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写消防员的句子50字(描写消防员的句子)

描写消防员的句子50字(描写消防员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夜读丨暴雨中的河南,到处都是温暖而有力的双手

文/民生周刊

河南下了一场暴雨。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这场暴雨不久就会过去,结果到了傍晚,雨依然倾盆而下,城市、农村一片汪洋。

一条条的求助信息,越看越揪心。乡村被洪水冲击,裹着黄土和泥沙,所到之处,房屋、车辆被通通卷走;城市内,雨水倒灌地铁,正要回家的人们被困在车厢里,人们踮着脚、抻着头等待救援;街道上,有人被困车内,有人则被困车顶,来不及转移的行人抱团在水里艰难行走,水位已经漫过胸口……

河南境内,多条高速封路,高铁火车停运,部分车次甚至滞超过30个小时。但在灾害面前,我们又从来不曾绝望……

暴雨险情突发,河南武警总队官兵第一时间紧急投入抗洪救险。军绿色的卡车急速驶来,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们,放心了:面对灾害,这一波我们稳了!

7月20日晚上8点左右,被困地铁车厢两小时的乘客,在救援人员进入后,成功得到救援。晚上11点50分,被困的150多名幼儿园师生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终于被成功救出。值得一提的是,被营救的小朋友全都不哭不闹地配合着消防叔叔们的营救。

这个时候,我们的子弟兵依旧没有休息。午夜十分,郑州二七区路口道路积水最深处,有一百多人被困,积水达到腰间,消防员前往救援。如此生死时速的情况下,消防员细节地发现有位老人手部刚刚做完手术,为避免伤口感染,特意将他扛到了安全地带。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7月21日凌晨4时许,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调派365名消防指战员,携带舟、艇、无人机等相关装备星夜驰援河南,参加抗洪抢险救援。

“胡辣汤”挺住,“热干面”来了!有网友说,看到这条新闻时,泪猛地一下直打转。疫情之时,河南向南赶赴;大水之中,武汉往北驰援。

除此之外,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紧急奔赴河南。

中国人,从来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中的逆袭,尽显中华英雄儿女的风采!

郑州陇海中路段因地势原因水流湍急,过路行人手挽手形成“人墙”一起过马路;暴雨淹没商场地下室,商场工作人员和市民排成一排,嘴里大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将被困人员逐个拉了出来;一名女子即将被大水冲走,身边的其他路人都朝她奔去,不顾洪流将她救回……

暴雨中的河南,到处都是温暖而有力的双手,到处都有扶危解难的力量。

遇到灾难,郑州所有的酒店都在降价。郑州一民宿老板紧急开放50家分店供人避险,他说:“我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出一把力。”

当天的郑州图书馆彻夜不闭馆,为附近的被困人员提供热水和休息场所。有一所幼儿园因为地势较高没有受灾而成为了一个避险点,园长马上发出通知,收留了路过的60多人。

花园公路一家电影院对外开放,收留了上千名无法回家的市民。无论地方大小,这能够遮风避雨的一方天地,就是夜晚中最温暖的港湾。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的团结温暖、守望相助,永远都是那么震撼人心。相互搀扶,相互帮一把,是这座大水肆虐的城最让人感动的场面。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你们在前方奋战,后方请放心地交给我们!”大批爱心企业,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扛起了企业的担当!

还有郑州街边的一个包子铺,老板把包子放在外面,说:“包子不卖,谁饿了就拿。”风雨摧残,让人又冷又饿,一个包子,让人温暖,给人希望。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举手之劳”、“雪中送炭”。

山东一名小伙带着自己的摩托艇和物资,准备出发驰援河南。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几名好友。

与此同时,各地的网友们也都在积极地为受灾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网络上,网友们自发地转发求助信息、汇总救援队信息、分享自救互救方法、核实信息真假来源、跟进救援后续进展……大家都在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只为了救一个人,再多救一个人。

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点燃前方道路的明灯。星火相传,足以成燎原之势!

据报道,截至21日下午17时,面对郑州的天灾,已经有200万人共捐款4千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根植于我们骨子中的信念!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灾难就一定会过去。

想起鲁迅曾说过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的人民,就是最好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就是最好的国家!

我们齐心协力,一起过关!

主播:吴强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有声小说作品《战天》等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新华网、有书(ID:youshucc)、李月亮(ID:bymooney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夜读丨暴雨中的河南,到处都是温暖而有力的双手

文/民生周刊

河南下了一场暴雨。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这场暴雨不久就会过去,结果到了傍晚,雨依然倾盆而下,城市、农村一片汪洋。

一条条的求助信息,越看越揪心。乡村被洪水冲击,裹着黄土和泥沙,所到之处,房屋、车辆被通通卷走;城市内,雨水倒灌地铁,正要回家的人们被困在车厢里,人们踮着脚、抻着头等待救援;街道上,有人被困车内,有人则被困车顶,来不及转移的行人抱团在水里艰难行走,水位已经漫过胸口……

河南境内,多条高速封路,高铁火车停运,部分车次甚至滞超过30个小时。但在灾害面前,我们又从来不曾绝望……

暴雨险情突发,河南武警总队官兵第一时间紧急投入抗洪救险。军绿色的卡车急速驶来,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们,放心了:面对灾害,这一波我们稳了!

