏人间的紫色蝴蝶兰……这一处的活色生香安放了都市的娴静与雅致。

我们和花店的女主人很熟悉,她来自岭南,是售卖手艺和美丽的人。古铜色的皮肤,高高的颧骨,微凹的眼窝,目光炯炯,一副标准的岭南面孔。她总穿一双大大的墨绿黄底雨靴,说起话来邦硬,弓形的眉毛纹丝不动,似乎少了些烟火气。但熟悉了会发现,她其实颇为健谈,就好像林荫下毫无景致的葱兰,总怀疑它待错了地方,等花期一来,原来也是“姹紫嫣红开遍”。她和这座城里每个母亲一样,每天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她和我妈总免不了聊起孩子、丈夫的琐事,更相埋怨一通,说笑一番。

女主人每次都赠送我们一些绿色枝条,与百合扎成一束。她也送过我包花用的厚厚彩纸——一面是粉紫色,一面是深紫色。彩纸都堆在包花工作台下面的抽屉里,工作台在花店的最深处。她抽出一张纸,大剪刀“唰”地裁下,利落地一卷就递给我。台上,几个牛奶瓶里插着绿萝,枝条斜垂。墙上,几张涂鸦,随意摆贴成形。

有一次,那些绿色枝条售罄。“有绿色的小花吗?”她忙着剪去玫瑰的刺,把一个个大玻璃圆筒插得满满当当,地板上满是剥下的玫瑰花瓣和叶子。她的孩子在工作台旁支起一张小桌,正在吃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我们一时找不到绿花。“在这儿。”原来绿色小雏菊放在陈列架的底部。我从没见过绿花,或者说我们从不知道绿花也是造物主的孩子。绿雏菊大概是习惯了人们惊异的眼光,嫩绿色花瓣卖力地堆叠着,团团拢住抹茶色的花心,不失娇俏与婉约。在炽热属于鲜红,纯洁属于雪白,天真属于粉红,恬静属于鹅黄,优雅属于暖黄,神秘属于深紫的繁花中,似乎只有平凡属于绿色。平凡也成了一种特立独行,于是绿花在“各美其美”的百花里,便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顺理成章地把它带回了家。

我也学着店主人在小瓷瓶子里插了一枝,欣赏了一阵后,放在桌角。只觉清雅别致,“案头清供”,一枝独秀。

我们很久没去花店了。当我们再去时,适逢母亲节。

女主人正在扎紧一束花。她问我们要些什么。“康乃馨。”我应道。“看看要什么颜色?”她的眼睛依旧很亮。我们从一排排明艳的花朵前经过。目光拂过一丛呕心沥血的红,一簇巧笑倩兮的粉,一片清淡如水的白……一丛丛绽放着明媚。最终讶异地驻足于一束淡绿的康乃馨前。裙裾似的花瓣徐徐张开着,娉婷欲舞。没有喧嚣的颜色,只用干净的浅灰纸包裹,没有文饰的天蓝色衬里,一小串金色珠子散落花间,若隐若现。正可谓“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

妈妈惊喜:“这个绿色好特别,就它了吧。”这样平凡的颜色,放在万花丛中,竟也变得不平凡起来。绿比红少一分热烈奔放,却多一分与世无争;比粉少一分浪漫柔媚,却多一分优雅端庄;比白少一分圣洁单纯,却多一分温柔俏皮。她像极了母爱的模样,默默的,坚毅的,温柔的,无争的。或者说,她像极了普通人的模样……女主人把细细的塑料绳深深地扎住花茎,持一把大剪刀,剪去一些参差的枝条。我想起之前妈妈和她的玩笑话:

“我家姑娘对花情有独钟,长大了来你们家当学徒吧。”

花束终于平稳踏实地站在了工作台上。有了铁一样的筋骨之后,便可以披上流光溢彩的外衣,去做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安琪儿,去做生活的美好注脚。

我突然发现,绿色是不能被定义的。这座城花团锦簇,车水马龙,人们自豪于她的繁盛、便捷,似袭一身紫衣的美女,妩媚却显轻佻,但外着一件白绿汗衫,顿显雅致、淡然。绿色,就是这座城的“白绿汗衫”,是高雅的点睛之笔。

