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英勇好战成语句子大全(形容英勇好战成语句子)

形容英勇好战成语句子大全(形容英勇好战成语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10个关于岳飞的成语,赤子之心,中国人一定要读一次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让大家又回忆起了岳飞。

800多年前,一个叫岳飞的将军,扛起收复河山的大旗,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而他的千古奇冤,令后世无数人落泪叹息。

我们读他的诗文,了解他的事迹,将英雄之气代代相传。

10个关于岳飞的成语,赤子之心,动人千年。

01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释义】妙:巧妙。存乎:存在。心:指思考。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原指在战争中,指挥作战要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而其中的巧妙,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断。

【出处】脱脱等《宋史·岳飞传》: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02

子女金帛

【释义】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财物。也泛指财物、财产。

【出处】脱脱等《宋史·岳飞传》:飞奏:"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僣伪,人心终不忘宋。”

03

号令如山

【释义】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军纪,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敢打扰百姓;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出处】《宋史·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04

粉骨糜身

【释义】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处】宋·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05

怒发冲冠

【释义】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06

策驽砺钝[cè nú lì dùn]

【释义】指勉为其难,努力从事。指勉为其难,努力从事。

【出处】宋·岳飞《御书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

07

直捣黄龙

【释义】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出处】《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08

精忠报国

【释义】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元·脱脱《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09

莫须有

【释义】莫须有,即也许有(一说不须有,一说恐怕有,一说难道没有)之意,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秦桧诬陷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

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作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大意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张宪设计为岳飞收回兵权,这件事虽然不是很明朗,但也许有吧!

韩世忠听后,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0

东窗事发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故事】秦桧欲杀岳飞,和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后来,诬陷岳飞的事情败露。故称“东窗事发”。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当误国害民,我已诉于天,得请于帝矣。”桧死。未几,子熹亦死。夫人思亡,设酿,方士伏章,见蠢荷铁枷,因问秦太师所在,熹曰:“吾父见在酆都。”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汇总

一、取而代之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二、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意思 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三、衣锦还乡 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乡土观念很浓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 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人便延伸出了‘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当还乡的说法。 四、拔山盖世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五、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六、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 齐王后率 30 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 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七、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 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知识练习】 1.(多选)下列典故或成语与刘邦、项羽无关的是( )。 A.楚河汉界 B.马革裹尸 C.风声鹤唳 D.四面楚歌

【解析】BC。A 项正确,楚河汉界说的是,秦末楚汉争霸时 期,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B 项错误,东汉名将马援,认为有志的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 裹着尸体回来埋葬。现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C 项错误,风声鹤唳,是指淝水之战中,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听闻风声鸣,都以为是谢安率领的东晋大军到 来,吓得惊慌失措。 D 项正确,四面楚歌,是指项羽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食尽,刘邦与诸侯大军重重包围。夜晚,汉军四面都 唱楚歌,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心里已丧失了斗志。

2.(多选)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下列成语中,( )均由与他相关的事迹逐渐演化 而来。 A.十面埋伏 B.拔山盖世 C.破釜沉舟 D.三顾茅庐

【解析】ABC。:A 项正确,楚汉相争时期,韩信被刘邦封为 齐王后率 30 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 得决定性的胜利。 B 项正确,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拔山盖世意思是力能拔掉大 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C 项正确,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该成语出自 项羽带领的巨鹿之战。 D 项错误,三顾茅庐是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四字词语复习

六年级上册四字词语复习

一碧千里 翠流 襟飘带舞 断断续续 平淡无味 芬芳馥郁 硕大无朋 婆娑起舞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高耸入云 热血沸腾 悬崖绝壁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徐徐上升 五颜六色 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夜以继日 无微不至 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 竭尽全力 婉言谢绝 窃窃私语

千言万语 鞠躬尽瘁 视死如归 前功尽弃 威风凛凛 没头没脑 呆头呆脑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赫赫伟绩

鏖战犹酣 一无所获 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一模一样 相视一笑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化为乌有 沧海一粟 布局统一 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鸣钟击磬 乐声悠扬 烟雾缭绕

和谐统一 天寒地冻 惟妙惟肖 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投入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纠缠不清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 海风呼啸

雷厉风行 远道而来 犹豫不决 惊惧不安 天真烂漫 忠厚老实 窸窸窣窣 满天星斗 理直气壮

小心翼翼 感同身受 一丝不苟 眉飞色舞 晕头转向 一尘不染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日月同辉 和蔼可亲 群星璀璨 茫茫宇宙 世世代代 高山流水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风雨不透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一望无际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一碧千里:千里内外,全是绿色。