7月20日晚上8点左右,被困地铁车厢两小时的乘客,在救援人员进入后,成功得到救援。晚上11点50分,被困的150多名幼儿园师生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终于被成功救出。值得一提的是,被营救的小朋友全都不哭不闹地配合着消防叔叔们的营救。

这个时候,我们的子弟兵依旧没有休息。午夜十分,郑州二七区路口道路积水最深处,有一百多人被困,积水达到腰间,消防员前往救援。如此生死时速的情况下,消防员细节地发现有位老人手部刚刚做完手术,为避免伤口感染,特意将他扛到了安全地带。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7月21日凌晨4时许,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调派365名消防指战员,携带舟、艇、无人机等相关装备星夜驰援河南,参加抗洪抢险救援。

“胡辣汤”挺住,“热干面”来了!有网友说,看到这条新闻时,泪猛地一下直打转。疫情之时,河南向南赶赴;大水之中,武汉往北驰援。

除此之外,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紧急奔赴河南。

中国人,从来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中的逆袭,尽显中华英雄儿女的风采!

郑州陇海中路段因地势原因水流湍急,过路行人手挽手形成“人墙”一起过马路;暴雨淹没商场地下室,商场工作人员和市民排成一排,嘴里大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将被困人员逐个拉了出来;一名女子即将被大水冲走,身边的其他路人都朝她奔去,不顾洪流将她救回……

暴雨中的河南,到处都是温暖而有力的双手,到处都有扶危解难的力量。

遇到灾难,郑州所有的酒店都在降价。郑州一民宿老板紧急开放50家分店供人避险,他说:“我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出一把力。”

当天的郑州图书馆彻夜不闭馆,为附近的被困人员提供热水和休息场所。有一所幼儿园因为地势较高没有受灾而成为了一个避险点,园长马上发出通知,收留了路过的60多人。

花园公路一家电影院对外开放,收留了上千名无法回家的市民。无论地方大小,这能够遮风避雨的一方天地,就是夜晚中最温暖的港湾。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的团结温暖、守望相助,永远都是那么震撼人心。相互搀扶,相互帮一把,是这座大水肆虐的城最让人感动的场面。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你们在前方奋战,后方请放心地交给我们!”大批爱心企业,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扛起了企业的担当!

还有郑州街边的一个包子铺,老板把包子放在外面,说:“包子不卖,谁饿了就拿。”风雨摧残,让人又冷又饿,一个包子,让人温暖,给人希望。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举手之劳”、“雪中送炭”。

山东一名小伙带着自己的摩托艇和物资,准备出发驰援河南。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几名好友。

与此同时,各地的网友们也都在积极地为受灾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网络上,网友们自发地转发求助信息、汇总救援队信息、分享自救互救方法、核实信息真假来源、跟进救援后续进展……大家都在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只为了救一个人,再多救一个人。

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点燃前方道路的明灯。星火相传,足以成燎原之势!

据报道,截至21日下午17时,面对郑州的天灾,已经有200万人共捐款4千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根植于我们骨子中的信念!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灾难就一定会过去。

想起鲁迅曾说过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的人民,就是最好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就是最好的国家!

我们齐心协力,一起过关!

主播:吴强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有声小说作品《战天》等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新华网、有书(ID:youshucc)、李月亮(ID:bymooney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致敬消防英雄陈建军(因鲜活生命的逝去,而引起的感伤)

这几天刷视频,

总能看到英雄消防员陈建军坠楼的视频。

惋惜鲜活生命消逝的同时,

又感到无比的悲愤。

看着英雄年轻帅气的脸庞,

永远地定格在了二十四岁。

他也是父母最疼爱的儿子,

也是爱人放在心尖上的宝贝。

为什么总有那轻生的人,

浪费国家的财力人力?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评价这事,

只想为英雄惋惜。

来源于视频截图,如违权立删

在那飞逝而下的瞬间,

英雄的脑子里是否闪过亲人的脸庞,

爱人深情的双眸,

或者,什么也来不及想,

只想抓紧轻生者的手,

把她从地狱带回人间。

当他,坠地的那一刻,

能否知道,

他未曾带她回人间,

而是一起去了天堂。

连轻生者自己都没有想到,

为救她搭上了年轻的生命。

来源于视频截图,如违权立删

愿天堂里没有烦恼,

扰慰轻生者脆弱的灵魂,

愿天堂里充满爱与善意,

给与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愿英雄安心吧,

一路走好!

愿这世间人们知道,

什么都不重要,

唯独生命,

我们应给与最最重要的尊重。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的事。

因为活着,

才能有思想,有争议。

有滋有味的走下去!

来源于免费图库

令人心疼!萍乡消防员一天出警7次,席地而坐吃宵夜

这两天

这段消防员凌晨灭火后

饿得就地吃夜宵的视频

火得大量网友点赞

是什么

让雷厉风行的帅小伙

变成了席地而坐的沧桑哥?

