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老是迟到的人有什么形容词(老是迟到唯美的句子)

老是迟到的人有什么形容词(老是迟到唯美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迟到?时间观念到底是什么?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先坦白一件事,我个人的时间观念方面做的并不好,以至于在发现自己又要迟到的时候,时常会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时间在自己这里过得特别的快。

真不是我在找借口,关于这个问题,有时候与是否早起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像写出《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刘易斯·卡罗尔那样,把手肘支在桌上,用手托着下巴,总是在“早餐前想六种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浪费时间的话,是否早起就不那么重要了。

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愉快地看看你是否经历这样的日常状态:在地铁里或者边走边吃早餐、在电梯上重新系好出门时潦草系上的鞋带、在推门的时候匆忙地整理头发,但是你还是再一次光荣地迟到了。你不用看也知道你的老板正轻蔑地看着你,同样的,你不用张口他也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只能不好意思地小声嘟囔着:“我本来是要早点来的,但是……”就是这个“但是”,令他开始怒目圆睁。

即使你不是这样的,你也可能认识这样无助的朋友。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天生的迟到者。可能是答应6点到却7点才出门的朋友,也可能是一个烦躁的同事,出于某种莫名其妙的原因似乎从来没有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迟到?这些人难道单纯的就只是粗鲁、懒惰和不够体谅别人吗?就像每天早上鹿角网自己对自己说的那样,“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以一概全地认定迟到的人粗鲁、懒惰、不体谅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粗鲁、懒惰、不体谅人的想法。如果你读过一点心理学,或者看过像《超感神探》这样的电视剧,那么你一定会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不是由有意识的我们决定的,而是始终倾向于服务一个更深层次的、无意识的我们。因此,正如海明威所写的,我们必须理解而不是评判。

当我说这些人是“天生的迟到者”时,就是字面意思。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喜欢迟到的,被人认为是粗鲁、不可靠,谁都会感觉到难受。但那些表现出迟到或缺乏责任心的人是真的无法控制自己。这是一种特质,在他们的性格中根深蒂固。

人们普遍认为,迟到是不必要的细致或完美主义的结果。的确,在面对最后期限这个问题时,这是有道理的。我很少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我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点,我在许多个深夜煞费苦心地写作。我经常到了最后期限还在修改,因为我过于注重细节,花了大量不可饶恕的时间来寻找更完美的词句。这个艰巨的任务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以至于我经常花费几个小时,却只写了200个字!

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曾为此陷入两难的境地:作为作家必须上下求索,甚至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合适的词语,但如果这样就势必不会那么多产;如果追求更多的表达,那么就会失去追求美和雄辩的能力。在她看来,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的不同之处。她认为前者是一个抒情的天才,而后者即使不平庸,也肯定不是天才,或许只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

但是,完美主义既不能使人雄辩,也不能使人多产。尽管花了很多时间,我的文章总是要么显得多余,要么太冗长,却唯独没有亮点。换句话说,如果我不是怕自己不能接受的话,我会说,我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浪费。此外,完美主义者的焦虑也迫使他们一遍一遍地“最后一次”检查自己的工作。

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因为不能成为完美的自己,或者不能完成完美的工作而产生的焦虑、失望,会表现为一种恐惧。但是人们面对这种恐惧时不是选择克服它,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借口。这就是人们迟到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决定穿什么。对问题的过多思考,只会导致进一步的延迟和更多的错误。

心理学家大致把人分为两类:A型和B型。马克·扎克伯格属于A型:痴迷于成就和极具竞争力;梵高属于B型:懒散、爱思考、善于探索,结果可能导致焦虑和创造性。

不同的性格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观点,这两种性格的人看待现实的方式也是略有不同。B型人有所谓的乐观偏见:倾向于低估一项任务的难度,而A型人则有悲观偏见:倾向于高估一项任务的难度。这样,B型人就比较容易计划失误。根据研究,他们将执行任务所需的时间低估了将近40%。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人是容易迟到的。B型人低估了到达工作地点、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然后就发现自己迟到、错过了最后期限。但是为什么B型人仍然如此乐观呢?

每晚睡前我警告自己明天不要迟到时,我的守护天使就会说:“如果你7点起床,你肯定会在8点之前到那儿。”B型人比较乐观也比较容易迟到的原因在于,已经发现,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与A型人不同。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过得比A型人慢。而后者的悲观主义使他们感知到的时间比实际更快!

