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孔子说虚伪的人句子(讽刺虚伪人的句子孔子)

孔子说虚伪的人句子(讽刺虚伪人的句子孔子)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骂人十大金句,没点文化还真的听不懂

古人是怎么骂人的,很多人都会好奇。毕竟没点文化,还真听不懂他在骂你。而细细品味古人骂人的句子,会发现虽然不带一个脏字,却骂得还挺狠!

一、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大致意思是: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坟墓上的树叶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是和上寿、下寿相对的。中寿就是说活得不太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想要称霸中原的野心日益膨胀。穆公意想要夺取郑国,询问蹇叔,蹇叔分析利弊,认为此行不可。一则路途遥远,兵将疲惫。二则秦郑之间隔着晋国,会被晋国阻挡。三则带兵远行最终没有收获,军队可能生出不好的变故。可惜,利令智昏。穆公不但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反而说蹇叔“尔墓之木拱矣”,你个老不死的,管我干什么!

我在课本上学到这篇《蹇叔哭师》,实在认为秦穆公这句话太狠毒了,后来秦穆公战败,承认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也是心生感慨。

二、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句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帮助他洗沐棺木,他自己却站在棺木上唱歌,这在当时是非常违背礼教的事情。后来原壤见到孔子,还岔开双腿坐着,孔子非常看不惯他的行为,于是有了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出自《论语》,全句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在论语中最生气的一次,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四、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可以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必定断子绝孙,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要断子绝孙的吧!

后来这句话被比喻成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是慢慢演变成的骂人的意思。

五、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这句出自《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本诗批评了虚伪礼节、丑恶行为、寡廉鲜耻的各种行径,无仪、无止、无礼,层层深入,加深感情和语气,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几千年之前的骂声还在震耳欲聋,作为一个礼仪国家,不懂礼,不死何为?

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出自《论语》,这里的小人,不是指奸诈小人,而是体力劳动者;女子也不是指所有女人,而是指妻妾,难养是指难抚养、侍奉的意思。

虽然孔子时就有尊卑之道,但这句话后来演变的意思,可能孔子也没想到。

七、尔母婢也!

这句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骂,起源可追溯至《战国策.赵策》中《秦围赵之邯郸》一文。“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卒为天下笑。”这段话的意思是:已经走下坡路的周王朝,不自量力,对后去吊唁的齐威烈王抖威风,而齐威烈王却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以“尔母婢也”叱之。

“尔母婢也”就是“你妈是”或“你妈是下等人”的意思。在封建社会里,骂王室成员的母亲是下等人,当然是不能容忍的。(请大家注意礼貌慎用这句话!)

八、竖子不足与谋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的意思是“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项羽天下的,一定是沛公刘邦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其中鸿门宴时,刘邦借机溜走,张良献上白璧与玉斗,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在地上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但凡遇到你认为不成材的人,都可以说这句“竖子不足与谋”。

九、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本句来自花蕊夫人《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十四万将士不战而降。难道再没有一个是男子汉?“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的写出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不在国亡,而在于不战而亡。

诗人以女子的身份骂人枉为男人,骂得十分有个性。

十、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来自苏轼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这一次次被贬的过程中,诗人才反思自己了,人到底是聪明好还是愚鲁好。于是苏轼就总结为一首《洗儿诗》诗人只是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才发出叹息:以后再也不要聪明了,不但自己不要再聪明了,就是自己的孩子也要愚鲁。

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苏轼对“愚且鲁”的公卿可谓恨之入骨。

再读《论语》,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揭开圣人“虚伪”的面纱

一、

孔子也不过是个不得志的普通人

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论语》,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圣人,是特别厉害的教育家。所以孔子在我心里,就是圣人。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很特别,他一定有过人之处。

如今,我读了《史记·孔子世家》,又再次读了《论语》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孔子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的伟大更多的是后人给他加上去的。他本人其实也挺普通的,可能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一生不得志,想做点什么,结果都做不成。

不过他这个人活着非常真实,也可以说他跟很多人的区别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样的事,他不在乎人家认不认同,他只想做他自己。

这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自己其实很难。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小地方,他的父亲叫做叔梁纥,叔梁纥有一回外出碰到了一位女子,两个人好上了,结果就有了孔子。孔子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鲁国是周公之后,所以当时很多周朝遗留下来的文物典章等保存得比较多。

“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左传》

孔子是鲁国人,他的先人是宋国人,原本当过官,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周礼制度充满了敬仰。他年少的时候,就喜欢拿着豆子摆弄,陈列礼乐的典礼。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一生其实很坎坷,他想当官,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到五十六岁的时候才当上鲁国的大司寇,但不久以后,因为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加上诸侯之间的战乱纠纷,他就被排挤下去了。