原来,上栗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们,一天内接警七次,一个接一个的任务让他们根本顾不上吃饭。

上栗县消防救援大队司务长黄文彬说:“当天中午午饭都没吃完,只吃了两口,就出警去了。晚饭更是没有吃。”

到了晚上十点半的时候,看战友们还没有从火场回来, 司务长就打电话给队长,在得知火势还未控制住,消防队员还在现场时, 司务长立即向大队值班领导请示,随后开车去买了 饭和矿泉水给战士们送去。

因为接近凌晨,大部分餐馆早已关门,司务长找了很久,只好给大家买了些夜宵,这就出现了开头令人心疼的一幕。

司务长说:“当时我看到战友们饭菜都吃的很快,可能是真的很饿了。”

希望这些年轻的战士们,

每一餐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0后消防员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澎湃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3月30日,周六,去扑火前,20岁的森林消防队员康荣臻跟远在山东的妈妈视频聊天。他在最后一条朋友圈说,“战斗了三天两夜......”

孔祥磊29岁了,已是年纪大的老消防队员了。离退队还有8个月,他跟家人说,“如果我回来了,买几头牛,种点果树。”

26岁,入伍7年,高继垲的年纪也不小了,他计划明年和女友结婚,微信签名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2000年7月出生的王佛军,是此次牺牲人员中,年纪最小的那个。他当了两年的森林消防员,老家在甘肃陇南。

多年奋战在防森林火灾一线,听说有火情,杨达瓦把原来的工作推了,直接去了火场。

……

他们都是为扑救大火而牺牲的英雄。

3月31日下午,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海拔三千多米的森林深处发生火灾。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遇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山火燃爆,30人失联。

遗体陆续被发现,多个官网官博变成黑白,以示悼念。两天后的凌晨时分,部分遗体被送回西昌,很多群众自发在街头守候,在道路中间放着菊花,有人点了白烛,白色的条幅上写着“救火英雄一路走好”。运送遗体的车队通过时,很多人高呼:“英雄,一路走好!”

从事后公布的牺牲人员名单中,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年纪多大,来自哪里。

27人来自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其中干部4人、消防员23人;汉族22人、满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80后1人,90后24人,00后2人;党员9人(含预备党员1人),团员11人,青年7人。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这些森林消防指战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大的是凉山支队西昌大队政治教导员赵万昆,不满39周岁。年龄最小的是凉山支队西昌大队消防员王佛军,离19岁生日还差3个月。他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包括四川、云南、重庆、甘肃、江西、山东、陕西、湖北、贵州、海南等地。

另外3人为地方扑火人员,均为四川籍,一人是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一人是川林五处职工,一人是当地村民。

澎湃新闻联系采访了部分遇难者家属、朋友,通过他们的讲述以及公开媒体报道,整理记录了他们生前的一些温情、动人细节。

1、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徐鹏龙

30人中有2名“00后”,他们是徐鹏龙,2000年3月出生,山东临沂人;王佛军,2000年7月出生,甘肃陇南人。

接听电话时,王佛军的父亲有点无措,“也不知道啥情况,先赶过去看看再说。”

这位父亲说,不到19岁的儿子在木里当了两年消防员,2日凌晨1时许,家属接到了消防部门的电话,说儿子没了。当天上午9时,他们一家9口人赶火车前往西昌,准备去见儿子最后一面。

而据封面新闻报道,王佛军的朋友圈显示,黑暗中,山火在身后,他向前跑,匆匆回头,照片有点糊了,他写道:“来,赌命。”

这是“00”后的王佛军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澎湃新闻未能联系上徐鹏龙的家属。

2、干了19年消防员,生前曾说不怕火怕车祸

赵万昆

牺牲的27名消防员中,赵万昆是年纪最大的那个,是唯一的80后。

1980年12月出生,干了19年消防员,赵万昆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大队部教导员。他的女儿今年8岁,在读小学。

他的二哥说,他们是凉山州冕宁人,离西昌比较近,得知出事后,家属十多人早早赶到了西昌。

4月2日上午,家人没见到赵万昆,他的遗体存放在西昌殡仪馆。二哥说,要等身份比对确认、整理好遗体仪容后,家属才能去看,听一个已看过遗体的家属说,被烧得厉害,“认不出来了”。

当日下午,23具先前送到西昌殡仪馆的遗体,完成了DNA检测和遗体美容工作。

赵万昆的二哥说,弟弟工作忙,今年以来,凉山州共发生了20多起火灾,90%的火灾他都去过。

生前,赵万昆曾说,火并不可怕,但他有点怕坐车。

凉山州的路不好走,经常要坐很久的车。一次,车撞到了路边的护栏,所幸人无碍。赵万昆跟家人感慨说,如果路边没有护栏,车就掉下去了,想想都害怕。

3、“他救的火太多了”

杨瑞伦

牺牲的消防员中,有一人来自贵州麻江,他叫杨瑞伦,22岁,畲族人。

杨瑞伦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3月30日22时左右。当时,视频聊着,他突然说:“马上走了,去救火了”。