翠流: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硕大无朋 :大得没法比。 形容极大。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顾影自怜 :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 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孤芳自赏 :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 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芳:花。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壮烈豪迈 :形容勇敢而有气节。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聚精会神: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用来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无微不至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各抒己见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婉言谢绝: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鞠躬尽瘁 :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尽瘁:竭尽劳苦。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前功尽弃 :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 弃:丢掉。

威风凛凛: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

叱咤风云:大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弄巧成拙 :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作鸟兽散: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

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恶狠狠地盯着。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

鏖战犹酣 :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

一无所获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津津有味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也说忘其所以。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

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指手画脚 :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严肃,谨慎。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三番五次 :屡次。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约定俗成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粉墨登场 :化装上台演 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

字正腔圆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有板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余音绕梁: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黄钟大吕 :黄钟:古代音韵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大吕: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曼:柔和。

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冠:帽子。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9个“义”字头的成语

1. 义不屈节:大义凛然,不改变节操。

2.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指理应承当,责无旁贷。

3. 义不生财:重意气者不苟且,故不发财致富。

4. 义胆包身:浑身都是意气和胆量。形容为人十分义气、勇敢。

5. 义断恩绝:情谊和恩情都断绝。

6. 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指由不公正的事情激起的愤怒十分强烈。也作:义愤填胸。

7. 义无反顾:形容坚持正义,勇往直前。也作:义不反顾。

8. 义形于色: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

9. 义正辞严:道理公允正当,言辞严正有力。指说话或文章理直气壮。也作:义正词严。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

筑室道谋(zhù shì dào móu)

筑:建造。室:房屋。道:路人。谋:商议。自己要造房子,却在路上和过路人商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或毫无计划,东问西问,结果人多言杂,不能成事。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伯埙仲篪(bó xūn zhòng chí)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意思是指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

匪:非;不。夷:平常。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故意在公众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造句:那些招摇过市的人,往往都会招来祸患。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成语“韦编三绝”的典故由此而来。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数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数:数着说。典:典籍,指礼制、掌故、历史故事等。祖:祖先。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尾大不掉(wěi dà bù diào)

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掉:摇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造句:这首曲子,堪称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大相径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原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指自己推荐自己。毛遂:人名,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荐:介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泛指小偷小摸的行为。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作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白头如新(bái tóu rú xīn)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

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暗度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军队)溃散。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汉代时西南部的一个王国。比喻妄自尊大。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

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后来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

居:处在。原表示用人不当,不满于资历浅的人反居资格老的人之上。现多用来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也说一发千钧。

造句: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有志者事竟成(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叫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画虎类狗(huà hǔ lèi gǒu)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也作画虎类犬。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注意:不能说“乐此不彼”。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造句:对于科学研究,我乐此不疲。

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汉代陈寔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见于《后汉书·陈寔传》),后来就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不胫而走(bù jìng ér zǒu)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髀肉复生(bì ròu fù shēng)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求田问舍(qiú tián wèn shè)

田:田地。舍:房屋。指只知道买田置房经营而没有远大的志向。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乘车戴笠(chéng chē dài lì)

乘车:比喻富贵。戴笠:比喻贫贱。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乌鸟私情(wū niǎo sī qíng)

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释义: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中流击楫(zhōng liú jī jí)

击:击打;楫:桨。中流,指长江中央。祖逖率军北伐,船行至长江中央时,祖逖击桨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人遂以中流击楫比喻比喻立志进取,不成不罢,也用以比喻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昂壮志。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常常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来用“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才:指文才、才华;斗:器具名。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造句:我们的老师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品德高尚。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

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唐·、李延寿《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梦笔生花(mèng bǐ shēng huā)

传说李白年少时曾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也说笔底生花、妙笔生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说同工异曲。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泰山北斗(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中最明亮之星。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司空:古代官名。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一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常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北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一字之师(yī zì zhī shī)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

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指做官廉洁。

近义词:廉洁奉公。

明·于谦《七绝·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白话文意思:绢帕、蘑菇、线香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以免遭来百姓的不满。这首诗恰恰反映了于谦为官廉洁的高尚品格。

额手称庆(é shǒu chēng qìng)

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百官朝贺,自不必说。”