教师美文

老师,我想做你的小尾巴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 余敏

“可以帮忙整理一下餐桌吗?”我笑着问小杨同学。“可以!”他爽快地答应了……

小杨同学是个人见人头疼的孩子,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做事却极其能干和机灵。他有两个姐姐,在老家做留守儿童。而他作为家里的独子,常年被父母带在身边。因为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没有啥教育理念,对待出现的问题,家长的处理方式不是无尽地呵责,就是随手一顿打。

由于前段日子和他的妈妈沟通较多,效果不明显,以至于她误认为我对孩子有偏见。而他爸爸则认为,孩子犯错了应该宽容和原谅为主,不可以总是看到缺点,老师应该学会包容,无条件地包容。

这段时间,我对小杨同学的教育陷入了困境,因为我也无从下手。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直到那天,我看到小杨同学的变化……

“余老师,我做好了!”“哇,你好能干!赶紧去洗洗手吧,我等你!”看着小杨同学卷起衣袖,干脆利落地收拾好餐桌,我满心欢喜,这孩子做事还是很不错的。

洗完手后,我和小杨同学边走边聊:“你看,你今天为班级做事了!下次多帮帮班级好吗?”“嗯,好,其实我很想为班级做事的。”

就这样,接下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开始了:到了教室后,小杨同学观察了后面的垃圾桶盖子,说:“余老师,垃圾桶盖子很脏,我去洗一下。”“好,谢谢你啊!”“没事,应该的!”没过多久,小杨同学拿着洗干净的盖子来了,问我应该放哪里。我用手指了指办公室门口那个有阳光的角落:“喏,就那里吧,不会被踩脏,又可以晒干!”说完后,我也把这件事忘到了一边,没想到下课后,小杨同学已经拿着晒干的盖子放回了原位,而这些好兆头仅仅是开始。

一天,小杨同学找到我:“余老师,我想做你的小尾巴。”说起小尾巴,这里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这个学期初,小杨同学总是在队伍中调皮捣蛋,影响队伍的行进。那段时间,我就让他站在我的身后,并笑着对他说:“你就像我的小尾巴!”没想到,孩子一直记着我随口说过的这句话。

“可是你做了我的小尾巴后,我会经常看到你的缺点,对待缺点我就会狠狠批评的。”“没事,我做错了,你尽管批评!”“可是我批评你的话,你的妈妈会怪我不公平……”我终究把我的顾虑说了出来,即便是面对二年级的孩子。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笑着看我:“余老师,如果我妈妈说你,我就说她,我不会让她再说你的。我会站在你的身边帮你!”

我一下子惊呆了,这样强有力的定心丸居然是一个二年级的男孩说出来的。突然间,我感觉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被打动了。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弥补孩子之前犯过的所有过错。

面对孩子纯真的眼睛、真诚的话语,我笑了:“好,谢谢你帮我!那你要跟紧我啊,做好我的小尾巴!”孩子也笑了。

也许,我的不起眼的言行已经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以至于他会用力保护我,哪怕我是情急之下“气急败坏”地批评指责过他。原来用心付出,孩子的内心终究是会感受到的……

茶园春浓

●余姚市长安小学 胡燕华

提起茶园,脑海里浮现的必定是绿,深绿、浅绿、嫩绿、油绿……无数的绿在眼前汇集起来,隐隐似乎有淡淡的香气弥漫在身边了。

有多久没到这片姚江源头的茶园了,记忆似乎还停留在那夜看流星雨,或是那天赏茶园雪景,抑或是那回拍日全食……再一次踏上这片茶园,一望无际的绿瞬间在眼前铺开来,如一张冲击视觉的油画。那一垄垄一行行茶树,宛若绿色的波浪,向着遥远的天边翻卷。成排的茶丛排列得极有动感,且很漂亮。修剪过的茶树齐齐整整,拘束而严谨,似士兵列队,训练有素;而那些齐人高的茶树,虽也一行行排列,但长长短短,杂乱无章。不过,透过阳光能看到茶枝顶端有一些新芽跳了出来,在深绿色老叶的衬托下,嫩得腻人,翠得欲滴,格外鲜亮。我忍不住摘下一片,放在手中轻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不禁口中生津,仿佛正喝着甘醇的绿茶呢。