家人没有太在意,“他救的火太多了,我们觉得无所谓,但是没想到这场火太大了。”

中学毕业后,杨瑞伦曾到贵阳一家企业工作,于2017年9月在四川入伍,成为消防员。

看到新闻,才知道木里出事了,看到失联人员里有杨瑞伦的名字,麻江的家人睡不着。4月2日凌晨,接到消防部门的电话,他们得知孩子牺牲了,“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有去无回。”

杨瑞伦的父亲说,他们家在山区,经济条件差,连路费都成问题,会想办法赶往西昌。

听到消息后,他的母亲濒临崩溃。据天眼新闻客户端报道,杨瑞伦的姐姐透露,“他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哭晕过去。”

“他太年轻了,都没有来得及谈女朋友。他平时表现都很优秀,我们一家人都以他为骄傲。”他的姐姐说。

4、“如果我回来了,买几头牛,种点果树”

孔祥磊

当森林消防员7年多了,再干8个月,29岁孔祥磊就可以退出森林消防队伍回家了。

孔祥磊来自云南红河,彝族人。多年来,他有个习惯,逢周六都会给家里打电话。3月30日,周六,他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家人打电话。

“每次打电话问我们干什么,我们都会回复身体都好。你注意安全。”父亲孔凡兵忍不住抽泣,他又说:“儿子会告诉我们平时工作挺危险,给我们看救火的小视频和照片,这些我们都知道,我们只能说自己小心一点。”

孔祥磊跟家人说过他的规划:希望回家多干活,照顾爸爸、妈妈和妹妹。他曾跟爸爸说:“如果我回来了,买几头牛,种点果树。”

“只是现在没机会了。” 孔凡兵叹气说,儿子基本每年回一次家,两年前谈了女友,感情稳定,“现在女朋友跟我们在一起去见他。”

5、准备考公务员,找个女友

蒋飞飞

电话通了,另一端传来的声音很微弱,片刻后,她说“我是蒋飞飞的妈妈”,便泣不成声。

一名男子接过电话,说他是蒋飞飞的二姑夫,一家人正赶往凉山州。

蒋飞飞,四川南充人,1990年1月出生,于2011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成为消防员。

他的二姑夫说,蒋飞飞在凉山州工作多年,以前是森林武警,去年转为消防队员,是一名中队长。

李弘(化名)是蒋飞飞的大学室友。他说,大学时,蒋飞飞成绩好,常拿奖学金,“常五点多就起床,到学校图书室占座。他的英语非常好,经常练习和自学,从一开始口语不好,到后来可以跟我们学校的留学生轻松对话。有次他学英语入神了,竟然错过了考试。”

在李弘的印象中,蒋飞飞对自我的要求高,无不良嗜好,也很节俭,见到任何人都是主动问好,经常关心战友,同时也为人耿直,看不惯很多不公正现象。

王俊(化名)是蒋飞飞的学弟,他俩是四川老乡,在校时每年都会聚下。

王俊说,蒋飞飞话不多,“骨子里透着一股刚劲与豪迈”,军事素质、文化课一直都不错,每年年底学校的评优评奖大会上都能听到他的名字,后来还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练员。

两人最后一次相见,是去年12月,蒋飞飞来成都参加培训。王俊点了外卖,两人一边吃披萨一边聊:“他比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更健谈了,皮肤也更黑了,对工作生活都有很多思考,但是那份刚劲豪迈依旧没有改变。”

这次聊天中,蒋飞飞透露了他的规划:准备考公务员,回老家找一个女友,这样离父母近些。

蒋飞飞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他前往木里火灾现场的照片。

6、无法兑现的婚礼

高继垲

电话也通了,但没人出声。许久,他用低沉、沙哑地的声音说,自己是孩子的父亲,正打算坐飞机去西昌。

26岁高继垲是陕西略阳县徐家坪镇人,是一名班长。战友眼中的他,多才多艺,生前留下的7秒口琴演奏视频,事后经战友发布后,打动了很多人。

他的姑姑说,4月1日晚,她得知了消息,翻看高继垲的微信,发现头像是一张黑白照片,他已很久没更新朋友圈了。

这张黑白照片中,一群穿着消防服的人,背着包,在夜幕下整装待发。高继垲在签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姑姑说,高继垲小时“调皮”,常来家里玩,他们都是看着他长大,但高继垲入伍后,她就很久没见过他了。

同高继垲一同入伍的一位老乡说,2012年,他和高继垲一同参军,后分配至不同部队,此后再未见过面。直到这次大火,他在牺牲人员名单中看到了战友的名字。

去年,姐姐结婚,高继垲回过一次家。“当时人看着消瘦,头发都有点秃,说是平时工作很累。”高继垲的姑姑说,若不是这场森林大火,高继垲将于明年与女友结婚。

7、上一次见儿子还是前年冬天

丁振军

丁振军,江西赣州人,1997年4月出生,高中毕业后当兵。

妈妈最近一次见丁振军,还是2017年冬天。平时,双方靠微信联系。

丁振军的妈妈说,最后一次联系是3月29日,她和儿子视频聊了近半小时,聊的都是家里的事,并不知道儿子即将要奔赴火场。

“他说(今年)七月份回家一趟。” 她用很低沉的声音说,他们家是五口之家,在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儿子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两个女儿都在念书,她和丈夫以及三四名家属在处理儿子的后事。“(儿子)什么都很好,很听话。”