注意:额手称庆无贬义,弹冠相庆是贬义词。

童叟无欺(tóng sǒu wú qī)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这句成语形容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这句成语形容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境时,虽然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意愿,但却无力改变局势,无法逆转现实的不利情况。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面临着一些强大的对手或者问题,无论是在职业、学业还是人际关系上。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拥有强烈的意愿和决心去应对,有着想要解决问题、击败对手的心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无力回天,无法实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不对等的竞争中。比如,一个弱小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打败巨头,一位学生努力想要通过艰难的考试,或者一个个人面对不公平的状况。无论是哪种情况,虽然我们可能拥有充分的动力和智慧,但是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或者无法逆转的现实条件,我们就无法改变局势,最终可能只能望洋兴叹。

然而,尽管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我们并不应该因此放弃努力或者失去希望。虽然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尽管无法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进步。

在历史上,有许多英勇坚毅的人士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他们或者是在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中,或者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恶习和弱点。虽然他们无法改变整个局势,但是他们的奋斗和顽强精神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后人。

因此,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所有的机会和希望。我们可以将这种无法逆转的情况看作是一个成长和学习的机会,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即使最终无法取得最理想的结果,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了更为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我们可能面对强大的对手或者无法改变的现实条件,无法实现自己原本的目标。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不应放弃努力和希望,而是要在困境中寻找机会和价值。通过坚韧的毅力、持续的努力和改变的智慧,我们有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保持信心和耐心,勇敢面对逆境,才能在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机会和突破口。

#秋日生活打卡季#

不知名才子的爱国诗,短短四句尽显爱国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马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早在4000年前就被人类驯服,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行军打仗的主要动力,虽然现在的马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它对人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古代诗歌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马的身影,但是描写老马的古诗词却是少之又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首描写老马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老马》

唐 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伤的画面,老马卧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这种对马的描写方法,也是改变了我们心中高大伟岸的马儿形象。我们曾经看到的马儿,多是驰骋在战场之上的战马,此时的战马所向披靡、飒爽英姿,英勇善战的它更像是战场之上的英雄,带领着无数的战士取得战争的胜利。

对于此时的老马,最让他感到惆怅的便是东郊的道路,一场秋雨过后,道路上充满了稀泥,即使精力依然旺盛的老马,也很难在这样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从这首诗看来,诗人虽然是在描写一匹年老体弱的老马,但实际上是用马来比喻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依然希望可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一想到自己年老体弱,前途一片渺茫,心中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姚合,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816年高中进士。诗人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虽然在40岁之时才走进仕途,但是走得相当稳健,差不多平均两年就会升迁一次,并且从未遭受过任何的阻挠,这也是为何他在晚年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古代40岁以上的人就已经算是很大岁数了,诗人40岁才开始施展才华,也确实有些晚了,这也导致诗人非常的苦难。一心想报效国家,却因年老体衰,很难坚持下去,这心中的痛苦也许只有诗人自己才会知道。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匹老马,因为年老体衰,只能向他的主人不断地嘶吼,以此来表达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虽然年老的马儿依然想帮助主人,但是却很难再站起来,更别干帮助主人干活了,此时的老马内心也是无尽的悲哀。

后两句话则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情感,此时的诗人和老马具有同样的困境,站不起来的老马就像是现在年老体衰的诗人,虽然也想在继续的向前走下去,但是无奈自己根本无能无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年老体衰的无奈之情,此时诗人的心中依然拥有着梦想。

这首诗虽然在描写老马,但更多的是诗人在暗示年老的自己,此时的诗人何曾不想继续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何尝不想像年轻时那样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现在的自己由于年纪的增长,导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中的宏伟目标,也只能随风飘去,心中的梦想,也只能选择放弃。

今日学习成语: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

出自汉代蔡邕的《蔡中郎集.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意思】

多用来形容意志坚强,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屈服。

【故事】

东汉灵帝时期,有一位叫乔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刚毅,嫉恶如仇。

乔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三个强盗在他府门外转悠,看见乔玄十岁的小儿子正在门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为人质,想狠狠地敲诈乔玄一笔。

校尉阳球得知消息后,与河南府尹、洛阳县令统率军队,将乔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又不敢进攻,害怕强盗狗急跳墙杀害了孩子。

乔玄赶到自己的府上,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我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乔玄还催促阳球立刻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抓获,他的小儿子也因此而遇害。

乔玄担任尚书令时,发现同僚盖升有经济问题。盖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灵帝私交甚好,就仗着这层关系,毫无顾忌地收受贿赂,搜刮民财。

乔玄非常气愤,就给汉灵帝上奏章,要求将盖升罢官,将他的家产抄没。可是,汉灵帝庇护盖升,不但不对盖升进行处罚,反而升了他的官职。乔玄便以生病为由,辞职还乡。

人们非常佩服乔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于是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乔玄碑》,对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通读历史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