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母爱如水的经典说说(母爱如水句子)

母爱如水的经典说说(母爱如水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母爱如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现代生活正以超人的速度进步,身在海外客居漂泊,与亲人联络有手机微信、网络电话,因及时、快捷、人性化、便于操作,老少皆欢,爱不释手。

自从妈妈也有了手机微信,我们经常沉浸于手机里流连问安。母亲身体硬朗,早晚出门散步,闲暇舞太极剑,比上班族还要充实忙碌。我发现母亲的心态远比我年轻,乐观向上,情绪比我还好,从容洒脱,当年的文艺青年如今还文采依旧。我与母亲像朋友一样谈天说地,分享人生感受,一起追忆逝去的岁月,拾起记忆里珍贵美好的一串串贝壳。

母亲教师出身,她与父亲结婚时,还是个满脑子充满梦想、喜欢音乐、爱跳舞、爱文学的文艺青年。婚后先后有了我们四姐妹,她的梦想从此被锅碗瓢盆所取代。白天上班忙于学校里的学生,晚上还要疲惫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吃苦耐劳、诚恳豁达,母亲的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那时,要凭票证购买限量粮食和副食及日用品,我家有个菜园子,应季小菜基本自足,家里饲养鸡、鸭、鹅、兔以补给肉蛋不足。

记忆犹新的一幕幕:用沉重的铁水桶远道挑水喝;用大斧子劈柴、砸煤;用火炕、火墙取暖;蹲坐在地上用搓衣板在大洗衣盆里洗衣服;棉衣、棉裤自家手工缝制。出行无论多远,几乎都是靠步量,后来家里有了自行车,爸爸的自行车上坐满我们姐4个,像演杂技一样令人开心陶醉,那是我们在一起最愉快的时光记忆。

记得那时家家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有时我半夜起来看到:母亲还在地上洗永远洗不完的衣服,在缝纫机上轧永远轧不完的针线活儿。母亲做事认真,经常拆了缝,缝了又拆,为赶制一条棉裤通宵达旦。母亲在昏黄灯光下的神情依然在我眼前晃动。

母亲含辛茹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来没离开过母亲的手心。如今我们长大成人离开家,越走越远,她总是理解支持。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她心的磁场,她依然不远万里捎来在她眼里好看的服装鞋帽、她爱吃的中国食品,因为她爱吃,所以我们也一定爱吃,那是她的母爱逻辑。提起我们姐妹4个大学生,一直是她心中的骄傲自豪。

自己有了小家也成为母亲后,生活繁忙,电话便代替了与母亲的相聚,很少静下心来倾听母亲的心声。总以为母亲还好棒,她那么乐观、开朗,不需要我们照顾和担忧,倒是我们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都向她倾诉。

已成人的儿子,今年第一次张罗去饭店为我过生日,令我感动。我这才懂了做母亲的心思:哪一个母亲不期待与儿女们在一起呢?在过生日、节假日里团聚,那是母亲最大的期待。每当我们对母亲说工作忙、学习忙、家庭忙,忙于那永远忙不完的事情,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忙去,我最不爱过生日了”。我们总信以为真,原来母亲也会善意地说谎,母亲总是能体贴、理解她的孩子。

思亲想家是每个海外游子永远的牵挂,无论我们异乡漂泊有多远、有多久,家乡味——母亲做的饭永远是游子的最爱和舌尖上的想念,母爱的广阔胸襟、无私奉献,是多么圣洁。

古有韩信遭困得助于漂母慷慨解囊,韩信立志图强知恩图报,传为千古佳话,演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母爱仁慈、博爱之美德,如一幅博大精深的母爱图画根植在中华儿女心中。中国人无论浪迹何处,爱母亲爱祖国,感恩回报社会,永远是他们坚守的价值观和做人的根本。母亲在家即在,我们与母亲血脉相通,母亲的安康就是在外游子最大的慰藉和福祉。祖籍国就是游子最强大的精神母亲,我们与祖国息息相通,祖国国泰民安,就是在外游子最大的自信和骄傲。

母亲的话

母亲没上过学,读过几天的扫盲班,也就认识几个简单的字。然而母亲那些质朴的话语却的的确确伴随着我。

眼怕手不怕

农村的孩子自小就帮家里做些活计:刷锅洗碗、洗衣做饭、喂喂猪羊……就我这辈人来说,都是些轻松的活儿。至于挖沟挑泥、打场扬谷什么的,就是成年人的事了。孩子,只在家里做些家务。

然而终于到了下地干活的时候了。是七岁还是八岁的,是不太清楚了。反正是母亲递给我一把弯钩刀,带着我来到了地里。

地里的草长得好高啊:蹲下来,你都不知道有人的;那田垄好长啊,虽然一眼是能看到头,可那头真得好远啊;那草长得好茂盛啊,密密的,绿绿的,那可不是厚厚的绿地毯能比拟的。

我的任务就是薅草,上午就得薅完——这怎么可能啊!我看着手里那小得不起眼的钩刀,心里真犯怵,嘴里不由得就喊:“这什么时候才薅得掉啊?”