8、新婚不久,朋友圈都是任务

张浩

一组朋友圈截图,都是跟工作有关,可他才结婚不久啊.....“木里森林火灾牺牲消防员最后的朋友圈”曝光,感动了无数人。

朋友圈的主人名叫张浩,1990年6月出生,四川西昌人,是一名中队长。

3月28日之后,他发了三条朋友圈,分别是:“昨天晚上上山,现在才下山”,“这得洗几次才干净”以及“这个点儿出发,又是木里,心中五味杂陈”。

他的战友王俊(化名)回忆说,最后一次见张浩,是在3月28日的冕宁县火场。

王俊说,2013年,他大学毕业后,与毕业于武警警种学院(现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张浩一起被分配到四川,同在阿坝州马尔康参加岗前培训。

短暂培训结束后,张浩去了凉山州,因表现好,他很快当上中队长。

张浩爱篮球,跑步厉害,全身都透着一股阳光。2017年,因为带新兵,王俊和张浩再次见面,“一见面,张浩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叫了我一声‘好兄弟’。”

王俊说,为了给新兵做表率,张浩忍着膝盖半月板损伤的旧伤,三天坚持走完了近百公里的山路,回来后一度十几天下不了楼。

今年,凉山着火次数多,张浩几乎没缺席过一次。王俊每次见他,他都洋溢着微笑,仿佛什么困难都击不垮他。

“父亲身患绝症没有击垮他,火场被滚石砸伤没有击垮他,训练中积累的腰膝损伤没有击垮他,但是这次你怎么就躺着不起来了呢?浩哥,好想再听你叫一声好兄弟。”王俊说。

一位战友为他写下了悼念长文,“十年前,咱们六队在北京燕山脚下挥汗如雨的四年时光,那时候的我们刚从高中毕业,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好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可只有你一言不发,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直到你走了,我们才知道你的父亲患有肝癌,每月的医药费高达6000余元,可你却从来没提起过,你也从来不让你身边的同学提起。”

9、执行任务时从来不告诉家人

康荣臻

4月2日上午,回山东临沂的路上,康辉的心情特别焦急、难过,她的弟弟没了。

康荣臻,山东临沂人,20岁,2017年参军,退役后当了消防员。3月30日,执行任务前,他跟妈妈视频聊过天。

康荣臻很懂事,姐姐康辉叮嘱他,当了消防员,万事小心,“我们家人都会陪伴在你身边,凡事照顾好自己。”

然而,康荣臻执行任务时,从来不告诉家人。救火任务完成后,他会发一个朋友圈,以此向家人报平安。

如今,康辉再也看不到弟弟的朋友圈,因为弟弟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再也不更新了。

最后一次和弟弟聊天,康辉记得,那是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弟弟生日,她在微信祝他:生日快乐。

10、父亲在网络平台写悼念信

周鹏

这是一封特殊的悼念信,是父亲写给儿子的,署名“周鹏父亲”。

信中结尾这样写道,“虽然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是他却能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勇于承担,冲到最前线,作为父亲,我一直为他骄傲。”

周鹏,1997年7月出生,江西宜春人。

4月1日近22时,周鹏父亲接到电话,对方是周鹏战友,说周鹏牺牲了。

周鹏父亲写道:周鹏6岁时,他和妻子离婚,他外出打工,周鹏留守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虽父母不在身边,但周鹏懂事、听话,不用人操心。他曾带周鹏打暑假工,发现周鹏有责任心。

周鹏的成绩还可以,但高考没考好。父亲问他,要不要去当兵,他说要考虑下,半个月后他说:“爸爸,我去当兵。”

周鹏的父亲说,儿子在部队表现好,有上进心,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的副班长,领导也重视他,去年还派他去北京学习两个多月,去成都学习20多天。

视频聊天时,周鹏也曾跟父亲说,在部队很累,每天要训练,跑步跑得脚都有点变形了,但很充实,能挺过去。

周鹏父亲记得,儿子说想留部队发展,前一段时间还跟他说,打算八月回家探亲。

11、再也说不出来的表白

张成朋

20岁张成朋来自山东滨州,今年大年初二,他在山里过了生日。

据封面新闻报道,17岁那年,张成朋离家到四川,从最初的新兵连,后进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一起参军的发小大刘(化名)说,三年下来,他们被淬炼成自己最向往的模样。

上述报道显示,在老家,有个张成朋喜欢的姑娘,三年了,他将女孩灿烂的笑容收藏在心里。

“最后一次聊天,我还在劝他表白算了,但是他说,两个人隔得太远,不能照顾到人家。”大刘带着哭腔说,“现在,再也说不出口了。”

