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高洁的品质的句子有哪些(高洁的品质的句子)

高洁的品质的句子有哪些(高洁的品质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莲花正直高洁,不染污浊的品质,正是周敦颐志节的具体写照

本文乃“logo三月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格调清新、寓意深远的传世佳品。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歌颂,阐明了“独爱莲”的原因,并借以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文中写到“独爱莲”的原因时,作者倾注了全部感情,以浓墨重彩,抒写了一曲莲花的颂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这是一个长单句。主语是“予”,谓语是“爱”,宾语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七个并排而下的短语。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这七个短语分别从莲花的环境(“淤泥”和“清涟”)、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仪表(“亭亭净植”)、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方面突出了它的特征。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以形显神之法,即通过莲花外部特征的展现,来揭示它的内在品性。也就是说,在对莲花描摹、歌咏的过程中,作者不仅以准确形象的语言、长短错落的句法、细腻精工的笔触,体物入微、逼真逼肖地对莲花形象进行了描绘,而且将自己观赏莲花的审美情趣贯注其中,使它具有人的气质、精神和品格。

莲花

正因为作者笔下的形象是他的审美观念与莲花的自然特征的完美结合,所以莲花的外部形貌和内在品性显得鲜明突出、和谐统一,使之成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从而展示出了作者心目中粘子之人的那种不附权贵、刚直不阿、纯正通达、独特操守的高贵品质。这样,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爱慕之情,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独爱莲”的原因,又在形神兼具的完美形象中,寄寓了周敦颐的进步理想和美好情志。正由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兼摄其形神,既注意于形似,更着意于神似,因此,表面在咏物,而实际上以物为载体来颂人,也就是说,借莲花特有的形象和品性来暗喻作者心目中的“君子”之人。

周敦颐独爱莲

在作者的笔下,莲花的气质与君子的品格完全融会于一体了。他以“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不随时俗,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以“灌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洁身自好,不向权贵阿识献媚;以“中通外直”,比喻君子胸怀通达,为人正直;以“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纯正无邪,不入歧途;以“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品德高尚,流芳远播;以“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卓然特立,坚守节操;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威仪严肃,受人敬重,不容亵渎。这样处处以物喻人,将莲花的主要特征紧紧扣着君子气节的相似之处来着墨,使物与人水融,浑然一体。

“亭亭净植”的莲花

这种“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钱钟书《谈艺录》)的物我契合的笔法,就极其巧妙地将作者的美好理想与高洁情志自然地融会于莲花的描写之中了,如此将托物喻志,贴切生动,格调清新,言约意丰,志趣高远,从而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肃然而生敬意的神形兼美的光辉形象。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在莲花形象中所寄寓的高洁情志和美好理想均与他的理学思想相关。其中封建士大夫的清高自视、孤芳自赏的思想和静虚无欲的情调是不可取的。但是宋代理学十分注重人的内在气质的修养,强调以自身的品格为世人楷模,莲花形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情趣,正是周敦颐志节的具体写照。

莲花

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明断狱案。据《宋史》四十七卷所载:“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他这种为了主持公道,不惜丢掉乌纱帽的刚正不阿的品节,使黠吏情恐,百姓称颂。因此,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说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宋史·周敦颐传》上)。在那追逐名利、攀附权贵、寡廉鲜耻的污浊的封建官场中,作者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周敦颐诗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他在《爱莲说》中,把高洁特立的莲花当作自己所景慕的君子来描写,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这从文末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语可以得知。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唯有他酷爱莲花,也唯有他才能与高洁的莲花为伍,足见作者是以莲花来自喻、自励,从而明确地表白了自己与世俗相悖的美学理想,这就是文中托物喻志的真谛。今天我们每当吟咏或引用“出淤泥而不染”这些韵味隽永的佳句时,无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唤起许多审美意念,而且往往赋予它新的含意,获取新的营养,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受到陶冶。由此可见,《爱莲说》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颇为世人称道,成为经世不衰的佳作,与作者笔下人格化了的高尚洁美的莲花形象是分不开的。

古人十大高洁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 诗经· 小雅· 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 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 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2、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

出自唐代崔峒的《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只要能保住忠贞的品格,就是像玉石那样同时焚毁,也是心甘情愿的。

3、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出自《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4、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出自张继《题严陵钓台》。古往今来,在名利的诱惑下,谁不为它所驱使而奔走呢?喻人应警惕名利的诱惑。警策之言,发人深省。

5、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6、垢尘不污玉,灵凰不啄膻。

出自白居易的《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染那洁白的玉石,凤凰不吃膻腥的东西。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8、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出自唐代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汲汲:急于求成的样子。戚戚:悲愁不安。不急切地追求功名,也不因地位的卑贱而忧虑不安。

9、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出自晋朝诗人屈原的作品《渔父》。 察察:皎洁的样子。汶汶:污浊的样子。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10、灵菊植幽崖,擢颖陵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出自晋朝袁山松的《咏菊》。擢颖:秀拔。陵:同“凌”。飙:狂风。灵异的菊花种于深山,秀拔挺立,蔑视风寒。春天的雨露染不出它的艳色,秋季的霜雪摧不毁它的枝条。

唐诗三百首最高洁的七绝古诗,王昌龄: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唐诗当中,有不少诗作都是要写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的。虽然很多都是诗人在仕途当中受挫而后的自我安慰,但是却也写出了很多经典的诗词名句。这些诗词,写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写出了诗人的蔑视世俗,写出了诗人们的高洁品格。

而这首诗,堪称唐诗三百首最高洁的七绝,写出了王昌龄的品格: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题目就是《芙蓉楼送辛渐》,其中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谓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只是一首送别诗,却成了诗人表白自我心迹的著名诗篇。

这首诗的诗意很简单,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景色环境,极言天气不好,使得这首送别诗略带伤感。但是后两句却一改前面诗句中的深沉,一下子高昂起来,表达出了自己冰心玉壶般的坚定信念和志向,让亲友们不必担忧。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诗篇写的大气磅礴,但是仕途却极其糟糕。天宝初,被贬谪为江宁丞。这首诗就写于其刚到任所不久,朋友辛渐前去看望,两人分别时王昌龄所写下的名篇。

其中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相问’是问自己近状,诗人也不避讳,不说客居之感,偏说自己光明磊落,此中情感,颇有桀骜不驯的意味。

王昌龄此次被贬,原因在于“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实际上也就是因为自己不拘小节,为众人所毁谤。在这情况下,友人最想知道真相,也最为王昌龄担忧。然而王昌龄以“冰心”、“玉壶”作为参照,极言自己品性的高洁。但是即便如此,也反映出了王昌龄部位官场所接纳、不适合在官场做官的真实一面。

自己不适合官场,又不拘小节导致被贬,自己不去反思,也不愿争取,却极言自己的品性之高洁,确实是很有个性。当然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通病,自怜自恋者不在少数。若以今日之观念去看他们,脱离了历史背景难免有妄加评议之嫌,不过却提供了新视角去重新看待这个人物,看待这首古诗。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