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发现自己没长大的句子怎么说(发现自己没长大的句子)

发现自己没长大的句子怎么说(发现自己没长大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朋友圈最恶毒的诅咒:“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 ”

排版:浮生三梦

我想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都听过这句话——

“你们女孩子啊,长大后是没有家的”

也许被告知的对象是自己,也许是身边的“那个她”,

相似的“嘱托”总在耳边响起。

仿佛某种约定俗成的「人类规矩」,

不可更改,代代相传。

你知道它足够荒谬,但它又真真实实的存在。

01

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小姑娘控诉原生家庭,引起了一系列关于女孩子长大是不是没有家的讨论。

其实说不上控诉,她只是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全程没什么情绪失控、歇斯底里,反而语句温柔、安静,虽然中途几度落泪哽咽,但你总感觉她整个状态是稳定的。

但她越稳定,我越心疼。

@王晴晴

她讲的两件事,极大地刺痛了我。

第一,她离婚了

家里的亲戚不分缘由指责她,觉得她有问题。

他们觉得,但凡男方没有大的过错,比如特别残暴的家暴,又或者外面有人有娃等极端情况,就应该忍着。

更有甚者认为

“女孩子离婚了,就应该再随便找个人嫁了”

@王晴晴

第二件,家里要盖新房子。

她试探地问妈妈,会不会给自己留一间。

妈妈告诉她:

「会,但弟弟有媳妇了就没了。」

我真的想笑,是很苦涩的笑。

@王晴晴

更讽刺的是,女孩放眼身边,家族里的男孩子,不管是比自己大的还小的,家里都给买了车子、盖了房子。

但,女生没有。

她身边的所有女生,都是如此遭遇,被集体忽略。

其实,女孩自己也一直能感知到,家里对自己的态度,但遭遇当头棒喝,还是会难受。虽然不浓、不激烈,但也足够在无数个深夜里,给自己在心上扎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小孔。

我太懂女孩的这种困境了。

太多女孩从小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明明感受到了偏差,但也假装过、侥幸过,直到最后不得不直面。

所以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她们痛苦、委屈、愤懑,却又没那么激烈。

因为,从来如此。

是一种巨大的,平静的,悲哀。

却比呼天抢地还刺痛。

02

为什么今天谈起这个话题,其实更因为身边的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一个95后小朋友,宣布离婚了。

但重点不是她的离婚,而是结婚。

她说,当年决定结婚是因为——

「觉得家里没有自己的位置」

换句话来说——

「没有自己的家」

她说从小到大,家里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买了新房也没给自己预留一间,仿佛自己只是寄居客,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所以,她想用“婚姻”来渡自己。

创建家庭,自己做主。

可惜,很遗憾。

婚姻没给她幸福,没给她安定的家。

站在第三方角度,我可以轻飘飘说一句:“这种出发点,根本就是由一个火坑迈向另一个火坑”。

但同为女性,我说不出口。

相反,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结婚前,她也知道,婚姻背后还潜藏着很多的不确定和桎梏,但对当年的她来说,这是她能找到的很不错的出路了。是她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解法,所以,她愿意先去试一试。

她通过自己血淋淋的教训,终于醒悟:婚姻可以给家的躯壳,但内里血肉并不好搭建。

03

说实话,我真的,非常非常讨厌“女孩长大后没有家”这句话。

它荒谬,无逻辑。

我也非常非常讨厌,这个的观点在不断流通。

不该如此。

我更讨厌,最后大家还是对这样的观点表示了认同。

因为现实大多如此。

是的,我讨厌这套早就不该存在的理论,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真的「存在」。

很多女性,或早或晚,都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并不属于自己,会缺乏“归属感”,会被隐隐“遗弃”。

身边、网络,到处都是这样的案例。

知乎话题#什么时候,你发现女孩长大就没家了?#

底下全是痛彻心扉的回答。

原本不信邪,以为自己是那个被坚定偏爱的例外,

直到后来发现,原来家也会、破碎;

@知乎用户回答

相似的经历随处可见,只需要网上一搜,出奇地一致:

年轻的时候不信,后来不得不信。

@小红书用户分享

@知乎用户分享

更让我震撼的是一条豆瓣帖子。

上面写到:

某天,八十岁的外婆,突然放声大哭,像个孩子一样,一边哭一边拉着二姨的手:“这不是我家,我想回家找我妈”

只是想想这个画面,就湿润了眼眶。五六十载的生命里,她看似有家,却一直在“漂泊”。

太多女性,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家”。

@豆瓣用户分享

偶尔能看到几条让人欣慰的留言,

“爸妈那里永远都是自己的家。”

我会止不住担心,也许几年后,单纯的女孩会被现实打脸。但我更希望,是我多虑了。

毕竟,总要有人在满满被爱中活着,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女孩子呢?

我自然希望,无论男女,无论爸妈还是外界,都会理所当然地觉得:

“女孩始终是家里被坚定选择的一份子”

但这更多的是一种美好期待。

因此,我更希望所有女性都能认清现实,去构建一个坚固的、不被外界干扰的“家”。

这个家是物质的,有形状的,就像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说得那样,是可以上锁的真实的房间。

这个家更是精神的,没有形状的。

是健全的自我认知,是独立完善的人格,是不需要外界的肯定也知道自己很不错的清醒,是不轻易被外界干扰的强大,是可以由着自己追逐梦想的自由。

你最好,两者都有。

如果没有,别害怕,那就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我希望所有鲜活的灵魂没被禁锢在厨房,

希望所有女孩都能挣足够多的钱,然后旅行、发呆、看书、思考……

加油女孩

去获得内心的稳定,

去打造自己坚不可摧的“房子”和“家”,享受自己的人生。

突然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很久没发过朋友圈了

因为年轻的时候压根不需要考虑太多,有什么想说的都会不由自主的分享,以前最直接的就是QQ空间,一天恨不得要发好多条,然后喊着朋友来给自己点赞、踩空间。

但随着社交方式的迭代更新,智能社交的兴起,好像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太爱发朋友圈了。本质来说,现在的朋友圈没有那么多的无拘无束,也没有那么多的纯粹。

发一条普通的朋友圈,父母会各种操心的问你怎么了,知心的朋友可能点个赞,萍水相逢的人可能都没有回应。

但对于成年人最忌讳的,还是怕让同事跟领导看到自己的私人社交圈。因为跟同事、跟领导都只是工作关系,如果掺杂太多的私人社交,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不太好的境遇。

所以很多时候,成年人哪怕想发个朋友圈,也都会默认分组。

再说说朋友圈里的“朋友”都是那些类型的。

一般来说除了家人亲友外,最多的就是同事,可能有以前公司的同事,也可能会是现在公司的同事。其实跟这些人并没有特别多的情感交流,最多只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而已。

发朋友圈发的多了,有人会觉得你装。发朋友圈发的太漏财,有人会觉得你在炫富。发朋友圈发的太频繁,也有认为你是做广告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朋友圈早就已经不那么纯粹。成年人的社交方式,也不会轻易用朋友圈来替代,毕竟大家都在长大,有些事情宁可放在心里,也不需要广而告之。

因为你所在的朋友圈,未必都是朋友。有为你好的,也有看你笑话的,还有故意膈应你的,有时候自我消化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不然朋友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分组,不就是想根据对应的人来表达对应的心情么?

今日话题:什么时候才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热门话题

今日话题:什么时候才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一位网友如是说:当我开始理解爱情不只是甜言蜜语和浪漫的约会,而是包容理解和牺牲。这位网友的故事是这样的:他曾与女友相爱甚深,但因为工作压力,他忽视了女友的感受,导致他们的关系出现裂痕。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爱情的问答,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尝试去理解女友的感受,去包容她的缺点,去为她做出牺牲。这个过程让她深深的感动,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和甜蜜。这个故事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

有人认为,成长就是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为人着想。也有人认为,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有人认为,成长就是学会独立,学会自我调整。那么你认为什么时候才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是当开始独立生活,还是当开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当开始理解他人的感受,还是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都请记住:

·成长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勇气。但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去挑战、去改变,你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有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