12、不敢告诉他的妈妈

赵耀东

赵耀东今年22岁,2017年9月开始在木里当消防员。平时,他几乎每隔一晚就要和家人视频一次。

赵耀东的老家在甘肃定西,4月2日上午,他的父亲、姐姐以及其他亲属等十余人前往西昌,但没有她的母亲。

赵耀东父亲说,得知消息后,他们都崩溃了,他甚至不敢告诉妻子,“只是说孩子在医院,我们过去看一下。”

13、“我拍了火线照片,就发给您”

代晋恺

代晋恺,1995年9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他爱写作、爱摄影,是一名年轻的宣传干事,常给媒体供稿。

和他接触过的记者回忆说,他总是很有礼貌,提供的稿件绝多数都跟火灾有关,“每次我都能从他写的文字中感受到火场的危险。”

据红星新闻报道,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发布于3月5日,记录了他今年参与的第14次扑火。

新京报报道称,3月31日早上9时19分,他给几位当地媒体记者传回了几幅火灾现场照,因网络信号差,通讯稿未能传回。他承诺说,“我拍了火线照片,就发给您”,这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上述报道显示,4月2日下午,代晋恺的母亲获知消息后,难掩悲痛。作为家里独子,他从未向父母抱怨过,奔波在前线的不易,每次通话,都会询问家里情况,被反问何时找女朋友、工作累不累时,他轻描淡写地应一句,“啥都挺好”。

14、母校师生为他默哀

汪耀峰

26岁汪耀峰是湖北孝感人,家人在武汉居住,当得知他牺牲后,家中亲戚10多人坐飞机前往四川凉山。

汪耀峰的母亲说,儿子在凉山州当消防员6年了,3月30日给家人发短信说,刚救完一场火,又准备赴木里县救火。

怕家人担心,汪耀峰没说是去森林扑火,直到出事了才知道。“之前救完火会发短信报平安,这次没想到遇到了这种事。”汪母伤心地说。

最近几年,汪耀峰都是6月份回家,一般能待20天左右。

汪耀峰是孝昌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的学生。

据孝感日报报道,汪耀峰当年的班主任张黄海回忆说,他成绩不算拔尖,但班级荣誉感强,劳动积极,和同学相处融洽,“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学生。”

课上,张黄海向现在所教的班级学生讲完汪耀峰的事迹后,全班学生为牺牲的学长默哀3分钟。4月2日晚,孝昌县第二高级中学全校师生为牺牲的英雄汪耀峰默哀。在母校,数百只蜡烛为他点亮,用点点烛火送别英雄。

15、推掉原有工作冲进了火场

杨达瓦

牺牲的3名地方扑火人员中有杨达瓦,他是木里当地人,也是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1972年8月出生的他,多年来一直奋战在防森林火灾的一线。

他曾任木里县林业局副局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等职,于2017年3月出任木里县林业局局长。前不久,木里县林业局改革为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一工作人员回忆说,直到3月30日上午,杨达瓦还在该局加班,他要去西昌开会,但听说有火情,就推掉去了火场。之前,每次遇到森林火灾,他都会去一线,因为他曾负责过林业防火工作,对防火工作熟悉,常亲自带队冲向火场。

该工作人员透露说,过去两年来,杨达瓦经常加班,有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杨局长遇难后,我和负责主持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通电话时,那位同志一直泣不成声。”

“他为了森林防火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家族的英雄!”杨达瓦的哥哥杨边马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弟弟非常尽职尽责,每年冬春防火季节是杨达瓦最忙的时候,尤其春节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值班,难得和家人团聚。

\"他要么在单位值班,要么在现场,很多时候电话都打不进去,我们知道他忙也很少打扰他。”说到这,杨边马哽咽了。

16、走在队伍前端的党员村民走了

捌斤

山里起火后,响应州里号召,木里立尔村临时组织成立村民服务队。

3月30号晚10点多,村里百余号人带着锄头、水和灭火器上山扑火,其中包括49岁的捌斤。

村民说,捌斤是村里的党员,这种事他都带头做。

村民拍摄的视频显示,3月31日,服务队队员们站在悬崖峭壁上,约500米外一处着火点正在燃烧,冒灰白色浓烟。

杜机次尔是村民服务队的队员。他回忆说,当时,捌斤和消防员走在最前面,他和其余近百名服务队队员跟在后方,前后相距五六十米。

一段视频显示,服务队员大喊“树枝要倒,山火来了”,有人在现场哭喊,杜机次尔等人立即撤离。

就在这次转移中,走在队伍最前端的捌斤遇难了。

杜机次尔说,捌斤的母亲得知消息后,情绪很不好,捌斤还有两个儿子,一个上大学,一个在读高中,都在赶回老家途中。

大儿子的微信头像,是张合照,被调成了灰白色。捌斤站在中间,和两个儿子靠着护栏并排而立,看着镜头露出一丝浅笑。

4月2日下午,捌斤的大儿子从成都赶回了家。因天气炎热,下午4点左右,捌斤的遗体按藏族习俗火葬了。

(来源:澎湃新闻)