我肆意地穿行在这片茶园,如同在绿色波涛中畅游,走着走着,似乎有抽芽拔节的声音传至耳畔。修剪过的茶树,新叶似乎抽得慢了一些。而在那些不曾修剪的茶树间,倒有不少戴着帽子采茶的妇女。她们细心地寻找茶树的新芽,把雀舌般的嫩芽轻轻摘下,放入竹篮中。她们若隐若现在茶树间,有时只能见到那顶帽子在缓缓地移动着,但畅快的谈笑声在茶园间飘荡开来。

登上这片茶园的最高处,鸟瞰脚下的茶园,一垄垄茶树沿着蜿蜒的山坡排成了美妙的弧线,那些纵横交织、层层叠叠的绿,叫人叹为观止。而此时,更为耀眼的是成片的绿色中夹杂着的缤纷的色彩:粉红的海棠、粉白的海棠、刚长新叶的红色的枫叶、大团大团怒放的晚樱……它们争妍斗艳,将最美最鲜亮的色彩释放出来。

不知是茶树的绿映衬了花儿的红,还是花儿的红点缀了茶园的绿,绿色的画卷已幻化成了五彩的锦缎。

美哉,姚江源的茶园。此时,呼吸着茶树新叶的清香,吸吮着春日阳光的温暖,在这色彩斑斓的茶园,我愿意站立成一棵茶树,或是茶树旁一棵小小的晚樱,抑或是一树粉粉的海棠。

父亲的老锄头

●象山县大目湾实验学校 杨先红

几年前,在杭州做了八年生意的父亲回到了老家。回家后,父亲就握住了家门背后的那把老锄头,他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握住彼此的手不放。锄头的长柄和父亲的大手,有着一模一样的肤色。

父亲从墙角找出磨刀石,“嚓嚓嚓”,神情专注的父亲把生锈的老锄头磨得光亮如新,又重新开辟了屋旁的一片自留地。拔了野草,捡了石块,父亲用锄头把自留地仔仔细细地锄了一遍,一块块土坷垃被翻起、打碎,变成细松的土壤。接着父亲又将其分成几个小块,种上葱、蒜、茄子、辣椒和莴苣。父亲就像上了瘾似的,接着又盯上了河边闲置的一块地,种上了一大片橘树苗。

和老锄头待在一起的日子久了,父亲和锄头也越来越像,一样的高高瘦瘦,一样的踏踏实实,连脸上的几块老年斑,都和锄柄上一块块棕褐色的斑纹如出一辙。这把亲兄弟一般的老锄头,比我的母亲更了解父亲,它知道父亲的手指曾被一块石板磕碰流过血,知道父亲的膝盖曾被绳子绊倒而积了水,知道父亲曾因为犯困把三轮车开得歪歪斜斜而翻倒在地,它还知道父亲曾因为突发肠梗阻而痛到说不出话来。

2020年9月的一天,父亲骑着三轮车遭遇了一场车祸,他的颈椎、肩膀和手臂都受了伤,再也握不动那把老锄头了。于是,父亲住院,锄头守家。但父亲放不下他的锄头啊,他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地里的橘树该喷农药了,地里的草也长高了,该锄一锄了……

二十几天后,父亲终于出院了,他无数次地尝试抬高他的手臂,但总是无能为力。他只好把药水桶、锄头等农具和几百元钱一起交给了我的伯伯,让他买些农药,扛着锄头代他去地里看看那些令他牵肠挂肚的橘子树。是的,必须把兄弟一样的锄头交给亲兄弟才放心。那块小小的自留地就交给我的母亲了,父亲则站在一边指导,农药该怎么喷更均匀,怎么锄草才更干净。