由此,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浪。

那时,几乎没有人认同孔子的主张,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孔子的学说一文不值。

他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可就是没有落脚的地方,直到他耗尽一生,精疲力尽,他才终于停下来,回到鲁国,度过余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颠沛流离的一生成就了他自己。

因为即使没有人认可他,他也从不放弃他自己的理想。

一个人面对他所谓的目标,从不放弃,从不怀疑,相信就这一点,这个世界上也很少有几个人做到。

二、

孔子选择了另一条路,来成就自己的理想

那么,既然当官当不了,那就不做了,教书也是挺好的,如果能把学生教育出来,让他们去当官,那也算是实现我的理想了。

所以,这也是孔子自己的选择,他不是个固执和死板的人。

如果要说伟大的话,那么从当时的环境看,他是第一个大规模办私学把贵族的这一套制度文化传授给平民阶层的人。

因为周朝的礼乐文化制度,其实是一套贵族制度,而当官的人呢,其实每天也挺忙的,很多事要做,哪有时间给普通人讲学,就算给普通老百姓讲,也不一定用的上。而且,大伙都忙着干活,种田,谁有空听这个。

另一方面,那时,周朝的整个统治开始瓦解了,人心开始涣散了,诸侯之间尔虞我诈。

毕竟从周朝开始,到孔子这个时代,也过去好几百年了,很多东西也改变了。所以,因为社会的动荡,很多的贵族阶级就沦落成了普通人,于是,他们就靠讲这些知识和文化来谋生。

也就是说,当时肯定有不少像孔子一样讲学的人,比如柳下惠。但是孔子应该是最有影响力的,跟随他学习的人是最多的,教出来的学生走上仕途的应该也是最多的,所以他的名气最大。

那么,这就要说到孔子到底讲什么呢?

是讲语文,讲数学,还是讲考试怎么考?哪门课差几分?不是的,他讲的其实就是做人,他自己都说了,咱先把自己做好,自己做好了,你当官,教书,干啥都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咱就先不论他的学说目的是啥,咱就说说《论语》里面的谈话,你就知道,他活得很实在,不搞虚的,是啥就是啥。

说实话,人在江湖混,哪个人不需要伪装,今天吹吹牛逼,明天讲讲大道理,大家都多少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一部分。

可是,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他不喜欢伪装,我自己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他是这样做自己的,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我想这也可能是他跟很多教书人的区别,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千年,《论语》还那么经典有价值的原因之一。

就不说其他人了,你就说说其他的诸子百家著作,哪个人像孔子这样幽默风趣,你读《老子》,他老是故作高深,“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让你搞不清楚他的意思,庄子也是如此,唠唠叨叨,一大堆,读着读着你就被绕进去了。

只有《论语》,就是很简单的言行记录,哪怕不懂文言文,你稍微思考一下,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因为孔子说的就是大白话,我们在生活中,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论语》讲得就是最实在的,你要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你活得最自在,然后你再能够遵守一定的社会规章制度,这样就离孔子的标准“仁”不远了。

三、

《论语》中真实的孔子

也就是说,孔子的“仁”说有两个核心内容,第一就是“忠”,注重个人的性情修养。第二,是“恕”,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章制度。对于那时的社会来说,孔子认为,就是周朝的礼乐制度。

不过呢,周朝的礼乐制度,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适合当代的,毕竟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孔子对于修养自我的概念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咱来举个简单例子说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必要说不懂装懂,你这样做,自己累,人家也累,不懂就问,不然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就麻烦了,对吧。

还有,孔子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就是你说话花里胡哨的,这样的人孔子不喜欢,特别虚伪。说实话,我们自己也不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因为你压根不知道他说的靠不靠谱。

再比如说,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就是说《诗经》里面的句子,抒发的都是人们真实的情感,这样的内容才是真实的,纯正的,那我们做人也是这样的。

还有,孔子教育学生,他知道的,他就会回答,不知道的,他也不会乱说,他不会随随便便给你个许诺。比如,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人乎?””

孔子有个学生叫做司马牛,他有一天就问孔子,老师,到底怎么做才能达到你说的这个“仁”的境界啊。

孔子说,“仁”人嘛,说话要谨慎一点。

大概是司马牛这个学生说话老是口无遮拦的,所以孔子在趁机教育他。

结果,这个司马牛就很沾沾自喜,是不是说我说话谨慎就能做个“仁”人了?

孔子也不正面回答他,只对他说,哪有那么简单啊,你能保证自己不说错话?你能做到吗?