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追记为营救落水女子而壮烈牺牲的常德籍消防员刘磊

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刘磊生前照片。

刘磊生前参加志愿者活动。

苏州市民自发前往事发地悼念刘磊。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虎同志勉词:无悔青年热血洒姑苏绸镇,金色年华忠诚铸消防军魂;二十二青春年华绘人生诗篇,为太平见义勇跃写千年辉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杰

“英雄,一路走好”“生命奉献人民,灵魂永放光芒”……3月21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殡仪馆,当地上千名干部群众赶来,送别为营救落水女子而壮烈牺牲的常德籍消防员刘磊。

绢花朵朵寄哀思,泪光闪闪送英灵。告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鞠躬、默哀,压抑的抽泣声,在人群中不断响起。仪式上,刘磊被国家应急管理部追认为烈士,被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追记一等功,被江苏省消防总队党委追认为党员。

刘磊1996年7月出生,常德市石门县宝峰街道宝塔社区人,2015年9月入伍,吴江消防大队盛泽中队一班副班长、四级消防士。3月19日,刘磊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新东大桥营救一名落水女子时壮烈牺牲,生命定格在22岁。

“有些事还是要做,做了总归有收获”

刘磊常说:“有些事还是要做,做了总归有收获。”在盛泽中队代理指导员刘宇恒印象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9月,刘磊参军入伍。当时在新兵连,他在4班,刘宇恒在9班。“虽不在一个班,但他骨子里‘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湘人气概,让他一入伍就崭露头角。”刘宇恒记得,在新兵连,刘磊训练刻苦努力,凡事都力求完美,队列、技能样样不落人后,新兵结业考核中名列前茅。

新兵连结业后,刘宇恒考取军校,刘磊分配到盛泽中队,一干就是3年多。今年初,刘宇恒军校毕业,分配到盛泽中队,担任代理指导员。

作为副班长,每次执行救援任务,刘磊都要冲在最前面。刘宇恒记得有一次参与灭火救援,厂房里遍地瓦砾,浓烟滚滚,刘磊提着水枪跨到窗台上,对准火点一阵猛扫,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火势。在抢险救援时不顾自身安危勇往直前,是刘磊留给刘宇恒最深的印象。

3月18日,刘磊牺牲的前一天,吴江区一社区有人被困在煤气爆燃的民房中,处置时,刘磊主动请缨,第一个冲入火场,成功救出了1名被困人员。

“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每一项工作。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要珍惜在部队的每一天。”这是去年苏州消防改革转隶之前,刘磊在个人总结中写下的一段话。

“虽然不再是战士,但他退伍不褪色。”翻开刘磊的笔记本,刘宇恒告诉记者,面对改革,刘磊十分坦然,没有懈怠,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品格和风采。

“他常冲在最前面,永远是我们的1号”

在盛泽中队,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业务比拼,刘磊是很多同龄人的榜样,是公认的好青年。

2017年,吴江消防大队组织10个中队举办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刘磊选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挂钩梯项目。备战期间,刘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纠动作、练速度,腿上全是被梯子磕破的伤痕。苦心人天不负,刘磊在比武中获得了吴江区挂钩梯和3000米长跑第一名。正是这种刻苦、坚毅,刘磊迅速成长为了一名救援尖兵。

“他把战友当亲人,更是把中队当作自己家。”同事吕家林因病卧床,刘磊执勤训练之余主动陪护,一日三餐,送医送药。盛泽中队消防员叶勇胜告诉记者,中队的器材设施坏了,他主动拿起工具,不声不响地修好了。公共区域的卫生不达标,他总是一个人拿起拖把打扫得一尘不染。

在盛泽中队,刘磊是1号员。“1号员就意味着每次救援都是第一个出动,总是冲在最前面……”叶勇胜永远忘不了3月19日事发当时刘磊跳水救人的画面。

当时事发吴江区盛泽镇新东大桥。桥下是50多米宽的清溪河。19日上午9时许,一女子面朝桥面,情绪激动。她落水后,最先从岸边下水营救的是叶勇胜。他靠近女子后,女子还在挣扎,叶勇胜在水里连呛了几口水,刘磊见他有危险,义无反顾地跳进冰冷的河里。

“刘磊见落水女子一直在挣扎,大家就合力将女子抬上救生圈,随后他又使劲把救生圈朝岸边推。”叶勇胜含泪回忆,因来不及脱下救援装备,刘磊浑身浸满河水,双臂像挂了秤砣,因河水太急,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再也没有起来……

3月20日,整理刘磊的1号消防服时,叶勇胜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虽然走了,但他在队里的位置谁也替代不了,他常冲在最前面,永远是我们的1号。”

“友爱和善,比同龄人更懂事、更孝顺”

刘磊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父老乡亲都扼腕痛惜。“他从小就乖巧听话,孝顺长辈……”听闻刘磊牺牲,宝塔社区干部刘元珍忍不住哽咽起来。她告诉记者,刘磊父母平时务农、打零工,他一直由外婆抚养长大,读书之余常常帮助外婆做一些劳动,从来不让长辈操心。高中毕业后,刘磊就参军入伍,成了全家的骄傲和希望。