在一项测试中,一组人被要求进行一项活动,并在全神贯注时猜测一分钟过了多久。A型人感觉一分钟过去的平均时间是58秒,而B型人感觉一分钟过去的平均时间是77秒。这就是为什么B型人更容易翻动手机屏幕,却意识不到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不过别忘了,突然意识到时间不足也迫使我们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正如我们多年以来所了解到的,多任务处理是一个神话,这是生物学上的不可能。我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如果你还要进一步分散注意力,就相当于剥夺了两项任务所需的足够注意力。乱吃东西可能会致命,而多任务处理,意味着你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展。于是你就会发现,“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这一天真是烦透了”。

总之,确实是存在一种性格的人在估计时间方面做的不如另一种性格的人。所以,不要责怪自己……

然而,如果你总是迟到,终究难以避免被人认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把你的手表往前调五分钟,或许能有帮助。

为什么有些人老迟到?其实他们是故意的……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图片来源:BBC)

撰文 | Greye

审校 | 韩晶晶

你在赶飞机或火车时,是否也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拖着行李箱,飞速奔跑在候机大厅,机场广播里呼喊着他们的姓名,等他们气喘吁吁、脸色潮红地赶到柜台时,刚好在最后一刻赶上了飞机。

你猜想,这些迟到的人可能是遇到了意外情况,比如说堵车,或者出门忘带身份证等等。

当然,有一部人迟到确实是因为意外。但是,更多人的迟到其实是习惯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的。

你试过赶飞机迟到吗?(图片来源:the Atlantic)

一个经常迟到的人形容他的心理:“我喜欢那种在机场里奔跑的戏剧感。我讨厌排队,也讨厌等待,每次坐飞机,我都是最后一个登机的人。”

经常迟到的人都会有一种错觉:我能踩点到。

英国作家 Grace Pacie 写了一本书叫《迟到》,她在 TED 上讲述了自己的例子:每周六早上九点半,她都要去上舞蹈课,她想,如果我九点十五出门,我就能踩点到。

但实际上,她永远会晚5分钟甚至10分钟出门,并幻想在路上把车开快一点,就能把晚出门的时间补上。

然而并没有,每一节课,她都迟到了。

共感了。(图片来源:TEDx TALK)

这种现象被称为“计划谬误(The Planning Fallacy)”。

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总结了计划谬误的几个特征:

一,人在估算自己的任务时,总是过于乐观;二,人不会从过去的估算错误中汲取教训;三,人在估算他人的任务时,总是过于悲观。

但并非所有人做计划时都是乐观的。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类人,也就是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做计划时比较悲观,总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约会地点,而且对迟到深恶痛绝。这类人同样会给他人造成压力。

理想与现实。(图片来源:Everydaypsych)

那么,为什么会有行为模式完全相反的两类人呢?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Jonny Gerkin 认为,早到的人和迟到的人,其实有着同样的焦虑,只是他们管理焦虑的方式不同。

比如赶飞机。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用早早收拾好行李,周密地计划好行程,提前两三个小时到达机场来降低焦虑。

而习惯性迟到的人,他们选择逃避焦虑,迟迟不收拾行李,拖到最后一刻,才肾上腺素爆发,慌慌张张地收好行李赶到机场,把焦虑转化为兴奋感和行动力。

给爱迟到人士一个deadline,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行动力。(图片来源:memegenerator)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Jeffrey Conte,则把人群粗略地分为A型和B型。

A型,也就是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通常效率高,却有点紧张过度,没有耐心,对他人的过错容忍度很低;而B型人,也就是习惯性迟到的人,更放松,没那么神经质,处理突发事件更灵活,也更喜欢冒险。

Jeffrey Conte 发现,这两类人的差异,可能来源于他们估算时间的准确度不同。

他做过一个研究,让A型人和B型人分别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发现A型人的平均估算结果是58秒,而B型人是77秒。

很明显,A型人更接近一分钟,而他们是更守时的那一批人。

经常迟到的人,桌面更凌乱,也更容易丢东西。(图片来源:BBC)

另一项来自华盛顿大学2016年的研究,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

心理学家 Emily Waldun 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TBPM),也可以理解为,人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

每个人感受到的时间流动速度,都会因情况、环境而各有不同。一个常见例子是,你在忙碌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你在等待的时候,却觉得度日如年。

而不同人管理时间的方式和能力,也会影响他们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

(图片来源:DTA Innovation)

为了测试这一点,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找来70名受试者,把他们按照年龄分成两组,一组36人,年龄在18~36岁之间,另一组34人,年龄区间为60~87岁。

测试中,所有受试者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并在完成后估算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实际时间是11分钟)。

整个测试会重复三次,第一次在安静的环境下,第二次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给受试者播放两首背景音乐,第三次则播放四首音乐。