身旁的母亲说:“孩子,这草看上去很多,但薅起来还是很快的。你记着,眼怕手不怕。你就不停地薅,就一定能准时薅掉——要是你早上媷不掉,下午我帮你薅。”

母亲自去忙她的活了。

我也蹲下身子,左手把草,右手的弯钩刀平平地紧贴地面,在草根处向内一带,那草便齐根断了——草是很嫩的,然后左手趁势一攥,再穏穏向身后一扔。几刀下去,几把扔过,身后就隐隐成了一小堆了……薅草,并不觉时间。感觉腰酸的时候,就站起来直直。

不知道多少刀过去,也没细数直了几回腰,倒是身后有多少堆草,静静地在那里,倒是可数的。终于,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薅完了。

抬头看看天,日头也不曾到正中。于是收起钩刀,把一堆堆草又抱着扔到沟里边。都做完了,立在高杆上的喇叭,还不曾响起“东台人民广播电台,东台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告声——地里干活的时候 ,我们要不是看日头,就是用村里的大广播来判定时间的。11点25的时候,有线大喇叭会准时传来熟悉的开播声,声音响遍田间地头。

真的,居然真的没到中午就完全薅好了。

后来,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知有过繁重的任务,都不曾有退缩之心。“眼怕手不怕”,真的,只要静下心来,慢慢做来,都是能完成的。

一如“千里之行,如于足下”。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母亲这句话,倒不是教育我的。

在家里,总有一些活是父亲母亲甚至是连小时候的我都能做的。然而,眼里有活的却总是母亲。母亲自己忙不开,就让父亲或者我去做。父亲也许是干地里的活累了,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往往没做到言出行至;而我自己倒是明白得很:就是单纯地懒,纯粹就是不想干活。一会儿,母亲的事做完了,我和父亲往往还是没有动静。母亲便自己做去,做的时候还不忘唠叨:

求人不如求己啊!

一会儿母亲就将事情做完了。

这话对我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小时候,因为调皮,衣服不经意间就会被钉子什么的划破。有时候是因为母亲忙,有时候是因为害怕被责骂,也有时候是急着要继续穿着,就自己缝。一开始是歪歪扭扭,后来是差强人意,最后是有模有样——一个大老爷们,穿针引线起来,倒是有别样的意思。

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很内向,和同学相处也就平平淡淡。遇到题目不会的时候,也极少去向同学请教,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模糊地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常常在放学后,一个人在学校的空地上,拿一根树枝圈圈画画,作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景。(现在是不行的,学校地面早就硬质化了:不是水泥,就是铺砖了。)

工作了,也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东西一旦刻入骨子里,就真的很难改了,再加我的性情,然后工作也差不多是必须自己一人做的,倒没有什么合作的事例了。

往好处说,母亲教我的“求人不如求己”,一定是让我具备独立意识了。

强中更有强中手

刚刚读小学的时候,总是学不好语文,最糟糕的时候,是差一点才及格。但这个只是拉低了我的总分,却不影响我的名次——我的数学还是可以的。等到我的语文成绩渐渐拉升,到六年级勉强挤进优秀的时候,成绩不仅仅只是学校第一,而且还遥遥领先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中学毕业。

得奖就很寻常了。小学时,每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都能拿着一张奖状回家,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到了家里的泥墙上。乡下过年的时候,稍稍有点余钱的人家,又肯浪费一点的话,在买了必须的年货之后,还奢侈地买几张年画,张贴在家里的墙壁上,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息。我家这个钱就可以省了,因这奖状真的把并不宽敞的堂屋的墙壁上团团地贴了一圈了——可惜,土墙被风雨侵蚀后,不得已又换了墙,奖状也就损毁了……

想必,奖状拿回家的时候,一定不稳重了。得奖了嘛,开心是肯定的了。有没有骄傲呢,我却不清楚了。小的时候,未必知道骄傲是什么吧,但油然而生的得意定然是溢出来了。因为,每每这时,母亲总是说那句我听了好多遍的:

强中更有强中手!

读中学的时候,学校奖状发得少了,发的是实实在在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实物:三角板什么的我都弄丢了,如今一直保存得还可以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母亲的这句话说得就不多了,因为我也不会到母亲面前炫耀——强中更有强中手,已经刻在心上了。

后来读师范,参加工作,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又读了点书,反省了自己,发现自身的许多不足,终于更加领悟母亲的教诲。

母亲是讲了好多好多的话的,有的教我做人的,有的是助我做事的,有的只是讲给自己听的……就是现在,母亲也还常常说些极寻常平淡的却又蕴含着深刻的生活道理的话。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鱼子

母爱若水,父爱如山。

母爱若水,水之善流,无形无际,水之所处,无微不至;

父爱如山,坚如磐石,雄浑伟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

母爱犹如涓涓细流,连绵不断;

父爱好比黢黢高山,沉默无言;

母爱如大海泛滥,五彩斑斓,

父爱如泰山压顶,一柱擎天。

父母生我爱我,养我育我,疼我惜我,护我为我,感情至真,绝无做作,恩情之深,难以琢磨。吾辈可能不知何为母亲节,何为父亲节,但是绝不可能忘记父母之恩。

百善孝为先,《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的《蓼莪》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二十四孝》更是流传千古,孝道文化一直贯穿着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作为最优秀道德传统,代代薪尽火传,从未偏离。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故称父母为“椿庭”、“萱堂”,祝福父母福寿并至为“椿萱并茂”, 唐代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即为此意。

母爱溢于言表,父爱言传身教;母爱慈祥和善,父爱端肃威严;母爱细腻,父爱刚强;母爱温柔,父爱坚毅;母爱“临行密密缝”,父爱“欲去窗里望”;母爱无私奉献,父爱默默讷言;母亲开言泪花崩,父亲教诲泪不弹;母爱款款细语,如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父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纵有委屈难承受,一见父母化乌有;人间自有真情在,唯有父母最无私。

“当家才晓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子女时感触不多,做人父母时才知道父母的伟大。望着父母脸上岁月的刻痕,看着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逐渐佝偻的身躯,时光不再的丰华,做儿女的,岂能不堂前尽孝,陪伴冬夏?

愿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长寿,愿天下儿女都尊亲尽孝,莫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形令我们遗憾终生!

2017-6-18榆木斋(旧文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