你看,这个跟社会上某些现象是不是特别像,你去网上报一些课,那些所谓的老师就跟你承诺,包你学会,如何如何,但是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未必吧,所以孔子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你跟我做你就一定能学会,你就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的。

还有一回,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就是说有一位政客,他叫叶公,他很得意地去跟孔子说,我们乡里有一个人的父亲偷了羊,结果这个人就把他父亲给举报了,你看,我们这里的人多么正直,多么遵纪守法。

孔子听了,有点疑惑,第一,叶公可能说的是假话,是来向孔子炫耀的,第二,他也可能说的是真的,但是这样的情况,不符合人之常情。

你想想,一般情况下,比方说你的孩子做了犯了什么错,你会真的当面跟人家说我孩子犯错了,随你们处罚。

肯定不是这样的,你肯定会说这孩子还小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回去教育他。对吧。人都是有感情的,怎么能说不讲情面就不讲情面了。

所以,孔子就说了,哦,是吗,但是我们这里的人好像跟你们不太一样啊,如果说父亲偷了羊,他儿子肯定会隐瞒的,如果他儿子偷了羊,他父亲肯定也会隐瞒的。

孔子对人性的洞悉非常深刻,所以他不会随便去回答,或者认同这个问题。他就是根据事实情况说话,他不知道的,他就不会乱说。

当然,也不是说孔子就非常完美,不会犯错误,而是说,比如,他犯错误了,他也会承认,毕竟人无完人嘛,就是因为如此,他才对世人那么包容。

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因为他知道,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是一种追求,但是这是很难达到的。

人多多少少都会犯错误,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但有错误也不要紧,只要我们经常反省自己,然后改正就可以了,对吧。

如果有时间呢,建议大家也可以读读《论语》,其实它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枯燥,还是挺有趣的,说不定,也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的感触!

《论语》最经典十句话,全是智慧!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

其中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哲理。

诗词君挑选了十句《论语》,

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智慧人生。

01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子罕》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0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03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0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0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06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07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0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09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民第十六》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水木然两本新书

《价值规律》+《世界在变软》

正式上市!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两本书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四个字购买!

史上骂人最狠的10句古诗词,骂人都那么有学问,叹为观止!

诗词中总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不过若是他们骂起人来了,那必定也是惊天地泣鬼神:

一、骂统治者虚伪《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此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二、骂进谗者厚颜无耻《诗经小雅·巧言》(节选)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此诗是一首政治讽谕诗,讥刺周王为谗言所惑,终竟招致祸乱,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

三、苏轼《洗儿诗》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

“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

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

四、骂忘恩负义 《红楼梦迎春的判词》

【清】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五、骂兄弟相残 《七步诗》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六、骂狗眼看人《咏针》

清末名士文映江曾作谐趣诗一首,名曰《咏针》,全诗名为咏针,实为讽刺,但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那类人。

即使如此,就算你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也能一眼看明白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咏 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七、骂贪小利者《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元代小令《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此曲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讽刺贪小利者,

前半部分用三个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说明“贪小利者”总能在别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后半部分继续挖苦“贪小利者”的丑陋行径:对任何可能捞上一把的事物都不放过。

八、《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

反语的手法突出诗人愤愤不平的心情。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九、骂误国者《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此诗写得很有,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十、骂好高骛远《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 ·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格列佛游记》风靡全球,讽刺大师十句格言,充满浓厚的爱国精神

放眼世界文坛,以讽刺著称的爱尔兰作家中,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不得不提到的。他生活在17和18世纪,以《格列佛游记》闻名于世,他主张以古典文学改造国民,在当时尤为重要,被誉为"伟大的爱尔兰爱国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文学成就不可磨灭的,他曾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文学创造者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著名的讽刺大师十句经典名言,感受其文字绽放的耀眼光芒。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乔纳森·斯威夫特凭借《格列佛游记》备受我国学者及作家高度关注,当时鲁迅先生极为推崇他的作品,让其在我国文坛产生不小的影响力。为什么乔纳森·斯威夫特以讽刺见长呢?这与他生活的时代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时代背景。

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被母亲以及几个叔叔伯伯抚养成人。他从小就对历史、诗歌、文学感兴趣。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是战争、殖民横行的时代,爱尔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侵者却对爱尔兰人民不问死活,让爱尔兰人民负担更重的经济压力。残酷的社会问题,乔纳森·斯威夫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穿了罪恶的嘴脸,因此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用幽默、犀利的语言给予强有力的批判,同时也让作品赋予了深厚的内含。

"讽刺"手法运用淋漓尽致,文字震撼读者,而且手法多种多样,读完他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乔纳森·斯威夫特最为擅长运用两种讽刺手法。其一,亦真亦幻的讽刺手法,使丑陋和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感,让人在亦真亦幻的情境下,让人看到上层社会的龌龊、虚伪与狡诈。其二幽默的讽刺是乔纳森·斯威夫特至高境界的手法,在啼笑皆非中揭示统治阶级的自欺欺人与自私自大。