结果发现,在安静的情况下,年轻人对测试时间的认知比较准确,在11分钟左右,而老年人则普遍低估了时间,认为只过去了9分钟。

而背景音乐对老年人的表现影响不大,相反对年轻人的影响较大。

播放两首歌,会让年轻人显著低估时间,认为时间只过去了8分多钟,而播放四首歌则让年轻人显著高估时间,认为时间过去了12分钟。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0])

这说明了,不同的环境,会影响人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而年老的人总的来说比年轻人更迟钝。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习惯性迟到是出于病理性原因。比如,自闭症、抑郁症、多动症等患者,都在生活中难以管理时间,具体表现就是经常迟到,对时间没有概念。

在社会上,习惯性迟到的人会遭受更多的误解。他们经常会被贴上懒散、冒失、自私、不靠谱的标签。

但令人意外的是,爱迟到的人,他们并不是每件事都迟到。

Grace Pacie 就发现,虽然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迟到,但一旦遇到重要的事情,比如赶飞机、工作面试、参加葬礼,她几乎从来不迟到。

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对事情的重要程度排了序。

Grace 列出了她会早到或迟到的情况。(图片来源:TEDx TALK)

有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迟到是一种可矫正的认知缺陷。

一名心理咨询师举了一个咨询者的例子。

咨询者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慢条斯理、磨磨蹭蹭的人,洗澡会花很长时间,而且经常很晚才送他上学,导致他上学迟到。于是,他长大后也经常迟到。

经过心理咨询后,他意识到,他把迟到这个行为跟他对妈妈的情感联系到一起,好像不迟到就是对妈妈的“背叛”。

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从此就改掉了爱迟到的毛病。

(图片来源:Friends)

不过,不是每个爱迟到的人都可以被矫正,或者说,需要被矫正。

如果对生活的影响不大,那么习惯性早到或迟到,只是性格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习惯性迟到的人,也许他们不太守时,但这类人往往思维更发散,擅长创意性工作,他们也同样能在工作上表现出色。

不用单一的标准去要求不同性格的人,才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

封面来源:Friends

参考资料:

[1]Inside the Mind of a Timebender – Why I’m Always Late | Grace Pacie | TEDxBedford

[2]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 BBC REEL

[3]There Are Two Types of Airport People - The Atlantic

[4]"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To Work | USC Online". 2016. USC MAPP Online.

[5]Clarke, Laura. 2022.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Running Late". Bbc.Com.

[6]"This I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2022. Psychology Today.

[7]"These Are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2022. Business Insider.

[8]We Know Why You’re Always Late: What Researchers Have Learned About Tardiness and How You Can Arrive on Time Mor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9]MacDonald, Fiona. 2018. "Scientists Have Found Out Why You're Chronically Late". Sciencealert.

[10]Waldum ER, McDaniel MA. Why are you lat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ime management in 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J Exp Psychol Gen. 2016 Aug;145(8):1049-61.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是人是鬼,一看便知”:看清一个人,不用日久,四招识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口才了得,能言善辩,但却心术不正;还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友善,一旦离开你的视线,就会对你进行恶意诋毁。如何在不日久而长的情况下,对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做出准确的判断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四招识破的方法。

第一招:看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看一个人的眼神,往往能够推断他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情感状态。当一个人对你说谎时,他的眼神会变得闪烁不定,下意识地避开你的目光,甚至可能会略微颤抖。而当他心情舒畅时,眼神会变得明亮自信,看起来十分自然。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识破他人的第一招。

第二招:听语言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能够反映他的性格和思考方式。当一个人讲话时,如果他的语言流畅自然,表达清晰,那么很可能是一个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人;反之,如果他的语言含糊不清、表达混乱,那么很可能是一个思维不够清晰、表达能力欠佳的人。同时,注意观察一个人的用词和语气,如果他的用词带有攻击性、语气不友善,那么很可能是一个心态不平衡、情绪化的人。

第三招:看表情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此刻的情绪状态。当一个人面带微笑、眉头放松时,往往是处于一个愉悦的状态;而当他眉头紧锁、脸色阴沉时,则很可能是处于一个烦躁或不满的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一个人的微表情,例如眼角微微抽动、嘴角的微笑、眉毛的微微挑动等,这些微小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出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第四招:看行为

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往往能够反映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例如,一个经常迟到的人很可能是一个缺乏时间观念、责任感不强的人;一个经常推卸责任的人很可能是一个缺乏担当、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此外,注意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是否一致,例如他说了一件事情,却做了另一件事情,这很可能是一个不诚实、不可信的人。

通过以上四招,我们可以识破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所有人进行猜测和推断,而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以上方法,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避免被他人利用和伤害。同时,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中,时刻保持真实和诚信,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