舅舅周建平记得,刘磊从小就喜欢绿军装,立志做一名军人。长大参军后,刘磊在部队任劳任怨、舍己忘我。“为了工作,3年多时间仅回家15天……”说着说着,周建平心疼地哽咽起来。3年多来,刘磊在500多次灭火战斗和200多起抢险救援中救出了120余名群众。

“作为家中的独子,刘磊没有独生子女的骄纵任性,他友爱和善,比同龄人更懂事、更孝顺。”周建平说,刘磊的手机里,和爸爸的信息、电话是最多的,他战斗成功时的自豪感总是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虽一个人独自在外,但刘磊的生活非常简朴,每个月工资自己一分也不多花,隔一阵就汇钱给父母……”周建平泣不成声。

盛泽中队常年帮扶吴江区坛丘社区贫困学生王浩文,刘磊每月都会从自己工资中省下一部分,为浩文买生活、学习用品。工作之余,刘磊还常和战友一起去吴江区乐龄公寓看望照顾孤寡老人,和老人拉家常,给老人打扫卫生,时间长了,老人们都说:这些“消防儿子”,比亲儿子还要亲!

得知刘磊牺牲的讯息,刘磊生前的同学詹赐兵久久不愿相信。“读书时,他就憨厚老实,总是为别人考虑的多。”詹赐兵最终决定去苏州送老同学最后一程。

站在事发地新东大桥上,古运河静静流淌。无数市民自发在刘磊跳水救人的地方点燃蜡烛,敬献鲜花,悼念这位英勇牺牲的消防员。

「夜读」致敬火焰蓝 | 李妍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城中的某个人,而我爱上消防战士不是为一个人、一道风景、一段往事。不需要理由,没有原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我的心中,英雄是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名字,是镌刻着青春与热血,蕴含着情怀与责任的大写的人。少时看武侠小说,幻想自己能够腾云驾雾,飞檐走壁,仗剑江湖,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再后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军人,英姿飒爽,保家卫国,人人敬仰。时过境迁,如今的我平凡而又普通,阅历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让我明白儿时的英雄情结是多么的懵懂而可笑,可是对英雄的憧憬却成了我心底最绚丽的梦。每每提到边防军人、武警战士、消防指战员等颇有英雄气质的人,我都会油然而生敬意。

初识会泽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们,缘于偶然。那是一个夏日,草木葳蕤,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绿叶的芬芳,带着会泽特有的温润气息迎面扑来,让人的心神都为之舒畅。天空是沉静的湖蓝,云朵是纯洁的乳白,树叶是诱人的翠绿,大自然毫无保留地馈赠出的丰富声响和绚丽色彩,让整个夏季都显得朦胧而又深沉,悠远而又富于神韵。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愉悦地驾驶着摩托车来到会泽县消防救援大队。目之所及,是那耀眼的火焰蓝和典雅的银灰。蓝是他们衣服的颜色,银灰则是他们洒水时喷溅的水雾。流年飞逝,岁月如烟,会泽消防救援大队的年轻小伙子们就在季节交替中,演绎着时代的风华,让一切都显得浪漫而唯美。这种特定时间下特定的美,震撼了我。我知道,这种美不是时间,不是距离可以抹去的,它只会因岁月的雕琢而积淀升华,越来越厚重。

虽然提前有过联系,可我到底属于“不速之客”。正在我茫然无措、无所适从之际,消防大队政治指导员小柯叫住了我,他热情地带我参观了消防救援大队。在他的介绍下,我很快就弄明白了会泽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基本情况:会泽县消防救援大队下辖2个消防执勤站,1个前置执勤点,救援设施齐备,要求严格,他们每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和队列队形训练等基本功训练,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大赛等。为了小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曾多次出警,解救、疏散被困人员,抢救财产,曾处置过2019“3·23”青龙寺隧道口液化天然气槽罐车泄漏事故、“11·5”青龙寺隧道附近甲缩醛槽罐车泄漏事故、营救“8·20”渝昆高速迤车镇5名车祸被困人员、2021“5·8”百米悬崖营救少女……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对他们越来越肃然起敬。众所周知,火情就是命令,灭火就是责任。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火灾,他们总是第一个奔赴前线。他们面对的是血与火的淬炼,是生与死的考验,是刀山火海,是遍体鳞伤。火魔肆虐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他们在浓烟中穿梭的身影;洪水泛滥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他们在激流中搏斗的英姿。他们用生命激活生命,用希望扩展希望,他们默默无闻却又无比高大。是他们,坚守岗位、枕戈待旦、负重前行换来了小城人的岁月静好。火场、废墟、抢险、救灾,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回不离不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忠诚与坚守,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什么叫铁肩担道义,什么叫热血铸忠魂。

行走在消防救援大队宽阔的操场上,一阵充满着阳刚气息的口号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恰好碰上消防指战员们的每日必修课——队列队形训练,我忍不住驻足观看,在立正、稍息、跨列、移步、左转、右转、行进、坐下、蹲下、起立等训练中,我亲身感受到消防救援队伍和指战员们严明的纪律和听从指挥、步调一致的作风,也再次体悟到他们的气魄和力量。

一座城,一群人,一方守护神。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