两年过去了,父亲的手臂基本恢复了,但医生说韧带很薄,不能再干重活了。父亲像个倔强的孩子,不听大家的劝告,依然一睡完午觉就扛起锄头去地里。金色的阳光,绿色的田野,笔直的锄杆,弯驼的脊背,灰白的头发,铮亮的锄刃……这副场景,就像一幅画,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时而弯腰锄地,时而拄着锄柄小憩,他望着自己亲手播种的一行行一列列生机勃勃的庄稼和蔬菜,就像望着自己心爱的儿女们,眼神里全是爱。只是,他额头上犁耕的痕迹,一年比一年深,让他看上去又苍老了一些。

但是他说,农民就是泥鳅,总是要和泥土打交道的,和锄头一起站在地里,人就觉得舒坦。我也常常带着女儿到父亲的地里,让她去认一认各种蔬菜和庄稼,也接过她外公的老锄头,学着锄锄地。当我踏进父亲的自留地,亲近泥土和蔬果,我的心里就会漾起一种踏实的欢喜。每次从地里归来,我的鞋子便沾满了芹菜的绿,茄子的紫,萝卜的白,菜花的黄。我们的车子也一次次满载而归,蔬菜碧绿,瓜果飘香。

父亲说他还想再干上五年。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和他的老锄头也都累得精瘦精瘦,父亲的脊背已经驼成了“家”字的弯钩般,但他的老锄头依然直得像“园”字硬朗的一竖。他们共同打造了幸福温暖的家园,是该歇歇了。

老屋不老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刘德福

有些情,如同温暖的阳光,在眼前熠熠生辉;有些情,却如同远去的和风,只能在春天的梦中苦苦追寻。对我来说,那幢老屋,不只是记忆,更是殷殷故乡情的依托。远离故乡多年,丝丝缕缕的牵扯,如梦如幻。

那幢老屋,是父亲留给我的唯一家产,那是一排低矮的四间泥瓦房子。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想起它,我的脑海中便翻过一帧帧快乐的画面。

老屋虽小,却有个大院子,勤劳的父母,在院子里种了果树和蔬菜。在我哭泣时,父亲便会抱着我来到院子的露台上,一边轻抚我的后背,一边温柔地安慰:“不哭不哭,你看,这些绿色的树、红色的花,多好看哪!要不我给你摘一朵,戴在头上,你就是小姑娘了。”我透过泪眼向外望去,这些绿叶红花很好看。在父亲柔和的细语中,我忘记了哭泣。

我拥有的第一件家具是一个书架。这是父亲在做木活之余,给我用废木料做的,黄色的木纹,很古朴,放在我睡觉的炕边,有一种和我做伴的感觉。我把自己拥有的几本书郑重地放在上面。后来父亲在走街串巷做木活的时候,给我搜集到了一些图书。那时候,乡村生活单调,我就是在翻看图书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阅读的美妙。我最喜欢在闲暇的午后,倚在窗前,一边读着自己喜欢的书,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然后不知不觉地睡去。太阳偏西的时候,我又会在锅碗瓢盆的“乐曲”中醒来,寻着饭菜的香味来到厨房。母亲早已做好了可口的饭菜,我们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时候,父亲总是会说一些要读书才有出息的话。我一边低头吃饭,一边思考着书里的内容。母亲就会嗔怪父亲:“你看你,总让孩子读书,这不,都读傻了……”

父亲的笛声是老屋中的另一种景致。父亲用一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欢乐情绪,契合了老屋某种超越清苦生活之上的美妙。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想起父亲的笛声,我才明白,就是伴随着父亲的笛声,翻阅着那些书刊,我才萌生了走出老屋走出乡村的梦想。

那时,每天晚上我都等待父亲的笛声,不仅仅因为那时候没有娱乐的日子太枯燥,更因为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又重在老屋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这声音仿佛在说:走出乡村,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母亲边听着悠扬的笛声,边默默地做着手中的针线活。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纸上。母亲佝偻着身子,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时,望着空旷的四壁,我总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老屋,到更远的地方去生活?寂寞的夜晚,苍凉的思绪,我的老屋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一座寂寞的空城”。

离开老屋是在我16岁那年,我到县城读高中。那天我起得很早,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也许只能寒暑假才能回来了,也许几年才能回来一次了。我看着书架,抚摸着那些陪伴了我多年的书籍,心中充满了感伤:多年庸常的生活,都将化成一缕缕烟尘,消散在空气中,或者凝结在厚厚的墙壁里。面对老屋,我什么都带不走,除了惆怅。