不要因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用讽刺揭露人性就代表他痛恨人类,他讽刺的是那些麻木不仁的人,是那些欺压百姓的人,是那些侵略者,是那些不顾人民死活发起战争的人。他的讽刺也是呼唤被压迫者觉醒,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力量。他生活在爱尔兰民族被英国百般蹂躏的年代,他为本国经济状况极为担忧,同时为本国发展贸易,振兴名族等提出意见,后被人称为"伟大的爱尔兰的爱国者"。

他的前半段人生都是在为正义而奋斗,后半生为爱尔兰民族独立而奋斗,他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爱尔兰民族鞠躬尽瘁,被当时人们深受爱戴。从乔纳森·斯威夫特身上特质与文学作品中可以联想到我国的伟大作家鲁迅先生,因为他们都与人民站在统一战线上,通过批判让人觉醒,用"呐喊"声唤醒那些麻木不仁者。在他们无情的讽刺下,透露着对人民的热爱,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

1667年11月30日,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今天是他353周年诞辰,我们就用他笔下十句名言,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尔兰爱国者及作家。

很多真理都是从笑话中讲出来的。——乔纳森·斯威夫特

短暂的沉默可以改变谈话的气氛。——乔纳森·斯威夫特

青年人的才能是发明,老年人的才能是判断。——乔纳森·斯威夫特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乔纳森·斯威夫特

出卖过朋友的人,永远不能和我同宿一间屋,同乘一条船。——乔纳森·斯威夫特

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们更注重优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干。——乔纳森·斯威夫特

饮食调和,潜心静养与精神快乐,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三大名医!——乔纳森·斯威夫特

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乔纳森·斯威夫特

因为我们在大船上时就已经劳累不堪了。于是,我们只好听从风浪的摆布了。——乔纳森·斯威夫特

野心常常诱使人们做出最卑贱的事情,于是往上爬就表现昨如同卑躬屈膝的蠕动。——乔纳森·斯威夫特

看透人性的虚伪的句子名言说12篇,句句戳人心。

.

1,人性都有虚伪的一面,看透后,你会发现,世界有时很丑陋,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还有更多美丽的事物等着你去欣赏。

2,其实,太成熟了不好,太成熟了会很理智,很没有人性,很虚伪,很世故,感觉看透了所有世间沧桑,明白了所有世事变迁,看懂了所有人情冷暖,知道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靠得住的依赖!成熟的我们会自私,会冷漠,会恐惧恋爱,恐惧距离,因为恐惧,不再讲自己释放,像个孤狼独自舔舐受伤的心灵。

3,永远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知道还要装作不知道也是一个挑战,所谓这世界永远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什么在诱惑面前可以这么虚伪,反问自己是不是也只不过如此?人性,没看透,也算看透六七分了。

4,走过荒凉,才看透人性的虚伪,自私,你对他人的百次好却抵不过一次拒绝。人性有时大概如此。我已不再想说什么。今日我所受的伤害是我日后展翅飞翔所长的丰盈的羽毛。

5,间从指甲的夹缝流逝,抓不住的是指甲的温度,流逝的尽是那个天真无邪的时代,流逝的尽是那个早已被遗忘的梦想的初衷,童年的逝去,青春的到来,一起已重新开始,到来的尽是对未来的迷茫和遗忘梦想的初衷,心,开始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眼睛,渐渐渐看透这个污浊的世界,看透人性的虚伪,开始对这个世界失望,开始对未来不再充满期待,开始想着能度过一天是一天。

6,一场饭局,看透人生百态,有的人阿谀奉承,有的人颠倒黑白,作为弱势的一类,却只能被黑,人性的虚伪展现无遗,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谨言慎行真真是处世之道。

7,时间是一把戳穿虚伪的刀,它验证了谎言,揭露了现实,淡化了承诺,看透了人性。

8,累了就蹲下来抱抱自己,继续前行这虚伪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看透了人性的丑恶,在一旁的我笑笑不言语。

9,心情沮丧的时候,就会越发对幸福感到绝望,对自己感到质疑,对人感到厌烦。好似跳出框架,看透本质,不相信人性,厌恶自己的虚伪,刻意的迎合,去理解宽容。这个世界和小时候被灌输的真善美相差太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善,用各种理由推脱自己的恶。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也无法换来真心对真心。被不断的索取,直至想要抗拒。潇洒,本就是不管不顾一切才有的状态。

10,这个世界真的好虚伪,很多的人都在假装历尽沧桑,看透人性,其实只是想要通过贬低别人的理想,来填补自己空虚破碎的人生。

11,尽管看透人性的复杂,我也只想安分守己。做生活的主人,不做虚伪小人;选择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12,虚伪的年代、我该怪谁是对是错?其实只要不在乎、谁都伤不了你!就算是看透了人性的丑陋,还是改不了去真心对待世界的态度!心、要是有个遥控器就好了。