终于离开了老屋,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老屋读书思考的日子里,我总觉得老屋束缚了我的思考,我的心一直向往别处。

老屋还立在那里,可是我已经越走越远。如今站在老屋前,我突然发现,老屋真的老了,它是那样矮,那样破旧,只是院子中的果树和菜园的蔬菜依旧生机勃勃。坐在炕上,吃着母亲做的可口农家饭,小时候的味道又回到了舌尖上。看着墙角的书架,还有我少年时读过的那些书,我感慨万分!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轻声说:“爱吃,就多吃点。你们就是忙,有时间,勤回来点!”我心中一震,分明看到了母亲昏花老眼里的泪光。曾经不知有多少个黄昏,母亲就站在老屋前,呼唤在外面玩耍久了的我:“天黑了,回家吧!”

吃完饭,我对妹妹说:“今年,我们把老屋装修一下吧!”妹妹心领神会:“哥,你说,装修成啥样,我来负责!”

静静的老屋,是故乡的一支乐曲,总是夜深人静时在我心中响起,让我忘却奔波的忧愁。

-END-

枣香扑鼻思故乡

来源:【中国食品报】

枣香扑鼻,思绪如丝,牵扯出故乡的那个小院,那棵枣树。每年的枣子成熟季节,红彤彤的枣子如珍珠般挂满枝头,映照着阳光,洒下淡淡的影子。这时,我总会拿起一根棍子,跃跃欲试地去打枣,看着一颗颗枣子如雨般落下,心中充满了欢愉。

听父亲说,那棵枣树是爷爷种下的,还是在父亲小时候就存在了。爷爷是个朴实的农民,他相信种下这棵枣树会给家里带来好运。他悉心照料这棵小树,给它浇水、施肥,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每当枣树开花的季节,满树的白花犹如一片云霞,香飘满院。到了秋天,那红艳艳的枣子挂满枝头,引得鸟儿们纷纷飞来啄食。

爷爷经常坐在枣树下,抽着烟斗,眯着眼睛看着我们在枣树下嬉戏。他会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讲起那时的枣树是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艰难岁月。爷爷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些枣树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小孩,每当枣子成熟,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够到那最高处的枣子。打枣子是个有趣的过程。我踮起脚尖,手握棍子,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树枝。每打一下,心里就期待着枣子落下的声音。而爷爷总是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嘴里喊着:“小心点,别打到手。”

落下的枣子,有的会砸在地上,迸出甜甜的果浆,有的会落在草丛中,需要仔细寻找。每当找到一颗枣子,我都会欢呼一声,然后将它放入口中,品尝那故乡的味道。那时的零食并不多,但枣子却是我们的宝藏。它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而母亲打枣子就更有经验了,会提前准备好一个大的布袋,让我们站在袋子的不同位置,举起竹竿敲打树枝。每当枣子落入袋中,我们都会欢呼雀跃。打完枣子后,母亲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将枣子清洗干净,然后放在一个大筛子里晾晒。阳光下,枣子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红宝石。

晒干后的枣子,母亲会收起来,等到冬天给我们做成美食。她会挑选一些饱满的枣子,用小刀划开,去掉枣核,再放入面粉、鸡蛋、糖等食材,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炸至金黄。那可是我们冬季里的一道美味佳肴。

我还记得,那个冬天,母亲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炸枣子走进房间,香气扑鼻。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炉火旁,双手托着下巴,眼巴巴地盯着盘子。母亲笑着将炸枣子分给我们,每人几个,那份甜蜜的味道至今还在我心中回味无穷。

如今,爷爷已经过世多年,那棵枣树也成了我家的象征,代表着爷爷的勤劳、朴实和坚韧。每当看到枣树上挂满了果实,我们都会想起爷爷的付出和辛劳,也会怀念那些过去的日子。

枣香扑鼻思故乡。每每看到枣子,总会想起爷爷,想起那个小院,那棵枣树。而每当我闭上眼睛,我还能闻到那枣子的清香,那是故乡的记忆,是我童年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永远伴随着我,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彭胜发)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13日06版)

(责编: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